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曹昂当初也曾随曹操上过战场,对人头之物自然是不惧怕的,只是他不明白陶商为何要让赵云把这么个敌军主将的人头交给自己。
他疑惑的看向陶商,道:“太傅,您这是?”
“贤侄,我起初虽然很生你的气,但眼下你毕竟是我的盟友,我焉能看你因为一些年轻气盛的冲动而惨遭责罚?”
陶商指了指那个人头道:“你私自率兵出战前往官渡,回头为了维护军纪,孟德兄只怕也是饶你不得,有了韩猛这个人头,到时候再加上陶某从旁劝解,如此方才能给孟德兄台阶下,他也好借此机会饶你性命。”
曹昂闻言一惊,随后心中骤然升起了一股暖流。
“太傅如此恩义,昂……多谢了!”
陶商轻轻的摆了摆手,道:“我跟孟德兄虽然是敌手,但也不过是因为时势而以,其实我们彼此相惜,而且还都很尊敬对方的……而你,就像是我的亲侄儿一样,我助你鏖兵,是因为疼惜你,我给你韩猛的人头,亦是因为疼惜你,我揍你打你,也是因为疼惜你。”
听完最后一句,曹昂当即使劲地摇头道:“不对不对!你揍我那一顿,纯粹就是为了泄愤,绝不是因为疼爱,我完全能够感觉的出来。”
说罢,他摸了摸脸上的伤,发出”嘶”的一声。
陶商脸上的笑容僵硬了。
这小崽子智慧颇高,出言戳人痛处,不讲究,没朋友。
诸葛亮看着曹昂手上的那颗人头,若有所思道:“老师,此间大事已定,但官渡大寨和乌巢战场眼下还不知如何呢?既然老师已经将保命之头给了曹公子,那咱们就赶紧回去,以免官渡战场那边需要老师,却不访得人也。”
陶商点了点头,道:“孔明说的对……二哥,整备三军,作速返回官渡战场。”
说罢,他转头看了看曹昂道:“你也随我一起回去吧,毕竟已经出来了,惹出这么大的事,此时再回许昌,怕也是跑不了你。”
曹昂早已经打定了决心,闻言拱手道:“有劳太傅替我操心了,昂感激不尽。”
陶商一行人马纷纷上马,开始向着林外行军。
刚刚走出林外,便见曹昂从后面追上了陶商,他四下看了一看,见无人注视自己,然后方才从袖子中抽出了一张皮制物,悄悄的递给了陶商。
“请太傅详加指点一二!”
陶商疑惑的接过了曹昂递过来的东西,展开来看,看了一会之后,两只眼珠子顿时瞪大了。
“这、这是小春文?”
曹昂腼腆一笑,低声道:“昂上次写过的文章,自打上一次被太傅一顿批改之后,自觉羞愧,因而这次回来之后,便多多历练,又写出了一篇新章……太傅帮我瞧瞧,写的如何?”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六十五章 鏖战结束
陶商吃惊的看着曹昂,浑然想不到这事居然是他办出来的。
曹操的长子,中原曹氏基业的继承人,治下好歹也有数百万人口的诸侯之子,居然在被自己点题批判过一次之后,回家苦练小文文?
这孩子……
该怎么评价他呢?是说他真是勤勉好学,孜孜不倦?还是说这孩子真尼玛没正事呢
算了,又不是自己的儿子,跟他说那么多干什么?
陶商低下头,随手的翻看了几篇文章之后,竟然是彻底被曹昂的文采给震惊了。
比上次强太多了,简直不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这孩子得下了多少苦工啊?最少lv五了。
“你小子现在比我写的好啊!”陶商给了曹昂一个最大的点题性的夸赞。
曹昂闻言,鼻子差点没变长,胸脯挺的高高的。
“太傅过奖了,毕竟此道乃是太傅您所首创,曹某充其量不过是个学生后辈,焉能说超得过太傅。”
陶商一边仔细的读着,一边使劲的摇着手,道:“别谦虚,别谦虚!昂公子才思敏捷,举一反三,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一浪又一浪!小伙子,你浪的正经是挺可以了。”
曹昂虽然不是很明白陶商说的是什么意思,但还是能听出他夸他写的好,兴奋道:“太傅言下之意,是指曹某这文章已然可以称为是上作了?”
“相当火爆了,当可称之位锦绣文章,小文中的精品啊!可惜此处没有酒,如若不然,就凭碰到你这么一个至交文友,咱们也得当浮一大白!”
曹昂闻言大喜过望:“能得太傅如此评价,昂甚慰之。”
陶商又仔细的看了下,道:“话虽如此,不过个中还未免有一些瑕疵之处,你靠过来,我给你指点一下。”
曹昂连忙在马背上探过身去,仔细的聆听陶商的教诲。
……
乌巢一场大战,两方的投入都是非常巨大,同时也是各有损失,但袁绍的战略最终还是失败了。
曹操和陈登,鲁肃抵达乌巢之后,立刻便看出来事情有些不太对劲了。
合该也是袁绍倒霉,做事有所疏漏,偷袭乌巢的兵马还未曾赶到,官渡大寨的方向便有火起。
而按照陶商和曹操事前的分析,就算是袁绍来偷袭己方的大寨,也得是在知道了乌巢被偷袭之后,此时还没到,后方就起火是甚意思?
这也就是说明,此事确实是袁军之计。
曹操不愧是当世雄主,当机立断,他立刻做出了反应,火速命令三军回返后方救援主寨。
不过这只是曹操的一个假动作而已,他对袁绍非常了解,既然袁本初已经用了这么大的阵仗等他,那肯定就是派遣伏兵在前后夹击,等待着对他进行毁灭式的打击。
曹操估计后方的主要对手,还是以乌巢淳于琼,赵睿等为首的四万兵将,而自己的退路上,一定会是袁军的主力兵马。
曹操请陈登和鲁肃,率领陶军诸武将去战淳于琼,请他们战胜之后在火速援助自己,而自己则是与麾下的曹氏重将们,去鏖战退路上的强军。
曹操的大局意识观果然是很强,正因为他妥善的布置,没有盲目的仓惶撤退,使得袁军的夹击策略受到了最大程度的遏制。
由文丑,张郃等人率领的主力截杀一众,与曹操的主力军碰上,双方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拼杀。
文丑统兵能力一般,但勇武过人,最能带动三军的士气,非等闲可敌,但幸亏曹操麾下有大将典韦猛如熊虎,双铁戟挡着文丑,楞生生的没让他跨步到己方阵中一步。
而淳于琼虽然也是袁军的大将,但跟陈登和鲁肃所率领的一众陶氏武将相比,还是差了一些,其兵马虽多,但金陵军甚是精锐,不惧其众。
最终,淳于琼在久攻陶军不下,又被太史慈一箭射中樱盔之后,只能暂且驱兵回返乌巢。
而陶商军又随即转身,助阵曹操杀退文丑和张郃的兵马,因而顺利出逃。
乌巢这边的诸将的主要任务是拖延曹操,不让他回返救援大寨,而袁军的主要目地则是明面上的夺下官渡大寨,和暗中的偷袭许昌。
可惜的是,在经过了一场艰苦的鏖战之后,这些愿望袁绍一个也没有实现,空自忙活了一场。
……
曹操回到了官渡大寨之后,随即向荀彧询问情况。
荀彧向曹操汇报,多亏了陶军和曹军携力相助,曹保证了乌巢之战,和官渡大寨之战,己方并无过大损失,唯有许昌一路惊险,却有陶商亲自去救援了,但现在却还没有任何消息。
曹操一听之下,大惊失色。
他当然不是担心陶商的死活。
许昌乃是他的老巢,一旦有事,后果不堪设想,陶商虽然能干,但毕竟不是自己人,焉能尽心尽力的帮助自己守护老巢。
曹操当时便命夏侯惇和曹洪点齐兵马,要亲自率兵回返许昌救援。
就在准备出发的时候,金陵白马军派回斥候向曹操禀报,说是陶商在官渡通往许昌的官道上,杀败了袁绍的偷袭兵马,公子曹昂亲手斩杀大将韩猛,眼下正得胜班师,奔着官渡大寨而来。
众人闻言都是喜气洋洋,纷纷赞叹陶商果然是有本事,只凭三千金陵白马军就能击败彼军,让许昌有惊无险。
唯有曹操的脸色一直是阴沉的,显得很不高兴。
陶商的能耐,曹操自然是知晓的,吃了这么多年的亏,曹操当然知晓这小子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高超本领。
他眼下生气不是因为陶商,而是因为听到了曹昂的名字。
曹昂如何会阵斩韩猛的?
自己不是让他在许昌安居么,韩猛是在官道上被陶商截杀的,根本就没在许昌,他为何会出了城池?
再说了,凭他的本事,怎么可能杀的了韩猛?毕竟韩猛可是和张郃,高览等人在河北齐名的名将。
曹操乃是何等聪慧之人,一下子就想通了个中关键。
这就是他不高兴的原因,这说明他的儿子在这场战斗里,受到了陶商的恩惠。
……
日落之后,陶商和赵云,诸葛亮等人回返到了大寨,当然也包括一同跟过来的曹昂。
在两方将领谋士们的注视下,陶商将这一次的全部经过向着在场众人叙述了一遍。
不过陶商却略过了八阵图一事,只是随口带过,毕竟将来说不定还得用孔明的本事对付曹军,傻子才会现在把讯息透漏给他们,连名称都不行。
众人听完之后,都是对此战纷纷赞不绝口。
陶商说完之后,曹昂随即在帐内众人的眼前,献上了韩猛的人头。
曹操对韩猛的人头瞅都不瞅一眼,他只是紧紧的盯着曹昂道:“你何敢私自离开许昌?”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六十六章 交换条件
一听曹操的提问,曹昂后背上的冷汗顿时淋漓。
他“噗通”一声直接给曹操跪下,很是紧张的道:“父亲恕罪,孩儿并非有意离开许昌,只是听闻前线战事吃紧,袁军几番大举攻打官渡,孩儿自思身为曹家子嗣,父亲和族中的诸位叔伯都在前方临阵刀兵,而孩儿自己却躲在后方贪享安乐,此举实乃大不孝也,因而以查探许昌周边屯田防务的名义,请满府君予我一军离开许昌。”
曹操闻言冷笑道:“说的真是好听,你躲在许昌是大不孝,那你欺骗满宠出城便是孝顺了?害死随同你一行的三军将士就是孝顺了?违背吾的军令,便是孝顺了?”
话音落时,便见曹昂重重的一扣头,道:“还请父亲责罚!”
“算你还有点担当!”曹操猛然站起身来,对帐外的刀斧手喊道:“来人!将曹昂拖出去,斩了!”
“主公!不可!”
“司空不可啊!”
夏侯惇,曹仁,荀彧,曹洪,曹纯等人纷纷站出来替曹昂求情。
“司空!子修虽然违背军令有罪,但念在他一片孝心,又吃了不少苦的份上,还请司空允许他戴罪立功吧!”夏侯惇急切的道。
曹操重重的摇了摇头,道:“不行,若是放过了他,三军将士岂不是得说曹某徇私?”
曹仁忙道:“子修他斩杀了韩猛,三军将士此刻皆因其功而士气大振,又岂会说司空徇私?司空若是杀了子修,只怕三军将士尽皆心寒,值此艰难时节,三军若无士气,又如何与袁绍相抗衡?”
荀彧亦是道:“是啊,司空,袁绍势大,咱们虽然连胜斩将,却还未曾占据优势,不可妄杀,于军不利。”
戏志才亦是道:“司空,咱们两军眼下,比拼的乃是静,以静制静,谁先露出破绽,谁便易死无葬身之地,而这静的前提,便是不能出现大乱之事啊。”
程昱也劝谏道:“还请司空为三军计,网开一面,恩赦大公子。”
曹操低下头,看了看满面悔恨的曹昂,心中亦是悲痛。
他又何尝是真的想斩杀这个一手带大的儿子?只是违抗军令在前,若是不施以惩戒,如何能令众人心服?
有些戏,不得不演,有些苦肉计,不得不施,这是身在其位者必须要做的事。
曹操心中悲叹,但面上却是依旧严肃凶狠。
“哼!那跟随他一同出许昌城的三军将士英灵,又该如何?”
却有曹纯站出来道:“两军交战哪能没有损伤?回头末将愿意和大公子一起,在军营内,设祭祭奠阵亡将士。”
荀攸道:“是啊,司空,两军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况且大公子斩杀韩猛,可谓功大于过。”
曹操哼了一声,道:“你们说他斩杀韩猛,你们哪个又曾亲眼看到了?曹某若是赏罚不明,又如何能令友军信服?”
荀攸忙道:“杀韩猛之事,自有友军可以作证!陶太傅和赵将军与大公子一起,斩杀韩猛之事,他们必然是能够作证的……陶太傅,赵将军,是不是?”
满帐众人都纷纷看向陶商和赵云。
曹操也是寄期望的转头看向二人。
身为友军,只要他们两个一张嘴,自然就算是给了曹操一个最大的台阶下,到时候曹操就算是真想不放曹昂,他也得顾忌一点友军的面子。
这是人之常情。
更别说曹操眼下不过是做戏而已了。
可惜的是,陶商和赵云根本没搭理荀攸那腔。
陶商拿着一个木制的小搓子,正坐在一旁研究这小玩意,而站在他身边的赵云,则是仰头看天。
帐篷内一时间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荀攸愣了半晌,然后重重的咳嗦了一声,喊道:“陶太傅!在下问您话呢!”
陶商慢慢的放下小搓子,揉揉有些干涩的眼睛,然后抬头道:“公达先生有何事相询?”
荀攸脸上的肌肉气的有点抖。
这小混蛋跟我装傻呢是不?
虽然心中不爽,但荀攸还是面露笑容的问他道:“韩猛是为曹公子亲自手刃,不知这事陶太傅可否替曹公子证明?”
陶商皱着眉头,仔细的寻思道:“韩猛是曹公子所杀?好像不是吧。”
一句话说完,顿时满帐哗然。
荀攸紧张的对陶商道:“陶太傅,您可要是得想清楚了再说话!”
陶商转头问了一下赵云:“这事二哥你记得不?”
赵云也是满面苦涩,做出一副努力的回忆状:“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到底是不是呢,就在嘴边上,主要是赵某忘性大,一时记不起来。”
曹氏诸文武心中纷纷骂娘。
你们俩是傻吗?昨夜刚刚发生的事,能这么快就记不清了?
糊弄鬼呢!
曹昂也是非常的紧张,只是不敢多言。
毕竟把韩猛首级让给自己的人就是陶商,只是曹昂不明白,眼下的陶商为何却不站出来帮自己澄清?莫不是他胸中还有什么特殊的智计想法不成?
荀攸一看陶商要把事情搞黄,一旦他胡说八道,到时候让曹操的脸上不好看,这顺水推舟释放曹昂的事就不太好调停了。
他急忙转头,看向诸葛亮,道:“孔明小兄也是随同太傅等人一同随征,不知可否作证乎?”
孔明更是人精,装傻更有一套,更何况陶商事前曾嘱咐他。
“事发的时候我不在现场。”诸葛亮淡淡的回了一句,摇摆着羽扇,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
大家心中糊涂,唯有曹操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跟陶商互为对手,也是朋友,这么多年彼此交手,他太明白这小子为何是这般表现了。
“曹某答应你。”曹操突然出言。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这没头没脑的一句算怎么回事?
陶商眉毛一挑,笑着看曹操道:“孟德兄此言何意?陶某不甚解啊。”
曹操嘴角挂着冷笑。
还他娘的装!
“陶兄弟应该是有什么事想要求我吧?你这次助我保住许昌,可谓有恩于我,只要你的条件不是特别过分,曹某愿意答应你的一切要求。”
陶商心中暗赞,还得是曹操的脑袋够用。
知我者,孟德兄也!
曹操的话刚说完,便见陶商站起身来,一指地上的韩猛首级,道:“韩猛确实是曹公子亲手斩杀!陶某可以替他作证!”
赵云也是恍然而悟的一拍脑门,道:“赵某也想起来了,曹公子斩杀韩猛也是殊为不易,他们两人好像打了一百多个回合呢!”
诸葛亮亦是淡淡道:“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是听说曹公子力战韩猛之举,乃是为了三军的阵亡将士报仇,当时他的表现就跟疯魔一般,真壮哉也,实乃我们三军将士之表率。”
满帐众人张口结舌,看着三个人突如其来的作证,不知应如何回答是好。
曹操则是气的满头黑线。
做戏就做戏……可你们他娘的还能做的再假一点吗?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六十七章 迷眼遮目
无论如何,陶商也算是帮了曹操一个忙,就算是这个忙帮的再不地道,帮的再假,那也是帮了,曹操说什么也得承这个人情。
但这个人情真是承的别扭啊,让人心里不痛快。
曹操用目光狠狠的白了陶商一眼,强压住怒气,道:“既然是太傅所言,那想必是不虚的,韩猛当确实为昂儿所斩。”
陶商郑重的点了点头,道:“确有此事,子修公子虽然有过,但其情可悯,且他既然已经立下了大功了,就请司空准许他戴罪立功吧。且两军阵前,正是敏感时节,擅杀无益,孟德兄细思之。”
曹操心中的石头落了下来,算是长舒了一口气,他对陶商点点头:“既然是太傅愿意为这混账小子担保,唉!也罢,那曹某就网开一面,饶这逆子一命便是。”
曹军众人闻言,这才安心。
曹昂是有过,但刑不上大夫,更何况是阵前斩子乎?
曹昂亦是如释重负。
曹操淡淡道:“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曹昂违背军法,必须惩戒!若是不施以惩戒,恐不足以震慑三军……左右,将他推下去,带往校场,施以仗刑五十!”
众人闻言,都觉得有些重了,五十仗击在正常情况下是足以要了曹昂的小命了。
但曹操毕竟已经饶了曹昂,众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况且施展仗行的兵卒皆为曹操的近侍,那些人都是有眼力见的,手底下有轻重,想必没什么大事,就是做个表面文章给三军将士看看而已。
曹昂被带下去之后,曹操随即宣布散帐,但众人走了之后,陶商和赵云显然却没有动地方的意思。
一见陶商不走,曹操的右眼皮子直跳。
自己适才一时激动说的话,曹操现在有点想反悔。
谁知道这小子会出什么幺蛾子。
他轻轻的咳嗽了一声,装作没看到陶商的样子,起身就想往帐篷外边溜。
陶商可是一点机会也不给他。
“孟德兄,这么着急要去哪?没看到陶某还在这坐着么?”
曹操心中将陶商的祖上的女性同胞们挨个问候了一遍,然后方才努力的鼓足笑容,转头冲着陶商额首示意道:”陶老弟还有什么事要指教的?你要是愿意在这坐,那就随意吧,坐多久都行,曹某还有点事要去办,军营里杂事很多,都需要人处理,我很忙的……”
陶商闻言笑笑,道:“孟德兄若是忙便请自去吧,其实我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我刚才好像突然想起来了,韩猛好像是赵云所杀。”
曹操往外走的脚步骤然停下,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露出一副温柔的表情,看着都能腻死个人。
”陶老弟刚才好像说是有什么事要让曹某帮忙似的,哎呀你看为兄我这记性,一忙起来什么都忘记了,年纪大了就这样,不比老弟你青春年少啊……什么事来着?”
陶商笑呵呵的道:“得亏孟德兄还记得,我刚才差点都忘记了,不会给你添麻烦吗吧?”
曹操转身回来,笑着摆摆手道:“不麻烦不麻烦,陶老弟说的事,说什么为兄也得慎重对待,况且你帮我保住许昌,曹某略尽些感激之情也是应该的。”
”真的不麻烦?”陶商再次确认道。
”真的不麻烦。”曹操很肯定。
”要是不方便,孟德兄可一定要跟我说的。”
”你有什么屁就赶紧放吧,别墨迹了行不……”
陶商笑呵呵的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若是打败袁绍后,我军回返徐州的时候,我想绕道借道往颍川阳翟一行,不知孟德兄肯允否?”
曹操闻言顿时一愣,他以为陶商不是要钱就是要城池呢。
原来是要绕道借道而行。
事情到不算是大事,不过姓陶的此举只怕是没那么简单。
曹操表面上看起来还是笑呵呵的,但心中已经转起了千百念头。
陶商看着笑眯眯的看着曹操,道:“孟德兄,此事可行否?”
曹操只略微思虑了一下,但立刻反应了过来。
他露出了笑容,捋着胡须问陶商道:“事倒不算是大事,但曹某还是得多嘴问上一句,太平公子为何如此行事?阳翟离你沛城可是不甚近呢。”
陶商长叹口气,道:“当年,颍川的孔伷对我有扶持之恩,他如今虽然已死,但故人之恩不可望,我想借此良机前往故地去拜祭他,也算是全了当年的故人之情。”
曹操闻言,心中直接暗道扯犊子!
还拜祭孔伷?你怎不说拜祭孔子呢?
心中对陶商之言极为不屑,但曹操还是笑呵呵的道:“陶兄弟真乃重情重义之人也,像你这样的人,若能为友,真乃人生之大幸也。”
陶商笑呵呵的道:“孟德兄过赞了,今后若是有机会,陶某会对兄长做到同样的事。”
1...230231232233234...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