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少时,却见孙策猛然停住了脚步,高声道:“既然如此,那我不去便是了。”
周瑜闻言苦涩一笑:“若是不去,陶商心中必然起疑,只怕他日后一定会想办法对付咱们……刘表和我们有世仇,若是连陶商都对付我们,单凭这庐江一郡之地,我们只怕是难以久撑的。”
孙策重重的一拳捶在桌案上,怒道:“难道我的孙家军就得这么双手奉献给陶商,从今以后,我等皆成了他人之将不成?”
周瑜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是无奈一叹。
这个时候,却见孙策的下方,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站起身,对孙策拱手道:“兄长,弟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暂缓此危。”
说话的人,乃是孙策的弟弟孙权。
孙策看向孙权,道:“仲谋有什么办法可行?”
“兄长可向朝廷称病,然后由弟代表你前去拜访陶商。”
周瑜听了孙权的话,略一思索,便想明白了一切。
他时间内的一拍手:“仲谋,你的这条计谋好啊!只是恐委屈了你啊……你在陶商那边当人质,日后却该如何是好?”
孙策不明所以的看向周瑜。
周瑜为他解释道:“伯符称病,不论真假,陶商都必然不信,但仲谋身为孙家子孙,若是能代表伯符前去,则陶商……一定会扣下二公子,但我们孙氏一方,就可暂且无忧了。”
孙策一听这话,猛然回过味来了。
“你是说,陶商会拿我二弟当人质。”
周瑜点了点头。
“不可!万万不可!那怎么办行!”孙策急忙转头,对孙权道:“仲谋,此等万万不可行之。”
孙权呵呵一笑,道:“兄长不必担心,仲谋在陶商处,并不耽误兄长行事,兄长日后纵然是和陶商闹掰,也绝对不会影响到弟弟的安危。”
孙策一皱眉道:“为什么?”
“毕竟,弟弟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虽然有孙氏子弟的身份,但却不足为重,日后兄长的表现的也不顾及弟弟的安危,那陶商也不会杀我,毕竟一则我是一个无名之辈,二则陶商也会顾及羽毛……眼下,却也只有这一条计谋可行了。”
孙策深深的看着孙权,最终只是无奈的点了点头:“兄弟……保重!”
……
按照古礼,诸侯娶亲,需要半年时间,但陶商娶的并非正室,且事急从权,因而便火速的举行了婚礼,娶进府门。
而孙氏那一边,也派来了孙权为代表,向陶商祝贺。
大婚之后,陶商亲自接待了孙权。
“你兄长孙策为什么不来?”陶商看着孙权,微笑道。
孙权道:“家兄突染重病,不能起行,故而只能让小弟代表他前来祝福丞相,另奉上薄礼,以为相贺。”
陶商的笑容依旧温暖,但双眸中却露出了一丝精光。
“你们兄弟俩的算盘打的倒是挺响,我听校事府的人说,你这趟来彭城,把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都准备好了,这是打算长期在彭城当人质了?”
一番话说完,孙权顿时一愣。
他听说过校事府的威名和实力,但却没有想到居然这般厉害,连自己带什么季节的衣服都查探了出来?
这得是多恐怖的查探能力?
:。: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零二章 兄妹家人
看着孙权惊恐的表情,陶商不由笑出声来。
“孙公子想多了,其实陶某麾下的校事府并不是在事事上都能探查的那么仔细,我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也没有那么雄厚的财力去把校事府发展到这个层次。”
孙权一听这话先是一愣,然后又将表情恢复平静:“丞相莫不是在诈我?”
孙权的表现虽然不错,但城府还是不足够深,毕竟他的年纪在那摆着,多少还是太过年轻,风浪也没经历太多,经验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半点。
“孙公子,我实话跟你说吧,陶某并没有诈你,你带着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来彭城之事,确实是校事府查探出来的,但也仅仅是针对你而已,别人可是没有这个待遇。”
孙权的脑瓜子顿时“轰”一声炸响。
“丞相这是什么意思?在下不甚明白。”
陶商笑呵呵的道:“校事府查探天下之事,不可能对人人都会那么注重,但我曾经给郭嘉下过令,说这天下间总共有十个人,一定要尽全力的搜集他们的情报,哪怕是早饭吃什么,晚上跟哪个妾室睡觉,一天拉几次屎,只要是能查到的,不管有用的没有的,都要查,我这话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孙权心下震惊,他不敢置信的看着陶商,道:“十个人?丞相的意思是,我是这十个人中的一个?”
陶商点了点头,笑道:“孙策,周瑜,曹操,荀彧,贾诩,袁绍,吕布,刘备,刘表……还有你,正好十个。”
“可、可……”孙权问些虚弱的道:“可我还只是一个孩子啊。”
孙权实在是不明白,陶商为什么会这么重视自己。
在这次出使之前,他根本就没什么名气啊。
陶商笑呵呵的道:“你是个孩子,但我当年讨伐董卓的时候,也是一个孩子,大家彼此彼此,你就不要拿这个当借口糊弄我,因为这个借口已经被我用烂了。”
孙权发现事情有点超出自己的想象了,其中最大的变数就是自己所受的重视程度。
他是真没寻思陶商这么把自己当盘菜。
他也从来不知道自己居然会这么重要。
见孙权低头不语,陶商一边摆弄着自己的指甲,一边道:“孙仲谋,从你踏步进到这个厅堂里起,我就知道你在打什么主意了,孙策装病,派你来这,名为祝贺,实为人质,日后孙策若是真的反我,他们算定你虽然有孙家人的身份,却不过是一白身小儿,我必不会死扣于你,为了名节,或许还会放你走,是不是?”
饶是孙权聪慧,此刻也不由的是目瞪口呆。
好半晌之后,方听孙权道:“陶丞相,你是不是往我家派奸细偷听了?”
“这个嘛,实话实说,奸细确实有,但他应该是没偷听你们的话,这是我推断出来的。”
陶商将身子靠向前,道:“但是想必你也看出来了,你们的计划有一个巨大的漏洞,那就是我对你的重视程度……孙仲谋,我告诉你,在我的心里,你的分量远比孙策要重,而且是重的多!”
孙权额头上的汗开始往下大滴大滴的淌。
“丞相想如何处置我?”
陶商笑眯眯的看着他道:“孙仲谋,你今天来到了彭城,我只能告诉你一句话,就是从今往后,你这辈子,基本都得是住在这了!我会好好疼爱你的,你大可不用担心……我还有事,先走了。”
孙权这下子彻底急了,他万万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丞相,这!”
“哦!对了。”陶商一边起身,一边拍着脑门道:“还有一件事,你兄长孙策既然是得了重病,这身上的官职就不能继续担任了,不然只怕是会耽误朝廷的事。”
寻思了一下,便听陶商继续道:“你是孙策的弟弟,那这庐江郡守和讨逆将军的名位就由你代为继承便是。”
孙权诧然道:“那我兄长呢?”
“多新鲜啊,你兄长当然白身,在家养病了。”
孙权又急道:“那我呢?我,我现在是庐江郡守,留在这里的话,未免惹天下人的闲话……”
陶商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没那么多闲话,这叫长居高殿,遥领庐江,符合规矩的很……我还有事,一会自然会有人安排你的住处,好好住,缺钱了跟我说。”
看着陶商的身影消失在门厅口,孙权不由默默念叨:“这叫什么买卖,这叫什么买卖啊。”
……
陶商走出了议事厅,却见貂蝉,糜贞,新婚后的吕玲绮,还有甄宓,袁婉等人都站在门外。
另外,还有小刘曦和小陶寂。
陶商走到他们的面前,道:“走吧。”
一众人等随即出了院落,坐上马车,行驶向彭城内的新建行宫。
彭城的行宫刚刚没建好多久,一众人往那里去,却是为了看望一个人。
这个人甄宓还没见过,但大概也听说过她的事迹。
一行人来到了行宫,却有昔日刘协身边的中常侍马逊亲自出来迎接陶商一家。
陶商笑着摆了摆手,随即让他引路。
来到寝宫内院,却见陶花坐在陶商设计的木制轮椅上,在院落中看景。
陶花的伤好了以后,虽然身体正在逐渐康复,但头脑却依旧时不时的发疼,有时候思维不清不楚,身体羸弱。
陶商让张仲景和华佗为她医治,虽然日渐好转,但依旧没有完全恢复康复,多少还是不能自理。
“妹子,我回来了。”陶商走到陶花身边,低声道。
陶花转过头,看了陶商一会,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兄长,你刚刚大婚,怎么到这来了?”
陶商笑道:“华神医说你最近身体状态不错,我就领着你几个嫂子来了,咱们全家一起吃顿饭。”
话音落时,却见糜贞已经抱着刘曦来到了陶花的面前。
“娘……”小刘曦轻轻的嘀咕了一声。
“乖。”陶花伸手想摸摸刘曦的脸庞,但却感觉手没什么力气,却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把手垂了下去。
众女跟陶花问了安,却有甄宓将手中的食盒打开,将当中的菜肴挨个拿了出来,摆在院落凉亭中的桌案前。
陶商对陶花道:“妹子,你虽跟我只是远亲,但你这一身伤却是因我而起,我一直希望给你补偿,如今你身体渐愈,而曦儿也日渐长大,还是让他回到你身边吧。”
陶花摇了摇头,道:“当初兄长和伯父招祖宗女入宫,也曾对我们这些女眷言明个中利弊,让大家自行选择去与不去,这条路是兄长指的,但却是我自己愿意走的,不论如何,我从来也不想做一个寂寂无名之辈,如今我从一个普通的女子,一举成了大汉国母,此生也不枉矣……兄长不必对我有什么歉疚,至于曦儿,我现在的身体状况,只怕是教导不了他,日后还是让他跟着兄长吧。”
陶商无奈一笑,道:“你越是这么说,我反倒越是内疚了,罢了,待日后你想的时候,再让他来你身边尽孝便是。”
甄宓站起身,将一口菜肴递送到陶花嘴边:“太后,请用。”
陶花张嘴吃了甄宓喂过来的菜,仔细的打量着她,笑道:“兄长身边,何时又多了一位这么美丽的贤内助,新近纳的那位吕夫人,是个女中豪杰,而眼前的这位似乎又是别有一番风韵,看似是个灵动聪明的女子。”
甄宓一听,脸色不由一红,道:“太后过赞了。”
陶花轻笑着,突然转头又看向陶商道:“兄长,有一件事,小妹一直想问你,只是不知道你方不方便对小妹说。”
陶商道:“妹子想问什么?”
“若是有一天这天下当真一统,兄长想何去何从?”
:。: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零三章 曹刘发兵
陶商听了陶花的话,多多少少的也算是明白她话中的隐喻,也知晓她心中所忧虑的是什么。
他转头看着那边打闹玩乐的两个孩子——小刘曦和小陶寂。
看着天真烂漫的两个孩子,陶商转头问她道:“妹子有什么想法?”
陶花沉默了一会,道:“我是陶家人,自然不会跟陶家人争。”
“以我的角度来说,我也不会跟自家的妹子去争。”陶商淡淡道:“有些事情,听天命,尽人事就好,想多了,反而复杂,不过就咱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来讲,我倒是有个想法。”
“兄长请说。”
陶商把头凑过去,在陶花的耳边低声耳语。
……
几日之后,从中原那边传来了消息,曹操和三刘集团那边果然是有动作了。
而且这动作不是一般的大。
刘表在襄阳城集结精兵十万,西川刘璋从川中顺流直下,派出兵马五万出西川口抵达荆襄,而曹操整合中原兵马十万,并数万关中诸侯之兵,从洛阳出发,亦是开往中原。
从行军路线上来看,他们的目地很明显只有一个,那就是徐州!
当然了,得亏是陶商早有准备,他早就已经集结了麾下各处的精兵猛将,数十万兵马尽皆屯扎在徐州境内,只等对方先出手,便后发制人,反客为主。
敌方的军情和将领配置,以及军情情报全部都由现任的彭城国镇将徐荣向陶商做禀报。
“丞相!敌军声势不小,已经在中州集结,刘表现为联军盟主,负责总览各路兵马的指挥和调度。”
“中州集结……”陶商轻轻的敲打着桌案,一边寻思一边道:“相比于刘表,我更在意的是曹操,事实证明果然还是他老奸巨猾,将这个盟主之位推给了刘表,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把关中诸侯,包括西川刘璋军等各方面中会出现的矛盾责任都推给了他……就像是当年诸侯讨伐董卓时的袁绍一样,嘿嘿,那时候的曹操可是把袁绍利用的不轻。”
徐荣赞同道:“他们若是分兵来袭,我军要对付他们,只怕是要大费周章,如今对方集中兵力到了中州,针对徐州而来,倒也是相对好应付的多。”
陶商长叹口气,道:“即使如此,却也不可大意啊……对方的将领人员配备如何?”
徐荣随即为陶商解释:“曹氏和刘氏麾下的精兵猛将尽出,关中诸将那边,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腾、韩遂等人皆出兵相助,当然这些小诸侯的兵马都不甚多,有的带一万人,有的带三五千人。”
陶商点点头,表示知晓,又道:“关中诸侯中,马腾麾下有没有一个叫马超的?”
徐荣诧异的眨了眨眼:“丞相居然也知道马超?”
“啊,多少听说过一点。”
徐荣长叹口气:“近些年来,马腾麾下的诸子开始长大成人,别看马腾那老小子自己不争气,但他这几个儿子当真是了不得,据说这些年在凉州平定各叛部羌族,马腾韩遂靠的都是他这几个子侄儿,特别是那个叫做马超的,传闻说其有万夫不当之勇,不下于当年的吕布。”
当年的吕布?
陶商的脑海中闪过了现在的吕布的身影,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
“我们的兵马和将军们,如今士气如何?”
徐荣拱手道:“乘着这段时间,三军将士皆已经是准备完毕,但眼下对于我军不利的是,我们的兵马虽然多,但因为刚刚平定河北,大战之疲尚未恢复,而从河北补充的军士,也尚未操练纯熟,不能完全的融入我军,将军们指挥起来,却是不及指挥我们原先的兵马那般得心应手。”
陶商长叹口气:“这种事情,非个人能力所能解决,只能慢慢的磨合了。”
就在二人说话的时候,却见裴钱迈步走进来,道:“丞相,诸位谋主们都到了。”
陶商示意裴钱领他们进来。
少时,便见郭嘉,鲁肃,诸葛亮,司马懿以及从南昌城急急忙忙赶来的陈登走了进来。
即使陶氏集团现在的人才越来越多,但从始至终,也只有这五个人才是陶商真正的左膀右臂。
陶商让五个人坐下,然后将事情的始末向众人叙述了一遍。
最后,陶商看向几人道:“对于曹刘联军,屯兵中原共谋我徐州的事情,不知几位先生有何高见?”
话还没等问完,却见陈登使劲的举手,犹如小学生抢答一样的兴奋道:“我!我!我有话说!”
陶商一见陈登的样子乐了:“元龙,两年不见,你怎么变成了这幅模样?这事有什么可争的?”
陈登长叹口气,道:“丞相,我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坐镇南昌,多长时间都没见过您的面了,两年来也不曾向你献过一计,谋过一策,我这不是憋的慌么。”
陶商见陈登这么一副猴急的模样,心下也很是不忍。
这才刚两年的光阴,瞅把孩子憋的。
还是让他释放一下吧。
陶商冲着陈登一招手,道:“既然如此,今天便由你来畅所欲言。”
陈登很是兴奋的扑了扑袖子,站起身来,走到皮图之前,然后在皮图上连续点了三个点道:“这、这、这!”
陶商看着陈登指的三处地方,分别是鲁国、沛国以及南昌城。
陶商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的道:“你的意思是,这三处会成为曹刘联军的主要进攻点?”
陈登说道:“不错,不过不会是他们同时的进攻点,而是他们依次的进攻点。”
陶商笑道:“何为依次进攻点?”
陈登笑着为陶商解释道:“如今曹操和三刘刚刚联合,也算是兵强马壮,他们第一步的战略,定然是屯兵山阳郡,强攻鲁国,毕其功于一役,打开徐州的门户,徐州之地易攻难守,只要打开了鲁国的门户,便可一马平川,直入徐州境内。”
陶商扬起了一条眉毛,道:“按照你的意思说来,我军要集中兵力在鲁国,挫败曹刘的锋芒了?”
陈登点头道:“正是如此,只要我们在鲁国抵挡住了他们的兵锋,时间一长,曹刘的联军势气势必减弱,届时他们必然会再想旁策。”
“什么旁策?”
“刘表姑且不说,以曹操的毒辣目光,必然会暗中联合孙策,强攻我沛国,其图从旁侧分化我徐州的势力,这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巩沛国,防孙策。”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零四章 针锋相对
陈登不用把话特意说的那么明白,以在场中人的智商,大致就都能揣测的明白。
确实如他所说,若是打不下鲁地,三刘和曹操必然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别的地方,而沛国和离他极近的孙策,自然就是一个不错的瞄准对象。
沛国是徐州的西南线门户,孙策又是个彪子,高矮胖瘦正合适。
陈登不但把敌人目前的战略想到了,还揣测到了他们未来的战略,这份本事和能耐,不由得众人不佩服。
陶商心中转过了如何防备以及处置孙策的念头,然后道:“元龙的意见,我会牢记在心……至于你所指的第三处,南昌之地,想必就是曹刘最后会瞄准的地方吧?”
陈登拱手道:“丞相明鉴,自古以来,釜底抽薪之计为天下智者屡试不戒之计,且效果屡屡出奇,可反败为胜,出奇制敌。”
陶商默默的念叨道:“南昌城乃是我们议定的国都,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乃是我们的根基,确实是不能丢,元龙提醒的很好。”
想到这里,陶商突然吩咐裴钱道:“裴钱,你去找刘辟来。”
少时,刘辟被传唤到了陶商的面前。
“末将见过丞相。”
陶商笑着点点头,道:“刘将军,自打你投奔到我的麾下开始,就屡建奇功,声名素著,多少人都向陶某陈述过,说你有万夫不当之勇……”
听了陶商的开场白,刘辟直觉得脑袋瓜子轰然一炸。
每一次陶商这么唠嗑,就是要让老子去干难办的差事,被往死里祸祸往死坑的那种。
刘辟小心翼翼的看了陶商一眼,低声道:“丞相谬赞了,其实末将并没有那么厉害……”
陶商微微一笑,道:“刘将军战功赫赫,声名远播,乃是我军中出了名的盖世猛将,你就莫谦虚了。”
“末将……真没谦虚。”刘辟的冷汗唰唰往下落。
装猛将这事昔日挺光彩,但干了几次之后,刘辟发现这着实不是个好玩的活。
差点没死了!
陶商也不理会他,道:“刘辟,南昌城那边,需要有一名猛将镇守,陶某思来想去,觉得你的名气在天下足够大,我在此对付曹刘,你就代替我去看护朝廷的基业,勿至有失,切记切记……这样,我让前番刚刚投降我的郭图随你同往,他也算是个智谋之士,你有什么难处尽管问他便是了。”
刘辟闻言似是都要哭了。
“丞相,我可不可以不去?”
陶商微笑道:“你说呢?”
笑容很危险,语气很坚决。
刘辟臊眉耷眼的回去点兵,准备去南昌守备了。
陶商又派人找来了丁奉。
“徒弟,你一直在彭城练武学兵,此番征讨河北,你也不曾参与,我让刘辟率兵镇守南昌,为明,现命你到南境召集贺齐,吕岱等人为暗兵,时刻观察南昌城的一举一动,若是日后三刘有兵偷袭南昌,你们见机行事,只要能守护住南昌,豫章郡周边的所有兵卒,你都有调配之权,回头我会让吕岱拿一只虎符给你,你一定要慎重使用。”
经过两年,丁奉虽然依旧是个孩子相,但身材已经变的远比同龄的孩子要魁梧健硕,但见他拱手道:“老师,徒弟没参加河北之征,这心中就犹如长了草一样,如今曹刘联军即将来打徐州,你不让我在这里助阵杀敌,反倒是要让学生去南昌,让我干轻巧活……弟子不服!”
陶商笑着站起身,道:“徒弟,你记住,南昌城是朝廷的根基,曹操和三刘日后一定会派重兵去打,老师不是给你找轻巧活,而是给你压了一副重担,你明白吗?”
丁奉听了这话,脸上顿时露出了兴奋的神色。
“老师放心!人在城在,城不在人亡!”
说罢,转身就往外面走。
“滚回来!”
丁奉一下子停住了脚步,疑惑的转过头去。
却见陶商白了他一眼,道:“城不在,人也得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