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
陈留没有打下来,陶商寻思了一下,又转战去了许昌。
许昌的城池也非常的坚固,虽然荀彧在用兵防御的策略上远远不及曹仁,但是有一点荀彧却是远超曹仁。
那就是他在许昌的人望!
整个许昌城内,全民皆兵,无论是普通百姓,商贾生意人,士族大家,所有人出人的出人,出力的出力,出物资的出物资,将许昌城给防守的水泄不通,其防御力比陈留城更是顽强。
许昌城的百姓之所以这么上下一心,并不是因为曹操,反倒是因为荀彧!
如今的荀彧,在许昌城的声望,已经是超越了曹操不少,可以说很多百姓和士族只认颍川荀氏,反倒是不认曹操。
经过了一个时辰的进攻,陶商决定暂时歇兵。
收兵回了帅帐,负责攻城的麴义忙对陶商道:“陶相,许昌城池虽然坚固异常,但却不是攻不下来,只要再给末将多一些的时间,末将一定能拿下这座城池!”
陶商摇了摇头,道:“还是暂且算了吧,许昌城草木皆兵,咱们若是攻城攻的太紧,一时不慎惹了众怒,失去了许昌民心,颇有些得不偿失的。”
麴义闻言着急了,他道:“为了民心,却是放弃了城池,这仗还怎么个打法?”
陶商仔细的寻思了一下,道:“绕道,去濮阳,看看曹昂有什么手段?”
麴义在旁边听的无奈,虽然以他的性格,还是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方式,但他拗不过陶商。
许昌城的民心紧紧的跟随着荀彧,可谓众志成城,陶商若是加强进攻力度,只怕会伤了士族和百姓,对许昌造成巨大伤亡,到时候豫州民心尽失,这可绝不是陶商想要的结果。
他需要想的实在是太多了。
……
三军又开始兵发濮阳。
濮阳成的守将是曹昂,曹昂和陶商差不多大,如今也到了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了。
辅助他守城的人是曹军的下一代精英曹休和夏侯尚等人。
这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将领,是曹魏名将,本领非凡。
濮阳的城池高大,跟许昌城差不多,但陶商觉的,以曹昂的本领和号召力,绝对不可能达到荀彧的程度。
但事实证明,陶商想错了。
他派遣张郃,高览,纪灵,臧霸督军去打濮阳城,但得到的回复竟然是,城没打下来。
根据张郃的回报,城池似乎比曹仁镇守的陈留还难打。
陶商这次真是有点不高兴了。
曹仁镇守的城池难打,他能够理解。
但曹昂才多大年纪?就算是有曹休和夏侯尚辅佐,又能怎地?
居然连他们都拾掇不下,太跌份了。
“你们在这玩的什么?”陶商不满道:“连曹昂都拾掇不下?我金陵军的将士,现在已经水到这种程度了么?太让我失望了。”
几名将领一个个脸红的不行。
张郃拱手道:“丞相恕罪,末将等虽然办事不利,但敌军确实相当厉害,我等确实已经尽力了……”
高览哭丧着脸道:“丞相,您是不知道啊,曹军的防守严密,而且防守的战术相当强悍,我们也换了好多攻城方式,但就是打不下来啊!”
陶商闻言皱了皱眉:“曹昂有这么厉害?还是曹休和夏侯尚有这般本领?”
张郃闻言道:“回丞相,这事末将还特意派人打听了一下,据说曹昂等人虽然是城中的主将,但负责城防的人乃是一名年轻的将领,听说叫做郝昭,负责目下所有城池防务,也不知道敌方的城池如此坚固,跟这个人会不会有关系……”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八十三章 谋荀彧
听了张郃的话,陶商彻底是没什么想说的了。
论及防守能力,郝昭这个人确实很有一手,在陈仓防御蜀汉丞相,让诸葛亮对其束手无策。
这样的人现在居然出现在曹昂的身边?
看来城池攻不下,却也可说勉强在情理之中。
不是张郃他们不卖力,他们这次确实是碰到了茬子——一名极为厉害的擅守之将。
“你们几位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陶商吩咐他们道。
少时,四名将令下去了,陶商看向一直坐在下方的陈登:“荀彧和曹仁倒是挺厉害的,把这三座城池紧紧固守,而且都有点手腕……这事着实是有点棘手。”
陈登捋着须子道:“陈留,许昌,濮阳各处占据中原要道,若是要全据中原,则必须要攻克这几座大城,不然我们即使拿下了其他的郡县,但这三座城池把住要道,如鲠在喉,这中原之地,我们也拿不稳当。”
陶商闭上眼睛,轻轻的用手指敲击着桌案道:“可总要选出一个突破口才是。”
陈登寻思了一下道:“三处城池,我们还是以最难啃也最重要的为主,方能打开局面。”
陶商道:“依你之见,哪一处城池最为主要?”
陈登很是沉稳的道:“许昌城,荀彧!”
“为何?”
陈登笑道:“颍川荀氏声名素著,响彻豫州,而荀彧本人更是人杰,如今看来,不仅仅是颍川人心归附,就连中原的人心也大多在荀彧身上,所以破许昌,拿荀彧,才是当前的当务之急。”
陶商用手轻轻的揉着鼻梁子,道:“听你的意思,是咱们要想办法先收服荀彧,拿下许昌城?”
陈登道:“正是此理,当年丞相为了荀彧,不是也做过一些布局吗?”
陶商慢悠悠的道:“理倒是这么个道理,可问题是,想要收服荀彧,就要离间曹操和荀彧的关系,这两个人的关系犹如铁板一块,当年我做了不少的事情,也没让曹操彻底的放弃荀彧,如今这么仓促,能成功吗?”
陈登道:“当年的事情,是丞相让我和郭嘉操办的,这些年,我对荀彧和曹操之间的事亦有所关注,事实上,曹操当年就对荀彧起了疑心,但为了他身后颍川世家的背景及其能力,故而权且相让,但实则这些年,曹操明里暗里的一直在防着他。”
陶商寻思了一下,道:“当年我对曹操和荀彧是稍稍的用了一点离间计,这也隔了多少年了,难道曹操心中的疑惑还在?”
陈登暗道你那叫稍稍用计吗?你当年多损啊!
陈登道:“根据我这么多年对曹操的了解,此人乃是当世枭雄,心思极重,平日里他或许不会想到当年的事,但是只要我们操作得法,想必一定会勾起他当年的疑心,更何况……属下这些年一直在派人打探荀彧的动作,其实在他的心中,也有一个死结。”
陶商其实也知道陈登口中所说的死结是什么,他寻思了一下,随即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不妨试试吧。”
……
陶商的兵马这一次没有动弹,而是留在了濮阳城,并隔三差五的对濮阳城进行强攻。
陶商麾下毕竟是兵多将广,就算是曹昂有郝昭的辅佐,但面对这样的攻势,还是压力十足。
在两军的攻防战之中,濮阳城出现了好几次的险情。
濮阳城的情况,自然是传到了荀彧和曹仁那边,但是他们都没有什么动作。
毕竟,三人在分别驻守三座要城的时候曾经约定过,无论中间发生过什么变化,都不会驰援对方的城池,只是紧咬牙关驻守,拖延到曹操的大军平定关中,撤返中原来。
这是荀彧目下唯一能做的事情。
但是很快,事情就往超乎他想象的方向发展了。
天子刘曦的敕封特使,骑乘着特使的马车,带领着仪仗队伍来到了许昌城下。
他们是来办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的。
天子有诏,荀彧开城接旨!
此事如同晴天霹雳一样,轰击在了荀彧的天灵之上,久久的不能平息。
虽然如今天下有两个皇帝,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都算是正统的皇帝。
荀彧从来也没有承认过哪个是正统,但也绝对不敢否认其中任何一个的地位与存在。
这城门,开还是不开?
开了,回头自己如何向曹司空解释?
不开?
那是汉室皇帝的诏书,先帝的长子!
他代表的是汉室江山……虽然只有一半。
而更让荀彧心焦的是,这一次天子派来的使者,居然是自己的同宗兄弟荀谌。
这城门到底是开还是不开?
天子诏书到底是接还是不接?
荀谌也不着急,他只是令人在城门外搭建了一个天子使者的简易帐篷,用以栖身,静静的等待着荀彧的回复。
而城外除了荀谌一行人之外,却无金陵军的一兵一卒。
荀彧心中多年的犹豫和矛盾在这一刻算是彻底的暴露了出来。
对于他来说,曹操是他的主公。
但是他真正想要报效的,其实是汉室的朝廷。
陶商和陈登,对付这位当世智者,只用了很简单的一步戏码,就把荀彧逼到了角落里面。
并不是荀彧的智谋不及陶商和陈登,只是他脑中的执念,为他设置了障碍,让他即使知道怎么做最有利,也不能如此进行。
这对于荀彧来说,无异于最大的悲哀。
经过了一番无奈的思考之后,荀彧最终还是打开了许昌城的城门,迎接天子的敕封使者入城。
天子的诏书很简单,念荀彧多年来整治中州有功,有利于汉室朝廷,特敕封为司徒。
司徒的名爵跟曹操已经一样了,荀彧当然是不肯接受,坚决推辞。
见荀彧是这样的态度,荀谌也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将诏书交给了荀彧,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说。
荀彧想要把诏书交还给荀谌,荀谌却也只是道:“兄长勿要如此,按照规矩,您若是不想当这个司徒,需要亲自作书上表朝廷,我带回去交给天子,方可收回成命。”
荀彧心中大骂天子才不到五岁,能看懂个狗屁,我给他写那玩意干甚?
这分明就是陶商的离间计,可荀彧偏偏还不能说破。
“既然如此,那我这便立刻作书去。”
荀谌似乎并不着急,他静静的打量了一会荀彧,叹道:“兄长,多年不见,你当真是憔悴了不少,这些年,你过的还好吗?”
:。: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八十四章 阳谋离间
荀谌的话让荀彧心中很是感动。
即使多年不见了,但兄弟就是兄弟,这短短的一句问候,就能让荀彧听出荀谌的话到底是不是真心实意的。
他的心在那一瞬间就软了。
“友若,你先前乃是侍奉袁绍,如今归附在陶商麾下,可还习惯吗?”荀彧也是出言关心他。
荀谌叹气道:“我虽然不曾侍奉一主而终,但天幸陶丞相对我不错,且如今我也算是天子坐下之臣,如今看来,倒是也不错的归宿。”
“天子坐下之臣?”荀彧皱了皱眉,道:“如今你们那所谓的朝廷,终归还是在陶商手中的,你算什么天子之臣?”
荀谌摇了摇头,道:“兄长这话就有些偏激了,毕竟天子年幼,若是不靠陶相辅佐,以天子如今的年纪,又如何掌管百事,又如能能够平定伪朝?若是天子由曹司空辅佐的话,难道曹司空就能让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掌管这天下大事吗?”
这一番抢白,生生的把荀彧给整不会答了。
人家这话,真没毛病,丝毫没有强词夺理。
天子年幼,这是不争的事实,你拿什么跟他掰扯也没用!
却见荀谌突然长叹口气,道:“兄长,你的志向是什么?”
荀彧没想到荀谌会突然问他这种话。
却见荀彧苦笑着道:“我的志向是什么,难道你还不知道吗?”
荀谌仔细的看着他,认真道:“兄长是想成为改朝换代的开国功臣乎?”
荀谌这一句话,差点没把荀彧诓的跌倒在地上。
你听听!你听听!这说的也算是人话?
“我什么时候相当改朝换代的功臣了?”荀彧咬着牙,气冲冲的瞪着荀谌道。
荀谌一样眉毛:“不想当改朝换代的功臣,你跟着曹操作什么?”
这话可就是有点过了。
荀彧的语气变的严厉:“只许你跟陶商,为何就不许我跟司空平定天下?为世间造福?”
面对荀彧的暴躁,荀谌却一点都不显焦急,他只是淡淡笑道:“兄长,你弄错了,我跟着的人,不是陶丞相,而是朝廷……当然了,你或许说,当今天下,并非只有一个朝廷,不错,我承认,南边的荆州还有一个,伪天子刘琼亦是先帝之子,你若是在伪朝供职,我也可勉强说你是扶保汉室,只是被蒙蔽选错了正主而已……但曹操有什么,他在两个朝廷之间左右摇摆,来回逢源,他想扶保的人到底是谁?这点你想过吗?弟不觉得你没有想过!”
荀彧的呼吸明显变的有些急促了。
“难不成,你是认为曹操可以取代先帝的两个儿子,成为这天下共主?到时候你便是曹氏的开国功臣了?”
“你放屁!”荀彧终于爆发了:“你胡言乱语什么?信不信我现在立马找人砍了你!”
荀谌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哀働之色:“兄长,为了曹操,你现在居然连朝廷的使者都敢杀了?”
“我……你!”荀彧哑口无言,满面通红。
“唉~~!兄长,我先告辞了,我在城外等你,等你写完奏章,向天子表示不当这个司徒之后,便去城外找我吧。”
说罢,荀谌向荀彧拱了拱手,转头向外走去。
走了几步,却见荀谌突然止步,转头看向荀彧:“颍川荀氏,忠贞之名素著天下,世受汉禄,我不希望荀氏数百年的清誉,毁在兄长一个人的手上,以免百年之后,你连祖坟都入不得,请兄长三思。”
说罢,不再看他,转头离去,只是留下荀彧一个人,呆呆的看着他的背影出神。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荀彧的脸上则是露出了痛苦的神色。
两行眼泪顺着他的脸颊流落,泪珠的颜色异常清澈。
荀彧蹲下了身体,捂着脸,竟然发出了呜呜的哭泣。
少时,却见他仰天叹道:“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大汉的朝廷偏偏安在他徐州,安在他荆州,就不能在这许昌扎根落脚呢!为何?!”
……
第二日,荀彧写好了上奏的表彰,言自己能力不足,不堪大任,请辞司徒之位。
因为身份和道德的关系,荀彧决定亲自出城将这封表彰送到荀谌的手中。
毕竟他现在是朝廷的使者,荀彧从小受到的教育以及耳渲目染,决定了他不会对任何与汉室朝廷有关的人不敬。
荀彧率领一支全副武装的兵马,来到了荀谌的行营,派人进去通禀,说是自己前来交付给朝廷的奏书。
少时,却有人来迎接荀彧,说是朝廷特使荀谌正在帐内等候。
荀彧轻轻的哼了哼。
都是同胞兄弟,他如今当了朝廷使者,架子居然就这般的大了……还帐内等候?
荀彧心中不爽,但还是跟随着引路人走了进去。
进了帐篷,荀谌没有看到,但是映入他眼帘的,却是一名相貌俊朗,嘴角挂着阳光笑容的年轻人。
荀彧的脸色当时就变了。
“陶,陶商?”
陶商站起身,探了探袖子上的灰尘,笑道:“我觉得在这种场合,文若先生或许称呼我为丞相,更为妥当一些。”
荀彧的眼神飘忽,开始迅速的打量着帐篷内的情况。
“别看了,放心,这帐篷里没有别人,我不会杀你,也不会扣下你,古语有云,君子者,从不办鸿门宴也。”
这哪个古人说的?
荀彧听了这话,眼珠子开始咕噜咕噜的转,似乎在寻思着什么事情。
陶商很轻易的就看穿了他的想法。
“文若先生不用白费心机了,陶某既然敢暗中前来,那必然也是做好了十成的准备的,你是杀不了我的,咱们还是和平相处的好。”
荀彧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放下了适才的那个念头。
他定定的看着陶商,沉淀了一下不安的心情,道:“陶丞相来此,不知所谓何事?据荀彧所知,咱们两方,眼下还在交战吧?”
陶商点了点头,道:“交战虽然是交战,但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朝廷敕封荀先生当司徒,荀先生为何不当?”
荀彧淡淡道:“我不当的原因,想必丞相心中自然有数,如此简单的离间之计,荀某还是能够看得出的,还请丞相不要小瞧荀某。”
陶商迈步走到荀彧身边,笑道:“有的时候,智慧并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很多事情你能看明白,可惜却偏偏无能为力,陶某今日就是要跟先生赌上一赌,我就是要离间你和曹操,而且还是纯纯的阳谋,先生觉得我会不会成功呢?”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八十五章 曹操的疑心
/
听了陶商的话,荀彧当场差点没被气抽过去。
这话说的也未免太狂了吧?
这不是摆明了在找茬吗?
自古以来,天下所有的智者在使用离间计的时候,都是小心小心再小心,生怕被离间的人察觉出什么不对头,以免功亏一篑。
可问题是,这姓陶的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居然当着被离间者的面,把他的计划赤裸裸的说了出来。
你设计我没关系,但你把我当蠢货耍,这就有点欺负人了!
看着荀彧不善的眼神,陶商不由得乐了:“文若先生不信?”
荀彧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手中的那份推辞的奏章上递到陶商的面前,道:“这是在下的的上奏,还请丞相转为交给敕封使者,转呈天子,荀彧人微言轻,着实是坐不得这大司徒之位。”
说罢,对陶商作了一揖,就要转身离去。
“文若先生稍候。”陶商的声音从荀彧背后传来。
荀彧皱了皱眉,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他转过头,看向陶商道:“丞相是打算留下我吗?”
却见陶商笑道:“文若先生误会了,陶某如何会行此等不义之事,我送送你。”
一听这话,荀彧的脸瞬时间就白了。
“不,你送我干什么?我不用你送?”
陶商微微一笑,道:“先生这是怕了?不敢和陶某对赌?”
“你……”
荀彧的话还没等说完,却见陶商已经用手跨过肩膀,搂住了他,道:“走吧,我跟你一起出去!”
荀彧的力气不如陶商,如何也挣脱不开,只能就这样被陶商连拉带拽的拖出了帐篷。
帐篷外,那些随同荀彧一起前来的侍卫们一看到这种情形,顿时傻眼了。
而与此同时,陶商的帐篷后面密林中,出现了一支全副武装的精锐虎卫军,他们在不远处静静的观察着,以免许昌城那边有什么不良的举动。
两方之间,彼此之间顿时露出了一股诡异的气氛。
陶商却是没管那一套,他只是如同遇到了好久不见的老友一样,搂着荀彧的肩膀,将他送到帐篷的门口,满面都是和煦的笑容:“文若先生,以后要是有空,还请多到金陵城那边走一走,我对先生深幕已久,着实是希望日后和先生能够多有交流。”
荀彧无可奈何的道:“陶商,你当真觉的这么浅薄的离间之计会有用马?”
陶商嘴角的笑容更深刻了:“会,当然会,为什么不会?先生对曹操,就真的那么有信心?”
荀彧哼了哼,道:“当然有信心,曹公乃是天下英杰,自然是……”
“自然会希望看到你有朝一日在他和汉室中间做一个正确的选择!”
陶商说到这的时候,二人已经是离荀彧的队伍不远,却见陶商忽然转过身……给了荀彧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场的人,包括远处许昌城头上的人,都瞅愣了。
这两个人,该不会是那种关系吧?……咦!太恶心人了。
荀彧被陶商抱住,脸都要绿了。
少时,却见陶商放开了荀彧,然后对她笑道:“先生,多多保重。”
荀彧阴沉的看着他,忽然道:“你适才之言的意思,是曹公与汉室非为一体?”
陶商点了点头,道:“这点浅显的道理,难道你看不出来吗?”
“那你姓陶的,就跟汉室是一体的吗?”
“当然,当今天子可是我大外甥。”陶商笑呵呵的冲着荀彧摆了摆手,不在多言,转身走回了自己的队伍。
荀彧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转身亦是走向了自己的侍卫们。
而此时此刻,远处的城头上,却有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人正紧紧的盯着城池下的情况。
陶商与荀彧之间的举动,全都落在了那个少年的眼中。
少年年纪虽小,但瞳孔中的色彩却显得很阴沉,脸上则是完全是不符合他年纪的表情。
“二公子,城上风大,咱们还是下去吧。”一名侍从劝道。
那少年却并不领情,他只是紧紧的看着远处城下的情况,忽然道:“立刻派府里的亲信来,我要给父亲送一封信。”
那侍卫闻言一愣,接着有些犹豫的道:“公子,司空曾说,他这次出征……只允许长公子,子孝将军,文若先生三人有事对其单呈奏事……”
年轻公子很是霸道,回手直接给了那是侍从一巴掌。
“混蛋,我怎么做事,难道需要你教?赶紧给我找人来。”
1...332333334335336...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