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曹丕惊恐的看着他手中的那支箭,然后又看看曹操,突然一指于禁,道:“这一定是他陷害于我的,一定是他偷了我战场中箭壶中的箭!”
于禁一听到这,就不由感慨一声:曹丕这下子是真完了。
根本就不关箭壶的事,你自己提什么箭壶?
这不摆明了是你亲爹坑你吗?
傻子!
这孩子还是年幼,道行太低啊。
果然,曹操的脸色顿变。
他一个大嘴巴直接抽在了曹丕的脸上,只把曹丕抽的飞了出去,一屁股直接摔到在地上。
而他嘴唇下,瞬息间也流出了鲜血。
“你这个畜生!你连这种事情也做得出来?简直猪狗不如!”
曹丕捂着脸,傻傻的看着曹操,突然喊道:“父亲,我是冤枉的啊!”
“还敢喊冤枉?你给我闭嘴!信不信我抽死你!”
说罢,曹操转头冲着帐篷外喊道:“来人啊!来人!”
两名狮虎军士卒走了进来。
“把这个畜生给我押出去,看管起来,先饿他三天!”
狮虎军士卒随即应命。
曹丕这下子急了,他冲着曹操惊呼道:“父亲,我是冤枉的,我冤枉啊!”
但狮虎军士兵却不管那一套,不管这是谁的儿子,只要是曹操下令抓了,那在他们眼中就与牲口无异。
该抓就得抓,一点不惯着。
少时,等曹丕被带走了,于禁随即小心的问曹操道:“司空打算如何处置他?”
曹操的身形晃了晃,却是没有说话。
于禁奇道:“司空?”
话还没等说完,却见曹操捂着脑袋,向后一撞,直接摔倒在了地上。
“司空!”于禁见状顿时急了,他连忙跑过去:“司空,您这是怎么了?”
曹操使劲的捂着头,紧闭着双眸,道:“我头疼欲裂,疼死了……快,快找医官来!快!”
“诺!”
……
曹营的消息虽然隐秘,但还是不胫而走,而校事府的侦查能力在整个大汉朝都无人可比,自然用最快的速度替陶商带回了讯息。
“曹操犯病了?犯的什么病?”
“据说是头风!”尤驴子很认真的对陶商道。
“哦。”陶商搓着自己的双手,道:“在这种关键的时刻,犯病可不是什么好事啊,这岂不是给了我一个天大的良机?”
田丰摇了摇头,道:“丞相还是谨慎一些的好,曹操此人十分狡诈,万一这是他设的局,用来引诱咱们进攻,而咱们误中其计,可有些不妙。”
陶商笑呵呵的道:“田公怎么知道是他设下的局呢?”
田丰哼了哼,道:“这事还不简单,这天底下,哪有几个人是得什么头风病的,装病也不装一个差不多的,简直可笑。”
陶商闻言笑笑:“这要是换成别人,或许有待商榷,但若是曹操得了头风,这事还真就是八九不离十。”
田丰皱眉看向他:“丞相如何知道?”
“因为我了解曹操,据我所知,他原先就这毛病。”
田丰奇道:“我怎么不知道?”
“你不知道的事多了。”陶商笑呵呵的道:“河北的将士们差不多都抵达了吗?”
田丰额首道:“都到了。”
陶商点了点头,道:“好,回头我跟他们碰个面,全部编入中军,然后开始对曹军发动总攻,头风这毛病虽然不能根治,但发作的时间有限,我看曹操这回是因为曹植和曹丕的事情,气血攻心……不,是气血上头,因而才导致了病情突发。”
田丰轻轻的哼了一声,没有答话。
倒也不是他有所不屑,主要是陶商说的东西,他委实听不太懂。
听不太懂,但还想装一下逼,那怎么办?
那就只有“哼”了。
曹操头风急发,曹军诸将群龙无首,在陶商看来,这确实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总攻开始!
:。: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一十五章 乘你病要你命
建康五年,此时距离历史上发生赤壁之战还有五年的时间,陶商集结麾下的主力兵马,乘着曹操发病,对其营寨发动了大举的进攻。
若是换成平时,陶商的攻势虽然猛烈,但却也难不倒曹操,至少曹操若是能准确的下达命令,己方也不会处于过大的被动,就算赢不了,也能抵挡的住。
但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曹操头痛欲裂,别说是指挥三军作战了,床都下不了。
曹操躺在床榻上,浑身大汗淋漓,额头上敷着白色的方巾,大口的喘着粗气,并嚎叫着。
“啊~~!啊~!”
曹操原先也犯过头风病,年轻的时候还算好,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频率就变的越来越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每次发病的时候还都是疼的浑身直打冷颤。
陶商前世的时候,身边也有人患上类似于曹操这样的症状,不过那个时代的人,不会管这个病叫做头风,而是被称之为神经性头痛。
这种病一般是很难医的,大部分只能要药物缓解。
陶商所认识的那个老大爷,平均一个月疼一次,疼的时候去医院看医生也没用,大夫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是开些止疼片或是打点滴缓解一下症状,但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每次都得是疼上几天,才能恢复正常,这病在老大爷那持续了一辈子,每个月比大姨妈来的还准时准点,让人无可奈何。
而曹操此刻也是这种情况。
曹操的大营在黄河支流的另外一侧。
而通往东岸的河道上,总共建立了八座浮桥,用以作为曹军东向的重要通路。
而眼下这八座浮桥,便是金陵军进攻的主要路线。
时值夏日,河水的水位极浅,即使是趟着河水过去,金陵军倒是也可渡河,
但河水再浅,也能及腰,若是在水中过河,会大大的影响三军将士的进攻速度,同时也有利于对方弓弩手的进攻,让己方的防御力变为0。
如此,反倒是不如攻打浮桥来的公平。
两军的弓弩手各自站在河岸的一边,向着对面猛烈的射箭。
金陵军一方由许褚,纪灵,臧霸等步战悍将为首,率兵抢攻浮桥。
而曹军方面也不含糊,狮虎军首当其冲,奔上浮桥阻拦许褚一众。
许褚挥舞着大砍刀,在其中的一座浮桥上一路向前,不断的砍杀着围攻上来的狮虎军的将士,他手中那柄硕大的斩马刀每次一挥,就至少会将有两名曹军的军卒从桥上直接击入水中。
而河水被死亡军士的鲜血侵染,变的血红血红的,让人看着触目惊心,心忌莫名。
许褚如同一只蛮牛一样所向披靡,在他的带领下,虎卫军的士兵们在浮桥上正迅速的向着对面推进。
而想阻拦一头蛮牛,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另外一头蛮牛去挡他。
狮虎军的都尉典韦手持两把大铁戟,亲自登上了浮桥,与许褚会战。
这两个人,也算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了。
“咣当!”两人连话都不问,直接在浮桥的正中央交上了手,两人的兵器在浮桥正中撞击在了一起,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震得他们两人身后的士卒都不由的向后稍稍退了一退。
这两人交手,完全不顾旁边,还是小心为上,若是被沾上可就倒霉了。
典韦用铁戟架着许褚的战刀,呲牙道:“许仲康,这一次可是你自己找死了!居然敢来攻俺家大营,这里便是你的葬身之地!”
许褚冷笑着道:“典韦,少在这虚张声势!别以为俺不知道,曹操如今犯了头风顽疾,连床都站不起来,你们曹营的诸将无首,嘿嘿,你若是识相,肯归顺丞相,老子倒是可以放你一马,在丞相面前给你求情,让你今后跟我当跟班,如何?”
这一番说完,典韦心中一惊,手中的双铁戟微微晃了一晃。
这点细微的动作并没有逃过许褚的法眼,他哈哈大笑,抽回斩马刀,继续向典韦发动猛烈的进攻。
典韦回过了神,高喊一声:“姓许的,你少在这诓人!看我拿你命来!”
……
与此同时,曹操的帅帐内,前线的急报一个接着一个的送到他的面前。
但曹操现在只是捂着头,疼的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又如何能够下达正确的指示?
而就在这个危机时刻,荀攸站出来对众人道:“眼下司空病重不能理事,而陶商军对我等攻打甚急,需要有一位将军站出来主持大局,发号施令,以稳定军心!”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在这关键时刻,谁有这个魄力和威望,能够率领诸将抵挡陶军呢?
外姓将领根本就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曹军的主要力量还是在宗族将领手中,能够替曹操发布号令的,唯有宗族将领方可。
可惜曹仁眼下在陈留,若是有他在,则一切顺理成章的自会由他主持。
至于其他人,夏侯惇和曹洪已死,而剩下的曹氏宗族中,有威望指挥全局的人只有……
“请妙才叔主持大局!”夏侯尚迈步出班,对夏侯渊拱手言道。
众将也知道目前以资历而论,唯有夏侯渊能够担此重任,于是纷纷站出来,请夏侯渊主持大局。
唯有荀攸和程昱等人彼此担忧的互相对望了一眼。
夏侯渊的能力倒是没什么可说的,在三军中威望也够,问题就是他的性格过于刚硬。
但眼下事急,却也顾不得其他了。
夏侯渊临危受命,二话不说,随即对诸将道:“陶军前来进攻,若是让他们渡过浮桥,则势危矣,诸位将领赶快收拾本部人马,随我前往河岸处,想办法阻拦住陶军的攻势!”
“诺!”
一听夏侯渊的话,程昱急忙道:“妙才将军,此时不可操之过急。”
夏侯渊已经提刀往外走,闻言顿住脚步,道:“什么意思?”
“陶贼狡诈,咱们现在的每一步棋,都不会再有退路,眼下还是唯稳为上!”
夏侯渊哼了哼,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陶商摆明了就是知道司空患病不能理事,进而强攻浮桥,想强攻我中军得利,而浮桥之地乃是大寨的壁垒之所,一旦失去了,陶商大军临营之时,敢问仲德公,三军诸将,谁能挡之?”
“这……”程昱无法反驳了。
眼下这事情就是一个矛盾的事情,着实是出兵也不是,不出兵,那就是静待等死。
夏侯渊对程昱道:“我也不是不听忠言之人,我先领大军在河岸边布阵,阻挡陶军渡河,只要陶军不过河,我就不与其纠缠,这样也可以随时撤兵应对突发情况,仲德公谨守营寨,仔细思考退敌之策,若有良谋,可随时往前阵唤我,如何?”
夏侯渊能说出这话,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程昱也知道目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如夏侯渊所说。
他冲着夏侯渊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就劳烦将军多加小心了。”
:。: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一十六章 郭嘉的呼应
浮桥之争,考验的是双方最精锐的步战兵将的实力,而两方的弓弩手,则是在后方的两岸边缘策应着,可以说他们都是直接参与者。
针对浮桥的争夺战,最无用的,反倒是成了往日间在战场上,冲击在最前方的骑兵。
正午的阳光晃的人眼睛都睁不开,而阳光射在河水中,更是将八架浮桥上的情况都照射的通明,河水反射出来的七彩光辉,和那些士兵们的鲜血交杂在一起,看着美丽,实则让人心中发毛。
景色美丽,但却宛如地狱一般。
金陵军的主力军一部分在浮桥上抢杀,而更多的中军主力则是在岸边排开了一个横阵,军势连绵十里之宽。
金陵军军容齐整,旗帜飘扬、甲胄耀眼,更兼其中多有骑兵,一路行来,光是带起的烟尘,便能相隔数里见到。
而河岸对面,曹军的营寨则就在前方,夏侯渊要求各部战将纷纷出战,坐镇于浮桥之后,看其状态,死守之势不言而喻。
陶商在己方的军阵中,策马来回奔跑着,观看着对面的阵容,嘴角露出了微笑。
“敌军打出来的纛旗虽然是‘司空曹’,但很显然,这跟曹操平日里的排兵布阵不符,也不知道是哪个曹将代为主持?困兽犹斗,没什么好果子吃的。”陶商一边观察形势,一边自言自语道。
刚刚从河北被调到前阵来的牵招和田豫紧跟在陶商的马后。
牵招对陶商道:“丞相,您此番重用河北兵将,我等甚是感激,为了对付曹操,在来之前,我等已经按照丞相的要求,大批抢做渡河之物,只等丞相下令,便可强行渡河!”
田豫亦是道:“幽州兵将,愿为先锋!”
陶商感慨的冲着二人点了点头,道:“果然是忠肝义胆,田丰的话果然没错,素闻河北多多俊杰,今日便乘此机会让我见识一下你们的本领,放手去干吧!”
“诺!”
“呜呜呜~~!”
一阵响亮的牛角声响彻当空。
紧接着,便见张郃,高览,马延,高干,淳于琼,孟岱,邓升,冯礼,夏昭,王摩,何茂,严敞等河北英杰,指挥着他们的士兵,搬运着无数由竹竿所做的长梯向着河岸边奔驰而来。
这无数的长竹竿都是用一缕一缕的长竹制作完毕捆绑而成,面对这数丈宽的河渠,这些朴实无华的东西看起来似乎并不会起什么大作用。
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可以胜在数量上。
当那些无数长竹梯由半空被搭落在了己方的河岸沿上时,曹军将领们的脸色顿时变了。
“快!快挡住他们!”
但现在喊这些却已经晚了。
却见身为河北上将的张郃第一个翻身下马,踩踏着那些易碎易折的“竹桥”,冲着身后的士兵们喊道:“都给我冲过去!”
“下马!”
“下马!”
“下马!”
骑兵战将和骑军士兵纷纷翻身下马,手持利刃,踩踏那易碎的竹竿,向着对面的阵地呼啸着冲了过去。
夏侯渊也是急了,遏制敌军过河,是他最根本的战策。
这条不宽不急的小河,对于曹军来说,无疑是最佳的天然屏障,若是被敌军就这么破了,主寨堪忧。
夏侯渊也是翻身下马,冲着身后的曹将和曹军们道:“下马!拦住金陵贼!”
以曹纯,李典,乐进,于禁,庞德,阎行,黄邵,何仪,裴元绍等人为首的曹军将士们纷纷翻身下马。
此时此刻,却也顾不上其他了。
曹军将士们亦是登上了那些竹竿,与金陵军近战相搏,展开了一场方寸之地的激烈鏖战。
而因为两军的蜂蛹而上,好多的浮桥亦是因为不堪重负而被压断,曹军和金陵军的士兵们便纷纷的落入了水中。
但是在水中,他们也并不停歇,彼此互相进攻,互相搏杀,将河水搅和的更加鲜红。
夏侯渊在后方气的浑身发抖。
这些金陵军就用这许多临时拼凑而成的竹梯浮桥就要冲杀过来与己方抗衡,导致己方的防守阵营不得不做出改变,诸多兵将放弃战马,奔到水上与对方拼命。
这完全不是他想要做的,但偏偏无可奈何。
夏侯渊用马鞭子凌空狠狠的抽了一下,发出“啪”的一声脆响,大声叫道:“陶商狗贼!欺人太甚!”
对面战局中的夏侯渊恼羞成怒,而另外一边,陶商却显得非常的淡定。
但这淡定也不过只是表面上而已,毕竟曹军的战力非比寻常。
陶商轻轻的搓着自己的双手,脑海中的思维飞快的旋转着,他正在构思下一步的计划。
不多时,却见裴钱飞马从前线奔驰了回来。
“丞相,曹军势头不小,河北军渡河的军阵被拦住了,双方厮杀凶猛,要不要派遣金陵骑兵下马助战?”
陶商摇了摇头,道:“再等一等,不急……我还有最后一步棋,等那步棋下出来之后,就是咱们全体发动反击的时刻。”
说到这,陶商转头看了一会北方。
这边的这场大战,毫无疑问会牵动另一处要地的走势,而自己为了应对那处要地,已经做好了安排部署。
现在就看看姓郭的能不能领会的到了。
……
陈留城。
“郭先生,探子来报,好像是丞相对曹军发动了大举进攻,这一次不是虚张声势,是真打!据说战况激烈,双方的将士几乎都加入进去了!”
郭嘉恍然的捋着自己的“假胡须”,一时间竟是陷入了沉思。
看着郭嘉来回捋着自己的胡须,鲍韬有点着急了:“先生,别捋了,再捋一会,整个下巴上的须子都要被你给捋掉了!你那可是假胡子!”
郭嘉不满的白了他一眼,然后方才道:“这一次,时机是成熟了,丞相一定是掌握了曹军的什么东向,因而才敢倾全营之力出战。”
鲍忠兴奋的道:“如此说来,那咱们兄弟,就可以撺掇曹仁出战了?”
郭嘉一抬手,挡住了鲍忠的话头,道:“你们还是不能劝曹仁出战。”
二鲍的脸一下子落了下来。
“都这时候了,如何还不能劝曹仁出战?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郭嘉轻轻一笑,道:“当此时节,你们要做的,是向曹仁主动要求去出战金陵军,救曹营之安危。”
鲍韬一下子愣住了:“你让我们出战?你这不是害我们兄弟嘛!”
“刀剑无眼,我俩可挡不住丞相手下精兵一击!”鲍忠在旁边帮腔道。
郭嘉摇了摇头,道:“放心,曹仁绝对不会让你们出战的,你们如此做,他只会更加的信任你们,觉得你们忠义,说不定,他还会安排你们守城呢。”
:。: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一十七章 陈留之变
身为陶商麾下的第一谋主,亦是冠有鬼才称号的男人,郭嘉的思路和想法自然与普通人不太一样。
而陶商是从后世来的,自然与这个时代的人在思路上亦是有些不一样。
这也是陶商和郭嘉能在这么多年的相处中,变的越来越默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他们两个人都不算是正常人。
这一点,鲍韬和鲍忠这次深刻的领会到了。
其实他们俩现在有点后悔。
当初为什么该死不死的,偏偏上了陶商的贼船?
弄的自己两兄弟一天天担惊受怕的。
但是事到如今,两人想什么都已经晚了,他们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跟着郭嘉一起,顺着这一条道走到黑。
他们在内心中,只能祈祷陶商日后可以对他们好一些,不要辜负他们现在这般的辛苦。
不出郭嘉所料,曹仁很快就派人找二将前去与众人商议救援的事情。
……
曹仁在陈留城的府内正厅,集中了麾下所有军侯以上的武将。
他们分成两个方阵,各站在一侧,两面都是黑压压的一边,彼此交头接耳,使厅堂内闹哄哄一片。
此时由不得他们不闹,毕竟曹操得了急病的事情,非常的影响军心。
虽然主营方面极力封锁,但最终消息还是传到了陈留。
按照目前的这种情况来看,陶商军开始全力进攻曹军的行动,自然是没有瞒过曹仁的探子的双眼,眼下陶、曹两方已经进入了厮杀火拼的紧张阶段,而身为曹军重镇的曹仁,自然是不能袖手旁观的。
他心中此刻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前往支援曹操。
只是支援曹操,这陈留城又该怎么办?
必须留下有能力且没有二心的人来替他镇守。
可是这个人选应该选谁呢?
曹仁思量来思量去,这些手下的军侯校尉都是兖州各地县府临时征用的,说实话曹仁跟他们并不熟悉。
这种时刻,他委实不方便随意委任给他们这样的任务。
不过若是实打实的论,他心中还真就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那就是鲍韬。
经过这几次的突发事件,鲍韬对突然事件的应对水平,和他忠肝义胆的谏言,令曹仁印象深刻,非常喜欢。
曹仁心中基本已经决定,若是在这些人当中抽调一个临时替自己镇守城池的,鲍韬毫无疑问就是最佳人选。
但陈留城毕竟事关重大,不可轻易托付,即使是鲍韬很符合曹仁的心意,但他也要仔细的斟酌,毕竟不是小事,还得再谨慎的考察一番。
待麾下的诸校尉,军侯都到齐了之后,曹仁轻咳一声,道:“诸位,眼下形势危急,司空的本阵被金陵军攻打甚急,双方在营寨前的河岸边已是恶战多时,探马来报,陶商军攻势凶猛,大寨堪危,我等身为司空下属,值此危急时刻,不可作壁上观,需得出兵相救!”
诸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多哑口无言。
当初曹仁选这些郡县守兵的时候,为了防止内乱,特和荀彧商量,发文征询,有自愿来的统统不用,而那些没有请命的,反倒是被曹仁招募了来。
这策略就当时来说确实没错,至少这些县城的兵将都没有被陶商蛊惑,没有二心。
但他们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没有冲劲。
坚守尚可,但若是进攻,他们可就是差了不少锐气。
毕竟能进攻,有胆略的,当初曹仁也没敢往陈留城里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