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却有负责查探后方情况的探子向刘备等人禀报了赵云追击而来的实情。
刘备此刻正匆忙赶路,听说赵云追来,脚下的速度却是更快了。
关羽则是对刘备道:“兄长,这么让人在屁股后面撵着,却也不是长久之计,不如小弟前往断后,大哥先走,待小弟战退赵云之后,再来追兄长不迟!”
刘备摇了摇头,道:“绝对不行!三弟已经陷落于陶贼之手,我现在苦于无计,不知当如何行事,若是二弟在有个闪失……为兄情愿跟你们两个一起去死!”
关羽听刘备这么说,心中不知为何有些发堵。
但就在这个时候,身后的马蹄声却是已经传入了刘备和关羽等人的耳朵中。
刘琦惊慌的打马追上刘备:“叔父,敌军已经追上来了,这一下子,却该如何是好?”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八十章 益州的接应
金陵白马军的速度很快,同样是骑兵,但在白马军风驰电掣的追击下,他们到底还是追上了刘备。
刘备见势不可挡,知道眼下也没有办法回避了。
当下,便见他对关羽沉声道:“二弟,准备迎敌!”
魏延和文聘都是当年刘表一手提拔起来的,且和刘备的关系甚厚,在他们心中刘备和刘琦的地位都比那个七岁的天子要重要,因此他们此番也一同跟随着刘备而来。
刘琦见关羽和刘备已经准备转身迎敌了,便立刻吩咐魏延和文聘道:“也请二位将军一同相助我叔父!”
二将自然无有不应。
于是,荆州骑兵便纷纷驻马,齐齐调转马头,枕戈待旦,谨慎的严防后方的追兵。
少时,便见以赵云为首的金陵白马军赶到了刘备面前。
赵云一挥枪,指挥三军将士站定在原地。
赵云缓缓的打马上前,仔细的打量着对面的这些骑兵。
但见对面的这些骑兵各个身穿甲胄,一身杀气,各个目光和表情如同虎狼……不过他们的队伍中没有车撵。
看到这种情况,赵云的心反倒是放了下来。
至少他可以肯定这样的阵势,荆州军的伪帝绝对没有藏匿在其中。
赵云的心情放宽了一大截,他打马上前,冲着刘备拱手道:“玄德公,许久不见了。”
刘备拔出了腰间的双股剑,道:“赵将军,阁下应该称呼我一声骠骑将军才是。”
赵云摇了摇头,笑道:“当朝天子亲封的骠骑将军乃是陶君,何时又变成了玄德公?我怎么不知道?……如今翼德在丞相帐下,备受款待多日,难道玄德公就不想见一见他?”
这话一说出来,刘备的脸色顿时变了。
他握紧双股剑的手,甚至还微微的动了一动。
刘备面露寒霜,道:“赵云,你告诉陶商,他若是敢伤害我三弟一根汗毛,我刘备纵然是做鬼,也绝不会放过他。”
赵云将枪一甩,道:“既然如此,玄德公为何不随我回江陵城,亲自向丞相讨教?”
关羽在一旁听了,不由勃然大怒:“匹夫好胆!”
说罢,拍刀舞马,并指挥手下一众骑兵,冲向着赵云。
赵云也不惧他,亦是纵马而上。
两方的骑兵在黑夜中,随即往来交起手来。
双方的骑兵战力都很强,在这黑夜中,便在河岸边上交起手来。
双方兵对兵,将对将,关羽责无旁贷,自然是扛起了和赵云交手的重责。
青龙刀和银枪往来交击,两名当世猛将在双方的战阵中掀起了一阵狂战的暴风雨。
即使是在黑夜之中,双方也是打的异常激烈,丈余之内,没有任何一方的士兵能够接近他们。
两军的火把准备不足,只能在有限的光亮中进行交锋,但即使如此,赵云和关羽也仿佛没有受到丝毫的阻碍,两人手中的兵器仿佛都长了眼睛一样,毫无生涩停滞之处。
而就在这个时候,上游的方传来了一阵擂鼓之声。
却见一队战船正顺江而下,直奔着下游行来,而船头上站立的一名战将,正冲着河岸上高声呼喊:“岸上的人可是玄德公?”
刘备隐隐约约的听见船上有人喊他,不由的振奋莫名。
他识得这个声音,这声音不是别人,正是西川的知名战将张任。
刘备满是兴奋,他手持双股剑,从人群中杀至河边,他很是兴奋的冲着河上高声喧叫:“张将军,备在这里,快来救我!”
张任急忙命人停船。
那些从西川来到的战场开始停靠在河岸边,而战船上的士兵们则是纷纷下了战船,前往援助刘备。
赵云此番前来,只带了骑兵,并没有带其他人,见如今有这么多的川兵前来援助,他眉头一皱,知道此番却是占不到任何便宜了。
刘备的兵马一边抵抗赵云,一边缓缓的向着河岸边上的益州兵靠拢过去,而赵云则是没有深追,毕竟那船上林列的弓弩,赵云依稀间还是看得到的。
若是再硬追过去,只怕受到损伤的人,是金陵白马军自己。
刘备等人缓缓的登上了战场,谨慎的望着不远处的赵云一众,就是这个时候,远处的江面上形势过来了一队战船,且还发出了号角之声。
赵云一下子就听出了那声音的源头,他一阵兴奋,接着将大枪一挥高声道:“将士们冲啊!随我杀敌,留下刘备!”
张任急忙令战场上的弓弩手放箭射住赵云,并令人收起甲板,快速起航。
战船上还有一些荆州军的战马和兵士没有上来,但张任此刻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他只能撇下他们,令三军将士在船上放箭,拦住对方的兵马,然后张任本人则是催促战船火速出航。
那些没有来得及登上战场的普通士兵们,无可奈何的成为了最终的牺牲者,被赵云等一众围住,要么抵死相抗,最终被杀,要么最终被只能是放下兵械投降。
张任的船队则是在拉乘了一部分荆州军之后,迅速的向着上游而去。
而由陶商率领的战船也是紧紧的跟随着他们。
陶商命令麾下的士兵们排列成数排,站在船头,高声呼喝:“益州的朋友既然来了,为何不留下做客!”
声音穿破夜空,飘进了张任的耳朵中。
张任皱了皱眉,亦是一边催促船队或许前进,一边命人向着后方高喝:“陶商你既有意,何不往川蜀来坐坐,我等定尽地主之谊!”
听了张任的话,陶商不由呵呵一笑。
他安排喊话的士兵们继续道:“张将军放心,川蜀之地,陶某自然会去!届时定当滋扰拜访!还望张将军到时不要忘记今天的话才是。”
两方的战船就这么一边喊话,一边你来我往的追逐了一会,最终陶商号令三军不要在追击了。
望着逐渐消失在自己视线里的张任船队,陶商很是惋惜的拍了拍自己的手。
他转过身,对身后的甘宁道:“抓住了刘琼,伏完,董承等人……但偏偏没有抓到刘备,我一开始就应该想到他是耍了心眼从陆路而走,若是我早点反应过来,只怕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了。”
甘宁安慰陶商道:“话虽如此,但丞相其实赶来的并不算晚了,若不是张任的船队事先前来接应,刘备今日必死无疑,绝对逃不了!”
陶商望着远处战船消失的方向,嘴中慢慢的念叨道:“川蜀,川蜀。”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八十一章 安抚荆州
时近白日,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缓缓的升了起来,阳光照射在张任等一众行往川蜀的船只上,将掩盖在黑夜中的船只全部映照了出来。
张任站在船头,面色显得很是疲惫,他转头看向身后平静的江面,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刘备走到了张任的身边。
他向着张任长长的作揖,道:“刘备感谢张将军的救命之恩。”
张任摆了摆手,道:“玄德公不必如此,张某不过是奉命而行,况且你我当年曾有旧交,于公于私,张某救玄德公出此大难,都是份内之事。”
话虽然如此,但刘备还是连连的对张任表示感谢。
张任看着刘备疲惫的脸庞,不由好奇的问道:“玄德公,你的面色如何这般不好,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刘备的脸色确实非常的不好,黑色的眼圈,蜡黄的脸色,瘦削的面庞,比之张任上回见他简直是判若两人。
刘备苦涩的笑了笑,道:“张将军不也是面有愁苦吗?当年你也算是意气风发了,怎么如今也变的这般憔悴?”
张任长叹了口气,道:“看来我和玄德公的愁可谓是各有千秋,不过既然是我先问的,那就请玄德公先对我说一说您的心事?”
刘备走到张任身边,望着那船下滔滔的江水,脸上升起了苦涩的无奈愁容。
“张将军,荆州全失,天子失陷,我三弟和庞司徒亦是落入敌手,值此时刻,备心乱如麻,任何一件事对于备来说,都足可影响神思,若是要一件一件的细数,只怕说上三天,备也说不完。”
说罢,刘备顿了一顿,对张任道:“张将军,你所忧虑之事,又是什么?”
张任长叹口气,道:“实不相瞒,川蜀目下,也不是很平静啊。”
刘备诧异道:“川蜀之地,远离中原,陶商很难过来袭扰,又有什么不平静的?”
张任走到了刘备身边,低声道:“玄德公,实不相瞒,如今曹操已经打下了汉中,扼守住了川蜀的咽喉之地,我西川虽然广博,兵马钱粮不缺,但跟曹军相比,能征惯战者太少,若是曹操真有吞并西川之意,只怕……”
刘备沉默了一会,道:“曹操纵然厉害,但西川之险要天下闻名,曹操麾下纵有精兵猛将,但只要川军谨守关隘,想来也不会有事的。”
张任唏嘘不已:“话虽是此理,但玄德公如今也看到了,荆州之地已经被陶商拿下,如今陶商席卷天下,如不出意外,川蜀之地早晚也是他的进攻目标,届时陶商若是从荆州顺流直上,杀奔川中,我等却该如何抵挡?”
说到这,张任顿了顿:“北面有曹操,东面有陶商。”
刘备闻言沉吟了一会,方道:“此事也未必不可解。”
“哦?”张任忙道:“什么意思?”
刘备淡淡道:“将军切勿忘记了,想当年,曹操和咱们也曾是盟友……如今天下大势已归陶商,而我们都是陶商下一步的目标,若是再彼此内讧,只怕是谁也不会长久的。”
张任苦笑道:“话虽如此,但我们眼下却应该怎么做呢?”
刘备道:“得刘季玉和张将军相助,使得备能够到西蜀得以避难,备届时愿意向季玉请命,前往汉中说服曹操,共抗陶商,得得大家都得以保全。”
张任闻言忙道:“玄德公对此事有几分把握?”
刘备想了一下,道:“曹操乃是当世雄主,更兼麾下有几名高瞻远瞩的谋主,备有十分把握说服他。”
……
江陵城。
在进入了江陵城的一刹那,就代表着这座天下名城彻底的成为了自己的地盘,而整个荆州也入了陶氏囊中。
江陵城的规模和城池广大,令陶商深感惊异,虽然江陵城不是自己治下城池中规模最大的,但其坚固程度,确实是名列前茅。
可是江陵城再坚固,他也是四战之地,若是没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这个地方早晚必然失去。
进入江陵城之后,陶商首先让人将户籍,田册,税务表册,包括武库和粮仓的统筹表册全都拿到了自己的面前。
他一样一样的翻开来看,大致的将江陵城的情况掌握在心中,然后就领着麾下的人到各处府仓视察。
不论刘琼到底是不是伪帝,但刘备,刘表等人毕竟是以这位小天子的名义统治了荆州七年的时间,如今荆州易主,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换了一个主子而已,而是换了片天。
所以对待荆州的百姓,特别是安抚工作,一定要比别的地方更加的细致,细腻。
待大致的视察完荆州的情况之后,回到江陵城的府衙,天色已经黑了。
陶商对手下的人吩咐了安抚城内百姓的工作以及下一步针对荆州的政策,让后就让人带两名俘虏过来。
这两名俘虏是陶商亲点要见的。
他们都是坐守在城中的人,没有随同刘琼和伏完等人一起逃走的人。
是徐庶和石韬。
这两人,曾经也都是司马徽所认识的名士,关系匪浅,后归于刘备之后,但时间皆不长,尚未建立功业,刘备的基业就全部都失去了。
两个人被带到陶商的面前之后,皆向陶商拱手请问。
陶商随手拨弄着手中的一只茶碗,问道:“二位先生都是大才,为何要归于刘备?”
徐庶对陶商道:“庞德公和庞统皆亲自作书相请,因而不得不往。”
陶商抬头望着他们:“水镜先生想来也曾代我写了书信吧,难道他没有庞德公说话好使?”
徐庶道:“水镜先生亦是高人,他既亲自置书而来,想来一定是对丞相评价极高的,还是我等以归荆州,且又是在本地生活多年,不忍背叛……愿请丞相赐罪。”
陶商认真的打量了徐庶一会,却发现他也抬起头,认真的看着自己。
他又转头看向石韬,发现石韬却没有徐庶的目光那般坚定,面对自己的直视,反倒是躲躲闪闪的。
陶商心中大概有了一个了然。
他对徐庶道:“你不忍背叛,可曾想过今日……你们俩就不怕我俘虏你们一样,杀了你们吗?”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八十二章 俩老者
似乎早就是算到了陶商的话,却见石韬抢先说道:“古语有云,道尊而德贵,修身治国以德配天,有德者从不妄杀……”
话还没等说完,却见陶商伸手挡住了他的话头:“又是一个道德绑架的。”
石韬闻言顿时一窒,暗道这是什么意思?
陶商转头看向徐庶。
徐庶却是很淡然的道:“从当日投向荆州那时起,在下心中就已经算定或许会有这么一日,但既然已经做了,再寻思退路亦是无用,所以说在下也不愿意琢磨其他,丞相若是要惩戒于我,那自然也是有丞相的道理,在下自然必无不从。”
陶商点了点头,心道这至少从这些话听来,徐庶并没有把荆州当成跳板,而是真心实意的投在刘备麾下做事,而至于石韬这样的人,则是多少有些见风使舵的嫌疑。
不过不论是不是见风使舵,治理荆州,终归还是需要一些荆州人才。
陶商对他石韬道:“不论如何,如今天下统一大势在即,除了二位先生之外,水镜先生还为我推荐了马良,孟建,崔钧等人,如今都在我麾下供职,陶某皆予以重用,二位先生只要是愿意,陶某定不相负。”
石韬虽然对陶商适才的话音有些不懂,且还不胜喜欢,但如今听了他的话,也算是能够接受,至少这也算是在他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陶商对石韬道:“我已经许诺孟建和崔钧,皆按一郡之长培养他们,如今对你,亦是按这种方式,你觉得如何?”
石韬一听陶商居然要把他培养成一郡太守,顿时大喜过望,连忙对着陶商拱手施礼拜谢。
陶商又转头看向徐庶道:“至于你……日后就随我回金陵城吧,荆州的官吏无缺,像你这样的人,金陵城需要。”
石韬艳羡的转头看向徐庶,目光中略带一些嫉妒。
这徐庶适才也没说什么呀,怎么陶商就对他这般看重呢?
徐庶倒也是不喜不悲,他只是很自然的冲着陶商拱了拱手,并不多说。
陶商让他们两个先行回去了。
……
第二日,陶商找来了诸葛亮,郭嘉和马良等人,并卓人找来了徐庶,介绍他们互相见面。
想要收揽一个人的人心,最重要的是要让他感觉到在这个群体里有一种志同道合之感,
这次见面,陶商没有跟他谈什么关于国家的大事,只是让几个人针对目下的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彼此互相交流经验。
与其说这是一场军事会议,倒不如说这是茶话会。
大家进行一场学术交流之后,彼此之间的熟络程度很明显增加了不少,而徐庶很明显对诸葛亮等人非常的感兴趣,而且融入之感也在逐渐的增加。
若是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对于陶商来说,便是成功。
至少自己的麾下让徐庶产生了归属感,这对于陶商来说就是好事。
……
在江陵待了一段时间之后,陶商便决定暂时转移阵地了。
荆州已经平定,而西蜀一时半刻不可能在对外有什么较大的动作,如今看来,却是仔细往关中去的好时机了。
陶商决定先回许昌整备一下兵马,然后去宛城会和陈登,太史慈,吕布等人,寻机往武关进发。
毕竟南方已经平定,自己已经没有了被前后夹击的危险,如此一来可以安心针对关中用兵势了。
留下了水军延江巡视,将整个长江占住,陶商便指挥马步三军返回了许昌城。
陶商的妻子和儿子已经全都返回了金陵城,唯有陶谦和王允等人与荀彧一起坐镇在许昌,这一点很是令陶商诧异。
他本来也是打算让二老一同回去的。
拜见了二老,陶商陪他们说了一会话,却突听王允开口说道:“子度,荆州已经平定,你下一步是不是要去关中了?”
陶商仔细的看了看王允,发现他比过年的时候明显瘦削了不少,而且精神气似乎也委顿了不少。
陶商的心中不由‘咯噔咯噔’的跳,他能看出来,王允这是已经接近了生命的尾声。
陶商笑着道:“王司徒,你安心在许昌养老怡情便是?何必还担心这么多的国事?”
王允摇了摇头道:“不担心不行啊……你别拿好听的糊弄我,老夫是怎么回事,老夫自己心里最是清楚……你若是要去关中,老夫这一次必然要跟你同往。”
陶商打量着王允颤颤巍巍的身体,心有不忍:“当真要这么做吗?你的身体,只怕是不易舟车劳顿吧?若是往关中,路途可是不短,我怕……”
“不用怕老夫坚持不住。”王允很是自信的道:“不登上两都的城头,老夫绝对不会死的,这一点你大可放心。”
陶商本来还想出言劝解一下,但不经意间,却看见陶谦冲着他轻轻的摇了摇头。
陶商沉思了一下,随即对王允道:“既然岳丈大人想去,孩儿自然是无所不从,翌日前往关中,我便携带您一起去就是了。”
王允这才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便见他站起了身。
但在站起身的那一刹那,却见王允的面色忽然一百,然后在原地来回晃了晃,身体直接向后方倒去。
陶商见状大吃一惊。
他惊迈步上前,一把抓住了王允的手,另一只手则是搀扶住他。
“岳丈,您怎么样了?您可千万不要吓唬我!”
王允在原地迷糊了一会,方才定了定神,道:“我没事,没事!你无需担心……”
陶商低声道:“我送您回去休息吧?”
王允摆了摆手,道:“不碍事,你忙着,老夫自己回去休息便是,老夫还不至于这么没有用。”
陶商素知王允的脾气倔,也不跟他强词夺理,只是冲着裴钱使了一个眼色。
裴钱自然明白陶商的意思,他当下便代替陶商,搀扶着王允回去了。
陶谦看着王允的背影,长叹口气打破:“这一次,他、他只怕是真的要不行了。”
陶谦的语气有些哽咽,这些年王允和他一同修炼,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已经成了陶谦的老伴一样的存在,他即将的逝去,自然是让陶谦心里难以接受的。
陶商长叹口气,道:“父亲,孩儿一定会好好照顾王司徒的。”
陶谦看了他一眼,道:“照顾什么?老夫也随你同去。”
“您,您也去?”
“故友如风中落叶,老夫自然是要亲自送他一程。”
三国有君子 第八百八十三章 转战宛城
王允的事情令陶商的心情不太舒服,虽然他很明白,人和人的缘分的界限都是在于生死之中,任谁也不能避免,但事到临头,终归还是难以接受。
世事无常,缘起缘落,道理他懂,但是那种伤心却无人可以帮他承担。
虽然说王允和他平日里总是争吵拌嘴,但这当中游戏的成分较多,并不是二人的关系当真不和睦。
陶商搀扶着陶谦走出了厅堂,父子两人一起站在院子中,看着院落中的绿叶茂密,嗅着院落中的鲜花芬芳。
王允长叹口气,道:“人生一世,便如同这花草树木,纵然有茂盛斗艳之时,可最终却也不过是消散不见,不留下半分痕迹。”
说到这,却见陶谦长叹口气,道:“王子师若是走了,老夫只怕是也不远了吧。”
陶商闻言一愣,忙道:“父亲不要乱说,您老身体康健,定可长命百岁。”
陶谦呵呵一笑:“老夫这一辈的故人,如同风中秋叶,各个散去,老夫一个人留在这人间,纵然是长命百岁,又有何用?”
陶商有心想劝陶谦,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劝解。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死亡便逐渐逼进,这是每个人都躲避不开的事实,纵然是陶商也将在未来面对这一切,这一关无人可以帮忙,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迈过去,他也帮不了陶谦太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