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诸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墨羽云山
只要学到了峨眉九阳功,将来她丁敏君就是峨眉的掌门人。
至于纪晓芙,或许会死在秦至庸的手里吧。
丁敏君和贝静怡施展轻功,就算是带着一百多斤的屠龙刀,速度依然很快。
贝静怡停了下来,说道:“大师姐,纪师妹还没有跟上来,咱们是不是等等她?”
贝静怡很担心纪晓芙,不知道她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丁敏君说道:“师妹,屠龙刀的重要性,你不是不知道。我们必须把刀送到师父的手里。秦至庸那个大魔头的武功,你见识过。整个武林中,能练成护体罡气的人,寥寥无几。他要是追了上来,我们可没有办法抵挡。纪师妹能拖多久,就尽量拖多久吧。要是她真的有了什么不幸……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想要拿到屠龙宝刀,有牺牲,是在所难免。”
贝静怡眼中闪过一丝悲伤,如此看来,纪师妹怕是凶多吉少。
丁敏君说道:“师妹,咱们快点走吧。”
贝静怡点了点头。
突然。
丁敏君眼中带着惊恐,后退了几步。她的表情就像是见鬼了一样。
前方十丈,站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年轻人。
正是秦至庸。
秦至庸的出现可谓是无声无息,再加上又是夜里,丁敏君自然会被吓了一跳。
贝静怡暗自叹了口气,走不掉了。
屠龙刀是武林至宝,果然不是那么好拿。
秦至庸走到丁敏君的跟前,笑着说道:“丁姑娘,偷东西可不是个好习惯。把刀交出来吧。”
丁敏君无奈,只能把屠龙刀交给秦至庸。
贝静怡深吸一口气,视死如归地说道:“秦先生,纪师妹是不是已经被你杀了?你打算怎么处置我和丁师姐?”
秦至庸说道:“贝姑娘,别整天就想着打打杀杀。我早就说过,我不杀人。纪姑娘很好。你们既然不想在海沙派养伤,就回峨眉派吧。”
秦至庸拿着屠龙刀就要离开。
贝静怡看着他的背影,问道:“秦先生,你真的不杀我们,让我们离开?”
秦至庸说道:“杀人,对我有什么好处?你们在秦某的眼中,就像是长不大的小姑娘。小孩子到果园里偷了个桃子梨子,会有多大的罪过?早就告诉过你们,半个月内不要用武功,你们现在呼吸出的气息,有淡淡的血腥味,肯定是牵动了内伤。回去之后,好好养伤。”
秦至庸离开之后,足足过了半刻钟,贝静怡和丁敏君才回过神来。
丁敏君身体有点发软,直到此刻,她才确定,秦至庸是真的走了。
尽管秦至庸气质温和,没有发脾气,对她们是抱有极大的宽容,可是丁敏君做了亏心事,面对秦至庸的时候,有着巨大的压力。
丁敏君说道:“没想到秦至庸这个大魔头,居然真的会放过我们。师妹,咱们赶快走。”
贝静怡说道:“大师姐,秦先生可不像是魔头啊,他不杀人。原来,屠龙刀在秦先生的眼中,就像是一个水果。我们在她的眼中就是孩童。”
贝静怡发现,自己大师姐做的这些事情,的确很幼稚。竟然敢在秦先生这样的强者面前玩儿小聪明,可不就是像个长不大的小女孩嘛。
既然纪晓芙师妹没事,贝静怡就放心了。
………………
俞岱岩重伤回到武当派,宋远桥等人是既愤怒又担心。
张三丰用深厚的内力为俞岱岩疗伤之后,有些心有余悸。大力金刚指,般若掌,都是少林寺的绝学啊。
伤俞岱岩的人,是真正的高手,功力在俞岱岩之上。
要不是俞岱岩运气好,怕是就回不来了。
宋远桥、张翠山、张松溪他们连忙道:“师父三师弟(三师兄)的情况怎么样?”
张三丰说道:“贫道已经帮岱岩稳住了伤势。岱岩这次是伤在大力金刚指和般若掌之下。金刚指和般若掌都是霸道非凡的武功,岱岩伤势虽重,但是好在没有伤到根基,修养几个月,就能痊愈。他武功修为,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
宋远桥他们松了口气。
张松溪一脸气愤地说道:“少林寺的那些和尚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对三师兄下如此毒手。莫非少林打算和咱们武当开战不成?”
宋远桥说道:“师父,此事不能就这么算了,一定要为三师弟讨回公道。否则,江湖武林还认为咱们武当怕了少林。”
张三丰心中疑惑,武当派和少林寺关系不是太好,可是几十年来都是相安无事。为何少林寺突然要对自己的弟子下毒手?
“稍安勿躁。”张三丰说道,“具体什么情况,我们都不清楚,还是等岱岩醒了之后,问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到时候咱们再做计较不迟。嗯?岱岩醒了。”
俞岱岩睁开眼睛,见张三丰和宋远桥他们都在,有些虚弱地说道:“我回到武当了?”
宋远桥连忙说道:“三师弟,你刚到武当派的山门前,就晕了过去。门下弟子立刻就通知了我和师父。三师弟你告诉我们,少林寺的人为什么要对你下如此毒手?”
俞岱岩说道:“……那个少林俗家弟子施展的是大力金刚指,功力和我旗鼓相当。而那个僧人用的则是般若掌,此人的功力在我之上。他们为什么要向我出手,我不清楚。要不是有秦先生的指点,让我的刀术得以突破,我怕是就死在般若掌下了。”
宋远桥他们面面相觑,怎么又出现了一个秦先生。
秦先生是谁?
俞岱岩把自己和秦至庸相遇的经过说了一遍。
张三丰说道:“如此说来,秦先生是咱们武当的恩人啊。秦先生说得对,岱岩,以你的武功修为,镇不住屠龙刀。并且他还指点你刀术。秦先生是个和善之人,屠龙刀落到他的手里,未必是坏事。”
张三丰沉思了一会儿,吩咐道:“远桥,莲舟,你二人去一趟少林寺,问问他们为何要伤我武当弟子。翠山,梨亭,你们去趟海沙派见一见秦先生,带上礼物,当面向他道谢。”
宋远桥、俞莲舟、张翠山、殷梨亭抱拳道:“是,师父。”
儒道诸天 第198章 秦先生真霸道
想要身居高位,必须要有德行,更要有实力,二者缺一不可。有德行无实力,挺不直腰杆,只有实力无德行,是不得人心。
元广波做海沙派的帮主有好几年了。他这几年,只顾着自己发财,不顾下面兄弟的死活,为人又多疑,可以说是既无德行有无实力。
元广波当时看秦至庸个文弱书生,觉得好控制,才收留他,可是没有想到秦至庸不但不柔弱,反而还强得可怕。
杨雄得到秦至庸的“支持”,很快就把元广波拉下了帮主之位。要不是秦至庸出面,杨雄就算不杀元广波,他也会被其他帮众杀掉。
以前大家畏惧元广波,只因为他是帮主。现在帮主是杨雄了,帮中想要投靠取悦杨雄的人不少,他们不介意拿着元广波的首级来做投名状。
杨雄只让元广波提着私人行李和三百两银子,带着妻儿离开了海沙派。元广波以后要做生意,还是务农,没有人会在乎。只要他不打着海沙派的招牌做事就行。
元广波当然想要把自己的家产全部带走,但显然是不可能,他要是敢带上数万两银子的财富离开,就算海沙派不找他麻烦,其帮派的人得知了消息,必定不会放过他。那数万两银子,对于元广波来说,不是财富,而是催命符。
海沙派换了帮主,帮里的气氛变得不一样了,整个帮派里好像注入了一股活力。
杨雄满面红光地走进秦至庸的小院,说道:“秦先生,咱们海沙派的学堂已经建好。根据秦先生的吩咐,无论是海沙派的孩子,还是周围百姓家的孩子,只要愿意来进学,都可以进入学堂读书。”
秦至庸说道:“杨帮主,多谢了。其实不止是孩童,只要有志于学的人,都可以来听秦某的讲学。”
和刘伯温谈了半个月,秦至庸和他不止是“论道”,还有一些分工。刘伯温寻找明主,秦至庸负责培养人才。
既然打算“革命”,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那么就必须培养出人才。
教的人多了,出现人才的概率自然就更大。
再说了,秦至庸不怕别人学会自己的本事,他就怕别人学不会。
秦至庸决定,自己以后在学堂不但教修行,还教儒家的君子六艺。可不能把学生们教成了食古不化的腐儒。
杨雄惊喜道:“秦先生,你的意思是我也能来进学吗?我的年纪大了啊。”
秦至庸笑着说道:“只要有志于学,不用担心年龄的问题。古往今来,大器晚成的人,不在少数。”
…………
以前,秦至庸给海沙派的孩童们讲课,因为人少,还能每个都顾及到。可是现在有了学堂,来听课的人多了,不但有孩子,还有成年人,肯定不能再一对一的辅导。
让每个学生都成才,是理想。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
孔圣人有三千弟子,可是他也不过教出来了七十二位贤弟子,其他弟子就比较平庸。
清晨。
秦至庸走进了学堂。
此刻学堂已经座无虚席,海沙派里的孩童就有二十多个,男女都有。除了实在太小的奶娃子,能走路的孩子怕是都来了。
前排坐着几个三四岁的小不点,其中一个虎头虎脑,大大的眼睛,正是杨雄的儿子“杨瑾”。这小子前段时间病重,差点一命呜呼,被秦至庸治好以后,能吃能睡,面色红润,脸上都长肉了。
三四岁的孩子,年纪太小,不适合进学。不过,只要他们不吵闹,不影响其他人,秦至庸就不管了。
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有三十多个。再加上成年人,整个学堂里,已经有了八十多人。
最后一排的座位上,有一个漂亮的女子,是纪晓芙。
没想到她也来了。
秦至庸跟纪晓芙说过,想要离开,随时都可以,可是她的伤势稳定了,都还没有走。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站在了讲台上,秦至庸的表情由温和变成了严肃。
学习,是非常严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天才,更不是每个孩子一开始就会主动学习。
严师出高徒,是正理。
人一多,不能顾及到每一个人,秦至庸必须摆出“严师”的样子。
学堂里静悄悄的,每个人都看着秦至庸。纪晓芙心中好奇,不知道他会讲些什么学问。
秦至庸用沉稳的声音说道:“大家能到这间学堂来,那么咱们之间有点缘分,说明你们愿意做秦某的学生。既然如此,那秦某就把一些丑话说在前头。我不管你们以前学了些什么东西,拜的是哪一派的师父,请把你学的那些东西,全部丢掉,忘掉。以后,你们只能专心学秦某的学问。不过,你们不用担心秦某会误人子弟。只要秦某会的东西,你们想要学,我都可以教你们。你们要质疑我,可以!但是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越我才行。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秦某反倒会拜你们为师。”
秦至庸这话说得有些霸道。学生们之前学的那些东西,他都不承认,只能跟着自己学?
简直就是“学霸”呀。
秦至庸不是真的霸道,而是要培养学生们的定力。心性不定的时候,就必须保持心清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心性不过关,受不了诱惑,三心二意是在所难免。心不能专一,还想做学问?还想练武?那是痴人说梦。
否则,就别在学堂里浪费时间,还是到其他地方去谋生的好。
坐在后排的纪晓芙说道:“秦先生,你说我们想要学什么都可以,是真的吗?我想要学你的武功,你也会教?”
众人的眼睛一亮。
对啊。
要是能学到秦先生的武功,那岂不是可以无敌于天下,纵横江湖!
秦至庸点头道:“想要学我的武功,当然可以!我每天会抽出一炷香的时间来为大家讲解修行的问题。除了武功,儒家的四书五经,你们也要学。医术、数术、农学……这些杂学你们必须要学一门。杂学是手艺,是谋生手段,是生存的根本。现在讲其他的学问,你们怕是听不进去,既然如此,那么秦某就讲一讲我自己的修行历程。”
秦至庸从自己第一次接触拳术和内功讲起。他讲得慢,也讲得很详细。随着秦至庸的讲解,大家了解到他的修行经过。
纪晓芙张开嘴,脸上表情充满了震撼。她本以为秦至庸是出生于武学世家和书香世家,因为她的认知中,只有家学渊源,从小修炼最上乘的功法,有名师指点,才有可能培养出秦至庸这样年轻的绝世强者。
可是……谁能想到,秦至庸只是一个普通人,二十六七岁才开始接触武功,修炼的并不是什么上乘武学,而是太祖长拳和一本《基础内功》。
数年时间,秦至庸就成为了绝世强者!简直不可思议。
纪晓芙当然不会认为秦至庸是在欺骗大家,武功修为到了秦至庸这个境界,已经不屑说谎。
儒道诸天 第199章 挑拨离间
讲完了自己的修学经历,秦至庸接着讲修行方面的学问。他没有直接讲什么功法秘籍,而是讲练功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大局观非常重要,但是细节更是成败的关键。
来学堂里进学的人,除了孩童,绝大部分都是海海沙派的弟子。他们修炼的功法尽管很粗糙,不是什么上乘功法,可是武功基础比起秦至庸第一次接触武功拳术的时候,要强太多。
练功要注意的细节,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的。
江湖之中,把武功的练法,都称之为修炼秘法。
秘法、秘法,就是秘而不宣的意思。
其实秦至庸很不喜欢这种说法,修行方法最好是大众化,得到普及才好。秘而不宣,并不意味着高大上,反而会失传。
秦至庸对修行有许多的心得,不说直指修行本质,但至少比起江湖中的人要高明数倍。他的修行,已经逐渐脱离了传统,变得更加科学高效。按照他的方法,一个不会武功的普通人,专心数年,成为绝世高手,是完全有可能。
他讲解武术学问,是用浅显直白的话来阐述,绝不会玄之又玄,故弄玄虚。
大家都能听懂。
秦至庸说道:“好了,武学我今天就讲到这里。休息一刻钟,然后我继续给大家讲儒家的修身和修心。”
…………
纪晓芙回到厢房,坐在床边,过了许久,心情才平复下来。秦先生今天的讲学,让她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她甚至有一种错觉,自己在峨眉派里的十多年,算是白过了,直到今天才算找到了修行的真谛。
以前,纪晓芙对武学的理解,是混乱的,是茫然的,就算练武习剑,也只是依照师父的教导,依葫芦画瓢。能练成,是运气好,算是有点天赋。练不成,那就是没有悟性,师父不会再重视。
但是师父从来没有像秦先生这样把修行讲解得如此透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纪晓芙暗道,可能许多的道理,连师父她老人家都不知道吧,又如何给自己传道解惑呢?
机缘!
纪晓芙冰雪聪明,立刻就想到,听秦先生讲学,是一场大机缘。只要能把这一场机缘抓住,以后自己的成就将会不可限量。
纪晓芙决定,先不离开海沙派,留在这里进学。
和纪晓芙同样心思的人,可不少。
古时候,学问的珍贵程度,是现代人无法想象和体会。古人要求学,其难度更是不亚于唐玄奘去天竺取经。
因此,古时候的师徒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比起父子还要亲密。于是便有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二十一世纪,网络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大爆发,只要手机能联网,想要学什么知识,上网搜索即可。至少获得基础知识,是轻而易举。
可是在知识大爆发的时代,有志于学的人,少之又少。越是知识爆发,人们就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是缺乏了求道精神。这又是一个心理学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纪晓芙、杨雄、杨二等人的求道精神,对学问的虔诚,秦至庸是看在眼里。
秦至庸觉得,他们对求道的虔诚程度,值得自己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圣人之言,果然不欺我。
…………
秦至庸公开讲学不过数天的时间,纪晓芙的武功就有了突破。
杨雄的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同时,大批制作的雪盐已经开始出货。
杨雄走进秦至庸的小院,见秦至庸正在练拳,他并未打搅,而是站在旁边等着。
秦至庸练的拳,完全没有杀伤力,动作非常缓缓,浑身好像没有骨头,柔软到了极致。他的神态、气质、动作,就像是海里的水母,呼吸吐纳,犹如水母蠕动。
秦至庸算是把拳法的柔顺和养生功效发挥到了某种极致。
拳法练完,秦至庸一身汗水,但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浑身暖洋洋,通体舒畅。
“杨帮主,进屋坐吧。”秦至庸对杨雄说道。
杨雄恭敬道:“是,先生。”
现在杨雄已经把秦至庸当成了授业恩师对待。
进屋之后,杨雄说道:“先生,第一批雪盐已经出货了,共计八千斤。雪盐全部被吴兴沈家吃下。沈家给的价格很公道。”
秦至庸说道:“杨帮主,生意上的事情,你自己做主就行,不用向我汇报。”
杨雄说道:“沈家的沈仲荣少爷说,想要见先生一面,我来问问先生的意思。”
沈家是巨富,在商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沈仲荣少爷?”秦至庸记忆力超群,再加上对历史熟悉,顿时就知道了此人的身份。
沈仲荣,本名沈富,又被人称之为“万三”。他就是未来大明朝的首富沈万三。不过,现在沈家还没有达到富可敌国的程度。
秦至庸点头道:“行,那就见一见。请沈仲荣少爷来海沙派。”
海沙派制盐,沈家有销售渠道,两家合作,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
张翠山和殷梨亭在路上,碰到了丁敏君和贝静怡。
四人在一家镇上的客栈吃饭,聊起了海沙派和秦至庸。
丁敏君说道:“张五侠,殷六侠,你们去见秦至庸,是为了屠龙刀吗?秦至庸的武功盖世,想要从他的手里拿到东西,可不容易。还有,你们要尽快把纪师妹救出来,她现在还在海沙派。去迟了,我怕她会出事。”
丁敏君以己度人,她自己想要屠龙刀,就觉得别人和自己的心思一样。她说的话,看似平常,是关心纪晓芙,其实是挑拨离间。她有些小聪明,知道有些话,不能说透,最好是似是而非,点到即止,让张翠山和殷梨亭自己去想。
纪晓芙和殷梨亭有婚约,殷梨亭听说纪晓芙一个人在海沙派,会有危险,顿时脸色变得焦急起来。
“晓芙她不会有事吧?”殷梨亭连忙问道。
贝静怡说道:“殷六侠,你别担心。秦至庸是正人君子,他不杀人。我想纪师妹不会有事。”
丁敏君嘴角带着一丝笑意,说道:“可是纪师妹现在还没有从海沙派出来。海沙派可不是什么名门正派。”
纪晓芙没有离开海沙派,不是不能离开,而是不愿离开。她正一门心思跟着秦至庸修学呢。她现在的情况,就像是《侠客行》中的中原高手,到侠客岛去喝腊八粥,发现岛上有着许多上乘武学,因此一去不复返。
殷梨亭拿起桌上的佩剑,站起来匆匆离开客栈。
张翠山丢下了饭钱,连忙追了出去:“六弟,等等我。纪姑娘肯定会没事的,你是关心则乱。”
殷梨亭说道:“五哥,晓芙一个人在海沙派,我能不急吗?秦至庸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咱们都不清楚。我必须尽快赶到海沙派才行。”
贝静怡坐在客栈的窗前,看着张翠山和殷梨亭离开,叹了口气说道:“大师姐,你又何必说这样的话,来让殷六侠担心。就怕纪师妹没事,别到时候殷六侠和秦先生弄出一些误会,反倒不美了。”
丁敏君冷笑一声:“我说错了吗?莫非,贝师妹你不担心纪晓芙师妹?只可惜咱们剑法低微,没能救出纪师妹,只能靠张五侠和殷六侠前去救人了。”
儒道诸天 第200章 打起来了
明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光明左使杨逍,击败了殷天正,震慑了天鹰教,命令殷天正三个月内解散天鹰教,重归明教,继续做白眉鹰王。否则,杨逍将会下狠手。
杨逍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刚三十岁出头。他的武功修为已经超出了明教四大法王许多。
相貌,地位,能力,武功,都是一等一,江湖之中,别说年轻一代的新秀,就算是老一辈的前辈,能比得上他杨逍的也不过是寥寥数人。
通俗点说,杨逍就是真正的高富帅。别人苦苦追求的名利地位,他早就有了。他现在唯一的梦想就是重整明教,结束明教四分五裂的局面。
在天鹰教,杨逍得知了秦至庸的大名,知晓了屠龙刀的下落。
杨逍眼高于顶,高傲得很,他其实对屠龙刀没什么兴趣。倚天剑,屠龙刀,不过是锋利一点的兵器,只有武功低微,不自信的人,才对锋利的兵器那么执着。
殷天正推崇秦至庸的武功,把他和武当的张真人比肩。杨逍倒要瞧瞧,这个刚冒出头来的秦至庸,是不是真正的像殷天正说的那样厉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