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叫我歌神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君不见
以及,让另外一个人,为自己骄傲一下。
因为,这首歌,是写给他的。
下午,结束了音乐课程,黄元平背着吉他,坐车来到了一处城乡结合部,来到了一个院子之外。
站在门外,就听到了里面传来了咿咿呀呀的声音。
黄元平敲了敲门:“爷爷,我回来了!”
推门而入,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面对墙壁,轻捏兰花指,亮身段,唱青衣!
别叫我歌神 第664章:《青衣》!
听到黄元平的声音,老人惊喜地转过头来:“平子来了,吃饭了没有?我给你做去!”
老人的嗓子已经没之前那么好了,中气不足了,声带松弛了,高也高不上去了。
才唱了这么一会儿,说话的时候,就已经有些沙哑了。
黄元平抿嘴笑了笑,道:
“爷爷,别忙活了,我买了一些小菜,咱们一起吃。”
“嗨,买菜干啥,家里啥都有,我给你做,你买的东西,带回学校去吃,别乱花钱,爷爷这里啥都有……”
爷爷就要去厨房里忙活。
“爷爷,您坐着……”黄元平拽住了老人,进了屋,就看到正当中摆着的奶奶的遗像。
他顿了一顿,然后默默把买来的小菜,摆在了旧圆桌上,又拿出来两瓶酒来。
“爷爷,今天晚上我住在这里,陪你喝两杯,我朋友送我的洋酒,我给你拿了两瓶来。”
那边,老人已经去厨房里忙活去了,说了句什么,黄元平没有听清楚。
黄元平转身,走到了电视前,摆弄了起来。
老人端着盘子进来时,看到黄元平在电视前面,笑得合不拢嘴:“你给我买的这个电视,可把你王爷爷羡慕坏了,天天来我这里蹭电视,比我玩的还溜……对了,这个声音咋回事,你给我看看,老是听不清楚……”
然后他拉着黄元平的手,骄傲地看着他。
我的乖孙孙,也知道孝敬我了!
黄元平帮老人端了东西上桌,道:“爷爷,我写了一首歌,我想给你听听。”
“嚯?写了一首歌?”老人睁大眼,“那我可得听听!”
我的乖孙孙,也写歌了!
我的乖孙孙,是个大明星了!
黄元平拉着老人坐下来,按下了遥控器。
电视上,画面黑了下来,锣鼓声响起,然后一声石破天惊的京剧唱腔哭声传来:
“喂呀呀呀——……”
听到这个声音,老人猛然瞪大眼。
画面上,是一个破旧的舞台,有些摇晃、陈旧的画面,一名青衣在舞台上唱着《玉堂春》:
“那一日梳妆来照镜,
在楼下来了沈燕林,
他在楼下夸豪富,
胜比公子强十分,
奴在北楼高声骂,
直骂的燕林脸带含嗔,
羞愧难当回店去,
主仆二人又把巧计生。”
这画面渐渐变得清晰了起来,唱腔也不再是那种旧磁带的沙沙声,变得格外清晰。
这段唱腔,老人记得太清楚了。
省台里说要来录一段视频,他就上台唱了一段。
就这么一段。
这已经是快30年前的事了,这画面,怎么能这么清晰!声音怎么也能这么清晰!
他当然不知道,这是谷小白专门找后期公司制作的4k修复版!
而声音的修复,是谷小白自己亲自操刀的。
舞台上,唱腔不变,但画面的色调又在慢慢变化,镜头一转,转到了舞台下面,一个四五岁的孩童,瞪大两眼,坐在一个小板凳上,看戏台上得出神。
似乎那舞台上的,是个盖世的大英雄,比奥特曼还厉害。
锣鼓唱腔渐渐散去,变成了温暖的钢琴声。
谷小白轻柔的歌声响起:
“三尺戏台两钱粉墨
唱着悲欢离合日日夜夜
我搬着小板凳台下坐
等着回家等你牵着我”
极具中国风的旋律和歌词,配上钢琴,却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和谐。
以西洋乐做中国风,这种编曲已经很高端,却正是风和的拿手好戏。
谷小白的柔和唱腔,柔中带亮,却不刺耳,带着一丝丝不忍触碰的柔情。
画面变化,变成了一个中年人牵着孩童的模样,中年人两鬓有了一点白发,但身形还很挺拔。
孩童是那么矮,要使劲伸出手,才能抓住他的手掌。
两个人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穿过那条小河上的桥,一路向家里走去。
“穿过大街小河
走过小雨落雪
为什么你不爱吃棒冰
糖葫芦一串有几个……”
路上,中年人给孩童买了棒冰,孩童问:“爷爷,你怎么不吃?”
“爷爷不爱吃。”
吃完了棒冰,中年人又买了一串糖葫芦,然后问孩童:“给爷爷吃一个好不好!”
“好,但是爷爷你只能吃一个!”
“好好好,爷爷就吃一个!”
中年人笑着,作势咬下,却一个也没有吃,又把糖葫芦还给了小男孩。
小男孩有些纳闷地看着糖葫芦,再抬头看看中年人,中年人吧唧吧唧吃的正香。
电视前,黄元平看着那画面,已经泪流满面。
他伸出手去,老人也反手抓住了他的手。
老人的手干枯、消瘦,却温暖。
黄元平之所以走上音乐这条路,就是因为他的爷爷。
因为那不知道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戏台下的等待。
因为那神奇的糖葫芦和笑容。
祖孙俩手牵着手,走在街道上,但身形在慢慢变化。
孩童长高了,长大了。
老人佝偻了,头发白了。
然后孩童不见了,只剩下老人的背影,再然后,老人的背影也消失在了人潮之中。
一切终将过去,因为岁月变迁。
没有人能够阻挡。
“戏服破了补丁缝成花色
大鼓敲旧了满屋斑驳
改成商场的老戏院
上次路过墙上还贴着……”
人潮之中“从河大戏院”的两侧,高楼拔地而起,那本来很高很大的戏院,渐渐变成了最低矮的那个。
终于,“从河大戏院”的招牌也被人拆除,粉刷过的墙壁上,残留的旧海报,早就已经褪了色。
“你说头发就像被大风吹白了
挡不了遮不住就随它去了
夜晚路边小角落有人唱着
哑锣破鼓二胡弦松了……”
夜晚,路边小角落里,七八个票友,敲打着锣鼓,拉着变调了的二胡。
没有灯光,没有观众,所有的人都藏身在黑暗中,还有一个人站在黑暗中,轻轻唱着:
“苏三离了洪洞县,
将身来在大宅前,
未曾开言我心好惨,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那位去往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戏腔!
不,就是戏剧!
张嘴巴,直气管,立软腭,闭鼻腔,青衣的唱腔,在夜色中回荡。
老人张大嘴巴听着。
“唱的真好!这是哪个名角儿?这是正宗的苟派唱腔啊!”
这不是哪个角儿,这是谷小白。
谷小白唱青衣,俏丽、轻盈、毫不费力,虽然唱的是《玉堂春》中《苏三起解》这一段,但听起来却依然娇雅妩媚、清秀俊美。
一段唱完,黑暗中锣鼓散去,二胡的声音,也渐渐消失。
温暖的钢琴声,再次响起。
“刷”一声,黑暗中有人点燃了一根火柴。
照亮了一个小匣子。
小匣子打开,露出了里面的一张黑白照片,镜头慢慢推进,推进,直到完全进入了黑白照片里……
黑白的画面渐渐有了一点暖色,一名俊美无比的少年,站在舞台上,丹凤眼,柳叶眉,眉心一点朱砂痣,长袖半遮面,这青衣扮相,倾国倾城!
舞台下,人山人海,欢呼叫好。
一名少女满面娇羞,凝望着台上。
两个人突然对望了。
老人看着那画面,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谁年轻的时候,还不曾颠倒众生。
谁年轻的时候,还没有过迷妹?
谁还不是个大明星似的?
“红木箱镶花镜奶奶的梳妆盒
黑白照片里悄悄藏着俊俏小伙
青衣长袖谁偷偷帮你洗了
又是谁默默把你茶水温热
起云手眼波转看的是谁
那一笑是谁的玉堂春色
这件亲手补过的花褶
你走后再没舍得穿过……”
最后一句听完,老人张大嘴巴,像是金鱼一样,拼命喘着气。
两行浊泪,滚滚而下。
戏腔,再起。
“想起当年落楼院
得遇公子配良缘
被送入洪洞身遭难
奴蒙冤入狱险被刀残
如今沉冤得明辨
与公子重相见
苦尽甜来喜心间
满面春风我出察院
白衣庵等候公子团圆……”
舞台上,谷小白唱着《玉堂春》最后一幕,云手碎步,眼波流转,似喜似嗔。
身上,一件花褶,长袖之下破损处,一朵娇俏的牡丹花悄然绽放。
《青衣》!
网络上,不知道多少人,听这首歌一遍又一遍。
看着那mv泪流满面。
这不是一首歌。
是一个孙子对祖父的眷恋。
也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是这世间最美的爱情故事。
只是一个眼神的交汇,就此定下了一生良缘。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没有什么波澜,只是长相厮守。
以及你走之后,我对你永远难忘的怀念。
总有一天,我也会随你而去,我们白衣庵里侯团圆……
这天晚上,黄元平和老人抵足而眠,聊了许多往昔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
黄元平吃完早饭回学校,出门之后,就听到了身后,传来了隐约的唱腔。
“那一日梳妆来照镜,在楼下来了沈燕林……”
旧平房里,老人对镜描粉墨,然后打开了樟木箱子,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件破旧的花褶,穿在了身上。
他转身,看向了那挂在墙上的黑白照片,轻捏兰花指,亮身段,唱青衣!
这世界上,唱戏比我好听的人多得是,为何你却喜欢听我唱。
这世界上,听我唱戏的人那么多,为何我就喜欢唱给你听?
若是你喜欢,我就给你唱一辈子。
不管你是活着,还是走了。
不管你在哪里。
别叫我歌神 第665章:翻唱狂潮
《青衣》这首歌,如果只听歌的话,就已经足够让人泪目。
谷小白最温暖的声音和标准的苟派京剧唱腔,风和最擅长的西为中用的中式编曲,黄元平走心又含蓄的歌词,加上京剧《玉堂春》的结合,缔造了一首堪称是顶级的中国风歌曲。
各方面都是顶级的力量,共同缔造了这首绝对能称得上是“主打歌”的新歌。
很多的人,在听到306要发专辑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期待。
306的新专辑,那不是就把之前的歌曲重新录一遍吗?
难道还能有什么新鲜感了吗?
不过是来骗钱罢了!
但是此时,他们真的服了。
两首新歌《唱什么情歌》和《青衣》都质量上层,特别是这首《青衣》,对这首《青衣》真的是再怎么赞誉也不为过。
网络上,各种音乐类博主,更是对《青衣》疯狂推荐。
“一曲《青衣》,唱出半个世纪的温暖爱情!我听过无数的情歌,这首是最温暖的。”
“306新歌《青衣》,一首唱给京剧的情歌,半个世纪矢志不渝的爱情!”
《青衣》的mv,对这首歌也是极大的加分。只听歌还只是泪目,但若是看着mv,就足以让人泪崩。
谷小白的音乐,其实往往都有着很强的叙事性,特别适合拍成mv。
其实这也和系统有关,每一次让谷小白参加试练、做任务的时候,都是一个个的故事,而谷小白的音乐,则是把这些经历、经验表现出来。
谷小白其实是一个用音乐讲故事的人。
之前的时候,谷小白他们已经出过很多优秀的mv。
不说谷小白每次舞台上表演的背景视频,都优秀到让人震惊,单说上次《单身狗之歌》的loop烧脑情节mv就很优秀。
但是这一次的《青衣》,却是完全不同的领域。
那是一种直击心灵的触动。
所以,这首歌的mv,点击量在疯狂飙升。
在这mv下面,有很多人,和这首歌有着独特的共鸣。
他们都和戏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就是唱戏的,小时候天天跟着戏班到处跑,一眨眼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二十多年前戏班就解散了,戏班里的那些老人都不唱了,我爷爷的徒子徒孙们,现在有的打工,有的务农,前段时间有一个村子搞祭典,想要请戏班,十里八乡都找不到合适的,我师伯拉了个草台班子去了,唱得说实话,稀烂。但是还是人山人海,十里八乡的老人都来了。只是听的观众也只有老人了……”
是啊,唱戏的人老了,听的观众也老了。
有些事情,就是挡不住。
总是会被雨打风吹去。
人类的审美是变的,不会总是等着谁。
“我被我爸爸逼着练了十三年唱戏,到底没有继承家业离开了家,在外面遇到了我家先生,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记忆里的老家可能永远回不去了,我爸也像是里面演的那样,只有和票友一起唱戏了。以前其实很讨厌所谓的戏腔的,觉得是对戏剧的亵渎。但我现在的想法变了,一种艺术形式,从来不会以固定的形式停留下来,那样只会被淘汰。戏腔可能就是对戏曲的另外一种传承。”
“楼上,别说小白的歌是戏腔,我让我老师听了,老爷子听得贼激动,说很久没有年轻人唱这么好了,老爷子是正宗苟派传人!”
“其实京剧活得好好的,也没大家想象的那么惨,我哥是二级演员,经常到处去巡演……但是看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少了,已经是小圈子,小众文化了。”
“大面上看起来很繁华,惨的是真正的草根艺人,生存土壤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唱戏没办法养活自己,一些地方戏曲,已经快绝种了……”
“我唱了七年戏,也唱过《玉堂春》,后来也出门去打工去了,现在在珠三角的一家工厂里……我之前不知道小白,是我工友给我听的,刚才听的时候,真的听哭了……我也唱了一段,想请大家点评交流一下。我是真的爱唱戏,我天天晚上做梦,闭上眼,都是当年和师父在农村唱戏的经历……”
网络是很神奇的地方。
一旦找对了地方,你会发现,原来平日里看来那么小的群体,其实有那么多的人!
喜欢京剧的,戏曲的,为了谋生不得不放弃戏曲的许多人,都被谷小白的这一首《青衣》引了出来。
他们加了好友,拉了群,找到了同好,甚至开始了翻唱!
网络上,已经许多人在翻唱《青衣》了。
各种唱歌主播,翻唱谷小白的歌,算是一种“血拼”了。
谁能第一时间翻唱谷小白的歌,而且唱得好听,谁就能吸引住人气。
但是这一次,胜出的不是主播,而是那些平日里低调,默默无闻,藏在人群中,连找都找不到的京剧爱好者们。
因为没有京剧功底的人唱这首歌,真的是四不像。
这真的不是所谓的戏腔!
而网络上,有一个视频,很快就火了起来:
“开口跪的翻唱,民工大叔唱《青衣》!”
视频点开,就是一处宿舍里,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中年男子,一脸胡茬,站在狭小的走道里。
捏着兰花指,亮身段,唱着《青衣》。
“那一日梳妆来照镜,在楼下来了沈燕林……”大叔一开口,大家真的就直接跪了。
声音高亢敞亮,婉转不刺耳,一听就有很深的功底。
唱完第一段,大叔接主歌之后,依然好听!
和谷小白的声音比起来,他的嗓音更低沉,略沙哑,更有一种独特的沧桑感:
“三尺戏台两钱粉墨
唱着悲欢离合日日夜夜……”
大叔似乎演戏习惯了,唱主歌的时候,也在捏着兰花指,身段流转,很有范儿。
“大叔好可爱!”
“大叔是真正的苟派唱腔!苟派看起来就特别可爱!是吃可爱长大的!你们看小白之前唱的时候,就特别可爱!”
“什么?我还以为那是因为小白可爱!”
“小白加苟派,双重可爱!”
“嘘,听大叔唱!”
视频上,大叔唱完了“那件旧了的花褶,她走后再没舍得穿过……”两句之后,哽咽了。
此时此刻,他又想起了谁?
他平静了片刻,最后一段起:
“想起当年落楼院
得遇公子配良缘……”
“好!”
视频的最后,是大叔的工友们疯狂叫好的声音。
以及满屏弹幕,刷满了的“好”。
别叫我歌神 第666章:想要战斗一下为什么那么难?
网络上,翻唱这首歌的,并不只是这位在宿舍里的工装大叔。
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子,抱着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轻轻地哼唱着:
“三尺戏台两钱粉墨
唱着悲欢离合日日夜夜
我搬着小板凳台下坐
等着回家等你牵着我……”
唱着唱着,那还在嚎哭的婴儿,慢慢不哭了。
女子伸出手去,点了点婴儿的小鼻子……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宅前……”
女子越唱越开心,越唱越大声,抱着婴儿走起了台步,她怀里,婴儿正等着一双惊奇的眼睛看着她。
下一个视频,一名小姐姐正在对着视频录抖音,突然听到厨房里传来了一阵歌声。
“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唉?我妈在唱戏!我妈在唱戏!”小姐姐转身,向厨房的方向跑了过去。
然后就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姨,站在灯光昏黄的厨房里,特别好听的戏曲之后,主歌又响起:“红木箱镶花镜奶奶的梳妆盒,黑白照片里悄悄藏着俊俏小伙……”
“我妈和我爸都是票友,那时候认识的,我爸走了之后,她再也没唱过了……呜呜呜……”
小姐姐突然捂住了嘴。
歌声在继续,时断时续,伴随着刷碗的声音,锅碗瓢盆的声音,突然声音哽咽,是喘息和拭泪的声音。
下一个视频,在ktv里,一个胖胖的阿姨,一曲《青衣》,技惊四座,却唱哭了自己……
《少年·306》上线不过短短几天的时间,却已经凭借其优秀的质量和走心的歌词,风靡大江南北。
而词曲作者的黄元平,也成了炙手可热的乐坛新人,很多人都找他约歌。
不过他全部推掉了。
“《青丝》这种歌,是我一辈子可能就只能写出来这么一首的,我暂时真的什么也写不出来了,我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要急于赚钱,而是提升自己……”
黄元平的坦诚,也赢得了许多人的好评。
纷纷称赞,难怪是谷小白看上的词曲创作人!
对《少年·306》这张专辑来说,《青衣》这首歌,也是非常特别而重要的存在。
甚至可以说,因为《青衣》这首歌,整个专辑,也变得更加完整了。
《少年·306》的整张专辑里,大多都欢快、青春、流行,甚至还有点魔性。
hiphop、说唱、古风……都是现在流行的东西。
一首歌里只有流行没有态度,可能会很火。
但是却不会有音乐性上的突破,不会得到顶级的专业音乐人的尊敬,也得不到顶级的业内奖项。
换句话说,这种音乐或许很流行,很有传唱度,但在业内却得不到尊重。
虽然谷小白本身的才华和实力毋庸置疑,不用用《少年·306》这张专辑来展现态度,而所有的人都知道,《少年·306》这张专辑,就是一群少年,一边玩一边做出来的。
它的词曲创作人,加起来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
它是一张真真正正的“少年”专辑!
但它还是非常优秀。
对谷小白和306的人来说,不容许自己不优秀。
凭借《青衣》和《一百天》两首歌,一举将整张专辑的艺术格调拉高到了顶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