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纯金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鹅城知县
慕清明视察半天,对服装厂的建设给以了高度评价,指示经开区有关部门要一路绿灯,帮助厂子做好各项工作,支持企业发展。
慕清明走了以后,经开区的领导则留下来,跟方仁正继续进行交流。方仁正就告诉他们,服装厂现在是一期建设,往后还有二期三期建设,要把这边建设成为临海市的服装生产基地,不说要超越南方的发展规模,但是起码在北方能占有一席之地了。
慕清明来参观视察一事,肯定能传到张氏兄弟的耳朵里,有着慕清明的支持,他们兄弟俩想必就会仔细考虑一下,是不是还要在背后与他相争。
而事后,慕清明果真把他叫过来,与张孝贤见了见面。第一眼见到张孝贤时,方仁正感到比较惊讶,因为他以为张孝贤的年龄一定很大了,而且肯定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不料一见面,却是发现张孝贤显的十分年轻,感觉也就是在三十岁左右,而且长的面白如粉,就是一奶油小生,见到人时,便微微一笑,十分和善。
怪不得贺宗平会说他人不错,如果是第一印象的话,肯定会觉得他人非常不错。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暗中搞着他的事,可见此人不可小视。商场如战场,他不能让别人的伪装给迷惑住了。
慕清明介绍他们俩人认识。张孝贤便微笑着走过来与他握手,方仁正见他十分客气,自己当然不能不逢场作戏,与他言语一番。
“方总,以后我们有机会合作。”张孝贤这样说道,面孔带着笑。
方仁正道:“可以啊,不知我们要在哪方面合作?”
张孝贤笑道:“你不是在经开区那边建有服装厂吗?我想与你合作,在那边建一个钢铁厂,很赚钱的。”
方仁正听他说要建钢铁厂,当即回绝道:“服装厂旁边建有钢厂,不大合适,而且我对钢厂不大感兴趣。”
张孝贤哈哈一笑道:“我告诉你吧,钢厂绝对比服装厂赚钱,我来投资,你只要提供土地就可以了。”
方仁正摇头,钢厂在这边绝对属于污染企业,除非是那种特大型企业,这种小投资的钢厂,对环境破坏很大,而且后世全部被清理了,这属于五小企业。
慕清明见他们说来说去,便道:“你们二位先认识一下,至于合作的事以后再谈,你们二位都是优秀的企业家代表,要为我们临海的发展增砖添瓦啊。”
方仁正听了,便是微微一笑,而张孝贤则道:“慕市长,我今后就常驻临海了,回家乡发展。”
看到张孝贤如此表态,方仁正心想他在京城到底从事什么生意,如果他在京城生意很大,能舍得离开京城回到这边发展?
经过这一会的接触,方仁正突然发现,张孝贤这个人极为虚伪,让他感觉,他没有多少实力,不过是利用各种关系,为自己织就一些光坏,然后回来空手套白狼而已。
但是慕清明似乎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可是把他当作过来投资开发的客人对待,想想虽然觉得这太滑稽,可是这也是人家的一种本事,以小搏大,或者是空手套白狼,说起来倒有一些传奇色彩呢。
逆流纯金年代 第四百三十一章 名声在外
方仁正与张孝贤见过面以后,就算是认识了,而张孝贤得知他比较受慕清明的看重,也是不敢再暗中搞事,与他太为难。
不过,他老是联系方仁正,想让方仁正与他合作开办钢厂,方仁正比较烦他这个事情,因为他不想与他打交道,更不想开办钢厂。
而且他慢慢产生警惕,这小子老是找他想开办钢厂,是不是还是想着霸占他的地?
想到这儿,他就反过来提出,与他合作开发建材批发市场,让他在建材批发市场当中占有一股。市区新建的这个建材批发市场,是张孝贤的得意之作。他在京城的确有一家公司,是经营装饰材料的,一年收入有个几百万,在京城的临江老乡中算是一个有钱人了。
所以他能结识到了贺宗平,贺宗平介绍他认识了临江省的领导还有临海市的领导,因而便回到家乡来投资,利用银行贷款兴建了建材批发市场,如果搞好了,他可是要金鸡变凤凰了。
现在方仁正想参与建材批发市场的建设,他肯定不能答应,他能让别人染指吗?因而他就婉拒了方仁正的要求,而他一婉拒此事,就不好再提与方仁正合作建钢厂的要求了。
总算是摆脱了此事,方仁正觉得张孝贤这种人太让人感到恶心,在这个时代,只要努力去搞好经营,无论干什么都是要赚钱的,可是有人非要喜欢搞歪门邪道,想得到一些不义之财,做人不真诚,不诚实,缺少信用,这在后世都是一个让人十分讨厌的事情。
从临海回了华康县,县政府开展整治黄沙市场秩序的事,一些承包沙塘的人就老实了起来,赵小虎的话没有人听了,他停车场项目的工地又恢复了供沙。
此时,乔家睿召开会议已经研究确定了县城广场建设的问题,由于没有其他人能符合条件,免费给县里建广场,因而他就成了唯一的承包商。
县里头专门与他谈判,商定免费建广场的条件,主要是把广场周边的一大块地转让给他,让他进行商业开发。
他就安排人呆在县里,负责广场的建设及周边地产的开发。同时几个项目推进,他一时之间成了县里头最有名的人物。
而且大家都知道他与乔家睿关系铁,手中又有钱,不用说一般人了,就是县里的干部见到他,都要高看一眼,恭恭敬敬的了。
这乡里乡亲有困难找到他,请他帮忙,他听了后,便立刻给瓦店乡的干部打电话,让他们给解决了。
这瓦店乡的书记乡长有点不长眼,不给他面子,接到电话后不当回事,方仁正事后一得知比较恼火,就直接来到了乡里,找到乡里的书记问他:“李书记,上次我给你说的那事,你怎么没给我办?”
李书记抽着烟,坐在那里面色不好地道:“你那事不好办啊。”
方仁正指着他道:“怎么不好办?明明是人家的承包地,村里头却欺负人,不给人家,乡里头难道管不了吗?”
李书记见他气势汹汹,面色更加难看,但是一时不好发作,说道:“这个事情有隐情,不是你说的那样。”
方仁正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有什么隐情,都是村里头想一手遮天,欺负老百姓,我这是为他们仗义执言,你要是解决不了,我就去找县领导!”
李书记脸上红一阵子白一阵子,说不出话来。见他这般官僚,又不给自己面子,他便十分气愤地道:“我本不想管这件事,可是我听了这事后,忍不住给你打了电话,有些问题能及时解决最好,不然,将来出了事情,你可是要负责任的。”
李书记忽然站了起来道:“乡里怎么办,不需要你指手划脚!”
冷不丁看见李书记这般态度,方仁正也火了,道:“我指手划脚,我指手划脚怎么了?你是人民公仆,我是主人,主人要在公仆面前不能指手划脚?”
李书记没想到他会这样讲,一下子哑语了。方仁正见他说不出话来,便道:“这个事情你尽快帮我解决,不然,你看你这个书记还能当几天!”
说完这话,他便转身离去了。今天只所以不给这个李书记面子,主要是他觉得这个李书记为人太阴,嘴上答应好好的,转头就变卦,而且觉得他对自己有些看不起,可能认为他只是一个商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想试一试他的火力,现在就对他火力全开,看他能怎么样。
结果等到他走了以后,李书记反来复去思考半天,还是急忙安排人把这个事情给办了,办完后,找他的那个乡亲给他打了电话,得知给办好了,他才算完。
他其实并不想以势压人,可是有些人实在是让他觉得不可理喻,明明应当给人家办的事,为什么不给办呢?
这个事情不知从何种渠道传了出去,一些人得知了,有人说他霸道的,有人说李书记窝囊的,有人说他敢于为民请命的,说什么的都有,但是有一点是共识的东西,那就是他现在势力很大,干部都要听他的。
这事传出去,对他的影响利弊参半,好的一面是别人不敢轻易搞他的事,但是坏的一面是,这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商人形象,树立了一些潜在的敌人,乔家睿在时,可能会安然无事,但是万一乔家睿调走了,就有可能出现变故。
方仁正并非是一个不知进退的年轻人,也不是因为有钱而变的猖狂了,他心里面有着自己的计划,不可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不久之后,贺宗平给他打来电话,说地的事情弄好了,让他到京,准备好资金,拿下这块地。
得知土地的事情搞好了,他心里非常高兴,正想着去找贺宗平,与他商量合作开发省城房地产的事,现在马上过去与他谈一谈。
把家里的事情给安排好,他一个人又去了京城,到京之后,立刻前往临江省驻京办事处,贺宗平正等着他。
逆流纯金年代 第四百三十二章 置地
第四百三十二章 置地
贺宗平与区政府已经谈好了,离方仁正所买的那第二套四合院不远的一个地方,区政府决定以五千万元的价格卖给临江省政府。
面积不是很大,贺宗平想着多买一些,区政府的领导就很真诚的告诉他,卖给他这么一块地方,给他的面子就不小了,虽然现在京城的地价还远没有后世那么高,但是相比起来,还是寸土寸金的不是?
贺宗平见状,这才作罢,马上把方仁正叫过来,让他过来签协议给钱。方仁正到了京城之后,贺宗平立刻让他到办事处来,把这个事情再计议一下,主要是问他,这样一个价格合适不合适。
方仁正二话没说,就笑着道:“合适,合适,多少钱都合适。”
不管现在的地价有多贵,也没有后世的地价贵,只要现在能买下来地,以后就是赚了。可惜他现在的资金实力和人脉关系还有所欠缺,不然的话,他想办法把半个京城给买下来,以后可就是富可敌国了。
听他这样讲,贺宗平还有点将信将疑,要知道这五十亩地,一亩地划到一百万元,这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天价啊。此时其他地块的平均价格也就是在六七十万元一亩上,而在临江省城,价格就更低了,如果不是这个位置是黄金地段,他怎么也不会下决心买下这块地。
而且这一块地还是净地,也正因为此,他早就看好了这个地方,因而曹国庆的上级一说服省领导买地,他就跟区政府好好谈一谈了。
区政府的领导也是个聪明人,告诉他,好多人都看中这个地方了,要想买下,最低优惠价一百万元,如果愿意买,优先给他,否则他就卖给别人了。
要说贺宗平也算是一个有眼光的人,知道土地的宝贵之处,可是真要花大代价把地买下来的时候,他还是有些犹豫的,因而把方仁正叫过来再商量一下此事,问他这个价格贵不贵。
可没想到他还没说多少价,方仁正就说不贵不贵,他睁大眼睛道:“方总,一亩地一百万元呢,巴掌大的一点地方,要价这么高,我寻思着,买下来到底值不值,你愿意不愿意出这个钱?”
方仁正笑道:“贺主任,不过才一百万元一亩而已,如果你能再买下来五十亩,我也愿意拿钱买下。”
贺宗平想不到他这么大的手笔,便说道:“我倒是想再多买一些,可是区政府不同意了,这五十亩也不少了,足足够用建办事处了,不过建办事处也需要不少钱,方总,你资金上还能不能撑的住?”
方仁正笑道:“贺主任,只要能把地拿下来,让我来进行开发,省里头不用出一分钱,就有地方办公,我们临江省的办事处将是京城最好的驻京办!”
贺宗平听了,一时心潮澎湃起来,作为驻京办主任,他一直想着能拥有一个高档次的驻京办啊,他自己住着不但舒服,各级领导来了,他也脸上有光。
“方总,你说这个事怎么办,我向领导汇报,一定保证让你满意。”贺宗平现在想积极促成此事。
方仁正点了点头,便跟他讲:“先把地拿下来,我再跟你讲开发的事情吧。”
贺宗平觉得也是,想了一会,便带他一起去见区政府领导。协议由省政府与区政府签,钱由他来付。
方仁正听了之后,便多了一个心眼,如果这块地能直接以他的名义买下的话,那就好了,因为如果协议是由省政府与区政府签的,将来这地的所有权还是省政府的。如果地价不涨,那自然没事,而如果地价一涨,省政府难保不会出尔反尔,跟他翻脸,说地是省政府的,他来开发是借鸡生蛋,这赚的钱,要归省政府所有。而他花的这五千万以及后续的开发费用,只是省政府的借款,到那个时候,这点钱还算的了什么,相比起房地产的升值,这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了。
因而等到贺宗平想跟区政府签订协议的时候,他突然说道:“贺主任,你看这块地如果由省政府来签协议的话,是不是有点麻烦?我要先把钱转到省政府帐户上,然后再交给区政府,不如这个协议由我来签,我直接打款给区政府,拿到地之后,我开发出来房产,免费送给省政府使用,你看行不行?”
贺宗平忽然听他这样讲,一时有点迷糊,拿不定主意了。要说不是他不知道土地的重要性,而是此时他要面对的是五千万元资金的压力,要不是方仁正愿意出这钱,省政府肯定不会同意买地的事。
现在省政府同意买地,区政府也答应卖了,可这五千万元算是省政府借方仁正的,到时候这笔帐可就算在了驻京办的头上了,省政府肯定不会还这笔钱的,驻京办算是个实体单位,亦官亦商,只有驻京办自身能盈利了,才能还的上这笔钱。这还不包括下一步开发建房子的钱。
贺宗平不想背这一样一笔债务,如果不让驻京办背债务,同时还能让驻京办有地方办公,不用花一分钱,那么他肯定是同意的,只是这事之前方仁正没讲过,不知省领导是否会同意这个方案,如果同意的话,可是要签协议的,免得方仁正将来反悔。
贺宗平思考半天,决定向省领导汇报此事,先征求省领导是什么意见,再作决定。方仁正知道此事也非同小可,他此前没这样讲,是因为他不知道贺宗平能不能与区政府谈好,把地买下来,现在能买下来了,他当然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防止将来出现什么纠纷,省政府会出尔反尔。
贺宗平就向省长李国富作了汇报,李国富对此事并不积极,如果不是曹国庆的上级出面联系他,他才不会管这事。
现在听说方仁正自己出钱买地,然后建成房子,还能免费给省政府用,他心想有这样的好事,干嘛不同意?省里头现在资金短缺,恨不得一分钱辦成两半花,驻京办那摊子的事,最好不要花省政府一分钱,借的债省政府也不想认。
逆流纯金年代 第四百三十三章 爱国商人
第四百三十三章 爱国商人
李国富同意,反正不花省里的钱,那么现在就看区政府同意不同意了。贺宗平便反过来去做区政府的工作。
区政府却是不同意,主要原因即是这都是看在他和省政府的面子上,才把土地卖给他的,现在要转卖给私人,这事不大可行。
贺宗平一听这话很着急,就跟区政府领导讲,卖给谁都是卖,这么高的价格,省政府买下来有些吃力,而且省政府与方仁正还是合作关系,这么做并不违法。
与区政府交涉了一个多星期,方仁正便觉得他真的是挺上心这事,只是贺宗平根本想不到,他只所以要求自己与区政府签协议,主要是防止未来省政府不讲信用,把他给卖了。
一个多星期之后,在贺宗平百般交涉之下,区政府终于松口,可以与方仁正签订协议,不过价格还要高一些,需要多付五百万元。
贺宗平一听就不大想干,回过头来与方仁正商量,问他是什么意见,实在不行,还是由省政府签订协议吧。
方仁正听了,又是微微一笑道:“六六大顺,我再多给他六百万元,问他愿意不愿意。”
贺宗平一脸愕然,不敢相信方仁正所说的话,人家只要五百万元,他却要给六百万元,这是不是傻啊?
方仁正道:“以后还要与区政府合作,多给他们一百万,以后关系就好处多了。”
方仁正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虽然是小算盘,可也是为了长久之计,以后想在京城开发房地产,没有人脉关系怎么能行呢?如果因为此事,与区政府的关系建立起来了,起码在区里面拿地,就比较容易了。
贺宗平便和区政府说这事,区政府也是诧异了,区长专门召见了一下方仁正,说道:“方总,别的开发商都想着如何从政府手里多占一些便宜,而你却是一心为政府着想,你是一名爱国商人。”
方仁正呵呵一笑道:“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我也不好免俗,但是我只记得一句话,不能赚尽最后一分钱,自己一个人发财,算不上发财,大家一起发财,才是真正的发财。”
区长给他鼓起掌来了,这么有觉悟的商人到哪里找啊?区长伸出大手握住他道:“方总,以后区里头再有开发的项目,我会优先考虑你,贺主任与我是老朋友关系了,介绍我们认识,算是我们二人的缘分。”
区长的态度非常好,方仁正知道他只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自己主动多拿出一百万给了区政府的关系,所以有的时候,多花钱与少花钱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商人不能只想着唯利是图,该讲政治,要讲政治,该讲民族大义,就要讲民族大义。
方仁正便与区政府正式进行了签约,借着省驻京办这个梯子,他终于挤进了京城的房地产开发市场。此时京城的房地产市场也是方兴未艾,竞争并不激烈,因而他涌进来时,没掀起什么波澜,京城也没有多少大的房企,大的房企都跑到南方淘金去了,京城的水还没有烧起来,一片平静。
跟省驻京办合作,利用这五十亩的土地,建设一座临江大厦,作为临江省在京城的重要标志。为了此事,贺宗平专门带着他回了到临江,先见到了分管驻京办工作的张副省长。
张副省长刚刚升为常务副省长,正好分管着驻京办工作,贺宗平带着他去汇报建设临江大厦的事情。
张副省长不是第一次见到他了,上一次他想在省城建设地标志性建筑,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没有建成,现在再次见到他时,张副省长一下子想起来了,道:“方总,我们又见面了,你很有进取心啊。”
方仁正笑着道:“张省长,我是年轻人,您就叫我小方吧,年轻人必须要有进取心才好。”
张副省长哈哈一笑道:“论年龄,我的确应当叫你小方,可是论工作,我得叫你一声方总,或者方老板,你现在是在为省里作贡献啊。”
张副省长谈笑风生,贺宗平见了,也是暗暗称奇,心想他居然与张副省长有旧。
坐下来把建临江大厦的事情讲了一下,张副省长连连点头道:“你们这个想法不错,建好之后,不但可以作为驻京办的落脚处,还可以经营大酒店对外营业,同时还可以把房子出租给别人使用,收取租金,这是一门很好的生意,小方,你的头脑很灵活啊。”
方仁正连忙笑道:“这都是贺主任给我出的主意,同时也是省政府领导英明领导的结果。”
张副省长听了,哈哈大笑,贺宗平也忍不住乐了起来,方仁正太会说话了,让他在省领导面前也有了面子。
贺宗平在旁边插话道:“方总经济实力雄厚,但是资金上还是有一些不足,我建议协调一下,帮他在省城贷一些款项,运作临江大厦这个项目,张省长,您看可以不可以?”
张副省长听到这话,眉头略一沉思,说道:“搞经营肯定要贷款的,这个我没有意见,但具体要看银行是什么态度,宗平,你可以联系一下银行方面,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上次方仁正要建设省城地标性建筑,同样需要贷款,结果张副省长没有提供帮助,因为他觉得在省城建设地标性建筑,担心收回不了成本,导致工程烂尾。同时当时方仁正需要的资金量很大,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而这一次,方仁正是在京城开发地产,大概率不会出现烂尾的情况,而且也是在为省里头建设驻京办办公的地方,资金量也要小很多,因而他就安排贺宗平去联系这事,而贺宗平联系时,肯定是打着他的旗号去联系,银行方面自然就会配合一些,给方仁正提供贷款。
向张副省长汇报完后,贺宗平又带着他去见了李国富一面,把情况向李国富再汇报一下,这种事情,李国富作为省长,也是需要了解一下的,不能只向张副省长汇报,不向他汇报。
逆流纯金年代 第四百三十四章 合作开发
方仁正第一次见到省长这么大的官,李国富长着一张国字脸,重眉高鼻,梳着一个大背头,一看就让人望而生畏。
听人说,手握重权的人,长相都会与别人不一样,方仁正这也是见识到了。看上去,李国富绝对是说一不二的人。
贺宗平过来见他,明显非常小心翼翼,他身材微胖,肚子朝前面挺着,可是此时,他不得不收腹敛胸,尽量不让被老百姓称为腐败肚的肚子凸显出来,可是这就跟怀胎九月一样,他想藏也藏不住。
把情况一跟李国富汇报,李国富微微点着头,目光落在方仁正的身上。他很奇怪方仁正的身份问题,因为这事是曹国庆的上级引起的,如果没有曹国庆上级的打招呼,他也不会同意省驻京办在京城买地建房。
作为一名老派的政治家,他一直反对浪费,反对铺张,反对劳民伤财,主张一切勤俭节约,能省则省,把钱用在刀刃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