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丝路大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克里斯韦伯
将阿格多巴送出门外,戚继光回到桌前,开始整理自己方才做下的笔记,将其中的错误修改完毕之后,小心的收好,然后志满得意的叹了口气。
次日中午,岸上送来了许多新鲜蔬菜、水果和肉食,还有当地的一些特色货物,船长上上下下忙个不停。戚继光则带着使团成员们讲习如何用兵攻守,用过了午饭,他就下令所有学员回到自己的舱室写一份自己的计划来,晚饭前交作业。戚继光注意到那个缅俞华虽然贵为王孙,且回到自己的故国,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到船舱里写作业,与其他军官生一样,不禁暗自点头。
堺,港口。
“义父!”周遇吉恭谨的向周可成行了跪拜之礼:“恭祝您一路顺风,平安回到大明!”
“嗯!”周可成点了点头,他挥了挥手,示意自己的护卫走远些:“遇吉,你走近些,我有话对你说!”
“是,义父大人!”周遇吉磕了个头,起身上前两步,低声道:“谨听义父教诲!”
“也说不上什么教诲!”周可成笑了笑:“就是有几件事情要提醒你一下的,我问你,你平日里身边都有护卫吗?”
“自然有!义父为何问这个?”周遇吉顿时愣住了。
“有就好,一定要小心安全,到哪里都不能孤身一人!”周可成神色严肃:“现在我兰芳社在日本的舰队是在你手里,你如果出了事情,那舰队就没有主心骨了,你知道吗?”





丝路大亨 第四百九十八章 叮嘱
“义父多虑了!”周遇吉笑了起来:“就算是我出了事还有由衣夫人,还有镰成公子,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胡说!”周可成烦躁的挥了下手:“遇吉,你记住了,舰队的事情我只信得过你,明白吗?”
“这个——”周遇吉被周可成奇怪的态度给弄糊涂了,在他的记忆中义父从来都是那么镇定自若,即便是大战之前也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他也一直将其视为自己的榜样,像今天这样烦躁还是第一次。他犹豫了一下低声问道:“义父,您不是已经让镰成继承您朝廷的官职和在日本的领地了吗?我本就应该听命于他呀?”
“错!”周可成摆了摆手:“莫说镰成还没有成年,就算他成年了也只能继承官职和领地,舰队、矿山和堺都不属于他!你除了我之外,无需听命于任何人,包括由衣和镰成明白吗?”
“是,是!”周遇吉赶忙低下头:“可镰成公子是您的长子——”
“那又如何?我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周可成笑道:“在我眼里,遇吉你与镰成并无区别,甚至你还更亲一些!”
“多谢义父!”周遇吉闻言,周可成的这番话让他又是高兴又是惶恐,他完全无法理解为何义父会说出这样一番奇怪的话来。
“嗯,你那些护卫都是哪里人?”周可成问道。
“大部分是倭人,有佐渡人、还有是从堺招募来的,都是武艺高强,忠实可靠之人!”周遇吉答道。
“大部分是倭人?”周可成皱了皱眉头,他回头看了看,点了点四个人:“你们四个今后就跟着遇吉公子,护卫他的安全!”
“义父,您这是怎么了?”周遇吉莫名其妙的问道:“我的护卫都跟随我很多年了,对我忠诚不二!”
“我没说他们不可信!”周可成笑道:“但是这四个人都是从东番来的,不但武艺高强,最要紧的是只听从你一人之命,在日本别人是没法收买他们的!”
周遇吉虽然不明白周可成为何要派四个卫士给自己,不过还是接受了好意。周可成点了点头,拍了拍义子的肩膀:“记住了,除了我以外,没有任何人可以命令你!”
“是,义父!”
登上“暴君”号,挥手向码头上的众人告别。周可成的心绪十分烦乱,他很清楚自己方才的行为十分怪异,如果不是周遇吉,换一个有心人很可能会引发许多事情来,但他还是不得不这么做。在掌握了巨大的权力的同时,周可成也不可避免的被权力所侵蚀和同化。身为一个父亲和丈夫,他当然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作为一个权力者,他则不得不小心翼翼的维持着权力的平衡,因为一旦权力的平衡被打破,不但自己很可能会死于非命,而且他用尽心血才建立起来的这个组织也会随之倾覆,这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让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卷入其中,落入毁灭的深渊。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可能性,自己也必须防范万一,比起这可怕的后果,个人的那一点感情实在是太过微不足道了。
“可成!”身后传来阿迪莱的声音,周可成转过身来,看到棕发少女窈窕的身影。
“你这么急着回大明吗?难道不想多陪你日本妻子和孩子几天?”阿迪莱问道。
“呵呵,实在是脱不开身,明国那边事情还很多!”周可成强笑道。
“我可不觉得!”阿迪莱毫不犹豫的撕破了周可成的谎话:“你的部下都很能干,他们能把那边的事情处理好的!你明明是不想和那个女人在一起!那个女人为你生下了长子,又替你将其抚养长大,你才和她一起几天就又离开了!哼,你们男人的心真的和铁石一样,又冷又硬。”
面对阿迪莱的指责,周可成露出一丝苦笑,他当然无法将自己与由衣发生争执的真正原因说出来,这个秘密实在是太危险了,每多一个人知道就是加倍的危险。
阿迪莱将周可成的沉默理解为理屈词穷,她冷哼了一声:“为什么你不能多陪那个可怜的女人几天呢?她是那么美丽,而且她也很爱你,还为你生了一个儿子!你这么做是不对的!”
“这不是你该管的事情!”被逼到墙角的周可成只能用表面的强硬来掩饰自己的虚弱,他挥了挥手:“回到你的船舱去,我不需要你来教育我怎么对待我的妻子和孩子!”
“哼!”阿迪莱一顿足,扭过头向船舱里走去。
红楼楼顶。
“母亲,为什么我们不去码头送爹爹呢?”中臣镰成看着远处的“暴君”号,不解的问道。
“乖!”由衣抚摸了一下儿子的头发:“我们在这里看着不也一样吗?”
“可,可是这里只能看清楚船,看不清楚人呀?”
“那就等镰成长大了,坐船去大明不就行了?”由衣笑道。
“那什么时候可以去大明呢?”
“等到镰成长大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武士,能够帮助爹爹打败敌人,征服天下的时候就可以了!”由衣蹲下来,轻轻的抚摸着儿子的脸颊:“所以镰成要更加的努力的学习兵法和武艺,早日成为一名伟大的武士!”
“请母亲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少年兴奋的涨红了脸颊。由衣亲吻了一下儿子的脸颊,将其搂入怀中,口中喃喃自语道:“镰成,你是武尊转世而生,一定会创下一番伟业,成为比八幡太郎、源义朝、足利尊更加伟大的武士的!”
金山卫。
“这是你们工厂最新的产品?”徐渭问道。




丝路大亨 第四百九十九章 套筒式刺刀
“不错!”世良田二郎三郎的汉话已经没有什么口音了,从外表上看活脱脱就是一个明国人,他向徐渭欠了欠身子:“半个月前我厂里的一个工匠向我报告的,我觉得可以试一试,就找了厂里七八个老工匠试着做了一下,这是样品,请您看一下!”
“好,你拿上来吧!”徐渭点了点头。世良田二郎三郎转身出门,片刻之后重新进来时手中已经多了一支火绳qiāng,他小心的取出qiāng刺,与过往的qiāng刺不同的是,这把刺刀的尾端不是塞入qiāng口的木柄,而是一个狭长的套筒,世良田二郎三郎将qiāng管插入qiāng刺的套筒,然后扭转套筒,对徐渭笑道:“徐先生,您看!”
徐渭接过火绳qiāng,他用力抽动了两下刺刀,发现刺刀与qiāng管的连接十分坚固,他仔细的看了看qiāng管,才发现那qiāng管的外侧有一个凸起的卡榫,当qiāng刺套上之后只要将其旋转就能卡入套筒上的凹槽,将其固定住,如果要将刺刀取下,只需将其旋转抽出即可。徐渭试了两下,确实十分方便,高兴的点了点头:“好,这个东西好,那个工匠在哪里?”
“还在厂里,这几天我借口加班赶活,没有让他回去!”世良田二郎三郎笑道。
“很好!脑子里有根弦,不愧是兰芳社的老人了!”徐渭满意的点了点头:“你回去前领一千两银子,五百两给那个发明这种刺刀的工匠,其余五百两给加班的其他人,你告诉他们,这件事情很重要,不要到外面乱说,还有那个工匠,你和他说这五百两只是开始,等大都督回来了,还有别的赏赐!”
“是!”对于徐渭的反应,世良田二郎三郎并不感觉到惊讶,在兰芳社这些年他很清楚上头对于新技术,尤其是能够带来直接利益的新技术的重视。这个工匠发明的新型qiāng刺虽然结构并不复杂,但是比起老式qiāng刺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与旧式qiāng刺不同,新式qiāng刺并不会妨碍火绳qiāng的正常射击和装填dàn yào,这样一来,铳手们就可以同时身兼射击手和矛手两职, 其好处显而易见。
“对了,这种qiāng刺比老式qiāng刺打制起来贵不少?”徐渭摆弄了两下,突然问道。
“那是肯定的!”世良田二郎三郎笑道:“新式qiāng刺的结构要复杂多了,而且和铳管的粗细不能差太远,否则就套不上去了!”
“这倒是!”徐渭想了想问道:“那老式的鸟铳如果要改装新式qiāng刺岂不是很麻烦?铳管上没有这个卡榫,铳管的粗细也不一样!”
“不错!”世良田二郎三郎闻言一愣,他挠了挠后脑勺:“我先回去和大伙儿想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也好!你回去后多想想,先造个十支出来,要花多少材料工时也报上来,等大都督回来了我拿给他看看!”
“是,徐先生!”世良田二郎三郎躬身行礼,然后推门出去了,徐渭把弄了两下那把新式qiāng刺,让仆人放到书房里,笑道:“这伙工匠脑子倒是机灵的很,等大都督回来了,也让他看看,高兴高兴!”
半个月后。
“这不是套筒式刺刀吗?”周可成放下手中的样品,强自压下心中的惊讶,用尽可能平静的语气问道:“这是江南制造局的工匠做出来的?”
“正是!”徐渭笑道:“大都督,您觉得怎么样?还挺好用吧?”
周可成没有说话,他拿起鸟铳套上刺刀,比划了两下,道:“你让他们把这个地方改改,卡榫改成qiāng管右侧!”
“为什么?”徐渭不解的问道。
“这样装上刺刀后不会妨碍瞄准射击,装填药子也比较方便!”周可成重新将刺刀从铳管上取下,放到一旁。
“对,对,我怎么没想到!”徐渭一拍大腿,笑道:“大都督您真是无所不能呀,连这个都会,我立刻让人去改!”
“你从我得财库里拿三千银币出来,给那个发明的工匠!”
“三千银币?”徐渭吓了一跳:“您赏他这么多银子不是太多了?”
“这不是赏他的!”周可成摆了摆手:“是买断他的专利权!”
“专利权?那也不用这么多吧?”徐渭问道。
“很多吗?这种qiāng刺是他发明的,就算每把qiāng刺抽百分之零点五的专利费吧,每把qiāng刺算一块银币,一万把qiāng刺就是五十块银币,十万把qiāng刺就是五百银币,一年我们造十万把qiāng刺不多吧?算下来也就是六年的专利费罢了,算来我还是占了他便宜呢!”
“您不是开玩笑吧?”徐渭笑了起来:“一年十万把qiāng刺,咱们造这么多qiāng刺卖给谁呀?”
“你觉得一年十万把qiāng刺很多吗?”周可成笑了起来:“文长,要不要咱们打一个赌,三年之内,江南制造局产出的qiāng刺就不会少于每年十万支!”
徐渭明智的保持了沉默,周可成将qiāng刺放回桌子上,问道:“我不在这段时间大明这边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南京那边没什么大事!”徐渭将早已准备好的记事簿递给周可成:“北边发生了两件事,第一是徐阶任命蓟辽总督谭纶为兵部尚书,督领九边各军来征讨我们;第二是北边朝廷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两边互市,俺答汗献马两千匹,并遣兵勤王!”
“哦?”周可成饶有兴致的放下记事簿,沉吟了一会笑道:“照我看,这其实是一件事情!北京那边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开关互市,减轻九边的压力,然后才能抽九边精兵来打我们。至于什么献马、遣兵勤王都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北边不缺马,俺答汗和我们也无冤无仇,北边也就和他们互市,他吃饱撑着派人来打我们?再说就算俺答汗派兵来,北边也不敢要呀?谁知道这些鞑子会不会翻脸不认人,抢一笔跑回去呢?俺答汗就算派兵来了,人数也不会太多,也就是表个态罢了!”




丝路大亨 第五百章 战象的使用
“大人说的是!”徐渭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俺答汗这些年来多次寇边,杀掠极重,徐阶只要不是疯了就肯定不会让其大军入边。不过我估计他也是走投无路了,否则怎么会做出这等事情来?”
“丢了淮安,南直隶、两浙、江西、两湖的财赋都没了,就北边那几个穷省养得起谁?换了你就不急了?”周可成笑了笑:“不过这样一来胡宗宪那边估计紧张了,他有没有求援呀?”
“有!”徐渭笑道:“这半个月已经派了好几次求援的信使了,说什么秋高马肥,草枯弓劲,水干河浅,土地坚实,正是北骑用武之时,总的来说就是要战马,要骑兵!”
“秋高马肥,草枯弓劲?”周可成重复了一边,目光转向窗外已经开始落叶的槐树:“是呀,已经是秋天了,淮上只怕会更冷,确实是北兵用武之时呀!”
“那要答应他吗?”
“战马没有,给他送五十头战象去,那玩意用得好的话,比骑兵好用多了!”周可成丢下记事簿笑道。
“战象?胡宗宪他没有用过战象吧?”徐渭不禁傻了眼。
“让刘沿水带着战象过去,再带着三百骑兵,一起过去!胡宗宪聪明得很,问问刘沿水就知道了!”
淮安。
“五十头战象?”胡宗宪露出一丝苦笑,摇了摇头对一旁的沈明臣叹道:“明臣,这周可成还真是促狭,我要骑兵他却送了战象来,这不是开玩笑吗?”
“战象?是不是《安南国记》中提到的那种巨兽?”沈明臣兴奋的问道。
“不错,长鼻利牙,有丈许高,数十石重,南蛮诸国常用来交兵用!这次周可成运了不少来我大明!”
“那不是很好吗?”沈明臣笑道:“我看书中说这种巨兽不但力大无穷,而且吼声如雷,战马听到后便会被惊吓到,正好用来对付九边铁骑!”
“你看了《安南国记》,难道没有看到当初英国公是怎么破安南人的象队的?”胡宗宪苦笑道:“这战象虽然看起来体型巨大,但其实非常胆小,很容易被惊吓,一旦受惊就会践踏己方,适得其反。”
“这个我自然看过,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就要看用不用得好!”沈明臣笑道:“如果这战象真的一无是处,那周可成辛辛苦苦的运了这么多来大明作甚?而且那《安南国记》中也说了,我大明一开始也是吃了不少苦头的,后来英国公虽然破了象队,但归根结底也是其运用不得法而已!东主您用其长,避其短便是了!”
“这倒也是!”听到这里,胡宗宪点了点头:“不过我从未用过象队,如何用其长,去其短呢?”
“东主,周可成派来的象队肯定有统领之人,您将其叫来询问一番便是了,又有何难?”沈明臣笑道。
“这倒是,我确实糊涂了!”胡宗宪笑道:“不过周可成手下的将佐来源杂糅,多有蛮夷之辈,这次派来的估计也是什么南蛮北夷的,倒是不知道好不好打交道!”
“末将参见大人!”一身戎装的刘沿水恭谨的向胡宗宪躬身行礼:“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还请大人恕罪!”
“无妨!”胡宗宪上下打量了下刘沿水:“刘将军是何方人氏?”
“小人是福建同安府人!”
“哦?”胡宗宪惊讶的挑了挑眉毛:“那刘将军是如何跟随大都督的呢?”
“这个——”刘沿水的脸色微红:“小人家贫,因为铸造假钱被官府拿了,关在牢里,被大都督用钱买了去,去打下了倭国的佐渡岛,然后就一直跟随着大都督。”
“原来刘将军起于草莽呀!”对于刘沿水的回答,胡宗宪倒是有心理准备,他对于周可成的起家史很了解,自然知道最早跟随周可成的那一批人的出身都不会太高,他又随便询问了一番刘沿水的经历,笑道:“这么说来,刘将军为周大都督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大都督的心腹爱将了!”
“胡大人谬赞了!”刘沿水露出了自得的笑容,嘴上却说:“大都督指挥若定,末将不过是效犬马之劳罢了!”
“刘将军过谦了!大都督这次派你来,应该是对使用战象有独得之秘吧?”胡宗宪笑道。
“独得之秘不敢说,不过末将这些年来主要在缅甸、暹罗、天竺等地活动,当地人善于使用战象,所以见识略多一点!”刘沿水露出了自得的笑容。
“哦,愿闻其详!”
“是,胡大人。缅甸、暹罗、天竺使用战象主要有两种办法,要么是冲击敌阵,要么横列为城亘,而大都督却另辟蹊径,以之为奇兵,屡收奇效!”
“奇兵?”胡宗宪听到这里,问道:“我听说这战象有丈许高,数十石重,这等庞然大物,如何能作为奇兵?”
“大人有所不知,这战象虽然看起来粗苯蠢大,但其实比牛马聪明多了,牛马只能拖车犁地,而大象不但能做这些,甚至还能以长鼻摘取树上的果子,照看小孩,卧跪更是不必提了,而且奔走之速不亚于快马,且力大可披坚甲,长鼻利牙可破强敌,实乃难得之兵!”
“若敌军多骑,当如何破之?”胡宗宪问道。
“若是末将领兵,令战象卧跪于阵中,以旌旗遮掩,或者藏于高地之后,示敌以弱,敌军若以铁骑冲击我阵,则令战象突然立起,逆袭敌骑,或者突然杀出侧击敌之后阵,定然能一锤定音而获全胜!”
听到这里,胡宗宪满意的点了点头:“好,很好,刘将军你明天让象军演练一番,让本官看看!”




丝路大亨 第五百零一章 南下
对于两淮地区的百姓来说,1565年的秋天是一个不祥的季节,虽然天公作美,天气不冷不热,雨水也不多,是个难得的丰收年。但上至士绅,下至佃户田客,每个人的脸上都笼罩着阴霾,每个人都知道一场大战即将在这里爆发,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在加紧调整部署,转运补给,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准备。尤其是北军,两淮的冬天虽然难熬,但对于多半来自九边地区的北军来说并不寒冷,但冬天草木凋零,湖河干枯,土地坚实,十分有利于北军骑队的行动,因此随着北风渐起,草木枯黄,战争的鼓点又渐渐密集了起来。
宿州。
新任的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河南、山东、南直隶军事谭纶长了一张儒雅而又俊秀的面容,这位在历史上与戚继光并称的抗倭名将由于穿越者的关系,走上了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当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进士出身的他先后在陕西、四川任职,内压土寇,外御强敌,屡立战功。1562年他被调任蓟州,巡查当地的军务,他善于训练士卒,发现人才。嘉靖驾崩之后,裕王南逃,靖难战争爆发,胡宗宪南下,他升任左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上任之后他便力主先通过通商互市与安抚俺答汗,减小北方的边防压力,然后抽调九边的军队南下,征讨南方。徐阶与李春芳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出干员与俺答汗接洽,刚有成效,却不想朱载圳的突然暴死让局势陡变,胡宗宪投降了南方并倒戈攻陷了两淮重镇淮安府。徐阶不得不委任谭纶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河南、山东、南直隶军事,率领大军南下。
“南北相争,首在两淮,两淮之根本,东在淮、扬;西在庐州。所以此番与南贼相争,我军应该先取淮安,还是先取庐州,请诸位各抒己见!”
屋内极为安静,每个人都闭紧嘴等待别人发言,宽敞的堂屋里,只有四角火盆中的木炭在噼啪作响。经历了长途的南下行军,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疲倦,为了争取时间,谭纶严令各军以最快的速度行军,虽然沿途的州县竭尽可能的提供了补给,但军队的减员是不可避免的,刚刚赶到苏州就听说要打仗,不少人的心里都心怀犹豫。
“我知道此番南下,你们当中不少人都觉得已经是师老兵疲了!”谭纶稍微停顿了一下:“都觉得与其立刻进攻淮、扬、庐,不如先固守淮北,息兵养马,等到来年春天再说。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到了来年春天,春雨连绵,河流涨起来了,怎么渡淮?怎么南下讨贼?难道要等到来年的秋后再打仗吗?”
面对谭纶的诘问,将领们都低下了头。一名面目粗豪的汉子站起身来:“督师所言甚是,但我等多是从宣府、蓟镇、大同、延绥等地而来,多的走了近两千里,少的也有千里,早已是人困马乏,人倒也还罢了,战马却是早已掉了膘。没有膘的马还不如骡子,怎么打仗呢?”
这个人的抱怨就好像打开了闸门,将领们的抱怨随之奔涌而出,他们的抱怨大同小异,基本都是战马无膘,士卒疲敝,军械多有缺乏,夫子逃散等等各种理由。谭纶倒也知道这些抱怨大部分都属实,但相当程度上不过是借题发挥,因为按照当时的惯例,军队要拉出去打仗是要补发欠饷,粮菜钱,马料钱等等花费的,按照原先的计划,谭纶带领援兵到了淮安后再补发,因为作为运河上的转运节点,大量的物资和财富都存储在当地的仓库。可没想到胡宗宪投降南方之后,倒戈相向攻陷了淮安府,里面存储的大量粮食、物资和金钱都属于靖难军一边了。结果等谭纶赶到淮北稳定住形势后发现要啥没啥,虽然他发动附近数省的州县竭力转运,但十万大军的消耗何等惊人,也就能勉强维持,原先计划中的犒赏根本不知道从何而来。
1...375376377378379...4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