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需来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浪子边城
“是。”几名身高体壮的锦衣卫走来将俞士悦裹胁了起来,顿时间整个俞府再一次陷入到了鸡飞狗跳之态。
俞府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其它的大臣们。本着兔死狐悲的看法,本着唇亡齿寒的道理,都督石亨、兵部尚书仪铭、户部尚书金濂、工部尚书石璞等一众臣子急向皇宫而去。
虽然他们还不知道具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也多少猜到应该与忠胆公有关。便有些想不通为何皇上要帮着他人来对付自己的,这就一个个想着在见到皇上之后要说些什么,怎么劝阻其行亲者痛,仇者快之举。
一众臣子很快来到了金銮殿外,但他们的到来并没有受到代宗皇帝的马上接见,反而一个个站在殿外的时候就可以听到殿中那怒气之下的咆哮之音,这一刻这些前来求情的大臣们神色间很是难看。
一个个眼神间互相传递的消息,皆是认为事态严重,似乎皇上动了真怒,事情不好转圜了。
大约是半个时辰的时间,殿中的动静越来越小,没多一会太监总管金英便走了出来,在目光落到众大臣的身上时,也是一声轻叹道:“诸位请进吧,皇上要见你们。”
仅是从金英的脸上可以看出,事情似乎不妙,但此刻也不是打听事情的时候,众大臣们当下便先进了金銮殿中,也就看到了脸上依然还有着盛怒的朱祁钰正高座在龙椅上怒瞪着他们。
凭那目光,众臣就感觉到气氛不对。可即然来了,一个个还是硬着头皮跪倒在地,高呼着皇上万岁。
以往见礼之后,朱祁钰会说一声平身,随后大家就一一起身便是。可这一次他什么都没有说,众臣子们也就只能跪在那里无法起身了。
时间似乎在这里停止了一般,大殿之中在无任何的声音。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跪倒在地上的众臣子们也是不敢抬头去看,似乎生怕因此而触怒了龙颜。
落针可闻之下,一道急呼的风声响起,接着一道道书信凭空扔来,落到了这些跪地臣子的脚下,“尔等都看看,这就是所谓的忠臣,得朕之信任委以重任,回头竟然做出这等背主叛逆之事,实在枉为人臣,枉为人臣啊!你们还想着给他求情吗?难道说你们也与他一样,做出了背主之事吗?”
信件弄的满天飞,很快臣子们便伸手捡起,只是略微一看之后便感觉到头皮发麻,这竟然是英宗皇帝写给俞士悦的亲笔手书。众位臣子都可算是朱祁镇手下的老臣了,对于皇帝的书法自然不会认错。
知道了这是什么东西,便也清楚为何朱祁钰会如此的生气,也更加的明白,俞士悦这一次是真的没有救了。
做为臣子一心想要侍二主原本就不能被容忍,更不要说还有把柄落在了别人的手中,那你不死谁还会死?
结果似乎是一目了然,在无人肯去为俞士悦说句什么,相反大家还想着怎么样让朱祁钰来相信自己。莫要受了这件事情的影响才是。自然,跪地的臣子之中也有与俞士悦一样的,曾私下暗通过朱祁镇,说到底不过是为了更加保险罢了。但凡是这样做的人,现在都是一脑门子的冷汗,甚至还有学俞士悦葳私信者,已经想着回家第一件事情就将那来往的信件烧掉,在也不要留有什么证据了。
所有的臣子都不敢再说着什么,一个个将头磕在地上,大呼着自己有罪。一幅要痛改前非的模样。
座在龙椅上的朱祁钰很是认真的看着这一幕,心中十分的清楚。怕就这些跪地之地,口称忠臣者,也一样会有三心二意的存在,但他确不能都杀了。
皇令要由自己来下,可说到底具体做事的人还需要靠他们。倘若怀疑谁就杀了谁的话,那岂不是说自己要成为一个光杆司令了吗?但即然事情有了苗头,如果就这样轻拿轻放也让他心有不甘,这便有了眼下这敲山震虎的场面。
俞士悦的背叛固然让他怒火中烧,可也不至于生这么大的气,毕竟只是一个刑部尚书,杀了之后还有更合适的人走上前台来。可还是当着众臣的面装成如此生气,为的就是告诉大家,谁以后敢这样做,后果之严重罢了。
眼见大家都声称有罪,朱祁钰感受到了皇权的强大,感觉到在这一刻,他的王八之气终于可以威震天下了。尔治理一国不仅有杀伐武断的作风,同时还要虚怀若谷才是。一味的打压时间一长只会反弹更多,这非是智者所为。下一息的时候,这位代宗皇帝便变幻了另一幅面孔说道:“众臣平身吧,朕知道,你们都是忠臣,与那俞士悦是完全不一样,以后的大明还需要靠我们君臣共同来治理才是啊。”
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这套极为古老的治理方法在任何时候都是通用的。就像是现在,随着朱祁钰这一番话落下来,金銮殿中的众臣一个是感激流涕,直称着皇上的圣明,说代宗是千古第一帝并不为过等等。
一片的赞扬之后,接下来就是做实事了。很多人当场指责了俞士悦的不是,更有人直接说这样心地不纯的臣子就应该当众斩首,以示儆由。
俞士悦当然是要杀的,不仅如此,还要弄的动静大一些,也借以警告那些同样心存二志的臣子。对于这一点朱祁钰有着清晰的认识,对于臣子们的奏请,当然是准了。并说要刑部、大理寺和锦衣卫三方共审,最终将其恶行传檄天下,以警示众人。
求情的众臣之中刑部左侍郎徐有贞赫然在列。他怕是这些人中最受益的一位了,借此机会终于前进了一步,代理了刑部之职。虽然还没有官升一级,正式的成为刑部尚书,可看其样子,相信距离那一天也并不久远了。
此刻,内心激动的同时,对于忠胆公杨晨东,他也生出了一种惧怕的心思。自己能有今天,自然有一份努力在,可更多的还是杨晨东的谋划,如今终要得以权位,徐有贞的第一认识就是从此之后要听话,不然的话,谁知道今天的俞士悦会不会就是明天的自己呢?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三百三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
朱祁钰很满意众臣的表现,高兴的离开。留下众臣们三人一群五人一起一边议论着一边退出了大殿。徐有贞的身边更为热闹,石亨、石璞、仪铭、金濂等人自然的围在他的身边,口中是一片片的贺喜之声。
对此,徐有贞一一的接了下来。他不介意与这些人打好关系,他也相信,杨晨东也是乐于看到这一点的。他这很是有些深入虎穴的意思在其中了。
俞士悦的事情似乎就此尘埃落定。有了那亲笔书信为证,任何人也无法翻盘了。即是动摇不了,大家选择的便是划清关系和落井下石,一时间有关更多的俞士悦罪行被呈了出来,公开于众。便是之前罪臣李文校的家人也被翻找了出来,拿出了一些不利于俞士悦的为官罪证。只是相对而言,这些不过就是落井下石中的一块石头而已,在他私下与朱祁镇联系的事情被揭发之后,他的后果就已经是注定了的。
算起来,从俞熊被杀到俞士悦下狱等死,俞家落败前后不过就是几个月的时间罢了。但凡知道nèi mu的都清楚,人家自己作死是一方面,可更多的还是忠胆公的出手,一时间杨晨东也难免的成为了众矢之的,但好在的是他早就有了应对,此时正收拾着东西准备离开京师。
俞士悦的案子正在做最后的审理。有了代宗朱祁钰的默许,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已经可以猜到了。俞元弼也被杨晨东给放了出去,可怜的这位公子哥还以为自己有救了,想不到的是刚一来到永定门的城门前,就被等待在这里的以前见到他就要先三分笑的刑部捕头给抓了起来。
原本这些见到俞元弼还需要仰望的捕头们换上了一幅嘴脸,似乎是那从地狱中走出来的凶神恶煞一般。
事情弄的如此之大,一位尚书的轰然倒台下,杨晨东就知道他离开京师是必行之举了。不然在留于这里的话,怕是不知道多少人会惦记着自己。虽然他有冷锋相伴,安全上暂时不会有问题,但当一根弦如果一直绷得太紧的话,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当真是难料了。这种将自己置于漩涡中心的蠢事他是不会去做的。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才是智者应该所为之事。
好在的是要离开的事情代宗皇帝已经知晓,且从种种态度来看,还是十分赞成的。无论怎么说,杨晨东的存在始终是一种压力,虽然看不见,确可以感受的到。如果此人可以离开一阵的话,不仅可以淡化掉俞士悦事件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让这位皇帝心无旁贷的多做上一些事情。
皇帝的默许之下,杨晨东要离开一段时间的事情便是在杨家庄中公开了出来。
先是杨家书院,第一批学生正在面临着首批毕业。原本加上纯子一共有一百零一名学员,但能坚持到最后的只有四十八人。其中不乏一些表现优秀的也在最后一段时间被淘汰出局。
虽然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毕了业,杨晨东依然还是十分满意的。对于他们的安置也是极为上心,甚至他几乎找了这四十八个人每一位都进行了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予最为合适的安排。
比如说冯柯,这位曾经的落魄举子,聪慧非常,脑反灵活,往往对于杨晨东上课所授之事,尤其是物理、化家,被人们眼中视为匠人之事十分感兴趣,可以举一反三。
大明时期讲究的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讲究是儒学至圣。只有读书人,满口圣贤之礼才视为人上人,相比之下便是一些个能征善战的将军,也要居于其下。更不要说是所谓的匠人了。
有这样的爱好,确是注定没有一个更好的前程。为了此事冯柯不止一次的苦恼过。现在有了杨晨东,一切另当别论了,当叫其来到书房私下谈话,表示有那么一个地方,不仅匠人的地位很高,且有着很好的环境,很多想都不敢想的试验器具时,杨晨东还未曾太过多的表示,冯柯就表示愿意去,还说只要能将所学的、所想的达成现实,便是那地方再荒凉也是愿意的。
如此这般,冯柯被安排去了赤嵌城,将会先被安排到兵工厂工作,至于以后的发展就要看其个人能力了。
常千豪,江南人士常家的子弟。自人对商业就有着甚为精通的天赋。多日来的学习,杨晨东用他的个人魅力感染了此人,让他成为追随自己的坚定份子之一。
这一次将随着杨晨东一起前往南方,有机会的话自然是会拓展一下杨家的商业。
铁清依、江萍虽然是女流之辈,武功底子确是很好。半年来的学习,她们各方面表现的都很不错,被留在了几位夫人身边负责安保的工作。当在书房之中,杨晨东拿出了两把看似极为小巧的勃朗宁女式手qiāng。
对于手qiāng,不管是铁清依还有江萍都多有涉足,甚至还曾在当学生的时候打过靶,且有着不错的成绩。对于这样的先进武器早就向往以久,如今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手qiāng,自是激动莫名。
还有王思,因为其祖父是当今的吏部尚书,主管天下官员的升阶和评定,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杨晨东就将其留了下来,让他成为杨家书院的一名老师,继续行自己教学之事,以培养着更多以后可用的人才。
对此,王思还是有些意见的。他在知道杨晨东要南下之后,便想着跟其一起出去看看。老师之前还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
为了这件事情,杨晨东与其私谈了足足一个多时辰,并表示这依然是对他的考验,只要合格之后,终有一天会放出去的,且还会被委以重任。
何谓委以重任,王思想不到,可即然是老师说出来人,他当然不会怀疑,这便答应了下来。还表示有他在,杨家庄应当不会有事,请老师放心离开就是。
一众的学生们都因为所长和特点被进行了安排。书院的事情得以解决之后,主管着杨家商业的杨富也被由京师中叫到了杨家庄。
杨富是杨晨东的表兄,两人在建宁的时候就多有合作,甚至杨晨东能有今天,最初还要靠对方提供的各种资源。当然了,做为回报,如今杨富管理着天外天商贸行、杨家银行以及与北面瓦剌的通商之事,权力也是极大的,得到的好处自也是非常的丰厚。
得了好处之后,杨富对杨晨东也更为尊重,被召之后便扔下了手中的一切事情赶了过来。两人又是在书房之中谈了半天,后来杨富神采奕奕的离开。
就在杨富离开不久,回到京师之后的他就去找了武清伯,也是如今的军中都督石亨,表示愿意出一笔钱来请对方派出军队进行商业保护。这其中尤其以与瓦剌的通商最为重要。
按着杨晨东的意思,他一旦离开的话,冷锋就不能太多的参与保护与瓦剌通商商队的事由了。兵力上的不足,让原本派出的一个连保护军队要缩小到一个班的编制。力量上的缩减总是需要有其它人顶上去才可以的。这便将目光锁定在了石亨的身上。杨晨东也坚信,像是这样属于天上掉馅饼的好处对方怕是求之不得吧。
如所预料的一般。杨富主动找上了门来,石亨知其意思之后自是兴奋不已。只是为了表示其矜持,还说要好好的考虑一下,可是转头在杨富离开一个下午后,到得了晚上,他就安排了亲信家人,表侄子石桐找到了杨富。接下来的时候,将有此人负责保护商队的安全,他所带的将是一个千人队。
保护商队,不仅可以从其中得到丰厚的雇佣军,最重要的还可以自带私货进行买卖,这其中的利润或许是十倍甚至是几十倍之多。一旦成行的话,石亨手中可动用的金钱会越来越多,势力也会将越来越大了。
外面的事情一一做了安排。对杨晨东而言,处理那样的事情本就很简单,只要思路正确,办起事情业自然不会有什么困难。可是接下来几位夫人的安排才是最他最为头疼的。
按之前与金英的说法,他是不能所有的夫人都带走的。带两位留下两位,这即是表明他的家还在这里,也可以说是留下的质子了。
被叫上同行的大夫人胡嫣、三夫人雪娘子自是一脸的高兴与喜悦。没有被叫到的二夫人巧音和四夫人香娘子心情自是不会太好。
尤其是巧音,她之前是杨晨东的贴身丫环,从小到大就没有离开过少爷。便是当初赤嵌城之行的时候,她都是一路跟着的。现在突然间要分开,那种不舍之情是可想而知的。
为此,杨晨东这一天晚上单独的陪了巧音一夜。行动外加语言双重攻势下,终于说服了巧音。
行动上就不说了,弄得巧音后半夜几乎是在连连求饶中渡过的。语言上,他说“人终是要长的大,自己已经有了四位夫人,衣食住行方面有着更多的来关心,巧音可以不用像以前那么忙碌了。而这一次的分开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三百三十二章 日本大将军府
巧音是懂事的女人,少爷能如此关心她,和她讲这么多,又单独的陪了她一个晚上,早就满足了。像是她这样的女人,如果跟了其它的男子,就算是可以做妾,也是没有什么身份地位的,更不要去想主子还能单独的开导她。
巧音的事情摆平之后,香娘子那里就更好说话了。相比之下,她可没有巧音与杨晨东那般深厚的感情,只是因为由仰慕变成了爱慕而成为了四夫人。虽然说婚后大家的感情也很好,可毕竟出身于街井之中,又曾在九艺坊那样的地方呆过,自身的定位还是很低的。杨晨东只是一番游说外加大夫人也出面和她谈过之后,便同意留在了京师。只是对杨晨东离开依然还表示出了不舍之情,为此,杨六少爷也少不得好好的一番安慰。
婚后接触的这些日子来看,香娘子不仅长相漂亮,更是懂事非常,两人的感情升温很快。相必有了这一次的短暂分离之后,在见面的时候,两人的感情只会更深了。
两位留家的夫人工作做通了。杨晨东又做了最后一件事情,先后拜访了礼部尚书胡濙和吏部尚书王直。
王直那里,杨晨东是单独去的,说了什么不知道。但出得王府的时候,从脸色上看是平静的,想必应该很顺利。去胡府的时候是与胡濙一同前去的。对此,这位礼部尚书亲自接待,长子胡长宁做陪在胡府吃了一顿晚宴。
对杨晨东选择此时离去,胡濙是能够理解的。一个人就算是在有本事也不能总站在风口浪尖之人,不然风大雨大谁知道会出什么事情呢?这一步以退为进做的不错。
有了胡濙的支持,杨晨东离开前提出要对方保护杨家庄和杨家的利益,甚至自己的几位兄长姐姐事宜,胡濙自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表示即然胡、杨两家已经联姻,那便是自己人,只要他们不是犯了什么滔天大错,安全上不应该会有什么忧虑。
胡、王两家之行很是顺利,杨晨东便定了三天之后离开京师的决定。
杨晨东要离开京师一段时间,说是回建宁老爷祭祖,正逢以故的父亲去世十一周年之即,行扫墓之举的消息很快就在京师高层传播开来。
对于此事,不少人是拍手称快的,在他们看来,这是杨晨东扳倒了俞士悦之后需要付出的代价。不能好处都让你一个人全占了。俞士悦倒台了,杨晨东也要离开一段时间,当真算是两败俱伤了。
不管是杨家商业上的兴盛,还是杨家学院的与众不同。事实上,杨晨东在读书人中朋友是不多的。
即不合群更不主动的交往于别人,总是以一种高人姿态游离于一些权力圈子之外。这固然可以让代宗朱祁钰放下一心防备之心,但同样的坏处也显露了出来,便是在一些事情上,将少有人会为他说话。
这一次杨晨东要离开,大家更多的庆幸,甚至还有人抨击说此举乃不得以为之就可以见一斑了。
对此,杨晨东自然不会去解释什么。他相信事实胜于雄辩,终有一天,他会有实际行动来告诉这些传话之人,那个时候,那一记闪亮的巴掌将会多么的响亮,似乎已经隐约的可以看到了。
在所有人都说杨晨东是不得以离开京师的时候,自然有些人也是不同意这样看法的。比如说杨家自己人,就像是杨晨东的四哥杨阳便是其中之一。
先不说他原本就是杨家人,要为杨家的利益和名声去考虑。便说自从杨晨东来到京师之后,他的日子与以前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了。
对内,府中的银子多了,不需像以前那般,做起什么事情的时候,都需要好一番谋划才敢去做;对外,走到大街上腰杆可以更加的笔直了,便是一些相熟的人聊天,或是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别人介绍起他的时候神色也变得尊重了许多,让人脸上有光的同时,不仅会慢慢生出一种飘飘然之意。
杨阳不是笨人,自然知道这一切都是谁带给他的。所以这一次听到杨晨东要走的时候,那绝对是一千个一万个舍不得。后来身边的管家无意中说了一句,“何不跟着国公爷一起呢。这一次是回乡祭祖,杨阳原本就是正宗的杨家人,回去看看再是合适不过了。”
一句无心之言,杨阳当下心动,便在杨晨东收拾了一切,准备三日后启程的时候赶了过来。
四哥想跟着自己一而去南方,这的确是杨厚东之前没有想到地。这一次他打的是回乡祭祖的名头,可真正去做什么,怕是只有他最为清楚了。突然间四哥冒了出来,的确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但也仅仅就是有些意外罢了。对于杨晨东以后要做的那些大事而言,这分明算不得什么。
想了一想,即然四哥有此心思,正好带着一起回去,如此一来,祭祖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正儿八经主事之人,他倒是可以少操不少的心,少费一些脑子。
杨晨东答应了下来,毕竟于情于理,他也找不到什么拒绝的理由。只是如此一来,杨阳可是乐坏了,当下就急急的出了杨家庄,他也需要回府好好的收拾打点一番。当然,相比于杨晨东需要照顾的地方之多,他倒用不着那般的操心。
只不过是三天的时间而已,当真是一愰而过。三天之后,杨晨东启程出发了,跟随着一起离开的大夫人胡嫣、三夫人雪娘子都挤到了软轿之上。其它人的确是没有那般的福气,大多都是走路相随。只有像是做为主子的杨晨东、四爷杨阳、贴身随从虎芒、杨二等人方才骑马,更多相随的冷锋多数还是走路而行。
骑马的人中还有一位是杨家老管家杨海。
做为跟随了老爷几十年的老人了,杨少的年纪已经不小,头上已然是白发多于黑丝。这一次他也要跟着杨晨东一起回到建家杨家老宅,并且以后多半也在那边养老了。这一次走的时候老泪纵横,便是与儿子,也就是杨家庄的管杨能分开时的不忍泪水。毕竟古时交通并不发达,这一分别之后,一生中是不是还能再度相见,谁也说不清楚。
做为杨晨东的警卫一队长仇五、二队长刀啸自然都是要跟随的。不仅如此,还有武胜带着一个连的冷锋没途中进行着保护,暗地里杨三带着安全局的主要工作人员以及狼牙和鬼影狙击队的队员们也是脚前脚后的跟着。有了他们,除非大明动用大军压境,且还可以悍不卫死的冲锋,不然的话,想要威胁到杨晨东,怕是不太可能了。
杨晨东终于出了京师,这一日在京师的许多角落之中,也有许多的重要之地,不约而同的传出了重重出气的声音。以前没有觉得,现在杨晨东这一走,大家似乎才放心,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至于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怕是谁都无法说清楚了。
相比于大明京师中的人大大松气的同时,在大海的另一端,日本国本国国土地上此刻确是乌云密布,惊雷于酝酿之中,似乎是随时等着去爆发一般。
将军府,对外也被称为大将军府,正是日本名将足利义政的府砥。
日本的国都平安京,日本人称之为京都之地的最为繁华的大街之上,有一条占地四进的大院子。如果此时有要可以由高空俯瞰而下的话,就会发现,这个院子里人来人往,仅是巡逻的武士怕是就不下五百人之众,更不说一些负责伺候主子的奴隶,以及一些暗中隐藏的力量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