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带着军需来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浪子边城
锦衣卫指挥使下辖北镇抚司及南镇抚司,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锦衣卫通常的制式为1000左右,鼎盛时多达6万之众,实在是可怖至极。在整个明朝历史上,锦衣卫都是朝廷大臣忌惮的对象,生怕一句话说错,就会被关进锦衣卫的诏狱,保管有进无出。
锦衣卫可以说是皇帝的御用杀人利器,这个机构的诞生本身就有光环加冕。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皇帝办案,权利就可见一斑了,再加上锦衣卫这个机构内部就有一套完整的司法体系,情报体系,简直就是逆天了。
正是因为锦衣卫的权力太大,成为一些人手中的忌惮之物,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些人眼中的得饽饽。王振在世时,就曾将手伸入到锦衣卫中,让其替自己办了不少的私事。也因此,使得这个机构变得不纯粹起来,大家都想往这里安排人手,也使得它远没有明初时那么厉害了。至少杨晨东就并不怕这个部门,事实上他自己也有锦衣卫的官职在身过。
但对于很多官员和百姓而言,锦衣卫依然还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在他们眼中也成为了无所不能的存在。就像是苏曼儿,便一直认为锦衣卫很厉害。现在是锦衣卫的大头目指挥使找到了自己,说只要在“关键”的时候杀了杨晨东,他便会派人重新去查当初苏家的案子,为其ping fǎn。这她便相信了,就出现在了杨晨东的视线之内。
“嘿,他是找死。”听到门达这个名字的时候,杨晨东不仅没有一丝的慌乱,甚至是害怕,反倒还是一身的怒气和杀气。即然这个人要跳出·台前来,那就别让自己碰到,不然的话,定会斩下他的脑袋来当球踢。“对了,关鹰可否知道你的使命?”
“他应该不知道的。我来这里对外说是因为仰慕夫君的才情,主动而来的,他只是起了一个暂时保护我的作用而已。”苏曼儿摇着头,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听到这里,杨晨东也赞同般的点了点头。即是机密之事,当然知道的人是越少越好了。在关鹰只是正五品的官职不知道这些也很正常。即然关鹰不知道,想必邝野也不会知道了,不然的话,知道自己厉害的他,是不会派出自己的亲信将人送上来的,那岂不是主动把把柄交到别人的手中吗?不是蠢人是绝对不会这样去做的。
知道与邝野没有关系之后,杨晨东心中多少好受一些。如果连这位与父亲曾有交情,又承了自己救命之恩的人还想着要杀自己的话,那他当真要对南明朝廷所有人都会失去信心了。
对了,还有英宗。显然这件事情他是有些纠结的。怕是他也忌惮自己,所以这件事情他才采取了不理不管的态度。便是杀了自己最好,不能杀了自己的话也是无所谓的。如此他才没有出面,不然连皇上都现身的话,在给了许诺,怕是苏曼儿也等不到要现在才动手,应该早就主动出击了吧。
终于知道了幕后真凶是谁后,杨晨东轻松了许多。将手搂紧了苏曼儿的身体,“曼儿,今天的事情只有虎芒、杨二和你的丫环小云三人知道。一切就当是场梦过去吧,今天的事情以后谁也不会在提的,你就安心的呆在我身边,待时机合适的时候,便会给你一个名份,娶你过门,可好?至于你们苏家的冤屈,即然你是我的女人,那我也就等于是苏家的女婿了,这件事情交给夫君来办即可,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交待如何?”
“夫君。”苏曼儿又一次哭了起来。
依然还是感动的泪水。这种处处为处处为自己着想的想法融化了苏曼儿的心,不知为何,她竟然说了一句,“夫君,你还想的吧,不如让妾身来伺候你好了。”
“哦?你还有力气”杨晨东讶然一般的说着,随后不久,春响之声又传荡在这闺房之中。
苏曼儿成为了六少爷的女人之一,这件事情暂时成为了一个秘密,仅有两位夫人,还有虎芒、杨二以及第一警卫小队的人知晓。
之所以没有公开出去,也是因为杨晨东要麻痹对手,杨系发展下去,现在还需要大量的人口和兵力,在没有达到足够的条件之时,暂时还不能与明朝翻脸。
为了这件事情,胡嫣和雪娘子都安慰过了苏曼儿。她们说着夫君看似天下随处可去,但实际上掣肘的地方实在太多,便是如今在南明的京师杨家庄里,还有两位夫人呢。这一切夫君都必须要照顾到,苏曼儿的事情便只能先压下去了。
这也是因为杨晨东只告诉了胡嫣和雪娘子,苏曼儿是被南明皇帝派来监视自己的。只是因为爱情,对方选择将一切和盘托出。没有说出苏曼儿动手的事情,是因为他不想让几位夫人之间有什么心结。
苏曼儿心中想的首先就是要给苏家ping fǎn,至于其它的事情,她都是可有可无的,只要杨晨东对自己好,那便一切都真的好了。
苏曼儿的事情算是暂时得到了解决,苏家的事情想要解决也需要契机的,不能操之过急,眼下最先要解决的就是眼前的事情。雷州府成为了一座空城之后,杨晨东的命令之下,一把大火便把这里烧掉了大半,对外的说法则是黄匪军的余孽所为,如此就能掩盖住很多的事实,比如说人口的大量失踪之事便算是有了一个交待。
雷州大火之后,应该离开的人也要走了。靠海的一处平坦沙滩上,杨晨东亲自送走了众人。这其中还包括着苏曼儿和她的丫环小云。
即然黄匪军都被灭掉了,按说苏曼儿也应该动手才是。可是现在杨晨东无事,这个女人就必须要消失才行,至少让门达找不到才可以。本着锦衣卫无孔不入的做事方法,留她在哪里似乎都不安,最终决定将人送到赤嵌城去。用杨晨东的说法就是让她去那里散散心,另外可以更好的展露自己的本事,让她把赤嵌城军方的歌舞团抓起来。这可是劳军慰军的优秀团体,用好了,在战争之余将会起到极大的作用,就凭着这一条,便值得杨晨东去重视。
刚在一起就要分开,对于苏曼儿而言是有些残忍的。但她也知道,无论是自己的事情还是夫君的事情,都是大事,相比之下,自己这点小事就算不得什么了。
苏曼儿同意了,没有哭闹,只是当着胡嫣和雪娘子的面给了杨晨东一个长吻,这也算是宣示主权的一种方式,告诉她们自己真正的成为了杨晨东的女人。
高雄和朱方勇乘船离开了,杨晨东并没有随着他们一起去小琉球岛,虽然他一直想去看看那里的变化,但最终还是没有那样去做,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并没有完成,黄匪军虽然说是被消灭了,但云南的事情却是俞演俞烈,因为此时的大明分成了北明与南明,反倒让这件事情发生了许多与历史中不相同的变化。
云南的事情杨晨东是想插手的,也是一定要插手,但是被人请着帮忙,还是自己主动帮忙,区别还是很大的。如果太过主动的话,难免会让人以为自己有什么想法,这可是对接下来的事情极为不利。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着英宗和南明朝廷抗不住了,自然而然就会有人出面来请自己的。现在他只是将黄玉亮的首级着人送到了高州府,同时他也带着八千多士兵{武胜的冷锋一营及辅兵营皆队后,队伍又一次的壮大了起来}出现在了这里并住了下来。
杨晨东带着七千大军停驻在了高州府城外,这让守于此地的原韶州将军于光很是有些胆颤心惊的意思。按说黄匪军都已经被灭掉了,这位钦差大人的使命应该就算是完成了,可他还是带着这么多的军人招摇于城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何居心?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四百零六章 邝野的悲哀(第四更)
换成了其它人敢这样做,不要看手中兵少,可是于光还是敢带兵去质问的。可当面对的人是杨晨东时,他是一点问罪的心思也生不出来,或是在他眼中,只要对方不找自己的麻烦就万幸了,至于他去问罪,呵呵,还是算了吧,他还想着要多活几天呢?
自己拿杨晨东没有办法,于光便把事情上报给了在梧州府的关鹰和马威将军,同时送上的还有匪首黄玉亮的首级。
梧州府,前线战报被送上了下来,黄匪军被灭,匪首黄玉亮被枭首,这一切都摆在了关鹰和马威的面前,让其皆是激动不已。但兴奋之余也伴有着一个不好的消息送到他们的面前,便是忠胆公杨晨东带着一支八千多人的队伍正在高州府外休整。
这可不是一支普通的队伍,而是一支十分能征善战的强军。面对这样的军队,即便给他们两倍甚至是三倍的兵力,两位将军一样没有必胜的把握。
两人心中更为清楚的是,这个所谓的钦差身份就是针对黄匪军而设的,如今即然匪患没有了,钦差这个头衔也是应该收回去的,那他为何还不走,相反带的军队数量还如此之多呢?
“上报吧。”关鹰与马威对视一眼之后,做出了相同的决定。显然他们是有自知之名的,知道面对杨晨东,以他们两人的级别根本就不够看,即是如此,只能把矛盾上交,至于皇上和朝廷要怎么决定,他们以后只需要服从就是。
高州府之外,杨晨东的确是在休整着军队。
十几万的黄匪军被灭掉了,战争之中立功者甚多,正好此时进行一一的褒奖。
冷锋立了功,应该升官的就升官,应该表彰的就表彰,借着这一次高雄到来,还送来了不少的军功章,此刻一并可以发下去了。
辅兵立了功,忠诚度和文化课没有问题之后,就是直接升为冷锋,一时间原本初时只有一千人的冷锋二团,人数涨到近一千三百人。下辖的三个营,每个营也由原本的三个连变为了四个连。
不要小看这刚成为冷锋的三百人,他们的个人综合素质已经是很强了,且多是一些从赤嵌城出来的老辅兵了。他们之中有些人的个人实力早就达到了进入冷锋的要求,只是没有经历最后考核的那一关罢了。现在正好有时间,杨晨东叫来了二团政委孔捷、辅兵团政委宋哲等人,一并做为考官,给了这三百人一次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临时辅兵,立了军功的,个人军事素质不错之人自然成为了正式的辅兵。辅兵团也由原来的两千人骤升到了三千人。
冷锋一千三百人,辅兵三千人,余下的就是刚加入不久的由黄匪军中改编过来的临时辅兵了。他们的人数也是最多,达到了近四千人之数。
具体来说就是冷锋二团,下属三个营,每一个营四个连,一连一百人,即一千两百人,外加团直属连一百人,共1300人。
辅兵团,九个普通营,一营三个连,一连一百人,共2700人。外加团直属营300人,共3000人。
临时辅兵,共十个营,一营四个连,一连一百人,共四十个连,计4000人。
从来时的三千两百人,变成了现在的八千多人,实力壮大了一倍都不止。这就是战争状态下军队的发展速度。只有战争才是士兵晋升的最好的阶梯,同样也是形成一支百战强军的最好磨刀石。
休整的工作还在进行着,毕竟多出了这么多的营连排单位,总是需要一些合适的军官来上任的。这些人他们的个人实力如何?是不是有指挥方面的才能,是不是能团结战友,忠诚度怎么样?都要一一的进行考核。
杨家军在整修的同时,南明京都南京的皇宫内,此时也是忙碌不已,甚至吵的有些不可开交。
广东之乱解决了,黄匪军覆灭,匪首黄玉亮被枭首,首级已经送到了兵部被验证无误。
按说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原本南明建国时间并不长,内部还未完全的稳定,就接连的出现了两个大的战乱,使得原本就并不充盈的国库更是显得空旷了许多。为了此事,钱皇后在后宫中已经开始缩衣省食,缩减用度了,虽然所能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但这代表着一种信号,连皇家都节省着过日子了,这些臣子们自然也是要有些表示,有样学样之下,倒是能省下一些金银开销之物。
两头堵中少了一个,南明朝廷应该松口气才是的。但因为战报上附了杨晨东留在高州府城外休整的消息时,满朝的臣子包括英宗朱祁镇都无法淡定了。
如果说黄匪军是一条毒蛇,很是缠人,甚至还可伤人的话,那杨晨东就是一头下山的猛虎了,其危险性要远远大于前者。
这样的猛虎在灭掉毒蛇之后没有马上回山,而是留了下来,这不免让人想着此举会不会是引火烧身之举,一旦要是这支队伍行之前黄玉亮所为之事的话,怕以如今南明的军事实力,还真是难以做到制约的吧。要是那样,岂不是会动摇国本吗?
“邝尚书,虽说你当时是好心之举,为此事也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可是现在那人来了就不走了,你如何来解释?”最先向着邝野尚书发难的就是礼部尚书刘德。
自己的小舅子在杭州丢尽了颜面,当时就是邝野在那里主持着公道。虽然说小舅子的确有错,邝野事后也进行了一番的解释,表面上刘德早就不去追究了。但发生的事情真的就能如此抹过吗?他不说话,只是因为条件不成熟而已,现在即是有了机会哪里还会客气?攻击的矛头是直指而来。
继刘德出言之后,接下来都御史商辂也站出来直指邝野的不是,“臣弹劾兵部尚书邝野,无识人之明,推荐的兵部任职官员并不能胜任现在他们的职位。其中有”
商辂张口就来,念出了一大堆的人名。其中有一些是在云南大战中打了败仗的将军,还有一些是各卫所经过了整顿之后新提拔起来,但资历有些不足的年轻将军们。
因为叛乱,兵部的重要性完全的体现了出来。水涨船高之下,邝野的权力也变大了许多,很多衙门都需要无条件的服从他的指令。即是权力大了,责任自然也就大了,需要管理的事情多了,办的事情也一并多了,得罪的人自然也会多了起来。
原本六部的存在就是一个相互制衡的所在。就算是有些部门的权力会大一些,也会十分的有限,但当兵部手握重权,一幅要凌驾于其它五部之上的时候,那引起众怒便是自然之事了。
做为都御史的商辂,手中早就收到了不少官员指责的材料,他之前没有说出来,是因为两场叛乱的原因,根本没有精力来搞内治。可是现在不同了,广东之乱以解,代表着少了一大隐患,接下来南明就可以倾尽全力去对付云南之祸,此时看到了希望的他们自然想着摘桃子,抢功劳的事情。
而想在这其中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邝野就成为了第一个要推倒的人。就算是无法推到,也要给其一些厉害看看,让他知道知道,有些人是不能得罪的,有些好处也不是自己能独得的。
刘德是出于私心而为,商辂是一半公心所致。但无论如何,矛头是直指在了这位老兵部尚书的身上,这些话于朝堂之中讲了出来,邝野忍住因为愤怒而有些发颤在抖动的右手,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有句话说的是不作死便不会死。同样不做事也就不会有事了。
一心为国的邝野已近七旬,掌管兵部数十年,让他对此道十分的精通。正是因此,他才发现很多人有职无能,大大的影响到了南明军队的发展,这便对其中一些吃空饷、报假功的将军们进行了惩处,换上一批年轻的将领,期望由他们来改变如今南明的军务。
这样做自然是正确的,但这样的做也自然会影响到一些握有实权之人,甚至等于动了他们手中的蛋糕。
试问?哪一位吃空饷报假功的将军身后会没有人呢?就算是刚开始没有后台,在有了钱之后也会进京寻找靠山,给自己找所谓的退路了。所谓跑官一词可不是哪一个朝代的特产,而是自古有之的。
如此一来,邝野的所为就等于动了不少的利益。如今只是刘德和商辂站了出来,这已经算是很给他面子了,这还是他动手的时候并不过份并不激烈所致,不然依他的意思,如今各卫所的将军们怕是要换下八成,那样一来,就当真要惹众怒,这一次也不会只站出来两人出言指责自己。
缓缓的闭上了眼睛,邝野心中有些悲哀,但很快他就重新的睁开了双眼,尔后扑通一声双膝跪倒在地,“皇上,臣老迈且最近常夜不能寐,肯请皇上怜惜,允准老臣告老回乡,回归故里。”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四百零七章 王骥下臭棋(第一更)
面对着弹劾,邝野采取了反击之势。他没有选择去解释什么,也没有邀功自赏的意思,而是很干脆的撩了挑子,老子不干了,不伺候了总行吧。
高座于黄金龙椅之上的朱祁镇一直默然般的看着这一切。
经历了土木之变后,朱祁镇的心智已经成熟了许多,至少眼前之事他还是能够看一个明白的。那就是大家认为这一阵子邝野的表现太过了,权力也过重了,是要联手击之了。
手下的臣子们分帮结派,这一点哪一个皇上又会不知晓呢?但多半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过去了。毕竟只有有了争斗,才会显得皇上的重要怀,他才更好的可以于其中找寻利于自己的平衡之道。
其实这一阵子,不仅众大臣们,便是做为皇上的朱祁镇也收到了不少锦衣卫和东厂传来的密报。说的大多都是这位兵部尚书见了什么人,拿下了什么人,推荐了什么人。
因为兵战在即,有时候事急从权,往往是邝野先把事情做了,才会上一个折子向他这位皇上说明原委的。
这样的事情在紧急状态下,自然是没有错的。可一旦天下太平了,如果有人想要追究这样的事情,那是一抓一个准的。便是做为皇上朱祁镇,也为邝野的事事不报而心生了怨恨,有时候也会想,这位老尚书眼中是不是还有自己这个皇上的存在,这样的臣子也是应该要好好敲打一下的。
连皇上都是这样的想法,也就难怪众人指责之下,邝野只能选择致仕一途了。
有心想着敲打一下邝野,也是敲打一下众臣子,外加广东之乱已经解决,此时的兵部重压也减轻了许多。朱祁镇在心中衡量一番之后,即张开金口说道:“即然邝爱卿的身体不好,那便先在京都之中休息一阵便是。朕会安排太医上府给爱卿调理的,至于兵部的事情...就暂时的交由左侍郎王骥来代为处理吧。”
朱祁镇竟然同意了,并没有所谓的三推五辞。这种表现落在了其它大臣的眼中,有欣喜的,有兴奋的,也有感觉到失落的。
可是不管如何的想法,即然金口一开,此时的邝野便是想要继续留在兵部执掌大权也不可能了,唯一可做的便是跪地谢恩。
同样站出来跪地谢恩的还有王骥,这位邝野的副手之一,但实际上两人的想法与理念一向都不一致,便是在南方之乱时,这位左侍郎所做的也一直是观望,甚至有时候还会弄一些小手段给这位老尚书添添堵,暗中的使使拌子。
这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人,往往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的能团结人,也很能抓住人性的弱点,也正因为此项技能,常常是官场中的不倒翁,做事情往往照顾着别人的利益和感受,也会使得他的人缘很好。这才一直在邝野手下座稳着左侍郎的位置。如今一有机会,便当真是一飞冲天了。
邝野养病,王骥出位,朝堂之上的争议这才宣告了一个段落。一脸落寂的邝野提前下了朝,留下了其它臣子商议着接下来的办法。
王骥新官上任,自然是要有一番表现的。他跪倒在地,几言几语间,竟然就将前方的事情寻到了解决的方法。
“皇上,愚臣之见,云南之事可以纵横之术来解决。”已经起身的王骥一脸自信之态的说着。
“何为纵横之术?”朱祁镇高高在上座着,一幅饶有兴致般的模样问着。
“臣之见,可先安抚和奖赏并重。安抚一道为交趾之地。我们可以派出使臣与他们联系,承认他们国家主权的地位,行联姻之法,以稳定其心。介时,只要交趾兵力退出了,岷庄王等自然实力大落,可一战击败之。”
“奖赏为并重之道,可着人前往西平侯府,许其为沐王,平定云南之乱,为南明永世镇守云南之地。有此厚恩,不愁他们不会尽皆全力。至于苗族首领杨文伯,我们亦可封其为苗王,世袭罔替,让他们永远的效忠于南明,效忠于皇上。”
“最后的忠胆伯嘛,可差人令他们解散军队,如若不然的话,可命令附近城池不在供给他们吃食,同时请忠胆伯来京领赏,军无头,兵无食之下,如此一来,军心自然涣散,可不攻自破之。”
话不是很多,但王骥之言一出,早就引得朝堂之上人人脸色惊惧,变色不止。
大明自成立一来,一直遵循着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策,除了明初之时,后面更没有异姓封王之事出现,但是现在王骥这番话一出,是彻底的推翻了一切。封王、和亲种种之事以前想都不敢去想的,现在竟然于此人之口中宣读了出来,众臣怎能面不变色。
不仅是众臣子们,此刻便是高座于上的英宗朱祁镇都是脸色大变。
这是等于改了祖宗的家法呀,其中的厉害关系他自然是清楚不过。“王骥,谁给你这般大的胆子,敢于说出这样的话来?你可知罪吗?”面上带着冷色,声音中暗含着怒气的朱祁镇高声质问着。
“臣惶恐。”王骥看出朱祁镇是真的生气了,人便扑通一声的跪在地上,只是脸色上并未有多少的变化,而是继续说道:“皇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呀。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才打败了吴王夫差,成为了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自古都是看其事情的结果,没有几人会注重过程的。皇上,云南之事越闹越大,若不再加以制止的话,怕是会伤及到我南明的国之基石呀。”
一幅忠言逆耳般的模样,王骥大声的喊着,好似他的一切所为都是出于公心,若是不允的话,便是皇上昏智无能一般。
无惧于皇上的龙威,王骥依然是我行我素,反倒是让众位臣子开始感叹着此人的忠直了。大明和宋同样有着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规定,所谓刑不上大夫便是此意。
1...159160161162163...3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