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需来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浪子边城
沐府正厅,英朗高俊的沐斌见到了一身二品官服,一脸卑谦模样的王骥。
双方先是客气的见礼,随后上茶安座,面对面的就这样互望着。
对于沐斌,王骥还是有些陌生的。对其父,刚故去不久的沐晟倒是打过一些交道。即然是要谈事情,按着中国人的习惯,自然是要从套交情先开始了。这个王骥便讲起了有关自己和沐晟的一些往事。
有人当面说起了家父,沐斌自然是一脸恭敬的听着,时不时脸上还会露出笑容来,以示尊重之意。
对于沐斌的表现,王骥还是很满意的,说着说着话,自然话题就牵扯到了眼前的局面。“想当初,沐晟老国公还在世的时候,英宗皇上就曾不止一次的表扬过,说是老国公人品贵重,对国忠心,作战勇猛,深得皇心。以至于后来听到老国公去世的消息时,还着实伤心了好几天呢?现在想想,那一切似都是发生在昨天一般,真是让人怀念。”
“多谢皇上对父亲的厚爱,想必父亲泉下有知的话,当也会笑慰了。”沐斌向着南方方向起身抱了抱拳,以示自己的尊重之意。
“沐侯爷客气了,皇上不仅对老国公十分的敬重,便是对沐侯爷也是万分的看重,他曾不止一次的和臣说过,沐侯爷虽然年轻,但确很有几分老国公的风姿,且你年轻力壮,当会创造出更多堪比祖宗的成绩才是呀,而正是这番的看重,皇上便决定破除异姓不可封王的政策,请沐斌接旨。”
说着说着话,王骥的神色变显得极为郑重了,以至于到后来的时候,人都主动站了起来。手中也不知何时多了一道金色背印着龙腾图案的圣旨。
“臣沐斌接旨。”面对圣旨,不管是英宗的还是代宗的,沐斌都没有理由去反对,所能做的只是跪地接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西平候沐斌,年轻有为,忠主思国,战功卓著,甚得朕心。今感恩沐家世代为大明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特封西平侯沐斌为西平王,赐金牌”
世代的西平侯除了首任的沐英之外,其它人都是活着的时候任侯位,只有死去才可获封黔国公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但是到了沐斌这里,竟然还没有做什么,就被封了异姓王,成为了西平王,虽然说只是这一任并没有说什么世袭罔替。但就这一举动,说是光宗耀祖也不算过。
。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四百一十三章 朱祁镇的怒火(第三更)
这一圣旨,听得沐斌是一脸的激动不已,跪于地上的他双手持平,高呼着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西平王,请起来吧。”念完了圣旨的王骥换成了更为热情的脸庞,小心的搀扶着跪地的沐斌。
“多谢王大人了。”沐斌依然还是很小心的说着这些。
“西平王实在是太客气了,以后您可是大明的第一位异姓王爷了,以后怕是老臣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西平王的照拂呢。”王骥有意接着关系的说着,同时也是在示好。
沐斌本着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的想法,再说了京都之中总要有自己关系交好的重臣才可以,如此才能消息畅达,对一些事情才能做出更好的,更正确的决策来。现在感受到了王骥的热情,当下也就客气的回道:“王大人实在是太客气了,其实本侯...本王对于王大人也是一直很敬仰的。”
自称由侯改王,这便表明着沐斌接受了这个分封,这也让宣读圣旨的王骥不由长松了一口气。他担心的就是连圣旨都给了,但沐斌依然还不接受,要是那样的话,云南之事指着他出力那便是难上加难。
好在的是,对方欣然而受,那一切事情就都有的谈了。
“好说好说,以后我们相互帮衬就是,呵呵。”王骥笑呵呵的借势拉住了沐斌伸来相扶的手臂,尔后两人即相视一笑,接着便是哈哈大笑。
关系也在这一笑之中,瞬间接近了许多,接下来再说些话的时候,顾忌便少了许多。借着这个机会,王骥也终于把自己的使令全数道来,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对沐斌身处环境的分析。
“西平王,实不相瞒,这一次的封王之事正是臣提出来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云南之事上,您表现的并不积极,已经让皇上有些失望了。”一幅语重心长般的样子讲着,王骥还有意的叹了口气。
“啊!事情不是这样的,云南之事,本王的确是有些顾虑,但总的来说还是尽力的。”沐斌听到自己的所为引起了英宗的不满,便是一脸的惶恐,欲解释着什么。
王骥看着沐斌的表现,心中笑着对方果然有所顾虑,但表面上还是一本正经的分析着,“西平王,您不用多说,老臣也能猜出您顾虑的是什么,还有会是谁在其中起了作用。也恕老臣说一句不恭敬的话,您的选择错了。”
“错了?”一脸的疑惑,沐斌似是不解。
“的确是错了。”王骥重重点了点头,“英宗一直皇位在身,北边那位不过是借势而起罢了,但说起手段和实力来,虽然年龄相差不大,可实则相差之地太远。比如说,在北边有着很多的老臣还在联络着皇上,表示他们不过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低头罢了,一旦皇上可以有挥军北上的那一天,他们定然会遥相呼应,以表忠心的。为了此事,皇上也一直在做着准备,若非是有云南和广东之乱的话,想必此事已经可以成行了吧。”
“有这样的事情?”沐斌当做是第一次听到般的样子讲着。
“当然有了。不瞒西平王,那些暗中联系之人皆是手握大权与兵权的。如果可以的话,怕是皇上一旦起事的话,北边那位就会束手就擒,怕是兵锋都见不到多少的。您也不想一想,皇上终是在北面当了十几年的皇帝,怎么可能不会安排人手呢?皇上的手段非是我等臣子可以猜测,可以看透的。”
一幅深不可测的样子,此时的王骥把朱祁镇夸出了一朵花来,这一切也听的沐斌是不住的点头。想着真如王骥这般所说的话,英宗的胜面的确更大一些,若是如此,他也要押宝了,或是说心中也应该有一个决策才是了。
什么叫决策?
别人往往还没有下定决心的时候,你就已经有了主意,并有了行动,这才叫决策。不然等着大势以定,无论你在做一些什么,都是可以可无的锦上添花了。
如今被封为了异姓王,沐斌已经得到了实际的好处,如果他在不作为的话,怕是会得天下人取笑的。当下他便下了决心的向着王骥说着,“王大人请放心,也请您转告皇上,本王的这份衷心一直在这一边。一会我就去宣将升帐,准备给予境内的那些叛乱之人以重重一击,扬我大明国威。”
“好!”眼见沐斌如此痛快的就答应了下来,王骥自然是激动不已了,哈哈大笑之时不断拍着沐斌的手臂。“平西王呀,您的果绝果然没有让人失望,看的出来,您一定是一个做大事的人,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以后的沐家也会因为您而福泽绵长的。”
“本王只是效忠于皇上罢了,这一切都是应该做的。”即然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沐斌反倒是将一直左摇右晃的心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无愧于皇上的信任,借机座稳西平王这个位置,福泽沐家人。
稍后不久,属于沐家的军队动了起来,十万大军的整备待战,使得整个云南大地似都受到了震动,都四处充满着杀气一般。
王骥这一路算是成功了,但其它两路进展并不顺利。派去苗家的使臣虽然许以了重金,但几位苗家首领意见并不统一,一时间难以有什么结果。
前往交趾一路的使臣虽然顺利的见到了交趾老皇帝黎利国王「历史中此人以死,故事需要,他还在依然还活着,各位看官,莫要骂浪子,多讚理解了」,对方似乎也满意所谓的联姻之事,但对于娶哪位公主有着不同的意见。
按着朱祁镇的安排,这一次送给对方是一位番王之女,临时加封为公主的。这样的人虽然也有朱家血脉,但并不算多么的纯正,地位也不是很高。对这一点黎利国王心知肚明,即然要联姻,他当然希望找上一个血统纯正,身份高贵的公主做自己的嫡妻,这便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联姻可以,但要娶的是南明的三公主。
南明三公主,可是朱祁镇的亲妹妹呀,曾经过生日的时候杨晨东还给她安排过节目的,此女因为身份的原因,倒是十分的高贵。后来在朱祁镇土木兵败后,虽然代宗朱祁钰也进行了挽留,但她还是跟着朱祁镇来到了南京,并因此而耽误了找附马的事情。现在属于待嫁闺中,事情被黎利知道了,他有此要求也就顺理成章。
对方要娶的是三公主,使臣哪里敢做什么决定,只说回到南明京都向英宗汇报。似乎是为了给对方施压一般,黎利叫嚣让使臣快一些给回信,不然的话他可不确定会不会一怒之下再度发兵,占了整个云南,那个时候难免会伤了双方的和气。
使臣被吓的有些仓惶一般的逃出了交趾大军的兵营,绕近道欲直奔南京而去。但让他和其它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针对这支使臣,安全局早有安排,在对方了同了交趾大军兵营不久之后,就行了刺杀之举。使臣在完全没有防备之下被杀,连同跟随的一众数十人尽数而亡。
使臣被杀,这样的事情一般是不会发生的。正所谓两军交战还不斩来使呢。
正因为这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使得没有人会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以至于使臣消失了好几天之后,才被人发现。当下流言四起,竟然说黎利国王问英宗索要两个女人,一个就是最高贵,血脉最纯正的三公主「尚德公主」,另一个则是如今朱祁镇的钱皇后。还说这位老国王更喜欢有夫之妇。
消息自然是安全局有意传出去的。因为使臣已死,事情真相已无从查起,在一听到这样的传言,消息马上就向着南京京都中传去。
能够想像的到,得到消息之后的朱祁镇会如何的恼火了,又不知道因此而掀翻了几张龙案,打碎了多少的东西。
尚德三公主原本就是他的掌中之肉了,他们有着共同的父亲和母亲。这样的亲妹妹怎么能去嫁给一个近六十岁的老头子呢?如果真这样做了,自己百年之后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更不要说,对方还扬言要自己的皇后,这可就是赤果果的打脸了,换成任何男人怕都无法接受的吧。
虽然说有些地方流行着送女人办事的方法,尤其是日本国这样的事情可谓是屡见不鲜。但钱氏可是一国皇后,同样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脸面,如果朱祁镇真的这样做了,怕是不用在做什么,全天下的人都会看不起自己,那时皇权何在?尊严何在?
怒火升腾之下的朱祁镇于朝堂之上发起了雷霆之怒,“着命湖广总督王来、云南布政司杨信民、都督同知董兴即刻调集大军,与西平王一起夹攻交趾所部,朕要他为自己的狂妄和无知付出代价,付出代价!”
皇上发起了雷霆怒火,马上便有太监下去传旨了。但所有在朝的臣子都清楚,如果交趾真的如此好灭的话,怕早就会灭掉了,也不会有当初宣宗朱瞻基当年的放弃之举。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监监军
想当初大明初建,到达明成祖朱棣的时候尤为鼎盛,这便出兵曾征伐过交趾{今越南}。当时统兵的为已故的英国公张辅。以明军的强大打败了他们,成立了交趾省。可终因双方相距实在太遥远了一些,很多事情鞭长莫及,在公元1431年,交趾省撤销,黎利接受明朝册封,成为安南国王。
此举对中央政府对西南土司的威信打击重大。之后史多的事实证明,宣德“弃置交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长期的和致命的。这一事件沉重地打击了明朝在西洋地区的国际声望,动摇了明朝的宗主国地位。失去了安南意味着失去了西洋,这一点恐怕是朱瞻基也没有料到的。安南从此扰边侵地不绝。也终于有了今天的受侮事件。
朱祁镇余怒未消的下了朝,身边跟着的太监总管曹吉祥总是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样。
“曹爱卿,有什么事情吗?”注意到身边曹吉祥的变化,朱祁镇停下了脚步,皱眉问着。
“臣万死,当有一言不吐为快,但恐又惹来皇上的生气。”曹吉祥听到朱祁镇的询问之声,扑通一声就跪倒在了地上,一脸的惶恐。
“只要是为国家好,为朕好,曹爱卿有何事不妨直接讲来,朕可恕你无罪。”朱祁镇对于这位看起来忠心耿耿跟着自己的大太监还是很有好感的,至少此人是一心向着自己,做事也是一心为了自己,比起一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臣子还要好上许多,也更加的让人放心。
耳听恕自己无罪,曹吉祥这便将头磕在地上说道:“皇上,臣认为云南之事并非无法解决,之所以各军进展缓慢,未有胜果,皆是因为前方众将惧敌所至。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没有人监督,怕只有圣旨还不足以让他们全力办事?臣请求派监军去往前线,给他们施以压力,如此一来的话,等于皇上多了一双眼睛在看着他们,盯着他们,不愁他们敢不尽全力,敢不卖命。”
终于听明白了曹吉祥说中的意思,朱祁镇的眉头深深皱起:“曹爱卿的意思是派太监去前线监军?”
“臣惶恐,所派之人尽可以安排皇上的心腹,臣不会在此事上多加一言的。”曹吉祥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的说着。他是生怕自己的建议会给英宗造成一种自己要揽权和插手军权的想法,所以这一会更不敢多说什么。
原本明朝是有监军制度的,每逢大战的时候,必会派太监前往,名为监军,实为替皇上看住那些将军,然后将他们的表现以密折的方式回报上来。
事实也证明,有了太监的监军,前方的将军们果然不敢怠慢,有的还有意表现出很勇敢的样子,为的只是在太监心中得一个好感,为的就是能将自己的名字传到皇帝的耳中,尔后前途无量。
但自从土木大败之后,为了英宗的名声,所有人都把失败划归到了王振的头上,更有人直言,打仗原本就非儿戏,怎么可能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事情发生呢?
也就是从那之后,太监监军一说被否决了。这也使得整个太监集团想在存活只能围绕着皇上,若不然的话,没有军权的他们,随时可能会被剔除,被更换。
为了监军之事,为了夺得兵权,这些个太监首领们不止一次的想办法解决,但苦于王振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摆着,想要改变实在是难上加难。
而就是现在,机会似乎是来了。朱祁镇对云南战局的不满,让一旁跟着的曹吉祥看到了机会,这便一幅赴死般的样子说着。
曹吉祥完全是一幅为国为民的样子,感动了朱祁镇。他也曾感受到皇权似乎对云南战事的控制力不足,也不是没有想过派太监监军的事情。虽然说此举或有外行指导内行的弊端所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前线有了太监,的确更能使皇权皇意直达军队,能够更好的让军队奋勇作战。
以前是因为王振的影响,外加百官的阻挠,这才不得不停了太监监军的例子,只是现在交趾如此的猖狂,他在此时提出派太监监军想必总不会有人说些什么了吧。怎么的,人家都要皇后当妻子了,难道还不允许皇上去反击吗?
“好,大伴一心为国,忠心可鉴,即是如此,着命钱亮为云南战事监军太监,督促各将军于战场之上奋勇杀敌,若有不服从者,可依律惩治。”
朱祁镇终于开了口,亲点出了钱亮之名。对此曹吉祥并不意外,又是将头向地面上磕去,“皇上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钱亮是谁呀?便可是大太监钱僧保的侄子。钱僧保想当初在北明京师杨家外之外的时候,他可是和金英扳过手腕子的人,也是跟着英宗的老臣了。后来追随着众臣一起来到了南京,只是因为受王振影响,最近做事都十分的低调。
蛰伏为的就是等于机会,如今机会终于来了,终于也就一飞冲天。
看起来钱亮是钱僧保的人,似乎平日与曹吉祥还有一些的不对付。但那不过就是给外人看的罢了,事实上,自从来到了南京之后,这些太监们就异常的团结了起来,或许也知道不这样做,他们就难有什么出头之日。所以表面上大家互看不顺眼,暗地里关系都是极好的。这一次曹吉祥提出了建议,原本就没有想过会派自己的人任监军之职,他只需要有太监前往,便等于是目的达到,至于是谁的人,与自己都算有密切的关系了。
朱祁镇的圣旨随后下达了出去,钱亮也着一众锦衣卫出了京都直向南京而去。这一幕被许多的臣子看到,但这一次确无人在出声反对。
要怪就怪交趾的国王说话太猖狂了一些,要怪就怪这些太监们选择出头的机会实在是太好了,好到臣子们都无力反抗。
京都的邝府之中。
奉旨在家养病的邝野,虽然不能出府,也不能上朝见面皇上。但他兵部尚书的职位并没有改变,朝中发生的一些大事小情还会有人在第一时间向他传递消息。
得知皇上竟然派了太监监军前云南前线的时候,邝野便是一声长叹,“王振之后患难道皇上已经忘记了吗?岂不知这样做,只可能会让局势变得更加糟糕的。”
长叹之后的邝野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杨晨东的样子来。
做了那么多年的兵部尚书,邝野是知兵懂兵之人。云南局势之复杂与混乱,岂是派个太监监军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呢?怕是这些太监去了,不旦不会起到其助力,反倒还会让局势更加的混乱吧。那最终由谁来解决那里的事情?似乎还要放在杨晨东的身上才是。
有关对杨晨东的处理,是在邝野回到了府中之后,朝堂之上才给出的结果。
当真是飞鸟尽,良弓藏了。可问题是飞鸟还有,且数量还极多,他弄不懂为何英宗就如此着急的要雪藏杨晨东。
只是即以成为了事实,现在相的就是如何必改变这个结果,而不是去究其原因了。“来人,取笔磨纸砚,我要写信给关鹰...”
......
岷王府临时所在之地车里司。
车里司全名车里宣慰司,今云南景洪市东南郊曼景兰。
这是岷王宣布自立之前便选择之所,因这里地势复杂,外加远离中原,被选中新的龙兴之地。
这位原本的番王,现在的岷庄王之所。此时内外皆是警卫森严,一个个手持刀qiāng的汉子随处可见,以确保未经红旗,便是连一只苍蝇也不能飞进院子里去。
但就在保卫如此森严之地,一位头戴软纱唐巾,身穿一袭紫绣长袍,手执一把白纸折扇,体态修长,面如冠玉,行走间风度翩翩,未语先笑三分,气质高雅、贵气,二十来岁的公子哥却有如闲庭信步般的走在这院中的石阶之上。
时不时他还会左右看上一看,似乎在寻找这院中的美景。
对于这位公子哥的出现,所有的护卫仿若未见一般,不管他的目光落向哪里,似乎都是极为天经地义之事。
“姚公子,姚公子,您怎么走到这里来了,可是让奴婢们一顿好找。”两名一脸急色的侍女来到了年轻公子哥的面前,喘着娇气一边说着,一边似是在抱怨着什么。
“呵呵,辛苦你们了,可是郡主要找我吗?”年轻公子哥的跃然上噙着一丝的微笑,仅是这一笑给人的感觉即是如沐春风一般。
“是的,郡主已经准备好了一首新曲子,只等着姚公子一起去鉴赏呢。”两位侍女不住的点着头。在说完这些之后便不由分说的分左右拉住了这位公子的手臂直向着另一个院子里走了过去。
对此,这位姚公子依然保持着微笑面庞,任由两女的拉拉扯扯,但只有他的眼角深处,藏着淡淡的一丝杀机,他正记忆着院中的每一处景像,包括有多少的侍卫,他们分布在何处等等。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四百一十五章 姚英俊
姚公子,姓姚名英俊。事实上,他本人也人如其名,英俊非常。
他的长相属于阳光活力型的男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小鲜肉的那种,大大的眼睛,肤色白皙,便是许多女子的皮肤也是远远不及的。这样的男人往往一出现,就会受及了那些女人的关注。
但所有人并不知道的是,姚英俊还有另外一层身份,杨系安全局的王牌密探。
这一次来到了岷王的地盘,行的就是打入敌人内部,获取内部消息的任务。只是不曾想,他一出现在车里司之地,就因为不凡的风姿和气质被岷庄王之妹朱怜给看上了,这位得封号永胜群主的女人只是一眼便一见钟情,这就邀请着姚英俊来到了自己的家中。
对此,姚英俊自然是巴不得的,如此一来,郎有情、妾有意,他便成为了这王府中的常客,以至于这里的侍卫都认识了他。在加上永胜郡主之前就吩咐过了,对姚公子所有人见到要向见到她一样的有礼貌,她便可以随时在府中走来走去,而不受任何的制约。
再说姚英俊一边跟着两位侍女向属于永胜郡主的院子中走去,一边还有礼貌又似是闲谈一般的说着,“奇怪,今天这院中怎么如此的安静呢?”
“姚公子有所不知,几位王爷都去军营了,好像是前方战局有些紧张吧。”
“是呀,我也听说了。但无论怎么样?这不关我们女人什么事情,还有姚公子,你虽是男儿身,但拥有一幅好皮囊,只要取悦了我们郡主,便可一生的荣华富贵呢。”
两女侍女,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当看及到姚英俊的目光向她们身上看来时,又是忍不住的一阵娇羞的笑着。显然这幅好皮囊,不仅深深的吸引了永胜郡主,即便是对这些侍女们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对于别人说自己拥有好皮囊的事情,姚英俊心中是很烦感的,但为了完成任务他表面上是不动声色,心中确已经在想着,军营开会是些什么内容,做为岷庄王最疼爱的这个妹妹,想知道的话应该并不难,他要如何的从其中套出话来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