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带着军需来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浪子边城
杨晨东道了一声“谢皇上”之后起身而立,然后也打量了一个座于龙椅上的朱祁镇。给他的感觉是年轻,还有那么一点的帅气。当然,比起帅气来,杨晨东自然认为他还是要面胜一筹的。
“你就是杨晨东,是你击的登闻鼓?”英宗饶有兴致的问着。
在场中的众大臣,包括王振都在打量着杨晨东。事实上,这些人中除了站在一旁列班的胡长宁之外,其它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年轻人,这个杨报的创始人。
“回皇上,正是臣敲的鼓。实在是有大吉征兆现世,臣一时性急,方才敲鼓而动天下,还请皇上恕罪。”
“无妨,爱卿之心意朕可以理解。倘若真有大吉之事,朕赐你无罪便是。可若是你敢欺骗于朕的话,当数罪并罚,你可知晓?”英宗说着说着突然就板起了脸,一脸的严肃之态。
都说伴君如伴虎,尽管朱祁镇年纪不大,可也当了十三年的皇帝,一旦威严起来倒也是有一股余威显现。
数罪并罚,而非是两罪并罚。如此可见,英宗把之前杨晨东打了王苟母子的事情也算在其内了。由此可见,这个朱祁镇并不糊涂,只是有些事情不愿意去思考罢了。
“臣知晓,容臣俱禀。”杨晨东并没有因为皇上之言而有丝毫的惧怕之意,因为他马上要汇报的事情的确算的是大吉征兆,甚至其影响可传千古,可震惊世人,还会惠及于千万之百姓。
拥有着如此多的影响和作用,杨晨东自然是底气十足了。
“嗯,杨爱卿说说吧,朕与众臣们都在倾听。”英宗点了下头,一幅洗耳恭听的样子。
此时不仅是朱祁镇,便是满朝的文武都竖起了耳朵,他们都想听听,这个敢敲登闻鼓而引动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是大吉兆,还是随便找了一个由头,来逗弄群臣。
感受到了朝堂中的气氛过于紧张,杨晨东嘴角一翘的同时,并没有先直奔主题而是抱拳说道:“皇上,在臣汇报此事之前,不知可以不可以先问众大人们一些问题。”
“哦?这可是有关系?”英宗还等着听吉兆呢,本来兴致正高,忽闻杨晨东的要求,脸上就是一幅便秘的表情。
“有关系,有大关系的。”杨晨东回禀着。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五十三章 满朝皆晕
“好吧,即是如此,你且问就是。众爱卿,杨爱卿不管问你们何事,只需如实回答即是。”英宗见杨晨东说的是言之凿凿,便强压下了好奇的心思,他倒要看一看,此人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谢皇上。”有了圣上的允许,杨晨东先是抱拳以谢礼,随后目光转向看着朝堂上两边的文武大臣。
目光一扫,众臣中有很多人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他们弄不明白这个杨家六少爷要做什么?又会问些什么问题,倘若是事关机密和隐私,那要不要做答呢?
不答就是欺君!答了就可能把自己陷进去,这一刻,很多人都在心中骂着杨晨东,斥着他的多事。
对于众人的心态,杨晨东不愿去多想,他之所以这样做,不过就是为了接下来的计划罢了。有句话怎么说的,有对比才会深入人心,他现在要找的就是对比之术。“敢问哪一位是户部尚书王佐王大人?”
此话一出,朝堂中顿时多了几许的粗重出气声。显然,这些人在看到杨晨东没有点自己名字的时候,不由都放松了许多,以至于呼吸时的气息都加重了少许。
声落,朝堂的前班走出一人,仪表端凝,很有大臣之风,年纪在六十岁左右的样子。“老臣即是王佐,但不知杨知事可是有事情要问?”
王佐字孟辅。贯通经史百家,精于理财之道,时任户部尚书之职。
“王大人,下官有礼了。今叫王大人,是想请问,如今我大明粮食是否充裕,百姓又是否温饱?”杨晨东对于有本事的人还是很尊敬的,面对王佐那弯腰一礼时,也是有感而发,真诚无比。
王佐侵淫了官场几十栽,那是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早就炼成了火眼睛睛。刚才杨晨东那一礼是否真诚还是做做样子,他自然是分的出来的。眼见人家是真心请教,遂答道:“我大明粮食还算是充裕,至于百姓温饱,尚有些边疆之地未能完全的解决。”
不愧是老臣,反应机敏。明明是粮食并不足够,但偏生说的是如此委婉,以地域之分来回答。如此就算是杨晨东接下来说,有人吃不饱饭时候,他也有话可反驳,不算全无还手之力。
杨晨东对于王佐的老成之言不予评价,这原本也非是重点所在,故继续的发问着,“再请问王大人,为何我大明皇上圣明,臣子尽心,如此之鼎胜之期,依然还会有吃不饱饭的百姓呢?”
“杨知事,注意你的言行,不可偏题了。”礼部尚书胡濙一直没有开口,但是此时突然出言提醒,意指杨晨东的话有些过激之意。
这倒非是胡濙要为难杨晨东,相反还是在帮助此子。怎么说因为他的原因,胡长宁有功可立,凭着这一点,他也要有所表示的。
“多谢大人提醒,下官会注意的。”杨晨东并不认识胡濙,也自为不知其为何人。只是从对方的话语之中,他能够感受到有一丝的善意,当下便抱拳以谢。然后,在看向王佐的时候,话风一转而道:“请问王大人,我大明有多少的耕地,又有多少的百姓呢?土地以亩产多少为准,又能养活多少百姓?”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国之根本,王佐自然不会轻答。但有些问题他还是能够回答的,“土地与人口之比例稍有欠缺。土地以亩均产两石左右为准,若是碰到了丰收之年,自然百姓吃食无忧,但若是碰到了灾年的话,就会有些捉襟见肘了。”
王佐的回答有理有据,且直指老天爷,意思就是百姓种田原本就是靠天吃饭,若是风调雨顺自然是国泰民安,粮食丰收。反之的话,那出了问题也不在于人,而在于天了。
“是呀,是呀,这老天的脾气谁都摸不准,是风调雨顺还是旱涝之年谁也无法预测的。”一时间,下面的众臣议论之声骤起,他们似乎在感叹着什么,但其实也就是在借此告诉杨晨东,这老天爷的脾气可不是谁都能左右的。所以一时间粮食不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下面在议论着,便是高座于龙椅上的英宗朱祁镇也是赞同般的点着头。他曾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说了,也认为是合情合理之事,甚至有时候因为天灾的原因,还会有御史直指是自己这个皇上,这个天子做了不宜之事而引至的。次次皆是气的他不轻,确又无从反驳。
众人皆是若有所悟的想着什么,或是小声说着什么。冷不防,站于朝堂当中的杨晨东忽然间开口说道:“那敢问王大人,倘若是有一种粮食可以突破亩产两石之数,又会不会改变粮食紧张的问题呢?”
“嗯?”被问及的的王佐本能之下反问着,“但不知杨知事所说,亩产突破两石之后的数字是多少呢?”
“如果下官说是十五石呢?”在几经问题之下,杨晨东终于抛出了他预谋以久的大杀器。
静......
极为安静。
原来还有些热闹的朝堂之上顿时间变得是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在这一刻禀住了吸呼,更有甚者,直接瞪大着眼睛,张大着嘴巴,而那嘴巴目测塞下一个灯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唰!”
极静之后就是疾动。就见已经六十多岁的王佐突然间变得轻灵了许多,一个箭步就冲到了杨晨东的面前,猛的伸出双手以迅雷之势抓住杨晨东的双手,眼含激动的问着,“杨知事,你刚才所言可是真的?”
这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停留在杨晨东的身上,只等着他的回答。若是现在此人敢说是开玩笑的话,估计不少人的吐沫星子就会马上喷到其脸上,甚至夸张一些说,淹没了他都是有可能的。
杨晨东自我感觉警惕性已经很高了,但还是被王佐给抓了一个结实,由此可见,潜力的力量当真是无穷的。
“那个...那个...”
眼见杨晨东不回答了,反而有些支支吾吾,王佐是生怕对方是在开玩笑,一脸着急的催问着,“什么这个那个的,杨知事倒是快说呀?”
杨晨东脸一红,“那个王大人,你把我的手给抓疼了。”
“呃...”换成了王佐老脸一红,当下把手一松,但神情依然是紧张无比,“快说,你刚才所言可是实情?”
“是。只是我所说的亩产十五石是指...”
未等杨晨东把话说下去,一旁的朝臣们有嘴快的就说道:“看这样子应该就是特例了,开什么玩笑,天下间怎么可能有亩产那么高的粮食。”
“也不一定,就算是偶尔能达到极致的十五石,可平常怎么也要在五石左右吧,那以经是很高了。”有些人替着杨晨东抱打不平。
原本要说话的杨晨东忽听耳边之言,就没有在说下去的意思,反而站在那里看着左右,等待着他们把话说完。
“你们都给老夫住嘴。”倒是王佐看不下去了。做为一国的户部尚书,钱粮是他打交道最多的东西。
而粮食又是一国之根本!
没有了粮食,士兵吃不上饭,还打什么胜仗?
没有了粮食,百姓吃不上饭,就只能zào fǎn。
没有了粮食,国将不国,基业不稳呀。可是一国的土地就那么多,百姓的数目确是在逐年增加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佐也不知道想了多少的办法。可一直都没有找到方法。原本以为有生之年就只能这样了,事情也只待交由后人去解决了。
确不曾想,杨晨东忽然站出来,说是有亩产可达十五石左右的粮食,怎么能不让他大喜。话现在说的正是关键的时候,确有其它大臣在一旁说风凉话,又怎能让人不气?
王佐这一痛斥,瞬间原本有些燥动的群臣们又变得安静了起来。由此可见,王佐在臣子中还是有一定威望的。说来也是,得罪了此人,他随便的给谁穿一个小鞋,涉及到你要钱的时候晚拨一些,找借口少拨一些,怕是谁都会受不了。
全场重新的安静了,王佐看向杨晨东时,目光中又露急切的期望之意,“杨知事,他们都闭嘴了,请你继续说吧。”
“好的。”杨晨东点了一下头,随后脸上突然多了几丝的笑意言道:“我所说的的亩产十五石还是指大灾之年,便是平常的年份也可以达到二十石左右,倘若是遇到好年景,达到二十五石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轰!”
这一瞬间,朝堂上在也无法安静下来,众人都是一幅没有听清的样子看向着杨晨东,那粗重的呼吸之声是比比皆是。
“需要我在重复一遍吗?”杨晨东似乎习惯了这种突变的气氛,笑着问向王佐。
“需要,需要。”王佐的头点的像是小鸡啄米一般的快速。
“我说,亩产十五石是最指最低产量,多可达到二十,甚至二十五石也是有可能的。”杨晨东再一次以着万分肯定的口气说着。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五十四章 高产土豆
这一回,大家可是竖着耳朵听了一个清楚,在确认没有听错之后,众臣们都变得激动了起来。礼部尚书胡濙反应更是快速,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上,面朝着英宗方向泣说着,“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有了此物,我们大明将不会在受饥饿所扰,接下来当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呀。”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一时间,众臣们除了杨晨东之外全数都跪倒在了地上,更有甚者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着,笑着,就似是神经病发作一般。
龙椅之上的英宗这一会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当然知道粮食的重要性,现听到有了解决之法自然是大喜不已。在看向杨晨东的时候,也是一脸的喜色,丝毫没有因为此人没有下跪而生气,反倒是声音中带着亲切之意问着,“但不知道杨爱卿所说的亩产如此之多的粮食所在何处呢?”
圣言一出,众臣们一个个面面相俱。他们光顾着高兴了,竟然忘记了此物到底在哪里。莫要再说成是在海上,那就难为人了。毕竟杨晨东从海上给宫中弄来了三面神物镜子的事情人人知晓。甚至还有不少的大臣去瞻仰过,那当真是可以把他们的发毛都清晰可见的照出来,说是神物亦不算是过份。
好在的是,接下来杨晨东并没有在去刺激大家的神经,很是自信的回答着,“东西就在城南十五里外的杨家庄,只是因为现在多数还在生长期,还没有完全的长成熟,所以并不适合于现在就去收获。”
听说东西就在京师十五里外,英宗还和众臣哪里还能等待。“这个不能收获,看看总是可以的吧?”自然,这个话是由王佐问出来的。
“当然可以,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少量的收获一些,甚至还可以弄出一些给大家尝尝,也正好体验一下这新粮食的味道如何。”即然决定献出土豆了,自然而然,杨晨东没有丝毫藏着掖着的意思。不管他是不是会对大明失望,会不会取而代之,但有一点总是没有错的,那就是这东西是造福于百姓之物,有了它,就可以让更多的百姓避免了因为饥饿而死的结局。
听到不仅可以收获一些,还可以尝尝口味,当下群众激动,便是连英宗都变得龙颜大悦。“好,即是如此,众臣与朕一起去杨家庄看看,看看我们这大明真正的吉祥之物。”
皇上下了旨意,自然而然的,众臣们是齐声答应着。接着锦衣卫还有太监就忙碌了起来。皇帝要出宫呀,这可不是什么小事,线路的问题,安全的责任都要一一准备一个明白才可以。
王佐等重臣知道了地点,哪里还能在等待下去,一个劲的催促着,便连王振在一旁挤眉弄眼,提醒众臣遇事要沉稳的意见都视而不见了。
英宗正是二十岁的年纪,也是座不住的人,眼看着这般准备下去,还不知道要多久,当即就挥手而言,“不用弄的那么大张旗鼓了,朕跟着群臣一起,怎么会有危险。让锦衣卫和东厂各安排五百人护驾左右便是。”
小打小闹还是出动了一千人,这让杨晨东听之乍舌。可是群臣确又一次跪倒在地,直呼皇上圣明。
杨晨东算是看出来了,不管皇上做了什么,只要不是砍大臣的脑袋,随便说上一句便是圣明之言。怪不得大多数皇上都会被忽悠,这样的天天赞颂的情况之下,想必没有几个人能扛得住吧。
群臣急切,英宗也很是着急,只是换了一套走路更为方便的金龙服这就跟着大家一起向皇宫之外走去。
一时间,净街开始,五城兵马司的人也跟着出动维持着城中治安。而一众人等由紫禁城而出,过承天门、大明门、正阳门到了外城,由永定门直向杨家庄方向快赶而去。
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看的路旁的百姓都是好奇不已,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皇上都出宫了。且看龙辇之旁跟着的是文武百官,且大家还是行色匆匆,脚步急促,给人感觉生怕慢一点就跟不上队伍了一般。
“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瓦剌打过来了不成?”
百姓还在猜忌着,但队伍确是越走越快,直到消失于京师之中,留下了一路的烟尘茫茫...
杨家庄。按着六少爷的吩咐,虎芒早就做好了准备,数口大锅被支在了庄园之旁。厨娘易秋儿激动的脸像是红透了的苹果一般。
刚才虎芒可是和她说了,今天要在这里做饭给别人吃。只是这食客非是旁人,很可能是大明的众位大臣,甚至有皇帝出现都是有可能的。
“天呀!”这可是给皇帝做饭,那不成为了御厨了吗?此时此刻,易秋儿的激动可想而知。
老管家杨海带着杨能向庄外翘盼着。时不时他还会教导自己的儿子两句,“六少爷是一个大能人,是那种几百年不会出一个的大才,以后跟着六少爷一定要尽心尽力才是。”
杨能是一个长相憨厚之人,事实上性子也是稳健老实,听着父亲不知道说了多么次的嘱咐,还像是第一次听到一般的说着,“父亲放心,能儿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好好侍候着六少爷。”
“不对,是少爷。能儿呀,你没有看到,巧音、虎芒包括厨娘易秋儿都是叫少爷的吗?告诉你,杨家以后全靠六少爷了,叫少爷并不亏心,你知道吗?便是别人想叫,也还没有那个资格呢。”杨海回身训斥着儿子杨能。
“可是父亲,为何您还要叫六少爷呢?”杨能一脸的不理解。
“能儿呀。父亲是跟着老爷的人,加上年纪也大了,不能也没有精力在去伺候其它的主子了。这六少爷的称呼我是无法改口,但你不一样,明白了吧。”杨海摇了摇头,他若是年轻上二十岁,又何偿会把跟着杨晨东的机会让给别人呢?好在杨能是让他最满意的儿子,也算是好处没有外流,肉终还是烂在了自家的锅里。
“哦。”杨能这一次不敢反驳了,不管理不理解,还是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就在两人说着话的工夫,远处跑来了几十骑,其中领头之人正是锦衣卫镇抚使胡长宁。
当时在朝上他听到杨晨东所说的大吉之兆竟然是有可达亩产十几石二十石的粮食时,也是被惊到了。随后他就想明白了,这一回是跟着沾了光,高兴之余,便亲自打头,想先来杨家庄安排一番,莫因为庄中人不会做事在惹怒了龙颜,这才是因小而失大。
“来了!”杨海看到远处有穿着飞鱼服的官军赶了过来,便连忙向着儿子杨能说着,“打开庄门,在去通知庄里的人,家小什么的不要外出走动。”
杨能跑着去通知了,留下杨海还有虎芒和杨二迎上了胡长宁一行人。
没有注意到旁人,一眼看到了杨二,胡长宁就是瞳孔一紧。尽管事隔了许久,但他依然还记得对方收拾两名下属的事情,那当真是有如大人打孩子一般的容易。
“吁!”接住了马疆,胡长宁带头由马上而下。“本官锦衣卫镇抚使胡长宁,里面谁来答话?”
“在下杨家庄管家杨海见过大人。”杨海抱拳迎了上去。
“原来是杨管家。”胡长宁也是抱拳见礼,随后就急着说道:“皇上还有文武百官马上就到,你们速速做些准备,庄中但凡老幼...”
不等胡长宁说完,杨海已经笑而答曰,“请胡大人放心,六少爷早有安排,庄中一切也做了准备,请大人只管放心就是。”
抬起右手拍了一个脑门,胡长宁苦笑着。心中对于杨晨东更加看中,此人竟然早就算计了好了一切,怕是一早上殴打王苟的事情也都在计划之中吧。如此年轻,就有如此的谋略,今天将又有大功奉上,如此一看的话,怕是前途将不可限量,倘若真是女儿嫁给了这样的男子,倒也是一桩美事了。
接下来,胡长宁还是带着一众锦衣队进庄中认真查验了一遍,毕竟皇上亲至,万事可是一点都马虎不得的。而在看到庄园中果然是井然有序,便是用来提前收获的土地前都站了十名精于庄田的农户做好了干活的准备,这一刻他是彻底的放下了心来。
也不过就是小半个时辰之后,杨家庄的门外行来了一群浩浩荡荡之人。众人拱卫着龙辇过了庄门口,最终停在了庄家地的面前。
一众的东厂和锦衣卫番子将这里完全的包围着,以保证连只鸟儿都飞不进来。英宗朱祁镇这才在先生王振的陪伴下走出龙辇,来到庄稼地头。
认真来说,这应该还是英宗第一次真正来到庄稼地前,脸上还带着一丝丝的好奇之意。伸手指了指这一地的干土问道:“杨爱卿何在?你说的这亩产可达十五石以上的粮食就在此处吗?”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五十五章 官至从五品
“回皇上的话,正是。”杨晨东从众臣中强挤而出。没有办法,就是刚才那一会,好几位重臣拉着他问东问西,问这东西叫什么名字,怎么一个吃法。
弄得他是回答了一个又一个,都是同样的答案送给大家。但依然还有好些人没有与他说过话,也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心中有闷气呢。
英宗点了点头,随后又仔细看了看脚旁的土地,上面密密麻麻的茎叶已有枯黄之意,便好奇的问着,“杨爱卿所说的可是此物吗?”
眼见一片的茎叶在上,远看就像是还在种植期的大豆一般,这一刻不仅是英宗,便是其它的重臣们也是一脸的费解。他们不明白,这东西看起来也不如何的密集,怎么就能亩产达到十五石以上。还有就是这东西怎么吃?当菜叶子去食用吗?
杨晨东心知大家心中一定迷茫,当下便大步向前走去,待来到一颗壮密的茎叶之前指着说道:“这是茎叶,是不能服用的。当然,饿急了也可以吃,但味道并不好,它真正的奥秘就在这茎叶底部,因为生长在土中,又形似几十倍大的豆子,故起名为土豆。”
一边解释着,杨晨东一边就弯下了腰,随后向着众人一笑,手臂微一用力,当下连茎叶在内连根而起。而在那被拔出泥土的根部上,赫然有几个拳头大小的土黄色的果实就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眼看着杨晨东手中的土豆,在太阳光的照射之下熠熠生辉,众大臣们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就见土豆根上带着四个拳头大小的土豆,每个超过一斤,这还了得,一株就产四斤,一亩地种一千株岂不是就有四千斤,如此说来,{一石等于188斤左右}岂不是亩产就达到了二十石以上吗?
此时,所有的怀疑都烟消云散了。
大家都处于震惊之中,只有杨晨东还是一脸不满足的样子说着,“这一株才四个,应该有五六个的才是。还有,这还是没有完全的成熟,若是在过了半个月,那还会长大一些。”
说着话,在万众瞩目之下,杨晨东又弯腰拔起了一株土豆,这一次上面赫然接着六个果实,且体积也并不比刚才小上多少,这杨晨东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1...1920212223...3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