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带着军需来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浪子边城
与之一同离开的还有手下大将查木巴拉和宝音。即然连可汗都要跑路了,他们才不会傻傻的带人在前面死命抵挡呢?他们可都与其它人一样,生命只有一条的。
主帅与几位主将率先逃走了,木筏在人满之后是迅速的向河中央划了过去,留下了不少没有上木筏的蒙古骑兵们,一个个是心急如焚。眼看着女真骑兵团已经冲至到了面前,只得硬着头皮迎了上去。
不能退,只能战,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只是这样的选择是无奈之举,注定着没有军心士气,注定着军士斗志,注定就会是一盘散沙,也是一定会失败的。
叶拉团长拼尽着最后的力气带着刘带副团长等六百多名勇士不断的挥着马刀,斩杀着一名又一名骨子里已经慌乱,已经害怕的蒙古骑兵们。
在这样的砍杀下,很快将敌人冲的四散都是。明明士兵的数量要多他们很多倍,但在没有了主将的命令之下,他们竟然只能四处躲闪,在没有能力发挥出原本的战力了。
唐龙田赶到了。做为先锋中的先锋,从命令下达,他就带着一连冲到了最前方。当距离第一批蒙古骑兵不足五十米的时候,一连的战士们,在他统一的命令下扭起了右臂,亮出了钢·弩七连发。
七连发一亮,一道道箭矢毫不费力的向前方发射而出,射到了一名又一名毫无准备,还在惊慌失措的蒙古骑兵身上。只是短短一个照面,就杀伤了数十名的敌人。
而这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七连发继续发挥着它的优势,一箭一箭的快速发射下,一名又一名的乱了套的蒙古骑兵中箭落马,失去了战斗能力。
这一战,唐龙田的一连可谓是杀得过瘾了。面对着已无战斗士气,甚至只顾逃窜,都已经忘记他们还身背弓箭,可以反击的蒙古军,他们竟然很快的就将手中的七连发全数射了出去,达到了杀伤敌人三百余的战争成果。
这就等于是发挥了百分之三百多的战力,这可是大功呀。心喜之余的唐龙田收起了已经没有弓箭的七连发,向着手下战士们大声的喊着,“拔刀,杀敌,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杀!”手下丝毫无元损的百名战士,大声配合的呼喊着,然后就是跟在连长的身后,有如一道钢针般chā向正混乱不堪的蒙古骑兵队伍之中。
唐龙田正极力向前冲杀着,表现出与女真骑兵团汇合一处的意思,而在其身后,一营长郭峰带着其它的三个连也赶了过来,又是一阵的七连发猛射,重创着蒙古骑兵,大大的消灭了对方的有生力量,达到了重创敌人,重创敌心的目地。
二营三营按着军令分别于左右两翼发起攻击,将正四乱而走的蒙古军重新赶回到了主阵地上。跟着就是师长武胜带着四营五营正面冲锋,再度给了蒙古骑兵狠狠一击,给他们制造出了一种生无可恋的感觉来。
饮马河中央,木筏还在渡河,苏德可汗头上的冷汗已经不可抑制的流了出来。他是怕的,也是气的。
当眼睁睁的看着河岸上自己的士兵们,面对着雇佣军援军的冲锋,毫无还手之力,非死即伤的时候,他的心在流血,但也庆幸着自已的速度够快,第一时间就逃到了河中,若不然的话,怕是这一会就真的危险了吧。
可是他并没有去想,如果他没有马上逃走,而是整军待战的话,他并非是没有机会带更多的士兵过河的。毕竟这一次雇佣军的援军只有一个团,两千余人而已,而这其中还有一个营是预备营,战力不似其它营那般的qiáng大,这也是为何对外冷锋三师只说有五千两百人的原因所在。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已经退了出来,是无论如何不会在杀回去了。所能做的就是在心中默默的祈祷着,期望手下这些士兵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逃出去吧。
事实上,的确有骑术jīng湛,心思灵活的蒙古骑兵逃走,毕竟他们的人数还是占优的。只是这样的人很少罢了。这一战冷锋三师一团虽然考虑骑马作战时的jīng准性没有动用身上背负的九五式,但手中的七连发确是起了不小的作用,一阵阵的箭矢攻击,杀破了蒙古骑兵的胆魂,真正敢在这个时候逃走的敌人连一千人都不到。
上了木筏有六百余人,逃走了一千人,余下的不是被杀就是受伤,亦或是被俘了。
一万的蒙古军,被女真骑兵团和冷锋所部杀掉了六千多人,伤一千余,俘一千五百余。
战争终于结束了。随着木筏划过了饮马河的中央,消失在了对岸之后。河边还活着的蒙古骑兵们做了jīng明的选择,他们下马弃刀投降。此时,武胜也来到了尽乎脱力的叶拉团长和副团长刘带等人的身边,“你们情况怎么样?需不需要叫来卫生员给你们治伤?”
“我们没事,有伤也是小伤,无碍的,就是全身没有力气了。”叶拉苦笑着摇头拒绝了武胜派来卫生员的好意。仗虽然打胜了,但损失也是巨大的,而这个损失还是因为他不听军令,做了错误的决定引发的,这使得他的脸sè变得并不好看。
叶拉甚至都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办?要如何的以罪人之身面对六少爷。似乎是看出了叶拉的心情并不好,武胜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说道:“行了,不用想那么多了,六少爷是英明的,你要坚信这个道理。”
之所以叶拉违抗了军令,武胜还对其和颜悦sè,这自然是因为对方表现出来的英勇战斗力。
三千人的女真骑兵团,竟然与一万蒙古骑兵战了一整夜还重创了对手,这样的战绩,即便在冷锋中也算是表现不错了。即然能打仗,那就应该受到别人的尊重。
武胜的话似乎给了叶拉一些底气,至少让他脸上qiáng挤出了一丝的微笑,“多谢武师长了。”
“不用谢我,一切都是你们的表现让我欣赏。”武胜轻轻向着点着头,然后对着身边的通讯员说道:“马上派人把这里的事情向六少爷汇报,同时派人去附近的山林找木材,打一辆马车,我看女真骑兵团的战友们都累了,让他们上车好好休息吧。”
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饮马河旁重新归于到寂静之中。打跑了苏德的武胜并没有乘胜追击的意思。一来他手中没有现成的木筏,一旦要赶做的话,是需要时间的,谁知道这些时间时,对方会逃到哪里去?
二来,有了之前叶拉女真骑兵团的经验,万一要是qiáng行渡河,河对岸蒙古骑兵正等着自已,那岂不是送上去让人家打吗?一个在河中,一个在岸上,怕是没有多少的优势可寻。
没有下令追击,反倒是打道回府,这的确让在饮马河对岸等待的苏德可汗计划落了空。就在他刚刚过河之后,手下的另一位大将那日松也带着两万骑兵赶了过来,然后又做了一个包围着,等待着雇佣军的出现。
可是左等右等不见人来,苏德便派了木筏过了河对岸,这才得知雇佣军已经后撤的消息。“可汗,我们追吧,他们只有两千多人,又多是疲惫之师,是不可能是我们的对手的。”并没有见识过雇佣军厉害的那日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苏德可汗如何不想扳回一局呢?但是想到雇佣军的顽qiáng,还有不知何时就可能会出现的援军,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算了吧,由得他们去。反正只要他们过不了饮马河,那我们就是安全的,我们的部落也是安全的。”
苏德是真的被打怕了。连续两战,两次败北。其中一次还是在自己兵力显然占优,计划得逞的情况下。可依然还有没有拿下对方,那他当真的不知道在怎么样情况下才能战胜雇佣军了。
他的心中害怕,甚至生出了一种yīn影,而这正是杨晨东所想要的结果。这一战他原本也不指望就可以把漠北蒙古彻底的消灭掉,对方有军民六十万人,这样的对手也不是他现在的实力就可以吃掉,他没有那么大的胃口。
打得对方害怕,不敢在找自己的麻烦就成为了这一战的主要目的。现在看来,战略方针已经达成,仅是这一点上来看,这次出兵就是值得的。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七百四十九章 赏罚分明
“是。”武胜等人连忙的答应了一声,然后一个个扶着早已经发麻的双腿起了身,向着大帐内走入。
大帐中早有烛火点燃,亮堂无比。杨晨东手中正捧着一本古书看着,等待着武胜等人一一入帐站好,他这才缓缓抬起了头。冷峻的目光在所有人脸上一一的扫视着。
但凡是被杨晨东所盯之人,都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好似做错了什么事情一般。而就在众人心中惴惴不安,不知道接下来六少爷会如何的处置他们的时候,杨晨东终于开口了。“夜已经深了,战士们也入睡了,这说明了什么?”
“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所有人都愣在了那里,一幅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回答的样子。
武胜先是一脸的迷茫,接着就一侧头,将目光落在了政委陈波的身上,想要一个答案。只是这个时候的陈波也是一头的雾水,弄不明白为什么六少爷会问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来。
连陈波都不知道,其它人就更加的不清楚了,所有人愣在那里不知做何回答,这一切都让杨晨东看了个清清楚楚,然后他的声音再度传来,“这说明,有你们没你们,军队依然存在着,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哦。”众人恍然大悟,随后就是一脸的通红。
终于明白了六少爷的意思,他们之中的确有人心存自大的心理,认为正是因为自已的原因,下面的战士才如此的听话,才能打胜仗的。可是现经杨晨东这般一说,这才惊讶的发现,原来没有了自己,下面的战士也是很有秩序的,这么说来,他们的作用岂不是变得微乎其微了?
杨晨东之所以选择在入睡以后在见众人,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诫他们。不要以为军队离开了你们就会乱套,事实证明,这个地球离开了谁都照样在转,即便是没有了杨晨东也一样如此。
出言打击了众人之后,杨晨东叹息的说道:“事实已经证明,不是你们成就了这些可爱的战士,而是这些可爱的战士成就了你们。所以请收起你们那骄傲自大的心理,以后在战场上的时候多为战士们着想吧。有时候你们一个错误的决定就需要他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明白了吗?”
“是的,六少爷,我们明白了。”当下所有人都齐心的回答着。这可不是敷衍,而是真正的在心中有了悔意。
所有人都是后悔不迭的样子,叶拉和刘带更是扑通一声又一次跪倒在地,出声说着,“六少爷,我们错了。我们太自以为是,没有把兄弟的性命安危放在心上。”
“你们是错了。因为你们的一个错误决定,很多女真的jīng锐因此而死,这是一个教训,不止是你们,其它人都要牢记。”
“是,我们记下来了。”武胜和陈波等人都是一幅受益非浅的样子回答着。
看得出来,这一句话是发自真心的,杨晨东心中很是满意,但嘴上还是一幅不饶人的样子说着,“即然是做错了事情,那就要做好被惩罚的准备。叶拉、刘带,你们两人违抗军令,有着指挥上的错误,一人记大过一次,罚俸禄半年,倘若在有下次,直接开除军籍,可有意见?”
听到自己还可以继续的领兵,叶拉和刘带怎么还敢有意见,当下便齐齐点头答应着,同时保证不会在有下次。
“至于其它人,各记处分一个,同时也罚俸禄半年,可有意见?”
武胜等人想不到前来求情,竟然也背了一个处分,倒是半年的俸禄没有太当回事,他们只要立下军功,就可以得到白花花的银子,这可比俸禄多多了。
但即然是杨晨东下的命令,当然不敢有人反对,一个个点头称是。他们并不知道,之所以这般的严厉,连求情之人都要给一个处分,就是因为杨晨东不希望这样的事情会发生第二次,若不然的话,一有人犯错,其它人就跟着一起求情,那岂不是要乱套了,他还怎么带兵打仗了?
事情终于得到了解决,武胜等人托着一身的疲惫各回了军营。杨晨东放下了手中的古书,来到了帐中的沙盘之前,左右看看,指着刚叫来的侦察营长徐云胜问道:“这附近可还有漠北蒙古部落的百姓了?”
“应该还是有的吧,但都是散户,几十上百里才有一户或是几户人家,实在当不得大军在这里停留。”徐云胜明白了六少爷的意思,马上就做出了解答。
“那好吧,军营中的食物也不太多了,天天吃羊肉也有够的时候,通知下去,明天一早做准备,中午午饭之后,大军开拔,向始城回撤。”杨晨东点点头,做出了撤军的命令。
前后共二十四天时间,杨晨东终于带着大军回到了始城。
与出行时并不一样,这一次跟随大军的还有数不清的马羊,以及前后加起来近万的漠北蒙古部落百姓们。
这些人一入城中就交给了城主于冕,杨晨东本人则是直向着城牙开垦出来的荒地而去。
人多力量大!太祖之言诚不欺我。
在于冕的努力下,在城中百姓的留守战士的共同辛劳之下,仅仅二十来天而已,始城之外就开垦出了足足两千亩的荒地。看着那平整出来的地面,看着那一垄垄比直的地沟,杨晨东很是满意。“不错,不错,可以考虑大棚种植了。”
草原上的天气,相较于内陆来说,要严寒一些,说句并不夸张的话,这里一年十二个月,倒是有半年的时间天气都是寒冷的,这也导致在这样的气候下,农作物只能有一季而已。
天然的气候因素,让当时还以食为天的百姓生活困苦也就是不好改变之事了。可因为杨晨东的到来,这一点注定是要改变的,大棚种植蔬菜就是他要进行的首要改革。
一支军队也好,一个国家也罢。想要稳定,首先就要能添饱肚子。不然的话,饭都吃不上,你还指着谁跟着你一起干活,一起工作,一起拼命吗?
有句话说过,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杨晨东要做的就是解决困难一起上!
看着这平整的地面,杨晨东心中有了足够的信心。他早在出征漠北蒙古部落之前就给赤嵌城发去了电报,让他们按自己的要求制造大棚管还有塑料薄膜,这些东西想在生产出来在其它地方或许还会成问题,但在赤嵌城中早已经发明了出来,并早就在赤嵌中开始运用,技术已经成熟了。只待这些东西和种子一到,便可以建造了,三个月之后,正逢寒冬来临时,就应该可以吃上新鲜的蔬菜,这想必也算是一个创举了吧。
杨晨东率着大军回归了,不仅如此,还带回来了很多的俘虏,仅是从这一点来看,漠北蒙古军应该是败了。
雇佣军连败阿噶多尔济和苏德可汗,这让他在这片草原上打起了偌大的名声,在没有什么人敢于小看他了,也没有什么人敢于轻意打的他们的主意。
就在大家还想着,秋天到来就要过去,寒冬将至,雇佣军也应该变得老实起来时,忽然间大家发现,始城城外刚开垦出来的两千亩土地上突然变得热闹了起来。
了解这里气候的人都知道,这种季节是不适合种植任何庄稼的。你是不是能保证保护好胜利果实先不说,单就讲这种天气下,种什么都得冻死呀,这是老天不允许你做,何人能够逆天而行?
而就是这个时候,雇佣军竟然想要行这逆天之举,如何不让人惊诧与惊异。得知这个消息的附近其它势力,第一感觉就是雇佣军疯了,他们将会做一件投入巨大,但最终没有任何收获的无用功。
可在始城之外的大地上,于冕确并不这样去想。
赤嵌城的时候,大棚种菜就已经有了,只是因为那里气候还算是不错,农作物一年两季都没有问题,就算是有大棚利用的也不是很多。可并非是没有,相反他还去看过的。后来听到杨晨东说可以在这里试种大棚时,他便感觉到脑中的思路豁然开朗,马上就发电报给了自己的老子于谦,向他求助,多派一些种植过大棚的老农前来帮助始城。
自已儿子的求助,于谦当然会上心。在加上这原本就是六少爷的意思,未用多久,首批一百位有大棚种植经营的老农就乘船与各种物资一起来到了始城,然后这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棚种植。
此时不过是九月份,天气还是不错的。大棚管只是埋了下去,隐约成形而已,并没有罩上塑料薄膜。因此这个举动在当地人看来,就是雇佣军疯狂的一种表现。
知识改变命运和生活,这一点在当时还没有人意识到,三个月之后的雇佣军将会有着何种的收获。
“大棚种菜要注意温度,塑料薄膜太薄,要是外边气温太低,里面的菜就可能会冻死了”
“还要有注意防虫防害”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七百五十章 大同总兵府
“通风透风,以及阳光照射的问题要解决好,一旦下了大雪,就要及时的清理,即可以让阳光起到照射作用,又不能让大雪将大棚给压塌了”
杨晨东向于冕以及那百名老农介绍着自已的经验。虽然说这些老农都是种庄稼的老手,但赤嵌城与始城的气候毕竟不一样,他还是要把注意事项都一一例举出来的。
于冕和老农们眼睛放光的听着,对于杨晨东,他们除了仰慕还是仰慕。这位六少爷就像是无事不知,无事不晓一般,任何事情放在他的面前都已经不是问题了。
大棚种植的事情交给于冕以及这些有经验的老农,杨晨东便不在去管,而是转身就把jīng力放在了军队训练上面。
之前说了,草原的天气一年怕是有近半年的时间是寒冷时期,那如何的让大军习惯在天气严寒的情况下作战?这就是接下来军队训练的重点了。
“发电报给赤嵌城,让他们多做一些军用棉大衣还有轻便的羽绒服,告诫他们,质量一定要好,如果谁敢拿劣制的棉花来充数,那就提头来见好了。”杨晨东向着身边跟随的杨二说着。他可还记得,曾就在生这样的事情,寒冷的天气里,战士们穿着无棉和劣势黑棉制成的棉衣,结果未知就不知道先冻死、冻伤了多少人。这样的错误是绝对不能发生在自已身上,如果谁敢这样做,那就等着受死吧。
“通知赤嵌城做一些热水带,要保证人手一个,我给他们的冻伤膏上一次不是说已经研制出来了吗,那就大批量的生产,一切防寒物口也应该做好准备了”又是一大堆的物品由杨晨东的口中列举了出来,这就是未雨绸缪,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而你准备的嘛。
始城之中,也正在做着迎接冬天到来的准备。一个个壁炉经吴火等铁匠之手打造了出来,安进了百姓的家中。值得欣喜的是,杨晨东还根据自己的记忆,在距离始城不远之处找到了一处地下煤炭,一旦有了这个东西,那冬天取暖将不再是难事了。那个时候,这里的百姓将会一起走过第一个温暖的冬天,想必是一件十分惬意和喜人的事情吧。
大同总兵府。
做为北明抗击瓦剌大军的第一线,总兵孙洪感觉到压力很大,他曾五度下文向北明京师请援,诉说着情况恶劣的同时,要求朝廷派兵进行支援。
明面上不断写着奏章向上请援,心里面确是将石亨的侄子石彪祖宗八辈都给骂了一遍。若不是此人贪得无厌,最终打乱了北明的商团与瓦剌间的合作,又哪里来的边界紧张,战火连天呢?
一想到也先率领瓦剌大军已经占领了河套地区,随时可以兵bī大同府的时候,孙洪就忍不住要有一种要拔刀杀人的冲动。
只是如今的石亨深得朱祁钰的信任,已经由武清伯成为了武清侯,同时还是北明的提督,总揽着军方所有的事情,已经是孙洪的上官,这顿时让他有一种有火也发不出来的无力之感。
而就在河套已经成为了瓦剌的囊中之物,看似大同府随时会迎来大战,甚至随时可能不保的情况下,突然对方消停了下来。
盛气凌人的瓦剌突然变得如此之老实,这自然有些出乎了孙洪的意料。起先,他在怀疑对方是不是在酝酿着什么大战,甚至在为tiáo更多瓦剌骑兵参战做准备。但当他把所有的斥候都派出去后,得到的消息恰恰相反。也先不仅没有在向大同方向增兵,反倒是由河套派了一部分骑兵在防守着东北面的蒙古地区。
难道说是草原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或是说脱脱不花卷土重来了吗?
对于之前也先联合阿噶多尔济对付脱脱不花的事情,孙洪自然是清楚的,正因为清楚,才会这般去想。这他就派出了一些斥候去更远的地方打探情报。而这人派出去后两个多月,终于传回了消息,答案竟然是忠胆公突然出现在草原上,还建了一个始城,并连续的与阿噶多尔济和漠北蒙古交战,并双双获胜。
孙洪原本是大同副总兵,一直镇守着边疆,对于忠胆公是只闻其名,并未谋过面。但对于其光辉伟迹倒是听说了不少,也知道此人虽然年轻,但商业天赋惊人,尤其是带兵打仗竟然也是人中翘首一般的存在。
之前北明京师危急的时候,就是他带了少数的雇佣军外加一些京师五城兵马司的人就将qiáng势的瓦剌骑兵给击败了。后来还让也先退让,双方间有了商业贸易的交往,为北明的发展争取了不少的时间。
后南明南方有人造反,又是这位忠胆公出手,不仅遏制和消灭了叛乱,竟然还连续的攻下了交趾和澜沧两个小国,在那里建立了分省。这个动作分明就是要自立一国之势,这个行为听说让朝堂之上不少的大臣气怒不已,上了很多的折子,但最终都有如石沉大海一般。
对此,孙洪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交趾与澜沧两国距离北明太过遥远了一些,想要派兵清剿,还要走过南明之地,那英宗朱祁钰岂会同意?更不要说,就算是真的派兵去了,是不是能打的过雇佣军还是一个未知数了?
南面的搅风搅雨,让北明如座针毡,偏偏又是无可奈何,不得不说这位忠胆公的厉害。可是想不到,突然间他又出现在了草原,还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在那闯出了这般偌大的名头,当真是让人不敢小觑了。
1...272273274275276...3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