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需来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浪子边城
杨晨东的一片赞扬,甚至与刚才王振所说之言有着异曲同工之意,顿时引来了间中君臣两人的大喜。
王振看到杨晨东如此的识相,如此顺自己的意,当下也是十分的高兴,笑道:“古人云,英雄所见略同,以往本公还不太相信,可是现在确是不得不信了啊。”
“不错,先生与杨爱卿意见竟然如此的一致,看来这一次朕是一定要御驾亲征,以证国威了,哈哈哈。”朱祁镇也是一脸赞同的大笑着。即可以扬名,又可以出去玩上一趟,这名利双收的好事情,怎么看都是合适的。
然此时的朱祁镇根本就没有想过战败的可能,或许在他眼中,一直就没有把瓦剌当成什么大敌来看吧。成祖时期,国力远不如现在这般的强盛,依然是征讨蒙古让他们连吃败仗,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实在看不出有丝毫打败仗的可能性来。
一个态度引得皇上和王振的共同夸赞,杨晨东也装出了一脸潮红的表情来,跟在一旁呵呵的笑着。可是笑着笑着他就突然的跪倒在地,尔后用着十分坚决的态度说道:“皇上,臣有一请,万望皇上一定要答应才行。”
“哦?何事,说来听听。”朱祁镇此时心情大好,对杨晨东的态度自然也是极好。便是一旁的王振,也准备好帮着杨晨东的准备,毕竟人家如此的配合自己,就算是投桃报李,那是该出手时也要出手的。
在四目的关注之下,杨晨东心下大定,知道自己的要求一定可以通过,当下抬头抱拳说道:“皇上,臣虽然位低职闲,但确也自认是大明的一份子,即然皇上要御驾亲征,臣请求陪同,也好瞻仰皇上挥遒千里,战而胜之的一幕,待凯旋之时,臣定当把一切都记录下来,编成舞曲,让全天下人尽知皇上的伟岸与英明。”
拍马屁也是分着境界的。
杨晨东此言一出,当即是挠到了朱祁镇的痒处,想着胜利的确需要有人记录。虽然史官会记录,但毕竟只是纸上文字,哪里有编成了舞曲之后更为直观,更为动人心弦呢?当下大喜之下就应允道:“好,好,杨洗马忠心可嘉,朕允其所奏。”
一旁的王振也是十分高兴,杨晨东主动提出要随驾出征,岂不是说他也看好这一仗吗?如此,没有任何语言比行动力来的更为有效了。此时,他看向杨晨东的目光也是越发的欢喜。
“谢皇上。”杨晨东连忙谢恩,随后这才一脸兴高采烈的样子起了身。
决定御驾亲征了,朱祁镇是一刻都等不了,似乎大胜就在眼前,晚上一步功劳就会是别人的一般。点的歌舞也不看了,叫上来的美味也不吃了,急匆匆的就和王振一起离开了神仙居。
皇上一走,杨晨东也叫上了在正在当值的沐丽丽一起回了杨家庄。得到消息的众人,此时都在庄中正厅中等待着,等待着六少爷召ji hui议。
不是所有人都在一起开的会,杨晨东先和巧音、雪娘子邵玉雪、香娘子董含香,以及两位神仙居的领班管事沐丽丽和崔娜儿碰了一个头。
正厅之中,杨晨东如此的庄重和严肃,五女也受到了气氛的感染,神色都变得凝重了许多。即便是以往一见到杨晨东就会抛媚眼不停的雪娘子此时也收起了她那勾人的眼神。
香娘子很漂亮,即有气质,身材也非常的丰满。前书中说过,她与长类同于许晴的雪娘子不同,她长的更像是年轻时代的关之琳。大大的眼睛,高耸的胸·脯,当真很少有男人见到可以把持的住。
但杨晨东就属于很少中的那一类。并非是他没有心动,而是一直寻不到合适的机会,加上香娘子舞姿优美,在这方面天赋过人,神仙居中有很多节目需要她去排练,时间上也并不是十分的充足。
已经有了巧音和雪娘子的杨晨东就没有强求。对于女人,他喜欢的是水到渠成之感,而非是为了生·理需要,仓促间去做些什么。在他看来,那样的结合换去了一种美感,是无法让他喜欢的。
这一次叫来了五女,杨晨东没有在客套什么,单刀直入的就提出自己有快要随着皇上出征边境。
乍一说要打仗了,且六少爷还要亲自参加,五女脸上不由都露出了一丝担忧的神色来。
相比之下,沐丽丽和崔娜儿表现的就要含蓄很多,倒是巧音、雪娘子和香娘子都是一脸的不舍和担心,甚至三人眼中都似有眼泪在打着圈,怕是下一刻就会“倾盆而下”了。
“好了,跟着皇帝一起出征,少爷又是一个文臣,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倒是你们,我走之后,怕是京师之内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混乱,你等且一定不要慌了神,一旦遇到事情不可控制的局面时,马上退回到杨家庄中,在这里我会安排人保护你们的。”杨晨东一脸全是自信,说起自己的安全来是信心十足,但就是对几个女人他着实是不放心的很。
她们个个都有着天香国色,一旦京师局势混乱的时候,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因色起意,挺而走险呢?为了他们的安全,这一次杨晨东有意把第二卫队组刀啸十人以及鬼影狙击队都留在了杨家庄。家丁中有杨四、杨六配合着安全局的杨三都留在京师,想来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但他依然担心这些女人面对着危险也不愿意放下神仙居的产业,这才叫她们一起来开了个会,目的就是一个,那便是危险时期,保命舍财,神仙居的所有人都撤回到庄子里就是。至于神仙居会不会被人哄抢,他也实在管不得那么多了,原本万事就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
有意的叮嘱了这些,想必一旦有事情发生,众女不至于会太过慌乱了吧。
“少爷,不是说不会有什么危险吗?为何又做如此的安排?”巧音跟了杨晨东时间长了,是最知其底细的女人。赤嵌城她可是去过的,那里拥有着何等的实力,她也是最清楚不过的。
拥有这般的强横实力,杨晨东依然做出了这样的嘱咐,也由不得巧音不去多想。
“这万事都有一个万一,我这不是做最坏的打算吗?呵呵。”杨晨东向着巧音眨了眨眼睛,眼神放光间,巧音的心理防线被瓦解,当时便不在多说什么了。
几女的事情很快就给出了合适的安排。等她们带着不一的心情离开之后,虎芒、杨二、杨五、一营长肖锋,卫队一组组长仇五、二组长刀啸、鬼影狙击队长白佐等人一一站在正厅之中。
众人就没有一个座下的,都是表情严肃的等待着杨晨东给他们下命令。
“很好,遇事不慌,这是做为一个领军者必备的素质,本少爷希望接下来的事情你们也能保持如此的镇定。”目光巡视在众人的身上,一一掠过之后,杨晨东又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蛰伏了这么久,接下来到施展你们用武之地的时候了,现在我命令...”
众人皆都是经过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队列训练,一句我命令声落之下,所有人都将身体绷紧,双脚靠拢,打了一个立正。
很满意大家的表现,杨晨东道:“我命令...”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一百三十四章 英宗亲征
皇宫之中,同样在做着紧张的准备。
相比于杨家庄那里有的条不紊,这里确显得混乱了许多。
生怕夜长梦多,众臣得到消息会反对,朱祁镇私令王振做全权的战前准备,争取出征的日子越早越好,他已经巴不得好好出去威风一趟了。
这自然也是王振所求的,能不能抓住军权,就看这一次的表现了,他是把自己的徒弟徒孙们都叫了过来,大半以上的太监都开始行动了起来,调兵遣将,发布命令,忙的是不亦乐乎。
根本不懂军事的王振,对瓦剌的军事进攻没有足够的认识,以为让英宗亲征,就能把瓦剌兵吓跑。所以,他为了侥幸取胜,冒滥边功,便在明朝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怂恿英宗亲征,让英宗效仿宋真宗亲征的榜样,以便青史留下美名。英宗平日里对王振言听计从,这次听了王振的话,也认为亲征是他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便不与大臣们商议,轻率地做出亲征的决定,并宣布两天后立即出发。英宗亲征的诏旨刚一颁布,满朝文武大吃一惊。
当群臣知道之后,当下以兵部尚书邝野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
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京师,这些以前看起来让人烦心的军服,此时在朱祁镇的眼中确有如勾魂使者一般,让他蠢蠢欲动。
已经有了决定,还被胜利的结果所吸引,英宗完全偏信了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对于群臣之谏,根本就是不管不问。
皇上有了圣意,下面的众臣经过了一番无用的进谏之后,所能做的只有被点将一事了。
即然是皇帝亲征,所跟随的文武自然不能在少数了,若不然的话,岂不是让人笑话。有关这一点,王振很快就做好了准备,共有文武大臣和官员一百多人赫然在列。
与历史中相同,便是这随驾之人也是一样。要说变化,唯一京师之中少了于谦这位兵部左侍郎罢了。没有了这个关键时候的中流砥柱,京师保卫战会不会打响,以什么样的方式打响,又会有什么结局似乎出现了一丝的悬念。
仅仅是数天时间,京师所有的兵马倾巢而出,北方诸省各路兵马共计五十万大军云集京师,在朱祁镇亲自指挥下,做好了第二日出京援大同的准备。
要打大仗了,且还是皇上御驾亲征。对此,民间的百姓当然是举双手赞成。自明朝建立以来,对外作战上,还未经历失败的大明百姓,对于自家的军队还是信心十足的。
相比于普通不明究竟的百姓,一些重臣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比如说在礼部尚书胡濙的家中,对皇上亲征就并不看好。
胡府的书房里,胡濙正与长子胡长宁一起分析着战况。
书桌上放着的是前线的战报,上面记载大至如下: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明遣驸马都尉井源等四将各率兵万人御敌。
“父亲,瓦剌大军有备而来,我军却是仓促应战,如此形势之下,当以缓打急,如此凭着我大明的强大国力,可缓缓图之,最终获得胜利。实在不明白为何皇上要亲征,如此岂不是太过冒险的举动了吗?”胡长宁虽然说身居锦衣卫,但在军事上也有着不错的天赋,分析起局势来倒也算是一针见血。
“是呀。”很满意儿子的见地,胡濙赞许般的点了点头。但很快神色间又变得十分无奈的说道:“兵部邝尚书、吏部王尚书还有我们其它的重臣都进言劝谏,但皇上不听,奈何为之?”
胡濙刚刚表现出了无奈的样子时,书房之外胡嫣急冲冲的就闯了进来。一入书房,气都未喘匀,便一脸着急的说着,“祖父,父亲,他也去了吗?可不可以不让他去?”
口中的他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谁。面对这个问题,胡濙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杨洗马的确在随驾的名单之列。但听说这是他主动要求的,且明天大军就出征了,除非他自己提出要求,且还需要足够的理由,不然的话,任何人都无法阻止了。”
“我这就去找他。”胡嫣听后,嘴唇紧紧的抿在了一起,便欲转身离开。
“等等。”胡长宁忽然出声叫住了女儿,“嫣儿,你毕竟还是一个女孩子,莫说杨家还没有给你下聘礼,纵然就算是下了,没有过门就算不得数,你现在去算是怎么回事?老实的在家呆着。”
“父亲。”听到胡长宁竟然阻止自己前去,胡嫣当即是一脸的急色。虽然没有过门,但她一心早就系在了杨晨东的身上。
似乎知道女儿是什么样的性格,胡长宁在喝止之后,直接向书房之外喊着,“孙闯校尉可在?”
“在。”门外边负责安全的孙闯当即答应了一声。
“看住小姐,没有我的命令,不允许出府。”胡长宁高声下达着命令。男人上了战场,那便是将脑袋拴在了腰带上,谁也不敢保证就一定会平安而归。如果真出了问题,女儿终还是要嫁人的,此时此刻自然要先拿全着名节了。
......
胡嫣的事情终只是一个小插曲,第二天一早,即公元一四四九年七月十六日,英宗命其弟郕王朱祁钰据守京师。朱祁镇和王振在几天之内凑合了50万大军,胡乱配些粮草和武器,就匆匆出发了。
与英宗和王振同行的还有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及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太子洗马杨晨东等100多名文武官员,但英宗不让他们参预军政事务,把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王振一人专断。
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成国公朱勇为大将军,但在王振面前皆膝行而前;户部尚书王佐请帝回军,王振就命其跪在草丛里,直到天黑才能起来。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
杨晨东也跟在群臣之中,不仅如此,他还向着王振要了一个参军的职务。
这也是王振为了感谢当天在神仙居中,杨晨东主动替其说话所给予的好处。正是有了参军之名,六少爷得以安排了自己人在身边伺候着。
所谓的自己人,自然指的就是虎芒,以及杨二、杨五还有仇五的第一卫队以及肖峰所带的一营一连的百名冷锋士兵。
此战的结果,只要杨晨东不给予干涉的话,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一旦被瓦剌大军所围的话,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那也是很危险的。这杨晨东才将一连的冷锋都调了上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已经开始展露自己的獠牙了。
这就是身为参军的好处之一,虽然没有什么实权,尤其是在王振当权之下,但安排一些人在自己身边还是可以做到的。大军的混乱也给他的安排带来了好处,至少没人去管,没人去问。
同样因为此次出征,准备仓促,组织不当,大军出发不久,军内自相惊乱,未到大同,军中已有缺粮现像。不断有人死亡,尸体铺满了半边的道路。
这里要说的是,因为大军集合的太过仓促,五十万大军汇集到一起,从开始就混乱不堪。乱到何种程度呢?兵部尚书邝野在半路上就因为拥挤而从马上摔了下来。
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国防部长之职,连他都陷入到了混乱之中,可想而知队伍的组织纪律性会有多差了,这样的军队又能排着打什么胜仗呢?
其形势和做法是不管敌情如何,也不商量作战方略,连后勤保障都没安排好,简直把亲征当作小孩子玩游戏一般。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根本就是外行指挥内行的做法。
对于王振的胡乱指挥,杨晨东没有说什么,他清楚,现在即便是想说些什么,怕人家也不会听。即是如此,所能做的也只有静观其变,以及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比如说,户部尚书王佐的年纪也不小了,看着他跪在草丛之中,他亲自送去了厚厚蒲团,被随军的锦衣卫指挥佥使纪广看了一个真切,并把此事向王振做了汇报。
王振事务繁忙,大小事都想插上一手,想让大家按着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听到汇报说是杨晨东所为时,仅仅只是皱了一个眉头,随后挥了挥手,“先随他去,有关他的一切都先记下来,回头再说。”
当然不是好心的放过,而是王振要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回头问责杨晨东所用,看看是不是能够勒索出更多的银子来。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败再败
杨晨东亲到王佐面前,将厚厚的蒲团送到了这位户部尚书的腿下,仅是这一个小小的动作,便引得这位六十五岁的老人双眼含泪。不要小看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其它的随行官员却是无人敢做,他们便是保住自身的能力都没有,更不要说去帮助别人了。
“杨洗马,你这样做不值呀,回头王振一定会记恨于你的,怕是等到回朝之后,就会清算一切。”王佐好心的提醒着杨晨东。
“无妨,尊老爱幼本是德行之一,就算是他有人问责于我,与他辩解就是。”杨晨东无所谓的笑了笑。心中却在想着,王振还可能回朝吗?
听到杨晨东谈德行,王佐更是老泪纵横,这一刻他真是被感动的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
眼看着这位老人此刻哭的像是一个小孩子一般,杨晨东蹲下身体,取出了一个随身的手帕递了过去,“王大人,还是要保重身体的,这外面风沙大,快将眼泪擦干,在闹出来眼疾来就不好了。”
“好,好,谢过杨洗马。”王佐接过手帕擦向双眼,心中感激莫名。
人都说患难见真情,这才刚出了京师没多远,杨晨东就已经开始收买人心了,而这不过才是刚开始而已,只能见初见峥嵘来形容罢了。
大军十九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于二十八日到过杨河城南,一路而来,应该说行军速度还是很快的。
杨河城是明朝重镇大同七十二城堡之一,长四千六百余米,城墙高11.6米,还有一条十米深的壕沟,城门内外建有瓮城,也就是刘邦遭遇白登之围的古战场,元朝时称之为白登县。
在英宗大军到达的前十几天,七月十五日,明军在这里与也先发生了激战,总共四万明军被瓦剌军打的大败,连大同总督宋瑛、驸马都尉井源、总兵官朱冕等高级将领都在战斗当中阵亡了,可见伤亡惨重。
待英宗大军到达这里的时候,战场还没有打扫,明军尸横遍野,尸肉弥漫,带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和恐惧的气氛,对明军的心理也形成了沉重的打击,开始有些胆小者开小差了。
英宗继续前进,想要寻找瓦剌主力进行决战,可这时也先收缩了兵力退回了塞外,以避锋芒。
八月一日,明军进到边塞重镇大同,欲达到与瓦剌大军对峙之态。
谁成想,也先并没有选择正面作战,反倒主动北撤,诱明军深入。大同虽是重镇,然根本无力负担如此庞大的后勤补给,眼看决然战希望渺茫,大军继续的滞留这里,不旦不会有丝毫的作用,仅是每一天的损失就是不小的数字,跟随的众臣便纷纷提议搬师回朝。
杨晨东并没有跟随众臣一起向皇上请愿,他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仅从当时的局势来看,搬师回朝的决策无疑是十分正确的。虽然这一次兴师动众,劳而无功,但至少军队没有受到大的损失。
此时,不仅是杨晨东看到了这一点,便是朱祁镇,就是王振这个军队的实际指挥者也看到了这一点。
之前大同一战,正是王振授意之下展开了,他派了大同总兵宋瑛和都督石亨先与瓦剌一战。在他的设想之中,凭着这两人就足以收拾也先,如此等他一到就可以装腔作势,招摇一番,不用真的在打下去了。
话在说回来,真的打起来,怕是王振还不一定有这样的胆量。
王振担心宋瑛与石亨敢不用尽全力,还安排心腹太监郭敬做监军。而后在这位太监的催促下,双方一战,因求战心切,中了也先的埋伏,甚至还因为郭敬的牵制,宋瑛所部分军覆没,石亨与郭敬逃了回来,说起了瓦剌的厉害,也着实吓到了王振。此正逢文武百官都力谏班师,他便难得的选择了顺众人心意的表示了同意。
即然决定退军,此时距离大同并不远,此时撤军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就当是五十万人劳民伤财的旅游一番罢了。
八月初三,明军决定班师,大同副总兵郭登建议,从紫荆关退回北京,可以远离瓦剌可能出击的路线,相对安全,应该说这条路线是比较切实可行的,但王振又一次站了出来,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要说王振这个人,能拥有现在的地位,的确有投机之嫌。可正是因此,他有着小人得志的样子,习惯于走到哪里都要好好的显摆一下。现在知道了瓦剌骑兵的厉害,也知道力不能战。但就这样回去了,多少有些遗憾,便决定满足一下自己四处炫耀的心性,提出不回大同,而是回山西蔚州{王振家乡}欲借其“驾幸其第”,显示威风。
当年从山西蔚州出来的时候,王振还是一个破落户,如今风光无限,大权在握,怎么地也要回去衣锦还乡,炫耀一下。
因为王振的坚持,加上又不知道怎么说动了英宗朱祁镇同意,大军只得向山西蔚州而去。
但就在快到蔚州,距离紫荆关还有四十里的时候,王振又突然改了主意,不在向蔚州去了,要求大家停下,理由是怕大军踩坏了蔚州的庄稼。年前的时候,他可是从杨家庄和户部那里弄来了大量的土豆种子,种植于此。
为了保全这高产农作物,大军不得前行。这个理由又一次说服了朱祁镇,大军改向宣府进发。
对此,杨晨东依然保持着沉默。此刻,他便是力劝又能如何?以他现在的身份和地位,他的话是不可能被英宗和王振所采纳的,贸然提出,只会引来他们的反感罢了。
明大军已经向宣府进发,一直在跟在身后的也先也起了心思。
也先的主力骑兵也就三万人左右,面对明军五十万的主力,它心里也没有谱,也没有把握一战而胜,尾随了明军走了十几天,看着大明军队像一个笨青虫一般的扭来扭去,渐渐的,让他心中充满了底气。看来这五十万人战斗力不强,不堪一击,这便就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瓦剌精锐骑兵分两路突袭明军大队,听到消息的王振很紧张,紧急收缩军队,并派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等引兵拒战,结果大败,吴克忠部作为明军后卫,兵力当在万人以上,可依然还是不堪一击。
一战而败之后,又派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四万人马至鹞儿岭与也先交战,结果中伏,全军覆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