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可惜那个时候也没有淘宝,也没有情趣内衣,不然让霏儿和思淑在网上给王氏买两套。
腊月初十,按照预定计划,我带着两位夫人,还有罗仁、陈定邦、贾海通、郑光成一行七人,告别了刘聚他们,向和州而去。
在滁州的地界上,我们遇见了柳怀镜的车队。从他口中,我也得知,他们到和州的时候,李善长还没从毫州回来。
陈元贵找了李善长的手下,要了三条船,亲自带人送那些东西去太平的常遇春军营了。
到和州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一日了。
沈大哥还没来,陈元贵也没回来。我便与众人在联络点先安顿了下来。
第二天,我便带着两位夫人和罗仁他们在和州城里好好转了一转。
这天晚上,李善长那边就派人来报信了,李善长今天下午刚回到和州,我们可以随时去找他。
我当即决定第二天去拜会拜会这位老朋友。
第二天一早,我便带上罗仁、陈定邦去见李善长了。
李善长见了我也是格外高兴,看他那高兴的样子,我就知道这趟毫州之行应该是收获不小。
李善长把毫州之行的大致经过给我们讲了一遍,和我们当初预料
得也差不多。
李善长去毫州后,先去拜访刘福通,但吃了几次闭门羹。最后,还是按照我的办法,先去找了刘福通的弟弟刘六。
这刘六任知枢密院事,都是因为沾了哥哥的光,平常结交拜会他的人就不似他哥哥那么多。
这刘六可是个见钱眼开的主,李善长去拜会了他几次,每次都送了些好东西,这一来二去的,两人就混得熟透了,经常以兄弟相称了。
其实这也不能怪刘六,从小就穷惯了,突然一下子当了官,那还不得多多捞钱,把自己这前半辈子受的苦给补偿回来。
既然李善长与刘六混熟了,李善长就向刘六讲明了来意。
刘六听说李善长是代表和州、滁州那一带的朱元璋来求官的,当即就给李善长打了包票。
刘六敢打这个包票,也不纯粹是一时托大,讲哥们儿义气。而是他认为,自己是在帮哥哥谋划大事。
当时,刘福通在龙凤政权内部其实是真正的一号人物,但他自己不想当这个“出头鸟”,再加上又想利用“小明王”的身份来忽悠普通人民群众。因此,就让韩林儿当皇帝。
“名不正,则言不顺。”
虽然韩林儿只是个傀儡,但他是个名正言顺的皇帝,因此,刘福通要巩固自己的势力地位,就得笼络各方势力。
郭天叙、张天佑已死,原滁州、和州一带的三把手朱元璋要上位也无可厚非。
但滁州还有郭子兴的小儿子郭天爵,如果立郭天爵为滁州、和州一带红巾军的头领也未尝不可。
用现在的话来讲,刘福通代表的龙凤政权就有一个自由裁量权,他们想扶持朱元璋也可以,想扶持郭天爵也有道理。
既然有这么一个自由裁量权,那就得用好这个自由裁量权,要让自己的权力发挥最大的效益。
因此,在刘六看来,朱元璋既然主动示好,他哥哥刘福通就没有理由拒绝。
只要朱元璋愿意唯他哥哥刘福通马首是瞻,这就是一件“双赢”的大好事。
另外,如果这件事儿他帮着办成了,那个新结交的好兄弟李善长肯定不会亏待自己,那不就是“三赢”了嘛!
刘六虽然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也没什么文化水平,但政治能力、权谋水平还是有的。
在很多情况下,政治手腕及其能力并不与其文化水平挂勾。不信你看看刘邦、朱元璋,文化水平在当时的社会并不出众,但政治权谋却是那个年代的翘楚人物。
在与李善长一番计议之后,刘六迅速去找了哥哥刘福通。
果然如刘六所料,刘福通也是有意结交这个兵权在握的实力人物朱元
璋。
在刘六的穿针引线下,李善长迅速拜见了刘福通。
李善长充分发挥了能言善辩,外加善于忽悠的本领,一番话是把刘福通给说得服服帖帖。幸亏当时朱元璋不在场,不然刘福通得当场跟朱元璋结拜兄弟。
李善长那一番可以命名为《论刘福通与朱元璋结盟的重要性》的重要论述,如果是从“公事”的角度来说服刘福通的话。
那么接下来,李善长进献给刘福通的那一箱珠宝,就是从“私人关系”的角度,彻底让刘福通心服口服了。
当李善长从怀中拿出事先与朱元璋一起拟好的奏章递给刘福通的时候,刘福通只是草草看了一下,就满口应承道:“这事儿是一点儿问题没有。”
刘福通让李善长先回住处等消息,三日之内,他毕竟把此事安排妥当,让他面见“小明王”韩林儿,并亲自递上朱元璋的奏章。
只要有他刘福通在,朱元璋在奏章上所言之事,没有人敢提出异议的。
果然,才过了两天,刘福通就派人知会李善长,让他准备第二天一早去拜见韩林儿。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二百三十五章 沈万三再献重宝
当李善长走进以“小明王”韩林儿为首的龙凤政权朝廷之时,李善长心中立即有了一个想法:龙凤政权必败。
为什么李善长会作出这么个判断?
他是经过深入分析的。
当时的龙凤政权虽然经过短暂的辉煌,曾经夺取过安徽、河南一带大片土地,但在元军主力的反扑之下,其控制的地盘是越来越小。
但龙凤政权的排场仍在,韩林儿接见下属的大殿里,到处是装饰得金碧辉煌。李善长也私下听说韩林儿及其母亲杨太后平常用度也是十分奢侈。
如此一来,一些下属重臣,包括刘福通在内,也没有一个省油的灯。上行下效嘛!
一个还没有夺取天下的政权,就在提前透支夺取天下之后的红利,焉能不败?
李善长毕恭毕敬地高举着朱元璋的奏章,向前参拜了韩林儿。韩林儿让身边的太监接过了奏章,并当众朗读。
太监读完后,韩林儿没有发话,而是问道:“众位爱卿,此事你们怎么看?”
一般能在决策一件重大事情之前,一点倾向性意见都不发表,直接问下属是什么意见的,只有两种人。
一种人是能够掌控全局,故意以这种方式,看看下属是些什么意见的领导者。
另一种人就是自己实际只是个傀儡,没有一点发言权,只能听之任之的傀儡型领导。
韩林儿显然就是后者。
他这话问完之后,下面鸦鹊无声,没有一个人发言。
盛文郁、罗文素都低着头,时不时瞄一眼刘福通。
这二人还是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的。
以前杜遵道当右丞相,盛文郁当左丞相,刘福通只是一个平章。因此杜遵道就逐渐自大起来,发展到后来,他都不把刘福通放在眼里了。
这岂是刘福通能够忍受的?
得了,你不把我放眼里。好了,我就让你闭上眼睛。就这样,杜遵道被刘福通杀了。
杜遵道死了之后,刘福通当了右丞相,这下他是名符其实的韩林儿之下的一号人物。
盛文郁、罗文素就聪明得多了,人家军政大权一把抓,和他作对无异于找死,凡事听之任之,当个“和稀泥”的太平官儿得了。
既然盛文郁、罗文素有这个政治觉悟,那刘福通就少了很多麻烦。
他们是在等自己发言表态呢。但刘福通还是不想让自己表现得太霸道,便拿眼瞅瞅自己的弟弟刘六。
刘六心神领会,出列大声奏道:“臣有话说。”
韩林儿程序性地说道:“爱卿请讲。”
刘六奏道:
“滁州、和州方向的红巾军本来已渡过长江,只
要坚持下去,拿下集庆是指日可待。
但郭天叙、张天佑不幸战死。眼下最关键的问题是,主将战死要稳定住军心。
我认为朱元璋的奏本说得很好,我也赞同他奏章里提出的方案。由朱元璋任平章政事,郭天爵任中书省右丞。
这一是体现出对郭子兴后人的恩恤,二也是向大家表明一个态度,我们龙凤政权的用人策略是‘能者上’。
这样更能激发一些将士建功立业的热情。”
刘六奏完入列,刘福通又看看盛文郁。
盛文郁是左丞相,虽然没什么实际权力,但好歹这些人中,除了刘福通就属他的官儿最大。
刘福通拿眼看他,意思很明确,你赶紧表态吧!
盛文郁、罗文素早就一直盯着刘福通,看他是个什么意思。现在他的弟弟刘六打响了第一枪,现在轮到盛文郁了。
于是,盛文郁出列奏道:“臣也有话讲。”
韩林儿仍旧是程序性地说道:“爱卿请讲。”
盛文郁当然是顺着刘六的话头,接着向下说。
无非就是说郭天爵尚且年少,又没什么带兵经验,不适宜担任滁州方向的一把手。朱元璋则已是身经百战,由朱元璋担当平章政事兼都元帅是再适合不过了。
盛文郁说完,罗文素接着说。
无非就是再一次论证朱元璋奏章的正确性,以及任命朱元璋为滁州、和州方面一把手的现实紧迫性。
最后,刘福通也表了态。
无非就是什么大家的意见都很一致,说明大家是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什么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之类的。
总之,明明是刘福通一心想提拔朱元璋当个地方的一把手,最终成了会议集体讨论研究决定。
反正不管过程如何,朱元璋这事儿算是基本上妥了。
这最后一步就是韩林儿表态,或者说是由他作总结发言了。
韩林儿虽然年纪不大,但还是知道好歹的。
杜遵道的死让他明白,乱世之中,兵权才是最重要的。自己手下无一兵一卒,当“皇帝”无非就是过过干瘾。
于是,韩林儿很配合地先把参会的众位,以及远在太平的朱元璋都表扬了一番。
最后还少不了说几句,今天的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是一次胜利的大会,是一次龙凤政权发展史上重要的大会。
大会胜利闭幕后,李善长也如愿拿到了龙凤政权颁发的任命文书,当然这个文书不是现代的红头文件,而是以圣旨的形式下发。
因为当时兵荒马乱,韩林儿也不便专门派几个太监去太平和滁州宣读任命了,直接把这个圣
旨交给李善长得了。
拿到圣旨后,李善长很明事理地再次拜会了刘六,将剩下的半箱珠宝全部送给了他。
李善长算是看明白了,这龙凤政权就是刘福通的“一言堂”,只要把刘福通兄弟给侍候好了,一切万事大吉!
可让李善长没想到的是,就在李善长拿着圣旨准备回和州的时候,刘福通突然又接见了他。
刘福通见李善长不为别的事,就是让他给朱元璋带了一封他的亲笔书信。书信用火漆封了口,里面是什么内容他也不清楚。
但从刘福通的话里,李善长也能把信中的内容大致猜个八九不离十。
刘福通话里话外,都表达了对朱元璋的仰慕之心,细数了他的一些光辉历史。并说他日见面,二人再来宰杀白马,结为兄弟。
因此,李善长也就断定,刘福通信中的内容应该就是愿意与朱元璋结交的意思。
李善长讲述完毫州之行的经过后,对我再次表达了谢意。
我问他下一步的打算。他说他也是刚回来,就此事已向马氏、郭氏作了汇报。他准备年前去趟太平,把刘福通的书信交给朱元璋,另外也要把圣旨给朱元璋看看,让他放心。
而且这道圣旨就是朱元璋的任职命令,得给高级将领,特别是原来郭天叙、张天佑部的将领看一下,让他们从此就一心一意地跟前朱元璋干。
我觉得李善长这个安排不错,听说他要去趟太平,我也想去看看常二哥。
李善长听说我也要去,满口答应了。
但我其实还有个想法,就是等沈大哥来了,一起过江去太平,他毕竟和常二哥是好久没见面了。
但又不知道沈大哥什么时候到和州来,如果来得太晚了,要过年了,也没办法去太平了。
如果年后去太平,那就耽误了李善长与马氏、郭氏去滁州的事情。
于是,我问李善长什么时候出发去太平。
李善长表示,这事儿他先禀报马氏、郭氏一声。这去太平一来一回得两天,在太平至少也得待两日。所以,最迟也得后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五日出发。
我一想,他说得也是,总得在春节前赶回来。
我便提议道,如果腊月二十五日之前,沈大哥赶来和州了,就带上他一起去。
李善长当然是没什么理由反对。
也算是凑巧,当晚沈大哥的船就来和州了。这次沈大哥又带了三个首饰箱,里面放着三顶凤冠。
当沈大哥将这三个箱子打开时,我们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个做工的确是太考究了,上面镶嵌的宝石都是来自西洋,又大又亮眼,这在当时的国内是很难
找到的。
沈大哥也言明,这次他回去也是下了大功夫,让苏州最好的工匠给他赶制了这三个凤冠,所以到和州来的日子稍微迟了一点。
我告诉他来得刚刚好,正好明天可以去面见马氏、郭氏,后天跟我们一起过江去看看常二哥。
沈大哥听说后天要去见常遇春,也是十分兴奋。
为了顺利成行,我当晚就去找了李善长,让他安排明天沈大哥见马氏、郭氏的事情。
李善长也知道后天我们得去太平,只好明天一早去找马氏、郭氏安排时间了,让我们就在家里等他消息。
第二日巳时,李善长的人就送来了消息,让我们下午未时去他府上,然后跟他一起去拜见马氏、郭氏。
午饭后,我们如约而至。李善长便带着我们去见马氏、郭氏。马氏早坐完月子了,这次与郭氏在朱府的大厅接见了我们。
上次没有见着马氏的面,这次总算是瞧见了。
客观地说,马氏长得并不算很漂亮。如果说我的霏儿跟思淑能算得上绝世佳人的话,郭氏则可以称得上是有些姿色,但那马氏顶多只能算是稍有几分姿色。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二入太平
但从马氏的言谈举止中,我能感受到一种恢宏的气度。这决不是一般女人能够所及的。
也难怪她这么一个糟糠之妻能在日后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稳如磐石地当着朱元璋的女一号。
在现实生活中,不知大家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如果一个事业非常成功的女人,长得一点儿都不算漂亮。那你可千万得注意这个女人,这女人绝对是实力派人物。
无庸置疑,马氏就是一个实力派的人物,是一个值得众人景仰的实力派人物。
正因为我想到了这些,在整个会见过程中,我都对马氏表现出了十分恭谦的态度。
我大哥沈万三是何等人物,他日能成为一个富可敌国的人物,那察言观色的能力自是不必说了。见我对马氏如此尊重,他自然也是表现得十分恭敬。
马氏、郭氏对沈大哥进献的这三件凤冠是赞不绝口。
沈大哥也表示,本来只想做一顶凤冠让他们带去和州送给张夫人的。但做好之后,沈大哥忽然觉得这样的凤冠只有马夫人、郭夫人配得上,于是又让工匠赶制了两顶。
所以就把来和州的日子给耽误了,直到昨天晚上才来。
这番话直把郭氏是说得心中比蜜还甜。但马氏就不是这么好忽悠的了,她只是微微一笑,未再说其他过多的话。
总之,这番见面还算是比较成功的,双方一直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着商谈。
马氏反复表示,此次沈大哥是帮了他们朱家大忙,他日若有机会,他们朱家一定要感这个恩。
告别了马氏、郭氏。我们约定,明日一早在码头乘船去太平。然后各自回家。
因为去太平来回顶多四天,我就不打算带霏儿和思淑了。
思淑虽然见不着常二哥有点扫兴,但我一再强调,以后见常二哥的机会多,这次时间太紧。而且她如果跟我去了,把霏儿一个人留在和州我不放心。
思淑还算是听话,当晚我准备去霏儿房间里歇着,但霏儿说身体不方便,让我去思淑那里。
去到思淑那里,她很奇怪我怎么来了。
我逗她道:“怎么了,不欢迎啊!”
思淑一乐,道:“什么欢不欢迎的,你还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我立即解释道,霏儿说是不方便,我就过来了。
思淑也跟我调皮道:“那我也不方便,你今晚自己另外找个房间睡吧!”
我笑道:“你怎么啦?身体不舒服吗?”
思淑“嗯”了一声。
我接着道:“哪里不舒服呀?”
思淑调皮道:“浑身都不舒服。”
我假装故作沉思
,然后道:“难道是上次被毒蛇咬了,伤口还没恢复好?来,我来帮你检查检查!”
说完,我就准备去扒她的裤子。
思淑见状,一边后退一边大叫道:“你不要过来!”
我怎么会听她的,立即从后面一把将她抱住……(此处略去九千九百字)
第二天一早,李善长带了四个随从,我带上罗仁、陈定邦,外加上沈万三一共八个人上了去太平的船。
在江面上,我们竟然遇见了陈元贵。他说他已将那批弹药都完好地送到了常遇春的军营,并教会了他们怎么使用,因此才在太平耽搁了几日。
我让陈元贵先回和州休息,我去太平看看常二哥之后,年前会返回和州的。
到太平城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李善长邀请我和沈大哥一起去见朱元璋,说这次毫州之行如此顺利是因为我们帮了大忙。
我不想去,因为朱元璋这个人我不太想与其打交道,但沈大哥的兴致很高,满口答应了李善长的邀请。
我想单独劝沈大哥不要前往,但也没机会开口。但我自己肯定是不会去的,有些事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沈大哥一心要与朱元璋结交上,就由得他吧。
于是,我对李善长和沈大哥谎称道,昨晚受了点风寒,今天坐船时就一直觉得头疼,所以晚上我就不去见朱将军了。我这状态这么差,去见他,也是对他不尊重。
李善长听我这么说,也不好勉强,只有沈大哥替我惋惜。
当晚,我便与罗仁、陈定邦在李善长给我们安排的住处早早歇下了。
第二天一早,我便让李善长安排人带我们去了常二哥的军营。
去见常二哥的路上,沈大哥也提起了昨天见朱元璋的情况。沈大哥讲,朱元璋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人。
昨天李善长给他介绍了此次沈大哥慷慨解囊的事迹,朱元璋对其也是大加赞赏,并表示他日如有用得着他朱某人的地方,尽管开口。
另外,据沈大哥讲,朱元璋看了李善长带来的圣旨,显得十分平静。看了刘福通写给他的信,也只是笑了笑,并没有什么其他下文。
不过,昨天晚上朱元璋交待,让原郭天叙和张天佑部下的高级将领,今天晚上务必赶到太平城,他有事情宣布。
另外,关于龙凤朝廷的这道圣旨,他也派人向他原来的嫡系部队去传达精神。
这意思很明显,诸如徐达、汤和,包括常遇春之流,这些他原来的手下,只需要要告听他们,如今他已经是一把手,是平章政事兼都元帅就行了。
至于原来郭天叙、张天佑的部下,一定要让他们亲眼看到
这道圣旨。
并借这个机会,看看众将是什么态度。服不服他朱元璋的领导。
要是服从,那一切好办;要是不服从,那也好办,就得想办法收拾他们。
沈大哥还有一件事大惑不解,便也问我。
原来朱元璋听说沈大哥在苏州一带做营生,便问他与张士诚熟不熟,向他了解他对张士诚的看法。
沈大哥也不知道朱元璋这么迫切地想要了解张士诚干什么,只是说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张士诚的事迹,诸如他是盐贩子起家,最后走上了与元军的对立面。
对于张士诚的堂弟张士荣就是他生意上的得力助手这一事是只字未提。
奇怪得是,朱元璋对张士诚的好多事情都是一问到底。什么他平常爱吃什么、爱穿什么、爱玩儿什么、有几个小老婆,是喜欢权,还是喜欢财,还是喜欢色什么的,总之是问了一大堆。
沈大哥也不知道朱元璋问这些东西起什么作用,反正道听途说的好多东西就是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把张士诚说得既恋权,又贪财,还好色。
细细一想,这话说得也没毛病,有几个男人不是这样的,恋权、贪财又好色?
我心中想想,也是暗暗好笑。
这朱元璋的确是个人精,这事业才刚起步,就在密切关注天下各路诸侯的情况,看看谁才是他今后最大的对手。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要把一切都了解清楚,将来与别人交手的时候,才能占得先机。
这些话,我当然是不便对沈大哥说的。
我只好说,估计这朱元璋觉得张士诚与他一样走上了反元道路,是不是二人有些共同点,他日是否能够一起合作吧!
1...100101102103104...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