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要说这阿古达木还是考虑得十分周全的。
也就是说,此时,四个城门处共有一千余人把守,而城内三个据点还有原定远县城的六百蒙古守兵。
而刘聚、常遇春他们总共只来了三百多人。刚才的刘聚进攻兵器库约死伤了七十号人,常遇春进攻达鲁花赤府死伤了二十多人,杜黑子在北门也损失了十多人,现在的总兵力也就二百余人了。
而且还是在别人的地盘上作战,就当时的形势来看,刘聚、常遇春这次是栽了。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刘聚、常遇春作出的从南门处突围的作战计划还是十分正确的。毕竟他们现在所处位置离南门最近,而且南门的防守兵力相对较少。
按照刘聚、常遇春的估计,南门处肯定是有守军的,不能就这么冒失地冲过去。而且当时还是子时末没到丑时的光景,这么多人马从戌时杀进来,已过了两个多时辰了,大家是又困又累。
快到南门时,常遇春让所有人都停下脚步,安静地在城中街道的两边等着,他先带几个人去南门摸摸情况。
常遇春带着十来个身手敏捷的小喽啰轻手轻脚地摸到了离南门楼子约几十米的地方。城门楼子上有几个火把,果然,南门楼子上有不少守兵,还有不少兵在城墙上巡逻。
城门下边的大门没关闭,但下面堆满了拒马等障碍物。这蒙古兵也真阴,故意不关城门,等着他们去突围,然后就把他们消灭在城门楼子下面。
按照刚才杜黑子在北门看到的情况,常遇春估计,这南城门外边肯定埋伏有蒙古兵,就等着他们去冲城门。
常遇春的估计一点儿没错。按照阿古达木的作战计划,一旦锥子山的人晚上来攻城,他们城内的人就死守三个据点。他亲自在达鲁花赤府镇守,副千户哈丹巴特尔在兵器库镇守,另派了一名资历较老的百户驻守粮仓。
其余各守城门的邻县兵力到位后,就死守城门。土匪兵来了就向他们进攻,不能放一个人出城。如果土匪逃回城内其他地方,就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在城内乱窜,疲于奔命。
待得天亮了,这帮土匪肯定也死伤不少、精疲力竭了。那时,他再带兵力在城内对土匪进行围剿,力求全歼这股锥子山的土匪。
单从这个作战计划来讲,阿古达木的确是个十分精明
的将领。但他的计划还是有一个漏洞,就是低估了刘聚、常遇春的能力。
常遇春看到敌人的布防情况后,断定现在各个城门都是如此,肯定都有重兵把守。直接冲城门,肯定是中计上当。不如避重就轻,找个城墙防守的薄弱点,摸上城墙,然后从城墙上逃跑。
常遇春带着这十来个人回到大队人马的隐蔽处,与刘聚迅速作了一下商议。
刘聚完全同意这位师弟的分析及突围方案。最后二人商定,就从定远城的东南角突破。
因为据他们分析,东门和南门的防守兵力肯定比北门、西门要少,离东南角最近的两个门就是东门和南门。突围嘛,当然是要从敌人兵力最薄弱的地方下手啊。
一旦在东南角取得突破,敌人增援的兵力肯定是从东门、南门两个方向而来。
而且,对于突围后的部署,他们也作了商议。从城墙东南角突出去后,肯定不能直接向西北返回锥子山,他们计划突围后直接向东,从定远县与来安县的交界地带迂回向北,然后再向西兜个圈子返回锥子山。
毕竟是夜晚,外面一片漆黑,突围后可能会遇上追兵,也可能会被敌人杀散。因此先约好撤退路线,有利于收容兵力。
但是这么多人从城墙处翻墙逃跑,那他们的马匹就只能舍在这里了。
他们来时三百多人,骑了六十多匹马,这对锥子山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但现在为了活命,只能如此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于是,刘聚、常遇春舍了马匹,带着这两百多人偷偷地向定远城的东南角摸去。
等他们摸到城墙的东南角的时候,已是丑时末的时分了。这时也是最容易犯困的时候,当然也是敌人容易犯困的时候。
东南角有个堡楼,城墙有两丈多高。堡楼里亮着灯,而且还可以看见城墙上有官兵提着灯笼在来回巡逻。
这么高的城墙,要想上去不被发觉,还是十分困难的。
当然,以刘聚、常遇春二人的功夫上城墙不是什么难事。但他们得把这两百多个弟兄带出去,而且上面还有官兵来回巡逻,堡楼里肯定有官兵把守。
好在当初是来攻城的,绳子带了六根。按照刘聚、常遇春的设想,他们俩人带四个身手好的,趁巡逻官兵走开的时候迅速借助绳子爬上城墙,然后他们六人在上面警戒。
下面的人继续向上爬,一旦有敌人过来,尽量在不闹出响动的情况下,解决这些巡逻兵。
但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绳子只有六根,这两百多号人要分近四十次才能全部上去。每批就算只用两分钟,也得要一个多时辰。
但这深更半夜的也没办法在哪里能找到绳子、梯子什么的。只能先上了城墙再说,说不定那堡楼里能有什么梯子类的工具。
刘聚、常遇春在城墙下面仔细观察了一下城墙上官兵的巡逻情况,有两队人从东南角的堡楼出发。
一队向北走到距东门一半的距离后返回,因为东门处的巡逻兵会向南走,也是走到距这堡楼一半的距离时返回。
另一队向西走到距南门一半的距离后返回,来回一趟不超过一刻钟。
按照刘聚、常遇春的想法,他们选择堡楼靠北的位置爬墙。他俩等巡逻兵向北走之后,先带四人上去,然后在上面扯绳子,迅速扯上六个人来。
让这六人继续扯下面的人,他们六人摸到堡楼里面,争取不声不响地将堡楼里的敌人干掉然后出来对付那几个巡逻的兵。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全部干掉了堡楼里和巡逻的蒙古兵,而没有被敌人发觉。然后他们迅速让所有的人爬上城墙,然后从这个角落用绳子下城墙,在不惊动蒙古兵的情况下,他们偷偷出城。
当然,这只能是最理想的情况,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出城,把这两百多兄弟都带回锥子山。
如果有什么突发情况,那也只能是随机应变了。
于是,等到城墙上向北巡逻的蒙古兵走出约五十米的时候,刘聚、常遇春和另四名身手较好的土匪先把身上的兵器在身上绑好,然后把绳子往城墙上一扔一扯,让绳子顶端的勾子牢牢挂住城墙的边沿,接着就快速向上爬。
刘聚、常遇春功夫实在太好,根本就没费什么力,象两只猴子一样,两上就窜到城墙上去了。
其余四个人此时才爬了一半。刘聚、常遇春迅速招呼下面的两个人将绳子系在腰上,然后向上爬。他们二人在上面用力一拉,这下面两人也很快就爬上来了,和刚才最先出发的那四人几乎是同时到了城墙上。
刘聚、常遇春一看,那队巡逻的兵大概是五、六个人,现在已经快走到距折返点一半的距离了,时间紧迫啊。
刘聚、常遇春让现在已上来的六个人迅速拉扯下面的人上来,他俩则拿出兵器,蹑手蹑脚去向堡楼里摸去。
堡楼的门是虚掩着的,门口点着个灯笼,应该是巡逻换班用的。
刘聚轻轻推开门,“吱呀”的一声,门开了约三十度,可以容一个人进去了。
刘聚先探头向里边看了看,一片漆黑的,什么也看不见。但可以听见里面有鼾声,肯定有蒙古兵在里面睡觉,但有多少人不清楚。
如果这样摸黑进去,一是太耽误时间,那巡逻的兵马上就要回来了,二是也不清楚
里面什么情况,一不小心踢到或踩到里面睡觉的人,反而把别人惊醒了。
索性就不去管他了,常遇春取下门口挂着的灯笼,用左手提着,右手抽出大砍刀,准备去大杀四方了。
刘聚一看,也明白常遇春的意思。现在时间紧急,只能如此了,于是也摸出了自己的刀。
就这样,刘聚先进了堡楼,常遇春跟着他屁股后面就进来了。
常遇春把灯笼举高在身前划了个半圆,主要是为了看清里面是什么情况。
这堡楼也不大,略成长方形,长约四、五米,宽也就接近三米。但借着灯笼微弱的光线可以看清靠墙睡着一排蒙古兵,约有十来人。
但这堡楼似乎有两层,这排睡着的蒙古兵的脚这边留有条约一米宽的过道。过道的尽头有个梯子,梯子是通往这堡楼上面一层的。上面的情况,现在也不清楚。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四十三章 惊动敌军
刘聚、常遇春现在也顾不得这么多了,二人点头示意先把这一层的十来个蒙古兵解决了再说。
于是,常遇春打着灯笼,刘聚直接提着刀就上了。
这排蒙古兵都挨在一起睡着,头朝墙里面,脚在外面,他们俩还不好插脚走进去。
于是,常遇春就提着灯笼负责照明,刘聚开杀了。只见他双手反握刀把,刀尖向下,插脚到两个蒙古兵腰部的中间,从最外边开始,对着最外面的那个熟睡中蒙古兵的心脏就是一刀下去。
只听见闷哼一声,这蒙古兵就见阎王去了。
刘聚迅速拔出刀,带出了一股血柱往外直喷。刘聚可不管这些了,转过身就对着第二个蒙古兵如法炮制。
就这样,转眼之间就解决了六个,还有三个。
这时,睡在最里面的那个翻了个身,似乎是刚才那几个临死蒙古兵发出的闷哼声打搅他的美梦了。
刘聚迟疑了一下,是不是先把里面那个解决了,不然惊醒他了怎么办?
还没等刘聚做出决定,常遇春就左手提灯笼,右手拿刀向那个蒙古兵快速走过去。
似乎是看见师兄杀得过瘾,自己也手痒了。常遇春对着那蒙古兵的咽喉就是一刀划过去,只见一道鲜血在墙上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当然,现在不是讲艺术、讲审美的时候。
随着常遇春的这一刀削过去,那蒙古兵又被解决了。可能是他刚才翻身侧着身体,位置并不稳定,这一毙命,身体立刻向外面一滚,正好把旁边这人的胳膊给压住了。
这下可不得了,旁边这人就被惊醒了。朦胧中睁开眼一看,一个人正瞪着死鱼般的一双大眼睛看着他,咽喉处还在向外汩汩地流血。他当即就被惊得“啊”的一声大叫,但紧接着,他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他就又发出一声惨叫。
因为,常遇春的一刀又划破了他的咽喉。
此时,刘聚也顾不得这么多了,赶紧将离他最近的那个蒙古兵给解决了。现在这里睡的九个蒙古兵都被干掉了。
但此时,堡楼的二层传来了声音,“谁呀,怎么回事儿?”
紧接着,是二楼放梯子那个口子传来了亮光,看样子上面有人打着灯笼下来了。
刘聚、常遇春二人也顾不了这么多了,迎了上去。
这二层的堡楼并不高,一层只有两米多高。那打灯笼之人才顺着梯子向下走了几步,就被刘聚一手抓住他的脚脖子向下一扯。
这人就一屁股墩儿砸在地上了。这家伙大声尖叫,还没搞清楚具体情况,随即就发出一声惨叫,已被刘聚一刀砍去了脑袋。
但这下动静太大了,楼
上立刻传来了声音,“怎么回事?”
见下面没声音,楼上的人敲起了锣。
这下可大大出乎刘聚、常遇春的预料。他们本以为楼上的人见下面没动静了,会下来看个究竟,他们就在下面等着,让他们下来一个解决一个。
哪知这上面的家伙太警觉了,听见下面没声音了,就判断是遇到袭击了,拿起锣就敲。
这下,刘聚、常遇春可顾不了这么多了。刘聚打头先爬了上去,常遇春紧跟在后面。
之所以刘聚先上去是有理由的,因为常遇春手里提着灯笼,他先上去,别人一下就发现了目标。
如果上面没有点灯,那就成了自己在明处,敌人在暗处。如果上面也点了灯,那双方都在明处,反正自己这边是占不了便宜。
而让刘聚先上去就不一样了。如果上面点灯了,刘聚是在暗处,而敌人在明处,正好实施突然袭击。如果上面也没点灯,双方都不占便宜。
刘聚快速爬上梯子,刚探上去个头,身体还没上去,就看见上面点个灯。
这下正合他意。他见上面还有两个人,一个人在敲锣,一个人正举着刀注视着这个楼梯口子。
但那人是背对着灯光,自己的影子对这楼梯口子有些遮挡。但刘聚可看得分分明明,只不过那人是背对灯光,他看不见对方的面容罢了。
刘聚可不管这么多了,迅速窜了上去,对着他家伙就是一刀。
那家伙就是吃了身在明处的亏。本来他的位置更有利,敌人从楼梯口一上来,他正好一刀砍过去。可是由于灯光的关系,他还没看清来人,来人就已窜了上来。
怪也是怪刘聚功夫实在太高了,他也没想到来者是个一等一的高手。就这样,等他看清来人的时候,刘聚已窜上来,拿刀砍他了。
由于这堡楼面积本来就不大,他也没地方躲避,只好拿起刀去格挡刘聚砍来的一刀。
这下功夫高下立判。刘聚是什么水平?这蒙古兵只觉得虎口一酸,手里的刀刚接触到刘聚的刀就被震飞出去了。
那家伙叫声不好,赶紧向后退。但堡楼实在太小,他也没什么地方可退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聚的第二刀向他砍了过来。随着一声惨叫,这家伙就被结果了。
这时,常遇春也提着灯笼上来了。
楼上只剩下了一个家伙在敲锣了,他见两个同伴先后毙命,想从这二层堡楼的瞭望口中跳下去逃命。
但刘聚怎么会给他这个机会?这家伙正爬上瞭望口,准备向下跳。但他所处的这个瞭望口是朝城墙外方向的,本来这二层堡楼加上这瞭望口离地的高度都有三米,加上城墙
还有两丈多高,总高度接近十米,这也太高了吧。
跳下去估计也难以活命,但不跳马上就得挨一刀,这怎么办呢?
这家伙还在犹豫,还是刘聚热心肠。看见对方左右为难,他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这刘聚一刀捅过去,正好捅在这家伙的后腰上,然后一脚将这蒙古兵从瞭望口里踹了下去,肯定是活不了了。
这下好了,那家伙也不用左右为难了,刘聚帮他解决了大问题。
堡楼里的蒙古兵算是解决干净了,但他们攻上城墙的行动也暴露了。
现在没时间再考虑其他的了,东门和南门的兵都顺着城墙向这个东南角的堡楼冲了过来。
这堡楼正好处在城墙的东南角,有两个门,一个面向东门向北开,另一个面向南门向西开。
也就是说在堡楼上可以居高临下地抵挡两边城墙上冲过来的蒙古兵,但从东门来的兵肯定是不能在堡楼上抵挡了。
因为这堡楼以北向东门的位置正是他们上城墙的地方,还有好多土匪兵正在向上爬呢。就这会儿功夫,城墙上已经上来了约四五十人。
刘聚、常遇春二人迅速下了堡楼,看见杜黑子也上来了。刘聚就让杜黑子带了二十多个人迅速进入堡楼,以抵挡从南门城墙上过来的蒙古兵。
从南门过来的蒙古兵必须得从这个堡楼的西边的门进入,才能攻击得到他们。
于是刘聚让杜黑子安排了十来个人拿着弓箭上了堡楼的二层向南门城墙来的蒙古兵射箭。其余十多个人,则把刚才那些蒙古兵的尸体搬过去把堡楼朝西边的门给堵上。
这样,即使敌人杀到堡楼下面,一时半会儿也进不来,得把尸体搬开了,才进得来。
他们在下面清理通道的时候,堡楼二层的弓箭手正好向下射箭,那蒙古兵想要攻过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但东门那边来的兵就不是这么容易对付了。因为这边就不能利用堡楼抵抗了,反而他们要向前冲一截,在城墙上抵抗蒙古兵,为后面爬城墙的人做掩护。
因此,东门这边,刘聚、常遇春二人准备亲自带人去抵抗,堡楼这边就交给杜黑子了。
安排妥当这会儿,下面又上来了十多个人。刘聚、常遇春带了二十多个人就向东门那边冲过去,余下的人在这里迅速拉下面的人上来。
反正这城墙也不宽,还不到三米,人多了也是拥挤在一起施展不开手脚,因此带二十多人就足够了。
刘聚、常遇春带着这二十多人,向北奔着东门处冲来的那股蒙古兵就冲了过去。
对方也就来了四、五十人,虽然人数占优
,但由于受地形限制,只能成纵队进攻,人多也没用。
刘聚、常遇春并排在队伍的最前列,拿起砍刀就向那边的人砍过去。
好一番恶战,直接打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但那些蒙古兵哪里是刘聚、常遇春的对手。刘聚、常遇春就象是砍瓜切菜一般,一路就砍了过去。
也就不到一刻钟的功夫,这东门来的蒙古兵就抵不住了,大部分被砍死了,其余的人纷纷向东门处退去。
刘聚、常遇春是一路追了过去,杀到离东门还有两、三百米的距离才停下来。这一路杀得是够痛快,至少砍死了对方四十人,对方也就几个人逃回东门上面那个城门楼子里去了。
刘聚、常遇春没有追过去,因为那城门楼子上肯定有弓箭手,追得太近了,反而成了敌人的活靶子。
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掩护下面的兄弟赶紧上围墙,然后从这里逃跑,而不是去进攻东门。
(本章完)




明越坡 第四十四章 常遇春中箭
刘聚、常遇春二人对堡楼那边还是不甚放心,怕杜黑子顶不住。于是,刘聚、常遇春就带着人向东南角的堡楼撤退。
到了离堡楼还有约两百米的距离,常遇春对刘聚道:“师兄,你带人在这里守着,我去看看杜黑子那边怎么样了。”
刘聚点点头,道:“你要小心点。”
说完,常遇春就一个人向堡楼快速奔去。
这会儿,下面又上来了三、四十人,应该说有一半的人都上来了。
常遇春把刚上来的人带了十几个进了堡楼。杜黑子这边的战斗进行得还是十分激烈,好在他们地形有利。而且靠西边那个门又被堵住了,蒙古兵攻不进来。
但蒙古兵也在下面向堡楼二层射箭。但由于是仰攻,肯定是不占优势。那边已经死了二十多个,锥子山这边就几个人中了流箭身亡。
常遇春让人在堡楼内找有没有绳子什么的,他看见上来的人多了,都在城墙上也没什么用,反而显得拥挤。不如找点什么东西,让一部分人先从这城墙的东南角下去。
找了一圈,没有绳子。但堡楼里堆了不少兵器,特别是有些长枪有两米多长,那棍子也很结实。
常遇春让人把蒙古兵尸体上的衣服剥了几件下来,撕成布条子。然后把四根长枪连接绑起来,除去这重合的部分,也足有七八米长。
然后又绑了三根这样七八米的长棍,将这四根长棍合在一起再绑起来,这下成了一根又长又粗的棍子了,结实多了。
常遇春让人把这根大棍子从城墙上向城墙外面放下去,很快就搭到地上了,这大棍子与城墙间还是有一点小夹角。
这下好了,可以让人顺着这根大木棍子向下溜下去。
于是,常遇春让一个年纪稍长的小喽啰带着一些受了轻伤的弟兄顺着这要棍子向城墙下滑去。并交待他们下去了,原地警戒,掩护后面的人下去。
也就这一会儿折腾的功夫,下面的人又上来了三十多个,城里面就只剩下约七、八十人没上来了。
而东门那边又有蒙古兵鬼鬼祟祟地向这边摸来,堡楼里杜黑子这边凭借着地形优势,没有一点问题。常遇春准备去帮助刘聚解决东门那边摸过来的人。
他向北跑了不到一百米,就听见城内一阵喧哗,接着是一阵惨叫。
他向下一看,不得了,城内有蒙古兵杀过来了。这下面的这七、八十个兄弟眼看着顶不住了。还有好多爬到一半的兄弟,被敌人的弓箭射中又掉下去了。
下面的这些人本来就是战斗力稍弱的人,让他们后上来,是因为先上来的人要与城墙上的蒙古兵战斗好掩护他们。没想到
现在他们身后有蒙古兵杀过来,他们顿时乱作一团。
常遇春忙命令已经上了城墙的人射箭掩护。但下面那些人也实在太弱了,敌人一攻,他们就慌了。没有人在下面带队镇着,他们都各自为战,完全没有战斗队形,好多人是一触即溃,有的就四散逃开了。
本来还有七、八十号人的,不大一会儿功夫,就只剩下三、四十个人了。
常遇春一看,这可不行。下面的人都是锥子山的兄弟,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啊。于是,他决定下去帮忙。
当初,阿古达木与各带兵的统领约定,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各守城门的兵都不得擅离岗位。如果哪个城门告急,直接派人到城中向他报告,由他派兵增援。
目的就是怕中了敌人的声东击西之计,让这锥子山的人给跑了。
因此,刚才堡楼上那个人敲锣示警的时候,东南两门在派人向这堡楼进攻的同时,都有人去飞报阿古达木了。
因此,本来东南两门城门外还有不少蒙古兵,但刚才东门那拨进攻的蒙古兵并不多。因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守住东门,并不是向这个东南角的堡楼进攻。
阿古达木得到报告后,迅速带人向定远城的东南角赶过来。他本来估计这锥子山的土匪会进攻城门的,不论他们进攻那个城门,都将受到重创。
1...1718192021...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