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因此,朱元璋在这次军事会议的关键时刻突然向康茂才抛出了这个问题。
朱元璋认为,康茂才会配合的。谁会嫌自己的脑袋顶在脖子上累呢?
果然,朱元璋抛出这个问题之后,康茂才迅速在心中也是好好盘算了一下。
康茂才清楚,这康宁的行踪肯定是暴露了。如果还想活命的话,只能对不起康宁、康泰他们了。
既然准备配合,康茂才决定就配合得彻底一点儿。
康茂才立即是双膝跪下,一边给朱元璋磕头,一边说道:“臣罪该万死!臣不该让那个远房族弟康宁进我的府!但对于他们提出的要求,臣并没有答应。臣请吴国公大人立即派人到我府上将那康宁捉拿归案。”
说完这几句话之后,康茂才停止了磕头,从怀中摸出了陈友谅给他的亲笔信。康茂才跪在地上,将此信举过头顶,说道:“这是陈友谅给罪臣的招降书!”
对于康茂才这个配合的态度,朱元璋还是十分满意的。朱元璋让人取过陈友谅给康茂才的招降书。
朱元璋一边看边说道:“看信中陈友谅的意思,他要对徐寿辉下手啦?哈哈哈,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须臾,朱元璋又说道:“陈友谅给你开出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嘛!康将军有没有动心呀?”
对于陈友谅如此优厚的条件,康茂才肯定是心动了。要不是今天一早要来吴国公府议事,康宁这会儿都带着他康茂才给陈友谅的亲笔信在返回太平的路上了。
但朱元璋问到这里,康茂才总不能老实回答动心了吧!他只好支支吾吾地说道:“没,没,没有的事……”
康茂才虽然是矢口否认,但他那紧张的表情早就出卖了他。当然,朱元璋并不是非得要康茂才承认这事儿,他只是想给康茂才施加些压力而已。
朱元璋哈哈一笑,说道:“当然,这事儿也怪不得康将军,毕竟是你的族弟前来招降,总不能指望着你把族弟都卖了吧!”
康茂才听到这里,似乎觉得朱元璋话里的意思是对这事儿不深究了。他立即一边磕头一边说道:“都怪臣一时糊涂,让那族弟进了我府上。我,我现在就请吴国公大人立即去将那康宁捉拿归案!”
康茂才这次是准备用他这族弟康宁的性命来换取他全家的平安了。
谁知朱元璋突然话风一转,说道:“别,别,你这族弟我可捉不得,我还等着你这族弟为我们送信呢!”
听闻此言,康茂才是一愣。在场的诸人也没弄明白朱元璋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还是朱元璋亲自揭晓了这个谜底。
朱元璋的意思是,让康茂才充当一次双面间谍。康茂才回去之后,立即给陈友谅写信让康宁带回去。
康茂才在给陈友谅的信中肯定是表示愿意归降,并利用自己镇守龙湾一带之便,为陈友谅充当内应,让陈友谅的水军从秦淮河直抵应天南城门。
康茂才会在江东桥接应陈友谅,待得陈友谅水军到达江东桥,他立即让手下人马将这座木桥撤掉,让陈友谅的水军能顺利抵达应天南城门。
众人听了朱元璋这条妙计,都是拍手叫绝。
朱元璋还叮嘱康茂才,一定要派人将康宁送到江东桥,让其亲眼看到这江东桥的确是一座木桥。这样一来,陈友谅必定对康茂才的归降就更加深信不疑了。
朱元璋把事情都考虑得这么周到了,康茂才还能怎么办?他眼下为了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只能配合朱元璋把这出戏演下去了。
虽然后面还有重要的会议议程,朱元璋可不用康茂才继续参会了,他让其立即回府,马上办妥向陈友谅诈降的事宜。
支使走康茂才的同时,朱元璋让众人都跟着退去。但有几个人朱元璋却点名让他们留下了,因为朱元璋马上要排兵布阵了,这可是高级军事机密,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
被朱元璋点名留下的人有李善长、朱升、刘基、徐达、常遇春、冯国胜、李文忠、朱文正、沐英九人。除了刘基,其余人都算得上是朱元璋的近臣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元璋这是要重用刘基了。
朱元璋先大致介绍了自己的初步的想法,应天城南门外由徐达任主将、赵德胜任副将带领三万精兵设伏;常遇春率领所属人马在龙湾一带设伏,作为突袭陈友谅军的先锋;冯国胜为主将、邵荣为副将,带三万人马在石灰山一带设伏;水军以张德胜为主将、朱虎为副将,隐藏在青州{今八卦洲}北边的芦苇荡中;朱元璋自己则率领精兵在狮子山坐镇指挥,随时准备增援各路人马。
按照朱元璋这个计划,陈友谅军一旦到达龙湾地域,立即会陷入徐达、常遇春、冯国胜三路人马的包围圈。如果陈军后撤,由于秦淮河河道太窄,必然发生混乱局面,张德胜正好率领水军从长江进入秦淮河截击。
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其实还是有一点纰漏,发现这个纰漏之人正是徐达。
明越坡
明越坡





明越坡 第四百七十六章 五路伏兵
徐达指出,一旦陈友谅军在龙湾地域遭受伏击,肯定是边打边退,此时张德胜的水军前来截击,似乎是可以合围陈军。 但如果此时陈军弃舟上岸,从陆上向西、向南逃窜呢?
水军对水军,张德胜还可以利用敌军混乱、秦淮河道太窄等优势。如果陈军上了岸,张德胜的水军可就没办法阻挡撤退的陈军了。
这样岂不是眼睁睁地看着陈军逃出了包围圈?
徐达抛出这话,在场众人,包括朱元璋在内也是为之变色。对呀!刚才大家都只考虑到了水军对敌撤退水军的优势,可没有考虑到这一层一呀!
朱元璋看看众人,众人似乎一时也没了主意。朱元璋只好又问徐达道:“那依天德将军的意见,这个疏漏我们应该如何堵上呢?”
徐达不愧是朱元璋麾下第一战将,就这短短的时间,他已在心中谋划了一个初步方案。
徐达告诉众人,还需要在大城港{此战胜利后,朱元璋改此地地名为大胜关,沿用至今}一带埋伏一支人马。这样一来,当陈军后撤之时,我们就有了水陆两路兵马截击敌军。
朱元璋盯着地图看了许久,点了点头,看来他是认可徐达这个提议了。
不过他马上又抛出一个问题,这埋伏在大城港的人马由谁当主将呢?
朱元璋话音刚落,李文忠和朱文正都立即起身,争着讨要这个差事。毕竟这可是个立功的大好机会嘛!
朱元璋立即否定了这两个子侄的请命。
朱元璋告诉李文忠,他还有重要任务,就是盯住康茂才。此战成败的关键就在康茂才,如果康茂才真的是向陈友谅诈降,这一战几乎就可以拿下了。
如果康茂才当一棵墙头草,甚至他弄假成真,真的充当了陈友谅的内应,那应天的局势就危矣!
所以康茂才这个人必须死死盯住,要完成这个任务,李文忠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李文忠得到朱元璋这个答复,也是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一个马虎不得的任务,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也充分说明了朱元璋对他的信任。
朱元璋不让朱文正去大城港设伏的理由是,他要让朱文正跟在自己身边坐镇狮子山。一旦哪支设伏人马出现战局吃紧的情况,朱文正必须去带兵增援。
说得更加通俗一点儿,朱文正就充当了战略预备队队长兼亲兵卫队队长的职责,这个职责当然也不轻松。
其实,朱元璋不让朱文正去大城港还有一个原因,只是他不愿意告诉众人而已。
这个理由就是,当初人心惶惶之际,朱文正不止一次地向朱元璋表明心志,愿与应天共存亡。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朱元璋决定要好好培养一下这个侄子。
通过这次应天事件,朱元璋坚信了还是血缘关系更加可靠的想法。既然要培养朱文正,那就让他在这次战役中跟着自己,时不时地对他指点一二。
参与此次机密会议的九人之中,徐达、常遇春、冯国胜分别是三路设伏人马的主将,李文忠、朱文正的主动请缨被朱元璋驳回了,沐英年纪又太小了一些。至于李善长、朱升、刘基三人都不是武将,看来这设伏大城港的主将人选是不可能在今天参会的人员中产生了。
正在朱元璋思谋之际,李善长倒是提出了一个人选。
此人就是杨璟。当初攻克集庆之前,此人是元军中的一个管军万户。攻克集庆之时,此人投降了朱元璋,初时编入徐达部。
后来在攻取常州的战役中,此人作战勇猛,被朱元璋授予亲军副都指挥使。眼下,此人正驻守在牛首山。
李善长推荐杨璟的理由是,此人骁勇善战,且在应天多年,对应天周边的地形是相当熟悉。
此人虽是元军降将,但跟康茂才不同的是,此人跟陈友谅及天完军方面没有任何交集,不必担心他会有二心。
听完李善长这个建议,朱元璋拿眼瞅了瞅徐达。当初这杨璟归降之时,曾在徐达麾下效力。朱元璋是要征求征求徐达的意见。
对于杨璟的能力,徐达当然是知晓的。本来他也曾想着推荐此人,但怕别人说他与杨璟有私交,便没有开口。没想到现在李善长推荐了此人,那徐达还有什么理由不帮着美言几句呢?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有了李善长和徐达的强力推荐,朱元璋很快就拍了板,这大城港就由杨璟从牛首山带两万人马过来设伏。
五路伏兵的事情搞定了,还有一个重要事情得交给李善长了。那就是待康宁走后,立即在江东桥边迅速修建一座石桥。
李善长当即领命,迅速去布置。他给朱元璋打了包票,七日之内,一定把石桥造好。
对于李善长的办事能力,朱元璋当然是放心的。
考虑到杨璟率兵赶到大城港还得需要时间,朱元璋定下五月初四再次召开会议。参会人员除了今日这九人,还要叫上杨璟、赵德胜、张德胜、朱虎、邵荣五人。
会后,李文忠被朱元璋单独留了下来。朱元璋告诉李文忠,接下来的几天,他不仅是要时刻关注康茂才的动向,还要兼顾一些其他官员的动向。
眼下大战在即,人心思变,万万不可出一点儿纰漏。天完方面既然想到了策反康茂才,难保不会策反其他人。
也正是这个任务艰巨,刚才朱元璋才没有同意李文忠的请战。之所以刚才只说监视康茂才之事,就是不想众人都知道朱元璋对他们也不信任。
听了朱元璋交的这个底之后,李文忠才真正体会到了此次任务的重大。
五月初四,吴国公府召开了一次高级别的军事会议。参会人员除了朱元璋,还有上次就已确定的十四个人。
会上,李善长汇报了江东石桥的施工进展情况。据李善长汇报,自从康宁走后,新桥立即投入施工,人员分为三班倒,夜间用火把照明继续施工。
李善长拍着胸脯保证,五月初七天黑之前保证完工。
听了李善长这个汇报,朱元璋当然是满意的。
接下来,朱元璋亲自讲解了此次应天防御战的详细作战计划。
徐达、常遇春等人早已知道这个计划,但杨璟、赵德胜、张德胜、朱虎、邵荣五人可是第一次知道这个计划,脸上显出几分兴奋之情。
当然,最激动的就非杨璟、张德胜二人莫属了。其他三人都是各路人马的副将,这二人却是主将,自然是更加兴奋了。
就在朱元璋在应天城外给天完军布下一个天罗地网之时,陈友谅也在谋划着他的大事。
陈友谅与四大心腹经过反复计议,将除去徐寿辉的日子就定在五月初四,称帝的日子则定在了五月初五。
之所以定在五月初五,众人也是仔细研究了一番。
既然准备称帝,那就得搞得隆重一些。但徐寿辉还没死,明目张胆地准备称帝事宜,也不太合适。万一被徐寿辉察觉出什么消息,打草惊蛇就不好了。虽然眼下徐寿辉已被软禁,但毕竟池州还有欧普祥的人马,这个人可是个“保徐党”。
为了不引起众人的怀疑,陈友谅宣布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要犒赏三军,并在采石矶举办龙舟赛等庆祝活动。
嘿嘿!陈友谅还考虑得挺周到的。以“端午节”举办活动犒赏三军为由,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准备称帝庆典了。
既然五月初五要在采石矶举办庆祝活动,陈友谅便“请”徐寿辉五月初四一大早一同前往采石矶。
徐寿辉听说采石矶要举办活动,也没过多怀疑,便与陈友谅一道乘船从太平出发,当日午时便到了采石矶。当然,即使徐寿辉有所怀疑,想不去采石矶也不是可能的。
到了采石矶,陈友谅陪徐寿辉在座船上用过膳之后,便提议一起上岸去传说中的李白坠江处游览,去凭吊这位大诗人。
徐寿辉虽是市井小民出身,但现在也是贵为天完zhèng án的皇帝。人往往最缺什么,就越想去显摆什么。
当了皇帝的徐寿辉当然是愿意附庸风雅的,他可不想让世人知道他低微的出身。凭吊李白是一件有利于提升自身形象的事情,徐寿辉当然是乐于前行。
徐寿辉在陈友谅的陪同之下去附庸风雅,可他却不知道,陈友谅已经给他设了一个局,准备送他上西天。
在江边解决徐寿辉,伪造其不慎失足落水的假象,这是徐寿辉与张定边、王厚义等人商定的a计划。
徐寿辉、陈友谅登岸,张定边、王厚义这两大高手肯定是一起随行。
很快,徐寿辉和陈友谅就到了李白墓前。
据传,当年李白在这采石矶江边饮酒赏月、对江吟诗。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真被美丽的景色陶醉了,李白竟然去江中捉月。就此,一代大诗人在此溺水而亡。
李白坠江之后,其尸身漂流到青山,便葬于青山。而采石矶的一个渔夫在江中捞起李白的衣服,就为李白在这采石矶的江边修建了这座衣冠冢。
明越坡
明越坡




明越坡 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寿辉“驾崩”
徐寿辉和陈友谅前来凭吊的正是李白的衣冠冢。手机端 m.vodtw.la
当时正值五月,山间一片翠绿,加上采石矶又在长江边,看着这美丽的风景,徐寿辉心情大好。
徐寿辉不禁对身边的陈友谅说道:“此处风光秀丽,难怪当年李白会对此处流连忘返呀!”
陈友谅接过话茬道:“李白一生虽然仕途不顺,但死后能在此与青山绿水常年相伴,也是其人生不错的一个归宿呀!”
陈友谅说完这话拿眼直瞅王厚义。嘿嘿!陈友谅这是话中有话呀!
说李白在此处而死、葬于此处是不错的一个人生归宿,那潜台词就是他给徐寿辉找的这个人生归宿也不错嘛!
而他说出这话之后拿眼瞅王厚义,意思很明显啦,是让王厚义动手啊!
王厚义何等聪明之人!立即去摸挂在腰间的一柄铁锤。
王厚义平常并不使用铁锤作为兵器,今天这铁锤是特意为徐寿辉准备的。
为什么要用铁锤呢?这里面可有大学问。
既然要制造失足落水的假象,那就不能用刀、剑这等利器。否则这一刀下去,徐寿辉的尸身上肯定会留下血迹。即使将其杀死后抛入江中,血迹会被江水冲刷掉,但身上还是会留下明显的伤口。
如果用铁锤,加上王厚义的功夫,可以一锤将徐寿辉的五脏六腑震碎,但在表面上却看不出来任何外伤。这样再抛尸江中,然后再捞起,就很容易造成失足落水的假象。
正是因为平常不使用铁锤,王厚义就不能把这柄铁锤随手拿着。否则,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用绳子拴在腰间,一般人就不会太在意。
可也正是因为不擅长使用铁锤,这到了关键时刻,铁锤竟然没有顺利取下来。
因为当着徐寿辉的面,王厚义也不便有太大的动作,更不能转过头去看这铁锤柄是怎么被腰间的绳子缠住了,只好两只手在腰间摸索。
摸索了半天,铁锤还没取下来,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原来,安排第二天参加龙舟赛的几只龙舟在练习的过程中,正好经过此处。他们见徐寿辉和陈友谅正站在江边,立即是跪在船上向这边磕头,嘴里还叫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汉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嘿嘿!这下徐寿辉可来了精神,他冲龙舟上的这些人轻轻挥手致意。
这下可不得了,这些龙舟上的人更来劲了,声音叫得更加响亮了。
陈友谅一看,这么多兵士在这里看着,这在江边解决徐寿辉的a计划是行不通了,得立即实施b计划。
待徐寿辉与这些人闹过一阵之后,陈友谅对徐寿辉进言道:“离此地不远处有一座五通庙,香火十分旺盛。看皇上今天兴致这么高,我们不如前去拜一拜这五通神,祈求此番顺利拿下应天,皇上霸业得成!”
虽然被陈友谅软禁,但陈友谅说得这几句话还是相当令徐寿辉受用的。加上今天特别高兴,徐寿辉哪有不去五通庙的道理?
殊不知,黑白无常已经在向徐寿辉招手了。
就在徐寿辉与陈友谅赶往五通庙的路上,张定边早派人去五通庙清场了。
等徐寿辉和陈友谅进入五通庙的时候,闲杂人等早已被“请”走,庙中僧人早已被控制在一间离大殿较远的屋子内。
当徐寿辉和陈友谅并排站在五通神面前之时,这五通庙中全是张定边手下的人。
陈友谅亲自取了三根香在蜡烛上点燃,然后交到徐寿辉手中。就在他向徐寿辉递香之时,迅速给徐寿辉身后的王厚义使了个眼色。
刚才在江边折腾了半天没将铁锤取下来,王厚义早吸取了教训。在赶往五通庙的路上,他将大铁锤取了下来,别在了后腰。
这次是别在后腰,而不是拴在后腰。这要取下来,就方便得多。
见陈友谅使来眼色,王厚义迅速取出铁锤,对着徐寿辉的后心就是猛地一击!
一代枭雄徐寿辉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他甚至都没来得及留下任何遗言。
杀死徐寿辉之后,陈友谅命人迅速收殓其尸体,并严密fēng suo xiāo息。
第二天,五月初五,传统的端午节!
按照事先的计划,应该先是百官共同去江边观看龙舟比赛,然后回到五通庙宣布徐寿辉昨夜暴病身亡的消息,接下来陈友谅在众人的再三“劝进”下,宣布继承大统。
可是天公偏不作美,从五月初四夜间就开始下雨。
到了五月初五早上,这雨不仅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反而是越下越大。
什么情况?这是老天爷要阻止陈友谅登基?还是在为惨死的徐寿辉哭泣?
因为今日的端午庆典是早就确定的,不少官员都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早早在江边等候。虽然这斗笠加蓑衣的装备并不能完全挡住大雨,但好歹是能确保这前胸后背不被雨水淋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在江边列队的兵士们了,他们可没有这么齐全的避雨装备,能有顶破斗笠顶在头上就不错了。甚至有不少兵士连个斗笠、草帽什么的都没有,只能站在雨中任他风吹雨打。
眼瞅着到了巳时时分了,雨势还没有一点儿减弱的意思。陈友谅跟身边的张必先、张定边、康泰等人一合计,这龙舟赛索性就取消了。让原本参与庆典的大小官员及兵士都赶到五通庙来。
约巳时末的时分,五通庙是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小官员及陈友谅的亲兵卫队在五通庙里面,好歹不用淋雨了。其余的兵士就只能在五通庙外列队听令了。
一顿嘈杂过后,在张定边、王厚义率领的亲兵卫队的维持秩序之下,五通庙里终于是恢复了宁静,只听得见庙外下雨的声音。
张必先当即宣布了一条重大消息:昨夜,皇上驾崩了!
除了亲兵卫队及陈友谅的几个近臣,五通庙内的大小官员都慒了!
什么?皇上驾崩了?怎么死的?
五通庙内顿时又乱了起来,不少官员在议论纷纷,甚至还有几个官员立即就跪下号哭起来……
这时,张定边、王厚义再次展现了其非凡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在他们二人的亲自组织下,亲兵卫队再次控制了场面。
待众官员再次安静下来之后,陈友谅开始讲话了。
他声泪俱下地告诉众人,连年的征战,本就让皇上积劳成疾。特别是此次东征以来,皇上日理万机,时刻心系着前方的战事。
昨天夜间,皇上突然发病,还没来得及留下任何遗言就驾崩了。天亮之前,皇上的遗体就已经收殓完毕了。
陈友谅表示,他将带着皇上的遗体迅速返回江州。从皇上年幼的诸子之中找出一位贤者,继承天完大统。
谁知这话还没说完,就又不少官员跪下,大呼“汉王不可!”其为首之人正是张必先。
张必先大声说道:“眼下应天唾手可得,如果此时退兵,不光是功亏一篑,让朱元璋死灰复燃不说,还极有可能遭受朱元璋部从后追击。”
张必先此话一出,康泰等一众陈友谅的死党纷纷进言,此时万万不可退兵……
陈友谅朝众人摆了摆手,让众人噤下声来。他接着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眼下选定国君才是头等大事,这谋取应天就只能等待下次机会了。”
陈友谅这话一出,张必先等人立即大声叫道:“眼下皇上诸子都十分年幼,肯定是担不起天完这个重担。臣冒死进言,请汉王立即继承大统,然后兵锋直指应天……”
张必先的话还没说完,陈友谅厉声喝道:“大胆,这等忤逆之言岂可乱讲?我陈友谅是那种忤逆犯上之人吗?”
1...202203204205206...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