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当然,说到这里,就完全足够了。因为陈友谅已经知道欧普祥这病是装的了。
陈友谅虽然心中对欧普祥是骂了无数遍“草泥马!”,但脸上还是和颜悦色地对欧普祥说道:“欧将军呀!可真是辛苦你了呀!不知二位军医刚才所说,是不是与平时来给你瞧病的大夫的说法一致呀?”
嘿嘿!陈友谅这是要给欧普祥下套咯!
到了这个时候,欧普祥能怎么说?当然是顺着这二位军医的话头说咯!别人都说他是积劳成疾、偶染风寒,说明自己没有装病嘛!
欧普祥立即是一边咳嗽,一边把二位军医给好好表扬了一番,说这二人的确是医术不凡,对自己的病症拿捏得十分准确。
就在刚才二位军医走后,陈友谅对欧普祥嘘寒问暖之际,陈友谅已得知欧普祥的长子欧仁隆已经十九岁,眼下刚跟随其在军中效力不久,尚未取得尺寸之功。
陈友谅趁着这个机会便说道:“欧将军,刚才说到你的长子已在军中效力。正所谓‘虎父无犬子’,今天我既然到你府上来了,也想见见咱的这位少年将军。”
欧普祥立即是谦虚地说道:“咳,咳……惭,咳,咳……惭愧,咳,咳……犬子顽劣,咳,咳……恐,恐,咳,咳……恐怕,咳,咳……要让皇,咳,咳……皇上,咳,咳……失望了,咳,咳……”
虽然话是这么说,欧普祥还是指示站在一旁的下人去叫他的儿子欧仁隆过来。
很快,十九岁的欧仁隆进了屋子,跪到了陈友谅面前磕头。
陈友谅再次亲自搀扶起欧仁隆,仔细打量了欧仁隆一番后,陈友谅赞叹道:“嗯,不错!不仅长得是一表人材,眉宇之间也有一股你父亲的英武之气呀!嗯,我大汉又多了一位少年英才呀!”
正所谓人人都爱听奉承话。即使是背地里不知骂了陈友谅多少遍“天打五雷轰”的欧普祥,听了这话也是十分受用。
欧普祥那受用的表情都写在脸上呢!当然是逃不过陈友谅的法眼。他见时机已到,便说道:
“欧将军呀!这么多年以来你为咱天完、为咱大汉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你已被封为左丞相、大司徒、袁国公,可算得上是光宗耀祖了。今天我再加封你一个‘太子太保’之衔。
刚才两位医官也说过,欧将军你这病需要静养呀!如果继续把你放在这对抗朱元璋的一线,那就是把你往死路上逼呀!
因此,五天之后我回江州的时候,你就带着家小和亲兵卫队跟我一道上路吧!既然你是袁国公,那么你就回袁州去吧!
你的儿子欧仁隆,朕封他为游击将军,并授以袁州知州一职。你看如何?”
陈友谅这话一出,欧普祥的脑子是转得飞快。陈友谅封了他一个虚职“太子太保”,虽然没什么实际用处,但好歹是一种荣耀。
至于回袁州嘛!欧普祥心中也明白,这是陈友谅对他不放心,怕他倒向朱元璋,要剥夺他的军权呢!
不过,陈友谅说五天之后,让他带上家小和亲兵卫队跟随陈友谅的大军一路走。那这个亲兵卫队的规模是不是可以商量呢?
眼下,他掌控安庆的兵力还剩下近三万人。这其中,真正算他自己嫡系的也就五、六千人。如果要是能带五千人马回袁州,那是再好不过了。
明越坡





明越坡 正文 第四百八十三章 欧普祥的如意算盘
欧普祥思谋着,到了袁州,那可是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群众基础好,想招募新兵还是挺容易的。 再加上自己从安庆带过去的五千嫡系打底,组建一支忠于自己的部队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今后,咱明面上归陈友谅领导,实际上咱自己就在袁州自治,静待时局变动。
关键是这最后面的一条。封了儿子欧仁隆当游击将军,还授予了袁州知州。加上自己袁国公的身份,那在袁州,咱欧家就是地地道道的土皇帝嘛!
欧普祥的如意算盘是敲得叮当响。关键是这带五千嫡系回袁州的事情怎么能让陈友谅答应!
稍作思忖,欧普祥装作十分为难地说道:“皇,咳,咳……皇上,咳,咳……这,这,咳,咳……袁州乃,咳,咳……乃荒蛮,咳,咳……之地,咳,咳……当,咳,咳……当地的,咳,咳……匪患特,咳,咳……特别严重,咳,咳……此番我,咳,咳……我去,咳,咳……袁州,咳,咳……能不能,咳,咳……带,咳,咳……带一万人马,咳,咳……过去?咳,咳……”
欧普祥料想着这事儿陈友谅不会爽快地答应,索性先狮子大开口,说要带一万人马过去,待会儿再与他讨价还价。
果然,陈友谅说道:“欧将军呀!这袁州本还有我们的两千人马驻守。你去了袁州,还可招募一些人马,足以应付匪患。这带一万人马过去,劳军伤财不说,安庆的防御力量也就不足了呀!”
欧普祥继续讨价还价道:“皇,皇上,咳,咳……袁州,咳,咳……原本驻,咳,咳……驻守的两千,咳,咳……人马,咳,咳……也是老,咳,咳……老弱病残居多,咳,咳……新招募的,咳,咳……人马战斗,咳,咳……战斗力肯定不足,咳,咳……这要应付,咳,咳……当地匪患,咳,咳……我,我不从,咳,咳……安庆带点儿人马,咳,咳……过去,肯定,咳,咳……肯定是不行的呀!咳,咳……”
陈友谅继续为难地说道:“这一万人马太多了,安庆本来也守兵力量不足。要不这么着吧!你带五千人马去袁州,如何?”
嘿嘿!欧普祥要的就是陈友谅这句话。
欧普祥立即说道:“那,那好,咳,咳……五日之后,咳,咳……我随大军,咳,咳……出发,咳,咳……”
说完,他又朝儿子欧仁隆喝道:“你个臭,臭小子,咳,咳……皇上封你官职了,咳,咳……你,你还不下跪,咳,咳……下跪谢恩?咳,咳……”
说着,欧普祥让下人搀扶他起床,他要向陈友谅下跪谢恩。
陈友谅见这事情谈拢了,也是相当满意,立即阻止欧普祥下床,只接受了其子欧仁隆的跪谢。
临走之际,陈友谅让人将早已拟好的圣旨读给欧家的人听。至于欧仁隆的任命诏书,陈友谅表示稍后即到。
送走了陈友谅之后,欧普祥也不装了。立即找来心腹部将黄彬,商议挑选五千嫡系精兵,五日之后奔赴袁州之事。
五日之后,陈友谅的大军离开安庆,向江州进发。欧普祥当然是率着五千精兵随行。至于安庆的守军将领,自然是换成了陈友谅信得过的人。
成功地将欧普祥“请出”安庆,陈友谅还是相当满意的。这欧普祥跟太师邹普胜一样,是拥护徐寿辉的代表性人物。只要稳住了这二人,就是稳住了以前那些拥护徐寿辉的人。
当然,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还是有不少原本忠于徐寿辉的将领后来陆续投奔了朱元璋。这些都是陈友谅没办法阻止的,谁叫他遇上了朱元璋呢?
而此时的朱元璋,日子过得可比陈友谅潇洒多了。如果要用句话来形容,可以说是“春风得意马蹄急”吧!
陈友谅率大军撤出安庆之后,命驻守安庆、池州的将领加强城池防御工事。如果有朱元璋的军队上门挑衅,只依托其防御工事还击即可,万万不得出动出击。
如此一来,常遇春、冯国胜、朱虎三人虽多次定下诱敌之计,也无可奈何。不得已,常遇春、冯国胜、朱虎三人只好在太平和采石矶加强防御。双方又形成了战略对峙的局面。
应天保卫战胜利之后,咱们可也没闲着,倒是比起先前还忙碌了几分。
首先,这应天保住了。咱先前已经停工的秦淮河治理工程,得再次复工呀!
咱自己的施工队伍,也在大战开打之前,由杜黑子带回锥子山休整去了。现在是时候派人通知他们尽快回来复工了。
至于其他几支施工队伍,那都是李善长、胡惟庸、李存义三人介绍的。看样子,我又得去拜访一趟李善长了。
当然,去拜访李善长之前,我还得到金大富那里主持召开一个会议。主要是把应天的陈元贵、郑有功、马振宇、贾海通、郑光成、吴成照、张天赐等人都召集起来,大家统一一下思想。
自从龙湾大捷之后,我就开始着手准备相关事宜。但这次我必须得对他们有所交待,因为我打算不久之后回一趟锥子山。
按照路程估计,四月下旬护送家属回锥子山的赵忠义、崔道远他们应该在六月初返回应天。我打算先派人回锥子山送信,如果能在路上遇着他们,就让他们立即返回锥子山把刚刚送上锥子山的家眷队伍再接回应天,但霏儿她们就不跟着这次的大部队回应天了。
而我自己则准备把应天的事情处理完毕之后立即去锥子山。毕竟霏儿现在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按照推算,还有两个多月就得生产了,那肯定是不适宜将霏儿接回应天生产。索性我就回锥子山去陪产吧!
另外,我与常二哥早已议定,这一期的天狼特战队培训班是最后一期了。怎么着,我这次也得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吧!
如此算来,我这次离开应天估计得半年时间。好些事情得跟他们好好交待一番了。
这一天一早,众人都来到了金大富处。
会上,金大富首先报告了近期收购地皮和房产的情况。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全部花出去了,共计购进应天城内良田约一万亩,城内房产316处;共购进城郊良田约十五万亩、中田约二十万亩、次田约四十万亩、林地、滩涂地约八十万亩。
另外,郑有功以咱锥子山的名义自行收购了城内良田五千亩,城内房产69处,其中一处房产上次赠送给了刘基;还购进城郊良田约三万亩、中田约十万亩、次田约十万亩。共计花费约三十五万两银子。
至于郑有功以咱锥子山名义收购的这些,他都单独向我汇报过。不在此次会议讨论范围之内,只是在此顺便交待一下。
我告诉众人,收购的这些地皮、房产不用急着出手。城郊的地皮至少等涨到购进价两倍的基础上才出手。至于城内的地皮嘛,那就更值钱,反正咱手里两方面总共也就一万五千亩,不翻两番,坚决不卖。
对于我这个明确有表态,众人当然都是没有意见。
特别是金大富,今天那是相当高兴。这次见应天成功解围了,他手中的收购的这些地皮、房产肯定是赚大了。下次沈大哥来应天,不把他狠狠表扬一通才怪。
说完了收购房产、地皮之事,接下来就是说秦淮河治理的复工问题了。
我告诉大家,我准备立即去拜访李善长,让先前撤走的施工队伍继续回来施工。接下来几天,大家要抓紧时间迅速处理好施工前的一些协调、衔接工作。
至于锥子山的施工队伍,我当即表示,我马上给杜黑子写一封信,明天就由吴成照带着信先回锥子山。当然,我还得给崔道远他们也写一封信,由吴成照一并带上,让崔道远他们返回锥子山再把人接回应天来。
我让吴成照回锥子山之后,不必急着返回,就在锥子山等我。等我把手头的事处理完毕之后,我会带着张天赐回锥子山的。
同时,我告诉张天赐、吴成照二人,因为霏儿要生产,此番我会在锥子山待上好几个月,让他们二人做好相关准备。
听说我近期要回锥子山,而且此去时间还不短。金大富、陈元贵、郑有功等诸人都纷纷表示,让我放心,现在的事情虽然多且杂,但都已经走上正轨,他们一定会处理好的。
有了他们这个表态,我也放心了许多。
当日下午,我先给杜黑子和崔道远分别写了信,直接交给了吴成照,并叮嘱他明天一早出发。然后我便带上张天赐去李府找李善长。这个人现在肯定是忙得很,我怎么着也得先去预约、排个号什么的。
果然,李善长不在府上。李府的下人表示,李大人一回府,会立即向他报告我来找过他的事儿。
李善长果然办事讲求效率,当日晚间便派人找我过府一叙。
由于晚饭已经吃过了,也就不用跟李善长吃饭、喝酒、吹牛皮了。李府的下人直接是将我请进了李善长的书房。
明越坡




明越坡 正文 第四百八十四章 给刘伯温“挖坑”
书房里李善长、胡惟庸、李存义似乎已经恭候多时了。手机端 m.vodtw.la难道李善长已经猜到我来找他是为了秦淮河复工之事?不然,怎么胡惟庸、李存义这两个当事人也在场?如果说只是巧合,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嘿嘿!这李善长也快成我肚子里的蛔虫了!
既然这三人都在场,我也就不过多地绕弯子了。我先是恭喜吴国公大人击败了来犯的汉军,接下来当然就提起了秦淮河治理的复工之事。
说到这事儿,李善长也是来了精神。他告诉我,今天就是我不来找他说这事儿,他也会找我说这事儿。
眼下,应天危机已解,吴国公大人正在催促着他迅速恢复战前应天城内的各项事宜呢!那这秦淮河治理的事宜自然也就在应当迅速恢复之列。
既然双方对于这事儿都是有些迫不及待,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李善长、胡惟庸、李存义三人先后表示,他们会立即让那几位老板带人来复工。至于这复工有什么需要他们帮着协调的事情,可以尽管找他们。
有了李善长他们这番话,我也就放心了。同时,我也告之李善长他们,我近日准备回锥子山处理一些事宜。估计这次回锥子山需要一些时日,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咱们应天联络点的郑有功。即使是有他处理不了的事情,他也会即时派人去锥子山通知我的。
接下来,李善长又给我介绍了一下西线的最新战况。东线的张士诚似乎也要准备找事了,不过有徐达在,没什么好担心的。
从李府回来,我就筹备着第二天去请朱升老爷子和刘伯温到我府上吃晚饭的事儿。
因为此去锥子山,得好几个月。我走后的一些事情,我也得跟他们二位做一些沟通。
第二天晚上,朱老爷子和朱同,还有刘伯温是如约而至。
酒过三巡之后,咱们四人就又开始议论时政了。
说着说着,刘伯温忽然又提起当初我瞎编的那句偈语“大哉乾元,传世百年。谁可代之,明珠当先。”来了。
刘伯温再次郑重地问我,这“明珠”二字中的“珠”字是不是就代表着朱元璋的“朱”字?那这“明”字又作何解?
我本想又打个太极,来个“天机不可泄漏”云云,给唬弄过去,可朱老爷子父子这会儿也借着酒劲儿,非让我把这事儿给说清楚。
在场这三人,一个是老丈人,一个是小舅子,还有一个是好兄弟。在他们那渴求的眼神下,加上我又喝了点儿酒,便决定再次点拨他们一下。
我反问他们三人,当今天下,论领兵作战、驾驭下属、治理民政的综合能力,他们还见过谁比朱元璋更强吗?
我这一问,三人都是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他们三个都是聪明人,我这一问,也就是给他们传达了很明确的意思,此“朱”就是彼“珠”嘛!
借着酒劲儿,朱同这小子又补了一句,那这“明”字又作何解呢?
我抿了一口酒,看了看朱升老爷子和刘伯温。只见二人还是直愣愣地看着我,在等我的答案呢!
我笑着道:“二位吴国公府上的高参,你们敢不敢赌一把,去怂恿朱元璋称帝呢?这国号就定为‘大明’怎么样?”
嘿嘿!我这话一出,他们三人都是为之变色。
朱老爷子首先说道:“当初我可是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而且吴国公大人对这个方针也是十分满意。这两年来,几乎都是按照这个方针来行事。此时,我忽然改口劝他称帝,似乎是自相矛盾呀!”
我点了点头,这劝朱元璋称帝,将国号定为“大明”的意见还真不能由朱升老爷子提出来。我便转头瞧了瞧刘伯温。
刘伯温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当初在应天之战未开打之前,我都敢说那番议和之人都该杀的话,这话我没什么不敢说的。只是,只是……”
我见刘伯温欲言又止的样子,便追问道:“只是什么?今天在场的都不是外人,刘大哥有话但讲无妨。”
刘伯温告诉我们,他是有两个担心。
这其一,他如果说出劝朱元璋称帝之言,这就与朱老爷子先前提出的九字方针相违背。他怕朱升老爷子多心,认为这是在针对他。或者说他有取代朱老爷子成为朱元璋身边第一谋士之位的嫌疑。
这其二,朱元璋既然十分信赖朱升老爷子提出的九字方针,并且这两年都是按照这个方针来行事。现在劝他称帝,估计收效甚微,很难得到他的同意。
我笑着告诉刘伯温,这第一点他是多虑了。朱老爷子是我岳父,而且今天我是当着他的面说出这话,自然就不会因为刘伯温的劝进之言对他有看法了。
我说完这话,朱升老爷子也是冲刘伯温点点头,表示支持我的说法。同时,朱升老爷子也表示,吴国公大人迟早是要称王的,他那个九字方针以后肯定也得跟着改变的。
朱升老爷子把这番话说开之后,刘伯温明显是少了些顾虑。但他还是担心眼下朱元璋不会急着称帝,劝进这些言论是不是会引起他的反感。
我笑着告诉刘伯温,他这次劝朱元璋称帝,并将国号定为“大明”,朱元璋肯定不会同意。
刘伯温听我如此一说,十分诧异地问我道:“胡兄,你这是什么意思?你都估摸着吴国公大人不会答应这事儿,你还如此怂恿我。你这不是故意挖坑给我跳吗?”
我笑着说道:“从名义上来讲,眼下咱吴国公大人归龙凤政权领导。但实质上,咱吴国公大人是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也有自己的地盘儿。
吴国公大人要想从龙凤政权独立出来,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但在没有足够的声望之前,或者说在没有人反复劝他独立出来之前,他肯定是不会自己主动提出来要称王称帝的。
但是在他最终下定决心独立出来之前,这些反复劝说他独立之人,肯定会被他视为心腹。
另外,这事儿大家其实也都是心知肚明,只要有人起了头,肯定会有人跟着支持独立的意见。
当然,吴国公大人最先听到了这些劝进之言,肯定在嘴上是极力反对的。甚至这最先劝进之人,还有可能遭到吴国公大人的责罚的。
不过,我可以肯定,即使吴国公大人要责罚这些劝进之人,必然也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因为在吴国公大人的内心深处,必定会十分感激这些劝进之人的。”
话说到了这里,以刘伯温的聪明睿智,自然是明白了一切。
就在我与朱老爷子父子、刘伯温边喝酒、边谋划未来之际,此时的朱元璋也正在思谋着下一步的人事变动。
从应天之战之前开始,朱元璋就有了提拔朱文正之心。现在,应天之战不仅是胜了,而且是胜得干脆利落。他便开始琢磨着如何提拔朱文正这小子了。
经过这次应天事件之后,朱元璋认为还是血缘关系更加靠得住。只是眼下自己的儿子都还小,目前只好指望朱文正这个亲侄子和李文忠这个亲外甥了。
按照朱元璋的设想,朱文正跟常遇春走得近,也跟着他学了些东西,行军作战有股狠劲儿。以后最好让他主外,争取经过几年的历练,让他攒取一些政治资本,然后逐步将他提拔成大都督,让他节制在外的诸军。
而李文忠心思缜密,最好让他主内。以后这亲卫队、拱卫队、禁军什么的,都由他来指挥。
既然有了这番想法,朱元璋决定要先跟李文忠先谈一谈。
为什么要跟李文忠谈,而不是跟朱文正谈呢?
因为朱文正这小子本就一天到晚想着去外面领兵作战,因此这事儿根本无需多言。
而李文忠就不一样了,眼下他在外面领兵作战,搞得也是有模有样,一下子让他回来主内,怕他心中有些什么想法。如果能将他的思想工作做通,那便是再好不过了。
就这样,一场舅舅与外甥之间的谈话就开始了。
朱元璋跟外甥也不绕弯子,他直接问李文忠:“你觉得是在外领兵作战,为我开疆拓土重要?还是替我守住应天,给我一个稳固的大本营重要?”
李文忠可没料到舅舅突然问他这么一个问题,他还真不知如何作答。
朱元璋见这个外甥不作声,就笑眯眯地盯着他。朱元璋想着,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看看这个外甥的临场应变能力。
李文忠一时结巴,见舅舅就这么笑眯眯地看着自己,是非得自己说出个所以然来,只好硬着头皮回答这个问题。
李文忠告诉朱元璋,要说这两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就是一个普通人,那稳固后方必定是更加重要一些。毕竟后方不稳,一出乱子,那就十分危险了。前方攻下再多的地盘儿也就成了徒劳。
但是舅舅不一样,舅舅是有雄才大略的人,不会甘心一辈子偏安于应天一隅。那么对于舅舅来说,这两个方面自然是同样重要。
明越坡




明越坡 正文 第四百八十五章 咽下嘴边之言
李文忠这番话讲完,让人不得不惊叹,别看这李文忠年纪轻轻,但这个太极还是打得相当不错!
李文忠不光是说两个方面都同样重要,没有孰轻孰重之分,还顺带着把舅舅朱元璋给狠狠表扬了一通,说他有雄才大略。
对于李文忠的这个回答,朱元璋是满意的,同时又是不满意的。
1...205206207208209...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