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当郭兴带着人马,身披战袍、手持兵器闯入刘伯温的帐篷之际,刘伯温被吓了一大跳。这小子想干什么?想造反?还是奉了朱元璋之命,来杀我?
按说,不至于呀!
刘伯温好歹是经历过大阵仗之人,他很快就冷静下来。
不待刘伯温发问,郭兴双手抱拳说道:“刘大人,安丰城已被吕珍攻破,皇上和刘丞相生死不明。末将奉吴国公大人之命迅速驰援安丰城,并通知常先锋官迅速攻入安丰城。临行之际,吴国公大人命末将向刘大人讨教一番。进入安丰城后,该当如何寻找、营救皇上和丞相,还请刘大人明示。”
听了这话,刘伯温恍然大悟,原来咱吴国公大人是自己不想当恶人、担恶名,把这背黑锅的事儿都留给咱呢!
看来,跟咱朱领导比厚黑,我还嫩着呢!他才是真正的厚黑之王。
但到了这个时候,不点拨郭兴一番还能怎么办?只要他吴国公大人心中清楚,这次我替他背了锅就行了。他日,他肯定会给我好处的。
话又说回来,只有在不断地替领导背锅的过程中,你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提拔嘛!明白了这个道理,刘伯温就释然了。
他立即是在郭兴耳边低语了一番。
当时,这郭兴还是不满二十八岁的愣头青,听了刘伯温这一番点拨,他都有点儿惊掉下巴的感觉。不过,刘伯温这一堂生动哲学政治课,还是让郭兴受益匪浅。
至此之后,郭兴以及他的亲弟弟郭英迅速步入人生的快车道。看样子,郭兴对从刘伯温那里学来的“东西”,能够很快地学以致用,并与亲弟弟一同分享心得。当然,这都是后话。
两天之后,当常遇春的大军攻破吕珍大军仓促建立的安丰城防线之时,郭兴带着他的人马,随着常遇春的先锋部队一同杀入城内,迅速探访韩林儿和刘福通的下落。
而此时的吕珍大军刚刚击溃了刘福通率领的最后一股顽固的红巾军,正在韩林儿的行宫大肆搜刮。
在吕珍眼中,韩林儿、刘福通在安丰城堆积的大量金银珠宝远比这两个人重要。因此,当刘福通领着最后一拨残兵败将,护送着韩林儿向安丰城外突围之际,竟然没有人去理会他们。
此时,估计刘福通的心里会想:奶奶的,你们想要金银珠宝早说呀!何必把安丰城围个水泄不通呢?要是你们给我留个口子,我们早跑了,何必在这内城里大家打得你死我活的……
可就在吕珍的人大肆搜刮之际,外城被朱元璋的援军攻破的消息也立即传了过来。吕珍骂了一句:娘希匹的朱元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硬是要当黄雀,只让我当螳螂呀!老子好不容易攻入城内,你他奶奶的就跟着屁股后面来了……
吕珍一面组织人员抵抗常遇春的先锋部队,一面命令搜刮金银珠宝的人动作麻利点儿。
也正是因为常遇春、郭兴的人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找寻韩林儿、刘福通等人的下落之上,而吕珍的人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搜刮金银珠宝之上,因此,常遇春的人马与吕珍的人马在安丰城内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战斗。
最先发现韩林儿、刘福通踪迹的是崔道远率领的天狼特战队第二分队。平常为了便于行动,特战队员都是一副普通百姓装扮。
当崔道远率着特战队员前去救驾之际,韩林儿、刘福通还以为是遭遇了土匪、恶霸势力。
刘福通命人先向崔道远的特战队发起了攻击,好在是崔道远率领的特战队都是训练有素的好手,加上衣服内都罩着拉丝软甲,除了有几名特战队员受了点儿轻伤,并未出现重大伤亡情况。
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崔道远的人立即向刘福通他们喊话,说他们是吴国公朱元璋麾下先锋官常遇春的人马,是前来救驾的。
就在韩林儿、刘福通将信将疑之际,斜刺里一彪人马杀出。为首之人正是郭兴。
郭兴带着人马一边冲向韩林儿、刘福通处,一边大叫道:“吴国公大人麾下郭兴前来救驾,尔等速速放下兵器……”
这一次,韩林儿、刘福通一回头,发现是真的“救星”来了。因为郭兴人马的装束他们是认得的,与吕珍的人马不一样。
就在韩林儿、刘福通大喜之际,郭兴的人马已冲到三十米左右的距离。刘福通立即迎上前去,准备向这位及时救驾的小将表达谢意。
岂知,就在这个时候,郭兴的人马一边向前冲,一边突然放起箭来。
刘福通这一下是始料未及,因为距离太近了,他也来不及作出什么躲避、抵抗的动作,就被郭兴的人马射成了刺猬。
一边的崔道远等人本来是看着郭兴前来救驾,心想这下可以解除误会了,哪知突然发生了这起变故。
刘福通倒下之后,那约五、六十人的残兵在短暂的懵逼之后,立即醒悟过来:这人不是来救驾的。
可就是这一短暂的懵逼,让他们又付出了二十几个人的生命为代价。
此时,只有三十余人的残兵簇拥着韩林儿迅速撤退。
此时,郭兴的人马则追着韩林儿的屁股穷追猛打。
此时,崔道远搞不清楚到底是发生了什么状况。郭兴是发疯了?还是突然变节了?
但有一点儿是明确的,韩林儿,也就是他们龙凤政权的皇帝此时是危险万分。
崔道远立即让三班班长林清海带着所属的人马迅速去救援韩林儿,他自己则带着一班、二班迅速狙击郭兴的人马。
当林清海的人马追上韩林儿的时候,他身边的人或死或散得只剩下五个人了。而此时,崔道远的人马刚与郭兴的人马交上了火。
郭兴没料到崔道远那手下二、三十号人敢跟他的几百精兵卫队叫板,在付出三、四十人死亡的代价之后,他立即命人兵分两路,一路顶住崔道远的狙击,一路迅速去解决韩林儿。
对方毕竟人数众多,一阵密集的弓箭压制过后,崔道远的人马只得在一处建筑物内隐蔽。
而此时,郭兴亲率约百人的卫队马上就要追上韩林儿了。
更要命的是,韩林儿身边最后的五名卫士又被乱箭射死了三人。而他们也被逼进了一个死胡同。
林清海的人见这死胡同两边都是大门紧闭,如果想进去躲避,只能是翻墙而入了。
正在林清海一面指挥人员警戒,一面派人翻墙之际,郭兴的人马已杀到了近前。
就在郭兴的人马冲进死胡同,欲把韩林儿和林清海的人砍成肉酱之际,郭兴的后队人马发生了一阵骚乱。
郭兴立即回头,就听见后面有人高喊:“不得胡来!速速放下兵器!”同时有大队人马将他的精兵卫队给包了饺子。
不错!来人正是常遇春。
郭兴手下的精兵卫队见常遇春杀到,都知道这人是个硬茬儿,立即是停止了进攻,有的甚至不由自主地丢下了兵器。
郭兴还想着组织人马抵抗常遇春一阵子,先将韩林儿解决了再说。因为,这离出发之前刘伯温交待给他的“大功告成”,只差一步之遥了。
但是手下的精兵卫队都不听他使唤了。
郭兴不是一个轻言放弃之人,手下的人靠不住,那就靠自己。他迅速搭弓,瞄准韩林儿。
韩林儿身边的最后两名卫士见状,立即挡在韩林儿身前。因为在这死胡同内,没有任何遮蔽物。
郭兴一箭射出,一名卫士倒下。
崔道远见状,立即向韩林儿扑过去,他知道,如果最后一名卫士被郭兴射倒,韩林儿就没有任何挡箭牌了。
郭兴的第二箭很快射了出来,最后一名卫士倒下了。至此,韩林儿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就在郭兴拉紧弓弦,第三箭即将射出之际,他只听得“嘣”的一声过后,他那紧绷弓弦的右手突然觉得失去了力道。
什么情况?
弓弦断了?自己用力过猛?
按说不至于呀?他的这把弓箭的弓弦可结实着呢?
正在郭兴诧异之际,一把长枪的枪尖顶在了自己的咽喉处。
用枪尖顶住郭兴咽喉之人正是常遇春。
刚才,郭兴的弓弦并不是被他自己拉断了,而是被常遇春从远处一箭射断了。
且说在郭兴第三箭即将发出的那一刻,常遇春立断搭弓射箭,射断了郭兴的弓弦,巧妙地解救了韩林儿。
此时,郭兴只有仰天长叹的分儿了。
要在早些年,常遇春会立即将郭兴就地正法,再向朱元璋报告。但现在,常遇春好歹也可以算得上是浸淫官场七、八年了,他懂了许多以前想不通、看不透的事情。
按说郭兴这是谋逆犯上,至少也应该是关押起来,交给朱元璋发落。但常遇春并未如此做,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对众人说道:“郭将军一路杀过来,太疲惫了,杀红了眼是正常的事。先将郭将军扶到我的大帐里休息,郭将军的人马都原地休整,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妄动。”





明越坡 第五百三十一章 进攻庐州
说完,常遇春让汤国栋的人“扶”着郭兴离开现场。常遇春在汤国栋的耳边低声交待,让他的第四分队全天候地看住郭兴,只待朱元璋来安丰。
常遇春心中清楚,郭兴是朱元璋派过来的,这杀韩林儿的举动十有八九就是朱元璋亲自授意的。今日的韩林儿事件,让他想起了昔日的郭天爵。
作为一名正直的人、一名内心有极大良知的人,常遇春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郭兴将龙凤政权的皇帝杀掉呢?正是出于内心深处的良知,常遇春及时阻止了郭兴。
但是,常遇春心中清楚,万万不能自作主张将郭兴怎么样,只需要将其交给朱元璋就行了。
不过对于常遇春临时编造的那几句郭兴疲惫了、杀红了眼的话,让我还是对他的成长进步感到欣慰。虽然这几句话经不起仔细推敲,但世上又真正有几件事能经得起推敲呢?
至于郭兴的部下,常遇春则让蓝玉的人马就驻扎在他们旁边,将他们监视起来。
此时的韩林儿正蹲在死胡同的角落里瑟瑟发抖,他不知道接下来自己的命运究竟是什么。
常遇春则大步向前,跪在韩林儿身前大声说道:“微臣乃吴国公大人麾下先锋官常遇春,微臣救驾来迟,还请皇上恕罪!”
常遇春这一跪下,身后的人都跟着跪下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常遇春他们跪了好一阵儿,韩林儿这才反应过来,这次来救驾的人应该是真的了。
稍微平复了一下情绪之后,韩林儿立即装腔作势地说道:“爱卿快快平身!众位快快平身!”
众人平身之后,常遇春立即安排崔道远的二分队专门负责韩林儿的内卫安全,而外围安全则交给裴德龙。
此时,吕珍的大队人马早已撤出安丰城,直奔安丰东南的庐州而去。常遇春则命令傅友德迅速在安丰城内安顿秩序、搜捕张士诚的残余人马。
当朱元璋与徐达等众将到达安丰城的时候,常遇春立即将郭兴交给了朱元璋。
常遇春的话说得很委婉,他告诉众人,郭将军日夜兼程,赶过来与他一道杀入安丰城。但郭将军实在太疲累了,以至于杀红了眼,误把保卫皇上的卫兵当成了挟持皇上的敌军,差点儿酿成大错。
至于杀死刘福通一事,常遇春只字未提。
当听到韩林儿被常遇春救下的事儿之后,朱元璋在心里送了他一万句“草泥马”。但是,朱元璋的脸上却是显得格外“兴奋”。
当着众人的面,朱元璋把常遇春狠狠地表扬了一番,说他是不负众望,乱军之中保全了皇上,颇有当年赵子龙的遗风。
表扬完常遇春之后,朱元璋带着众将去拜见韩林儿,包括郭兴在内。
当朱元璋带着众将跪在韩林儿面前山呼万岁之际,韩林儿真是百感交集。他激动地对朱元璋说,刘丞相死了,以后他朱元璋就是丞相。至于刘福通是如何死的,韩林儿可是不敢提起半字。
朱元璋成了龙凤政权的丞相,众人立即起身向其道贺。这时,刘伯温跪到韩林儿面前,说是请求韩林儿册封朱元璋为“吴王”。
刘伯温这话是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里,让他十分受用。但是为了表现出自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这个大“优点”,朱元璋马上是当着众人的面制止了刘伯温。
朱元璋说道,眼下张士诚重兵集结在庐州,这是个不小的威胁。在没有彻底解决这个威胁之前,他哪有脸面接受“吴王”的封号。
同时,他立即请求将韩林儿护送到滁州,那个地方离庐州较远,不易受到元军和张士诚军的威胁。
北面有元军压境,东南有张士诚的重兵,韩林儿是早就不想待在安丰城了。但是朱元璋让他去滁州,他还是有点儿小小的失望,因为他想去应天。
当韩林儿唯唯诺诺地说出这个想法之后,朱元璋告诉韩林儿,他回应天之后,立即为韩林儿建造行宫,待行宫建造好之后,立即迎他去应天。
滁州有以前郭子兴的行宫,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还是先住在滁州合适。
韩林儿向来奢侈惯了,听说应天房屋紧张,而滁州有现成的行宫,只好听从了朱元璋让其暂住滁州的这个建议。
当然,以他韩林儿现在的处境,不接受又能怎么样?他要真是给脸不要脸,朱元璋给他来一句:“那行,就由郭兴将军护送皇上回应天!”看他韩林儿还敢挑三拣四?
说妥了此事之后,朱元璋立即安排人将韩林儿送到滁州。他可不想一天到晚面对着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小子,还得对他三叩九拜的。
送走韩林儿之后,朱元璋立即召集众将再次开会,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为了给今天的会议定个基调,朱元璋没有绕弯子,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进攻庐州。
为什么要进攻庐州呢?
朱元璋给出的理由是冠冕堂皇,庐州就像一颗钉子,随时窥视着南边的安庆、池州和东边的滁州。庐州这颗钉子不拔除,皇上韩林儿待在滁州就会时刻受到威胁。
怎么样?不攻庐州,就是不愿意解除对皇上的威胁。朱元璋把攻不攻庐州的问题上升到了一个政治的高度。
既然把这个问题上升到这么高的高度,那还有没有人反对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反对的阵容是非常强大,甚至比当初反对救援安丰的阵容都还要强大。
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进攻庐州的是徐达。
徐达是发了一大通牢骚,说当初援救安丰就是失策。这会儿,虽然安丰还是从敌军手中夺回来了,但安丰的红巾军几乎损失殆尽。除了救回一个名义上的皇上,此次驰援安丰可以说是劳军伤财,没有任何意义。
眼下张士诚重兵屯集庐州,但这庐州的张士诚军与张士诚的大本营江浙一带相隔甚远,其后勤补给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这庐州的张士诚军是守城有余,但真要南下或东进,必定受制于补给线薄弱,无法大有作为。
也就是说,这庐州的张士诚军想要打南边安庆、东边滁州的主意,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相反的是我们的部队,从三月初就驰援安丰,出来时间也不短了。说不定这会儿陈友谅正在调兵遣将,准备进攻咱们的洪都了。咱们还是应该早些返回应天为妙!
要说徐达这番慷慨激昂的发言,是有理有据,无可辩驳的。但正是因为徐达首先就指出当初驰援安丰是一大失策,让朱元璋的内心非常不满。
朱元璋立即是驳斥了徐达的发言,说他竟然无视救出皇帝这么大的功绩,说驰援安丰是失策,这就是不讲政治的表现……
唉!什么事儿都跟政治扯上边儿,那就说不好了。当辩论的双方在争辩是非曲直之时,一方祭出“政治”这面大旗,说对方不讲政治,那就是耍流氓。
因为即使对方讲得再合理,你是没有一点儿道理,但只要你说对方的论据是不讲政治,那直接就是秒杀了对方。
就这样,徐达被朱元璋“秒杀”了。
紧接着,第二个反对进攻庐州的人蹦出来了。这个人不仅是让众人颇感意外,也是让朱元璋十分意外。因为这个人就是常遇春。
当初,常遇春可是对驰援安丰的战略举双手赞成的。也正是他率领先锋部队,一路势如破竹,在安丰城破之后,救出了韩林儿。按说,他应该是朱元璋战略的践行者和坚定拥护者。
怎么着这会儿,常遇春也反对进攻庐州呢?
常遇春当初赞成救援安丰,是因为派出了天狼特战队的两个分队驰援洪都,而且这带队之人是他最为信赖的结拜兄弟。他相信,以他三弟胡硕的足智多谋,朱文正在洪都顶个个把月还是不成问题的。
等安丰这边战事结束了,如果陈友谅重兵围攻洪都,他们立即驰援洪都,是完全来得及的。
可是现在,朱元璋救援了安丰不说,还要去攻打重兵屯集的庐州。一旦将大量兵力投入到庐州战场,那必将是一场持久战。如此一来,朱文正和他的三弟能不能在洪都坚持那么长时间,这都是一个大问题。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常遇春也是坚决反对进攻庐州。他的理由与徐达大致相同,只不过是没有像徐达那样发牢骚,说当初救援安丰是失策而已。
自从常遇春从郭兴手中救出韩林儿之后,朱元璋恨不得将常遇春捆在柱子上用鞭子抽。这会儿这家伙不仅不支持自己的意见,还跟着徐达一起来反对自己。朱元璋十分恼火。
要不是朱元璋觉得常遇春是个难得的将才,将来还大有作用,早就将他晾在一边了。
对于常遇春的意见,他没有像对待徐达那样给他扣一顶不讲政治的大帽子。因为前不久,他刚刚表扬了常遇春在乱军之中勇救皇上,这会儿又说他不讲政治,那不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子么?




明越坡 第五百三十二章 马屁精
朱元璋决定从战略战术上来反驳常遇春。
对于徐达和常遇春所说的庐州兵力强大,难以攻下这一条。朱元璋反唇相讥,说徐达和常遇春这次怎么这么怂包,连庐州都不敢去打?
为将的最忌恨别人说他是怂包。朱元璋这一反唇相讥,让常遇春心头就冒火。
朱元璋的话还没说完,常遇春就涨红了脸说道:“在下绝非贪生怕死之辈,只是不想误了大事。如果吴国公大人认为在下是贪生怕死,在下愿立即带兵奔赴庐州!”
常遇春话音未落,朱元璋就猛地一拍帅案,大叫一声:“好!”
说完,朱元璋就当即决定,此次进攻庐州还是由常遇春担当行军先锋,让其迅速整顿兵马,只待一声令下,部队立即开拨。
直到这个时候,常遇春才发现,上了朱元璋的当了。朱元璋这一激将,他没忍住,说自己不怕打庐州。这下倒好,自己成了进攻庐州的先锋了。
不待常遇春辩解,朱元璋立即问众人道:“常将军自请先锋,其他人还有谁有意见吗?”
在座众人到了这个时候都已看出了端倪,朱元璋这次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要攻打庐州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但是,此时还是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表示坚决反对。这个人朱元璋可是早就料到的,这个人正是刘伯温。
当初救援安丰,刘伯温就反对,还私下跟他分析,不救援安丰,正好是借机完成除去韩林儿、刘福通的大计。
在那一场二人的私下交流之中,刘伯温的底牌让朱元璋看得干干净净。朱元璋心如明镜,刘伯温的这点厚黑之术,比起自己来,还是差了一个档次的。
当时,朱元璋趁机给刘伯温上了一堂“忠君爱国”的政zhi课,大大提升了自己在刘伯温及世人面前的光辉形象。
这一次,刘伯温再次站出来反对进攻庐州,朱元璋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
朱元璋告诉刘伯温,当初陈友谅大军压境应天,应天诸将人心惶惶,甚至有不少人准备跑路。可就是在那个关键时刻,他刘伯温以一介书生形象,向世人展示了他与应天共存亡的决心。那是何等感人!
今天的这个局面,难道比当初应天被大军压境的局面还糟糕吗?他希望众位要团结起来,不要被困难吓倒。
另外,朱元璋还告诉众人,陈友谅也不过如此。如果他真的要趁我们进攻庐州之际对我们下手,早就在我们驰援安丰的时候就下手了。
可直到眼下,陈友谅还是没有任何动静。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陈友谅也是浪得虚名,跟张士诚一样,也就是个鼠目寸光之辈嘛!
当时,朱元璋对陈友谅的那一番分析,就只差一句话了:跟我老朱相比,陈友谅这小子还嫩了点儿。
连徐达、常遇春这两大王牌,外加刘伯温这等能言善辩之士都无法说服朱元璋,让其放弃进攻庐州的计划,其他人还能怎么样?
三月底,朱元璋的部队打响了进攻庐州的战役。
当这个消息于四月初传到江州的陈友谅耳中的时候,陈友谅终于是开心地笑了。他等了许久的机会,终于是来了。
早在朱元璋驰援安丰之际,陈友谅麾下诸将就建议他立即进攻洪都。
陈友谅表现得很淡定,他让诸将稍安勿躁,立即做好进攻洪都的一切准备。至于何时进攻洪都,只待他一声令下。
因为陈友谅心中很清楚,朱元璋救援安丰之战,必定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斗。不论救援安丰成功,还是失败,张士诚的大军都不可能在安丰立足。
陈友谅必须要让朱元璋与张士诚处于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之际,他再出手直取洪都。他要让朱元璋想分身来援洪都,都没有这个机会。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陈友谅当初预料的一样,张士诚的部队攻破安丰之后,只是抢掠一番,便迅速退出安丰。双方的部队几乎没有形成大规模地作战。
1...224225226227228...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