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就这样,张定边、陈英杰的战舰是一路畅通无阻地退回了汉军阵营。
而落回自己战船之上的常遇春,哪还有心思去追杀张定边,立即命人将朱元璋接到了自己的战船之上。
看着朱元璋那副惊魂未定的样子,常遇春立即是跪在朱元璋面前,大声自责道:“属下救驾来迟,还请大人恕罪!”
对于常遇春这种客气之言,朱元璋自然是要好生“劝慰”一番,当然也少不了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表扬常遇春一番。
眼见着天色渐晚,敌军的战舰在自己阵中大闹天宫了一番之后,全身而退,朱元璋只好命令各军暂且后退。
而陈友谅那边见朱军后撤,且张定边也安全归营,还听说了“朱元璋投湖自尽”的重大利好消息。陈友谅也下令各军后退。
:。:





明越坡 第五百六十二章 健忘的朱元璋
这就有一个疑问了。明明陈友谅得知了“朱元璋投湖自尽”的重大好消息,他为什么就不对朱军穷追猛打一阵,继续扩大战果呢?
当时,陈友谅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当时天色已晚,水上是不宜打夜战的。因为夜间彼此都看不见对方,自己人也看不见自己人,容易发生自相残杀的情况。另外,夜间行船更加容易发生搁浅、撞船等事件。
第二,听说陈英杰带回了朱元璋的尸体。陈友谅得迅速召集中高级军官开个现场会,在朱元璋的尸体旁边鼓舞士气、振奋军心。
第三,听说张定边在追杀朱元璋的过程中受伤了,他得立即去看看自己的这位把兄弟是个什么情况,有没有大碍。
第四,朱元璋一死,朱军内部必然群龙无首,陷入混乱的局面。这个时候,作为朱军的对立面,还是静观其变为妙。说不定今天晚上,就有不少朱军的将领带着人来投奔自己。也说不定今天晚上,朱军的内部就会发生内讧。。。。。。
当汉军的大小将官集合到陈友谅旗舰的甲板之上时,陈友谅让兵士们打起火把,围着甲板站了一圈,将这旗舰的甲板上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陈友谅仔细看了看甲板上横陈的“朱元璋”的尸体,他也不敢肯定这人是不是真的就是朱元璋。
当时没有照相技术,更没有电影、电视等媒体,对于一些重要人物的面貌特征,都是口口相传。就算是朱元璋真的站在陈友谅面前,陈友谅也不一定能认出来。
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能看到一些皇帝能够微服私访,那是因为在当时的全中国真正见过他的人没有多少。他要是改换一副行头,出现在市井之中,谁又能知道他就是皇帝?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现代各国的政界大鳄谁还敢微服私访?因为他们的面貌早已是人尽皆知。
面对陈友谅的质疑,一旁的陈英杰是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人绝对是朱元璋,如假包换。就连一旁带伤参加会议的张定边也告诉陈友谅,他当时见到朱元璋时,就是这副银盔银甲的装扮,再加上他这副长长的“马脸”,应该不会错。
陈友谅思索了片刻之后,告诉众人,不管这人是不是真正的朱元璋,今天还是得好好表扬张定边与陈英杰。因为他们这一路杀过去,直接是将朱军的阵形搅成了一锅乱粥,汉军也是趁机掩杀,今日的战果可谓不小。
陈友谅觉得,朱元璋这人向来狡猾,这么容易就死了,确实有点儿让人感到意外。不过,明日这事就能见分晓。
陈友谅给众将分析道,如果这人真是朱元璋。今夜朱军必然大乱,很可能会有人来投诚。即使没有来投诚,明日只要一开战,朱军就会因为号令不一,迅速溃不成军。
假如到了明天,这些情况都没有出现。那也基本可以确定,真正的朱元璋没有死。
听到这里,众将都是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不少马屁精甚至是随口就说出了“皇上英明”之类的话语。
不过此时,有一个人的额头上已经开始在冒冷汗了。要说当时正值阴历七月的天气,头上冒汗也是正常之事。但是这人擦汗的双手不住地颤抖,还是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刚好这人就在陈友谅身边,陈友谅立即是看出了端倪。
陈友谅立即喊道:“陈英杰!”
此时,只听得“扑通”一声,陈英杰已双膝跪倒在地。不错,刚才这头上冒冷汗、且擦汗的双手不住地颤抖之人,正是陈英杰。
陈英杰为什么突然就这么紧张呢?
正是因为他觉得陈友谅分析得十分有道理。如果这人不是朱元璋,那么,就意味着他陈英杰今天犯了欺君之罪。
所以,当陈英杰听到陈友谅呼唤他的名字之际,立即是双膝跪地。陈英杰刚想开口,说自己真的不是要冒功,是这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朱元璋,愿意一死换取麾下兵士的性命。。。。。。
陈英杰的话还未说完,这边陈友谅就开口了,他说道:“陈英杰你不用害怕,不管这人是不是真的朱元璋,你都是有功无过。如果这人真的是朱元璋,待班师回朝之日,我定要重重地赏你。如果这人是个冒牌货,那也只能怪朱元璋太奸诈,怪不得你!”
听陈友谅如此一说,陈英杰立即是将头在甲板上磕的“嘣、嘣”直响,一边磕头,陈英杰一边说道:“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而侍立一旁的诸将也立即跟着跪下,山呼:“皇上圣明!”
陈友谅满意地笑了笑,让众将平身。要说陈友谅这一手收买人心的举动还是不错的,如果这人真的不是朱元璋,那怎么能怪陈英杰呢?况且陈英杰还圆满地完成了陈友谅交给他的任务——救回了张定边。
接下来,陈友谅与众将商讨了明日的作战计划。
针对朱元璋对付大战舰采取的群狼战术,众将一致认为,要保持好战斗队形,各舰距离不可离得太远,这样,朱军的水军战船就不好打穿插。
说到了保持阵形,防止敌军的渗透穿插,有人还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建议。那就是在并列的两艘战舰之间拴上一根铁索,铁索之上绑上一些树枝、木头之类的东西。因为树枝、木头之类的东西本身就可以漂在水上,挂在两舰之间,也不会拖累战舰的行进速度。
而这些挂在两艘战舰之间的树枝、木头等物,可以起到很好的阻碍作用,防止朱军的小战船从两舰的中间渗透过去。如果真有朱军的战船企图从两舰的中间穿过,遇上铁索、树枝、木头等物的阻碍,必然是要进进不得,要退退不及,正好成了旁边两艘汉军大战舰的靶子。
对于这个绝妙的主意,陈友谅是赞不绝口。他让各将领下去之后,迅速督促各战舰准备铁索、树枝等物品。明日一早,各战舰编排队形完毕之后,相邻的两舰之间,就迅速拴上铁索,挂上树枝、木头等阻碍物。
在众将的“皇上英明!”山呼声中,陈友谅回了自己的舱室,各将领退下之后,迅速按照陈友谅的安排,准备相应物资。好在铁索各船都有,树枝、木头类的东西,湖边就有不少,准备起来也没有一点儿难度。
至于猛人张定边,虽然受伤不轻,但没有伤着筋骨,医官给他处理了伤口,陈友谅便让他在后方大营静养。
再来说说朱元璋这边。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管这话灵不灵,反正当时的朱元璋就是这么想的。
当晚的军事会议是在朱元璋的那艘白色旗舰上召开的,当然,他那艘白色旗舰早被常遇春派人拖了回来,不再是处于搁浅状态了。
在当晚的军事会议上,朱元璋先是给众将打气。他先是将徐达狠狠表扬了一通,说徐达带领的前军与俞通海的水军密切配合,消灭了汉军二十余艘战舰,功劳着实不小。
至于后来张定边与陈英杰的十多条战舰在他们这边大闹天宫,朱元璋并未过多提及。因为是要给众将打气嘛,当然是要多说好的方面,不足的方面要少说嘛!要看清问题的“主流”与“支流”嘛!
至于韩成顶替自己投湖自尽、迷惑汉军之事,朱元璋压根儿就没提起。朱元璋认为,这事儿应该忘记,否则影响士气。
朱元璋白色旗舰上的亲卫兵士能不能忘记这事儿不好说,但朱元璋自己倒真是忘记得挺彻底的。以至于后来登基之后,大封功臣之时,他竟然忘记了追封韩成。
据野史记载,韩成死后,韩家处境艰难。朱元璋登基之后,对韩家没有一点儿表示。后来,韩成的母亲愤愤不平,用现代“进京上访”的方式,终于拦了一次朱元璋的圣驾。
朱元璋见了韩成的母亲这副贫穷、落迫的样子,终于是“良心发现”,连忙向韩成的母亲道歉,说自己国事繁忙,竟然忘记了如此重要之事。
朱元璋当即让人带着韩成的母亲进宫,令人好生款待。另外,立即追封韩成为高阳侯,封其妻为诰命夫人。直到高阳侯府建好之后,朱元璋才派人将韩成母亲送回侯府居住。再后来,朱元璋还将韩成的儿子韩锦虎招为驸马。算是为韩成事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之所以现在提起这事儿,只是想告诉大家,朱元璋的危机公关能力也是相当之强。毕竟当初韩成代自己受死之事还是很多人知道的,只是自己不愿意说,就没有人敢提起罢了。
现在韩成的母亲找上门来了,这事儿必将成为民间街头巷尾的谈资,自己就不能再回避了。因此追封韩成为高阳侯,招其子为驸马,也就顺理成章了。
言归正传。当晚的军事会议上,说起接下来的对敌之策,众将一致认为,除了火攻,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明越坡 第五百六十三章 半路里杀出程咬金
众将之所以认为除了火攻,已经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克制汉军了。那是因为无论是在人员,还是在装备上,自己一方都是处于极大的劣势。
可是火攻并不是你想攻就能攻的,必须占尽天时、地利。
首先这火攻,必须得有风。要是没有风,你一条火船放过去,顶多引燃敌军一艘战舰。而且敌军战舰上的兵士又不是死人,看见火船引燃了自己的战舰,必定会想办法灭火。况且战舰就在水面之上,取水灭火也是十分方便的。如果有风,那情况就不一样了。风一刮,火借风势,战舰上的兵士就是想要救火也是根本就来不及的。当年的赤壁之战不正是这个道理么?
另外,就算是有风,你也得保证你是处在上风口,敌军处于下风口。这样,你才能顺风放火,以攻敌军。假如是你在下风口,敌军在上风口,那你放火岂不是烧了自己?
当时,汉军在康郎山的西南边结阵,朱元璋军在康郎山的东北边结阵。也就是说,必须是刮东北风,朱元璋才能实施火攻计划。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虽然火攻是可遇而不可求之事,但是朱元璋认为,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他命令康茂才立即准备十余条战船,上面堆满火药、柴草等易燃物。同时,扎些稻草人,穿上兵士们的衣服,树在这些船上。一旦有合适时机,就可以迅速点燃这些战船,同时挂起风帆,让其迅速冲向敌军战舰。
同时,其他各战船要多备火油、破布、棉花等物。一旦有火攻机会,在火船放出的同时,其他战船上的兵士立即将箭枝前端绑上破布、棉花等物,浸上火油,向敌舰发射大量火箭。
至于火攻时机没有到来之前,除了继续采取群狼战术,利用自己这边船小好掉头,利于打穿插、渗透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围攻汉军的战舰之外,并无他法。
七月二十一日夜间,是一个让陈友谅比较失望的夜晚。因为在这一晚,没有任何朱元璋的部将前来投降。陈友谅隐隐觉得,朱元璋可能真的没死,陈英杰捞回来的那个,十有八九是个冒牌货。
七月二十二日清晨,汉军的水军按照计划,开始编队、挂铁索、树枝、木头等物。
而对面的朱元璋也在白色旗舰之上指挥众将编排队形,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当汉军的准备工作就绪之后,陈友谅令兵士挥动令旗。很快,汉军的大型战舰就开始“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向朱元璋的水军发起了攻击。
朱元璋见汉军已发起攻势,自然是按照既定作战方针,让各将领督促自己所属战船,寻找合适的目标,迅速进行穿插、渗透。
可是当朱元璋水军的小战船开始穿插、渗透之际,他们才发现,情况大大不妙呀!因为在他们的穿插必经之路上,有一些树枝、木头等物挡住了前进的路线。仔细一瞧,原来是敌军两艘战舰之间挂上了绳索,这些障碍物就是绑在这绳索之上的。
一些兵士企图斩断汉军战舰之间挂着的绳索,以期能为穿插打开通路。但这一斩,发现更加不对劲,这些不是普通绳索,而是铁索。
就在朱元璋的穿插部队进退维谷之际,两边战舰上的汉军则居高临下向他们发起了攻击。
这一下,前路被堵,左右两边又同时受到攻击,这些准备穿插的小战船哪里顶得住,只能赶紧往回撤。虽然朱军的战船是船小好掉头,但掉头也是需要时间的。有许多战船还没来得及回头,便被两边汉军战舰上的汉军给收拾了。
一些侥幸逃回来的战船了顾不得阵形了,是迅速后退,与自己的中军搅和在一起了。这一下子,朱元璋的水军是乱套了。。。。。。
而此时的汉军水军则是士气大振,继续“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向朱元璋的水军发起攻击。本来采取群狼战术,朱元璋的水军还能勉强支撑。可现在汉军用铁索、树枝、木头等物堵住了朱军的穿插之路,群狼战术是无法发挥了。
这样一来,朱元璋的水军是立即大败。不少前军的战船也顾不得徐达、廖永忠、俞通海等将领的喝斥,纷纷向后逃窜。
眼见着大军即将溃败,朱元璋坐不住了。他亲自仗剑伫立在白色旗舰的船头,让身边的亲卫齐声高呼:“后退者死!”
可即使朱元璋发出如此强硬的命令,仍然止不住颓势,不时有战船从他的旗舰旁边溜过。
当然,大部分战船还是听招呼的,听闻主帅旗舰上发出了“后退者死!”的号令,也不敢继续后退了,而是在待在原地,先看看情况再说。
但是,因为有那么几个不听招呼的战船继续后退,而且都溜出去好远了,也没屁事儿,那些待在原地观察情况的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前面汉军的攻势更加猛烈了,再不快点逃命,恐怕就没有机会了。一些蠢蠢欲动者终于又开始逃跑行动了。。。。。。
见自己下达的命令竟然被这些人置若罔闻,朱元璋再也忍受不了了。他亲自动手,斩杀了几名企图从自己的旗舰边后退的低级军官,并让自己的亲卫也迅速对旗舰旁边企图后退的兵士进行斩杀。
朱元璋是一口气斩杀了十多名企图后退的军官,总算是稍稍止住了这股大溃逃之势。
到了这个时候,朱元璋几乎已经是黔驴技穷了。因为没有东北风,他的火攻计划也无法施展。汉军用大铁索、树枝等物堵住了小战船的穿插渗透之路,群狼战术也是无从发挥。而正面硬刚的常规作战,他的人员、装备均处于极大劣势。。。。。。
眼看着自己的前军几乎要被汉军给全歼了,朱元璋举起自己的宝剑大喊一声:“我这柄宝剑削铁如泥,可以斩断敌舰之间的铁索。何人敢前去取陈九四的首级?我将这柄宝剑赠与他!”
到了这个时候,朱元璋只有孤注一掷了。假如自己手下也有人跟那张定边一样不怕死,敢于突入敌阵,将敌军搅个天翻地覆,说不定战局又会有新的变化。
至于朱元璋口中所说的“陈九四”,那就是陈友谅的曾用名。陈友谅出身贫穷,父亲也不是什么文化人,当然就是随便起个名字“陈九四”啦!只是后来陈友谅参加了起义军,闯出了些名堂,便请了文化人帮自己改了名。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朱元璋身上。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也是参加起义军,当了个小头领之后,才改名朱元璋的。
朱元璋也知道,想要突破敌军的战舰、铁索,取下陈友谅的性命,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眼下除了这个激励士气的办法,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本来,在这种乱战之中,直取敌军主帅的急难险重任务,他认为唯有常遇春可能还有一丝机会。当年,陈野先在太平城外围攻,不就是常遇春直冲敌军阵中,擒住了陈野先么?
所以,朱元璋刚才这么高喊一嗓子,就是希望这话能迅速传递到常遇春耳朵里,让这个打起仗来就不要命的二愣子去当他的敢死队长。
当时,常遇春离朱元璋的旗舰较远,这话还没传到常遇春那里,就有一个人前来抢戏。这人竟然来到朱元璋的白色旗舰边,要求接过朱元璋手中那把号称削铁如泥的宝剑,去取陈友谅的性命。
这半路里杀出的程咬金究竟是谁?竟然有如此胆色!
这人就是当初在小孤山与傅友德一同投诚的丁普郎。
丁普郎虽然曾经是徐寿辉麾下“四大金刚”之一,但凭他的功夫,想要完成这次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这次丁普郎去执行敢死队的任务,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丁普郎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自己太自大了吗?
非也!促使丁普郎去领受这个任务的根本原因是,朱元璋说出的“何人敢前去取陈九四的首级?”这句话。
丁普郎是个相当重义气之人。当初,他与赵普胜的关系相当铁,二人虽然不是亲兄弟,但胜似亲兄弟。赵普胜被陈友谅计杀之后,丁普郎就曾在赵普胜灵前发誓,一定要为他报仇。
后来,丁普郎的“伯乐”、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徐寿辉又被陈友谅所杀,丁普郎就更加加深了对陈友谅的仇恨。
这一次朱元璋的水军在与陈友谅的水军交战中,全面处于下风。而眼下,朱元璋已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刻。如果朱元璋败了,丁普郎想要杀陈友谅、为好兄弟赵普胜报仇的誓言就将成为一句空话了。
到了这个危急时刻,丁普郎决定挺身而出。
丁普郎心想,即使自己这次没能杀得了陈友谅,但只要自己豁出去搅和一阵,朱元璋的水军就会稳住阵脚。只要朱元璋没败,杀死陈友谅就有希望。要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自己的这次搅和,就能成为此次战争胜负的关键手。




明越坡 第五百六十四章 令人胆寒的红色
当然,丁普郎也知道此事失败的后果。不过,丁普郎认定,就算自己的这次努力只是徒劳,最终白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那也是值得的。因为那样一来,即使到了阴曹地府,他也有脸面去与赵普胜和徐寿辉见面。
也正是因为丁普郎这次抱定了必死之决心,他的这次行动,不说成为了此次战争胜负的关键手,至少也可以称之为影响此次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从朱元璋手中接过了宝剑,丁普郎并没有率领自己的部属立即发动攻击,而是做出了一个令旁人有些咋舌的举动。
丁普郎让自己所属的五条战船都降下风帆,然后在所有的风帆上都写下“旁人不问唯诛九四”八个大字。将风帆都重新升起之后,丁普郎率领着所属的五条战船开始前进了。
要说丁普郎在战船上写下“旁人不问唯诛九四”八个大字,还是有一定的深意的。于自己这边的部队来讲,看着这五艘战船抱定必死之心,冲入敌阵,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震撼,更会是心理上的一种震撼。而这种心理上的震撼,必将大大鼓舞朱军的士气。
对于汉军来讲,看见这八个大字,必然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震慑作用。这五艘敌舰是来拼命的,但是他们不是来找自己拼命的,他们只是来找自己的主帅陈友谅拼命。
陈友谅窃取了徐寿辉的政权,其麾下自然有不少人还是怀念徐寿辉、对陈友谅或多或少有些不满的。至少这部分对陈友谅稍有不满之人看见了丁普郎的五艘战船之后,是不会傻到与其死战的。甚至不排除有战舰默默地为丁普郎的五艘战船让开一条通路的可能性……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即使有上述几点有利因素,但丁普郎的五艘战船一突入敌阵,我们几乎还是可以预料到他们将是有去无回的结局。因为百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绝对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儿,而且还必须得满足以下几个至关重要的条件。
第一,主角必须身怀绝技,有万夫不当之勇。
第二,主角的武器装备必须足够先进。如果是在陆地上,不说必须有匹吕布的赤兔马,至少也得有匹汗血宝马。在水上,不说得有艘刀枪不入的铁甲战舰,至少也得有艘汉军那种大型战舰吧!因为你的坐骑、你的战舰如果在速度上没有优势,你怎么能形成攻击的突然性?你又怎么能追得上敌军的上将?敌军的上将也不是一块木头,伸着脖子等着你去砍。
第三,要有一定的突然性、迷惑性。要让敌军根本不知道你要干什么,你就突然冲到敌军主将面前,大喝一声,转移敌将的注意力,同时再一刀砍出,方能取得敌军上将首级。
而以上三个要点,丁普郎显然都是不具备的。
第一,丁普郎虽然号称“四大金刚”,功夫也应该算是过得去,但是要达到一名绝世高手的境界,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至少比起对方的张定边、王厚义来,丁普郎的武功就逊色了不少。就算他一路畅通无阻冲到了陈友谅的旗舰边,只要张定边、王厚义二人之中有一人在场,他也伤不了陈友谅半分。
第二,丁普郎的战船就是朱元璋部最普通的战船,跟对方的大型战舰根本没法儿比。武器装备处于劣势,人员数量更是处于劣势,想取陈友谅首级根本就无从谈起了。
第三,至于突然性、迷惑性,那就更是没有了。别人一看他们战船上的八个大字,就知道他是冲着陈友谅去的了。对于一部分非陈友谅的嫡系来说,默默地闪开一条道路,放个水什么的,还是有可能。但汉军中还是有很多人是陈友谅的嫡系,这个时候,他们还不围上来疯狂地围剿这五艘战船吗?
1...237238239240241...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