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越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国之祯祥
因为要避开敌军,咱们不能就在沱江边明目张胆地行进,自然是要离江边约几十丈,利用岸边一些树木等障碍物的掩护。
为了便于发现敌情,陈维林则一个人行走在队伍的左侧,离岸边的距离只有不到二十丈。
约午时时分,众人正坐下来休整,陈维林发现了江面上有大量的
敌军正乘着竹排顺江而下。
我让众人立即隐蔽起来,注意观察这队敌兵。竹排约有上百艘,每艘竹排上也就五、六个人,看这样子,应该就是陈日核率着他的北路军在沱江上沿江搜寻咱们的踪迹。
既然发现了敌军踪迹,咱们也就不用继续再逆江而上了。我当即命令兵士们就地休息,先踏踏实实地睡一个午觉,等晚上再赶路。
这几天天气晴朗,又是月中,晚上有月光普照大地,咱们夜间行军不存在什么困难。关键是咱们夜间行军能避开大量的敌军探子,只要咱们昼伏夜出,渡江之后能从南路军的设卡间隙中穿插过去,那回到清化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我将这个昼伏夜出的行军方案说出来之后,众人是一致表示同意。
傍晚时分,经过一下午休息的特战队员和兵士们已经是精神十足。我让众人先进食了一点干粮,然后就将竹排放入沱江之中,第四次渡过沱江了。
按照估计,此时的陈日核北路军至少已经在沱江下游三、四十里处了,而他的南路军主力估计都快到和平府境内了。也就是说,我们此时渡江之后立即南下,即使遇上陈日核的追兵,应该也就是小股敌兵,不会对我们构成太大威胁了。
但是,咱们这南下的速度一定要快。否则,等陈日核的主力追兵发现了咱们的踪迹,那就难以摆脱了。
夜幕降临,咱们这一百五十号人的队伍终于是第四次渡过了沱江。为了不让陈日核的追兵发现咱们的踪迹,还是老规矩,将这些竹排拖上岸,找草丛或树林隐藏起来。
一切就绪,根据月亮咱们辨别了方位之后,立即向南进发。考虑到南进的途中可能会遇上陈日核南路军在各要道上设下的卡哨,我让陈维林、张天赐、阮其防三位好手充当咱们的先遣队,在距离咱大部队约一、二十丈的前面为我们探路。
俗话说得好,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当夜的月光非常皎洁,非常适合行军。加上众人又是休息了一下午,精神头儿十足。咱们一口气是走了两个多时辰,估计差不多走了有五十里了。
由于事先已跟众人说明,咱们将采取昼伏夜出的行军方式。稍事休整之后,咱们再次上路。
可走了还不到五里路,队伍前面的陈维林、张天赐、阮其防三人便发现了异常。我立即招呼众人就地隐蔽。
陈维林告诉我们,前面不远处似乎有一处敌军设下的卡哨,他们三人准备摸过去,查探一番。
我除了叮嘱他们三人要小心,并未多说什么。
约两刻钟的功夫,陈维林他们三人返回。据他们三人的查探,前面确实是一处敌军设下的卡哨。
路边除了搭
了四顶帐篷,还有一个简易的哨楼。那哨楼是用竹架搭成,离地面约有两、三丈高。既可以用来登高瞭望,便于发现敌情,又可以设置几个弓箭手在上面。一旦这处卡哨遇袭,这哨楼上的弓箭手可以居高临下地配合地面部队作战。
陈维林他们也只摸到离这哨楼约十丈开外的距离,仔细观察了一会儿。那哨楼上肯定是有兵士,而且那哨楼下还有几名敌军兵士坐在地上,靠在那搭建哨楼的竹架上打瞌睡。
至于那四个帐篷里,肯定还有其他兵士在睡觉。按照估计,这处卡哨的总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一百人。如果真要发动偷袭,还是相当有把握的。
按照阮其防的想法,一不做、二不休,立即发动偷袭,将这窝敌军给一锅端了算了。
陈维林和张天赐也觉得将这股敌军连锅端问题不大,不如立即行动,端掉了这股敌军,咱在天明之前,还可以赶好大一段路。
我摇了摇头,否定了他们的意见。我问陈维林他们,如果不惊动他们,咱们有没有可以绕道的路线。
陈维林指着前面这条山道告诉我们,这条路是在这片丘陵地带的山腰处。如果要绕道,上山顶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那只能是往山脚处摸。
这山脚处与对面小山的山脚相交处应该是一条山溪,因为之前咱们过来的时候,偶尔能听见下面的水流声音。
如果下到山脚,淌着这条山溪前进,也不是不行。只是这山溪两边杂草、灌木丛生,还有一些大树的遮挡,月光肯定是被遮住了,行军速度必然缓慢。还不如直接端掉这窝敌军来得干脆。
阮其防也同意陈维林这个说法。他说这些敌军咱们杀一个就少一个,少一个敌军,咱们面临被追击的压力也就小一分。
我打断了他们三人的话,认为这样不可取。虽然咱们干掉这股敌军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天明之后,这股敌军受袭的情况肯定会被其他敌军知晓。如此一来,咱们的行踪也就相当于暴露了。
因为要整窝端掉这股近百人的敌军,显然不是一、两个人能办到的。敌兵必然就会猜测到,是咱们的主力部队从此处通过了。紧接着也就会有大股的追兵朝着咱们这个方向尾追而来。要知道,敌军可是有骑兵的,咱们两条腿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四条腿的马匹。
假如咱们不惊动这股敌军,悄悄地从他们眼皮子底下溜过去。陈日核他们万万也不会想到,咱们已经通过了他们的防区,正在向清化挺进了。
只要到了明天晚上,陈日核他们仍然没有发觉咱们的踪迹,他们想要再度追上我们,那几乎是不可能了。
陈维林他们还没来得及赞同我的意见,一旁
的陈叔明立即开口道:“我赞同二弟的意见,就这么办!”
陈叔明这一发话,阮正伦、阮其防自然是不敢反驳。加上我刚才说得也很有道理,陈维林自然也没有理由继续坚持。
当即,我让阮其防带着陈维林、张天赐、陈定邦等几名功夫好,或者是善于攀爬、丛林行军的特战队员在最前面开路,立即是脱离了主道,朝山脚处的水沟摸去。
虽然有陈维林他们在前面开路,但在这灌木丛生、荆棘密布的荒山野岭间行军,难度着实不小。几乎就没有人手上或脸上没有挂彩的。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七百二十六章 杨日礼的昏招
虽然众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挂了彩,好在都是被一些灌木、荆棘什么的刮伤,算不得大事。那衣物什么的,被勾出一些破洞什么的,也就更不是事儿了。
摸到两山山脚处的山溪中之后,咱们沿着山溪继续前进。由于能见度差,好多人都跌了跤,甚至有人滚到溪水之中。虽然溪水不深,没有什么危险,但这十月中旬的夜间已是很冷了,衣服一下子被这冰冷的溪水给浸湿了,也是相当难受。
我只好小声给大家鼓气,等天明了,咱们把衣服、鞋子什么的都脱下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晒,咱躺在太阳下睡个觉,也是相当舒服的。。。。。。
顺着山溪向前摸索了半个时辰,估计也走出好几里路了,应该没有什么危险了。我才让陈维林、陈定邦他们继续在前面开路,再次通过灌木丛、荆棘地什么的,回到山腰处的主道上。
本来行了大半夜的军,众人应该已有些困倦,但刚才大家这么双脚踩在冰冷的山溪水中一浸,立即是起到了提神醒脑的效果。想想咱们也才通过敌军的卡哨处不远,我也不敢让大家休整,还是立即向前赶路要紧。
又是约一个多时辰的行军,至少走出了二十里,那十多名有伤的兵士终于是有些体力不支了。看看天已蒙蒙亮了,还是找个地方休整吧!
又向前行了约两里地,路边有一处不错的小树林,我招呼众人立即进树林隐蔽,就地休整。今日晚间再上路。
自从顺利通过了敌军的卡哨,后面咱们再也没有遇上过敌军。当然,咱们采取的这种昼伏夜出的行军方式,让敌人察觉咱们行踪的机率本身也是够小的。
十月二十日清晨,咱们终于是抵达了清化府。
入了清化府,兵士们可以好好休整一下了,可我和陈叔明却没有时间休整。
恭宣王陈曔看着满脸憔悴、衣衫褴褛的哥哥陈叔明突然出现在了自己面前,也是喜极而泣。兄弟俩是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陈曔一边搂着哥哥的肩头,一边有些哽咽地说道:“王兄,我,我,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想想自己这次也是九死一生、差点儿就葬身沱江的种种艰辛,陈叔明也是双眼湿润,有些动情说道:“王弟,我也以为见不到你了。好在是苍天有眼……”
兄弟两个“矫情”了一阵过后,咱们终于是开始谋划大事了。
陈曔告诉哥哥,他早就思谋好了,只等陈叔明一回来,他就立即派人去荣市,把大姐天宁公主和她丈夫都请到清化来,然后在清化立即宣布陈叔明即位。
相信有他们两兄弟,再加上天宁公主的号召力,其他各地的陈氏宗亲后代必然有不少人响应。
然后,咱们立即出兵北上,直取宁平、府里二地。这宁平、府里二地的驻军将领都是天宁公主的丈夫黄开成的老部下。相信有天宁公主夫妇出面,这宁平、府里二地的驻军会立即归附。
只要宁平、府里二地归附,咱们的大军就可以直杀升龙城。这升龙城内百官毕竟还是有大部分人忠于陈氏的,一旦陈叔明以正宗的陈氏后人身份称帝,相信陈日礼在升龙城必定会众叛亲离。。。。。。
对于恭宣王陈曔的这个方案,我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虽然陈叔明稍显犹豫,但哪经得住众人和陈曔一阵轮番轰炸?
我十分明确地告诉陈叔明,陈日礼欲恢复杨姓。眼下他这个陈明宗最年长的儿子(当时陈叔明大哥、二哥均已亡故)不站出来,难道还要坐等那杨日礼将陈氏宗亲斩尽杀绝吗?
我这话可以说是说得相当有份量了,哪还容得了陈叔明拒绝?当即,陈曔则立即派人前往荣市,去请天宁公主夫妇速来清化谋划大事。
十月二十四日晚,天宁公主夫妇风尘仆仆地从荣市赶来了清化府。先前,天宁公主夫妇得知自己一个儿子已在兵变中被陈日礼杀害,另外一个儿子黄奉世下落不明,夫妇二人就已下定决心,今生要与那陈日礼死磕到底。
从陈曔派去荣市的人口中得知,儿子黄奉世已随陈叔明返回清化,目前正在清化养伤,天宁公主夫妇也是高兴不已。听说要来清化府谋划大事,天宁公主夫妇哪敢耽搁?
到了清化府,天宁公主夫妇得知弟弟陈叔明与儿子黄奉世这次是九死一生,亏得我带人及时赶到,将他们救回清化,天宁公主夫妇也是向我充分表达了感激之情。
我则让他们夫妇不要太见外,天宁公主与陈叔明是亲姐弟,我与陈叔明是结拜兄弟,那这样算起来,天宁公主也算得上是我姐姐了。
虽然咱这有攀龙附凤之嫌,但在天宁公主夫妇听来却是十分受用。他们可没想到,我不仅救了他们的弟弟和儿子,还自称是他们的弟弟。
密谋大事的会议共有八人参加,陈叔明、陈曔兄弟、天宁公主夫妇、黄奉世、阮正伦、阮其防和我。
会议由恭宣王陈曔主持。既然大家都是自己人,陈曔也不绕圈子,直接是就陈叔明立即称帝,并诏告天下,然后,立即集结清化、荣市两地的兵力向北进发的一系列计划展开了详细的阐述。
说到这里,陈曔说是有一事要请姐姐、姐夫帮忙。因为宁平、府里的驻军将领皆是姐夫黄开成的老部下,他想请姐夫黄开成率军同行,如果能够说服宁平、府里二地的驻军将领率军归附,那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如果实在说降不了,那就只好开
打了。以清化、荣市二地的兵力,拿下宁平、府里二地似乎是不成什么问题。
攻取府里之后,兵锋直抵升龙城下。相信在不少忠于陈氏宗亲的官员的里应外合之下,拿下升龙,赶走陈日礼也非难事。
天宁公主夫妇听了恭宣王陈曔的计划,那还有什么好说的。黄开成当即是拍着胸脯保证,他立即回荣市召集兵力,保证在十一月初一之前赶到清化。但同时黄开成也言明,荣市的兵力他只能调动一半过来,还得留下一半的兵力防备南边的占城国偷袭。
至于宁平、府里二地的驻军将领,他这就立即给他们写信,相信自己这张老脸还是有几分面子的。
天宁公主夫妇如此支持这事儿,其余众人还有什么好说的。阮正伦表示,他立即命令麾下文官拟订陈叔明称帝的相关文书,并迅速诏告天下。
与此同时,阮正伦将与阮其防一道,迅速整顿清化的兵马,做好随时北上升龙的准备。至于黄奉世,这一次只能是安心在清化府养伤了。
而我的任务则是带着陈维林他们这帮人护卫陈叔明左右,他日北上升龙之时,陈叔明自然是要御驾亲征。
为了以防万一,恭宣王陈曔则在清化坐镇留守。而天宁公主则坐镇荣市,防备南边的占城国。
一切议定,就在第二天上午,又有一个“好消息”从升龙方向传了过来。
这究竟是个什么好消息呢?
原来是陈日礼不顾群臣的反对,恢复了自己的杨姓。他还宣布,这大陈国从此不再称为大陈国,而叫做大杨国。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杨日礼真是个大草包,关键时刻竟然主动出了个大大的昏招。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正愁着陈叔明在清化称帝,向大陈国境内发布诏书后,会有很多人选择观望,既不表明支持真正的陈氏后人陈叔明,也不表明支持当今大陈皇帝陈日礼。毕竟这乱世之中,拥兵自重,保存自己的实力才是最明智的手段。
如果真是这样,这个江山就必须靠咱们拿出硬实力,一寸一寸地打下来,最终将陈日礼给赶下台。到了那个时候,那些个骑墙派才会选择支持我们。这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可是现在,这陈日礼竟然如此等不急了,在这节骨眼儿上宣布恢复他的杨姓。这一下,稍微有点儿良知的人、与陈氏宗亲有瓜葛的人,就再也不能置身事外了,必须选择站队了。
要么,他们就跟着杨日礼一起,彻底背叛祖宗、背叛大陈国;要么,他们就得跟着陈叔明一起,举起这反“杨”大旗。
当然,我能想到这些,陈叔明兄弟、天宁公主他们都能想到。总之,大
家听到杨日礼恢复杨姓之事后,不仅没有因为此事感到气愤,反而是异常兴奋。
十一月初一,清化、荣市二地总共约四万兵马分别在阮正伦、黄开成的率领下,拥立着陈朝新任皇帝陈叔明,从清化府出发,立即北上宁平。
宁平守将当初收到黄开成的书信后,还有些拿不定主意。可当陈日礼宣布恢复杨姓,并将大陈国更名为大杨国的消息传到宁平之后,宁平守将也不再犹豫了。
十一月初二,宁平守将打开宁平城门,亲自出城跪迎陈叔明。陈叔明、黄开成都是异常高兴,不费一兵一卒,宁平主动归附,形势的发展很喜人呀!
(本章完)




明越坡 第七百二十七章 卖仆求荣
宁平守将率军归附,形势的发展很喜人。不过,更加喜人的消息是接踵而来。在宁平短暂休整、整编部队之后,陈叔明带着四万的清化、荣市兵力,还有五千宁平兵力,于十一月初六抵达府里城下。
府里守将与宁平守将差不多,刚开始也想观望一下。这下见陈日礼恢复杨姓,再加上宁平守将率军投诚,自然也是率领府里的驻军投诚了。
就在大军停留在府里休整之时,离清化较近的南定、太平、和平等地的驻军纷纷表示归附陈叔明这个大陈国的新皇帝。
面对如此大好的局势,黄开成提出一条重要建议,那就是在府里多停留两日,暂缓北上升龙,等局势进一步发酵,这样可以减少士兵无谓的牺牲。
黄开成之所以提出这条建议,是因为看到了南定、太平、和平等地驻军纷纷表示投降,那是不是应该给其他地方的驻军多几天考虑时间呢?
如果各地的驻军宣布投降陈叔明的越来越多,那升龙城的杨日礼必然会迫于形势的发展,放弃抵抗的打算。假如能以和平的方式进入升龙城,完成政权的平稳过渡,那对于大陈国的广大百姓来说,将是最大的福音。
对于黄开成的这个建议,陈叔明是赞同的,我也是认可的。可是这个看似在当时非常正确的抉择,却为日后埋下了一个祸根。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就在大军在府里休整的期间,果然如黄开成所料,升龙北边的越池、太原、北江三个重事重镇的驻军纷纷宣布脱离大杨国,臣服于陈国新皇帝陈叔明的领导。
与此同时,升龙城内也传来好消息,已经有不少大臣纷纷进言杨日礼,让其迅速宣布投降,这样方可保住一条性命。
虽然杨日礼对于投降之事非常犹豫,但由于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宣布倒向陈叔明一边,况且升龙城中似乎也是支持陈叔明的人占了多数,陈日礼根本无法有效调集兵力阻止南边的陈叔明部队了。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陈叔明于十一月十三日再度带兵北上。为了防止杨日礼狗急跳墙,陈叔明还耍了个花枪。
出征之日,陈叔明以大陈国新任君主的身份宣布废除杨日礼的国君之位,降其为昏德公。
在这里,咱们就要表扬一下我的这位结拜大哥了。正是他宣布降杨日礼为昏德公这个举动,让杨日礼彻底放弃了抵抗,也让升龙城免受了战乱之祸。
杨日礼被陈叔明降为昏德公,立即有一帮大臣劝其就着这个台阶赶紧下来。虽然以后不再是皇帝了,但好歹还有个公爵。况且这个爵位是新皇帝亲口册封的,那就说明新皇帝并无杀他之意。经过众臣这一番忽悠,杨日礼自然是动心了。
杨日礼思忖着,虽然“昏德”二字似乎不太好听,但好歹是个“公”呀!这年月,实惠最重要,管他名声好不好听呢?只要还是个“公”,虽然以后是不能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了,但吃香的、喝辣的、多娶几房小老婆还是可以滴嘛……
虽然杨日礼认为降为昏德公之后,以后的生活还是可以继续很美好,但还是有两个人坚决反对杨日礼接受这个现实,应该组织兵力与陈叔明做殊死的争斗。
这两个人一个是杨日礼的近臣陈日核,另外一个便是杨日礼的生母、皇太后吴氏。
虽然这两个人对杨日礼是苦口婆心地劝告,说陈叔明将来不会放过他的,但杨日礼却不为所动。因为杨日礼心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陈日核作为杨日礼的近臣,剿灭了参与兵变的陈元晫父子,还有天宁公主的一个儿子。后来,陈日核又奉命追杀陈叔明、黄奉世。虽然追杀未果,但新皇帝陈叔明怎么会放过这陈日核呢?
因此,陈日核鼓动着杨日礼组织军队在升龙城抵抗陈叔明,杨日礼才不为所动呢?杨日礼甚至暗暗打算,陈叔明入城之后,他就将陈日核交给陈叔明,以此来表示自己真心投降的诚意。
至于杨日礼的生母、当朝太后吴氏,先是怀上了杨日礼之后,跟恭肃王陈元昱搞在了一起。恭肃王陈元昱死后,她又与陈裕宗勾搭成奸。
虽然自己能得到“奶奶”宪慈皇太后的全力支持而登上帝位,多亏了有吴氏这位好母亲,但杨日礼并不怎么感激自己这位母亲。其实杨日礼想要的生活很简单,就是锦衣玉食、声色犬马就足够了,何必非要当个什么皇帝了。
当初,他作为恭肃王陈元昱的王子,生活也是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母亲吴氏要是不与陈裕宗勾搭上,他还是继续当个王爷,那也是十分美好的生活。至少,他不会因为这个母亲而让人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
可以打个比方,当时杨日礼对母亲的这种感觉,就跟《寻秦记》中赵盘对母亲赵雅的感觉差不多。
吴氏自然知道自己秽乱宫闱的劣迹必为新君陈叔明所不容,因此她不断地鼓动自己的儿子不要向陈叔明投降,应该要跟陈叔明争一争天下。
虽然有陈日核、吴氏等人劝杨日礼不要向陈叔明投降,但升龙城内更多的官员、亲信都劝杨日礼投降为妙,否则就是自寻死路。这其中不乏有杨日礼之前比较宠信的近臣,如重臣陈吾郎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还是陈叔明还未到升龙,先降杨日礼为昏德公,在杨日礼看来,陈叔明这是准备给他一条生路。杨日礼采纳了陈吾郎等人的建议,立即解除禁军对升龙城的戒备、迎接新皇帝陈叔明
回宫。
为了给陈叔明送上一份“厚礼”,杨日礼立即宣布解除陈日核的兵权,让其随时陪侍自己左右。这意图就很明显了,陈叔明入城之日,陈日核就交由陈叔明发落。至于陈日核能不能活到陈叔明入城的第二天早上,那一切就看陈日核自己的造化了。
别人是卖主求荣,他杨日礼却是卖仆求荣,不知此时的陈日核心中是个啥滋味儿。
杨日礼虽然准备将陈日核作为献给即将入升龙城的陈叔明作为见面礼,但却没有料到自己的母亲吴氏早已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吴氏有了自己的打算。
就在杨日礼与群臣议定,立即解除戒备、迎接陈叔明回升龙城的决定之后,吴氏立即带上自己的五百禁军护卫、带着自己这么多年来在宫中积攒下来的大量金银珠宝,跑路了。
当杨日礼得知太后吴氏带着五百人跑路的消息之后,没有任何反应。毕竟自己就是再不喜欢那个女人,那个女人也是自己的生母,难道还能派兵去把她抓回来不成?
再说了,陈叔明即将入城了,这事儿就这么滴吧!当生母吴氏远离自己之后,杨日礼反而感到莫名的轻松。杨日礼甚至暗暗祈祷:但愿今生永远不再见到这个女人,但愿自己当上昏德公后的幸福生活不再受到这个女人的打扰。
1...304305306307308...3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