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隋第三世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碧海思云
众人大汗
您真敢说……
安静了一会儿,魏征干咳一声道:“最佳的口号嘛,无非冠盖天下的诗词文章!”
“这简单!冠盖当世的文章,我随口就来”
众人瀑布汗。
真够无耻的。
“殿下还会作诗?”罗士信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杨侗固然有雄主之姿,但在批阅奏疏时,都是直白的语言,几名文臣还以为他文才有限。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杨侗是张嘴就来,草稿都不打!
吗的,总算有剽窃的机会了,吓死你们这些土著。
一诗既出,众所安静,一个个武将被带进想天下动荡、金戈铁马岁月,心中激昂不已。
这首慷慨豪迈、神采飞扬的诗仿若从天而降,没有晦涩的词汇,没有冷僻的典故,有的只是直抒胸臆的豪迈大气。
即便魏征、孔颖达这样的文人,亦能体会到其中那金戈铁马气壮千里的雄浑霸气,一个个顿时热血沸腾壮怀激烈!
杨侗意尤未尽道:“总有人说世无贤才,说千里马难寻?这简直是胡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这段话一出,所有人都呆住了!
杨恭仁、杨师道、魏征、孔颖达、房玄龄等人听得一震。
奴隶?仆役?
寒士要想晋升,先过世家门阀、士族领袖这一关,这不是被奴役的奴隶是什么?
魏征和稍有文采的苏定方这两个寒士听得尤为顺耳,看着世家贪婪盘剥寒士的嘴脸,他们就来气,顿时感觉殿下说得太好了。
杨侗一字一句的冷声道:“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不会教!不懂培养!不予光明大道。
谁能跑得起?
说到这里,杨侗的声音一声比一声高,每一句都直指问题核心,“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这一瞬间,全场都安静沉思。
“呜呼!”杨侗大笑道:“其真无马耶?”他重重一挥拳头,“其真不知马也!!”
寒门没有千里马?寒门找不出千里马?
是你们那些王八蛋不识马!
一篇声名远播的《马说》,杨侗把世家门阀都骂了一遍。





大隋第三世 第035章:一篇檄文天下动
一篇文章是作者的心声,他借助文字为载体,传播给读者,然后引起共鸣、热议。
有此经过,才是完整的作品。
《马说》是杨侗用来为三馆一阁打广告的,直令大家以为杨侗是借《马说》,将矛头直指世家门阀!
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话一点不假。
见众人如此理解,杨侗也没反对,反正他跟世家门阀、士族领袖迟早兵戎相见,早得罪和晚得罪没啥区别,这早早的把立场鲜明起来,还能获得寒士的好感而投奔冀州。
误解就误解吧。
加上檄文,一起张贴就是了。
诗、豪气干云、热血沸腾!
文、充满智慧、哲学与道理,令寒士如逢知己。
尤其是《马说》
让好多人一看,都惊为天人!
“好文!”
“经典啊!”
“字字珠玑!”
“……”
而招贤檄文,更是点爆了寒士胸中情结:
“国,有才则兴,家有才则旺!然大隋之前选制皆为九品中正制,使寒士空有青云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若非怀才不遇、屈于市井,即是侍于豪门,任一家仆门客,可叹可惜……先帝雄才伟略、英明神武、慧眼独具、高瞻远瞩,设科举,不分士族寒门,唯才是举,为寒士张开通天大门……”
寒士有青云志,无报国门,杨坚怜惜你们,专门为你们这些没后台的人开设科举。
“然,国虽大,终有疆,职虽多,却有限;外加宵小优先安插子弟、门生,终令寒士不得一展才华之机…此非大隋二帝之所愿…实因宵小相勾连,遮蔽圣目之所致……二帝一心为寒士竖青云天梯,可叹寒士不感其恩,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可悲……”
当有人读完这一段,全场都安静了。
可悲吗?
的确可悲。
杨坚、杨广主推科举,受惠的正是他们这些寒士,所以,杨坚父子是他们的恩人!但职位就那么一点,还被把持朝堂的世家门阀抢去了。面对着世家门阀庞大的力量,皇帝也只能妥协,如蜗牛一样,缓缓的把科举推进。
但是,世家门阀极力抹黑杨广的时候,寒士在干嘛?不仅不帮杨广一把,还跟着一块骂!
骂得比世家门阀还激烈。
他们甘当世家门阀走狗,骂恩人,这不可悲可恨么?
“天下矛盾始于科举…爆发于今…隋若不存,寒门依旧。”
一语道破天机。
实行科举制度的大隋动摇了世家门阀的核心利益,因此,他们要推翻大隋,重新建立一个只为世家门阀服务的新王朝,真到那一步,科举制一定惨遭废除,重新使用九品中正制。
也就是说。
大隋在,你们寒士有大门;大隋亡,你们寒士连条门缝都没有,世世代代都没有出头之日。
“‘隋若不存,寒门依旧’……”
“‘隋若不存,寒门依旧’……”
这一瞬间!诸多寒士心冷如冰。
一些人开始反思,一些人更觉得寒士和大隋是唇齿相依的朋友、盟友,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高高在上的世家门阀、士族领袖们。
“如今,仁谨(杨侗字)设三馆一阁、五品学士,诚邀天下寒士入冀…以才夺位…敬告宵小:冀州干净,恕不接待!”
“秦王邀寒士入冀…以才夺位?”
“是的,只招寒士!”一看着十分清瘦的寒士眼眶湿润,充满菜色的脸,如今却是神采奕奕
“你们说‘宵小’指向谁?”
“这还用说啊!秦王治下二十郡、166个县的官员出自预备官员,不是寒士,就是小家族的人。殿下重用寒士,且明明白白写着‘诚邀天下寒士入冀’,所谓的‘宵小’自然就是世家门阀、士族领袖!”
蓦然!
人群炸开了锅!加上那篇《马说》为铺垫,有人甚至激动得嗷嗷叫!
“骂得好!”
“秦王比先帝、圣上更有血性、更激进,实乃我寒士之幸。”
“那些把持朝堂、地方的世家门阀就是不识货宵小!”
“对,支持殿下。”
“今日起,吾等寒门终于有真正的进阶之梯了!”
“是极是极,秦王真贤王也!”
围观的士子精神大振,一个个打了鸡血似的上前观看三馆一阁的规则。
世家门阀是政治资源的占有者、分配者,寒士想要有进阶的机会,得看世家门阀赏不赏识你。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将世家门阀弃在门外的进阶之途就摆在他们的面前——那就是只有寒士参与的科举。
不用名望、不用世家权贵,谁有才便获得青云直上的机会!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他们怎么能够甘心错过?
而且三馆一阁的五品学士,面向的是百家招募。
更令人震惊的是神机馆。
他和高高在上的凌烟阁,以及文学馆、精武馆不同,没有名额限制,有一技之长者,便能录用。
而文学馆、精武馆还需要比拼!
一位气势威严,手持着拐杖白发老者远在人群之外,三馆一阁如今虽然因为初立的关系,还看不出什么,但他从文武二馆学士淘汰方式,已经预见到顶尖寒士尽入冀、激烈辩论的盛况,淘汰越苛刻,越能显示一个人才气和名望,有了足够的名望再出仕,可以一下子就压倒很多竞争对手。
而神机馆的创办,他隐隐察觉到了杨侗的心思,他想恢复百家争鸣之学术盛况。
“师尊何故烦忧?”一名气宇不凡、相貌俊朗、面色黝黑的男子从人群里出来,正看到老人皱眉沉思,恭恭敬敬的行礼道
“无事!”老人摇了摇头,只有百家争鸣才能再现先秦百家的异彩,在辩论中进步,这不是很好么?
“只是敬之…你是不是动心了?”老者拍摸了摸弟子肩头上的补丁,硬梆梆的,是自己一针一线、补了一层又一层所致。
“不瞒师尊,秦王的檄文的确令弟子动心了!义学、摊丁入亩是捅向世家门阀的利刃;以钱取代田地之赏赐,则是禁止大世家大门阀的生产,全境任用寒士更是举世瞩目,如今更是旗帜鲜明的将世家门阀斥之为宵小,由此可见,殿下是真心实意的扶持寒门。檄文上说得非常对,大隋若亡,寒门依旧是寒门…永无出头之日,殿下如今代表的是寒门,他的敌人强大得无法想象,弟子想为寒门尽一分力量…”
“那你可知秦王为何重用寒士么?”
敬之答道:“世家门阀造反,动辄改朝换代,而寒士召不起如此大的力量,在和平年代,哪怕寒门造反,影响也不出一郡,这是根基上的差距,因此,历朝历代想用寒士。”
“秦王有鸿鹄之志,却因为是庶次孙,得不到皇室支持,而关东士族支持的对象自然是身为裴氏女婿的燕王;京兆韦杜支持的是代王,至于最强的关陇权贵对皇室恨之入骨,他们的目标取隋而代之,是不会支持某个皇孙的。因此,秦王能仰仗的只有寒门。”
“大势未明,秦王就如此与世家门阀决裂,何其不智?”老者眼中的睿智一闪而逝。
“请恕弟子无礼!”敬之眼中闪过丝丝敬意,道:“秦王一举一动都为天下关注,迟早为圣上忌惮。圣上虽然已经丧失了雄心斗志,但他希望有人继续与世家门阀斗下去,而秦王就是这把利刃。这檄文一旦到了江都,圣上只会更加信任秦王,只要世家门阀不倒,秦王就安然无恙。”
“其二、这决裂檄文,让寒士看到了秦王的诚意,更加坚定寒士的随从之心。”
老者微微一笑:“你觉得秦王能成功吗?”
敬之自信道:“如果在盛世,秦王或许为了天下的稳安而屈服,但乱世就不一样了,反正天下都已经烂到这地步了,再烂也烂不到哪去!索性借助乱世,彻底将世家门阀消灭。故而,弟子认为秦王所图乃大,在图谋江山的同时,也在图谋世家门阀,他是准备用一代人的代价,打下一个千秋万代的大隋王朝。弟子现在有些按捺不住,相信其他顶尖寒士也是如此,秦王不是白手起家的人,资源雄厚,若再有天下寒士为利刃,更没理由不成功。”
老者点了点头,叹息道:“你说得对,以前我们看好窦建德,但是和秦王相比,他先天不足。如今冀州政策得当、人心思定,已无窦建德发挥之地。”
“师尊英明,弟子赞同。”
老者目蕴寒光:“既然你知道,那还收留那对兄弟?”
敬之说道:“弟子入幽时,他们自知河北道不可为,已经南度了。”
老者望着自己的弟子,教诲道:“一个享受辉煌过的人,一旦落到低谷,要么一蹶不振,要么更加坚强和疯狂,而窦某人明显就是后者。他已经蜕变成为权利追逐者,不是以前那个豪情仗义的他了,别再与他有所往来。否则,迟早为其所害。”
“弟子明白!”




大隋第三世 第036章:世家的无奈
秦王杨侗!
对于大隋人来说,无疑是个很不安分的人,喜欢他的人说是贤王,不喜欢者冠之为暴戾、亲小人之类的形容词。
论起最恨杨侗的人,绝对不是瓦岗和窦建德,而是五姓七宗里的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以及渤海高氏…是杨侗害他们有家难回…也是杨侗令他们成为天下笑柄!若是回不到祖地,还是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吗?
现在一报家门,别人无不带以戏谑的目光,仿佛在问:你说是你清河崔氏人。
你在清河有家么?
有户籍在清河么?
你咋证明你是清河人?
你说坟墓里是你先人,那你把他叫醒来个滴血认亲啊!
这四大难不仅清河崔氏遇到,另外几宗同样遇到,也早已经流传天下!被士人津津乐道,成为茶闲饭后的谈资。
遇到这种愣头青,他们能咋办?
给他钱他说老子不差钱、给人才他说没位子、给女人他说不好色。
告状。
告他贪污
杨广说:贪污?河北道都烂了,侗儿哪有污可贪,几百万流民是他自己掏腰包养的,你好意思说他贪污?
告他侵占土地。
杨广:整个河北道的良田都丈量给百姓了,他一寸不要,你说他怎么侵占你们的土地了?再说了,谁能证明那是你家的田地!
告他好色?
杨广:是那女子的荣幸,是恩赐……
告他拥兵自重
杨广:是朕的意思!
……
几大家族明白了,官方途径是解决不了他们家族问题的了,也在此时,裴矩代表燕王杨倓向他们发出了橄榄枝,承诺以后将祖地还给他们!
顿时,一拍即合。
虽说吃亏丢脸的是这几宗,但杨侗的新政也令各大世家门阀警惕不己
科举是隋朝开创的一个创举,雄才大略是隋文帝杨坚也有着提拔寒门之心,只是门阀比现在更要强大。使得科举几乎是摆设,根本没能解决近况。
到了杨广,杨广改了科举的制度,科举越来越公平公正,给了寒门世子晋身的机会,更恐怖的是杨广还废除了九品正中制。
这已经让门阀世家心有忌惮,然而他们掌握着资源,比起寒门世子多了很多有利条件。便是科举在如何的公正,受到良好待遇的门阀子弟,始终要压读不起书、买不起笔的寒士数筹。
然而杨侗的出现却改变了这种情况,义学的建立,让读不起书的寒门子弟有了学习的机会;寒门子弟因为贫苦,学习起来比门阀子弟刻苦,一旦他们有学习条件,门阀子弟很难与寒门世子相比的。
更要命的是摊丁入亩,这玩意直接向田地收税,多田者多税、少田少税、无田无税。
这天下世家门阀田地最多;若是执行下去,没有了人头税给他们盘剥的万众家仆将成为巨大的负担,迟早把他们吃空。
不过更令人吃惊的,却是杨侗为寒士伸张正义的《马说》,此文一出,瞬间击破了本就没有说服力的‘寒门无才’一说。
这不仅得到万千寒士的追捧,还增加了寒士的傲骨傲气,多了以往所没有具备的自信,以往面对世家子弟而唯唯诺诺之现象正在慢慢淡化。
而这檄文,也不是什么好玩意。杨侗在檄文中把矛头直指世家门阀,直接告诉寒士:你们之所以没有得到公正的机会,不是皇室不给,而是相互勾结的世家门阀不愿意让出一两个空缺。你们应该恨世家门阀,而不是皇室。皇室和寒士应该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以前没有人敢说这种话,但杨侗敢为天下先,以檄文的形式宣扬于天下,从而缓和了皇室与寒士之间的矛盾,有这些人摇旗呐喊,百姓也恨起了世家门阀,因为是世家门阀的官不开仓放粮,所以他们没有得到一点救命粮食。其实皇帝是好的,坏人是打着皇帝的旗号在干坏事的官员,而官员都是世家门阀子弟,所以世家门阀是顶级坏蛋。
在这股风潮中,哪怕是王世充也不得不暂时收手,老老实实的与瓦岗寨开战,然后在百姓面前秀了一下仁慈,但老王的名声委实不好,百姓不仅明里感恩戴德,等他一走,一个个都吓得连夜逃跑,生怕王世充有阴谋。
刹那间!
这一道传遍大江南北的檄文令反隋风潮稍稍一缓,矛盾一下子转移了不少。
江都!
杨广看着手中的檄文,不得不承认杨侗这一手当真是高明。
他是皇帝,认为对的就强制执行下去,不管百姓反响是好是坏,就是不解释。在他看来,我杨广做的是千秋万代的大事,不屑于割之可以再生的草民解释什么。
杨侗和他不同,说了就做,做到之后,就必定要说!
杨侗永远不会埋没自己的任何功绩!前世一生,他见过了不少做了好事不好意思说还被误解的人;见过了许多只知道做事却不说反而被埋没的人……
所以杨侗悟出来一个道理: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你做了?你做了却不说别人如何肯定你?这本就是一个竞争的世界!而且竞争的是生死!
所以,用一道檄文为自己为大隋拉到了寒士、寒门这个天然的盟友,将国内矛盾转嫁到寒门和世家门阀之间,从而给大隋一个缓冲的机会。
杨广想到这里,忽然怔住,他终于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自己错在不说,什么事情都在做,却都没说明白。
修长城,是为了边民安全,但却忘记了,边民看到的只是大隋和突厥打成一片的样子,他们不会考虑到以后,更不知道突厥已经比汉初的匈奴还要强大,随时会入侵大隋。
修大运河,是为了加强南北交流,慢慢的消除人心之间的隔阂,从而达到真正的大一统。
但是他还是不说。
再加上下面的官员借机横征暴敛,进行各种违规操作,才导致怨声载道。
在此之后的远征高句丽,是为了消灭掉关陇权贵掌控的八九十万禁兵,这当然不能说,但至少应该渲染高句丽的威胁……
太原!
一处幽静的小院内,一个中年男子将一只酒坛狠狠地扔在地上,醉态可掬的笑道:“好,好,好……”
身体忽然颤抖了一阵子后。
蓦然!重重一脚踢出!
“啊!”一声娇啼!
一名不着寸缕的美少女从案桌下滚了出来,艳红的小嘴上布满了斑斑污垢,清秀的脸蛋上充满了惊恐失措的神色。
“去!去!去!”他像打发乞丐一般挥手。
“奴婢告退。”少女赤着身子,如受惊小鹿跑了出去,差点与一个快步匆匆而来的英武少年撞了满怀。
少年年岁不大,二十岁左右,一张俊脸英气勃勃,男儿气概十足。
他,就是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李世民。
中年男子名叫刘文静,是他的忘年知交,姿仪俊伟,才干突出,生性倜傥而有权谋,喜好酒色,颇有魏晋狂风风采。
对于这种场面,李世民早已见怪不怪,原地等候了好半晌,这才步入小院,面不改色的向刘文静道:“肇仁兄,我要去涿郡会会天下英雄…看着能否结交一些大才。”说到这里,李世民一双锐利的目光充满了神彩
“可行。”双眼半闭半睁的刘文静一会儿才回过味来,一时站起,哪怕裤子掉到地上也不作理睬。
马邑!
一间铁匠铺,一名赤着上身,浑身油亮的汉子如牛草芥的拿着一把重达六七十斤的大锤,正在叮叮当当打制铁器。
这是一个身材极为雄伟的男子,年约二十六七岁,皮肤黝黑,身高近七尺,远看像半截黑塔一般
这时,一名身穿青衫的男子走了进来,只见他年约四旬,相貌堂堂、目光明亮,颌下一缕长须,长得颇为儒雅,但从他修长有力的手来看,此人似乎又练过武艺。
他就是马邑郡丞李靖,杨侗做梦都想着的军神。如今朝廷调令已至,李靖将要前往涿郡任职,临行前,他想把这名有猛将之才的铁匠带去碰碰运气。
洛阳……
长安……
……
一道针对性极强的檄文,天下人才尽入涿郡。
有人真心露面,求得一官半职;
有人是来扫杨侗和寒士颜面的,他们用真才实学,将寒士击败,然后扬长而去。




大隋第三世 第038章:凌敬论商
随着小舞第一个投票支持自己的丈夫,一些士子拿杨侗抄下来的文章与之前的第一名比了比,然后,纷纷投向刚刚贴出来的一诗四文。
这文章的文笔老道,内容发人深省,词藻富丽、内容空洞的美文与之相比,判若云泥。
重要是这文风符合冀州几大巨头的品味。
众所周知,冀州牧杨侗最讨厌浮华无物、拍马屁的奏疏,要求治下官员上奏时讲究简洁明了。他本人写的《凌烟阁》《马说》也是平铺直叙!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冀州的老大不喜欢华丽文章,那么官员上疏时总是要将奏章里的空话、屁话、套话删了又删、改了又改。
一时间,冀州文坛便彻底遗弃词藻华丽、洋洋洒洒‘宫体’风格。
杨侗给官员定下的标准是,只需说清楚何事、何地、何时、何人,并附上解决方法就可以了,不达标的都要受罚,甚至还有几个官员上奏异象而被革职!
老子花钱养你们,不是看这些没用的东西,更不是拿着工资不做事,如果不根据实情给出解决方案,遇到事情就住上推,老子养你们干嘛?
大家以才华考功名没错,我也支持,可也要看是什么才、哪方面的才华!辞赋诗书画是以陶冶情操为主的艺术,但是诗再好有什么用?它能治理地方还是可以抵御外敌?
1...1213141516...2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