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一品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温七郎
吴生有此机遇,柳味觉得自己正好可以一用。
本来,按照柳味所想,通过自己慢慢发展,应该能够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可最近的事情让他越来越有危机感,先是晋王对他的试探,再有就是莫名人的跟踪,突然的陷害,他觉得自己必须要有自己的势力,那吴生若能在官场混开,岂不就是自己的势力?
在柳味看来,很多事情不需要刻意为之,但却不能不为;就比如发展自己的势力,他没有必要搞的大张旗鼓亦或者神神秘秘,势力这东西,也是分为很多种的,那些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站出来拉你一把的人是势力,那些肯为你出生入死,视你为他们一切的也是势力。
势力也分明暗,柳味如今要发展的,可以说是一种明的势力,他要在朝堂站稳脚跟,就需要有人站出来为自己说话,如今的吴生算是他柳味的势力,那将来成就不凡的张齐贤、吕蒙正也算是他的势力,甚至连晋王、苏另看都是,那晋王和苏另看想利用他柳味的本事,而他柳味又何尝不想倚重他们的身份呢?
这种明的势力,更多的是相互利用,相互提携,以便在自己遇难的时候能有几个站出来的同盟。
当然,还有一种暗的势力,暗的势力更像是养死士,这一势力不需要被外人知道,而这一股势力要做的事情也多半是隐蔽的。
柳味如今能发展的只有明的势力,暗的势力他有想过,只是还不到时机,首先这里是京城,而他相信自己的四周随时都有探子在盯着自己,如果他养死士亦或者发展了其他的暗中势力,少不得要被人举报的,他不能冒这个险。
而且,要发展暗的势力,需要很多钱,很多很多钱。
--------------------------------------------------------------
京城是一个消息流传很快的地方,而且每天都有不同的消息起来,又有不同的消息慢慢被人遗忘。
几天后,有关吴生与小蝶两人爱情的事情已经慢慢的被京城百姓所淡漠了,换而的是上元节该怎么热闹、二月初的春试谁能赢得头筹。
上元节自秦朝已有,汉文帝时定为元宵节,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热闹的节日,因此对百姓来说是最为期待的,在元宵节时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是不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呢?
对于柳味和如意郡主他们来说,他们是很期待这个元宵节的,平日里他们的生活就缺乏热闹,更少游戏,有如此难得的热闹节日,不过就太说不过去了。
柳味、如意郡主和很多百姓期待的都是元宵节来临时的热闹,可对于朝中的一些大臣,和来京城赴考的书生来说,他们最关注的还是二月初的春试。
科举自唐以来便成为朝廷获取人才的一大途径,只不过唐朝士族庞大,进入官场有时只需要一首诗亦或者官员举荐就行了,这对于很多有才情而无关系的人是不公平的。
为此,大宋开国后,便取缔了举荐等一批不公平的为官途径,科举成为了很多读书人当官的唯一途径。
而对于朝中不少官员来说,科举是他们发展势力的大好机会,那些赴京赶考的书生多半是没有名声的,可若是能在他们没有名声的时候拉拢他们,那么等他们博取了功名后,也就自然会跟他们成为同盟。
除此之外,主考官也是获得门生的一大途径,若是经过自己主考而考上的书生,日后在朝堂上也算他们半个老师了,古人尊师重道,有此关系在,那些进士及第的书生少不得又是他们的一股势力。
因此,在春试开始之前,很多官员都在想如何从中谋取利益。
晋王也不例外。
京城的热闹延续着,可开封府的晋王则显得深沉。
他旁边的苏另看也微微皱眉。
“苏先生,今年主考官这一位置,我们是否要争呢?”
苏另看沉默片刻,道:“王爷,魏王那边是已经开始争了的,除此之外,那与学府书院院长慕容博关系匪浅的卢多逊也想当,丞相赵普那边虽没有动静,可以属下对他的了解,这种机会他也不可能放过,我们若是不争,失去一批人脉不说,还容易引起圣上怀疑啊!”
晋王微微一愣:“本王不争,皇上还怀疑?”
苏另看笑了笑:“当今圣上虽说仁慈治国,但多疑的性格也是有的,往年我们都争,今年若突然不争,皇上会不疑心?只怕他会认为王爷又在搞什么阴谋诡计呢;再者,如今圣上对王爷和魏王都有忌惮之意,你们若是不斗了,他心里也不安,所以这主考官的位置,争还是要争的。”
听得苏另看的话后,晋王沉默着点了点头,而点头后,道:“既然如此,就请先生说一下与之有关的朝中信息吧。”
“根据探子来报,时任参知政事的薛居正去找过魏王,想来便是为了主考官一事,这薛居正学识渊博,且在几年前就当过一次主考官,如果魏王肯支持他的话,他的机会是很大的。”
“薛居正?”晋王微微一愣,薛居正时任参知政事外加兵部侍郎,参知政事有副宰相之权,他的地位可谓是不低的,只是晋王没有料到薛居正竟然是魏王的人,不过想到他是兵部侍郎,也就释然了,魏王管着枢密院,枢密院掌管军事,与兵部可谓是不分家的,而以魏王的本事,拉拢到薛居正也就不足为奇。
明白之后,晋王微微颔首,又道:“以先生推测,赵普若要争,会举荐谁?”





大宋一品驸马 第106章 权道
赵普是当朝宰相,更是当今圣上的智囊、好友,晋王很清楚,如果他们真的要争的话,赵普举荐的人会是他们最大的敌人,而且根据晋王所知,在举荐人方面,赵普有着让人难以明白的执拗。
晋王记得有一次赵普要举荐一人做官,连续上奏两天,皇上都没有同意,第三天的时候他又上奏章,坚持要给那人官做,圣上偏偏对那人不喜欢,一怒之下就撕了赵普的奏章并且扔在地上,本以为那赵普会害怕,可不料他竟然将奏章拾起来回家粘好,次日又再次上奏。
这等执拗,连晋王看了都觉得不能理解。
如果赵普这才要举荐人,怕是多半会被圣上同意的。
晋王问出那句话后,便望向苏另看,苏另看沉默许久后,才终于悠悠开口:“赵普很得圣宠,他与圣上的关系比王爷跟圣上的还要好,而且赵普在朝中的势力也很强大,属下经过一番思虑后,觉得赵普若真要举荐,怕是会举荐大学士沈义伦,沈义伦是圣上当年霸府幕僚之一,与赵普有多年情义,而沈义伦少习《三礼》,未入朝时以讲学授徒为生,其学识在朝堂中也是数得着的,且此人品性不错,也无恶迹,当真是王爷的一大竞争者。”
听完苏另看的话后,晋王微微颔首,他对那沈义伦也是了解的,甚至想过收拢他到自己麾下,只是沈义伦平日里很少参与党派之争,晋王多次暗示,他也视若未见,不过他与赵普关系很好,却是人所共知的。
“那卢多逊与慕容博关系匪浅,他当主考官便可多多提拔学府书院的考生进而壮大自己的势力,那卢多逊虽未依附那个王爷,可他在朝中却有不少学府书院的同僚,若是竞争起来,实力也不容小觑。”晋王自己先分析了一下卢多逊,然后才望向苏另看道:“朝中能与本王相争的也就这些人了,只不过主考官这个位置,本王不可能亲自去坐,在我们的势力之中,先生觉得何人有这个资历和声望能够胜任?”
苏另看在决定争主考官这个位置的时候便已想好,如今见晋王问,连忙浅笑道:“在朝堂之上,王爷的势力也不算小了,不过若论资历和声望,最适合当主考官的人只有宋琪一人。”
“宋琪?”当晋王听到苏另看推荐宋琪的时候,不由得一愣,因为在晋王看来,那宋琪并不怎么合适。
可苏另看却点了点头:“正是宋琪,那宋琪三十年前已在纷乱时期考中进士,如今在朝中虽然地位不显,可其学识却是少有人能及的,且此人有大气节,若是加以重用,必能对王爷有不少帮助。”
晋王深锁愁眉,道:“这宋琪今年有五十多岁了吧?”
“五十有三。”
“五十三岁才是个枢密直学士,连翰林都没入,他去当主考官,怕是不妥吧?”
晋王对朝中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而且他也是个心思缜密的人,枢密直学士虽是学士,可地位是低于翰林学士的,在朝堂中,不是翰林学士就想去当主考官,根本就没戏。
晋王说完,苏另看浅笑道:“王爷误会了,那宋琪不是去当主考官的,而是当副主考官。”
晋王微微一愣,苏另看则又笑着解释:“如今朝堂之上,为争这个主考官的人必定大有人在,王爷平日里又十分高调以至于引起了圣上忌惮,这主考官的位置皇上绝对不可能给我们的人,既然明知不可能拥有,又何须拼命去抢?其实副主考官的位置,还是不错的,而且有两个,皇上就算对王爷再心生忌惮,可面子还是要给的。”
苏另看这样说完,晋王已是明白,而明白后则露出一丝浅笑:“还是先生看的透彻,副主考官也行,至少比没有强。”
苏另看笑了笑:“如果运用得当,兴许比主考官发挥的作用还要大呢!”
----------------------------------------------------------------------
新年热闹的气氛还在持续着,可赵普最近却忙的焦头烂额。
他是宰相,朝廷的很多事情并不会因为过年而停止运转,他觉得自己比平日还要忙碌。
而在这些忙碌中,最让他觉得头疼的是再过一段时间的春试。
科举关乎朝廷的未来,他这个宰相不能不谨慎,而在谨慎的时候,他又在想,自己要不要为自己争取一些势力;这么多年来,赵普一直都是赵匡胤的智囊,其身份地位在朝堂中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而且他也有不少同僚支持,只是很多时候,他却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很多事情,虽然最后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办,可其间却多波折,这让他很不喜欢,他已经是大宋宰相了,应该说一句话立马被人去执行的,可他并没有感觉到这种快感。
寒风透过纱窗吹进了书房,赵普双眉微微一凝,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没有这种快感,是因为朝堂中其他各派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他们势力的强大,才造成他这个宰相说话越来越缺少威严。
“一定要掌握更多实权才行。”
当赵普生出这个念头的时候,不自觉的心头一震,仿佛在他的心底是想抵抗的,可那也只是一震而已,因为很快他又被权力的欲望给诱惑了。
权力,男人生在世间,当有大志,当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可要做这些事情,必须有权,没有权,就算你想给百姓谋福祉也是不行。
赵普这样安慰自己,而后嘴角露出了一丝浅笑。
而这个时候,他想到了沈义伦,当赵普还是赵匡胤幕僚的时候,他就认识了沈义伦,那沈义伦的学识他是清楚的,最重要的是,沈义伦跟自己最为要好,虽然他平日里不参与党争,可这个忙只要他赵普开口,沈义伦一定会帮。
最重要的是,朝堂之上的情况瞬息万变,那沈义伦又何尝不想有所依靠呢,以便在他遇难的时候能有人站出来拉他一把?
赵普将书房桌子上的一些账簿合了起来,对门外书童吩咐道:“你去给沈义伦沈大人送封信,就说今晚酉时老地方见。”
书童应了一下,正要去办,这个时候赵普又道:“通知二公子,让他来书房见我。”
“是!”
书童离开后没多久,赵承煦便进了赵普书房,因为赵普是宰相的关系,赵承煦的家教还是很严的,进得书房,赵承煦道:“父亲大人叫孩儿来所为何事?”
赵普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儿子,他长的很英俊,比他的几个儿子都要帅很多,因此他对这个儿子也是寄予了厚望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这个儿子跟秦康惠王赵德芳和柳味关系很好,赵德芳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儿子,如果圣上不想履行金匮之盟,他要选太子的话,赵德芳当选太子的几率很大,自己的儿子跟赵德芳关系要好,无疑等于保住了一棵大树,就像自己当年保住了赵匡胤这棵大树一样。
“最近几天可有读书?”
赵承煦见自己的父亲只是要问自己的功课,心中顿时放松,回答也略随便了些:“回父亲大人,天天都有读的。”
“都读些什么?”
“《论语》”
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称,他的儿子自然知晓,因此《论语》是他是读的最多的,就怕那天自己的父亲考他有关《论语》的知识。
听到自己儿子这样说,赵普微微颔首,而后又道:“《论语》是不错的,要多读,也要常思才行,不过二月你就要参加科举,其他像诗、赋、论、策五道、《春秋》《礼记》的也要多看看。”
宋朝的科举要考很多项,其中诗、赋、论、策五道是最为重要的,再有就是默写《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对《春秋》亦或者《礼记》笔答其中句子的经义。
这些考试项目中,诗、赋、论都是好办的,唯有策五道、《春秋》、《礼记》的墨义最难,赵承煦平日里也最不喜欢看这些理解这些,如今听自己父亲要自己多看《春秋》《礼记》,不由得头大,但他此时胆子还是有的,于是便浅笑道:“父亲大人,这些儿子都有看,不过以您的身份,要儿子中进士应该不难吧?”
赵普微一凝眉:“你是我赵普的儿子,圣上看在我的面子上,点你个进士自然不难,不过你早晚是要进入朝堂的,腹内没有那么多墨水怎么能行?是不是为父说的这些你没怎么看?”
赵承煦有些紧张的低下了头,赵普见此,神色稍松,道:“为父没有为难你的意思,你的诗、赋还是不错的,以后多看些策论便是,有了学识,为父也好在朝中为你打点。”
听得自己父亲这话,赵承煦心中顿喜:“孩儿明白,孩儿以后会更加努力的。”
赵普点点头,他对自己的这个儿子还是很满意的。
“去吧,告诉你姨娘,就说为父今晚不在家吃饭。”




大宋一品驸马 第107章 帝王心术
品茗居是京城一家有名的茶楼。
这里的茶从来都是好茶,而且这里招待的都是有身份的人。
身份,不是说有钱就有身份的。
有时你若没有身份,就算你再有钱,品茗居也是不招待的。
黄昏后,赵普进了品茗居,他一句话都没有说,便被里面的小厮令进了一雅间,而赵普也没有露出丝毫惊讶。
因为品茗居是赵普的产业,也是他赵普收集情报的地方。
赵普身为当朝宰相,自然需要知道很多的事情,可他不能像慕容博那样去开青楼,因为他不屑开,也觉得开青楼赚的钱是脏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如果被人发现,他的一世名声就毁了。
可开茶楼就不同了,茶向来都是高雅的东西,就算有人知道赵普开茶楼,也不会对他有什么影响。
进得雅间,里面有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身材有些胖,但给人的感觉却很正气,那正气似乎让人看他一眼后,能忽视他的身材。
那人见到赵普后,连忙笑道:“赵老兄今天可来晚了。”
赵普浅笑:“让沈兄久等了,主要是来时考校了犬子的学问,故此才有所耽搁。”
“无妨,快请坐。”
两人以前经常在这里品茶聊天,沈义伦以为赵普今天找他来也是如此,因此在赵普说到考核赵承煦学问的时候,沈义伦也没有多想。
两人坐下后,又命人添茶,外加一些干果。
两人先各饮一口茶,对茶品评了一番又剥了几个干果来吃,直到这个时候,赵普才望着沈义伦问道:“其实今天叫沈兄来,是有事相商的。”
沈义伦微微一惊,平日里他们两人在一起喝茶,可从不谈论国事亦或者跟两人身法有所敏感的事情的,可赵普已是开口,他沈义伦自然不好拒绝,道:“赵兄想说什么?”
“沈兄是知道的,再过几天科举考试就要开始了,可朝廷还没有选出主考官。”
沈义伦一愣,道:“赵兄的意思是?”
“在下想请沈兄担当此重任。”
“这……”
沈义伦有些犹豫,他倒不是不想当,只是不明白赵普为何突然找上自己来当这个主考官。
“科举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途径,可朝中有不少人却想以此来谋取门生,来壮大自己一派的声势,这对朝廷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沈兄一向不参与朝堂上的党派之争,在下思来想去,觉得只有沈兄最为合适。”
沈义伦听得这话,认为赵普这是为朝廷着想,他也是有心报国的人,如此便也不再犹豫,道:“赵兄为江山计,我沈义伦又怎能袖手?只是朝中多人都在争夺主考官这个位置,在下的资格怕也不够吧。”
“无妨,只要沈兄答应了,一切交给在下便是。”
赵普有心靠这次机会来给自己壮大声势,只是他对沈义伦是很了解的,自己若有拉拢之意,沈义伦必定不答应,他开口以江山社稷为重,沈义伦必定答应,只要沈义伦答应,那么一场春试下来,他沈义伦必定多不少门生,只要那些人先成了沈义伦的门生,那么以后赵普有的是机会拉拢沈义伦。
而赵普对朝廷的局势也极其了解,只要他开口,皇上必定会同意他的请求。
沈义伦见赵普都这样说了,也不再为此事操心,笑道:“好,好,既然如此,那在下静等便是,这茶好啊!”
“既然沈兄觉得茶好,那就多喝点,改明我命人给你送去一些。”
夜色深时,沈义伦才从品茗居离开,这个时候的寒风有些凝重,他刚坐上马车,便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像是自言自语道:“赵兄啊,赵兄,想不到你已位极人臣,却还想着揽权,如此行事,只怕物极必反啊!”
说着,沈义伦又是忍不住叹息一声,想来他虽不参与朝廷党派之争,可他毕竟是赵匡胤当年霸府幕僚,其才智与赵普也是不相上下,赵普心思,又怎瞒得过他?
-------------------------------------------------------------------
正月十三,离上元节还有两天时间。
这天早朝,赵匡胤终于将挑选主考官的事情提上了议程。
科举考试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要先选主考官,然后从翰林院挑选出题的官员,出题的官员选定后就要被幽闭起来,直到考试结束才能够释放。
而考场一应事情都必须安排后,正月十三才选主考官,对整个朝堂来说,都是有些晚了的。
朝堂之上很安静,赵匡胤说完后,问道:“诸位爱卿觉得,何人可担此重任?”
朝堂官员相互张望,而后一名官员出列道:“圣上,微臣觉得翰林学士卢多逊卢大人很合适,卢大人学识渊博,能力不俗,定能完成这次科举相关事宜。”
这名官员站出来说完后,其他官员也纷纷站出来支持卢多逊,显然在此之前,卢多逊是跟他们打过招呼的。
这些官员说完,赵匡胤并未开口,只望着殿下众臣,这时,枢密院副使陈臣道:“圣上,微臣推荐参知政事薛居正,薛大人为我朝副宰相,对科举一事可谓是了然于胸的,有他住持此事,定能为我大宋选拔出可用之才。”
陈臣是陈舒的二叔,他心有大志,想要通过陈舒来掌控朝局,只是如今的他势力太过低微,在枢密院他是副使,必须听魏王的,而他私底下建立的苦寒社虽可用,但不成规模,因此此时的他才会依附魏王,而为了以后的大计,他让自己的三弟陈青当魏王的谋士。如此一来,魏王有什么行动也就在他的掌握之中了,而且他也多了一个选择,如果陈舒那边生不出皇子来,他还可以靠魏王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如此,魏王要他在朝堂上举荐薛居正,他自然也就得不遗余力的站出来帮忙了。
陈臣言罢,其他魏王这边的人自然纷纷站出来附议。
晋王站在一旁,表现的很是平静,这些情况都是苏另看早料到的,而他今天也无心争主考官的位置,因此他显得云淡风轻。
不过在魏王的人说完之后,他就不能再表现的淡然了,他必须站出来替宋琪说话。
本来,这事应该他晋王的人在朝堂上提出来的,可是苏另看说为了让圣上对他放松警惕,尽量不要让皇上知道他在朝中的势力分布,再者,那宋琪连翰林学士都不是,其他人站出来替他求主考官显然不可能得到重视,因此只有晋王亲自开口才行。
因此,在魏王的人说完后,晋王便站出来开口了。
“皇兄,臣弟举荐枢密直学士宋琪。”
听得晋王开口,众臣不由得一惊,就连赵匡胤也是一愣,因为他对这个枢密直学士宋琪根本一点印象没有,他甚至想问,我大宋朝有这号人吗?
不过赵匡胤忍住了,只问道:“枢密直学士,怕难担此重任吧?”
赵匡胤这么一说,其他各有支持的官员纷纷表示赞同。
“枢密直学士比翰林学士低,主考官怎能是枢密直学士?”
“没错,考试前三甲有入翰林的资格,难不成能让主考官还不如考生?”
众臣议论纷纷,在彼此利益前面,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枢密直学士宋琪是晋王推荐的。
晋王站在大殿之声,神情冷静,在这些朝臣议论纷纷的时候,他突然开口道:“既然当不成主考官,那就当副主考官吧,臣弟对那宋琪的学识还是很欣赏的,他在三十年前,已是进士出身。”
1...4243444546...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