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神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中啸
杨奉虽然看不见,脑子还灵活,只觉一阵寒气扑面而来,夹杂着血腥的味道,心中大惊,惶声叫道:“饶命!”
紧接着,他感觉到一个冰冷沉重的东西搁到了自己肩上,吓得不敢乱动,只能暗自祈求祖宗保佑,让这个杀星别一戟刺死自己。
那一边,无良智脑已经驱马奔回到马车旁,急忙对何后道:“太后,现在事态危急,太后须得当机立断才是!”
何后因被众多西凉骑兵挡住了视线,没有被闪光弹射到眼睛,此时已是六神无主,见黄尚赶回,忙道:“黄尚,你说该怎么办才好?”
无良智脑跳上车,叫道:“太后快上车顶,我来帮你!”
何后爬上车,无良智脑蹲下身,伸出手来,让何后踩上他的手心。
何后心系封沙安危,恨不得快些爬到车顶看个仔细,也顾不上黄尚能不能撑住她的体重,抬脚便踩上去。
无良智脑这个新的身体看似瘦弱,手臂却如铜打铁铸一般,纹丝不动。等何后两只脚踩上他两只手,他站起来双手用力,稳稳地将何后送上了车顶。
何后站在车顶上,手搭凉篷向远方观望,见封沙已经制住了敌军首领,不由大为放心,手抚酥胸,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车下唐妃仰面看着她,急得流泪道:“姐姐,你看到什么了?他有没有受伤?”
何后幽幽长叹道:“还好,他看上去一点都没受伤,还抓住了敌人的首领!”
听说心爱的男子没有受伤,唐妃心中一松,颓然瘫倒在地,昏了过去。
何后一惊,叫道:“妹妹,你怎么了?”
她正要从车顶上跳下,忽听黄尚威严的声音喝道:“太后!汉室江山,大将军的安危就在你一念之间!你若跳下来,就一切都完了!”
何后悚然惊惧,回眸看着那一脸严肃的文弱书生,道:“黄尚,你说怎么办才好?”
“你只要直直地站在那里,不要动就好了!其他的都交给我和大将军。”无良智脑沉声道。
何后无法可想,只得听他的,昂首立于马车车顶之上,目视远方,无限依恋地盯着自己的男人。
在战场上,公明被那一戟打得一阵发昏,倒在地上半晌才爬起来,视力慢慢恢复,正要找寻封沙厮杀,忽然看到远方一道霞光升起,不由惊异起来,翻身上马,向那边看去。
在广阔的原野中,一辆马车的车顶上高高站立着一名绝色女子。她的气质如此高贵,纵然是未施脂粉,也掩不住她绝世的艳丽与母仪天下的威严。
霞光自她身边升起,笼罩在她身上,更衬得她如同天仙下凡一般,端丽无双,更兼高贵无比,令人望而生敬。
公明瞪大了眼睛,心中忽然升起一股敬仰之意,恨不得五体投地,膜拜这降临尘世的女神。
一声威严的大吼声自原野发出,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中:“何氏太后上承天命,汝等还不宣誓效忠,更待何时?”
公明恍然明白那女子竟然是他们要追捕的何后,一时手足无措,呆在那里。
此时,杨奉的视力也已恢复,见到这等情景,不由大惊。
更让他惊惧的是,那长大沉重的战戟的尖端竟然搁在自己肩上,压得自己十分难受,而戟侧的月牙刃就顶在自己咽喉,只要向前一送,自己便得一命归阴。
看着面前那英伟男子眼中闪烁的寒光,杨奉当机立断,纵声长呼道:“太后上承天命,我等愿誓死效命,共除董贼!”
此言一出,远近皆惊。杨奉却见那持戟男子面色缓和下来,将方天画戟自他肩膀上挪开,戟尖微微下垂,不由心中暗自庆幸。
话既已出口,便不能反悔,否则董卓第一个不会放过自己。杨奉跳下马来,拜倒在地,大呼道:“我等愿誓死效忠太后,如有违者,天地共诛之!”
他的亲卫见他如此,都跟着拜倒。杨奉所率西凉骑兵大半是他原来的部属,又见了何后这等奇妙的模样,只怕真的是上承天命,不由心生景仰,也跟着跳下马来拜倒。
他们的行动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最后二千多西凉骑兵都跪在地上,不敢抬头,那持斧猛将也混在众军中叩拜,口中喃喃念诵着效忠之誓。
荥阳城头,王植望着马车上那身披彩霞的绝代佳人,惊骇莫名,心道:“难道太后真的是上承天命?如果不是的话,光天化日,怎么会有彩霞罩在太后身上?”
在城外的旷野上,数千精兵都已拜伏于地,看上去如同大片的黑色岩石一般。只有那持戟猛将孤零零地骑马站在人群之中,出神地看着远方的美女,眼中隐隐闪烁着感动的光芒。
大风吹动她的裙裾,那美女罗衫拂动,青丝飘飘,脸上有着一丝惶惑,一丝哀愁,更多的却是对远方那人的关心牵挂之情。
风中独立的她是如此美丽,恍若天上的仙子……没有人知道,那猛将的心中,竟然是在这样地想着。
城头上,王植手按佩刀,心知这群西凉精兵若要攻城,加上那持戟猛将的悍勇无敌,只怕荥阳凶多吉少,不由一咬牙,暗道:“拼了!若太后真是天帝所选之人,我在太后危难时追随,至不济也是个护驾功臣!”
他跳上城墙垛口,振臂纵声狂呼道:“太后上承天命,臣愿效忠太后,誓与董贼不共戴天!”
城中军兵听他这样讲,都惊得呆了。他的亲兵在他的威吓目光下,一一跪倒向城外叩头,其他人正在惊疑之中,也大都随着跪下,不过片刻功夫,守城军民倒跪倒了一大半。
王植下了城墙,亲自带人打开城门,率军出迎太后入城。
两支原本是来捉拿太后的军队自东西两边缓缓接近马车,却不敢太过靠近,王植与杨奉离着十几步,都拜倒叩头,请太后下车。
几个守城士兵在王植的命令下,扛着梯子跑到马车边,先跪下磕了个头,才将梯子靠在车边,叫几名民女去扶了太后下来。
无良智脑正躲在车后,靠在车厢上擦汗,心中暗道:“真够悬的,差点就都赔在这了!要不是老子有放射万丈霞光的本事,现在说不定被人拆成零件了!”
忽听双方首领赶来叩见,他便从车后转了出来,一抖鹤氅,羽扇轻摇,优雅地微笑道:“二位将军快快请起,太后自然知道二位将军都是大汉忠臣,二位将军可报上名号,太后自有封赏。”
二人大喜,忙报上自己的姓名。无良智脑又指着那持斧猛将,笑问道:“这位将军又是何人?”
杨奉忙道:“这是我的亲兵队长,姓徐,名晃,字公明。”
无良智脑眼睛一亮,大笑道:“徐晃?好,原来是徐晃!怪不得能与大将军斗上这么久,果然是盛名无虚!”
徐晃正低着头不敢看太后,忽听他这么说,不由抬头惊疑道:“先生知道我的名字?”
无良智脑笑而不答,摇扇道:“诸将听封:杨奉将军可为讨贼将军,王植将军可为荡寇将军,徐晃将军可为破虏将军!”
三人见他随口封官,都是惊疑不定,举目看着何后。
何后此时见大事已定,不由感到一阵疲倦,道:“就这么办吧。”让几名民女搀着她回到了马车里。晕倒的唐妃也被救醒,由民女们扶回到车中休息。
王植、杨奉这才知这个大冬天扇扇子的怪人竟然是太后的心腹,忙上前拱手道:“不知先生尊姓大名,现居何官职?”
无良智脑轻摇羽扇,怡然微笑道:“山野之人,无甚官职,只是太后一时无可用之人,才由吾代为执笔草诏。若说起吾的名号,吾姓黄,名尚,字无量,号卧龙先生。”
三国战神 第三十四章 卧龙黄尚(上)
无良智脑低头自顾,见自己鹤氅飘飘,仙气十足,比诸葛亮更象诸葛亮,不由心中大乐,洋洋自夸道:“天下无亮,无量最亮!”
他手捻胡须,暗自沉吟道:“诸葛亮现在只是一个小孩,当然不能叫这么好听的称号,以后我遇到他,收他为徒,教他天文地理,给他取名‘地龙’好了。”
他平心而论,想想诸葛亮只是一个小小孩童,怎能与算无遗策的自己相比?这卧龙之称,自然是配给自己最合适。
“诸葛亮不过是官宦世家的一个聪慧子弟,怎么和我这大汉重臣相比?反正他现在还小,我这么聪明,收他当个徒弟,他就该偷笑了。师父给弟子取名,他敢说不听吗?”
想到自己将诸葛亮呼来喝去,要他给师父打水洗脚磨墨捶背的风光,无良智脑心中巨爽,闭上眼睛摇头晃脑,恨不得那一天早些到来才好。
暗爽了许久,无良智脑缓缓睁开眼睛,发现自己仍独自站在荥阳的府库之中,那几名奉命守住库门的士兵很是尽职,没有让人来打扰自己。
无良智脑抬起头来,看着满库的金银,不由龙颜大悦,呵呵笑道:“好啊,这么多的金银,够花用一阵了!”
笑了一阵,他忽又叹口气,自语道:“钱虽然多,可是买不回来能源。刚才放出霞光幻景又费了好多能源,结果只弄到这点钱,真是不值!再加一个闪光弹,唉,微型战船那么小的空间,我可没带几个来啊!”
他想了想,忽然又失笑道:“甭管怎么说,徐晃算是弄到手里来了,再加上三千铁骑,勉强算是值得了吧。”
他从库中拿出几大锭黄金,放在怀中,洋洋得意地从库中出来,心道:“我这不算是贪污,应该是不义之财,老子取之有份!”
刚收的三名将军走了过来,向他行礼,问道:“先生,我们现在该到哪里去?”
无良智脑捻须微笑道:“我们先去西凉,向马腾搬兵,然后直捣长安,收复洛阳,铲除董贼,扶助陛下重登皇位!”
三人对视一眼,脸色又喜又忧。如果马腾真肯借兵那自然是好,可若是败给了董卓,只怕天下再无自己容身之地。
王植小心地问道:“我有一事,一直有些疑惑,却不敢问太后:太后帝妃皆在,为何不见陛下?”
杨奉也早在疑惑,拿眼看着黄尚,看他如何回答。
无良智脑轻摇羽扇,一阵冬天的寒风吹在脸上,甚是凉爽,微笑道:“此事乃是机密,你们千万不要说破:陛下因中了李儒下的毒药,现在正在华佗的弟子家中养伤,不能随意走动。等到我们破了洛阳,杀了董贼,陛下自然就能回来重登皇位了。到了那时,三位都是我朝的大功臣,同受天下景仰!”
三人大喜,都向无良智脑道谢。
无良智脑又道:“此地不能久留,我们快些率军离开荥阳,走小路绕过长安等大城,直奔西凉去吧。”
王植面露难色,道:“本地军兵不肯离乡,西凉军兵又不肯背叛董卓,奈何?”
无良智脑摇扇笑道:“这个容易,你们快把士卒召集起来,我去给他们训训话。”
王植虽然听不大懂,但也大略明白,忙与杨奉去召集众军,徐晃却被无良智脑留了下来。
看着徐晃年轻的面庞,无良智脑脸色渐渐变得凝重,沉声道:“公明,你可知道我们现在的处境么?”
徐晃躬身道:“先生,我虽是莽夫,也知董卓此时权倾朝野,西边更被他的军马盘踞,我们现在的处境实际上非常危险,若被董卓军发现,必然要有一场大战。一旦被拖住,董卓大军赶来,我军恐怕便会众寡不敌,说不定便会全军覆没。”
“那你认为该当如何?”
“只有按先生的意思,日夜兼行,快些离开洛阳附近,绕过长安,那时董卓军便已鞭长莫及。我们再稍稍放慢速度,自董卓地盘当中的无人区域穿过,到了马腾的辖区,就不怕他董卓了。”
无良智脑点头微笑道:“很好,公明所言不错。公明性情稳重,心思慎密,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徐晃惶然道:“先生言重了,我能得太后恩赏,得居显官,已是喜出望外,怎么还敢想着再升官职?”
他这也是真心话,想他出身寒微,一直跟在杨奉身边做个亲兵队长,将来能做个校尉已经是最大的梦想,想不到今日竟然一步登天,被太后封为破虏将军,与杨奉同列,虽然只是虚职,但也足可光宗耀祖,心下已是十分欢喜,现在听到黄尚说他还能做更大的官,不由吓了一跳,不敢相信他的话。
无良智脑心道:“我当然知道你们升得太快,可现在不是用人之际嘛,不靠这个收买人心,又拿什么来收买你们三个?反正是空口封官许愿,又不要老子花一分钱!”
他捻须笑道:“吾自幼学得识人之术,公明天生贵相,若能得贵人相助,必然能平步青云,名扬天下!”
徐晃又惊又喜,不知说什么好,无良智脑又道:“公明才华超众,可为领军大将。杨奉、王植二位将军,都不及公明,公明好自为之!”
徐晃福至心灵,心知这位黄尚先生是太后的心腹,若能得他照顾,平步青云必然不是梦想,便深深一揖,恭声道:“徐晃愚钝,请先生指点!”
无良智脑笑道:“公明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岂不可惜?”
徐晃抬头看着黄尚,迟疑道:“先生的意思是……”
“建威大将军刘沙英才盖世,武艺超群,更兼宅心仁厚,心系万民,对将军这样的勇将更是爱惜有加,若不拜其为主,天下又何处找这么好的主公来?何况建威大将军之位何等尊崇,虽然现在龙困浅滩,但以大将军之能,只要有一军在手,不难纵横天下。若再有公明辅助,更是如虎添翼,天下再无敌手!”无良智脑鼓起如簧之舌,拼命地劝说道。
徐晃低头沉吟,为难道:“我跟随杨奉将军已久,弃之不义。”
无良智脑大笑道:“公明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杨奉将军现为讨贼将军,公明现为破虏将军,已是同殿为臣,哪有向同品级将军效忠的道理!况且二位将军都是为太后做事,大将军若能率军击破董卓,各位都有大功于国,还怕杨奉将军不身居显官么?便是为了他的前途着想,公明也该努力辅佐大将军才是。”
徐晃闻言恍然醒悟,慨然道:“多谢先生指点,愿听先生之言!”
无良智脑面露喜色,领着徐晃去见封沙。
封沙正坐在太后卧室门前擦拭方天画戟上的血迹,见二人来了,微微一愣。
徐晃抢上几步,拜伏在地,叩首道:“徐晃徐公明,拜见主公!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封沙见黄尚在旁边,已经猜出是怎么回事,不由大喜,忙上前亲手扶起徐晃,笑道:“能在战场上挡我那么久,你是个豪杰!今天侥幸赢了你,料你也不肯心服,我们再去比上一场!”拉着惊讶的徐晃去了。
无良智脑摇头苦笑,沉声道:“老大还是那么好武成痴,纵然是娇妻美妾在旁,也不如得到一个能陪他过招的勇将让他高兴!”
门内忽然发出一声幽幽的叹息,声音甚低,若非无良智脑听力超人,几乎听不清楚。
无良智脑暗笑道:“这句话足够让那两个美女睡不着觉了吧?有趣,有趣!”倒背双手,扬长而去。
三国战神 第三十四章 卧龙黄尚(下)
走到操练场上,数千军兵已经齐集。他们心中都忐忑不安,乱纷纷地说着话,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随将军西行。
无良智脑施施然走到高台上,纵声长啸道:“众军且听我一言!”
这一声喊出,台下立时鸦雀无声,众军兵都暗自惊讶道:“这人看着文文弱弱,喊叫的声音却大!”
无良智脑昂首道:“各位可知,你们的死期便在眼前?”
众军大哗,一时间人声鼎沸,不可遏止。
一名老成些的骑兵队长从人群中走出,作揖道:“先生所言何意?”
无良智脑轻摇羽扇,微笑道:“董卓残暴成性,若让他知道杨、王二位将军率军勤王,效忠了太后,你觉得他会如何?”
那队长沉吟道:“太师必然会大怒,率军追来。”
“当董卓追来时,看到荥阳城中还有未跟着我们一起走的军兵,你觉得他会不会厚加赏赐你们?”
队长摇头道:“虽然不会赏赐,但也不至于加害我等。”
无良智脑大笑道:“你太不了解董卓了!今日胡车儿将军部下几名骑兵逃奔洛阳给董卓报信,却被他一怒之下当众打死,如果他看到杨奉将军与王植将军部下的军兵,难道会善待你们么?若真遇到董卓心情不好,只怕各位想速死都办不到!”
众军闻言吓得面色发白,人人都知道董卓是个什么脾气,若是留在这里或是直接到洛阳投奔于他,那真是自寻死路了。
无良智脑见众人都有逃散之意,挥扇笑道:“众军可是想要离开军队,四散而走么?可笑,可笑!”
那队长问道:“避祸而走,又有何可笑?”
“众军士合起来是一军,若是分开,不过是单人独骑,势单力孤,董卓只要派人搜索,几名乡民便可缚起一军兵送与董卓领赏。那岂不更是死路一条?”
无良智脑举目望着众人,微笑道:“众军士加入军队,大都是为了能吃上饱饭,并且将来能有个出身。若逃离军队,岂不是前功尽弃?当今天下,何处不乱,以一人之力行走于乱世之中,岂能长生乎?”
见众军惶惑不已,无良智脑举手大喝道:“我指给你们一条明路!现在太后便在荥阳,很快便会启程向西凉去。那马腾本是国之忠臣,一见太后,必然兴大军讨伐董卓。此时关东诸侯也都已结成讨董联盟,两面夹击,董卓安能不败?一旦败亡,他部下军兵,便是玉石俱焚,难逃活路!众军何不现在便效忠太后,一旦光复洛阳,便是救国于危难之中的功臣,还怕不能加官进爵么?高官厚禄、妻妾成群,更是唾手可得了!”
众军兵便如在黑暗中见到一丝曙光,喜出望外,又想起将来都能升官发财,娶上十几二十个小老婆,更是兴奋不已。
无良智脑趁热打铁,下令将荥阳库存的铜钱分发给众军,虽然只发了一半,却也让众军大呼发财,士气随之大盛。
杨奉、王植在旁边看着黄尚威逼利诱的功力,尽皆叹服。
正在赞叹之际,忽见黄尚自怀中掏出一份诏书,喝道:“众军接旨!”
二将忙率众军兵拜伏于地,无良智脑大声宣读诏书,大意为杨奉、王植、徐晃三人忠心为国,特赐封为讨贼将军、荡寇将军、破虏将军,暂且在大将军刘沙部下听命。众军都有功劳,待他日回归洛阳,铲除国贼,再行封赏。而黄尚也因文采出众,才华绝世,特封为侍中,专门为太后草诏。
众人叩拜谢恩。二将起来接了诏书,见上面果然白纸黑字,写着自己的官职,上面加盖了玉玺,不由喜不自胜。
王植心思慎密,问道:“侍中大人,我听说传国玉玺自十常侍之乱时便已失去,如何又找到了?”
无良智脑心道:“老子这么本事,想伪造一个玉玺还不跟吃黄瓜似的?”脸上却高深莫测地微笑道:“太后上承天命,夜里曾梦到光武大帝指点,在宫中的一口井中找到了玉玺。”
杨奉早看多了诏书上玉玺的印痕,此时见与从前见到的别无二致,深信不疑,大声道:“王将军还多说什么,我们快点出发吧!再晚一些,只怕太师……那董贼便要亲自带兵追来了!”
王植笑道:“我已命人封锁城门,只许进不许出,一时半刻,董贼得不到什么消息。”
虽然这样说,他还是揖别二人,下去忙着收敛财物准备离开了。
无良智脑心中得意:“少帝的记忆还真顶用,做个玉玺盖在诏书上,一点都看不出破绽。嗯,少帝已经死翘翘的消息可不能让人知道,回头得跟那大小美女对好口径,千万不能说漏嘴了。”
他刚才已经开口向王植要了五百士兵,便带兵离去,去把荥阳城太守府里的地图、资料搬了个空,心道:“萧何破了城先去抢文件,老子也不能比他差了。以老子过目不忘的绝顶天才,只要看上一遍,就可以烧掉了。”
库房已经是他让人守着了,他示意士兵们进库去将里面的钱财都搬出来放在马车上,还有粮草也要多装一些。结果装满了几百辆大车,无良智脑还想再装,却已经找不到马车了。
不多时,库房里的东西便已搬了个干净,除了粮草带不了那么多分了一点给百姓,金银铜钱都是一点没剩,就算车里装不了,也可以分给兵卒,让他们去带着这么重的东西笑眯眯地赶路。
荥阳城中,欢声雷动,百姓们扛着分到的粮食,大声感谢太后和大将军刘沙的恩德。无良智脑又命他们快些逃离荥阳,以免董卓一怒屠城,玉石俱焚。
没过多久,一应财物都已收拾好,随时可以出发。众军也都集合在一起,刨去阵亡的和不肯随军走的,勉强凑足了三千五百铁骑。无良智脑代替太后发布命令,让三将各率一千铁骑,自己和封沙共同率领五百亲卫,出城而去。
到了第二天,董卓才得到消息,气得目瞪口呆,险些昏死过去。等他缓过气来,立即命令张济带兵去焚了荥阳,将里面的人都杀了泄愤。
躲在山中的百姓看到荥阳火光冲天,虽是埋怨太后给自己带来的麻烦,也不禁感激大将军和侍中黄大人,若不是他们好心提醒,只怕自己已经烧死在城里了。而且还挤出不多的粮草分给自己,以免自己一家冻饿而死,这实乃天高地厚之恩,不由个个感怀于心。
此时,封沙已率军踏上前往西凉之路。无良智脑沿途经过集市,便命士兵强买强卖,把自己用不着的财物都强行卖给百姓,换来金银等容易带走的财物,百姓虽然敢怒不敢言,经济上却也没有吃亏,想想董太师买东西不但不给钱,连命都要拿走,也都回家庆幸不止。
几回之后,自荥阳带出的笨重财物大都换成了金银细软,地图文件也都被无良智脑在记熟后付之一炬,行李立刻减少了绝大部分。三千五百铁骑轻装上阵,晓行夜宿,一路向西凉快速推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