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战神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中啸
典韦慌忙躬身道:“小人哪敢有此意!”
封沙黯然摇头,沉声道:“你不必口不应心。这些璃明珠,其实都是我派人制造的,虽然现在没有人见过,将来却可造出大批明珠来,成本也不高,我这么做,其实就是想弄到些钱财,以备不测。”
典韦眼中惊色更浓,却不敢多说,只道:“主公既如此做,必然有深意,只是小人愚鲁,不明主公之意。”
封沙摇头叹道:“你看我青州现在情势如何?”
典韦脸上微现喜色,道:“很好啊!百姓安居乐业,官府又派人组织百姓修路、架桥,兴修水利,还有那织布厂造出来那么多布匹,这么下去,人人都要有新衣服穿了!”
封沙摇头叹息,道:“你是不知,现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却有一番大劫难暗自潜伏,若我们应对不当,青州死掉一半人,也未可知。”
典韦悚然惊惧,惊问道:“大王此为何意?”
典韦目视苍茫远方,沉声道:“我府库中存粮已经不多,每日里组织百姓修路、架桥,以工代赈,便要费去不少钱粮。还要养活那么多黄巾降俘,已是日益捉襟见肘。而那下一次麦熟之时,还遥遥无期,这样下去,迟早要爆发大饥荒,那时,赤地千里,白骨遍野,便在眼前!那些黄巾降俘,没有粮食吃,必然要闹事,我们虽有大军看管着战俘营,待到他们饿得要死,临死拼命之际,难道要将他们统统杀绝不成?”
典韦是见过饥荒的人,知道那凄惨情景,当即大惊,惶声道:“大王,那我们该怎么办?”
封沙涩声道:“也只有想尽办法,弄到些钱财,以向那些青州大族购买粮食,以抵御饥荒。那些布匹我已卖出许多,所得钱财还是不足。没办法,只得用此法筹措钱财,希望能换些粮食,多挡得一些时日。”
典韦愕然半晌,方才明白过来,巨大的身躯轰然拜倒在封沙面前,重重叩头道:“大王,小人现在才知道大王的苦心!大王爱民如子,小人景仰万分,此生必随侍大王左右,为大王分忧!大王有什么需要小人做的,只管吩咐,小人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封沙缓缓扶起他,叹道:“这也只是杯水车薪。青州大族,还能有多少存粮,就算我们都买了来,要渡过饥荒还不知差多少粮食。为了得到更多的粮食,我什么办法都已经想过,却仍是差得太远,直不知该如何是好。”
说到此处,他不由摇头叹息,脸上颇有忧虑之色。
典韦看主公烦恼,心中也是难受,只恨自己没用,不能替主公分忧。想到此,他的脑袋不由耷拉下来,沮丧无比。
封沙看他这番模样,也微微难过,强自振奋起精神,拉住典韦的肩膀,强笑道:“这不过是暂时之事,只要撑过这几个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来,我带你去看一番新鲜事,你这就上马,跟我出城去吧!”
典韦答应一声,打起精神,跑去备好了马,与主公双骑出城,一路向东南绝尘而去。
※※※
大海边缘,临淄属地的港口处,热闹无比。无数渔民和士兵挨挨擦擦,人头攒动,都踮着脚尖,翘首远望那海上巨大的商船。
这些商船足有七、八艘,都是巨大无比,象楼一般高,样子甚是雄伟,那些百姓与士兵从未见过如此大的船,都看得呆了。
船上竖着高大的桅杆,还有许多坚固的厚布做成的船帆,有三角帆、方帆,面积甚大。这些都是用做远洋航行的海船,百姓们未曾见过,此时见这些船模样如此古怪,又如此雄伟奇妙,都不由啧啧称奇,却也艳羡不已,恨不得跑到船上去看个究竟。
商船上面,水手众多,都在忙忙碌碌地干着活。他们都是新手,虽经训练许久,第一次真正出海远航,终究还是有些手忙脚乱。
许多士兵扛着大量的布匹,顺着搭在船沿的厚木板,自岸上走上船去,将那些价值甚高的布匹送到船上去。一身奇特的短打扮的船长和大副们在大声叫嚷,士兵和水手们忙着跑来跑去,百姓们在远远地看着热闹,整个港口之上,一片热闹繁忙景象。
所有人都在忙碌,或是将注意力放在那些巨大的商船上面。没有人注意到,两匹千里良驹,载着两名高大健壮的武者,自远处驰来,直奔到海港边沿处。
典韦骑在武威王赏赐的宝马之上,心中兴奋无比。这马速度实在是太快,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跑到了海边,绝对是一匹天下少有的千里良驹。想到自己竟然拥有了这传说中的宝贝,心中对主公更是感激。
在他的后背上,背着那一对沉重的战戟,乌黑发亮,只有戟刃雪亮,在阳光下发出阵阵寒光。
另外一名武者,也背着一对大戟,却是银白色的,看上去甚是英武。
他抬起英俊面庞,朗星般的双瞳望着那些商船上的船长、大副、水手,不由微微一呆。
那些船长、大副的服装,在这时代实在是奇装异服,竟然被设计成了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水手服,看上去甚是奇特。
远远看去,船头上正在指挥水手们工作的那几个船长竟然还戴着欧式的三角帽,遮住了大汉朝男子的发髻。在他们的脸上,一条黑色的丝带连着乌黑的眼罩,斜斜地扣在每一个船长脸上,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只留下一只眼睛,精光四射地打量着那些水手,提防他们偷懒。





三国战神 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船出海
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船出海
封沙心中微微错愕,只一转念便明白过来,不由摇头苦笑。
在他心中,暗暗苦笑道:“早知道就不让无良智脑去负责这些事了,结果好好的一个船队,被他弄成了四不象!”
他唤来了一个士兵,低声吩咐他去把船长们都召来,并要他们不必声张,免得惊扰了百姓。
那士兵本不认得他,却见他拿出印信,证明自己是自临淄城中来的官员,不敢怠慢,飞跑去了。
封沙不想让人看到,便带着典韦走进港口一间屋子里,坐下来耐心等候。
不多时,几个船长纷纷来到。见了封沙,一个船长大惊拜倒,口称:“大王!小人有失远迎,望大王恕罪!”
另外几个船长大惊失色,都跪倒叩头,请武威王恕他们失迎之罪。
典韦看着八个船长都戴着黑黑的圆形眼罩,有的遮住左眼,有的遮住右眼,不由骇然,心中嘀咕:“怎么有这么多的独眼人?还穿着这么奇怪的衣服,是耍把戏的吗?”
封沙微微苦笑,道:“你们若是戴着眼罩不舒服,就摘下来吧。”
几个船长如蒙大赦,忙摘下眼罩,戴出精光闪闪的双目。另外几人却是畏畏缩缩,叩头道:“大王,前日里州府已经发下命令,这三角帽、短上衣、厚裤子和黑眼罩,都是船长必须穿的服饰。若是谁穿错了,就要被当场免职,派去做水手!”
封沙摇头苦笑道:“哪有这么严,现在是孤下令,你们愿意怎么穿就怎么穿!”
船长们松了一口气,纷纷摘下眼罩,只有一个船长却不肯摘,叩头陪笑道:“大王,我觉得还是这样比较有派头一点,水手们看了都怕,我说什么他们都乖乖地听着。求大王让我继续戴着这个眼罩吧!”
封沙点头叹道:“你想戴,也没人拦你,随你去吧。”
那船长欣喜叩头谢恩,典韦看得奇怪,忍不住粗声粗气地问道:“你既然双目未盲,总戴着眼罩,不觉得难受吗?”
那个船长笑道:“也没什么难受的,只是一只眼睛看东西时间长了会有点累,所以我常换着戴!”
说着话,他把脸上眼罩换了一只眼,自左目移到右目上,改用左目看东西,果然比刚才那疲惫的右目精神了许多。
封沙微笑道:“一应航海事务都准备好了吗?”
船长们回禀道:“是,都准备好了。只待大王一声令下,我们便可出海远航。”
封沙点点头,问道:“这里可有航海图?”
船长们禀道:“禀大王,航海图都在船上。”
封沙站起身来,淡然道:“带我去船上。”
几个船长慌忙跑到前面去引路,前呼后拥地送武威王上了一艘大船。
典韦一路跟着主公走上船去,只见那船巨大无比,不由心中惊讶,不知道这么大的巨船是怎么造出来的。
封沙缓步走着,留神打量这艘大船,见船身制造得甚是坚固,足可经得住巨浪击打,不由暗自点头。
这造船之事,本是无良智脑带着手下密探、青州官员一起做的,以他的知识本领,足可将这船造得不怕风雨。现在他因为跑去外地建立间谍网,才没有来得及赶回来看商船出海大典。
典韦站在甲板上,只觉船身微晃,有些立足不定,忙伸手抓住船舷,站稳脚步,探头向外面望去,却见大海波浪翻滚,到处都是海水,拍打着船身,不由心中颇感新奇,心中暗道:“果然主公说得不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是在家里,哪里想得到会有这么大的船,这么多的水?”
封沙踏着甲板,发出沉重的脚步声,走到船长室,取出一张航海图,淡然道:“出海的航线,你们可都清楚了么?”
船长们恭声道:“是,清楚了。”
封沙的目光射向一个船长,淡然道:“你来说一遍。”
那船长出列,躬身道:“是。我们八条大船,还带着一些小船,组成船队,自临淄港出海,先驶到东莱烟台港,取了那里的一些金砂,然后向辽东去。待到了辽东,先卖些货物,换取粮食,便分为两路,一路将买到的粮食送回临淄,另一路继续向东,到三韩地方,卖些布匹,尽量多买些粮食和当地土产,送回青州。同时每到一地,都要在当地搜集情报,并安插密探,以备将来对辽东、三韩用兵。”
封沙点头道:“说得不错。你们要记得,多买粮食,多搜集情报,努力安插暗探,小心不要被人识破。”
众船长恭声答应。封沙抬头环顾四周,指着船长室中精密的罗盘和六分仪,随口问道:“这些仪器,你们都运用熟练了么?”
几个船长脸上颇有得色,恭声道:“禀大王,小人们都已用熟了。就是到了茫茫大海之中,也不会迷失方向。”
这些仪器,都是这个时代从未有过的精密的仪器,这些船长学习时也费了不少功夫,幸好他们都是聪明之人,都比别人学得快些,迅速掌握了航海的大量知识,这才从众多水手中被选拔出来,成为了一船之长,也绝非平庸之辈。
封沙点点头,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
他又问了些船上一应事宜,众船长对答如流,将船上的事情都回禀了武威王,道是一切准备完毕,请武威王不必担心。
不多时,一个大副进到船长室中,叩头禀报道:“禀大王,一切都已准备好了,请大王示下,船队是否出发?”
封沙点头道:“很好,这便出发吧!”
几个船长都跪下来,恭声道:“请大王主持船队下海大典!”
封沙询问了下海大典都要做些什么,点点头,嘱咐众人不要泄露自己的身份,便带着众人走下船去。
在港口上,几个船长跪在封沙面前,恭恭敬敬地拜辞武威王,都回到自己船上,打起精神,大声呼喝,命令水手们将一切准备完毕。
港口处的百姓远远看到,也知道船队便要出海,都兴奋起来,大声呼喊,声音喧嚣,响彻了整个海港。
在最大的一艘商船的船头处,用长绳悬挂着一个巨大的陶瓷瓶,里面有淡淡的酒香传出。船头靠在岸边,瓶子用绳子系着,悬在空中,直吊到陆地之上。
封沙站在港口边上,伸手握住那陶瓷瓶,微微一笑,将瓶子来回晃了几下,用力一推,那陶瓷瓶远远地荡出去,重重撞在船头上,砰地一声碎裂开来,酒香四溢,那晶莹透亮的美酒,在风中飘飞,尽数洒在那大海之中。
在那大船的下面,伸出了数十支长桨。船舱里的水手用力划动长木桨,拨动着水面,发出哗哗的巨大声响。长长的商船在这些巨桨奋力划动下,缓缓离开港口,与另外七艘大船一起,向大海中央驶去。
百姓和士兵们的欢呼声,轰然响起,响彻天际。望着那些商船驶远,一直消失在茫茫大海边缘,众百姓们兴奋不已,欢呼声许久未曾止歇。
海上刮起了大风,商船上的水手们在大副、二副们的大声呼喝下,都奋力拉起缆绳,扯起风帆。海风吹动着风帆,将长长的船队一直吹向茫茫的远方。
封沙远望着最后一艘商船的桅杆消失在天边,唇边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意。
他回过头,正要与典韦打马离开港口,突然听到百姓们大声狂呼,却是已经有人已经认出了他,大声惊呼道:“是武威王!大王驾到了!”
一众渔民和士兵们惊讶地看着那高大英伟的男子,见他头戴战盔,身披战袍,背后插着一对银色重戟,胯下战马高大神骏,马颈上还挂着一支长大沉重的方天画戟,正合传说中武威王的形象,都不由拜倒在地,大声欢呼道:“参见大王!”
便似狂风吹过,麦田里大片麦子缓缓倒下,满港口的百姓纷纷跪下叩拜,大声喜悦欢呼,都庆幸自己有福,竟然能看到武威王亲自送商船下海的大典。想起武威王待自己的恩义,众百姓放声欢呼称颂,满心都是感激之情。
如波涛滚过,百姓们以武威王为中心,呈波浪式纷纷跪拜,形成了一个不断扩大的圆形。
不多时,整个港口,满是跪倒伏拜的百姓。就连典韦也忍不住心悦诚服地下马伏拜于地,能站在海边,微笑向百姓挥手的,也只有武威王一人了。
※※※
临淄城外,两骑战马狂驰而回。
封沙在离城门半里处勒住缰绳,回马而望,看着茫茫田野,视野广阔,青青之色满眼,不由满心清爽,微笑不语。
一转眼间,忽然看到典韦正在自己身后挠头,好象有什么事情不明白,便微笑问道:“你又怎么了,有什么话,说出来看看。”
典韦听主公这么说,便疑惑地道:“主公,我们虽是有这么多船去做生意,可是什么时候才能买到粮食回来啊?”
封沙点头道:“不错。这次出海的商船一时回不来,买到的粮食也未必能及时运回来。不过,前些日子,我已经派出商船,到扬州一地去采购粮食,希望他们能早些回来,多带些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典韦生长于内陆,从来不知道“商船”是个什么东西,虽见了实物,却不知道这巨大无比的东西是怎么造出来的,又不敢多嘴询问,也只得唯唯诺诺,脸上却露出疑惑之色。
封沙知道他不懂,便细细解释道:“那是我命人在临淄和青岛两个港口打造的大船,用的是我画出的设计图,由熟练的木匠和船匠指导那些关押在临淄、青岛的黄巾降俘昼夜赶工打造出来的。因为是新法打制,费时间较少,造出来的船却比现在的大船要大得多,装载的货物也多。青岛的船造得快一些,而货物也准备得较快,前些日,我已命一些商船自青岛出发,沿海路向扬州而去,船上带着我青州土产,以及我们用新法织造出来的布匹,还有青岛当地所产璃明珠无数,以期到扬州换些钱财,都在当地买成粮食,送回到我青州来。那些璃明珠虽然不如今天你看到的好,而且制作粗糙,质量参差不齐,不过也可算得上稀有之物,送到扬州去,应该能卖个好价钱,买些粮食回来。”
典韦听了他所说,心里明白,却疑惑地道:“那些商船都在扬州买粮,会不会将那里粮价提高?”
封沙叹道:“便是将扬州的粮价抬高些,也顾不得了。幸好那里本是富庶之地,盛产粮食,又邻近荆州,我已派人到荆州去,只要粮价一高,他们便会发布流言,道是扬州与青州粮价甚高,若能从荆州运粮过去,当可卖个好价钱。那些粮商唯利是图,当然不会放过这些好机会,一定会运粮向东去,待得粮食多了,粮价自然就下来了。”
他的目光温和地看着典韦,温言道:“你虽是武将,将来却有可能要镇守一方的,这些内政之事,不可不知,日后当努力学习才是。不然的话,我如何能放心将郡县交与你手中?”
典韦惊喜莫名,这才知道主公对自己的厚爱栽培之意,竟有意让自己将来成为郡守、县令,那可是在家乡中让人不敢仰视的大人物!他当即跳下马来,跪倒叩头,想要谢恩,却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封沙也下了马,扶起他来,沉吟道:“你的武艺超凡入圣,让你在我身边做一个亲兵队长,实是委屈你了。你暂且先干着,有空时便去向贾诩、程昱请教兵法谋略,以及行政之事。我已经吩咐了他们,他们便是事情忙,也定会抽出时间来教导于你,或是请明师来对你进行指教。只待假以时日,你的兵法谋略学成,我朝廷之中,便要多一位统领万军,所向披靡的大将之才!”




三国战神 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孙来攻
我的新书《宫廷鬼王》已经开始在上传,请大家多多点击,多多投票,谢谢!
※※※
典韦满心感激,正要叩谢大王厚恩,忽见一名黑衣人打马如飞,自临淄城中匆匆狂驰而来,跑到武威王面前,跳下马,跪倒叩头,惶声道:“大王,幽州公孙瓒兵马已动,起大军三万,直逼平原!”
封沙陡闻此言,心中微惊,皱起眉头,沉声道:“他们什么时候出兵的,现在已经到了哪里?为什么不早些前来禀报?”
那黑衣人重重叩头,颤声道:“启禀大王,公孙瓒起兵多日,兵马已达平原城下!是小的们料事不周,在幽州未曾多设密探,才让他们连夜进军,奇袭平原,小的该死!”
封沙沉声道:“罢了!以后要在北方多加强情报工作,不可再有这种事出现!”
那黑衣人眼中滴泪,叩头谢恩,拭泪退到一旁。
封沙转过头,远远望着西北平原方向,眼中颇有忧色,沉吟道:“平原只有宋宪带着一万兵驻守,未必便守得住。况且平原民心未附,此战结果堪虑。”
典韦侍立一旁,小心地道:“大王,那我们是不是出兵增援?只要我大军一到,敌军自然土崩瓦解。”
封沙摇头道:“来不及了。敌军已临平原城下,我大军前行,速度不会太快,待得到时,只怕敌军已经攻占了平原。况且粮草本已不足,哪里经得住战事?为今之计,只有以骑兵长途奔袭,或许还能赶在城破之前,抢到平原城布防,守住平原。”
他下了决断,沉声下令道:“你去叫上张辽、于禁等人,叫他们带上骑兵,随我一同出发,远路而去,救援平原!”
说罢,封沙一抖缰绳,狂野天星大步飞奔,直向临淄城门而去。
※※※
远远在北方的幽州,都亭侯公孙瓒立于政堂之上,面色阴晴不定,心中只牵挂着前方的战事。
长史关靖在一旁侍立,看到主公如此忧心,便上前宽解道:“主公不必担心,田楷将军武艺高强,又熟知战事,本是大将之才,有他领大军前去,定能一举攻克平原。”
公孙瓒摇头道:“田楷虽然能干,可是有点鲁莽。我怕他率军强攻城池,损伤太多。若强攻不下,那刘沙亲率大军去援救平原,田楷哪里敌得过他,我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军马,便要大伤元气了!”
关靖笑道:“主公多虑了。刘兖州本是平原旧主,在平原已经埋下了人手,这次他与主公相约攻打平原,有他的人帮忙,定能一攻而克。”
公孙瓒微微皱眉,沉声道:“这事也让我有些不安。玄德虽是我的兄弟,为人也甚好,只是这平原一地,本是他的旧日起家根本之地,若打下平原,究竟是该归谁管理才好?”
关靖微奇道:“刘兖州已经说过,若得了平原一地,愿交与主公管理。这不是说好了么,如何还能悔改?”
公孙瓒摇头道:“只是空口说说罢了。我在幽州,离平原还远,当中隔着个冀州。而平原归属青州,离兖州也近,到时只怕刘沙大军前来,我也只能让与玄德,与他共同守城。待得大战一起,那平原城,未必还在我手中了。”
他思量再三,心中忧虑。
忽然,一个士兵从政堂门外跑进来,拜倒在公孙瓒面前,恭敬地道:“禀主公,有信鸽带来书信,道是田将军已经兵临平原城下!”
公孙瓒精神一振,笑道:“玄德就是喜欢弄这些稀奇古怪的小玩艺,可是用来传达消息还真不错。”
他取过那个士兵手中的小纸条,打开来看,想了想,对关靖道:“你给我写一封书信,下令田楷一定要和孙乾合作,尽快攻下平原。平原城中,玄德已苦心经营多年,一定有很多的粮草财物。打下来以后,不管别的,先把那些财物给我运回幽州,待得刘沙率军去夺平原,能守则守,不能守,便趁早退出,只要能多赚些钱,又不伤损兵马,那就好了。”
关靖恭声答应,也取出一张小纸条,拿起毛笔,按照公孙瓒的吩咐,小心翼翼地在上面写起蝇头小字来。
※※※
平原城下,北门之外,已经布满了兵营。无数的幽州士兵耀武扬威,站在城下指名骂阵,想要诱使平原城中守兵出城对敌。
宋宪顶盔披甲,站在城头上,紧皱眉头,望着下面骂战的敌兵,沉吟不语。
公孙瓒部下士兵只不过三万余人,本没有多少,自己城中也有一万精壮青州军兵,不比敌军少太多。按宋宪之意,应当率领数千精兵,杀出城去,给敌人一个下马威,让他们不敢正眼觑平原城。
1...108109110111112...1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