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1879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狼途
当再一次被维也纳美术学院拒绝时,希特勒很绝望,觉得自己在大都市维也纳,没有希望,没有前途,没有社会地位,没有正当职业,没有亲人的爱,没有姑娘的爱,总之,没有一个社会正常人所应该拥有的一切。他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他深居简出,发奋读书,特别是研读以前他感兴趣的德国历史和神话。
德意志其实是一个大国家的概念,即所有日耳曼人组成的一个国家,历史来源是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起源于公元962年,德意志王国的国王奥托一世,继查理曼大帝后,再次接受罗马教皇约翰的加冕,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帝国被称作“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它包括整个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易北河、多瑙河和以波德河为界的欧洲中部地区。
俾斯麦所统一的德国后来被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但是并不完整,因为奥地利没有被包括在内。奥地利的亲徳分子多的是,希特勒的同学中就有许多,只是还没有公开化,官方不允许奥地利并入德国。俾斯麦打造的德国实现了所有日耳曼人的梦想,大日耳曼主义虽然被官方禁止,但在奥地利的民间非常有市场,他们认为日耳曼人的国家如果要统一,就应该是德国的样子,而不是奥地利这个多民族的样子。所以希特勒讨厌奥匈帝国,他骨子里认为自己是个德意志人。他认为德国要恢复“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这是希特勒的第三个梦想!
希特勒之所以研究神话,因为神话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故事。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发现,神话是一个人类意识的水库,隐藏着集体无意识,一个民族有怎样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神话透露出了重要的信息。神话在人们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转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神话中的主人公是具有超人品质的英雄,他们与企图消灭自己和同伴的黑暗势力进行顽强地抗争。正是这些英雄,点燃了人们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的道路。
当希特勒接触瓦格纳的歌剧和德意志的历史时,简直像着了魔一样。在这一刹那,希特勒的身上的救世主原型被唤醒,成为他能感受得到的自我意识,此后,希特勒的一生都在疯狂践行这种拯救德意志人的意识,他仿佛听见无意识里,有许多声音在向他呼唤,要他“拯救德国”。
当1908年世界大战提前爆发,德国决定向法国宣战时,青年希特勒将画家的梦想丢到一边,不再逃避兵役,报名参加了巴伐利亚王国的军队,随着第十六步兵团到前线去。上前线一天,他紧握着房东波起先生的手说:“如果我战死,请您写信通知我的妹妹。她也许需要我廖廖无几的遗物,如果她不要,这些遗物就送给波普夫妇。”
希特勒决心在战场上,做一名无愧于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人!希特勒从维也纳来到属于德国的巴伐利亚邦国,参加了德国的军队,被分配到利斯特上校指挥的巴伐利亚预备步兵第16团。这个团不是主力部队,是志愿兵团,充斥着大学毕业生,还有很多为祖国奋战的犹太人,整个志愿兵团大约36000人。
凡尔登陷入德军和英法联军的堑壕对峙战后,希特勒所在的队伍,乘火车沿莱茵河奔驰,火车开往比利时的伊普尔。希特勒和大多数巴伐利亚新兵,都从未见过莱茵河。随着金光四溢的朝阳透过晨雾从河面上缓缓升起,耸立在尼德瓦尔德象征着日耳曼帝国的巨大的雕像,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年轻的希特勒和他的同伴们很激动,整列火车的士兵自发地唱起了军歌《德意志高于一切》: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间所有万物;
无论何时,为了保护和捍卫,
兄弟们永远站在一起。
从马斯到默默尔,
从埃施到贝尔特,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间所有万物。
德意志的妇女,德意志的忠诚。
德意志的美酒,德意志的歌曲;
遍及世界,却永远保持
他们古老而高贵的名声;
激励我们从事高尚的事业。
即便要用去我们的一生。
德意志的妇女,德意志的忠诚,
德意志的美酒,德意志的歌曲。
统一、正义和自由,
为了德意志祖国;
让我们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
像兄弟那样团结起来,手拉手,心连心。
统一、正义和自由,
是我们幸福的保证。
在繁荣昌盛的光芒中绽放,
绽放。我们的德意志祖国!
尽管希特勒这时是奥地利人,他也被同伴的激情所感染了,他很激动,热血沸腾,只觉得心脏快要跳出胸膛!





穿越1879 第218章 希特勒的战争(2)
1909年10月底,希特勒所在的连队,到达比利时的伊普尔附近参战。他们团的士兵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冒着浓浓的晨雾前去解救受困的德国部队。当时德军的情况很危急,德军被围在一个叫韦茨哈特的村庄附近的树林里,英军和比利时军的炮弹不断在前方树林中炸开了花。
为什么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取得胜利的德军会被英军和比利时军队围困呢?原来,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被德军攻占之后,年轻的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已无路可退,在他身后已经是法国的领土,他只能当一个有勇气的好战士,亲自上前线指挥。阿贝尔不想当亡国之君,卷起裤腿,拿着毛瑟枪,命令没有战斗任务的军官站在他划出的线后,谁敢擅自后撤,就马上枪毙谁。
但德军的主力部队很凶猛,连续三天的炮火屠杀了二分之一的比利时大军,阿尔贝一世手下的六万军队,伤亡三万多,彻底奔溃。越来越多的德军跨过伊瑟河,追击比利时的残兵败将,比利时军队和国王恨不得长了四条腿,一路狂逃。胜利的德军处于亢奋状态,穷追不舍,即使是天空下着瓢泼大雨,也毫不在意,一直追到了佛兰德。阿尔贝一世彻底绝望了,用了手中最后一张王牌:他命令打开乌波特海闸的水闸门,泄海水淹死德军,即便这样会淹掉比利时的伊普尔很多地方,淹死数万来不及撤离的比利时百姓。
德国兵刚开始没注意,以为是当时连续的降雨照成了地面积水,他们觉得最终的胜利就在眼前,继续追击。打开闸门的那天早晨,海水淹没了德军的足踝。到了午夜,海水淹没了德军的膝盖。而且水面还在不断的上升,浑浊的海水中很多死猪和奶牛,还有很多比利时百姓的尸体在浮沉。德军这才意识到,不对劲:比利时国王狗急跳墙了!很快,一条五英里宽、水深足以淹没高大的德军胸脯的湖泊,将德军和比利时军队分隔开来,德国陆军不得不放弃了攻击。
跨过伊瑟河的德军被迅速转移到了环绕伊普尔东边、南面、北面山脊上的村庄。在这里,德军和提前撤退到这里的法军、英军打得十分激烈,很多是徒手相搏杀。有些德军被英军和法军围困,于是希特勒所在的志愿军被派上了战场,德军准备各个击破围堵他们的英军和比利时军队。
青年希特勒的身体有点弱小,连背包都难以背动,他手持步枪,头上歪戴着钢盔,八字胡子下垂,眼中却射出生气勃勃的光茫,俨然是前线的英勇战士。他大衣的肩章滚边采用所在团的识别色,领子则带有义务役军人的红色步兵领章,而立起来的领子则露出了代表他军衔的纽扣。希特勒的头盔裹布上本应带有字母加数字的图案,但由于保密的原因被去掉了。
希特勒第一次上战场,一阵阵炮弹在头顶呼啸而过,在林子的边缘开花,树木被削倒,好像它们是稻草似的。希特勒既紧张又害怕,和战友们匍匐至林子的边沿,焦急地等待军官冲锋的命令,四周被打倒的树木和枝叶颤抖着,炮弹又在林子边沿爆炸了,顿时硝烟弥漫,泥土石块满天飞,连大树也被整根拔起。
过了半个小时,还没有接到冲锋的命令,希特勒心里有点着急,对旁边的战友说:“我们德意志的军队,不能老趴在这里不动,如果要战死沙场,不如死在外边。”
不过,希特勒两次蠢蠢欲动,都被战友拉了回来。当时战斗太激烈,德军的非主力部队与比利时军队的残部和英军相遇。伊普尔所在的佛兰德斯地是涝地,无法挖堑壕,双方军队都直接火拼,伤亡不小。德军在过河时,不仅受到比利时伏兵的袭击,开进运河里的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还把大量炮弹倾泄向德军,德军第一次被轰炸得晕头转向。当时气温比较低了,双方士兵身上都是湿的,寒风一吹,人几乎就被冻僵栽倒。
当时,雨还在继续下,夜晚越来越冷。战场是平原,点缀着村庄,一片一片的树林像贴在大地上的补丁,河流、运河、灌木篱墙向四面八方延展而去。这样的战场比较适合防守,而不是攻击,双方的骑兵难有用武之地。不过,英军在人数上总是处于劣势,人数少的有时难以取胜,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坚守阵地,重新夺回失去的阵地。最终拯救英军的是他们步枪手的准确性和速度。成批的德军被英国步兵精准的枪法毙命,以至于德军都以为他们面对的是机关枪而不是步枪。
双方僵持了一个月左右,伊普尔的地形有利于防守,德军伤亡13万人,英军和法军伤亡10万人左右,有一首著名的诗歌《在佛兰德斯战场》,来描述发生在这里的残酷战斗:
在佛兰德斯战场
罂粟花随风飘荡
一行又一行
绽放在殇者的十字架之间
那是我们的疆域
而天空云雀依然在勇敢地歌唱,展翅
歌声湮没在连天的烽火里
此刻,我们已然罹难,倏忽之前
我们还一起生活着
感受晨曦,仰望落日
我们爱过,一如我们曾被爱过,
而今,我们长眠
在佛兰德斯战场……
继续战斗吧
请你从我们低垂的手中接过火炬,
让它的光辉,照亮血色的疆场
若你背弃了与逝者的盟约
我们将永不瞑目
纵使罂粟花依旧绽放
在佛兰德斯战场……
等了大约一个小时,希特勒和他的战友们发动了四次冲锋,都被英军的火力压制了回来。希特勒所在连的士兵,除希特勒之外,竟然没有一人生还。而希特勒最终也倒下了,一颗子弹打穿了希特勒的右袖,但是,如同奇迹一般,希特勒却安然无恙跑回了德军。在德军的第五次进攻中,希特勒所在的团众与占领了林子的边沿和韦茨哈特的农庄。但是,英军很快又进行了反击,企图夺回村子,又一场血腥的战斗持续了3天。希特勒所在的团的团长,被英军的一发炮弹击中战死,站在团长旁边的中校副团长,也被炸成了重伤。希特勒冒着猛烈的炮火,找到了一名军医,两人协力将副团长拖到急救站。到11月中旬,第十六步兵团仅存军官30名,士兵总数不到七百,幸存的士兵只有五分之一,但进攻的命令,却仍不断下来。
那天凌晨,山区的雾气很浓,笼罩在阵地上。希特勒的新团长叫恩格尔·哈特中校,在希特勒和另外一名士兵陪同下,来到前沿视察阵地。当时万籁俱寂,很多士兵都太累了,倒在地上睡觉,钢铁之躯都成了烂泥。
哈特中校遇到了还很精神的希特勒,问道:“下士,你怕死吗?”
希特勒立正敬礼后说:“为了伟大的德意志,牺牲也是光荣的。”
恩格尔·哈特中校说:“那我们靠近英军的阵地看看。”
于是,希特勒跟着恩格尔·哈特慢慢走近英军的战壕,这时,一名正在抽烟的英军机枪手发现了敌情,三名穿着德军制服的人朝他们走了过来。他赶紧叫醒身边的同伴。不一会,机枪子弹如雨点般朝着希特勒他们打去。希特勒一看团长有危险,赶紧跃至团长跟前,将他推进壕沟里。啪啪啪的机关子弹在他们头顶扫出一片尘土。
希特勒救了恩格尔·哈特团长一命。恩格尔·哈特团长喘过气来,与希特勒热烈握手,表示要授希特勒以铁十字勋章。
德军的十字勋章是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建立的德国的军事勋章,于1813年首次颁发。铁十字勋章是由黑色内盘加白色边缘形成的类似十字架形奖章,并且末端比前端宽大更像马耳他十字架,获颁铁十字勋章的军官会得到津贴,而且他们常穿戴具显示性的衣饰,例如戴铁十字勋章形的图章戒指或将布做的铁十字勋章用别针别在衣服上。希特勒大喜,回答说:“等我们活着回去再说吧。”
到了次日下午,正当恩格尔·哈特团长与众人讨论授希特勒铁十字勋章一事时。一颗英军炮弹打中了团部的帐篷,有3人被当场击毙,团长和其他人受了重伤。就在几分钟前,因为有4个连长没有来开会,希特勒和另外3名士兵被迫离开这个帐篷去找他们,希特勒又躲过了致命的一劫。即使如此,希特勒还是得了一枚二级铁十字的勋章。
后来,希特勒被晋升为班长,不再被蔑称为“系靴带的同志”,这是巴伐利亚人惯用的浑名,希特勒赢得了官兵们的尊敬。其他通讯兵对他之无畏深表尊敬,却不明白一个奥地利人为何要如此冒险,他们不明白,希特勒内心深处就觉得自己是德国人。
不久,德军在伊普尔的攻势结束,战斗转变为阵地战。这样,成为一名传令兵的希特勒下士也就相对地静寂下来。不过希特勒在团部里表现不错,每逢危险时他很可靠。若遇到有人受伤,他从不将伤兵丢下不管;遇有危险的任务,他也从不装病。另外,在漫长而乏味的战斗间隙中,他又是个好伙伴。由于他是个画家,这使他与士兵们的关系更加亲近。生活中若有笑料,他便将它画成漫画。
后来全团又重新开赴前线,希特勒仍在老阵地上,天气很坏,常常在敌人的重炮火力下在齐膝深的水中一躲就是七八天,他们盼望能有几天的喘息机会,并希望德军在数天内就能展开全线总反攻。
这时侯,德皇威廉二世也还相信,战争就会在1909年圣诞节之前结束,而且德国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他命令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指挥德国集团军猛攻凡尔登。但是,除了德军除了伤亡还是伤亡,没有取得丝毫的进展。
此时,北京的市民还在享受久违的阳光。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北方的大地。深秋的北京,北风一吹,天空蓝得通透,鹅黄的银杏叶纷纷飘落,人的心情顿便好了。由于刚下过雨,空气也很清新。1909年底,北京已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新城区请德国的顶尖设计师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保证了宽阔的路面上不会有半点积水。只有北京老城区的一些老胡同或四合院里,有一些积水。因为李经述已经签发了大总统令,中华帝国的《文物保护法》已经生效,在旧城改造中要尽量保护文物。也有一些老城区的居民,对政府在旧城改造中要保护文物表示不满,一些老胡同的贫困户,他们就想在政府拆迁中获得补偿,搬到宽敞明亮的“洋房”里去。对这样的居民,政府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耐心教育,古宅文物是传统文化的实际载体,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活的历史。另外,根据实际情况收购了一些住户的宅子,满足了他们的愿望。毕竟,有些北京老宅子卫生条件实在太差,不适合人居住。
那天傍晚,李经述在钓鱼台附近的银杏大道上散步,外交副总长梁士诒送来了欧洲的战报。李经述更加坚信了“这场大战将是持久战”的判断,他决定做些什么,来帮助德国人有效突破英法联军的战壕,毕竟德国这个新兴的帝国如果能够打败英法这些老牌的帝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地,对中国来说,是有利的。而且,总的来说,相对于英国和法国,德国在亚洲基本上没有什么势力,不会妨碍到中国在亚洲的扩张。
于是,李经述派外交副总长梁士诒带了一个外交使团,访问德国,推销中国的军工产品,准备卖给德国一种最适合堑壕战的秘密武器——坦克,帮助德国人在凡尔登取得突破。因为李经述知道,战争再持续下去,英国人也可能很快会研究出坦克。历史上,也是大战刚刚爆发时,英国人斯文顿就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打破西部前线沉闷的僵局。虽然当时的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却如获至宝,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员会”,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以英国现有的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造出坦克不足为奇,只是性能和中国的“秘密武器”相比有差距。趁现在德国想尽快结束战争,坦克是应该大有市场的。




穿越1879 第219章 推销坦克
中国的军工业在继承洋务运动三十年的基础之上,又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展进步很快。到1909年,在特拉斯、霍兰、莱特兄弟等人的研发下,加上李经述本人的指导,中国秘密研发了一批先进武器,其中就包括坦克。李经述决定暗中帮助德国人突破西线的堑壕战。李经述派外交副总长梁士诒为首的代表团访问欧洲,还邀请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一起去南阳拖拉机厂参观考察,向德国政府和军方推销中国研发的坦克。
南阳拖拉机厂是国营的重点军工企业,员工将近三万人,平时生产的是农用拖拉机,为中原的农业现代化服务。到欧洲战争爆发时,李经述下令生产坦克。其实现在各国的拖拉机厂,都是战略性企业,一开战就都可以生产坦克。
李经述和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等人参观完拖拉机厂,就到了靠近华中军区的一个训练场的看台上,看台下的广场一览无余。两种事先安排好的中国造的装甲车,从广场缓缓驶出。前面一种装甲车,看上去像是个“大铁箱”,不过是菱方形的。周边的棱角略长,高度有三米左右。“铁箱”的两侧下方是履带,被一层铁板给挡住了。在铁箱的上方,是一个炮塔,里面有一根的圆柱体伸出,是机枪的枪管。在“铁箱”的后方,还有一个用来让士兵出入的舱门。整个装甲车用染料涂上迷彩色。另一种战车,体积上明显比前一种小,和前者相比,它的车体类似于拖拉机的底盘,而在底盘的上面,是一个同样扁平的炮塔,上面装备的了两挺机枪,前后各一挺,这辆战车车身是墨绿色的涂料。
在训练场地上,一共有十辆崭新的装甲战车一字摆开,其中五辆“铁箱子”,和“拖拉机”差不多的也有五辆。而在他们对面挖好的堑壕里,有上千全副武装的陆军。一位穿着笔挺陆军少将军装的中年军官刘成章走向了看台,向李经述和德国驻华大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铿锵有力地说:“总统阁下,中华帝国坦克军101师师长刘成章向您报告,‘狼毫行动’演习已经准备好了,请指示。”
李经述笑着说:“成章,刘老爷子可好?我看你的队伍精气神都不错,你爹这员虎将,后继有人呀,十分钟后开始演习。”
李经述口中的刘老爷子,就是刘永福,他七十一岁了,身体依然很硬朗,授予刘永福上将军衔那天,刘永福紧紧握住李经述的手,老泪纵横,动情地说:“大总统,我这一辈子,起迹田间,出治军旅,一生惟以忠君爱国为本,故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要钱,虽幸战绩颇著,你授予我上将军衔,这是军人最高的荣誉了。但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此身虽老,热血常存。现在我老了,行将就木,恨不能起而再统师干,削平丑类,以强祖国。我的四个犬子成章、成业、成良、成文,均已成人,各宜发奋为雄,投军报效,希望他们在新军里面效力,以竟予未了之志。倘为国用,自宜竭力驰躯,不惜以铁血铸山河,强大种族,以期臻于五大洲最强美之国。”
李经述欣赏刘永福的报国之心,便答应把他的四个儿子刘成章、刘成业、刘成良、刘成文调到了新军里,刘成章、刘成业在陆军,刘成良、刘成文安排到了海军,刘永福的这四个儿子也很争气,多次立功,刘成章、刘成业都成了少将,刘成良、刘成文也已经是舰长,正所谓“虎将无犬子”,刘家一门三位将军,两位舰长,一时在国内外传为佳话。刘成章听了李经述的话,大声说:“多谢大总统挂念,家父安康。我马上去传令,十分钟后开始演习。”
李经述回敬了刘成章一个军礼。这时,总统府卫队队长大刀王五走过来对李经述说:“总统阁下,接下来马上是实战演习,这里恐怕不太安全,跟我到旁边的掩体中去吧。”
李经述点点头,跟着大刀王五等总统府卫兵一起来到了看台旁一个类似掩体的地方,整个掩体是由混凝土构成的,一半位于地下,另一半则在地面,李经述等人进去之后,正好可以从窗口往外看,十分安全又不妨碍观战视野。
等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也进去掩体之后,刘成章右手一挥令旗,表示演习开始。得到旗令之后,广场上六辆坦克战车缓缓启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然后用并不是很快的速度,缓慢向着对面的堑壕推进。
见坦克装甲车启动了,堑壕里的士兵们也得到了命令,纷纷使用早就已经准备好的武器,朝着那六个大号的铁靶开火。他们的武器是英军和德军在战场上常用的武器:大约7mm口径的的毛瑟步枪和8mm口径的马克沁重机枪。毛瑟步枪子弹用8mm弹,德国的重机枪也同样使用这种弹药。这些武器的火力都不错,再加上那六辆装甲战车又那么显眼,几乎所有的火力,都被打到在这六辆坦克战车身上,坦克战车外层有保护装甲,砰砰砰的子弹打得火星四溅。因为是实弹演习,德国驻华大使施劳德睁大了眼睛,想看看“坦克”到底有什么神奇。他们看到,尽管被打得火星四溅,这些坦克战车没有丝毫受到阻碍,该是什么速度前进,依然是什么速度向战壕推进。六辆战车无视堑壕里的火力,继续自己的任务,很快突破堑壕里士兵所组成的防线。
1...106107108109110...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