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79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狼途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阿拉伯人的老大帝国之一,能够存活到20世纪初,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它的稳定时期,比历史上该地区的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都要长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苏莱曼大帝的统治时期,不仅在地理上达到巅峰,而且在文化上也出类拔萃。火鸡帝国从今日土耳其东部的小部落逐渐向所有方向扩张,并且最终占领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从此,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罗马时代最伟大的建筑圣索菲娅大教堂成了伊斯兰的清真寺。
占领君士坦丁堡后的一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征服了大片多瑙河南面的土地,赢得了包括今天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阿尔及利亚,亚历山大、雅典、巴格达、开罗、大马士革、耶路撒冷等历史名城都落入了奥斯曼帝国的手中。
与英格兰的亨利八世同时代的苏莱曼大帝带着他的的军队深入欧洲腹地,占领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征服了整个巴尔干地区,他围攻中欧的标志城市维也纳,要不是遭遇大雨洪流阻碍,几乎能占领该城。但可惜好景不长,面对欧洲文明强势崛起,奥斯曼帝国与晚清王朝一样僵化,在停滞中一直保持着自大的心态,改革行动迟缓。
最倒霉的是,火鸡国有一个对领土极其贪婪的邻居,那就是北极熊沙俄帝国。在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大规模战争就有十次。战争的结果,土耳其败多胜少,俄国扩大了疆土,南部边界伸展到黑海,西部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东部边界越过高加索山脉。火鸡国本来就逐渐衰落了,加上长期的战争,经济发展滞后,终于成了“欧洲病夫”,到了十九世纪,火鸡国的附属国希腊、保加利亚、埃及等纷纷独立。可以说,土耳其和俄国是世仇,却一直弱于俄国。要不是英国人军事干预,俄国人早就拿下了火鸡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火鸡国的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继位后,在一群托孤大臣的辅佐下开始改革,向西欧强国学习,改革措施涉及宗教、政治、军事、商业、教育、新闻等诸多方面,比中国的洋务运动更全面和深入,国力才增强了一点。在1856年,在英法的帮助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击败了沙俄帝国。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的线膛枪、蒸汽船、铁路、电报等先进武器和设备,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臣和士兵大开眼界,奋力追赶。
当然,对于统一的古老帝国来说,改革会打破原来帝国缔造的表面坚固的整体,中央集权遭到破坏,造成列强干涉获利、各种民族主义泛滥、地区权力扩张,国家反而变得更加松散无力。到1876年,哈米德二世继位,又开始废弃改革,走封建帝国的老路。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政体在以君主立宪和民主为斗争口号的土耳其青年党革命前,跟晚清帝国差不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是晚清帝国的欧洲版本,一个是“东亚病夫”,一个是“欧洲病夫”。两个大帝国都是封建君主制,曾经有过很长时间的辉煌盛世,但没有工业革命,衰落后在对列强战争中失去了大量国土,丧权辱国,然后,经历了几十年的“师夷长技”改革,唯一的不同,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个伊斯兰宗教为主的国家。
正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晚清帝国的国情类似,李经述对土耳其这个国家的革命和历史进程非常关注。土耳其的革命,也使得李经述深刻理解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革命过程都会差不多:以民族主义、人民民主、公平正义等美好理想为口号,以流血和暴力反抗独裁政权。革命成功之后,很多革命者却变成了独裁者,用暴力压迫人民,变成了自己过去流血牺牲反对的人,这是革命的悖论。
恩维尔是土耳其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常说自己是“安拉派来拯救突厥民族的”。恩维尔1881年11月22日出生于君士坦丁堡一富商家庭,进了摩拿斯提军事学校,毕业后升入君士坦丁堡军事学院。他年轻时就卷入了青年军官中的政治活动,最终加入了统一进步协会,也就是青年土耳其党的前身。
在革命初期,恩维尔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赞成民族团结平等,他慷慨激昂地对统一进步协会会员们说:“从此我们都是兄弟,再也不分什么保加利亚人、亚美尼亚人、希腊人、罗马尼亚人、犹太人、穆斯林,我们在蓝天之下一律平等。都以身为奥斯曼人而感到光荣”。
1908年革命前夕,27岁的恩维尔已成了土耳其统一进步协会的中央委员,负责在农村建立游击队,以促进在人民中传播革命思想,他公开的身份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官,他的住所,却成为统一进步协会成员逃避当局追缉的避难所。
因为不丹拒绝民主改革。大革命爆发了!7月3日,雷士那城军官尼亚齐首先发难,要求“自由、平等、博爱”。三天后。恩维尔仿效尼亚齐等军官的行动,率部上山打游击,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推翻暴政,并通电全国要求立宪。7月23日,在革命压力下,土耳其被迫宣布恢复1876年宪法。恩维尔和尼亚齐到了君士坦丁堡,一起成了全国瞩目的“自由英雄”,到处受到推崇和赞扬,他们联合成立了青年土耳其党。
不久,土耳其当局策动君士坦丁堡驻军叛乱,把青年土耳其党人逐出了君士坦丁堡。这时,恩维尔在柏林访问,他听到这消息后,立即赶回国内,参加在马其顿组织的“行动军”。在德国的帮扶下,他率军开赴首都镇压叛乱。最终废黜了帝制,青年土耳其党人开始直接掌握政权。
恩维尔掌权后,意大利为夺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北非属地的黎波里,而对火鸡国开战。恩维尔自告奋勇前往奔赴利比亚前线指挥北非战事,却只带了装备陈旧的7000人上战场,接连吃了败仗,不得不割让了的黎波里。青年土耳其党人的威望也随之动摇。亲英的自由和睦党人在卡米勒帕夏的带领下,推翻了青年土耳其党人的政权。但是,很快土耳其又丧失了在欧洲的大部领土。
不过,恩维尔很勇敢,他秘密潜回京城,再次策划了一场政变,率领三、四十人冲进了大臣们开会的议事厅。
军事大臣纳齐姆帕夏大声质问恩维尔:“你们想造反吗?”。
恩维尔用一颗带血的子弹回答了这个问题。恩维尔当场打死军事大臣纳齐姆帕夏,卡米勒帕夏看着倒在血泊中的纳齐姆帕夏以及枪口冒出的白烟,感觉到死亡的气息,同意辞职。
恩维尔上校恢复了青年土耳其党人的政权,还在德国将军奥托·利曼·冯·桑德斯的帮助下,收复故都亚德里亚堡,赢得民族英雄声誉,他接任军事大臣,兼总参谋长,军衔从上校晋升为最高的帕夏。
1909年,恩维尔亲自担任首相,和青年土耳其党主席、内务大臣塔拉特帕夏,海军大臣、君士坦丁堡警察总监杰马尔帕夏三人组成了军事独裁,所有军队不再属于土耳其国家,而归青年土耳其党人指挥,实际上主要操纵在恩维尔手里。
打着宪政、民主旗号的土耳其革命,开始时轰轰烈烈,无数青年抛头颅洒热血,最终以恩维尔建立三人军事独裁小组而告终。恩维尔还娶了穆罕默德六世的女儿纳西耶·夙惮,住进了首相别墅,腐化堕落了。李经述为此还特别下令将土耳其革命的经历,刊发在全国报纸上,让全社会展开大讨论,国人逐渐从中意识,不断改革才是中华帝国实现伟大复兴的成功之路,一个国家的强盛,不是喊几句自由、民主、平等的空口号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几代人的务实努力奋斗!
到1909年,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已经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分裂出去,英国夺取了埃及、塞普洛斯,法国获得了阿尔及利亚,希腊抢占了克里特岛。奥匈帝国吞并了波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四分五裂了,土耳其的统治者想通过和强大的德国结盟,通过战争来洗刷自己的耻辱,通过战争夺回失地。
土耳其参加同盟国后,野心勃勃,在德国的军官帮助下,制订了一个庞大的不切实际的两线作战计划:“在苏伊士运河区进攻英军,以夺取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在高加索对付俄国,以夺取高加索、克里木、伏尔加河流域和中亚。”
土耳其参加同盟国,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英国海军的违约。土耳其海军从英国购买了两艘先进的战舰,但英国担心战舰会落入德国人之手,所以拒绝交货。土耳其订金早付清了,却收不到货,一怒之下就加入了协约国。对此,和英国、法国对峙的德国,当然表示欢迎。
保加利亚则是以取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一部分领土为条件,加入了同盟国。世界大战战场范围进一步扩大。德国领导的同盟国取得大战胜利的可能性,也变得越来越大!
段祺瑞在会场建议李经述尽快与德国结盟,加入同盟国,这样中国可以马上从这场战争中获益。他说:“土耳其现在都加入同盟国了!我们越晚参加战争,能获得的利益肯定越少!”
李经述摇摇头,说:“土耳其无关紧要。我在报纸上看到,土耳其人参战,英国远征军总司令弗伦奇爵士认为这个变化实属多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经济上、军事上都很弱,甚至没有资格成为任何一个欧洲列强的对手。弗伦奇爵士认为,只要派遣一支一万人左右的远征军,加上两艘无畏舰的配合,就可以轻易占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无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协约国或同盟国结盟,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损失更多领土。”
袁世凯这时也站起来补充道:“大总统说得对,土耳其参战确实无关紧要。实际上,现在欧洲各国,不管是强的还是不强的,都不愿意和土耳其人结盟,因为土耳其人是‘欧洲病夫’,帝国处于缓慢奔溃中,之所以还没有消亡,只是因为各国利益难以达成一致,相互制约。比如俄国人早就垂涎君士坦丁堡,但英国人却宣称,宁愿和俄国人开战,也不能让俄国的野心得逞。和土耳其人做盟友,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坏处。就是土耳其能给予的回报实在是太少,还不能再公开肆无忌惮霸占土耳其人的领土。这好比让一个饥渴的男人,看着一群光着身子的女人,还要为所谓的友谊克制自己的国的军,显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段祺瑞说:“德国即便不要土耳其的帮助,也能打赢英国和法国的。”
李经述摇摇头,说:“德国现在只是陆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大海战还没真正开始啊!皇家海军才是英军的王牌!而且一旦英国的舰队封锁了德国的补给线,德军就危险了!!”
海军总长刘步蟾说:“是的,大总统!根据我们收集的情报,自负的德国海军现在开始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了。最近,一艘德国的潜艇在英吉利海峡发射出数枚鱼雷,击中了英国一艘无畏战列舰的船体,546名英国皇家海军阵亡。这是英国皇家海军横行世界五大洋一个世纪以来,受到的最沉重的灾难之一,还有最深的耻辱!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有计划拿德国海军开刀,世界的大海战马上要开始了!”
穿越1879 第224章 无畏级战舰
果然不出中华帝国总统李经述和海军总长刘步蟾所料,在西线战事中吃了大亏的英国人不肯善罢甘休,很快启动了皇家海军的进攻计划。在土耳其宣布加入同盟国后不久,英国皇家海军和德国战舰的大海战就拉开了序幕。
亲德国的土耳其青年党重新在土耳其执政后,德国特使奥托·李曼·冯·桑德斯将军一到达土耳其的国都君士坦丁堡,就被土耳其首相恩维尔任命为土耳其的军事检察官,相当于土耳其的陆军总参谋长。作为德国政府送给土耳其的礼物,桑德斯将军把开进君士坦丁堡北边的达达尼尔海峡的两艘德国无畏级战列舰免费送给了土耳其海军,并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这样,运输35万吨以上出口货物的俄国船队,就再也无法从黑海到地中海了。
谈到“无畏”级战列舰,估计每一位海军史爱好者都会下意识的想到一个形容词——划时代!的确,10门单一大口径305mm口径的主炮、蒸汽轮机动力、21节航速、全面重装甲防护,使当时各海军强国的上百艘各类型战列舰立马过时,无畏级战舰对各国海军的影响不亚于20世纪后期核动力航母的下水。所以德国一下子送给土耳其两艘无畏级战舰,土耳其海军的实力一下子得到了质的飞跃,马上就敢跑去欺负北极熊俄罗斯了!不过,这两艘无畏级战舰,虽然有了土耳其的名字,全体海军也穿上了土耳其制服,名以上归属土耳其,不过军舰上的士兵和军官都是德国人,继续接受来自德国的军部命令,不仅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还悬挂着土耳其的国旗,闯入黑海,不时去俄国的费奥多西亚、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等港口耀武扬威,有时还开炮挑衅俄国人。
沙皇尼古拉二世听说是土耳其的军舰袭击了俄国的城市,怒火攻心,但苦于中俄战争以后,俄国海军几乎覆灭,还在进行海军重建工作,尼古拉二世便请求英国皇家海军出头,教训一下土耳其。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给英国政府发电报,建议英国海军到君士坦丁堡北边的达达尼尔海峡展示武力,阻止土耳其在波斯和高加索的野心。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英国有英吉利海峡的“天堑”,加上有实力世界第一的皇家海军作为后盾,英国本土不像俄国、法国那样易于受到德国领导的同盟国的攻击,一开始英国人不愿意分散兵力,扩大世界大战的战场范围,所以拒绝去主动攻击土耳其。
但是后来,因为德军首先使用了中国制造的坦克,英国远征军有三四个师的数万兵力被消灭,这种巨大人员伤亡,让英国国内的民众很震惊,反战运动蓬勃开展起来,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轮反战运动的领导者,就是英国远征军司令弗伦奇爵士的姐姐夏洛特·德斯帕。
英国政府为了平息民愤,成立了一个新的战争计划机构——英国战争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有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英国陆军大元帅基钦纳、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英国财政大臣劳合·乔治。中途停战,显然是大英帝国的耻辱,英国战争委员会希望开辟新的战场,最好是能减少伤亡的战场,用胜利来挽回民众对政府的支持,打海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909年英国和法国已经有了多艘大型战舰,包括无畏级军舰,比较容易组织建立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英法联合舰队。而且,土耳其人刚加入同盟国,有必要教训一下这个衰老的帝国,拉拢希腊等其他中立国投到协约国的怀抱。而且君士坦丁堡的防线很脆弱,达达尼尔海峡绝对是一个极好的目标。最终,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极力主张攻击土耳其。
海军大臣丘吉尔在上议院慷慨陈词:“打破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绝对是必要的。如果德国控制了达达尼尔海峡,那么我们的盟友俄国将不能将谷物从黑海运输到地中海,换回急需的现款,英国和法国也不能通过黑海将支援物资运到俄国港口,这对经济差不多已经奔溃的俄国,是致命的打击!最终必然会拖累协约国。”
丘吉尔特别支持英国皇家海军到达达尼尔海峡教训德国和土耳其人,是因为他想给英国战争委员会展示皇家海军的强大肌肉和战略地位。世界大战开始后,德国海军对苏格兰和英国沿海地区,采取打了就跑的不定期袭击战略,德国海军的目标,往往不是防卫得很好的英国的军港,而是普通的城市港口,比如德国海军在近乎平射射程内,炮击约克郡的两个港口,至少打死了五百个平民,然后他们继续去考验英国的北海防务。这种游击战,让丘吉尔的海军一直没太多表现机会,他苦恼不已。丘吉尔一直想和德国的海军来一场大会战,他给英国在东地中海的舰队代理舰队司令萨克维尔·卡登发电报,问他的舰队能否突破德国和土耳其人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一直进攻到君士坦丁堡。
英国东地中海舰队代理舰队司令萨克维尔·卡登早就想摘掉“代理舰队司令”中“代理”的帽子,接到电报大喜,马上回电报说:“如果给我的舰队配足够的扫雷霆,我能在三天之内拿下君士坦丁堡,而且不需要陆军支援。”
一向对英国皇家海军实力很自信的丘吉尔对萨克维尔·卡登的回复很满意,指示他尽快提交一份作战计划,批准后马上开始执行。萨克维尔·卡登说,要做的事情并不多,只需要集结在地中海的军舰,然后开始投入战斗。
不久,英国东地中海舰队代理舰队司令萨克维尔·卡登就信心十足开始了征程,率领一支强大的舰队强行驶入达达尼尔海峡入口,这支舰队包括12艘英国战列舰、4艘法国战列舰、14艘英国驱逐舰、6艘法国驱逐舰,5艘英国巡洋舰,还征用了35艘渔民的拖网渔船用于扫雷。英国皇家海军的超级明星“伊丽莎白女王号”也在其中,它是英国当时最先进的超无畏级战舰,为了应付爆发的大战赶工期建造,刚在地中海下水试航,马上就接受命令,去参加对达达尼尔海峡的海战,丘吉尔想在达达尼尔海峡和德国的舰队来一场大决战。
在当时,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海上力量都已经很强大了,都拥有数量庞大的无畏舰的舰队。
先看协约国的海军实力,英国的海军实力无疑是世界最强大的。早在1889年,英国就通过了《海军防卫法案》拨巨款强化海军,确定“两强标准”:英国海军的实力必须要强于世界第二位以及第三位的海军之总和。后来德国海军强势崛起,英国海军统帅部立足于马汉的制海权理论,制定了两种战略应对,一是对德国海军进行强攻。其次则为封锁战略,也就是通过阻碍德国的对外贸易来打击德国经济。在战争前夕,英国通过海军封锁德方来将制海权掌握在手,而且如果德国企图突破封锁,英国便随时准备集中海军主力进行海上决战予以消灭。
英国海军的主要指挥机构为海军部,其最高长官为文职的海军大臣丘吉尔。战争前夕,英国海军中最为强有力的,是直接和德国公海舰队对峙的本土舰队,这个舰队下辖4个战列舰分舰队、2个战列巡洋舰分舰队、4个装甲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分舰队,拥有21艘无畏舰、8艘准无畏舰、5艘战列巡洋舰以及多艘轻型舰艇。
法国海军被编为大小两个舰队,地中海舰队又称海军第一集群,司令官由法国海军总司令布韦·德·拉佩雷尔海军中将兼任,他也是协约国海军在地中海方面的最高司令官。法国地中海舰队旗舰为无畏舰“孤拔”号,其主力为2个战列舰分舰队和2个装甲巡洋舰分舰队,此外还有一个以4艘老式战列舰为核心的预备中队,共有21艘战列舰、7艘装甲巡洋舰、8艘防护巡洋舰、43艘驱逐舰或雷击舰以及16艘潜艇等主要舰艇,主要基地为土伦港。
在英国和法国的帮助下,俄国海军主要重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俄国海军在波罗的海当时主要兵力为4艘前无畏舰、3艘装甲巡洋舰、7艘防护巡洋舰、49艘驱逐舰、21艘雷击舰、6艘布雷舰、11艘潜艇以及6艘炮舰,但是其海军指挥体系却置于陆军第六集团军之下,效率可想而知。
而在在战争前夕,德国海军的实力已经不弱,由公海舰队、东亚分舰队以及一些分驻于海外领地的舰艇构成。其中公海舰队为德国海军最大的联合编队,其目的便是与英国本土大舰队进行对抗,下属5个战列舰分舰队、1个岸防战列舰分舰队、5个巡洋舰分舰队、8个雷击舰大队、2个潜艇分队、1个布雷舰分队和3个扫雷舰大队,主要舰艇有14艘无畏舰、22艘前无畏舰、8艘岸防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7艘装甲巡洋舰、12艘小型巡洋舰、89艘驱逐舰以及19艘潜艇等。
奥匈帝国舰队都集中在亚得里亚海,拥有2个战列舰分舰队、1个巡洋舰总队,2个驱逐舰队和2个雷击舰队,1个潜艇中队。主力有3艘无畏舰、9艘前无畏舰、9艘巡洋舰、19艘驱逐舰、60艘老式雷击舰以及6艘潜艇,预备队还有3艘岸防装甲舰、5艘旧巡洋舰、7艘驱逐舰以及18艘雷击舰。
土耳其帝国的海军只能用“凄惨”两字来形容:德国在地中海的两艘无畏级战舰“戈本”号以及“布雷斯劳”号,驶入君士坦丁堡宣布送给土耳其,除了德国两舰以外,土耳其海军主要拥有3艘战列舰、2艘防护巡洋舰、2艘布雷巡洋舰、8艘驱逐舰、12艘雷击舰、2艘潜艇以及若干炮舰、布雷舰艇。掌握“戈本”号以及“布雷斯劳”号这两艘无畏级战舰的德国海军少将苏雄,实际上成为了土耳其海军的司令官。但土耳其除了这两艘巡洋舰上为身穿土耳其制服的德国人以外,其他水兵主要是种地的农民出身,海军很多没有受过系统海军训练,加上官兵比例竟然高达8比10,大部分官兵还不习惯航海,缺乏海上经验,弹药燃料以及补给品严重不足,战斗力几乎为零。
总体来看,协约国的海上力量,要强于同盟国。在数量上,英国的主力舰对德国主力舰也有优势:英国海军拥有无畏舰20艘、战列巡洋舰8艘,而德国则分别为14艘和4艘,其兵力对比大约为3:2。在大炮火力方面甚至占更大优势——168门十三英寸半和十五英寸口径的大炮和104门十二英寸口径大炮,对德国的176门十二英寸口径大炮。驱逐舰的对比是80艘对63艘。
除了要打破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海军大臣丘吉尔还想让英国本土舰队亟早从波特兰开赴北海进入战位,前往控制北海的第一线斯卡帕湾。斯卡帕湾位于不列颠岛东北端奥克尼群岛之中,这个基地的主要泊地为主岛珀莫纳岛、霍伊岛、南罗纳赛岛以及一些小岛包围的内湾。
大海战前,英国第一舰队的主力除了“阿伽门农”号以外,全部离开了波特兰,延绵近30公里长的舰队在一片漆黑中以高速行驶通过狭窄的多佛尔海峡,驶往笼罩这迷雾的北方大海,完成了在斯卡帕湾的战略性集中,布局对德作战的第一线。除了前往斯卡帕湾的主力舰艇以外,英国还有一部分以轻型舰艇为主的舰艇则配置在海峡附近的哈里奇,称为哈里奇舰队,拥有18艘前无畏舰和4艘轻巡洋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