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79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狼途
当时英国和美国这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得早,主要想打开亚洲市场,而不像日本那么有领土扩张的野心,李经述的话,基本上无懈可击,伊藤博文望着李经述这张年轻又充满朝气的脸,还有坚定无比的眼神,感觉他的眼界和见识比李鸿章有过之而无不及,伊藤认定这是一位难以战胜的对手,内心重新燃起了要干掉李经述的想法,他拿起手帕擦了擦额头密密麻麻的汗珠,意味深长说了一句:“我知道该如何对付中国了。”
李经述哈哈大笑道:“首相大人,我也知道该如何对付日本国了!”
穿越1879 第54章 琉球特区
伊藤博文再次在中日谈判桌上碰了一鼻子灰,认定李经述是一位难以战胜的对手,内心燃起了要干掉李经述的想法,可惜他的想法迟了李经述一步。那天伊藤博文借口身体不适,匆匆结束了当天的谈判,满怀心事的他走下扬帆楼,下楼走台阶时,心不在焉,一脚踩空,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当伊藤博文正准备乘马车离开时,围观的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个戴鸭舌帽、穿灰色风衣的高个俄国青年人,他手拿一把黑壳毛瑟枪,在伊藤博文左右的护卫还未反应过来时,枪口对着伊藤博文,对着伊藤博文光亮的脑门“砰”开了一枪。
伊藤博文上马车的动作,使得他的头往上移了半寸,俄国杀手这一枪打中了伊藤博文的眉心,几乎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间,伊藤博文的眼睛还没闭上,倒地昏死过去,血染燕尾服。
离伊藤博文最近的两名护卫反应过来,冲上去拦腰抱住那位开枪的俄国青年刺客,要夺他手中的枪,那青年刺客甩掉了风衣,挣脱了两名护卫,又冲上前去朝伊藤博文的胸部“砰砰”补了了两枪,他还朝人群开了两枪,围观的行人四处逃窜,现场大乱。
前排负责警卫的日本士兵冲出,朝青年刺客的背部“砰砰”开了两枪,刺客中枪流血倒地,抛掉手枪,用俄语高呼三声:“俄国人民乌拉!”
李经述听到枪声,就带人从楼上跳了下来,那俄国刺客还没死,倒在地上,胸口鲜红的血流不止,脸部因剧烈疼痛抽搐变形,他知道自己刺杀了一个日本高官,活不成了,痛苦的眼神祈求李经述帮他解决掉自己,李经述掏出手枪,朝俄国刺客脑袋上补了一枪,击穿刺客的前额,这位俄国青年便断了气。
血流不止的伊藤博文,被手下七手八脚抬上了担架,送往长崎最好的医院。当时伊藤博文尚有意识,他向身边的侍卫问:“这枪是谁打的?”
当知道好像是个俄国激进的革命者干的后,一向温而儒雅的伊藤博文,爆粗口骂了句“八嘎”,便陷入了昏迷状态,随即被抬到了长崎的医院,没抢救过来,三天后去世。
那位年轻的俄国杀手,是俄罗斯激进的民意党人。俄国民意党是俄国民粹派的秘密组织,1879年8月从土地和自由社中分裂而来,主要活动家有热里雅鲍夫、米哈伊洛夫、彼得罗夫斯卡娅等人,目标是推翻沙皇*制度,经常搞密谋暗杀活动,甚至把暗杀沙皇作为主要活动之一,他们认为这将有助于进行建立自由制度的斗争。李经述除了对日本人怀有戒心之外,还出资资助俄国民意党人闹革命,搞乱沙俄。
伊藤博文重伤后,大隈重信重新走上日本政台,接替伊藤博文任内阁首相。但李经述始料不及,此时的大隈重信,已经不再像明治十四年以前那样激进,他成立了立宪改进党,把日本有知识、有财产、有名望的人组织起来,还创建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前身——东京专门学校,为日本培养宪政和现代化的人才。根据李经述收集到的情报,伊藤博文在临死前,把大隈重信请到了病床头,干枯的手指拼尽全力抓住了大隈重信的手,留下了政治遗言:“四十七武士……宪政”。
四十七武士,是日本广为流传的“卧薪尝胆”忠义故事,这故事是真实的,讲述的是历史上18世纪时,一群日本武士为他们剖腹自杀的主人复仇故事,发生在幕府时期:赤穗城主浅野在江户城中刀伤吉良,被幕府将军纲吉处以剖腹自裁,他养的四十七名武士,以大石内藏助为首,卧薪尝胆一年零九个月,为主人报仇,闯入吉良宅邸,杀死十八人,把首级供到浅野墓前,随后,众武士因为犯了国法,感到对幕府将军不忠而羞耻,忠义难两全,一个个切腹自杀谢罪。
伊藤博文临终前对大隈重信说“四十七武士”,明显是要大隈重信隐忍,实行宪政,等日本国力强盛了再给他报仇雪耻!李经述不禁为伊藤博文有这样的见识而叹息,也对日本的政治人物刮目相看——只要对国家有利,他们竟然可以在临死前把自己未竟的事业,托付给以前的政治对手。也就是说,反对派跟反动派完全是两码事!
这种现象,在满清官僚的思维里,绝对不可能发生——只要反对就是反动,不只要从精神上批倒批臭,还得从*上消灭才解恨,所以即便大家同坐在一艘破船上,都不吭声,不会指出问题,表面一团和气,直到统治的利益集团走向毁灭,葬身历史的海底。
大隈重信担任日本内阁的新一任首相,并没有因为刺客是俄国人,就冒然和俄国人开战,他和伊藤博文一样,力压军部中的主战派,派西乡从道到长崎继续和李经述和谈。
伊藤博文被刺杀后,英美的舆论大多偏向于同情日本,李经述担心中日如果再开战,英美会租铁甲军舰给日本人,加上刺杀伊藤博文推迟日本宪政的目的已经达到,中国便在赔款方面作了让步,最后中日达成了和议,将“长崎事件”定性为一起因语言不通导致的误会:每一名逝去的北洋水兵赔款一万两白银,受伤的北洋水兵获赔一百两白银,立即付清。
李经述与日本人达成和议后,却突然接到琉球国王尚泰的邀请信,请他务必去琉球岛上作客。
李经述便乘坐“定远”号,带着“镇远号”等战舰,到琉球访问。尚泰带领皇室成员,晚上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和酒宴,犒劳李经述以及一千多名北洋水师官兵。
九月的琉球岛,基本上没风,酷热多雨,刚还是一片蓝天,不一会乌云就覆盖了天空,下了一场大雨。不过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丝毫没有影响琉球人欢迎国王贵客到来的心情。傍晚,夕阳还在海平面上,琉球的百姓夹道欢迎,当地人拿来椰子、菠萝、大串的香蕉、棕榈树皮衣服,甲虫壳和海螺、贝壳做的项链来献给国王尊贵的客人们,大海苦涩的波浪,似乎已经远离了这座海天一色的迷人小岛。
李经述和英国海军少校琅威理就坐在国王尚泰的身旁,看着十几位棕色皮肤的琉球土著少女,穿插着孔雀毛的传统服饰,叽里呱啦载歌载舞,热情奔放。琉球的女人一般长期在田间劳作,腰肢没有一点赘肉,这些野性的少女胸部大得下垂,胳膊和大腿看起来壮实有力,浑身散发出一种狂野的美。
宴会上,一片欢歌笑语,北洋水师能喝酒的人大碗酒喝起来。琉球的酒跟闽南客家人的黄酒很像,口感甘甜,虽不浓烈,但后劲十足,琅威理喝了两大碗酒,就已经醉眼朦胧,眼珠子都掉到琉球舞女的屁股上了。
琉球国王尚泰见状,拍手叫停了歌舞,吩咐两位最漂亮的少女坐过来陪琅威理和李经述。
李经述不好这种野性的少女,连忙罢手。两位大眼睛的少女,一屁股都坐到了琅威理的大腿上,琅威理的手便开始不老实了,摸她们厚实野性的屁股。
酒过三巡,四十三岁的琉球国王尚泰突然乐极生悲,抽泣起来。他的五官有点小,脸上的阴郁,像一个即将被判处死刑的囚徒。
李经述赶忙关切地问怎么回事,尚泰说:“琉球世世臣服天朝,朝贡不绝,未尝有失臣事之义。我自从四岁继承王位以来,一直对中国忠心耿耿,按时朝贡。但近年来,我们每天在日本人的枪口下过得胆战心惊,家人的安危都不能保证,不知该如何是好。当年我们被掳到日本后,日本人更是不把我们当人看,故意饭都不给我们吃饱,羞辱我们!后来日本人不敢冒犯中国的威严,放我们回来,但我看日本人不会轻易放过我们,会回来报复,奴役和屠杀岛上的百姓,我为他们的命运担忧。”
李经述听尚泰的话,明显有一种自知将亡国之痛,但他这时还能想到琉球的百姓,证明他这国王还是称职的,便安慰他说:“请国王放心,我已经跟日本人声明了中国的海权范围,北洋水师以后会到琉球海域例行巡航,日本海军必然不敢轻举妄动。”
琉球国王尚泰说:“有提督大人在,当然没有问题,我怕等大人一走,就没有中国官员再肯保我们了。十年前,日本要吞我琉球,我国陈情通事的特使林世功,在北京壮烈自杀殉国,天朝也没派一兵一卒来管我们。我昨日和今归仁王子商议,恳请大人奏请朝廷,把琉球改制成中国的郡县,这样才能永绝后患,这样我等琉球王族和黎明百姓才能免去血腥之灾!”
李经述一想,这尚泰说的有道理,如今琉球原住民只有成为中国人,才能逃脱被日本人集体屠杀的厄运,便答应回中国后,把国王尚泰的意思转告李鸿章。
再次回到天津港的码头,李经述下船后,马不停蹄赶回直隶总督署,向李鸿章汇报了琉球国王的请求。他极力说服了李鸿章,这是事关国家领土的大事,事不宜迟,以免夜长梦多,并提出了建琉球特区的解决思路。
李鸿章略加沉思,觉得这是件好事,也同意把琉球改制成琉球郡,归属台湾管辖,于是他上奏朝廷,让尚泰担任琉球首任道台,他的家族世袭罔替,慈禧太后准了。李经述请李鸿章照会英美日等各国公使,宣布了中国政府这一决定,从此,琉球就成了台湾的一个行政区,但有独立的行政权,相当于现在的“特区”。
从此以后,琉球便名正言顺成了中国的地盘,当地人对琉球回归中国的怀抱大为欢迎,热烈拥护。
穿越1879 第55章 研发中国潜艇
李鸿章接受李经述的建议,把琉球国改制成琉球郡,归属台湾管辖,从此,琉球就成了台湾的一个行政特区。李鸿章对“长崎事件”的处理结果也非常满意,拿出前些天的《申报》给李经述看,《申报》刊发报道,称这“长崎事件”是中日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大长中国人的志气。
李经述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忧心忡忡对李鸿章说:“这次日本妥协,孩儿更加认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唯有坚船利炮,才能让日本人低头。为此,我有一些具体的建议,完善中国的海陆防御体系,恐怕这要花费数百万两白银,还请家父奏请朝廷,务必大力支持。”
李鸿章点点头,说:“咸丰年间,英法联军从天津港长驱直入京师,醇亲王对此旧事心有余悸,现在他也很重视海防建设,你不妨先拟定整个海防的计划书,为父请示醇亲王,有了他的支持,很多事会好办得多。”
于是,李经述和琅威理、马吉芬、林泰曾、刘步蟾、邓世昌等人商议了三天三夜,理出了一整套构筑中国“海上长城”的计划,建议从德国购买二十门克虏伯重炮,安装在大沽和北塘的炮台,同时在天津修建船坞、军械库和炮厂,在入海口布设水雷,安排“蚊子船”巡航,同时,奏请朝廷复建旅顺海防,在旅顺修筑炮台十座,在山东半岛建设威海卫军港。这样,北洋水师构建起以巡洋舰、“蚊子船”、鱼雷艇、运输船和陆地炮台、威海卫军港为基础的立体海防网络,以大沽港、旅顺港、威海卫形成铁三角,构筑起一道拱卫京城的海上钢铁长城,醇亲王看了大喜,全部照准。
李经述还将北洋水师学堂的学制改为五年,主要学轮船驾驶和轮机管理、轮船维护等内容,以及枪炮操演、鱼雷、机械仪器使用等,给北洋水师培养备用的海军人才,招生规模海军军官每期扩大到一千人。
不久,李鸿章从英国订购的另外两艘铁甲舰也到了天津,李经述参考了英国海军少校琅威理提供的《英国海军章程》,结合北洋水师的巡航实际,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船制、战船、守船、练船、运舱等制度建设入手,保证北洋水师的战斗力,还规定凡北洋军校的学生,在堂学习二年期满,必须上船实践学习三年,以强化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李鸿章对李经述的能力非常满意,还将天津机器制造局也交给李经述管理。李经述便把天津机器局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给了谭嗣同。他那天到天津机器制造局清查家底,竟然发现中国在潜艇设计方面,很有基础,早在1880年就制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艘潜水艇,并试航成功,开创了中国人制造潜艇的先河。
李经述到了天津机器制造局,也就是在天津城东贾家沽道,只见这里巨栋层楼,广场列厅,迤丽相属,参错相望。东则帆樯沓来,水栅启闭;西则轮车转运,铁辙纵横,城堞炮台之制,井渠屋舍之观,与天津郡城遥相对峙,隐然海疆的一重镇。
李经述了解到,天津机器制造局是洋务运动最早兴办的四大近代军工国企之一,从德国、英国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生产规模相当庞大,门类齐全,技术水平较高,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和训练了一批本国技术员工。工厂需要大量的煤、铁等原材料,开始主要依赖进口,要花费很多白银,后来,李鸿章兴办了开平煤矿,解决了这一需求。
李鸿章上任直隶总督后,还新购进三套洋药碾,新建三所碾药厂,对原有淋硝、磨磺、烧炭等制造问也增添了设备,黑色火药日产提高到900余公斤。这一时期,还兴建了铸铁、熟铁、锯木等厂和新机器房。
1876年,天津机器制造局还设立了电气水雷局,制造海防需要的各种水雷,并培养使用水雷的技术人员。到1877年,产品有:黑色火药、饼药、铜帽、林明敦枪、枪弹、前膛炮弹、后膛镀铅来福炮弹、各式拉火、各式水雷。还生产锵水,轧制铜片和制造机器。1881年,天津机器局开始仿制棉药,经过两年时间,仿制成功。
李经述接管天津机器制造局后,还从英国葛来可力夫工厂购进铸钢机一套,并从格林活厂购进水压机、10吨起重机和车床等设备,筹建炼钢厂,将在美国的天龙武器公司的生产线搬到了天津。
李经述在天津机器制造局发现了中国的第一艘潜水艇后,心里大为高兴,有了建立中国人自己的潜艇部队的打算,这将作为北洋水师的一项重大海防战略。因为李经述明白潜艇将来会在现代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付英国、法国那样的海军强国,潜艇可以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出奇制胜。
李经述察看了这艘天津机器局制成的潜艇,式如橄榄,驶行水底,上有水标及吸气机,可于水底暗送水雷,从外观、构造,到件能、功能,无不反映出近代潜艇的特征和性质,而且这艘潜艇下水试行时“灵捷异常,颇为合用”,于是大喜,让席慕兰在美国重金招聘最优秀的潜艇设计师。
没想到,世界上最优秀的潜艇总设计师、“现代潜艇之父”约翰·霍兰竟然来天龙武器公司应聘了!当时,各国政府对科学家还没有今天这么重视,科学家或其他人才的国际流动很大,服务哪个政府也很自由,这些科学奇才都最为看重的是谁有钱资助他们把想法变成现实,信奉为雇主服务,谁资助他们,他们就为谁工作。
霍兰原本是爱尔兰人,1841年出生在利斯凯纳小镇,父亲曾是英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雇员,所以霍兰从小就对战舰充满好奇。但中学尚未毕业时,他的父亲不幸病故,年轻的霍兰被迫结束学业,到一所学校担任理科教员,他一边工作,一边设计潜艇。1873年,三十二岁的霍兰辞去教员工作,带着他的潜艇设计图纸到美国寻找机会。1875年,霍兰将建造新型潜艇的计划送交美国海军部。但美国海军对支付5万美金建造的一艘名为“智慧之鲸”的小型手操潜艇的沉没仍然心有余悸。断然拒绝霍兰的计划。
遭到拒绝的霍兰得到流亡美国的由爱尔兰一些革命者组成的“芬尼亚社”的资助。在“芬尼亚社”的支持下,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霍兰在1878年将自己设计的第一艘潜艇送下水,该潜艇被命名为“霍兰-1”号,是一艘单人驾驶潜艇。艇长5米,装有1台汽油内燃机,能以每小时3。5海里的速度航行,但悲剧的是,这艘潜艇一潜入水下,内燃机的空气用完了,发动机停止了工作。
白烧了一大笔钱,潜艇却没了,芬尼亚社开始对霍兰大为不满,对他的潜艇研制提出具体要求:所建造的潜艇,大到足以能有效地进行作战,小到使其能够塞进特制的商船船舱。这种商船要求可以装成民船的模样横渡大西洋。
1881年,霍兰建造成功他的第二艘潜艇,命名为“霍兰-2”号,该艇长约10米,排水量19吨,装有一台11千瓦的内燃机。这艘潜艇安装了升降舵,解决了纵向稳定性问题。同时,他还在艇上安装一门加农炮,使得潜艇既能在水下发射鱼雷,又能在水面进行炮战。
但这艘潜水艇排水量太少,火力也不行,“芬尼亚社”的一些成员对霍兰的试验丧失信心,并在一天黑夜将“霍兰-2”号以及建造中的第三艘潜艇偷偷地运走了。霍兰痛心疾首,与“芬尼亚社”分道扬镳,暂时停下潜艇的研究而到一家汽枪公司担任描图员。不过霍兰没有放弃他设计潜艇的梦想,不久,在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他兴办了“肛鱼潜艇公司”,与炮兵上尉扎林斯基合作,建造了他的第四艘潜艇“扎林斯基”号。但很遗憾,失败的厄运还没有放过努力的霍兰。1886年,“扎林斯基”号建成下水,滑道倒塌,全艇被毁,沉入了茫茫的大海。霍兰的公司破产,朋友们也离他而去,他陷入了绝望。
这时,席幕兰在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招聘信息,年薪五万美元找潜艇设计师,霍兰从绝望中抓住了这救命的稻草,连忙带着自己的潜艇图纸去应聘,带着妻子和女儿漂洋过海来到了天津,为北洋水师设计潜艇。
李经述见了霍兰,也大为高兴,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专门给霍兰成立了潜艇设计团队,一起解决那些潜艇史上阻碍潜艇发展的问题,反复研究并数易方案。
更让霍兰感动的是,李经述十分体谅霍兰以前的失败,亲口对霍兰说:“我们中国要研发世界一流的潜艇。你尽管试验,一切失败的责任都由我们来承担。”
在研发团队的努力下,霍兰终于建成“潜龙号”一代潜艇,该潜艇长15米,装有45马力的发动机,海面航速可达每小时7海里,续航力为600海里。在水下潜航时,航速可达每小时5海里,续航力50海里,共可乘5名艇员。武器为一具艇首鱼雷发射管,可发射3枚鱼雷,前后各一门火炮,火炮瞄准靠操纵潜艇艇体对准目标。
李经述还在北洋水师学堂里面增开了潜艇专业,让霍兰授课,培养中国的潜艇人才,中国的海防力量更加强大了!!
穿越1879 第56章 击沉日本军舰
那日,李经述刚从旅顺口回天津,北洋水师副提督、英国海军上校琅威理就找上门来,用生硬的中国话焦急对他说:“提督大人,你去旅顺前让我紧盯日本海军在英国购军舰的动向,我收到消息,最近日本海军大臣桦山资纪派人到了伦敦,洽谈订购两艘快速装甲巡洋舰。这两艘军舰不仅速度快、火力也猛,威力无与伦比,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巡洋舰。我们必须抢在日本人之前下手买回来,方能克制日本海军。”
李经述一听,知道日本人在长崎受“定远”号、“镇远”号的刺激,开始购买军舰了。他这时也收到了哥哥李经方的电报,说日本海军大臣桦山资纪和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想教训中国人,但日本政府当时财力有限,海军不给力,他们两人连夜到明治天皇面前汇报,痛哭流涕,要求找西方列强购买铁甲战舰。明治天皇也深知当时的日本海军不是北洋舰队的对手,大为震动,宣布从即日起,到彻底击败中国人为止,一日只吃一餐,节衣缩食为军舰筹经费;明治天皇的母亲,也就是日本的皇太后,也捐出了自己的金银珠宝首饰,给海军作经费。日本天皇和皇太后的举动,激起了日本民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民众踊跃捐款给海军购买新军舰,商人自发发起募捐会,竟然募集到四百多万两白银,小日本也开始买军舰了。李经述心里有点急躁,连忙问琅威理:“日本人要买的军舰有多快?火力怎么样?快给我讲讲这两艘铁甲军舰的参数,越详细越好。”
琅威理拿出一张军舰图纸,在李经述前面的案子上铺开,说:“这是我从英国海军那拿到的情报,这两艘船是新锐穹甲巡洋舰,排水量在四千吨以上,舰长约110米,比‘定远’号铁甲舰还长,它的优势还在于惊人的动力和速度,两台立式四汽缸往复式蒸汽机,采用强压通风技术,配合十二座高式燃煤锅炉,可以获得超过两万马力的澎湃动力,航速最高超过24节,是现在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水面军舰之一。”
李经述一听,“定远”号的吨位虽然比这新舰多出三千吨,但动力只有6200马力,最大航速15节左右,落后于日本人要买的军舰,要是火力还不够,在海上打起仗来就更容易吃亏,皱了一下眉头,追问琅威理道:“这新舰的火力怎么样?”
琅威理说:“日本人要买的军舰主炮是4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6寸40倍口径速射炮,有效射程8600米,每分钟射弹7发,在首楼末端主甲板两侧的耳台内,还有两门主炮,这一独特设计,使得船头对敌作战时,获得最大火力,前向射界更为开阔。”
这设计确实比较新,李经述更加担心,追问道:“就这六门火炮?”
琅威理回答说:“当然不是,在新军舰两舷至尾楼之间还有8门耳台配置射炮,形成密集的舷侧火力,除此之外,新军舰还密布22门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以及多达5具的14英寸鱼雷发射管,这舰还配备刚刚问世不久的专用火炮测距仪,使得舰火炮的瞄准、测距将更为准确、便捷,战斗力倍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