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79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狼途
冯国璋趁机道:“平日大哥管束得严格,不许我们饮酒,今天我们不醉不归呀!”
一行人哈哈大笑,李经述不好扫了大家的兴,道:“平日练兵也是难为各位兄弟了,今天,我略备酒宴,犒劳大家,你们尽兴地喝。”
段祺瑞说:“看来中堂大人今天是不在家,兄弟们倒是可以尽兴了。”
李经述说:“他去京城了,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还神神秘秘的。”
冯国璋说:“不会是要和小日本打仗了吧?大哥你常让我们将日本作为假想敌,演练也是针对日本陆军的。”
李经述说:“我估计不是和小日本打仗的事。最近也没有什么由头呀。不过放心,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机会马上就有了。”
当晚,一行人喝酒到半夜才散去,他们前脚刚走,李鸿章就回来了,他把李经述叫到书房,说有要事相商。李经述走进李鸿章的书房,问道:“有什么重要的事,这大半夜的父亲还不睡觉?”
李鸿章说:“俄国皇太子将要到中国访问了,皇上让我们安排好接待。”
李经述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兴奋不已,这沙俄的皇太子尼古拉,也就是历史上的尼古拉二世终于开始东方之行了!
在19世纪后半期,俄国国内鼓吹东进的沙文主义情绪甚嚣尘上,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作出了两项重大决策,其一就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计划,该计划1886年提出,其二就是让已经成年的皇太子尼古拉去东方旅行,目的当然是出于以后太子的政治发展需要,为沙俄侵略这些地方做好准备。尼古拉这位年仅22岁的沙俄皇太子和他最好的朋友,也就是希腊王储格奥尔基以及随员组成了一个30人的旅游考察团,1890年11月起从冰雪覆盖的圣彼得堡出发,开始了一次横跨欧亚两大洲的长途旅行。
1890年11月4日,沙俄皇太子一行乘坐一级巡洋舰从圣彼得堡的加特契纳启程。陪同沙俄皇太子出访的,有他的大弟弟格奥尔基、希腊亲王格奥尔基、侍从将军巴利亚京斯基等人,还有医生、艺术家。当然也少不了“东进派”人士,为首的就是乌赫托姆斯基亲王,他以向太子介绍当地风俗和人民的导师身份陪同前往。
尼古拉一行先后访问了希腊、埃及,参观了希腊的古神庙和开罗附近的金字塔。然后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印度。12月23日,沙俄皇太子抵达孟买,受到当地总督的热烈欢迎和款待.然后参观了附近的名胜古迹。这时皇太子的弟弟格奥尔基因肺病发作,不得不中断旅行返回俄国。其后,俄皇太子一行继续在印度访问了加拉吉打、马德拉斯,直到12月24日离开印度。1891年3月2日,皇太子一行到达新加坡、受到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接着前往中国访问。
李鸿章一向主张“以夷制夷”,特别是在朝鲜间题上主张“联俄制日”,故极力劝说慈禧对沙俄皇太子尼古拉妥为招待,此前他到北京进宫,正是为了和光绪皇帝商量沙俄皇太子的接待工作,光绪皇帝已经下诏命各级官吏对俄皇太子的来访“届时妥为照料,拟定款待礼节,俟俄太子抵口岸时,一律照仪亲行款待以重邦交”。
和“未来的沙皇”打交道,这么重要的事,李鸿章当然不会不给李经述机会。李经述很兴奋,倒不是因为有机会和性格偏激的尼古拉交朋友,他很兴奋,是因为他想到了一个绝佳的跟日本开战的理由。因为沙俄皇太子的下一站,就是日本,在历史上他还会在日本遇刺,李经述想趁机搞清楚皇太子尼古拉的随从和护卫情况,还有出访的一些细节。
李经述心想,如果沙皇太子尼古拉在日本遇刺不是受伤而是身亡,俄国会不会跟日本开战呢?想到这,李经述就很兴奋,嘴角流露出难得的笑意:一旦沙俄和日本在1891年开战,世界就彻底改变了,训练的北洋舰队正好可以开到日本去,至少占领日本九州什么的,说不定沙俄和日本两败俱伤,中国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了。
李鸿章看李经述嘴角流露出笑意,问道:“麒瑞出生,也没见你这么高兴呀。何事这么兴奋?接待一下沙俄皇太子,就乐成这样了?”
李经述心想自己的阳谋,还不能让李鸿章知道,于是掩饰道:“没,没什么。沙俄皇太子尼古拉什么时候到中国?”
李鸿章说:“沙俄使馆那边提供的公文,说是四月初到香港呆几天,然后到广州,然后南上汉口。”
李经述说:“还要先到广州?两广总督现在不是我大伯么?修芦汉铁路时他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互调了。”
李鸿章点点头,说:“是的。所以皇上也觉得你来全程接待沙俄皇太子是最佳人选。你和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都熟。”
李经述点了一下头,心想真是“天助我也”,笑着对李鸿章说:“放心,这次我一定让尼古拉在中国吃好喝好玩好。”
穿越1879 第92章 暗杀计划(1)
1891年4月,沙俄皇太子尼古拉和他最好的朋友希腊王储格奥尔基以及沙俄乌赫托姆斯基亲王等一行30多人乘坐俄国的一级巡洋舰“亚历山大”号从香港出发,到达广州港。
李经述想趁此机会和俄国结成军事战略同盟,这样一旦尼古拉在日本遇刺身亡,俄国对日本开战,中国就可以参加对日本的战争,一同打残日本人,占领日本四大岛。当然,打残日本人后,中国可以回过头来收拾俄国。对国家而言,结盟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李经述心想,要是战败俄国,到时候,中国就可以将俄国赶出远东,赶出亚洲。
当时,李经述带军舰去迎接尼古拉,是借机炫耀一下北洋舰队的实力和中国的军力。在1891年,中国这个东方大国还是没人敢瞧不起的,毕竟现在北洋舰队实力还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六,而且李经述的到来,使得中国在中法战争大胜法国人,而且左宗棠还收复了新疆,所以俄国也不敢小瞧中国的军事实力。
李经述亲自乘坐改装后的“定远”号旗舰,率领十余艘铁甲舰去广州港口迎接沙俄皇太子尼古拉一行。
4月5日下午四点,乘载俄国外交使团的“亚历山大”号巡洋舰一出现在地平线时,李经述率领的北洋舰队就前去护送,岸上的人们清楚地看到北洋舰队的战舰桅杆挂的五爪黄龙旗:黄色衬底下一轮红日升起,深绿与大红交织而成的龙在昂首飞舞。广州港四面人山人海,汽船、拖船、汽艇都载满了欢迎人群,中国的老百姓也都想一睹沙俄皇太子的真面目。中国当时最有影响力额报纸,比如《申报》、《华报》等都浓墨重彩报道了沙俄皇太子要来广州的事,这也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
夕阳的余晖下,十余艘装饰一新的白色军舰,在蔚蓝的海面上呈“人”字队形威武,当中有“定远号”“镇远号”“济远号”……而北洋水师提督兼直隶提督李经述气宇轩昂,站在旗舰“定远号”的甲板上指挥。当“亚历山大”号从舰队前驶过时,“轰隆”,“轰隆”,舰队发出19响礼炮,沙俄皇太子尼古拉受到了中方史无前例的礼遇。李经述这么做一箭双雕,既可以让尼古拉放松警惕,也是为了以后让国际社会没有理由怀疑中国会派人刺杀俄国皇太子。
尼古拉访问中国之时,中国连国歌都没有,为了和国际接轨,李经述跟李鸿章提出这个问题,李鸿章想了很久,找了一首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作为一种礼节上制度安排,洋人日后称之为《李中堂乐》:“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李经述此时不得不再次佩服李鸿章的才华,对这位少年科举、壮年戎军、中年封疆、晚年洋务,权倾天下的老人多了一份敬意。
在广州港,北洋舰队奏完国歌,又唱起了北洋水师的军歌:“宝祚延庥万国欢,景星拱极五云端。海波澄碧春辉丽,旌节花间集凤鸾。”这也是李鸿章的手笔,用古体七言诗和西洋五线谱记录。
只见广州港上白浪滚滚,中*舰威武雄壮,给足了尼古拉面子。而两广总督李瀚章,也就是李经述的大伯,在岸上率广东的文武百官迎候尼古拉。
尼古拉一行人,对中方的欢迎还比较满意,但脸上的神情也是志得意满。毕竟1891年,他们认为俄国还是一个很牛逼的欧洲强国,军事上也很有“肌肉”,经常挑起欧洲国家的战争,欺负欧洲相对弱小的国家,借机扩大领土,而且多数战争俄国人并不吃亏。
比如,在1712年彼得一世迁都圣彼得堡,被授予皇帝的称号,俄罗斯就开始称为帝国。不久,俄军着手建立正规的海军舰队。后在北方战争中俄国打败了瑞典,获得了立窝尼亚、爱沙尼亚、因格里亚、库尔兰的一部分和包括维堡在内的芬兰东部,波罗的海出海口成了洞开的门户。接着,俄国又挑起了与希腊、土耳其的战争,吞并了克里米亚半岛、塔曼半岛以及库班,这些全部纳入大俄罗斯帝国版图之内。
1786年,俄国政府还宣布将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和白令海的其他岛屿并入其版图,当时这些地方俄称之为俄罗斯美洲。1799年,俄国在阿拉斯加建立了俄美公司,不过沙皇的目光短浅,在1867年将这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荒地”以72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
不过,到了十九世纪,因为英国要遏制俄国的扩张,英国皇家海军介入了对俄国的战争,比如克里木战争,沙俄才惨败。在1856年3月18日签订的巴黎和约规定:“禁止俄国在波罗的海的阿兰群岛设防,将摩尔达维亚南部划归土耳其,放弃对多瑙河各国保护,所有国家军舰都不得进入黑海,俄国只能在黑海拥有10艘小艇。”
到了19世纪中后期,俄国痛定思痛,大力发展海军,开始在新舰种建造与探索上颇有建树:1861开始建造装甲舰“经验”号,装甲厚度达到115毫米,1864开始建造浅水重炮舰,1870年开始建造装甲巡洋舰,1877年在彼得堡下水了第一艘装有一个鱼雷发射管的“爆破”号雷击舰,同年又为波罗的海舰队装备了有5个鱼雷发射管的雷击巡洋舰“伊利英中尉”号。1861年,俄国海军上将布塔科夫还出版了《蒸汽舰队战术摘编》,2年后又出版了《蒸汽舰队战术新编》,成为俄海军装甲舰战术的先导者。这位上将还在1872-1876年在舰艇上安排了舰艇不沉性试验。
1870年,俄国觉得自己的海军强大了,于是单方面宣布废除巴黎条约,又开始在黑海部署舰队,并在1877到1878的俄土战争中发挥一定作用。战争爆发时,俄国舰队已经拥有2艘岸防装甲舰、5艘巡洋舰、33艘辅助船,另租用了10艘蒸汽帆船。战争中,俄海军使用了撑竿水雷,就是一种置于杆上、外壳带有引信的炸药包,杆子紧系在快艇艇首,水雷靠撞击或通电起爆的水雷,还有拖带水雷,就是那种靠快艇的惯性力量撞击敌舰的水雷,还有自航水雷,也就是鱼雷,击沉土耳其的浅水重炮舰“谢尔菲”号和“因奇巴赫”号蒸汽船,这是历史上首次用鱼雷击沉军舰。
此战让俄国得到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土耳其的喀斯、巴统、阿达罕等地。俄国在巴尔干的势力得到加强,而英国、德国、奥匈帝国的势力遭到排挤。在英国、德国、奥匈帝国强烈要求下,1878年7月签订柏林条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由奥匈帝国占领和管理;俄国占有比萨拉比亚以及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重要地带。英国同土耳其直接签订了条约,取得了地中海东部的重要战略基地塞浦路斯岛。
所以到1891年,俄罗斯帝国的版图相当大,俨然一庞然大物。除了拥有百万级别的陆军,因为这时候的制海权非常重要。俄国的海军实力也不弱。在对土耳其的战争中,俄国年轻的海军上尉马卡洛夫开始崭露头角,后来成为俄国海军司令。1881年,俄海军制定了20年新舰建造规划,其中安排为波罗的海舰队建造16艘装甲舰、13艘巡洋舰、11艘炮舰、100艘雷击舰、3艘运输舰;还要为黑海舰队建造8艘装甲舰、2艘巡洋舰、19艘雷击舰。
到1891年时,俄国海军大约建成了4艘装甲舰,6艘巡洋舰,20艘雷击舰。从硬件装备上看,俄国海军实力和北洋舰队差不多。
所以沙皇太子尼古拉见到李经述的北洋舰队,也并不惊讶。不过等到尼古拉看到李经述从容指挥北洋舰队在海上自由穿梭,忽而“一”字形,忽而“人”之形,有时还倒“t”字方阵,“鱼鳞阵”,才大吃一惊,知道中国舰队的实力不容小视。
俄皇太子尼古拉请李经述登上“亚历山大”号,二人握手为礼,进行了礼节性谈话。
俄*舰上也是一排俄国仪仗兵鸣放礼炮、鸣枪欢迎李经述等人。李经述这次把段祺瑞、冯国璋、谭嗣同等人都带上了俄国的军舰,亲眼见一见俄国皇太子尼古拉,好为下一步的暗杀计划做准备。
李经述看了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一眼,他个头高大,身穿金绣红衣外罩,湖色灰鼠大衣,头戴白冠,上缀鸟羽,约尺许长,胡须浓密,呈向上翘起的w型,整个人可能是因为旅行太久了,不太精神,一双眼睛看起来不太灵光,而且因为长时间在海上风吹日晒,尼古拉皮肤显得有点黝黑,很难想象眼前的这人要是不死,五年后就是沙俄帝国的末代沙皇!
李经述再看了一眼沙皇太子尼古拉身边的侍卫,也就四个牛高马大的侍卫兵,看起来很普通,不像是什么特种部队,他心里暗自寻思着,找人到日本混入人群干掉沙俄太子尼古拉这事,看起来可行!嫁祸日本人这事,必须干得干净利落,而且要保证万无一失。关键是派谁去好呢?段祺瑞?冯国璋?还是谭嗣同?
穿越1879 第93章 暗杀计划(2)
李经述和沙俄皇太子尼古拉礼节性地会面,尼古拉给李经述简单介绍了一下沙俄乌赫托姆斯基亲王等随行的人员。李经述大致搞清楚了沙皇的护卫情况,尼古拉他们一行谁也没想到在日本会遇到刺杀行动,没有戒心。
李经述心里很高兴,心想沙俄的王储如果在日本遇刺如果身亡,这肯定会引起俄日两国之间的战争。但他面不改色,表面上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年轻的尼古拉当时还没结婚,但这时就有了在远东争夺霸权的愿望,在他看来,日本、朝鲜都是弹丸小国,只有中国才有能力和俄国抗衡,他通过翻译向李经述打听中国在朝鲜的驻军情况,李经述笑着说:“我们有袁世凯将军和二百万华人在朝鲜,如果有需要,朝鲜可以是中国的一个郡县,人人都可以是战士。”
尼古拉还向李经述了解日本的情况,李经述说:“小日本以前也是中国的地盘,日本人穿的衣服,和服,就是中国汉朝时老百姓常穿的衣服。日本的男女还喜欢打野战,所以姓氏都很奇怪,什么山下,桥下,田外。最有名的是艺伎,不知道太子陛下有兴趣吗?”
尼古拉哈哈大笑,没有回答。当日,“亚历山大”号继续停泊在江边,晚上他们上岸观看了广东的粤剧,深夜回到船上。
第二天,两广总督李瀚章在广雅书局大摆宴席,招待俄皇太子尼古拉及其随行人员。宴毕,李经述与广东巡抚刘瑞芬、按察使王之春等官员列队与尼古拉同行,十来个俄兵沿路擎枪作乐,极形热闹,李经述一直把俄太子送上船。
当时,广州来来往往的商船很多,贸易相对内地比较发达。尼古拉在广州玩了三天,到白云山、上九街等地买了一些南洋产的香料。4月8日,俄国王储一行于离开广州,经福建、吴淞口驶人长江,直下汉口,去看一看大武汉,李经述一路陪同。
在路上,李经述给湖广总督张之洞发了电报,说俄国皇太子尼古拉马上就到汉口。湖广总督张之洞早已收到李鸿章从总理衙门发来的指示,让他“优加款待”尼古拉一行。
张之洞心想,这正是向李鸿章和洋人展示大武汉形象和自己政绩的大好时机,于是精心准备。
早在1889年10月12日,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黄道吉日,张之洞在广州交卸了两广总督篆印,经过一番打理后,他登上了一艘名叫“粤秀”的轮船,从此离开了广州。粤秀轮驶出珠江,进人大海。阳光下的海风湿润而柔和,让人沉醉。船上的张之洞踌躇满志,信步甲板闲看海上景色,他是下决心要到大武汉干一番事业的。
这时候的张之洞,已经52岁了,这是一个人最成熟的岁月。历经了清流党的高谈阔论,历经了山西巡抚的兴革岁月,历经了两广总督的对法作战,阅历早已促使张之洞由一个空谈者已然成为一个实干家,而湖广总督的高位,让张之洞决定要放开拳脚,重塑大武汉!
当张之洞抬腿由司门口踏上岸时,武汉这座城便也注定了命运的改变,这种改变为武汉奠定坚实的工业基础,以使它的繁荣延续百年。“粤秀”轮船抵达武昌司门口时,已是1889年11月25日。时节已经是深秋,江上的风也已带着丝丝的寒意。张之洞在湖北巡抚奎斌率领的各大衙门官员的迎接下,踏上了武昌的土地。
张之洞到武汉后,马上主持修建芦汉铁路,即后来的京汉铁路,为武汉成为九省通衢之城打下了基础。而且为了修铁路,张之洞在武汉开办中国人自己的炼铁厂,还计划开办汉阳兵工厂。总之,在晚清这样一个人存政兴,人亡政息的年代,张之洞全然以他个人的能量使得地处内地、经济封闭保守的武汉拥有它生平最大的一次改变,渐渐有了名气,所以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也想到大武汉走一走瞧一瞧。
尼古拉的船在长江上还会行驶几日,张之洞决定临时搞一些面子工程,在省城外塘角防营边建造东西牌楼。租界各华商在码头上搭盖西式方亭,中央高悬俄国的国旗,四周悬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各国国旗。而在马路两边皆立白色木竿,拉上丝绳,上悬彩灯,西商各自备办各式彩棚。
当时武汉平民百姓平日里也没啥好看的,一看大街上张灯结彩,于是结队去参观。张之洞还担心老百姓好生事端,在洋街两头设栅栏,阻断行人不使人内,以保证俄国太子等人安全。各码头也分别搭设营棚,以阻止行人上下。此外派出200多名营兵,沿街荷枪巡逻。
4月20日清晨,俄国“亚历山大”号驶抵汉口码头。当俄皇太子等贵宾乘轮抵汉时,张之洞听说李经述在广州派了军舰鸣礼炮迎接,也不甘落后。武汉当时没有舰队,没有大军舰,张之洞便亲率9只轮船欢迎俄皇太子,其中包括向南洋水师借来的“保民”、“测海”二艘军舰。
“保民”舰和“测海”两艘军舰属南洋水师。“保民”舰的主要武器是2门150毫米口径克虏伯炮、6门12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炮、5管37毫米口径的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测海”炮舰是江南制造局造第3号舰,徐寿等设计监造,舰长56米,宽9米,排水量只有600吨,采用普通卧式蒸气机,航速只有9节,主要武器是1门12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炮和4门克虏伯小铁炮。
俄国的“亚历山大”号鸣礼炮17发,对张之洞表示敬意,张之洞便让迎宾的“保民”、“测海”二艘军舰也如数鸣礼炮回敬。
李经述看到此情此景,对身边的邓世昌等人说,“人言张南皮好面子,今日一见,果不其然”。邓世昌等人哈哈大笑,说:“张南皮现在是有样学样呀,听说他最近跟在中堂大人后面学办洋务,积极得很。”
俄皇太子一行上岸后换乘黄缎圆式金顶轿,行至晴川阁园门外,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张之洞寒暄,携手而入。晴川阁隔着长江,与黄鹤楼遥遥相对。
张之洞盛宴接待俄皇太子尼古拉,并举杯致辞欢迎,俄皇太子等也拱手相谢,仔细参观一切陈设,登楼遥览江中风景。只见一江浩淼如烟的江水东去,江中渔船点点,两岸炊烟袅袅升起,长风呜呜,让人心旷神怡。此时中俄乐队也一齐奏乐,欢笑声如空谷的风铃悦耳。
半小时后,宴席摆好,各自人坐,其乐融融。席上中国杯、筋及外国刀叉齐备。熊掌、燕窝及烧烤共20余种,点心共进8次,中外名酒齐备。
张之洞吩咐下人端上了中国的玫瑰露酒和山西汾酒。席间张之洞起立,提议祝“俄皇康泰,太子一路顺风”。
当时,张之洞的幕僚辜鸿铭随即翻译。俄王储尼古拉站起身,拱手致谢,并祝中国皇帝、中堂大人“福寿康宁”。
那天到了下午3点钟席散,张之洞又拉着尼古拉谈至5时,客人才告辞,张之洞即席赋诗二首,以显示自己也是翰林院出身的进士,分送俄皇太子和希腊王子,后奏乐升炮,送俄皇太子等人至园门,乘轿登船。
临别,张之洞有些微醉了,红着脸拉着李经述的手说,问道:“澹园,你老实说,老夫今天的表现,没有失礼吧?”
李经述哈哈大笑,道:“哪里哪里,张大人不仅诗作得好,洋务礼节也很到位,晚辈佩服。”
张之洞这才从怀中拿出手绢,擦拭了一下额头的汗珠,道:“这样甚好,甚好。”
尼古拉在中国访问的那段时间,过得很惬意,对中国的富足和中国官员的好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离开中国去日本之前,李经述还代表李鸿章给尼古拉送上了一份厚礼:中俄在亚洲结成军事战略结盟。
1891年,这份军事同盟是俄国求之不得的。当时,为了遏制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三国结成了三国同盟,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
到1887年,德、俄关系急剧恶化,沙皇政府购买军火,推销公债,都指靠法国。法国利用俄国这种财政依赖性,想促成法、俄结盟,但1891年还没跟俄国签订盟约,这次尼古拉的东方之行和中国结盟,也会成为尼古拉的重大外交成果,为他以后的登基奠定基础。沙俄乌赫托姆斯基亲王代表沙俄政府很愉快地和李经述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然后一行人就去日本访问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