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1879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狼途
1884年,金陵制造局第一次制造出可移动的车轮式37mm口径的后膛炮,制炮材料为普通钢或锰钢,提高了炮管的强度;炮弹也由球状改为长形,并附有弹带,提高了炮的射速和命中精度,投入批量生产。1884年金陵制造局开始制造美式加提林轮回机关枪,通称十门连珠炮,枪管有膛线12条,配有6至10支枪管,可在一固定的中心轴上回转按序装填发射,每分钟可连续射出子弹350发,射程达2000米。1886年,金陵兵工厂制造出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而且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一应俱全,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并附设翻译馆、机械学校,培养技术人员,翻译。1893年6月,江南制造局测试新造火炮,总办刘麒祥特地邀请了大量中外人士前来观看。当时进行试验的共有两门火炮,分别是八百磅子后膛大炮和四十磅子全钢快炮,其中四十磅子全钢快炮就是仿制的口径速射炮。试炮结果非常成功,“中西观者啧啧称叹”,江南制造局共生产了120门速射炮。
李鸿章留给李经述的,还有十万新军,以及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舰队,拥有“定远”、“镇远”等,总吨位达到六万吨,官兵六千余人。北洋军官学校,此时的招生规模,陆军军官扩大到每一期四千人,海军军官每一期两千人。
李经述在淮军集团的基础上,成立复兴会,仍然尊死去的李鸿章为复兴会为名誉主席,他自己担任主席,刘铭传、盛宣怀为副主席,张佩纶担任复兴党秘书长,李经方担任复兴党副秘书长,复兴党成立一个月,就吸收商界精英、青年乡绅、淮军和北洋军官学校的学生一百五十万党员,成为中华第一共和国第一大会。
接着,李经述继承了李家的家业,给李鸿章守孝。那一天,苍天亦有情,天空飘着细雨,李经述为李鸿章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李经述和刘铭传、盛宣怀等人亲自给李鸿章抬棺。
在李鸿章的葬礼上,李经述胸戴大白花,当着万人的面,语气哽咽,他知道,一个旧时代结束了,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他声泪俱下念了李鸿章的悼词,给他盖棺定论:“家父的晚年虽犯了重走帝制的错误,但那也是为了中国寻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度本身没有错,错在不适合目前的中国!他的一生,考取功名,主办洋务,与列强斡旋,维护中国的尊严,兴建水师,倡导海权,他的一生,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穿越1879 第134章 统一中国
为李鸿章举办国葬后,李经述的复兴会控制了参政院。不过,他首先面临的第一大任务,就是统一中国。此时,歼灭了东北的日军,收复了满洲国和云南,淮军差不多控制了大半个中国,复兴会完全控制的行省包括东北三省、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上海、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台湾,还有纳入台湾省的琉球和钓鱼岛,另外有殖民地朝鲜、越南、菲律宾等。
复兴会在国内没有直接控制的地方有原湖广总督张之洞控制的湖北、湖南,两江总督刘坤一控制的江苏、安徽和江西,云贵总督王文韶控制的贵州和新疆,还有甘肃、青海、西藏、内蒙等地。
李经述召集袁世凯、徐世昌、谭嗣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董福祥、聂士成、曹锟、张勋等陆军将领到总统府议事厅开会,商量今后中国的统一大业。
议事厅有一椭圆的桌子,类似于美国白宫的圆桌,对面的墙壁上挂着“海棠叶”形状的第一联邦共和国版图,复兴会控制的地方,被标注成了红色,李经述指着中国地图上面绿色的一片,语气坚定地说:“现在中国内忧外患,我们必须缔造一个崭新而强大的共和国,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是松散的联邦。中央政府如果不适度集权,中国很难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袁世凯这时握紧右拳,站起身举起拳头说道:“总统说得对,中央政府必须是强有力的!我袁某人第一个支持总统‘削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徐世昌也点点头,对众人说:“如果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必须先解除各地督抚的独立兵权,现在七万地方军队,还驻扎在山海关,这倒是一个解除各地督抚兵权的大好机会。”
李经述表示同意,问聂士成:“从各地借来抗击日军的十万联军,全部收归国家所有,不再调回各省,你觉得会激起兵变吗?”
聂士成回答说:“据我观察,这些士兵都是吃军饷的旧军。只要国家能提高他们的军饷,他们必定为国所用。”
李经述点点头,问:“大概需要多少银两?”
聂士成回答道:“现在每位士兵的饷银一年十两,饷银大约一百万两,加上粮草、军装、抚恤银两、武器装备等花费,一年大概要花费五百万两白银左右,如果全部练新军,每年花费应该在一千万两左右。”
李经述道:“现在国家百废待兴,急需用钱,日本那边每年赔款三千三百万两白银,倒是可以从这里支出。那就这么定了,我亲自和张之洞、刘坤一、王文韶等人商议,裁撤地方军队。”
这时,谭嗣同站起身,道:“刘坤一、王文韶他们好说,关键是张之洞,他在湖北和湖南训练了一万五千名新军。上次派了一万联军参加抗击日军的战斗,损失了三千,还有七千新军已经撤回湖北。”
袁世凯站起身道:“张之洞这人,素有威望。不过他要是不同意,我就带兵南伐,灭了他的新军。”
李经述抬手示意袁世凯坐下,道:“项城兄弟赤胆忠心,我能理解。但中国人打中国人,我看不算本事,还是和平收编比较好,可以给各省适当银两补偿,张之洞的新军军饷可以加倍补偿。”
相比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是后起之秀,这时也忍不住表态道:“张之洞那个老狐狸,恐怕不会轻易放手兵权,他的儿子就有十几个,湖北湖南那点地都不够他家分的。”
李经述道:“张之洞暂时倒不是我们的心头之患。我听说张之洞给自己定下三不争的规矩,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生闲气,在湖北和湖南整吏禁烟、设官钱局,招商承办铁厂,创设武备学堂,改革书院,跟我要办的事情差不多。我也相信张之洞的能力,不妨多给他几年时间。倒是现在青海和甘肃两地土匪横行,民多怨言,而且当地回民较多,我们必须先解决这两省的问题。”
董祥福这时站起身主动请命:“董某不才,愿领五千甘兵杀回家乡,为国平乱。”
李经述点点头,道:“董将军勇气可嘉,我也正有此意,我另派曹锟带北洋第三镇新军五千人,助你平乱。”
董祥福领命坐下,但有点闷闷不乐,他认为李经述对他没有完全信任,所以派曹锟带五千新军明里帮他剿匪,暗地里钳制他的甘军。
这样,全国只剩下蒙古和西藏两地的问题不好解决,当时,俄国人已经在蠢蠢欲动。李经述派冯国璋驻军内蒙,联络蒙古王公,许以每年百万拨款的利诱。西藏主要是英国人在干涉,李经述于是派伍廷芳跟英国人交涉,通过特许英国人在四川修铁路,来换取英国明确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时中国中央财政一年也就九千万两的收入,办什么都要钱,陆军和水师一年的开销就要花去一半,除去行政人员的开销,所剩无几,还要发参政院议员们的薪水。
李经述一边招商引资,一边找国外的洋行去拆借。就在李经述为钱的事忙乎时,财政总长盛宣怀来访。李经述在会客厅会见了盛宣怀,道:“你来得正巧,我最近正要去找你去商议货币改革的事呢。”
盛宣怀道:“这些年来,不正常的鸦片贸易,使中国白银外流,造成银荒,银价高涨,外国银元大量的充斥中国,中国铜矿开采不足,洋铜价值昂贵,直接影响了制钱的铸造量,很在很多地方出现钱荒,各地的钱铺、银号、钱庄、票号、当铺和金店等,都有自己的货币,要统一中国,币制改革势在必行。”
李经述道:“你既然清楚,为何不尽快拟定改革计划?”
盛宣怀道:“现在上海乃是中国的经融中心,我们必须得到一个家族的支持,才能推行货币改革。”
李经述心中猜到了几分,问盛宣怀:“你是说席家?”
盛宣怀也不避讳,点点头,道:“不瞒总统,我已经和席老爷子见过面,谈起此事,他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让席慕兰的三哥席家栋当财政总长。”
李经述道:“席家是我的亲家,用席家栋为财政总长,外人会说我任人唯亲吧?恐怕不妥。这个人你了解吗,他懂得经济?”
盛宣怀说:“我听说席家栋天生聪慧,被喻为神童,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书院。后去美利坚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继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经营上海最大钱庄‘大德昌’,如鱼得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经济人才。”
李经述道:“比你如何?”
盛宣怀说:“其才胜我十倍。”
“盛大人过于谦虚了。”李经述笑道:“席家栋当财政总长,你去什么位置合适?”
盛宣怀说:“我可以督办全国的国有工厂。”
李经述说:“盛大人高风亮节,实乃我中华之福,仅督办国营工厂太屈才了,这样,你先还是当财政总长。等币制改革之后,再当内阁总理,我已经重新聘任容闳担任总统府秘书长,和严复等人一起商议了中国未来的政体。中国适宜实行总统领导下的内阁制共和,也就是说我来当总统,负责掌管复兴会和全*队,还有外交,而政府要做的事,比如兴办教育、废除陋习,发展经济,就由内阁总理来做,你可以组织人才内阁,网罗天下英才,大胆改革。我在幕后大力支持。不过一旦经济改革失败,你的内阁就得倒台,本总统出面收拾乱局,再重新组织内阁上台,这样国家能大体保持稳定。”
盛宣怀说:“这样的政体甚好,我也就安心放手去改革。举贤不避亲,我觉得席家栋当财政总长合适。”
“好吧!”李经述点点头,道:“你帮我约见席家栋,我要看看你说的神童到底有多神。”
盛宣怀见李经述终于松了口,大喜,道:“我这就去安排。”
三天后,李经述在总统府的会议室约见了席家栋,席家栋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个头不高,但两眼炯炯有神,一开口说话,有点柔声细语,但条理逻辑十分清晰。
李经述问席家栋对改革币制的看法,席家栋一语惊人,道:“在中国推行币制改革,事实上,是向地方各省巨大的既得权益集团进行全面攻击,总统要有心理准备。”
李经述问道:“此话怎讲?”
席家栋道:“自从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在1887年引进泰西新式铸币机轧制铜元以来,现在全国各省共有铸币机846台,如果全部开工,每年可熔铸铜块生产铜元16。431亿枚,4亿中国人人均40枚。中国人要举其所食五谷,倾其所穿衣物,尽其所居房舍乃至所生子女,都拿来换铜币。各省这样疯狂铸造铜元的收益,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而且,铜元的收益远远超过银元。所以中央如果要币值改革,必须统一全国铸币厂的名称和工艺,还要统一最为关键的货币发行权。也就是说,把铸币权收归国有。”
李经述觉得席家栋说得有道理,便问他:“如果让你当财政部总长,你如何改革币制?”
席家栋道:“导入金本位,也就是说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聘用专家担任货币总监,筹备为维持新币金平价所需的金储备。”
李经述道:“现在国库空虚,如何筹备为维持新币金平价所需的金储备?”
席家栋道:“可以向外国银行团筹借。这个我可以想办法解决。”
李经述听到这里,才明白盛宣怀为什么这么急切地让出财政总长的位置,除了席正甫自己是汇丰洋行的大买办,他的大儿子席家铭是美资旗昌洋行的大买办,他的二儿子席家辉是英资太古洋行的大买办,要想找外国借款,无法绕过席家。李经述问席家栋:“到时候我们该如何偿还借款?”
席家栋道:“如果币制改革成功,全国的经济至少可以在一年内翻一番。另外,如果我当财政总长,我还想对盐政加以整顿,实行就场专卖法,全国统一,估计一年至少可以增加八千万两白银的收入,这样一两年就可以偿还外债。另外,如果实在不行,就请求泰西各国同意中国提高进口协定关税,中国的进口关税世界最低,仅为5%,而且还一律照银计征,可以考虑将关税提高到10%,这依然是世界最低关税。”
李经述道:“盐政专卖倒是可行,提高关税可以慢慢来,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贸然提高关税,洋人那边也不会同意。”
这一番考察,李经述对席家栋的才学十分满意,于是任命席家栋为中国财政部副总长,辅助盛宣怀进行全国币制改革。
有了席氏家族的相助,加上李经述的六万新军歼灭了日本两万陆军,这时一个稳定的中国符合英国的利益,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认为此时“中国非李经述不可”,极力鼓吹李经述是中国的“第一强人”,英国又是当时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盛宣怀和席家栋找泰西洋行筹借款很顺利。
当时,利息收入是洋行的主要收入,而国家借款是一块肥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的洋行都生怕分不到一杯羹,让自己国家的驻华公使出面,说服中国找他们贷款。席家栋趁机压低贷款的利率,谁给的贷款利率低就多贷,当时市场的借款利率一般是五厘,中国最后以三厘的利率从英国的汇丰银行贷款六千万两,三厘半的利率在美国旗昌洋行贷款四千万两,四厘的利率在法国和德国、俄国各贷款两千万两白银。
钱能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有了银子,地方联军被中央政府和平收编,全部交由徐世昌带往关外练新军,驻防东北三省,李经述任命徐世昌为总统特使和三省督抚,实际上徐世昌就成了当时报纸中说的“东北王”。
不久,蒙古各盟、旗王公们给李经述发来请愿书,说在李鸿章称帝期间宣布的自治是受俄国人的蛊惑,请求重回中国的怀抱,希望北京政府每年继续支付王公和喇叭们的年俸禄八十万银元。原来,蒙古王公发现自治后,随时都受到俄国吞并的危险。而且沙俄承诺的贷款,不只是分期的,而且还因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病逝,一年了还没拨款。李经述立即指示盛宣怀马上给蒙古拨款。并指示伍廷芳拿着蒙古王公的请愿书找俄国驻华公使强硬交涉:“如果俄国人不退出蒙古,那中俄将面临战争!”
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病逝,皇太子尼古拉二世大难不死,经过几年的休养,被刺杀后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他继承了沙皇的宝座。见大势已定,尼古拉二世决定暂时和中国交好,于是中俄签订了正式条约,俄国承认中国对蒙古的主权。
因为在借款和四川铁路特权上得到好处,中国和英国也签订协议,英国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董福祥和曹锟这时也攻克了青海和甘肃两省,全国形势大好,于是李经述电报邀请张之洞、刘坤一、王文韶等督抚,进京共商建国大业。




穿越1879 第135章 大裁者
金秋九月,京城的银杏从绿转黄,随着秋风飘落。银杏树下的芳草地,也被厚厚鹅黄色银杏树叶覆盖。在钓鱼台附近有一座豪宅,围墙以铸铁栅栏组成,东南西北四个门都有北洋新军的卫兵把守,不时还有背着枪的士兵在外面巡逻。李经述统一中国之后,容闳、严复、梁启超等人就日夜住在这里,修订联邦共和国的宪法。
这种开万世之太平的重要事情,容闳、严复、梁启超等人很是激动,夜以继日工作,一点也不觉得累。其中一间大会议室,宅子内摆设富丽堂皇,地面铺着棕色地毯,红漆雕花的门窗,墙上挂着装裱的梅花画卷,争奇斗艳,气势不凡,是专门集体讨论的地方。
那天,容闳、严复、梁启超等人正在为宪法内容争论,比如建国纪念日,容闳偏向于十月一日作为国庆日,十月雨少,对全国人民来说,正好庆祝。严复说定在一月一日元旦较好,这样让国民熟悉新历法。梁启超则建议把孔子的诞辰,也就是9月28日作为国庆日,以团结当时大多数读书识字的乡绅,建立第二共和国。
李经述那天去看望容闳等人,说:“建国之日,越早越好,9月28日挺好,跟十月一日也差不了几天,就这么定了。”
众人一商议,就定下了9月28日的国庆日,国民在这一天放假庆祝。
谈到宪法修订,李经述要求,新宪法必须有中国的特色:“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制度。在中国如果马上建立泰西一样的政府,唯一的结局就是失败!”
梁启超也深以为然,问李经述的想法。李经述说:“宪法修订完成后,中国应当成为人民民主的共和制国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内阁总理行使行政权,组织责任内阁,总统对内阁具有一票否决权。全国设置省和自治区,各省政府主席由总统提名任命。此外,总统还拥有外交权、宣战权、请和权、赦免权、颁赏荣誉权和签署极刑权。”
容闳说:“这些都没有问题。不过国家立法权应由参政院行使。”
梁启超说:“你的意思是总统还要受制于参政院?我觉得总统应该有权召开参政院,宣布休会以及在特殊情况下解散参政院。”
容闳说:“当参政院休会但国家出现紧急情况,比如发生战争,需要国家立即采取行动时,总统是有权颁布拥有法律效率的法令。而和平时期,在全国县级以上的行政地区设立法院和警察局,行使司法权。国家行政单位行使行政权,公务人员一律由国家组织考试,择优录取。”
李经述表示同意容闳的意见。容闳接着提出,“国民还应该拥有人权、私有财产权、居住权、贸易自由、宗教信仰自由。”
李经述点点头,说:“你们修订的宪法,还要规定改革军队、促进商业贸易、实行全民教育,这是中国国家发展的三个百年大计,全国还要制定新的民法和刑法。晚清的法律,很不健全。”
容闳表示:“这个我们正在抓紧时间。国歌和国旗呢?”
李经述道:“国家的国旗和国歌因为老百姓都熟悉了,仍沿用第一共和国的五色旗,代表五族共和,国歌仍然选用张謇写的那首昆仑词。”
过了半个月,共和国一部新的宪法和法律就送到了李经述的案头,他翻开一看,尽管这部共和国的新宪法还有诸多缺陷,但毕竟是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宪法,比以前的封建法律要高级得多。
在九月的建国大会上,经过充分协商,新宪法获得通过,李经述正式当选为第二共和国的总统。在850名参众议员中,李经述获得707票,超过三分之二,李经述将选举结果迅速照会驻华外交代表机构,获得英国、美国、德国、巴西、法国等二十国的认可。
另外,在大会上,容闳当选参政院院长,刘坤一和张之洞当选副总统,王文韶当选众议院院长,到北京就职。中央政府成立中央军委和中央银行,收回了各地的军权和货币的发行权。湖北和湖南两省,由张之洞的儿子张权当省主席,湖北新军予以保留;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由刘坤一的儿子刘能纪管理;贵州、新疆由王文韶的儿子王庆桢当两省主席;这七个省为自治省,新疆、蒙古、西藏为自治区,是李经述和张之洞等人商议后,各地上交军权和货币权的交换条件。
李经述当选总统后,任命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刘步蟾为海军总长,提名盛宣怀为内阁总理,盛宣怀很快组织了“人才内阁”:
财政总长:席家栋
内务总长:谭嗣同
司法总长:梁启超
交通总长:詹天佑
教育总长:严复
农工总长:张謇
海关总长:赫德
外交总长:伍廷芳
李经述认为此内阁的人都不错,予以比准,提交参政院批准。
李经述总统还任命了各省的省长,为了节约政府资金,先期实行的是军政府,一人往往兼着两三个省的省长,称为主席,搞军政合一,比如徐世昌为东北三省的主席,负责军政;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兼直隶、山东省主席;冯国璋为陕西、山西省主席,曹锟为甘肃、青海省主席,黎元洪为四川省省长,张勋为云南省省长,王士珍为广东和广西省主席,刘铭传为台湾省、福建省主席等。
为了表示第二共和国的革新意志,庆祝第二共和国的成立,李经述下令,废除满清遗留的各种酷刑,全国实行大赦,除了犯杀头重罪的囚犯,其他一律释放回乡;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全体国民必须剪掉辫子;恢复汉服。
为了给国民做表率,李经述决定在宣誓就职典礼前,就把辫子减掉。这条“独家新闻”,经由《华报》披露,《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重量级的海外媒体纷纷转载,一时成为要闻趣闻,政府的留洋人士和公务人员最新响应号召,于是大部分城里人都排队剪辫子,理发师开始忙碌起来,从早到晚,从十月忙到年底,只有张勋所管辖的云南省效果不佳。
在容闳的努力下,参政院还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妇女裹足。因为这是不人道的,裹足一般在女孩子三四岁就开始了,传统守旧的父母会用厚厚的裹脚布将她们的双足裹住,大脚趾被压迫,其余四个脚趾则被强制弯曲到脚底,走路吃力,很容易照成小腿肌肉萎缩,造成的残疾无法补救。
就在四海沸腾,李经述忙于筹划建国大业时,朱帝象在日本青龙会的资助下,派张光培、黄之萌、杨禹昌、陶鸿源、薛荣、李怀莲、许同华、傅思训、黄永清、萧声等十名复明党员,以和日本人一起开的照相馆为掩护,组建暗杀团,每人携带毛瑟枪一支、炸弹一枚,进北京城暗杀李经述,要“借炸弹之力,以为激动之方”。
1...5960616263...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