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秘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北域神灯
等一切事情都处理完了之后,王教授也和他的那些朋友一起走了,临走的时候,为了表达谢意,乌木道长将自己辛苦酿造的猴儿酒装了一葫芦送给了王教授。
王教授起初还没太在意,心想不就是自己家酿的酒嘛,可是喝了一口之后,整个人都差点飘起来了,连问这酒还有没有,乌木道长告诉他酒还有,就是不多了,剩下的只够再灌上那样的三四葫芦了,他们还要款待别的客人呢。
尽管不是很甘心,可王教授也只能作罢了,抱着那葫芦,就跟抱着最亲爱的女人似的,高高兴兴地下了山。
等庙里面终于清静下来了,张天元才和乌木道长谈起了想在这小庙中转一转的请求。
他没有忘记自己来这里的目的,可是为了寻找那地图上的东西,是不是宝贝都不重要,他现在需要的是一个答案啊。
可是在小庙转了好几圈,张天元明明找对了地图所指的位置,可就是找不到那地图上标识出来的东西。
无奈,他只得又去找乌木道长求助:“道长,这小庙是不是翻修过啊?”
“翻修?那到没有,只是很早的时候发生过一次地震,将院子里的一块地给震塌了,后来重新补上了新砖,怎么,你要找什么东西吗?”乌木道长问道。
张天元想了想,觉得乌木道长人品可以信任,之前乌木道长为了帮他,不惜暴露自己会功夫的事情,这足以看出此人的人品了,而且这个事情不告诉乌木道长就随便拆人家地砖,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鉴宝秘术 第四十五章 田黄印章
且不说这一次张天元帮了乌木道长一个大忙,单说两人以前的交情,乌木道长就不会拒绝张天元的请求了。
最关键的还在于张天元要刨开的这个地方是后来补上去的,并非原来的砖块,所以也不算是毁坏文物,大不了拆了之后再补上也就是了,所以乌木道长并没有后顾之忧。
商议定了之后,两个小道士便帮着张天元将那上面的砖块拆开放到了一旁,然后把土刨开,照着地图标注的位置仔细寻找,因为地图比较详细,不仅有坐标,还有深度,所以寻找起来也比较容易。
大概挖了有一米来深之后,就看到了一个陶瓷的罐子,上面用木塞封着,周围还包了蜡,看起来密封的是非常好的。
“奇怪,地震都没把这罐子弄坏吗?”一个小道士挠了挠头道。
张天元笑道:“不会,陶瓷罐子没那么结实,这应该是地震之后修补这里的时候埋下去的,你们不知道而已。”
“哦,这个倒是有可能,估计师父可能都没见过那些修补地面的人,师父的师父倒是有可能,只可惜已经白日飞升了。”小道士点了点头道。
张天元将陶瓷罐子拿了出来,心中有些激动,毕竟一直寻找的东西总算是找到了,这比什么都要重要,虽然很想看看这罐子里面装了什么,但是他还是仔细查看了一下这陶瓷罐子的质地。
罐子也是老物,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张天元用鉴字诀鉴定过了,内中所含地气的多少,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而且这罐子上地画是清同治年间一位墨彩大家胡夔的作品,上面还有署名和印章呢。
胡夔,砚·溪,寿·泉,清道光,歙·县人,工画山水及水牛。
“清同治官窑胡夔墨彩罐!”
张天元给这罐子下了自己的定语。
胡夔的墨彩画很出名,不过如果单纯画在纸上的话,那也许并不是特别吸引人,而画在这瓷罐之上,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这瓷罐是同治年间的官窑作品,看起来非常精美,保存又十分完整,估计拿出去随便都能拍个几十万了,甚至上百万了。
要知道胡夔曾经有一件墨彩瓷器拍到了两千多万的高价,当然,那件东西比这瓷罐更加精致和优美,价格高一些倒也正常,但即使如此,这件瓷罐几十万应该还是有的,总算没有白跑这一趟,纵然罐子里什么都没有,其实也值了。
他将这个墨彩罐小心翼翼地放在了铺了破布的地上,生怕磕着碰着一点,要是损坏一点,这价值可就大大降低了。
“取火来!”
小道士拿来了火。
张天元又非常小心地把上面那一层蜜蜡融掉,然后拔掉了木塞,顿时,一股充沛之极的地气自这罐子里面喷涌而出,仿佛蛟龙出水一般,惊了张天元一跳。
他慌忙间没能避过,被那地气一冲,不得已只好强行吸收了。
还好,这地气虽然充沛,但比起名山大川的地气来说还算是比较少的,张天元干坐在那里花费了足足三个多小时,才将这股地气完全融入到了自己的体内,而此时,他丹田之中的雏龙已经长大,化为真龙,算是又上了一个档次,全身四肢百骸也犹如被仙气洗涤了一般,舒坦得不得了。
“小友必有奇遇啊。”乌木道长的声音冷不丁在张天元耳边响起。
张天元吓了一跳,急忙睁开眼睛,这才发现原本挖开的坑已经被填上了,而砖块也已经铺好,比之之前,竟是看不出有什么分别来,就连刨出来的土都被扫干净了。
“乌木道长!您刚才说什么?”张天元想要装糊涂,毕竟他身上发生的事情太过离奇,这可不是别的秘密,就算是他的父母他也没敢说,更遑论一个外人,就算再信任他也不敢胡乱说出来的。
乌木道长见张天元装糊涂,也没有再问,笑了笑道:“小友闭上眼睛的时候,手却一直捂着那罐子的口,莫非里面有宝贝不成?”
张天元这才发现,自己刚刚因为吸收地气的缘故,右手静好像被吸住了似的,将那罐子的口基本上都挡住了。
他有些尴尬地咳嗽了两声道:“里面有什么我也还没看呢,不如道长一起来看看吧。”
“可以吗?”
“当然。”
“那好,正巧酒菜已经准备上了,不如一边吃喝,一边来欣赏这罐子里的东西吧。”乌木道长笑道。
张天元想要拒绝,因为他不知道这罐子里到底是什么,要是死人的骨灰怎么办,那不是闹出笑话了吗?谁吃饭的时候取看别人的骨灰啊。
不过他又不好意思拒绝,便朝罐子里面瞧了一眼,隐隐约约间,可以看到一些黄色的晶体,他心中一惊,知道自己这一次的宝算是赌对了,一幅十万左右的《上阳台帖》,如今换来的却是一个将近百万的胡夔墨彩罐,以及这罐子里更为之前的东西。
拿着罐子到了凉亭之中,张天元将手洗了洗,然后吃了些酒菜,觉得肚子舒坦了,这才又一次用净水洗手,擦干之后,伸手把罐子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
“哦!这莫非是田黄印章!”乌木道长眼前一亮,脱口说道。
“没错,这些就是田黄印章!”张天元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我国的印章最早叫做玺,不过那个时候还是用来办正事的东西,后来出现了一种文玩印章,将篆刻印章作为文玩来制作、收藏的艺术。篆刻印章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现代一般以石材,如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昌化石等为主,都是文人墨客用来把玩收藏的东西了,当然也有用象牙,硬木,玛瑙,玉,翡翠,琥珀,竹根等材料制作的,造型生动活泼,色彩丰富多变,可以说是十分漂亮美观!”
“田黄石也算是石材的一种了吧。”小道士说道。
“没错,但是这种石头却非常得珍贵,而且这一套印章似乎并不是现代的作品。这些印章简直价值连城啊!”张天元感慨道。
“不就是石头嘛,有那么夸张?”小道士有点不以为然。
“可不敢小瞧这石头啊,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寓其“福、寿、皇”吉祥之意。因此,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寸田黄一寸金’。”张天元解释道。
“一寸田黄一寸金!难道石头还能比金子贵啊!”
“我就说一点吧,现在金矿还是有的,可是正宗的田黄石早已经被采光了,说一寸田黄一寸金,我看都是高看黄金了。由于多年的开采,田黄石材已趋枯竭,石材价格猛涨。以前说“一两黄金一两田黄”,一两田黄的价格早已比一两黄金高出好几倍。据广·州文物总店的专家介绍,一克品相普通的田黄石材要价已达三千元。”张天元又道:“而且这几块印章的材质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是田黄石之中的最上品——田黄冻石!这东西更是绝对的无价之宝啊。”
小道士听得是目瞪口呆,哈喇子都流了一地,虽然他懂得事情不多,可是黄金珍贵那是知道的,现在听到这田黄石居然比黄金还要珍贵,他能不惊讶吗?
“小友,我发现这些田黄印章应该是一套啊,看起来像是道教传说中的十二真仙!”乌木道长突然说道。




鉴宝秘术 第四十六章 帝石!国石!传国印玺!
听乌木道长那么一说,张天元也发现了,这些田黄印章非常特殊,印章底部的字,刻得竟然是十二真仙的道号,而上面依着石头原本的造型雕刻出了惟妙惟肖的神仙雕塑。
光看着雕工,虽说未必出自大家之手,可是能够如此顺畅用刀,看起来没有丝毫雕琢打磨的痕迹,仿佛所有石刻都是一次性完成的,虽则有些线条略显粗糙,可反而是这些粗糙感,显示出了那一气呵成的豪迈。
这就跟书法一样,一次性写成的字,你看起来那就是行云流水,感觉不一般,而有些所谓的书法家见自己写的不够好,又去补笔,虽然细腻了,但第一笔和第二笔之间的那种别扭之感,让真正的行家会看得非常难受,也就是外行人会当成宝了。
“让我看看,这里有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一共八位,还缺了四个啊!”张天元往那罐子里看了一眼,确认只有八块田黄印章,并非十二个!他就有些奇怪了,莫非这东西当初收集的时候就是只有这八块吗?
“无量天尊,看起来缺少了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四位!这四位都是后来以道入佛之人,惧留孙入释成佛,而后面三位更是鼎鼎大名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大士,这或许并非是偶然啊!”乌木道长皱了皱眉道。
“张哥哥,那旁边的小字是什么?”一个小道士突然问道。
“小字?什么小字?”张天元有些疑惑,他刚刚只注意了印章下面的刻字以及上面的雕刻,并未注意别的地方,此时听到小道士的话,有些紧张和好奇。
“就是那儿,好像每个雕刻脚下都有两个小字,这好像是古繁体,我也不认得啊。”小道士指着那小字让张天元看。
张天元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却惊了一身冷汗,原来那雕塑脚下所刻之字,居然是“神罗”!
神罗谷就是他们此次考古的目的地,而神罗谷是曾经神罗国消失的地方,那神罗国距今大约也就是八百多年的时间,倒是有可能留下这种田黄印章。
不过奇怪的是,这上面为什么会是汉字呢,而不像有些地方出土的文物,上面的文字都比较陌生。
“民间传言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小友觉得这是真的吗?”乌木道长突然问道。
“那不可能,女娲本就是神话传说里的人物,凤凰更是虚幻的生物,怎么可能会有那种东西。这些印章刻有十二真仙,大概也只是一种风俗或者说一种信仰而已,应该不会跟神仙扯上关系。”张天元摇头否认道。
“贫道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小友觉得如果这是一整套印章的话,它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看起来并不像是文玩印章啊。”乌木道长问道。
张天元摸了摸下巴道:“田黄石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这是最早记载将田黄石当成祭天国石的历史讯息了,但我现在怀疑,早在南宋时期,就有这种说法了,而把田黄石当成国石的,正是这神罗国,或许凑齐十二枚真仙印章,便是这神罗国的国玺吧。”
“有点不可思议!”乌木道长说道。
“是啊,的确有点不可思议,仿佛冥冥之中,有一只手一直在指引着我去寻找着神罗国的秘密,从最初得到那幅《上阳台帖》开始,到现在发现这八块印玺,这之间似乎总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张天元忽然觉得,自己这一次去云·南,只怕是要命途多舛了。
然而冒险就不去了吗?
那不可能,这个事情到底是福是祸,现在还不能下结论,说不定这真得就是一个机遇呢?
“小友准备怎么处理这八块印玺?”乌木道长问道。
张天元想了想道:“带上吧,或许去神罗谷会用到。”
尽管这八块印玺可能价值连城,但张天元还是认为,既然这东西跟神罗谷有某种联系,那最好还是带上,说不定能派上用场,只是他得稍微做一些隐藏,将这东西包装起来,不是他小气,这种价值可能数千万,甚至上亿的好东西,如果被有心人盯上了,那是会惹上**烦的。
“道长,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这八块印玺保护起来,而且还可以无法让别人察觉到?”张天元问道。
“你等等。”乌木道长离开了一会儿,回来的时候带了一个木制的匣子。
这匣子有特殊的机关,初看起来,就只有一层而已,可是只要打开机关,便可以开启下面一层,将八块印玺放进去,本来这印玺就不大,放进去正好合适,再用一些比较松软,可以防止碰撞破损的东西保护起来,这样子就算匣子直接摔在地上也不怕了。
“匣子很结实,是用上好的硬木材料做的,就算是用斧头劈,那也得费不少劲,所以到时不怕坏掉。我给这匣子里放了些到家的保命符和香囊什么的,算是掩护吧,免得有人觉得你拿个空匣子奇怪。”乌木道长想得非常周到。
张天元把那八块印玺放好了之后,却没有拿那个胡夔的墨彩罐,他笑了笑道:“道长,这墨彩罐如果拿去拍卖的话,估计最少也能卖个一百多万,您就留下吧,以后这道观各种修缮什么的,都需要钱,至于这些田黄印玺,您放心,等以后卖了钱,我一定给您打一半过来。”
“无量天尊,如果小友说这种话,那就是羞辱贫道了!如果贫道需要钱,早就将这里卖给那杜老板了,还用在此清贫吃苦吗?”乌木道长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张天元有些懊恼,自己怎么忘了这老道的脾气了,这位可不是那些沽名钓誉的所谓高僧、神道,这位是真正的道家修士,说视金钱如粪土那不现实,毕竟现实中还是需要用到钱买柴米油盐的,但估计也差不多了,对这位老道来说,一百万和一百块的区别真得不大。
他躬身说道:“抱歉,是晚辈一时失口!不过道长,您是高人不假,但晚辈只是个俗人,您不能让晚辈为难啊。更何况当今社会,没有钱真得是寸步难行,这两孩子还小,应该让他们去多读点书,哪怕是你请老师到这里教他们也行,要是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还得花钱,没有钱麻烦事儿就会接踵而至了,所以我诚恳的希望您能够接受我的谢礼。”
乌木道长听着张天元的话,似乎是有些动心了,通过今天的事情他也发现了,没文化,就算是修道,你也修不安宁,确实应该让两个小道士去读点书了,如果怕被尘世的俗气染坏了,可以请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来小庙私下授课啊。
“好吧,既如此,就听你的安排吧。”乌木道长终于松了口。
“太好了!”




鉴宝秘术 第四十七章 南都美食
从峰峦山回到南都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张天元感觉肚子有点饿,于是便打电话问徐刚他们吃过饭了没有。
那边说还没吃呢,正准备找个酒店好好吃一顿。
张天元说一起吧,于是两路人马便在订的酒店门口汇合了,看到柳梦寻和牟莹手里捧着包子吃,张天元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明显是饿了,还要等着他一起吃饭啊。
“老同学,我们这可饿了很长时间了,你得请我们吃顿好的。”牟莹笑着说道。
“来南都,不吃贵的,只吃好的,这是关键,我原来学校旁边有一家馆子,都是地道的川菜,保准你们吃了回味无穷。”张天元笑道。
“远不远啊?”
“不远,就在附近,大概一百米左右的距离。”张天元说着话,却将那墨彩罐塞到了徐刚手里道:“这东西好好拿着,值百十来万呢,千万别弄碎了。”
他自己手里抱着木匣子跟宝贝似的。
临离开道观的时候,张天元已经和乌木道长说好了,帮乌木道长在南都银行开个户,钱就放里面,明天乌木道长就会下山来陪他做这些事情,所以这墨彩罐自然是要他自己来处理了。
“这是清同治官窑胡夔墨彩罐啊,确实值不少钱,老同学,你这是在那地图所标的地方发现的宝贝?”牟莹问道。
“没错,就是这个了,你看看要不要,要的话我可以便宜点卖给你。”张天元说道,这些好东西,自然是要先卖给关系好的人了,拿去拍卖会上虽然可能会拍出更高的价格,但却无法笼络人心,做古玩这一行,没朋友可不行。
“行,咱们都是老同学了,我也不说虚的,就一百万成交怎么样?正好我们公司在南都也有分公司,等吃过饭,我们就去那里交易。”牟莹当即就同意了,他们公司本来就是干这一行的,能收到这样的宝贝,那绝对是福分啊,这样她的业绩估计又要上去了。
这一百万买到手,估计一转手就能卖两三百万,肯定是会赚的,毕竟人家公司手眼通天,可不是张天元这样的人,在古玩界认识的人都没几个。
“我还抱个罐子去吃饭啊?”徐刚有些不满了,尤其是这东西这么贵重,他怕弄坏了啊。
“那你想怎么办?要不现在就去交易?反正是不能放酒店房间的,我可不放心。”张天元说道。
“先交易吧,我订酒店的时候,就考虑到可能会有一些事情会麻烦分公司,便订在附近了,就前面那条街,不到五十米。”牟莹笑着说道,算是给他的老公解了围了。
于是几个人先到大秦风尚文化传播公司南都分公司进行了交易,完了之后,张天元才带着众人一起去了那让他一直都非常喜欢的川菜馆。
馆子不大,大概也就六七百平的样子,不过很干净,环境真得非常不错。
大概是这个时候吃饭的人正多呢,里面都坐满了人,也就是张天元跟这里的老板比较熟,所以老板最后干脆在一个小房间给他们重新达勒一张桌子。
“臭小子,毕业了之后也不来看看我们啊,现在混得怎么样啊?”老板很直爽,笑着问道。
“嘿嘿,这不是来了嘛,记得还是老三样啊,要大份的,米饭多盛点。”张天元笑道。
“好嘞,没有问题,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回锅肉老三样大份,米饭多点,还喝橙汁吗?”
“加一份西红柿鸡蛋汤就行了,不喝橙汁了。”张天元征求了众人的意见之后,说道。
“稍等,马上就来。”老板走了出去,徐刚脸色就不好了。
“我说哥们,你没搞错吧,就用这些菜来糊弄我们啊?咱们现在也算是有钱人了吧,就算保持什么鲍鱼海参,吃点上档次的菜也没问题吧,你这都点的什么啊?”徐刚嘟囔道。
“你懂个屁,来南都不吃这三样,你就不算来过南都,我当年可是吃遍南都,最后还是觉得这里的这三样菜最好。”张天元笑骂道:“不信的话,待会儿吃过你就明白了。”
“天元,我一直都听人提起这三样菜,说是川菜之中的基本,而且还各都有自己的故事,能给我们讲讲吗?”柳梦寻倒是没有徐刚那么挑剔,这个公主一样的大小姐,离开了家之后,看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东西都想尝尝,既然张天元都说好吃了,那肯定不会错的。
“麻婆豆腐,是清朝同治初年南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店主陈森富,一说名陈富春。反正就是他的妻子刘氏所创制。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张天元说道:“清末诗人冯家吉《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麻婆豆腐由于名声卓著,已流传全国,乃至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啧啧,原来还都出口了啊。”徐刚啧啧叹道。
“你个傻小子,小时候没看过中华一番啊,小当家不知道?那片子开始做的就是麻婆豆腐,我建议你回去可以好好看看,就知道这麻婆豆腐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了。”
“哥们我从来不看动漫。”
“没有童年!可悲啊!”张天元摇了摇头道。
“你先别打岔,其余两种菜又有什么说法呢?”徐刚显然不想张天元只顾着打趣自己,于是转移话题道。
“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它色香味俱全,颜色养眼,是最好的下饭菜之首选。你小子瞧不起回锅肉,那就是瞧不起川菜啊!”张天元笑着说道。
“这个罪名我可担不起,好家伙,瞧不起川菜,我还没那么牛。”徐刚急忙摆手道。
1...1516171819...17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