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秘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北域神灯
“陈的背后又有一个香港文物走私集团,有财大气粗的大文物商在背后支持,文物案件的侦查难度更大了。”高检安向张天元等人坦陈,这些年国内没有发生大的文物案件,是因为他们变得“更隐蔽”。
高说,文物侦查大队防挖支队的夜巡通常都是空手而回,“盗墓者的夜视镜在400米开外就能见到人影”。
“也有双方碰上的情况,去年8月份,我们在渭河陵区夜巡,老远瞧到几个人影在晃,三个警员就轻手轻脚地走过去,隔着10米左右,看到6个人一个人手里抱着个罐子。
没等我们开口,这几个人把罐子扔过来,撒腿就跑,上了停在路旁的一辆面包车,结果我们的警车追出去有200多公里还是让他们跑了。”
高检安说,警方后来才知道,这些看上去普通的车全部经过了改装,换了400马力以上的发动机。
关于陕州盗墓猖獗这一点,张天元是知道的。
但却并不知道达到了如此程度。





鉴宝秘术 第四七六三章 八仙宫文物市场
欧阳晓丹告诉张天元说,她翻阅过陕州被盗墓葬的资料。
在陕州所有古墓中,惟一幸免于盗掘的是乾陵,这座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则天的合葬之墓被考古界称为“唐陵之冠”,传说墓中藏盛唐之宝无数。
但充满诱惑的乾陵却让古今盗墓者们无计可施。
问题在于,它取山为陵,而且所有坚硬岩石的缝隙都灌入铅水密封。
这一点张天元倒是知道的,从唐末黄巢到军阀孙连仲,光史书记载对乾陵的大型盗墓事件就有26起,孙连仲用了一个师加一个旅的兵力挖墓,炸药炸开了山体21处地方,但就是找不到墓道入口。
这也是乾陵没有被盗的原因。
至于秦陵,虽然主墓没有被盗过,可是兵马俑却发生过被盗事件。
这个书中已经提到过,就不多说了。
在长陵附近溜达了一圈,终究是没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张天元越发觉得,这长陵恐怕真得可能是个疑冢。
因为他在国外待了那么长时间,一直在搜寻被盗的古董,可出自于汉墓长陵的却一件也没见到过。
概率上来说,这也是不可能的啊。
长陵那么大,被发掘出来的古董却很少,那么说明大部分都已经被盗。
他连一件都没碰上,这怎么说也觉得有点不太对劲。
“不如去八仙宫看看吧。”
张天元忽然提议。
古城火车站不远处的一条短街,是名头很响的“八仙宫”文物市场。
表面看,那里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集市——早晨7点开张,下午不到6点,所有的店铺就开始陆续关门。
每一个经营摊位上摆放的都是一些仿制古玩,包括兵马俑的复制品、战国酒盅。
但熟悉这里的张天元却知道,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这里是全国文物市场的心脏地带,也是盗墓文物的最初级市场,全国20%的出土文物都是在这儿完成第一次交易,不过,“真家伙”是不会摆出来的。
张天元之所以提议去那里,还是想要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找到跟长陵有关的古董。
欧阳晓丹因为还有勘察任务,就留了下来,李明光也有一堆事情要跟当地的文物部门商讨。
于是,张天元便带着展飞先去了。
下午3点20分左右,距张天元不远的一个门面前,有个背着绿色帆布军用背包的男子晃晃悠悠地与老板搭讪,两人显然并不陌生。
交谈几句之后,店主把从背包中取出的塑料袋接过去,转身进屋,大约一刻钟时间才出来,又把鼓鼓囊囊的袋子交还给这个人。
接下来,两人在桌上的一个计算器上开始讨价还价,几个来回后,老板摇了摇头,看得出来他认为这个货还是值不了卖方的最后报价。
这场半公开半秘密的生意没有谈成。
这种情况,在八仙宫市场上并不容易看到。
他们一到这里就能看见,也算是运气不错了。
按照张天元的观察,在文物市场讨价还价的情况很少,多数时候,通过中间人已经谈好了价格,买家和卖家需要各付交易价值的10%给中间人。
对大额生意来说,这样的利润抽水是很厉害了,所以没有集团背景的盗墓人其实挣不了多少钱。
不过,通常“八仙宫”的交易额不会太大。
盗墓者大多急于出手,买家也拼命压价,一个普通的青铜器皿不到300元差不多就能成交了。
这是一个买方市场。
张天元可以确认。
所以以前在陕州的时候,他经常会来八仙宫淘宝,在这里,你可以花费很少的钱,购买到你想要的东西。
张天元其实很清楚,这些文物市场上的老板充其量算是文物产业链上的“二道贩子”,他们背后都还有更高级别的交易商,真正的交易你是看不见的。
这个链条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靠文物市场的信息失衡来维系的,许多从盗墓者手中收购的文物实际价值要比收购价高出十倍甚至百倍以上,而文物市场的文物贩虽然具备很专业的文物鉴别力,却没有自己出货线路和市场大买家的信息,同样必须依赖他们上游的交易商来完成第三级交易。
因为每个环节都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利润空间,一些“吃水”过深的上家经常会和下家反目成仇,暴利刺激下的“黑吃黑”经常发生。
有件事在圈内流传得很血腥:一个阳城的盗墓户王某以50元价格把他盗得的一块年代久远的铜块卖给了文物商孙某。
十来天后,就有传言说他卖出的那个看上去像块铜砖头的东西其实是古代造钱的模具“钱范”,并且是新莽时代的“饼货泉铜范母”,属极品,道上已经有人开出330万元价格。
王连夜赶去古城向孙某索要此物,在横遭拒绝后气急败坏将孙家满门灭口。
事实上,一些官方文物部门也是盗墓文物的购买者之一。
尽管我们国家的《文物保护法》规定任何出土文物必须无条件上缴国家。
“全国绝大多数博物馆都面临着馆藏品严重不足的问题,现在,我们必须要花钱买文物,那你就没办法去管卖文物的人到底是不是盗墓贼,文物的来路是不是正当。”
张天元认识的一个熟人,是陕州某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说起这个事儿,他也很无奈啊:“你不买的话,谁会把东西交给你?”
通过这位朋友,张天元还看到了一份《开馆十年文物征集统计表》,陕州“省博”从1991年6月到2001年5月10年间用于征集文物的所有经费仅为“万元”。
而张天元了解到,陕州一家私人文物商一年的文物征集费就是3个亿。
与地下文物交易链相比,官方征集显得毫无竞争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好东西都到了私人手里,而官方却得不到的根本原因了。
没办法,现在是物欲横流的世界,没有钱的话,你说什么都不算。
如今的人,还有几个把爱国付诸于行动的?
真得是太少了。
大部分人,不牵扯到自己私人利益的时候,那叫一个大度,那叫一个伟大。
可是一旦牵扯到自己的私人利益,哪怕只是蝇头小利,立马就会变成疯狂的野兽,拼命撕咬企图碰触自己利益的敌人。
这才是现实。
很肮脏,但却很真实。




鉴宝秘术 第四七六四章 墓葬
“老师,有什么收获吗?”
张天元在八仙宫文物市场转悠了一大圈,也没弄到什么好东西。
正好李明光的事儿也完了,就一起往富城而去。
李明光好不容易来陕州一次,张天元自然是要尽地主之谊的。
毕竟这里是他的家乡嘛,别的不说,吃点家常菜,还是要的。
“收获不大,其实我也一直都在考虑你之前的推测,或许真如你所说,那长陵只是一处疑冢而已,并非真正的刘邦墓葬。”
李明光摇了摇头道。
“我那也不过是推测而已,其实如果真得能发现真正的长陵倒也不错,汉高祖的名气,可不比秦始皇差。
那可是奠定汉民族基础的一代人杰啊。”
张天元笑道:“当然了,这恐怕也只是我的一种奢望。”
“其实就算发现不了长陵也不要紧啊,史书上说中国墓葬始于中原。
而中原之地,这面积可就大了。
洛州、陕州都算是中原之地。
在这两州之内,几乎历朝历代的墓葬,都能简单。
这地底下,还真不知道埋葬了多少古代文明的结晶呢。
或许你还能发现与长陵、秦陵一个级别的陵墓也未可知。”
李明光笑道。
关于这一点,张天元非常同意,他笑了笑道:“老师这话虽然是安慰我,不过说的却是在理。
据我所知,出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古玩珍品,其实说白了,那都是殉葬品,是从墓葬里面发掘出来的。
也就是古玩行里常说的明器,也叫冥器。
虽然现在不兴土葬了,可是在土葬盛行的古代,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制度,许多殉葬品才会被制造出来,并且被埋葬于地底之下。
等待着后人的发掘。
说实在的,如果没有这些殉葬品,现在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恐怕根本没办法像现在这么多。
毕竟即便是史书中记载的很多事情,也是需要实物来做论证的。
我是搞收藏的,向来喜欢在史书中寻找古董资料,然后再去利用这些资料寻找实物。
迄今为止,倒也真得找到了不少让人兴奋的东西。”
张天元喜欢考古的原因,或许还是基于他对古董的一种喜爱。
事实上,为了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考古和古墓发掘。
张天元可没少下功夫。
他将中国的墓葬史以及墓葬结构等等都进行了深入了解,靠着过目不忘的本领,甚至牢牢记在了脑海之中。
这将有助于他在富城寻找古墓。
中国古墓葬墓与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事物。
“墓”是指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葬”则是指安置尸体的方式。
在考古学上,二者常被合称为“墓葬”。
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着各种随葬的器物。
自古以来,由于受“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生”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丧葬十分重视。
因此,墓葬资料所提供的就不仅仅是埋葬习俗和墓葬制度本身,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所以,墓葬所展现的埋葬习俗与埋葬制度常常被视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墓葬研究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墓”作为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是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而发生的,并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最初的时候,对尸体的处理非常简单。
《周易·系辞下》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即用茅草裹尸,弃置荒野了事,并不挖墓穴。
后来,人们可能不忍心看到亲人尸体被禽兽所食,开始掩埋尸体,于是就出现了专门放置尸体的墓穴。
在旧石器时代,由于人类经常利用天然洞穴作为住所,故也常利用天然的洞穴或岩棚作为墓地以安置尸体,如山顶洞人的墓就与住所处于同一洞穴之中。
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由于生产力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便开始有意识营造各种形式的墓,墓葬及埋葬习俗更加流行且形式多样,而且明显具有制度化的特点。
中国所发掘的3000余座母系氏族公社墓葬表明,史前时代的葬俗因时代、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在墓形、葬式、葬具等方面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尽管如此,史前时代各文化共同体一般都是以氏族制度为基础的,因此在埋葬制度方面往往也存在着一些符合氏族制度的共同原则。
在新石器时期,人们掘坑埋尸已成为黄河流域最普遍的葬法,出现了氏族公共墓地,有单人葬、多人葬、二次葬等葬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出现了成人与婴幼儿分葬及等级埋葬制度。
到原始社会末期土坑式墓葬从黄河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东南沿海、东北地区,出现了男女合葬,男子仰面直身和女子侧体屈身表明父系氏族的社会结构特征。
墓坑也更加规整,通过墓葬规模大小、葬具的有无或质量以及随葬品多寡优劣等来体现身份等级的差异更加明显。
如龙山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氏族公共墓地原则普遍存在的同时,因等级差异而存在的不同等级分葬现象更显突出,甚至还因聚落的等级差异出现了不同规格的贵族墓地,其中以良渚文化的情况最为清楚。
反山和瑶山遗址都是良渚贵族墓地,但反山墓地的规格明显高于瑶山墓地;另外,还有不少规格低于瑶山的良渚贵族墓地。
中原地区陶寺墓地也存在不同等级分葬现象,墓葬规格可分为三类七、八个等级。
具体分类,因为太过冗繁,这里就不多说了。
“要我说啊,你们陕州这地方,随便挖一锄头下去,都可能挖出个金元宝来。”
正在开车的展飞突然蹦出了一句。
“你这话倒也不错。
1981年5月,陕州阳城豆马村的一位村民在地里耕作时,意外发现了一件古代铜器。
经过考古勘测,专家确认,农田下埋有一座中国西汉时期的墓葬。
经过发掘清理,从墓中出土了两百多件文物,包括鎏金虎镇、铜提链暖炉、铜温酒器和铜温手炉等。
其中,最为精美的要属这件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张天元笑道。




鉴宝秘术 第四七六五章 阳信熏炉
“还真有这种事儿啊?那熏炉是什么东西,干嘛用的?”
展飞咂了咂舌,不过是随口那么一说,没想到还真有过此类事情。
张天元回答道:“熏炉是古人用来焚烧香料的用具,中国自古就有熏香的习俗。
战国时人们就在室内放置各种熏炉,焚香一方面可以净化空气,另一方面从熏炉中冒出的袅袅香烟使人感觉就像进入了飘渺的仙境,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熏炉文化。
豆马村汉墓出土的这件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为博山炉形式,高58厘米,重2570克,通体为铜铸,由炉体、长柄和底座三部分组成,外表鎏金银。
底座上装饰两条镂空蟠龙,龙仰头张口,恰好衔住竹节形柄,竹柄分五节,寓意节节高升。
竹节顶端铸有三条蟠龙,龙头托着炉盘,盘上装饰四条游龙,漫游于波涛之中。
炉盖为镂空的多层山峦,恰如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博山,山峰间暗藏缝隙,香料燃起时,烟雾自缝隙中袅袅散出,弥漫于山峰之间,其景象犹如云雾燎绕的海上仙山。
西汉时,帝王们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大都信奉神仙之说,博山炉就是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诞生的,并在汉代广为流行。”
“西汉?那得是两千多年前的事儿了吧?两千多年前,汉代工匠们将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制作得如此奇巧,令人叫绝。
在汉代,如此华贵高雅的器物,绝不是普通人所能拥有的,那么,竹节铜熏炉的主人会是谁呢?”
展飞一直找不到机会插入张天元和李明光的话题之中,这会儿找到了机会,自然是不可能放过了。
“关于这个,其实这里面,有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专家在熏炉的炉盖与底座上都发现了铭文,其中‘内者未央尚卧’六个字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内者未央尚卧’的意思是,这件熏炉‘由未央宫负责管理皇帝寝卧事宜的官员保管’。
另外,熏炉底座的铭文中还记载着:熏炉的铸造时间为建元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35年,而这一年,正值汉武帝刘彻当政时期。”
“难道是是汉武帝刘彻的御用之物?”展飞跟在张天元身边久了,一些基本常识还是懂的。
“不着急嘛,继续听我说。”
李明光扶了扶眼镜,继续说道:“随后,专家在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上又发现了‘阳信家’的字样。
原来,这件熏炉虽是未央宫汉武帝的御用之物,却已归属‘阳信家’了。
你一定又想问,这个阳信又是什么人呢?”
听到李明光的话,展飞尴尬地笑了笑,他还真想问呢。
李明光继续道:“据考证,阳信是汉武帝刘彻的同胞姐姐阳信公主。
史料记载,汉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共生有四个孩子,老大是女儿,也就是阳信公主,最小的男孩就是刘彻。
阳信公主因其封邑在阳信而得名,又因为是家里的长女,也被称为阳信长公主。
史书记载,这位阳信公主,对弟弟刘彻关怀备至,所以深得刘彻的敬爱。
汉景帝刘启在位时,为了笼络平阳侯曹时,把阳信公主嫁给了他。
可惜曹时体弱多病,结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年仅二十几岁的阳信公主成了寡妇。
两年以后,阳信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是开国功臣之后,然而婚后没多久,夏侯颇也死了。
阳信公主又一次成了寡妇。
虽然经历了两次打击,但她并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终于,已过不惑之年阳信公主第三次出嫁,嫁给了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大将军’的卫青,也终于找到了她最后的幸福。
阳信公主嫁给卫青以后,两人幸福美满的生活了九年。
专家推测,这件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应该就是当时汉武帝御赐给姐姐的贺礼。
一直到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
阳信公主后来也没有再嫁,直到终老。
岁月流转,一次偶然的发现,使阳信公主与卫青喜结良缘的爱情故事,再度被人们所关注,而沉睡于地下两千多年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一时间也成为专家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对象。”
“这阳信公主也真够不容易的,生活在那个年代,连续死了两任丈夫,如果她不是刘彻的姐姐,恐怕一定会被很多人说闲话,从此不敢再嫁吧。
说起来,卫青敢娶她,也是挺有勇气的啊。”
展飞叹道。
“更说明那是真爱啊。”
张天元笑了笑道。
“倒也是,不过这种事情,毕竟并不多见,天元啊,老师我还是那句话,与其寻找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如先从现实之中着手去做。”
李明光的意思张天元明白,无非就是想让他去发掘现实存在的墓穴,而不是去奢望寻找什么可以一鸣惊人的大墓。
但张天元却笑道:“我想发掘秦陵,老师觉得可能吗?”
其实就是秦始皇陵,在历史上也是多经磨难的,像楚霸王项羽入关后,就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后面在战乱的历朝历代,也是有不少军阀势力觊觎。
不过由于始皇陵工程浩大深藏地底,一直都没有被完全盗掘出来,在十多年前,李明光曾经主持过对秦始皇陵的勘测,结果表明,始皇陵地下的土壤中汞含量极高,其浓度足可以让人中毒死亡。
大家都知道,汞就是水银,是一种很容易挥发的液体金属,空气流动时蒸发更多,会形成有害气体,严重时可以导致人汞中毒而死亡,如此一来,要是秦始皇陵被盗墓贼光顾过,那么2000多年来,这些水银早就应该挥发掉了,而不会还残留在地下。
在秦始皇陵的周边地区,现在已经开发出好几个兵马俑坑,但之所以没有对秦始皇陵的核心部位进行发掘,就是因为在技术上还存在难点,科考人员们没有办法保证将皇陵挖开之后,完整的保存下来墓葬中的殉葬品。
众所周知,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作为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秦始皇陵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




鉴宝秘术 第四七六六章 华清宫
《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铜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
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墓室内的要道机关装着带有利箭的弓弩,盗墓的人一靠近就会被射死,墓室里还注满水银,象征江河湖海,墓顶镶着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鱼油燃灯,以求长明不灭……
所以从建国初期就有人提出要发掘秦始皇陵,这六十多年过去了,一直都没能付诸行动,就是把贸然发掘,会将墓葬里那些珍贵的文物破坏掉,或许……将其永远的留在地下,才能真正使其完好的保存下来。
“那还是算了吧。”
李明光摇头苦笑。
他这辈子,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去发掘秦始皇陵的想法。
当年秦始皇陵建造的时候,穷一国之力,最多的时候有72万囚徒在修建,历时三十九年都未完成的皇陵地宫,想让其现于世间,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情。
不过李明光放弃了。
1...16701671167216731674...17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