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北域神灯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张天元知道《快雪时晴帖》的最佳仿品如今只有一幅,目前还在台·北博物院收藏者呢,那是唐代书法家临摹的,用的是双钩填廓法。
所谓双钩填廓法,指的就是用一张透明的薄纸或是涂了蜡的纸,铺在原作上描出轮廓再将它描在要复制的纸上,然后按原样用墨填写。这样的复制品几乎与原迹一样,保持了原作的神韵。
在当代,这种临摹作品几乎可以称为真迹了,关键是王羲之为东晋时人,距今有一千多年了,写在纸上的东西如果没有特殊的保存方式很难保存到现在的,这件临摹作品因为距离王羲之的年代最近,再加上又是唯一的一件,故而被当成真迹也可以理解。
正犹豫着是不是要利用地气鉴定一下,忽然就听到涂寿在那里调侃羊易俊了:“羊羔子,你是不是都当这里的人傻呢?你要是拿米芾的字,拿明清两代书法家的字来拍,或许还能引起轰动,拿王羲之的字?你脑子有坑吧,这东西不看就知道是假的,不仅不是真迹,而且连上乘的临摹作品都不算,我告诉你吧,除非那位宝主把台·北博物院那件东西盗出来了,否则你赶紧把这烂东西收起来吧,别丢人现眼了。”
涂寿这一次连那字看都没有看一眼,只是从自己的经验和那幅字所用纸张的崭新程度来判断的,因为他对于垃圾,一向不怎么愿意开眼的,免得污染了自己的眼睛。
就好像之前张天元那幅临摹的米芾画作,他一开始也懒得去看的,后来要不是那个脚盆人先出价了,他真得是不屑一顾的。
羊易俊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苦笑道:“毕竟人家宝主都拿来了,我也不好拒绝,实话说,我是不太清楚王羲之的事情,所以闹出笑话大家也别太见外,喜欢的可以上来仔细看看,然后多少钱起拍,咱们好商量,好商量。”
说完这句话,羊易俊就吩咐礼仪小姐先带着众人一起看那幅字,他则去了后台与那宝主讨论这幅字的起拍价。因为原来定的可是起拍价一千万,这要真喊出来,按就闹了大笑话了。
奈何涂寿已经做出了基调,那些大师也都觉得自己挺有地位的,不屑去看一幅低劣的临摹之作,竟然没有一个人上去看。
等涂寿回来的时候,看到冷冷清清的展台,脸色有点难看,无奈之下,他把跟宝主商量的一万起拍价再次降低了标准,干脆狠下心来说道:“这幅字一千块起拍,喜欢的就可以拿走了。”
然而即使如此,还是无人问津。
甚至有人冷嘲热讽道:“一千块?呵呵,我们喜欢这种低劣的临摹作品的话,还不如请当代的书法大家帮忙写一幅呢,这不是钱的问题,关键要买了这东西,我们可是会被行内人笑话的。”
“算是给我羊易俊一个面子,最起码几位大家帮忙鉴定一下如何?给个估价也好,免得宝主下不来台。”听羊易俊这话,似乎这幅字的宝主还是个有地位的人,不然他也不会如此百般维护了,直接扔了这幅字继续进行下面的拍卖就是了。
台下有几个人商量了一下,还是走了上去,甚至还装模作样地用放大镜观察了一番,最后都是纷纷摇头,回到了座位上,不说话了。
“估价……”
“羊老板,我不瞒你,这东西其实是一件动过心思的印刷品!”一个鉴定师叹了口气道:“正因为是印刷品,所以如果站远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东西跟真得似的,最起码从行文来看非常出色,但这可以骗过一般人,却骗不过我们,你真得还要我们估价吗?”
羊易俊一听这话,就直接黑了脸了,印刷品!居然他妈是印刷品!这东西估计也就值几百块,甚至几十块,这拿出来拍卖,简直就是丢人现眼啊,他真想揍那个宝主一顿,可是考虑到对方的身份,他又无奈地叹了口气,这个亏看起来只能自己认了,谁让自己不懂字画呢,看起来以后得好好恶补一下这方面的常识了。
他气愤地抓起画就要往地上摔,却听台下有人说道:“羊老板,不如借我一观如何?”
羊易俊纳闷地抬头看去,就发现说话的人居然是张天元。
开拍之前,他是瞧不起张天元的,不过自从有了张天元那幅临摹之作拍出的五十二万高价之后,他对这个年轻人也有了些许的敬意最起码不会那么小看了。
“你确定要看,这可是印刷品。”羊易俊说道。
张天元笑了笑道:“晚辈从未去过宝岛,故而也未曾见过那件精品《快雪时晴帖》,虽有临摹之意,却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这虽然是印刷品,但应该和那件精品在行文方面是一模一样的吧,我借来一观,不碍事吧?”
他这话说得很合理,羊易俊这只老狐狸都听不出里面的猫腻来,于是停止了要扔的动作,有些为难地说道:“这若是我的东西,白送给张老板也可以,不过这毕竟是有主的,宝主说了,就算是印刷品,低于一千他也不会卖的,哪怕扔了都不会卖的。”
张天元依旧面露笑意道:“请容我先看看,看过之后,若是满意,一千块不算什么,我只是小辈而已,没什么名气可以损,买到一件印刷品也正常。”
他嘴里头这么说,但其实内心深处却是翻江倒海,已经非常激动了。
因为就在涂寿对这幅字下了定义之后,他便利用六字真诀的寻字诀稍微尝试了一下,竟然发现有强烈的反应。
寻字诀和鉴字诀不一样。
鉴字诀可以鉴定宝物的真伪,甚至是年代、来历、估价。
而寻字诀最可怕的就是可以和宝物产生联系,只要开启寻字诀,那方圆二百米以内的宝物,就逃不出张天元的地气感应了。
他别的可以不相信,但寻字诀的反应绝对不能不信,虽然现在他还没有看出来这幅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想来一定不会简单的,那几个鉴定大师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的鉴定结果不会是空穴来风,肯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说明这幅字的确是印刷品。
矛盾之下,张天元更宁愿相信自己的寻字诀,因为他曾经也遇到过这种事情,就是在《上阳台帖》里面发现了宝藏的地图,之后找到了那八枚田黄石的真仙印玺,这一次为何就不能呢?
“哎呀羊老板,他要看你就让它看啊,简直浪费时间,我们还要进行下面的拍卖呢。”有人等不及了,大声喊道。
这些人完全把张天元当成了某家的公子哥了,因为能跟赵梁德在一起的,肯定是有地位的公子哥啊,而且那么年轻,不可能是鉴定大师的,也只有这么一种可能性了。
徐刚这一次倒是没有去阻止张天元,他知道自己这兄弟鬼门道多,既然看中了别人都瞧不上的东西那就一定有他的理由,说不定有蒙对了一件稀世珍品呢。
张天元没有管别人鄙夷或者厌恶的目光,你们拍不拍关我屁事,既然是拍卖会,那谁都有鉴赏宝物的资格和时间。
他现在最关键的是想压制住自己内心那翻腾的激动之浪啊,生怕暴露了自己那兴奋的心情,到时候反而被别人抢了先去了。
涂寿如今对张天元是有那么一些好感的,所以见张天元真对那印刷品有意思,便开口道:“小娃娃,喜欢那种印刷品,外面随便都可以买到,不用在这里吃亏的。”
羊易俊有些火了,怒道:“涂老,你不买就算了,别影响别人做生意行吗?既然知道这是印刷品还买,那就不算我羊易俊骗人,你着急个什么劲。”
鉴宝秘术 第八十八章 金箔
在羊易俊和涂寿争执不休的时候,张天元却好似事不关已一般在观察那幅字。
自从地气晋级之后,他的鉴宝能力又多了一项,不再只是透视和查微,还多了一个龙相!
所谓龙相,便是可以根据宝物内部地气形成的龙形,来判断这宝物的大概年代,目前当然还不能够太过精确,但是大概的年代却还是能够判断出来的。
比如现代的东西,地气便是一条隐龙,若隐若现,看不太清。
民国时候的东西,是一条清晰的雏龙。
宋元明清这几代,便是成年的真龙。
隋唐五代则是一条金龙。
南北朝士气的龙形地气为龙腾之相,金龙不再是沉寂的,而又飞腾到云端的感觉。
秦汉三国时期的则为九龙护主之形状,非常震撼。
春秋战国为领群龙之势。
商周时期则大有万龙巢之气势磅礴。
而史前的东西,那就见首不见尾的神龙了,虽然气势稍微小了一些,但却更加返璞归真。
其实这几种形态,恰恰也正好是地气的九个境界,或许有朝一日张天元地气境界再度提升的时候,别说这大概的年代,恐怕就是精准到哪个朝代,甚至是哪一年都能做到了。
而眼前这幅字的龙相则介于龙腾之相和九龙护主之间,应该准确来说,这东西很可能就真得是王羲之所处的东晋时期的物品。
通过这样的判断,让张天元心中惊讶莫名,难不成自己在这拍卖会上,竟能得到一件真正意义上的王羲之真迹吗?那时的东西真得可以保存到现在吗?
疑问归疑问,但眼下是先把东西拍下来再说,不管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迹,总之龙相如此奇特,绝对不会不划算,毕竟才一千块钱啊,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就在此时,他向徐刚使了个眼色。
两个人其实在下面就商量好了,徐刚要创造一个让张天元合理买下这幅画字的借口,不能让别人起了疑心。
其实这并不难,把自己扮演成纨绔就行了。
徐刚看到他的眼色,立马不耐烦地说道:“兄弟,不就一千块钱嘛,喜欢就买来,全当打水漂了,干嘛那么认真啊,咱有的是钱。”
他这番话,说出来那就整个一棒槌形象了,而张天元也正好就坡下驴,咬了咬牙道:“你说得多,不就一千块钱嘛,少抽几支烟,少喝一瓶酒就回来了,算个什么。”
他两这一番对话,令人极度鄙视,可是却没有人察觉到两人嘴角那抹得意的笑容。
张天元当场就付了钱,然后拿了字,就那么大大咧咧地下台了,好像一点都不珍惜的样子。
“棒槌!”
“纨绔!”
“不学无术!”
“年轻人不学好,就知道浪费父母的血汗钱!”
反正各种骂声此起彼伏的响起,不过越是听到这些话,张天元就越是放心了,没人瞧出破绽来那最好,也省去了不少的麻烦。
他对涂寿拱了拱手道:“多谢涂老帮我说话了,不过这字我一冲动就买了,一千块钱就当玩了。”
“哼,孺子不可教也!”涂寿对张天元和徐刚刚刚产生的一点好感,此时又烟消云散了。
不过他这么想才最好,这老家伙那可是真正的鉴定大师啊,火眼金睛哦,要是让他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非要来看一下,那就麻烦大喽。
到了下面,坐好了,当众人都开始关注下一件拍品的时候,张天元才将这幅字小心翼翼地卷起来,然后装进了原本的竹筒里面,轻轻摸了摸自己的胸口,那颗心脏还在不争气地急剧跳动呢。
一旁的徐刚看看没人注意这边了,才靠近了张天元,压低了声音几乎凑在耳朵边问道:“兄弟,这玩意儿真有你说的那么神奇?”
徐刚此时心里头实在痒痒啊,一想到张天元在西凤和上浦的几桩买卖那做得叫一个漂亮,心中就是在忍不住要问一下,他基本是肯定张天元的判断的,不相信兄弟相信谁?
更何况他又不是真棒槌,一次那叫运气,第二次那叫瞎蒙,第三次你也可以说是好运连连,要是第四次你还告诉我是运气,是瞎蒙,鬼才信呢。
所以他明白,张天元肯定是有什么办法来鉴别宝物的,只是究竟什么办法,他并不知道而已,其实他也不想知道,只要知道自己的兄弟能通过这个门道赚钱,那就足够了,以后兄弟的日子不愁了,他的日子也肯定好过了。
他们以后就是要干古董这一行的,有张天元这个大行家,那心里头也就有底了。
“嘘——!别让人听到了,这绝对是件稀罕物,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迹我不知道,但绝对价值连城。”张天元也将声音压低了很多,不过一旁的赵梁德还是听到了,毕竟坐的实在太近了一些。
赵梁德可不知道张天元的故事,所以他觉得张天元这是在吹牛,还真以为天上掉馅饼啊,你一千块就买个价值连城的宝物?
其实这也不怪他,刚刚可是有好几个鉴定大师都上去看了,纷纷摇头表示这东西一文不值,只是印刷品而已,难道张天元还能比这些大师更厉害不成?
不管他信不信,张天元心里头都有底了,他忽然想到了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很特殊的年代,当时很多文物都被毁掉了,也有一些人利用各种办法保护或者是隐藏宝物,他觉得那田黄石印玺就是其中一样,而这幅字很可能也有一些玄机在内。
单从表面上来看,这东西就是一幅印刷品,而且装帧都很普通,感觉随便弄了两下,有点粗制滥造的感觉。
不过让张天元在意的是,这幅《快雪时晴帖》与台·北博物院那幅字相比,少了四个字。
就是最后的“山阴张侯”。
根据张天元所知这最后的“山阴张侯”四字与正文笔法不合,一般认为或为后人添加,或为临摹者自称。
也就是说,没有这四个字,反而更能让人联想到这东西是唐代以前的,而这山阴张侯则是临摹者,也就是那个唐代的人。
就是这四字之差,却让这幅《快雪时晴帖》显出了它的独特之处,令张天元心中更是觉得奇特。
不过印刷品那就是印刷品,这幅字用的甚至不是纸,而是一种特殊的接近于塑料的混合材料印刷而成,不易碎,也不易折断,故而能够保存得非常好。
站远了看,还真看不出来,可是走进一看,这就假的不能再假了,虽说东晋时期宣纸还未流行,甚至可能都没有多少人用过宣纸,但一般书画用的还是纸张,更何况那个时候根本不可能有这种混合材料啊。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有人为了保护王羲之的真迹,特意弄了这么一件印刷品,然后利用裱字的技巧,将真迹严丝合缝地藏进了这印刷品里面。
但这好像也不太对,因为有一段时间,张天元记得小时候家里墙上挂着的那种塑料画都被拿去烧了,生怕惹出什么祸事来,如果要靠这东西来保护真迹,不太靠谱啊。
难道是不怕烧,或者说一般的温度无法焚毁熔化的材料写成的书法?并不是用的纸张?
人一旦有了固定思维,那就有点转不过弯来了,都说纸张不好保存,那么当时如果王羲之想把自己的书法留给后世怎么办?那就得选择更为容易保存的东西啊。
他有点搞不懂了,于是干脆再度动用了鉴字诀,想要利用透视和查微相结合来取看看这幅字到底有没有夹层,里面到底有没有别的东西。
这一看,却看到了一片璀璨的金光。
“金箔!”
张天元暗暗惊叫,没错,金箔啊,黄金性质稳定,永久不变色、抗氧化、防潮湿、耐腐蚀、防变霉、防虫咬、防辐射,用黄金制成的金箔具有广泛的用途。
虽然黄金也怕烧,但一般的温度还不可能将其熔化的,这东西延展性又非常好,如果被这混合材料夹在里面,那还真是一点都看不出来,除非有人不小心把这幅字给弄坏了。
可问题是塑料制品不是纸,不容易搞坏的,再加上这东西也侥幸逃过了焚烧,所以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其中的秘密。
上一次遇到的是宝藏图,这一次发现的是金箔,应该还是写了字的金箔,这让张天元呼吸都有点困难了,他就好像突然间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宝库,有点惊骇莫名。
要明白,根据现在的主流观点,王羲之是没有真迹存世的,倘若这金箔上的字真是王羲之亲笔所书,那么就会成为绝对的稀世珍宝啊,就算是拍上个十多亿rmb,那也是绝对有可能的。
这一回,或许是真得要发了。
他咽了口唾沫,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毕竟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他还不知道这里面的到底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迹呢,因为隔着塑料制品,再加上金箔反光,他的透视和查微能力都被严重影响了,真要看个究竟,还得是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之后好好地看过才能确定。
当然了,即使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东晋时期的金箔那也算是文物了,传统工艺制作的金箔,是以含金量为99.99%的金条为主要原料,经化涤、锤打、切箔等十多道工序的特殊加工,使其呈现色泽金黄,光亮柔软,轻如鸿毛,薄如蝉翼,厚度不足0.12微米。
过去没有现代这么多的高科技工具,完全手工做出来的金箔啊,而且还有东晋书法家的亲笔书法,就算这个人不是王羲之,那绝对也值不少钱呢,反正一千块钱买来的东西,肯定是赚了,这一点毋庸置疑。
鉴宝秘术 第八十九章 明朱三松竹雕笔筒
在张天元忙于研究手中的那幅字的时候,又有好几件物品被拍了出去。
基本上张天元认识的那几个人,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买卖,很多人也都有了收获。
毕竟到这个时候,拍卖会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了,再不弄点东西到手,那可就要错过了。
那个大背头母仪拍下了一把寒光闪闪的青铜古剑,据说是秦朝时候的,是土夫子从墓里面弄出来的,到现在也没敢声张,好不容易等到这一次拍卖会才拿出来的,最终报价达到一百五十万,算是今天拍品之中相当出众的一件了。
那个脚盆人拍到了一幅唐伯虎的赝品画作,这东西没人跟他争,毕竟是赝品,最后成交价五万,也算没有白来一趟了。
棒子男和棒子女稍微有点郁闷,他们想要的东西,都有人抢,结果到这会儿,竟然还是两手空空,眼看着就要到最后一件了,实在有点坐不住了。
两个金发的外国佬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一件清民窑的瓷器,成交价四万,这东西算不上精品,所以也没有人跟他们争,反正以前民窑的东西都没资格出口呢,那能出口的可都是精品,比这东西珍贵多了。
那个拄着龙头拐杖的老太太拍到了一把紫檀木的拐杖,也是龙头的,最后成交价是三百万,算是到目前为止,拍价最高的一件了,不过这老太太也真厉害,刚拍下来的东西,直接就把手里那把拐杖给扔了。
徐刚没有了张天元的指点,就有些昏昏欲睡了,因为除了玉器之外,他别的什么都不懂,看别人拍的热闹,自己又不敢出价,生怕万一拍到假的回来那就闹笑话了。
直到这最后的压堂货要出场了,徐刚才心急地拍了拍张天元的肩膀说道:“关键的东西来了,你可别在愣神了,你不是要舍利子吗,可别错过了啊。”
张天元听到他这话,也不敢再分心了,把那幅字拿到手里,抬眼看向了展台。
羊易俊这一次显得非常慎重,他亲手将那块红布揭开,然后说道:“今天拍卖会进行到现在,非常成功,目前拍出的最高价为三百万rmb的紫檀木龙头拐杖,但接下来这件物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压堂货,我说过了,谁拍得了这件东西,将会同时获赠一颗高僧的舍利子。”
“这是一件什么东西呢?这个是明朱三松竹雕桃园结义笔筒!朱三松是我国明代鼎鼎大名的竹刻家。名稚徵,号三松,以号行世。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明末。江·苏嘉定人,也就是如今的上浦人。”
“他出身于竹刻世家,祖父朱松邻,工书善画,长于高浮雕、圆雕、竹刻,创嘉定派竹刻。刻有笔筒、香筒、杯、簪钗等。父朱缨,亦善书画,刻竹构思巧妙,刻技精湛,有刘阮入天台香筒传世。朱三松刻竹克承家学,多以文学作品为题,所刻物象,神完情足,造诣颇深。”
“朱三松一般不会雕刻战争题材的东西,而三国题材更是闻所未闻,今天这件绝对是精品中的精品,唯一中的唯一,如果有眼力的,可以上来一观,但千万别弄坏了,因为这件竹雕笔筒的起拍价是两百万,最低一次加价不得低于十万,弄坏了,在座的可能大部分都赔得起,但也会非常伤的。”
看得出来,羊易俊虽然对书画不是很在行,但是对于这竹雕倒是有些见识的,这一次他丝毫不怀疑这东西的真伪,所以起拍价定的非常高,这直接就吓退了不少人,但有钱人可不少,还是有人愿意为了好东西出价的。
根据张天元所知,朱三松的拍品,目前拍得的市场最高价应该在五百万左右,这件如果是真的,那么可能会更高一些,因为羊易俊说得没错,朱三松的竹雕里面,几乎没有过三国题材的,这非常稀罕,另外三国题材在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非常受欢迎,不管是棒子国还是脚盆,受到三国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所以有这类题材的东西,他们都非常感兴趣的。
当然了,早就说了要拍下这压堂货的张天元是不会错过这件拍品的,他跟着涂寿、母仪、龙头拐老妪,以及好几个专家一起走了上去,仔细观察这件竹雕,因为价格昂贵,必须得确定好真伪,不然买来如果是假的,那可就亏大发了。
竹刻艺术自明代中期,由嘉定朱氏一门发起,至清中期,逐渐发展成我国一项最具文人气质的艺术。历代士子学人多仰慕竹之气节,故北宋、南宋绘本中,多有松竹,借以表现其劲挺硬朗、高洁清俊之风。
桌上这件东西高19厘米,外径14厘米,在竹器中算是大器。上下图纹用薄地刻出,刻者一丝不苟,曾用尺量,上下回纹方向相逆,而位置竟不差丝毫。
细观构图,乃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桃园结义,三个人物,刘备、关于和张飞雕刻的栩栩如生,刀法简练而人物情态传神。甚至当你看到这三个人的面部表情的时候,真有一种仿若穿越到了三国时期,与这三位一起结拜的场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