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北域神灯
鉴宝秘术 第一零三章 骗中骗?
李老听到董老的话,知道他不可能无的放矢,于是用纸巾擦了擦手,然后再一次摸了上去,这次摸得就非常仔细了,生怕错过了什么关键的东西。
之前只是随手一摸,所以没察觉到,可是这一回不一样了,有心比无心那差距大了。
仅仅摸了两下,李老眉头就微微皱了起来,而后再次触摸,片刻之后,笑道:“这是典型的字中金箔,不过这东西倒是装裱得非常精巧,一般人,那没个几十年的功夫,是不可能看出来的,我还是因为眼睛瞎了,所以这双手才如此敏锐,小张你老实说,这东西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张天元笑道:“我也不瞒李老,其实我调查过那个宝主了,在民国时候,那绝对是家世显赫,家中藏品很多,其祖父最喜欢收藏书画。后来发生了那样的浩劫,他们家中大多数东西都被收缴了,留下的不多,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就不相信玩了一辈子书画的人,会把一张印刷品当成真得,于是就抱着试试的态度买下来了。”
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谁也无法反驳,就连张天元自己都觉得自己好像真这么做过了,其实哪里有啊,还不是靠着六字真诀发现的秘密,只是他不可能告诉李老什么六字真诀,鉴宝秘术,真要说出来,搞不好第二天就被送去精神病院了。
“原来如此,你这小子运气还真是好得没边了,即便这里面的那层金箔上没有任何东西,那也不亏,若是真有王羲之的真迹,那你可就赚大啊。”李老感慨道。
“嘿嘿。”张天元傻笑了两声,并未搭话,他怕说得多,露馅就快了。
还是董老笑道:“这也不能说是运气,别人就没有他那么聪明,还跑去调查宝主的身世,这就叫占得先机了,比的不是鉴宝的技术,而是脑子啊。”
“董老过誉了,今日前来,还望董老帮忙,取出这字中的金箔,好让它重见天日。”张天元恭敬地说道。
“没有问题,老夫对宝贝啊,向来都是非常感兴趣的,今日就亲自为你解开这字中的谜团吧。”董老挽了挽袖子,而后冲里屋喊了一声道:“老婆子,给我端盆水来!”
不多时,里屋走出来一个老太太,应该就是董老的妻子了,看起来很文静,虽然年纪大了,可是却并不难看,想来年轻时候一定是以为美女。
“阿姨好!”张天元问了一声道。
“哎,你就是老董说的那个小张吧,不错,人长得挺精神的,来了家里就不要客气,当成自己家就行,你们忙吧,我老婆子就不打扰了。”董老的妻子笑了笑,放下水然后就回去了。
“老太婆整天没事就喜欢看什么韩剧,唉,管不了,管不了啊。”董老看着妻子进屋,叹了口气道。
张天元不好搭话,只能笑了笑,这是老一辈的事儿,他真不好说什么,不然得罪人。
“行了老董,你就别啰嗦了,赶紧把你那些宝贝工具拿出来吧,我等着欣赏这字中的金箔上到底有什么呢。”李老催到。
“你催个什么劲儿,又不是盲文,你摸得着吗?”董老说道。
若是一般人这么说,李老肯定生气了,但很显然这两个老头以前关系就特别好,跟徐刚和张天元有点像,所以这样说,他并不会觉得什么。
“不是盲文怎么了,我这手,连墨迹都能摸出来。”
“行行行,你厉害好了吧。”董老摇头笑了笑道:“这老东西,真是一点亏不吃。”
他扭过头来对张天元说道:“你把水盆端着跟我来,我有专门的装裱字画的屋子,里面东西都是齐全的,老东西,你不用人扶吧?”
“不用,就你这破地方,装裱屋、切石屋我闭着眼睛都能找到的。”李老站起来说道。
董老笑了笑,拿着字出了大厅,往后院的一间屋子里面走去,张天元端着谁跟在后面。
这个时候,小神罗居然飞了出来,落到了李老的肩膀上,那样子,竟是要给李老当“眼睛”呢。
“哎呦,这什么小东西啊,这么通灵?”李老欣喜问道。
“哦,那是我养的一只小鹰,确实颇通灵性。”张天元笑道。
“有没兴趣卖给老夫啊,价钱好商量。”李老显然是喜欢上神罗了,他这样的盲人,还真是喜欢这种通灵性的小动物。
“老东西你就别想了,我知道你心里头觉得那鹰就值个几千块吧,你失算可大了。我之前和南都的涂老通过电话了,他告诉过我,说这只鹰有人出价两亿,小张都没卖。”董老走在前面打趣道。
“两亿那是玩笑话,两千万倒是的确有人肯出。”张天元解释道。
“就是两千万,那李老头也拿不出来,别看他有钱,可是两千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啊。买一只鹰,他家里人非得骂死他不可。”董老笑道。
李老沉默着没有说话,因为董老这一次说对了,他虽然身家也有几亿,但是让他一次性拿出两千万来买一只鹰,他还真没办法,就算他愿意,家里人也不会同意的。
三个人走到了装裱屋,张天元立即就看到这里面的各种摆设,顿时那叫耳目一新啊。
他以前从未见过别人装裱字画,这还是头一次进入装裱屋这样的地方董老给他介绍道:“一般懂画的,多少都懂点装裱的技巧,不过像老夫这么专业的却不多,也不怕你笑话,老夫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做了赔本的生意,不得不给人装裱字画来还债,那可真是苦啊。”
“我觉得董老你受过挫折,反而使得你比别的人更有优势啊,你看你收的几个徒弟,现在也都是各行业的知名人物了,切石的、装裱的、还有书法和绘画的。”张天元夸赞道。
“你就别拍老夫马屁了。如果再选择,我还是宁愿做一个纯粹的鉴赏家。”董老笑了笑,指了指屋子里的东西介绍了起来:“挣板,用于贴平,挣干画心,裱件和各种装裱材料的,晾竿是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复背纸,色纸以及各种材料的,这些东西虽然很久没用过了,可是我一直都在保养,所以随时都能用。”
“那边是拷贝桌,排笔、棕刷、界尺和切板,还有砑石,也叫做磨石,是用于裱件背面砑光、磨平用的,你不懂的话其实也没关系,只要不是搞书画的,一般和装裱的人扯不上关系。”
“哼,我看也未必,就算是搞收藏,过去的装裱烂了的,也得换,不然伤了字画,那就不划算了,小张你别听老董的,回去之后好好查查资料,恶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你还年轻,多学点东西没坏处的。”李老好像非要跟董老对着干,冷哼一声说道。
张天元只能嘿嘿笑着,他两位老人那都不能得罪,只能傻笑了。
董老嘿嘿一笑,却没再说什么,大概觉得其实李老说的也没错吧,反正张天元是发现了,董老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让着李老的,这也是多年形成的一种默契吧。
董老将那幅字平铺在了拷贝桌上,然后开始仔细观察,他需要先确定一下,这字里面的金箔大概有多大,位置在什么地方,待会儿动手也比较方便。
拷贝桌是玻璃桌面制成的,内置led,在拷贝桌的上面,还有一盏日光灯,这是用于揭裱残破旧画时使用的,必须要有极强的光线,以避免稍有不慎,将旧画损毁。
董老的这张拷贝桌应该是专用的国画修复拷贝桌,它具备小型led拷贝台的优点,同时又结合书画本身面积比较大的特点,而量身定做的一款大型拷贝桌。
其实吧,这东西的通途挺广的,不仅仅是修复字画,还有绘制漫画、工笔画等等,都可以在上面做的。
观察了一会儿,董老点了点头,似乎是已经确定了金箔的大概位置和大小,于是从旁边柜子里面取出了一瓶液体药水倒入了水盆之中。
这药水主要起的作用就是可以腐蚀掉上面这一层混合材料,而又不会弄伤里面的金箔。
当然,如果是字中字或者画中画,那就不敢这么弄了,因为一般的字和画都是用宣纸为材料的,连混合材料都能腐蚀的药水,宣纸肯定是逃不过的,但这一次遇到的是字中的金箔,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了,董老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将字直接放进水里,慢慢地拉开,让整幅字都浸透了之后,这才又一次放到了拷贝桌上。
此时就算不用透视,也能够清晰看到那幅字里面有金箔的痕迹了,这就是药水的神奇之处了。
董老用薄薄的刀刃在边上轻轻划了一下,然后手那么一揭,上面那一层塑料薄膜一般的东西就被揭了下来,不过金箔还是没有出现,因为塑料薄膜的下面,还有一层伪装得非常好的纸,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放弃了,以为下面不会再有什么东西了,这恐怕也就是当初装裱之人的高明之处了吧。
董老并未停下来,再一次将画放进水盆里照法重来了一遍,这一次,终于是揭开了那层纸,露出了下面的金箔。
咦?
“不对啊!这根本不是什么金箔,这只不过是在纸上涂了金粉而已,怎么回事?而且没有任何字啊。”董老有点傻眼了。
张天元也有点傻眼了。
“小张,你这一回怕是真得栽跟头了啊,这东西根本就是精心布置的一个陷阱啊,就是让你误以为字里面有金箔,毕竟很多技术都可以看到里面的金色的,这样的话,你就会以为里面有宝,所以就会上当受骗!”董老叹了口气道。
张天元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就坚定地摇了摇头道:“不可能的,我相信自己的判断!”
鉴宝秘术 第一零四章 镇国之宝
董老显得有点无奈,他似乎认为张天元无法接受这种结果,所以过去拍了拍张天元的肩膀,叹了口气道:“时也命也,你其实倒也不必太在意了,只花了一千块钱而已,并不多,比老夫当年吃得亏小多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慢慢来吧,你还年轻,有的是机会学习。”
张天元听到这话,心中有些哭笑不得,他承认自己或许鉴宝方面的经验和技术都没法和这些老人比,可是有了六字真诀,他就可以弥补这些劣势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够用一个谎言,让董老再仔细去查看一下那金粉装饰的宣纸里面,到底还有没有奥秘。
正想办法呢,李老却先开口了:“老董,你这一次怕是要砸了招牌喽。”
“老东西你少胡说。”
“我可没胡说,你是知道的,我这手的触觉可比你那眼睛还厉害,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假的,但我摸到的,却绝对不会是假的,如果只是宣纸涂了金粉,那绝对不是那种感觉。”李老解释道。
听到李老的话,董老明显是眉毛往上一挑,似乎想到了什么,他重新看向了那金粉涂抹的宣纸,眼睛之中闪烁着兴奋地光芒。
“这一层金粉涂抹十分巧妙,既防水,又防腐蚀,显然是用了心了,所以一般的方法怕是不行了,看来得用我的独门绝技了。”董老忽然扭头看了张天元一眼道:“小张,你能先出去一下吗?”
张天元愣了一下,脚下却没有动。
他知道,有些手艺是不能外传的,甚至连传男不传女的说法都有,那属于手艺人吃饭的玩意儿,传给了你,他就没有饭吃了,正所谓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欧美不肯把飞机发动机制造技术教给我国?这道理其实是一样的,一些尖端的高科技,跟这些吃饭的手艺其实是一个道理,异曲同工罢了。
但是他不能出去。
李老干咳了两声道:“老董啊,你怎么能让小张出去呢,你也不想想,万一这里面真是王羲之的真迹,他敢出去吗?小张虽然与你我也算是忘年之交,但别说朋友了,就算是亲兄弟,这么贵重的东西你能不眼红?这瓷器尚且不能过手呢,更何况从未出现过的王羲之的真迹呢,你怎么糊涂了啊。”
“老夫可不是贪图别人东西的人。”董老义正言辞地说道。
“老董啊,你怎么越活越回去了,人之间的信任,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哦,就算你不是那种人,可是万一里面不是王羲之的真迹呢?这要传出去了,岂不是会被误认为你调了包了?这种事情说不清道不明的,你难道想晚节不保啊?”李老又道。
这一次倒是把董老给说住了,他皱了皱眉,忽然看向了张天元道:“你怎么想?”
张天元反正是不会出去的,他对董老和李老并不算太熟,也只不过这才见第三次面而已,王羲之的字,那可是值好几亿的东西,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见财起意呢?
说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好,反正他觉得,还是先小人后君子比较好一些,总好过先君子后小人,大家最后把关系搞僵了,那到底算谁的责任啊。
“这样吧董老,东西我今天就拿回去了,是真是假,我自己担着。”想来想去,张天元还是觉得这个办法最好,而且其实董老已经把比较困难的工作都做完了,这最后一步,他相信靠着自己的仿字诀,就算是照着书上的方法去做,那也是能够成功的,只是可能会多浪费些时间罢了。
听到这话,董老就急了,他急忙摁住那金粉宣纸说道:“这样,咱先把话说在前头,如果这里面真是王羲之的字,或者是别的大家的字,那么你得首先卖给老夫,怎么样?”
“这个倒没问题。”张天元点了点头道。
“另外,你还要答应日后绝不用我这技法!”董老又说道。
“这个……”张天元听到这儿就有点不自在了,他并不知道董老的所谓独门绝技是什么,搞不好他日后自己研究出一模一样的技法怎么办?难道也不能用了吗?
正自头疼呢,忽然小神罗飞到了张天元的肩膀上,在他的脸上蹭了蹭。
这一下子,张天元忽然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对了,我把这只鹰放在这里,然后我出去吧。”张天元笑着说道。
两位老头一听,嘿,这倒是个好主意啊,因为三个人都明白,这鹰就算再通灵,他可以记住比较简单的动作,比如说董老和李老是否换了画了,但是却记不住那复杂的技巧,这简直是绝妙的好主意啊。
“好好好,幸亏你今天带了这只鹰来啊,不然还真难办了。”董老也笑了起来,明显轻松了不少。
张天元将神罗放到了李老的肩膀上,然后自己走出了房间。
在门口站了十多分钟,董老的妻子出来看到,就请他到大厅里又喝了几杯茶。
这一来二去,足足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他才听到了里面董老兴奋的喊声。
“有了!有了有了!”
张天元听到这声音,兴奋地直奔装裱屋而去,一进门,就看到桌上摆着一张长方形的金箔,非常的漂亮,而在金箔之上,还涂了一层特殊的东西,使得金箔好像纸张一样更容易书写,而这层涂料竟这么久了,一点脱落的痕迹都没有,看来古人的智慧,远比今人想象中的更加高明啊。
“谁的字?是谁的字?”张天元着急地问道。
他是真得着急又兴奋啊,毕竟之前买这东西只不过是推测而已,究竟金箔上有没有字,是谁的字,他根本就无法辨识,即使是鉴字诀也看不透彻。
董老在那里像个小孩子一样哈哈大笑,简直合不拢嘴,根本没时间搭话。
倒是李老还算镇定……应该算吧……
张天元也有点不太肯定了,因为他发现李老虽然没有笑,但是那双手却抖得厉害,竟好得了羊癫疯似的。
他没办法了,只得自己去看,这一看,却是惊叹不已啊,因为这金箔上的字,他也曾见过。
下笔含而不露,如盘马弯弓惜不发,这似是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却比马狂奔、箭离弦更令人期待。古来就有“藏锋”之说,就是不让尖锐的笔锋过多出现,甚至遁迹如剑在鞘中,锐气不泄。
作为书法家的表现,应如明人陆石雍所说:“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
这东西,竟然是号称九大“镇国之宝”之一的《平复帖》!
“陆机!竟然是陆机的《平复帖》啊!”张天元已经忍不住叫了起来,但随即,他又开始冷静了起来。
据他所知,陆机的《平复帖》如今应该在故宫博物院才对,而且那个并不是金箔所书的,难道这个会是临摹品?
也不对啊,从龙相来判断的话,应该就是东晋和西晋之间的额作品,绝对不会有假的,反而是这个更可能是陆机的真迹啊。
最重要的是,张天元曾经在网上看过那幅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真迹照片,上面的字,与这金箔上的字,几乎别无二致,也就是说,这两样可能都是真得,都是出自陆机之手,或者说是出自同一临摹人之手,但毫无疑问可以说,两件都是绝对的稀世珍宝啊。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士,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官员,东吴丞相陆逊之孙、东吴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
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
作为书法家,他的作品《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这个人本身就不简单,他的作品更不简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可能比王羲之的字更加具有历史意义。
“董老、李老!你们应该见过故宫博物院里的那幅《平复帖》吧,这个到底是真是假?”张天元还是想要听听这两位鉴宝大师的意见。
毕竟这东西,就算他说是真得,别人不承认,那也没有意义啊。
董老此时已经稍稍恢复了平静,他笑着说道:“不会错,不会错的,在老夫看来,这幅字保存的更加完整,字迹更加清晰,论收藏价值,怕是比故宫博物院那本还要高一些。”
“这不可能吧。”张天元吐了吐舌头道。
“不可能?嘿嘿,老夫搞了这么多年的收藏,绝对不会看走眼的,你小子这一次不是撞大运了,而是撞鸿运了!”董老羡慕地看着张天元说道。
“老董说的没错,你这东西一旦问世,那绝对是要拍出天价的,怕是国家都要来争一争的,我觉得吧,你要么私底下处理了,要么直接**给国家算了,这东西可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价之宝,给多少钱,怕都不合适,因为从未有过拍卖的先例。”李老想了想道。
“两位没兴趣吗?”张天元笑着问道。
他并不想捐献给国家,一来博物院已经有了一份《平复帖》了,多这一份不多,少这一份不少,二来民间收藏未必就比不上国家,要知道这千百年来,真正的好东西那可都是民间收藏家传下来的。
还有个原因,即便是**,国家也不可能给太多钱的,自己可没那么伟大,捐到故宫博物院?以后那还不是成了他们赚钱的工具了,那门票多贵啊。
如果国家真想要,拍卖就是了,他们可以从外国人手里高价买回古董,凭什么就不能从自己人手里买呢?
当然,如果能够私底下卖了,那最好,所以张天元才会询问李老和董老的意思。
鉴宝秘术 第一零五章 再谈赌石
听了张天元的打算,董老和李老都一阵苦笑。
“怎么?两位不愿意买?”说实话,若非最近事业要发展,张天元的钱都投到了铺子和酒厂中去,他说不定真不会卖掉这么好的东西,自己留着收藏,以后也是家传的宝贝啊,现在缺钱,才会想到出售的,哪知道这两位居然好像并不是特别乐意购买似的。
“小张啊,你这东西打算卖多少钱呢?”董老没有回答张天元的问题,反而反问道。
“这个……这个我还真没想好。”张天元脸上一红,光顾着想卖了,却没考虑多少钱卖,这自然是他的疏忽了。
“看看吧,这东西因为从未有过参照,所以很难定价!不过我倒是可以给你定个调。”董老说道。
“您说!”
“五亿rmb!”董老伸出了五个手指头,说道。
“什么!五亿!”
“怎么?嫌少了?也是,这东西若真论其价值,就算十亿也值得,但如果私人收藏的话,恐怕就难卖到这个价了,当然,如果你愿意卖给国外,那就另说了。”董老笑着说道。
“不不不,我不是嫌少,我只是惊讶这么多!”张天元急忙摇头道。
“五亿其实并不多,王羲之的《平安帖》只不过是一幅赝品而已,唐朝人临摹的,就能拍出3.08亿的高价,你这幅《平复帖》,价值比那个高很多的,虽然没有署名,但是这东西是西晋时陆机向友人问候疾病的一通信札,草书九行,计八十四字,秃笔枯锋,用笔朴质古雅,为传世最早的草书真迹,历来为世所宝!”董老笑着继续说道。
看到张天元脸上的惊讶,他继续说道:“更兼之这幅金箔帖最妙之处就是后面有历代收藏者的题跋,这比故宫博物院那幅还要详细,也就是说,这东西从第一位收藏者开始,就基本可以证明是陆机亲笔所书了,在老夫看来,故宫博物院那幅,很可能只是草稿而已,写完了之后,誊抄在这上面的!”
张天元努力咽了口唾沫,让自己的紧张也激动之情平复了许多,他想了想道:“假如我愿意五亿出售,两位愿不愿意买呢?”
“当然愿意!”李老急忙说道:“乐意之至!”
“老东西你不着急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还乐意之至,你有那么多闲钱吗?”董老没好气道。
听到这话,李老又一次沉默了,这也是大实话啊,五亿,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兴许对很多大富豪来说,这点钱也是毛毛雨,可对他来说,不是拿不出来,只是一时没那么多流动资金啊。
“那太可惜了,这东西我只好卖给南都的涂老或者赵老板了。”张天元想到了赵神罗,他的这位结拜大哥那绝对是有钱的主,卖给他,肯定能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