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如此说来,大郎是想向此地增兵?可照大郎方才所说辽军人数,恐怕增上数万明军,也远远不够啊。”
百里无忌轻轻摇摇头,道:“河西之困解决了,我已经调徐守仁的特战军前来,也向周国派出了信使,希望周军能北上由西侧击上京,牵制一部分辽军。而阿康已经攻下沈、通二州,正向上京东侧迂回,想必能牵制一部分辽军。其余的,就只能靠现有军力了。”
“如此说来,除了潢河边十万新军、二万火枪兵和陈延正的四万人,就只有武行文的二万多周军、斡朗改和辖戛斯的六万人,全部加上,也不过二十四五万人,大郎,这差距是不是太大了?”百里义有些担心。
百里无忌道:“差距确实很大,但有一点,东西两侧受到牵制的辽军,要渡潢河南下,势必只有从仪坤、龙化州一线泅渡,而这段四五百里的距离内,三千多门两种口径火炮、十二万名火枪兵组成的远中近火力,对辽军也有着强大的压制力。辽军能不能抗得住如此巨大的损失坚持渡河,那就要战役打响之后看了。”
百里义点头道:“大郎说的是,我已经令新军在仪坤、龙化州之间的河滩上埋设了大量的地雷,辽军就是真登上河滩,也未必能趟过这十丈河滩。”
百里无忌拍拍百里义的肩膀道:“别对地雷抱太大希望,地雷是死物,引爆一颗就少一颗。只要趟出一条路,辽军就会顺趟出的路前进,周围的地雷也就失去了作用。此战想来。最后依然拼得是两军士兵的血性。”
百里义突然诡秘地说道:“大郎,这次所埋设的地雷大部分是绊索雷。引爆一颗就能横向炸响一排,总不能让地雷白白浪费不是?”
百里无忌笑骂道:“你小子也学阴险了。”
百里义正色道:“大郎放心,如果辽军真能拼死登上河岸,我保证,必将辽军重新赶下潢河。”
“我等得就是你这句话。”百里无忌微笑道,“只要此战能顶住辽军渡河,耶律璟就会顶不住辽国国内的压力,就会选择和谈。甚至有可能再次爆发政变,明国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百里义豪情万丈地说道:“大郎、阿义、阿康加上我,如今幼时四人皆为此战聚在一起,不胜天意何在?”
百里无忌被百里义逗乐了,但心中也真愣了一下,不知不觉中,四人分别之日已久,竟因此战难得聚在同一战场,难道真是天意?
光复八年正月过后,潢河两岸的战争准备已经完结。战争随时有可能爆发,僵持的空气中似乎只需要一点火星就能引爆。
冬天寒冷的北风没有降低对峙双方的温度,上百万人隔着潢河用敌视的眼光注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如果目光能杀人,恐怕潢河的流水早已染成红色。
元月的最后一天,有一个令百里无忌意想不到的人前来拜访。
“道长可是向朕讨要华山来的?”百里无忌朗声笑着开了句玩笑。
陈抟心中一惊,没想到明国皇帝也会知道这事,脸上却不动声色地微笑道:“老道只是一山野小民,今日前来是想向陛下讨杯醉仙酒喝。”
百里无忌却不是闻听周国盛传的谣言才知道华山之事,而是原来的世界早就有这赵匡胤赌棋输华山的传说。今日陈抟突然来访,心中高兴便口无遮拦了起来,在不知道传说是真是假的情况下脱口而出。说完之后,心里也不免有些后悔。
但见陈抟并无异态。想来此事还真不是捕风捉影。
百里无忌上前挽住陈抟手臂,连声道:“道长乃是稀客。平日想见还见不到,今日有幸亲睹仙颜,实乃人生一大乐事。只要道长愿意,莫说一杯醉仙酒,就算是酒坊,朕也舍得。”
陈抟听出了百里无忌的延揽之意,自己一生出名的就两样,睡觉和喝酒,这百里无忌都是想用醉仙酒招揽自己呢。
陈抟随着百里无忌的牵引向帐内走去,却装作没有听出百里无忌的话中之意,说道:“陛下说笑了,老道一生松散惯了,虽然酒馋,却不想为酒坊所牵拌,陛下雅意,老道敬谢了。”
百里无忌见陈抟不上钩,本也就没有想如此轻易地拉拢到他,随意地笑道:“那就请道长上座,一会朕亲自为道长斟酒。”
陈抟哪敢上座,纵然百里无忌一副礼贤下士的明君范,他也不敢不识趣,老实不客气地真坐了上座,陈抟连忙谦让道:“陛下折煞老道了,老道蒙陛下赏口酒喝,已经感恩不尽了,竟敢僭越。”
百里无忌见陈抟坚持,也不勉强,令亲卫取酒待客。
一番寒喧,三杯下喉,百里无忌开口道:“朕素闻道长精通周易八卦大义,今日想请教道长,如今明辽之战谁输谁赢,日后明辽两国又是何格局?”
陈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将手中酒杯轻轻放下,他微笑道:“此战结果,陛下早已胸有成竹,何用老道赘述。至于日后明辽两国格局嘛,老道回答之前想问陛下一个问题,不知可否?”
百里无忌有点诧异,道:“朕胸有成竹?此话何解?”
“以天子之尊,坐镇潢河南岸,以寡击众,陛下若不是胸有成竹,何居危险之境?”
百里无忌闻言心中不免有些失望,盛名之下也有虚啊,陈抟不过尔尔,仅凭自己坐镇潢河南岸而下此定论,未免有所偏颇,但百里无忌不露声色道:“道长方才想问什么,但问无妨。”
陈抟仿佛看穿了百里无忌的失望,他问道:“老道想问的是,明辽两国皆是大国,要问两国日后格局,那就要先问陛下心中抱负,是想独霸还是分治了。”(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一百二十九章
百里无忌道:“哦?独霸何解?分治又何解?”
“独霸便是一国称霸,一族称霸,如此陛下便须斩草除根。分治则三国鼎立,各族并存。”
百里无忌平淡地问道:“道长所说的斩草除根,是斩谁除谁?”
陈抟道:“斩草自然是辽国各族。”
百里无忌听出来了,斩草斩得是辽国,那除根自然是周国了,陈抟身为周国臣民,自然是不能口无遮拦,但也已其心可诛了。
百里无忌没有点破,只是摇摇头道:“上天给了各族百姓生命,自然有它的道理,朕若屠尽辽国苍生,恐怕有违天意,再说朕也非嗜杀之人,此事断不能为。”
陈抟闻言心中叹了口气,没想到声名赫赫的明国天子,竟也是一个遇事不果断之人,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此时辽国正衰弱,不趁它病要它命,难道还待将来养虎为患么?看来自己本就不该来,天下想来还是赵匡胤的天下。
陈抟心中翻滚,但脸上却依旧不动声色,说道:“陛下仁心,看来是选三国鼎立,分治天下了?”
百里无忌笑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朕不喜欢与人分享。”
陈抟闻言诧异道:“陛下此话何意?既不斩草除根,又不与人分享,如何化解如今明、辽、周之局?”
百里无忌略一斟酌道:“周国皇帝乃朕之结义兄弟,而明周尚属同盟,且不计较。辽国为祸中原多年,朕岂有让它继续祸患之理?”
陈抟略一思索道:“陛下是想除辽国,与周两国分治?”
百里无忌嘿嘿一笑,道:“便是后话。朕还没想好。”
陈抟心中腹诽,看你样子哪象是没想好,分明是不想说。可既然百里无忌不想说。那天下恐怕也没有人能逼他说了。
陈挂问道:“陛下既然不想辽国继续为患,又不想斩草除根。不知想如何治辽?”
百里无忌听陈抟话中的“治”,心中一畅,这字用得好,他笑道:“辽国主体是故契丹八部,后加入乌古敌烈八部,方才壮大,之后纳入故渤海国靺鞨族,更是如虎添翼。朕如今先将乌古敌烈八部从辽国剥离。再将靺鞨族隔离,使两族各自独立,如此辽国可还有为祸中原的实力?”
陈抟一听,心中剧震,辽国真若是分裂成三个独立的国度,那中原真能安享太平了,可问题也来了,他问道:“陛下如何保证,契丹、乌古、靺鞨三族不会再次合为一体?”
百里无忌见陈抟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模样,心中感叹。这陈抟算来都已经快九十岁的人了,还如此喜欢论政,看来传说没错。他真的是从政欲极强之人。
陈抟自小是一上聪明的少年,好读书,诗、书、易、药,无所不通。后唐中兴二年(931年),陈抟加入应考进士的行列,想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从政之路,可却没有考上。这时他的父母双亡,他也离家出走,“游四方。有大志”,他的弟子种放也说他“明皇帝王霸之道”。这说明他本来就是怀揣政治抱负之人。读的书也不是道家的方术,而是传统士子外儒内法的王霸之术。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而屡次失败之后,才游历四方,寻找机会,最终在华山落脚,发现道教这种形式也可以成为他实现政治抱负的工具,便弃文从道,做了道士。
百里无忌说道:“朕将三族同置于明国治下,封授三族王位,令其相互防范,再派明军分驻三地,如此三族怎能合为一体?”
陈抟暗暗点头,此策不失为一好方法,这三族领土邻接,又各为藩王,自然谁也不服谁,只要如此明争暗斗下去,如此一来,实力自然消耗,仇恨也会越结越深,便没有了合为一体的可能。况且有明军驻扎,更是有了防范万一的准备。看来,眼前此人并非刚才所想般优柔寡断,而是早已胸有块垒。
有了这一份了解,陈抟开始转换话题,向百里无忌问道:“陛下圣明,但不知要如何处置明、周两国关系?难道在长期地同盟下去,令中原一分为二?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陛下可要三思啊。”
百里无忌道:“有汉以来,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中原纷乱多年,人心思合,朕不用急,此事水到必能渠成。”
陈抟见百里无忌又开始打哑谜,只能再转话题。他想了想问道:“陛下对天下道、佛、儒之争怎么看?”
百里无忌道:“儒乃取仕根本,断不能废。至于道、佛两派宗教,朕不信之也不恶之,更不会扶持其中一方独大。”
陈抟追问道:“陛下可有想过,宗教能聚集百姓,为陛下造势,许多事会方便得多。”
百里无忌正色道:“朕以法治天下,宗教可以成为朕的工具,但绝成不了朕的伙伴。无论道教还是佛教,只能在朕的容忍度内活动,一旦过了这个度,朕就为其贴上邪jiao的罪名。”
陈抟大惊道:“陛下所说的度如何区分?天下百姓如果自愿信教,陛下又如何阻拦?”
百里无忌盯着陈抟道:“朕可以给天下百姓吃饱穿暖,道教亦或佛教能吗?百姓虽民智未开,受愚弄而从之,但只要朕能给他们吃饱穿暖,他们自然会回到朕的身边。道长可知道,天下最没有耐心的就是百姓。”
陈抟脸色渐变,他听懂了,百里无忌是在警告他,愚弄百姓只是一时得逞,只要百姓无衣食之忧,断不会始终跟随。
百里无忌悠悠道:“道长应该听说过明国科举与周国不同,朕立志开启民智,流言止于智者,一旦天下百姓不再受愚弄,可还会有大量信徒追随,为教生死不惧?恐怕千中无一了吧?”
顿了顿,百里无忌继续说道:“至于度,朕不打算禁道、佛,朕可以设立宗教署,由各宗教首领担任分署宰丞,每州允许设一个寺院、道观,但百姓入教则须向宗教署申请,登记在册,不得擅自接收。”(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一百三十章
陈抟问道:“那百姓入教人数如何限制?”
“千中取一。明国有百姓四千多万,朕能容四万多人入教,如果天下只有道、佛两教,则道长可有两万多信徒。道长可满意?”
陈抟自然不满意,可不满意又有何办法,他问道:“四万多人的额度须是道、佛两教平均分摊么?”
百里无忌笑了,他答道:“这个嘛,自然是灵活变动的。”
陈抟明白了,这个度掌握在百里无忌手里,看得就是道、佛两教日后谁听话了。而道、佛两教之争,也被百里无忌控制在这四万多人这个度内。
百里无忌见陈抟脸色变化,心中暗暗一乐,这近九十岁的“仙人”依旧破不了名利关啊。
百里无忌安慰道:“道长,虽说如今明国人口只是四千余万,但明国百姓的富足道长应该知道,朕立明国以来,人口从不到三千万到现在四千多万,将来自然能到八千万甚至一万万,如此,信徒何止十万之众?”
陈抟今日来,本是想在赵匡胤之外再特色一个能实现他政治抱负的人选,但与百里无忌的一番交谈,令陈抟很受伤,百里无忌比柴荣更狠,柴荣“灭佛”只是一时,百里无忌不灭道、佛,却是永世限制。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此也稳定了天下秩序,这此陈抟的理念是符合的。
陈抟虽然是如今天下道教掌舵之人,但心里依然是个热衷于政治之人,他需要一个依靠,能实现他的理念的依靠,与百里无忌交谈之后,他明显感觉到。赵匡胤与百里无忌比起来,无论是身份地位、治国理念和执掌的实力,都是遥不可及的。所以。陈抟决定选择百里无忌,现在需要的是为自己和道教争取得更多。
“陛下。老道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道长但说无妨。”
陈抟斟酌一番之后,说道:“儒、道、佛之争由来已久,陛下既然将儒分隔开处置,那么日后四万多信徒之争更会为道、佛两教的争执添一把火,此将对明国的治安不利。陛下以为然否?”
百里无忌心中一盘桓,也觉得有理,问道:“若依道长之见,该当如何?”
陈抟道:“既然陛下决定成立宗教署。各教首领任分署宰丞,那么必然设有一个总署宰丞,以协调各分署各教事宜,老道以为,若将这总署宰丞由道教来担当,会令天下道众深感陛下洪恩。”
百里无忌豁然,这老道原来是想为道教争取总署宰丞一职,有了这一职,道教就有了在四万多人的限额中争取更多的名额。
百里无忌手捂额头作恍然状,对陈抟说道:“幸亏道长提醒。朕还真没有考虑到这点,确实该设立一个总署宰丞,以协调各教事宜。不过。若此职由道教担当,这……。”
百里无忌轻皱眉头,一副沉吟状。
陈抟心中腹诽,这哪是幸亏我提醒,分明是借机想要些条件,还须我自己开口。
陈抟顺势道:“道教若蒙陛下圣恩署理各教事宜,道众必唯陛下马首是瞻。”
百里无忌见目的达到,仰头朗声一笑,应道:“道长仙名远播。想来署理各教事宜必如疱丁解牛,信手拈来。如此,朕允了。不过……。”
陈抟赶紧问道:“陛下有何事请说。”
百里无忌道:“此事对于道长便是轻而易举之事。朕素闻道长养生有术,还能辟谷,医术更是精湛,朕想请道长救两个人,不知道道长可愿意?”
陈抟道:“此是善事,老道义不容辞,敢问陛下所说是哪两人?”
百里无忌道:“柴荣、王朴。”
“呃……。”陈抟一愕,“陛下,老道恐怕无能为力了。”
百里无忌也一愣,问道:“道长无能为力是救不了还是不愿救?”
陈抟叹了口气,道:“陛下有鸿鹄之志,何必再要老道救周国皇帝?他早亡,岂不省了陛下很多事?”
百里无忌愠怒道:“周国是周国,柴荣是柴荣,朕救的是自己结义兄弟之命,理所应当。道长可是为此不愿救他?”
陈抟见百里无忌生气,却依然摇摇头道:“非是老道不愿救他。陛下应知道,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人,老道真是无能为力。”
百里无忌心中一凉,难道柴荣不是因为心力交瘁而亡,而是什么绝症?赶紧追问道:“道长与朕解释解释,究竟是因何无能为力?”
陈抟叹气道:“早在太祖立其为太子之时,老道就偷偷去看过他,见到后方知其是早夭之象,其病症出自娘胎,无药可医。”
百里无忌问道:“先天疾病?”
陈抟点头道:“正是。”
“真不能医?”
“不能。”
百里无忌黯然道:“那道长可知道他还有多少阳寿?”
陈抟道:“最多两年。”
百里无忌心中一估算,陈抟的话与历史中柴荣死亡的时间吻合,心知此事八九是真的,想起前些日子与柴荣朝夕相对,不觉心中难受。
陈抟见百里无忌黯然,心中也有些感动,都说权力之争残酷,而面前此人却为一个早晚是对手的人而求自己救命,在这世道怕是不多了。
陈抟道:“不过陛下所说的另一人,老道到是可以去试试,只是老道受阻于对周国皇帝承诺,不能再涉足开封,恐怕力有不逮。”
百里无忌道:“此事无妨,你持我亲笔书信去开封便是,若柴荣为难于你,便将书信给他,想必不会为难你。”
陈抟点头道:“如此甚好。”
百里无忌随即书信一封,交于陈抟。
陈抟将信置于怀内,便向百里无忌告辞道:“老道此次冒然前来,打扰之处,还请陛下恕罪。”
百里无忌因柴荣之事,心情变得很是不快,见陈抟告辞,便说道:“道长好走,朕就不远送了。王朴身体之事,还望道长多费心了。”
“陛下放心,老道自当尽力。”陈抟揖身应道,“陛下,如今明辽两国决战在即,老道或可助陛下一臂之力,也好为中原汉人出一份力。”(未完待续)




代周 第一百三十一章
百里无忌一愣,这次决战,乃双方实力对决,些许小计小谋已经无关大局,但既然陈抟开口,自然也卖其一个面子,百里无忌微笑着道:“道长请讲。”
“天下虽然明、周、辽三分,但宗教却是不分国家民族的,道教在辽国也有众多道众,或许可在私下为陛下报个信或者点个火,做些后勤之事。”陈抟微笑着说道。
百里无忌听了深以为然,外敌可拒,家贼难防,纵然不能搞乱辽国上京,但完全可以对上京以北的辽国各个主要州城进行扰乱,使得此次决战事半功倍。
百里无忌于是问道:“道长要去为王朴诊治,此事……?”
陈抟笑道:“老道此次来带了一个弟子,名种放,就在帐外等候,若陛下不反对,可令人将其传进帐来。”
百里无忌哪有不答应之理,令亲卫传种放。
一会儿,亲卫带着一个中年男子进入帐中。此人四方脸,浓眉大眼,高鼻阔嘴,虽然一身道服,却无一丝道士的味道。
百里无忌审视之间,且听陈抟解释道:“陛下,此乃老道大弟子种放,虽是道门子弟,却不喜研习道术,尽从老道处学了些儒、医之术,老道方才所说之事,可由他代为完成。”
百里无忌慢慢走到种放面前,问道:“种放,朕问你,你打算如何暗中率领辽国道众扰乱各州?”
种放低头一揖道:“回禀陛下,辽国道众分为三种,一乃契丹、乌古等胡人;二为胡化汉人;三为沦陷辽国心向中原的汉人。要扰乱辽国,必须分而领之,率第一种人声讨当今辽帝残暴;率第二种人抗议地位低下;率第三种人谋动暴乱。”
百里无忌闻言对陈抟笑道:“道长名师出高徒啊。种放,朕留下了。”
陈抟谦逊地说道:“顽徒而已。既然入了陛下法眼,老道就将他留给陛下了。老道这就告辞向开封府去了。”
百里无忌与种放将陈抟送到帐外,然后回到帐中。
百里无忌心中自然知道陈抟将种放留下不单单是为领道众为自己出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陈抟必须在自己身边留下一个人,为他自己也为道教争取更大更多的利益。同时,种放将做为他的代言人向百里无忌做出些谏言。
百里无忌知道但不想理会,见到种放第一眼,他觉得此人可用,可大用。
“种放。”
“贫道在。”
“自此时起,你不可再称贫道,须改口称臣。”
“贫道……,臣领旨。”
“朕授你北地义勇军使、招安使之职。你可携带五百人潜入辽国地界,按你方才所说,对辽国各州进行扰乱。五百人员你可去军营中自行挑选。相关事宜,你可全权处置。”
“谢陛下。北地义勇军使之职臣愧领了,所谓名正则言顺。不过五百军士则完全不必,潜入辽国,带如此多的人,况且是从军之人,再如何装扮也是一眼就能识破的,恐怕未进辽境就被发现。反而不美。”
“哦?难道你要孤身前往?如此,恐怕太过危险吧?”百里无忌倒不是真担心他的安全,而是担心种放孤身一人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陛下放心。臣虽然只身前往,但辽国道众遍布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是臣的道友。与军士相比,他们本就是百姓,行事更为方便。”
百里无忌表面上点头,但心中却一惊,辽国遍布道众,周国柴荣灭佛,只是不知明国道众有多少?
种放仿佛看出了百里无忌的心事。特意解释道:“天下入教者,十有八九或遇不幸。或前程不顺,或遭受迫害等等。真正一心向道者稀少。明国百姓丰衣足食,故入教者千中无一,臣恭贺陛下。”
百里无忌虽然不太信种放此话,但被种放的马屁拍得心情舒畅。心想这种放确是一个人才难得,虽然一副粗犷的长相,但实则心细如发。
百里无忌道:“既然如此,你便自便吧。朕等着你传来捷报,为你庆功。”
种放应道:“臣领旨。”
……。
半月之后,二月十五。
六十万早已枕戈待旦的辽军憾然南下,泅渡潢河。
1...146147148149150...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