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主公。”
“大郎。”
二人见礼。
这礼有些庄重。
看着跪在身前的徐世铭、百里仁二人,百里无忌一阵心慌。
在这节骨点上,莫不是出什么大事了。
从巴东以来,此二人下跪行大礼的次数屈指可数。
平常就是军议等正规场合,也是依例揖身为礼。
“主公,某等二人今日前来,想求主公一件事。”徐世铭开口了。
“先生勿须如此,起来说话。”
徐世铭二人依旧不肯起来。
“主公,是这样。某年近半百,亦无家室,至今孤寡一人,与百里仁朝夕相处,甚为和谐,闻知百里仁也是个孤儿,幸得主公父亲收留方有今日。故某想收百里仁为义子,还望主公与令尊代为恳求应允。”
原来是这么回事,百里无忌轻吁了一口气。
“这是好事,不用禀报父亲了,某今日便代父亲做次主,允了此事。阿仁啊,自今日起,你便叫徐仁了,可要好好孝顺你义父啊。”
“是,大郎。”百里仁应道。
“二位起来吧。”
忽然,百里无忌心中关过一丝不安。
手下的两位心腹文官,如今变为一对父子……。
徐世铭与百里仁对自己的忠心勿容置疑,但一旦成为父子,这就有了私结朋党的嫌疑了……。
徐世铭二人起身,徐世铭眼尖,方一抬头,便见百里无忌眼中闪过那一丝忧郁之色。
徐世铭何许人?
做为百里无忌的心腹经年,哪猜不出其中意味。
复躬身道:“主公,某还有一事相求。”
“讲。”
“得主公允准,某今日想给义子改个名字。”
“哦?”
“某想将徐仁改成徐守仁,不知主公可否允准?”
徐仁。徐守仁。守仁……。这老狐狸。
百里无忌轻轻一笑,心结瞬解。
“先生来得正好,某正有事找你商量,阿仁,你既然来了,也在边上听着吧。”
“遵命。”
……。
“主公可是想商议北伐还是南征之事?”
“先生果然厉害,正是此事。如今既然必战之心已下,自然越早决定越好方便安排预案,先生心中可有定论?”
“主公,我先想问主公几句话。”
“先生问就是了。”
“主公发动此次北伐南征的目的是什么?是单单解决庆州目前的粮饷之困,还是欲彻底解决我方所需壮大的根基?是攻占数州还是欲灭他人之国?”
“哦?某暂时不答,还请先生都解说一下。”百里无忌想听听徐世铭的全盘考虑,想知道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主公,某以为,无论攻占数州之地还是灭国,以黑旗军的战力,加上火器的犀利,我们都有一搏之力,蜀、楚虽是大国,但号称的数十万大军都分布在各个州的节度使手中,若要调集聚集一处,一两月时间相当困难,有这一两月,以黑旗军的速度,早就大事已定。难就难在擒贼先擒王,蜀、楚国都禁军都在三万至五万之数,加之都城城坚墙高,一两月之内攻陷,这相当困难。若不能直取其国之都,时间一久,各地节度使闻风来援,战事必将旷日持久,我庆州无论如何都无法与之抗衡。”
代周 第八章 灭国战略(二)
“黑旗军之长处在于速胜,短处在于持久,火器一旦用完,补给就是问题,火器补给不上,黑旗军战力便会减弱一半。故某以为主公若只想攻占几州,那此战必伐蜀,虽有背弃协议的恶名,但眼下庆州已将蜀地南边的黔州、施州与北边的通州、渠州分割,只要自忠县出兵,数天就能攻下涪州,那时黔州、施州便成孤城,稍加诱导,让其归降不是难事。相对于攻楚来说,若自万县出兵,路途遥远,行军不易,等黑旗军数月行军进入楚地,早已不是奇袭,而是举国之战了。若从荆州出兵,那就需要取得南平王同意,若他不同意,黑旗军想征楚就是黄梁一梦。蜀国被我抢了涪、黔、施三州后,蜀国很可能依旧不敢与我庆州进行决战,毕竟还有晋国对它虎视眈眈。所以,唯有伐蜀,并且胜算有八成以上。”
百里无忌点点头,徐世铭分析得不错。高从诲昏馈,失去如此一个栋梁之才。
“先生再说说若某决议灭国,又会如何?”
“主公若决议灭国,则只能征楚。若伐蜀名不正则言不顺矣。”
“哦,这从何说起?”
“灭人国,则须继人位。主公若灭蜀国,继蜀皇位,首先毁约在前,其次主公以南平国之名伐蜀还是以庆州之名伐蜀?”
“有何不同?”
“以南平国之名伐蜀,那就替南平王作嫁衣裳,毁约的恶名却有主公来担。何苦?”
“先生刚才不是说若攻占数州必伐蜀吗?难道就没毁约恶名了?”
“自然也有恶名,但主公以南平王这名攻占蜀地,恶名自然有南平王来担,但数州之地的好处却由主公笑纳了。不灭其国,就没有继其位,南平王依旧是南平王,蜀皇帝依旧是蜀皇帝。”
“先生真是大才,佩服,佩服。那再请先生说说有何理由灭国必征楚,难道征楚就不会为南平王作嫁衣裳?”
“依旧会。但楚与蜀不同,蜀国已承皇帝之位,楚不过是王位,没有人能册封皇帝之位,也没有人愿意册封别人皇帝之位。但王位不同,试想,主公灭了楚国,晋国皇帝会册封南平王为楚王呢,还是会册封主公为楚王?想来晋皇帝必定会册封主公为楚王,让南平王与主公相互牵制。名义上都在晋皇帝之下,主公便有了正统之名,还怕南平王敢来抢了主公的楚王不成?”
“啪。”
一声脆响,百里无忌将手中茶杯生生地拍碎在桌上。
也打断了徐世铭滔滔不绝地话语声。
见百里无忌一脸怒意。
徐世铭先是一愣,瞬间又恍悟。
自己触及了百里无忌那个自己无法想通的忌讳——绝不与石敬塘有半点瓜葛。
“主公,某知错了。”
“下不为例。”百里无忌脸色渐渐回复正常。
“遵命。”
“主公,若不如此,那灭了楚国,但楚王之位恐怕会被南平王凭空得去。”
“若某以自己的名义征楚呢?”
“主公,没用,除非主公在出兵前行文天下,脱离南平王所辖,或者攻下楚国,自立为王。但以上两项都牵扯到主公名声,毕竟华夏讲究一个正统。”
“正统?石晋那个儿皇帝就是正统?还是南唐那个改了名的是正统?汉人的正统?”
百里无忌鄙夷地抽了抽嘴角。
哎……。徐世铭见无法劝说百里无忌改变心意,不觉暗中叹了口气,多好的因头啊,灭楚之后可以堂堂正正地继任楚王,真想不通怎么就与石敬塘势不两立了呢。
“先生估计,以黑旗军之力,灭楚有几成把握?”
“五成。黑旗军迅速攻陷楚国都城,某以为有七成把握,楚军虽数量众多,但分散各地,而且训练不足,不单楚国,其它各国大部都是,除了个别禁军之外,各地府军征召农夫后,给份装备,训练个十数日,或者根本就没训练,直接就上了战场,这种军队打了胜仗还好,一打败仗,轻则溃散,重则反戈一击。但灭国不能单单以军力估算,还有民心民意,还有根基。所以,某以为,最多五成。”
是啊,在这个时代,没有正规的册封,自己以一经略使之名,就是真能灭了楚国自立为王,在百姓眼中不过就是一群寇匪抢了宗庙之器罢了。
可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要自己向石敬塘俯首称臣,百里无忌试问自己真的做不到,宁死也不苟且,想到此恨处,百里无忌禁不住猛捶了一下桌子。
徐世铭小心翼翼地问道:“主公,某还有一法,就是有损主公名声,不知道该讲不该讲?”
“讲。”
“主公,除了石晋,还有南唐和蜀国,皆已登基为帝,若得他们册封,也能名正言顺,只是主公恐怕有背弃旧主之嫌。”
在徐世铭看来,南平王是晋国辖下,同在一个皇帝之下,自然最好是由石晋册封百里无忌为王,则所有争议都会迎刃而解,同一个主上要册封自己的属下,百里无忌自然没有背弃之名。但百里无忌既然不肯归于石敬塘,那就只能出此下策了,不知百里无忌会不会同意。
徐世铭心中正在忐忑。
“那照先生意思,某该向哪个称臣?”百里无忌知道这一关必须得过,自己也不想为高从诲作嫁衣裳,既然必须称臣,那就选一个不影响心中战略的势力。
见百里无忌没有反对,徐世铭回禀道:“某以为,应向南唐称臣,毕竟蜀国刚被我夺取三州之地,虽有停战协议,但难保不记恨在心。”
百里无忌却不这么想。
“南唐……不可以。”百里无忌摇摇头。
“那就只能是蜀国了。”
百里无忌思忖再三,点头道:“就是它了。立即派人去蜀国交涉,庆州可归于蜀国版图,但听宣不听调,事情要保密,派遣密使前去,万万不可走漏风声。”
“是,某这就去安排。”
“等等,先生,伐楚之事也一定要严加保密,除在场三人,我不希望有第四个人知晓。”
“遵命。”
代周 第九章 蜀地之行
“还有,先生手中的情报网要迅速向楚国渗透,眼下黑旗军中的地图不够详细,你要派大量细作对伐楚经过的所有道路、地形、水文、村镇等加以仔细勘察记录在案。同时选能干之巧匠,根据所记录的资料用细沙制作出缩小的地形,以备黑旗军做出作战预案。并命令在蜀国的细作着重收集密使到成都之后蜀国朝廷的动向。”
“是,某马上安排。”
“楚王马希范近几年倒行逆施,奢侈无度,百姓赋税繁重,民怨甚大,可派细作在蜀国各地进行诋毁,还有可散布谣言离间蜀国君臣,让其相互猜忌。”
“遵命。”
“黑旗军和军械坊情况怎么样?”
“回主公,军械坊一切顺利,匠人们得到赏赐干劲很足,只是黑旗军近来有些议论。”
“哦?什么议论?”
“黑旗军这次扩编,四厢变成十厢,除原有四个指挥使,其余六厢指挥使全是暂代,未得主公正式任命,故军中有所议论。”
“不管它,此事某自有安排。让他们抓紧训练就是。”
“是。主公若无别的事,某等便告退了。”
“去吧。”
百里无忌不是不想任命六厢指挥使,实在是有难处。
庆州现在以十厢黑旗军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军的编制,需要拆分设数军,一设就是三个军,如此三个军之上就要设军使或者军帅,而依制,军使、军帅一般都由亲王兼任。
一个经略使任命军使,这就有点县令任命州府的意思了。
无端惹周边势力猜忌,在这节骨点上实在不智。
最重要的是,黑旗军一旦设军使,对兵属于将的旧制又会在黑旗军形成,这与百里无忌的构想矛盾,百里无忌的设想是除指挥使常设之外,都指挥使及以上军职皆是空衔,唯有战争之时,任命都指挥使调度各军进行作战,平常黑旗军只设指挥使进行日常训练军备。
这样才能杜绝兵随将走的顽疾。
退下的徐世铭心中一直在猜度百里无忌刚才的那句话——南唐……不可以。
不可以向南唐称臣,却向方才停战的蜀国称臣,为得是灭楚,可为何不向南唐称臣,想来应该是为了日后和南唐翻脸免去谋反之名,与南唐翻脸?被蜀国册封为楚王,然后……南唐,南汉?亦或是南汉,南唐?徐世铭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这主公想来是准备重现三国鼎立呀。厉害啊,这主公所图之大,大出了徐世铭的想像,也激起了徐世铭的好奇之心,主公,你真想问鼎天下么?
徐世铭不愧为智者,轻描淡写地凭百里无忌的一句话,稍一猜度就理顺了百里无忌的心思。
……。
晋天福四年五月初七。
派往蜀国的密使回来复命。
蜀国皇帝孟昶同意庆州归附,并同意听宣不听调,并册封百里无忌为宁江王兼任庆州节度使,条件是必须百里无忌秘密前去蜀国都城,亲自接受册封以示诚意,密使同时带来了蜀帝亲自签发的通关文书。
当晚,百里无忌召集徐世铭、徐守仁及黑旗军云扬、马骥云等四人开会商议。
云扬说:“都指挥使身系庆州安危,不可前去赴险。”
马骥云说:“庆州原是都指挥使从蜀国手中夺来的,此时前去,就算蜀帝不追究,恐怕属下之臣也会挑起事端,某以为云指挥使言之有理。”
……。
见一片反对之声。
百里无忌只好转头看向徐世铭。
徐世铭不傻,见百里无忌望来,便起身说道:“某以为主公可以去,而且并无什么危险。”
百里无忌问:“先生有何依据?”
徐世铭答道:“诸位试想,蜀国既然已经答应我方归附的请求,并同意册封主公为宁江王兼任庆州节度使,甚至同意庆州听宣不听调,为何?这恰恰说明蜀国皇帝收复故土的心愿望非常迫切。如无意外,主公此次前去不用说有惊无险,某以为应该连惊都没有。更何况,黑旗军数万大军囤兵忠县,这样的威慑,某以为蜀国必不会轻易招惹主公。但要注意的是,主公到达成都之后,须小心有人暗地中伤,挑拨。”
“嗯。先生所言甚是,某主意已定,明日便出发去蜀国。某走之后,庆州政事便由先生主事,徐守仁辅之。军中之事便由马指挥使统筹训练军备。某去蜀国之事仅限在座各位知晓,不得外泄。另外,在某不在时,先生将前些日子某所说的沙盘制好,与云、马等四人计划几种征楚的预案。”
“征楚?……”云、马等人虽然知道战争即将开打,但还是第一次听到明确的目标,四人皆都一脸兴奋,以百里义为甚。
确实,没有一个为将者,听闻战争要开始而不欣喜的,除非是个甭将、熊将。毕竟战功的获取来自战争。没有一个名将诞生在演习之中。
“是的。征楚。诸位可要好好筹划。”
“遵命。”众将齐声应道。
晋天福四年五月初八。
虽然众人一再劝说百里无忌多带些人。
但百里无忌最后只带了徐守仁和八名亲卫踏上了西去蜀国之路。
确实,进入蜀国,除非带黑旗军去,不然带再多人有什么用呢。
百里无忌一行自忠县上船,一路沿长江西去。
一路的景色让百里无忌真正领会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意。
经涪州、渝州至泸州。
然后走陆路自泸州、资州、简州到达成都。
沿途的道路更让百里无忌庆幸没有轻易决定伐蜀。
“噫吁?剑?:醺咴眨∈竦乐?眩?延谏锨嗵欤〔洗约坝阗欤蚊h唬《?此耐虬饲?辏?挥肭厝?ㄈ搜獭n鞯碧?子心竦溃?梢院峋?朊坚邸??!?p> 蜀道难,确实难啊。
难怪当年诸葛孔明建议刘备要占这蜀地三分天下。
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百里无忌同时感叹,历代的蜀帝不思进取,空有这么好的地利,竟无一人统一中原,真是造化弄人啊。
代周 第十章 廷辩
一行十人到达成都已经是五月二十九。
通禀后,百里无忌一行人被安排在迎宾苑休息,等待明天早上殿觐见。
为了保密,觐见安排在偏殿,在朝会之后。
说是早上,其实已过午时。
百里无忌和徐守仁二人已经在侧室等候了一个多时辰。
终于有宦官前来通知,皇帝准备召见百里无忌。
让徐守仁等在侧室。
百里无忌随宦官前去觐见。
自宫外侧室至皇宫偏殿,百里无忌整整走了一刻多钟。
琉璃瓦的重檐屋顶,朱漆门,同台基,捆绑住了多少位历代君王。引得王朝颠覆,百姓流离失所,天下改为他姓。
事后,百里无忌感叹道,自己见过南平王的王府,已经感觉很奢华,可现在拿它与蜀国皇宫相比,却是连个偏殿都比不上。
登了不知道几百级台阶,终于来到偏殿门口。
宦官自去禀报,稍息之后,且听里面有宦官喊道:“宣百里无忌觐见。”
百里无忌正了正脸色,大步往内走去。
一进殿门,光线微微一暗,五六丈高、双人合抱的殿柱,十余丈的偏殿深度,很自然地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加上十数双眼睛或带敌意或带轻蔑或带羡慕一起扫了过来。
若是平常人,到这里怕是早已双脚发软,心虚地趴下了。
其实这与人的胆识无关,只与见识有关。
再胆小的人,见多了自然就不怕了。
但见百里无忌微微一哂,昂首阔步往前走去,来到殿前三丈处停下。
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那位睥睨天下的皇帝。台基上点起的檀香,烟雾缭绕。
此时眼睛视力已经恢复,百里无忌看清楚了殿上龙椅上之人,这个传说中的蜀后主。
孟昶,年二十一岁,长着一张五官清秀的脸,略微显胖,半眯着的眼睛中显露出一股居上位者特有的锋芒,但百里无忌注意的却是那双眼睛下沉溺酒色后显现的眼袋。
再左右略一扫视,还真看到了几个熟人。
熟悉的人。
有曾经的俘虏安思谦、王处回,也有曾经的手下败将韩继勋,自然,忠州城上,只能看清当时韩世勋的轮廓,可这种力敌的敌人,只要一眼就能识别出来。
这种人的身上有股味,这种味叫做“敌意”。
不待多想,百里无忌推金山、倒玉柱,双膝一弯,拜倒在地。
口声大声喊道:“臣,百里无忌拜见陛下。”
孟昶也在仔细地打量着百里无忌,忽见百里无忌跪下拜见,便和颜悦色说道:“百里爱卿一路辛苦,且起来说话。”
孟昶有点喜欢百里无忌。
或者应该说是欣赏。
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第一眼的印象。
也可以说是感觉比较投缘。
更或者说是孟昶觉得百里无忌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心腹,有可能加以利用。
也有可能是看到百里无忌的年轻,心中起了惺惺相惜之感。
总归一句话。
孟昶很满意。
满意于百里无忌的跪拜。
人君嘛,自然喜欢征服强者。
看着强者跪倒在自己的脚下,无疑是最大的荣耀。
百里无忌自然是强者。
能在十日间攻下蜀国三州之地的如果还不能算强者,这天下可能没有强者了。
所以,孟昶对百里无忌和颜悦色。
“谢陛下。”百里无忌应声起身。
自怀中掏出庆州地图,双手捧好,举到头顶,大声说道:“臣携庆州之地纳入蜀国,献于陛下。”
边上的宦官上前接过地图,呈给孟昶。
孟昶眼睛略一扫,便搁置于一边,说道:“百里爱卿一片忠心,朕自有嘉奖。”
此时,位于百里无忌右侧的一人站出来向孟昶奏道:“陛下,臣有几个问题想问问百里无忌,还望陛下恩准。”
“准。百里爱卿,这是本朝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徐季良。”
此人回过身来面对百里无忌。
一张清瘦的脸,年过半百,双眼有神,如同利剑,直逼向百里无忌。
百里无忌见礼道:“赵相有礼了,不知道赵相问某何事?”
赵季良上前几步,来到百里无忌近前。
“百里无忌,你胆敢诳我陛下?”
“赵相何出此言?”
“你发兵攻打蜀国夔、忠、万三州,杀我多少军兵?陛下大度不为己甚,停战后派侍中韩保贞前去密旨劝你归降,当时你可是一口拒绝,何故现在主动前来归降?”
百里无忌轻笑道:“赵相言重了,其一,某前来蜀国是仰慕陛下,向蜀国归附的,不是归降。其二,当时某与蜀军大战方毕,双方各有损伤,怎可轻意说降?”
“那你为何现在前来归附?”
百里无忌清楚地听见赵季良话中的降字已经改成附字。
“赵相,你应该听闻某拒绝晋国圣旨册封某为宁江节度使之事吧?某不屑对卖国之贼称臣,这就是今日归附陛下的原因,某虽拒绝了晋国圣旨,但依然是南平王麾下,而南平王却依附于晋国,某归根结底依然是晋国之臣,故某不甘心,数次进谏南平王改弦易帜,然大王不听,无奈之下只能转投蜀国,如此解释,不知道赵相释怀否?”
百里无忌抗拒晋国圣旨之事,天下皆知。
赵季良在百里无忌的回答中找不出破绽,略一沉吟,问道:“既然诚意归附,那你为何要声明听宣不听调?”
这句话才是孟昶真正想要问的吧。
百里无忌心中腹诽道。
转头向孟昶奏道:“陛下,臣欲实话实说,还望陛下宽恕某言词粗鄙。”
“无妨,百里爱卿直说就是。”
得到允准,百里无忌再次转头对赵季良说道:“赵相,某归附蜀国,陛下册封某为宁江王,你情我愿之举。某知道你不信任我,我其实也不信任你。这好比就是一种交易,我以庆州之地换取一个王的虚衔,蜀国没有任何损失,我若毁约,名声尽毁,我若不毁约,蜀国收复失地,何其荣耀?某以为,待相处些时日,陛下就会发现某的忠诚,所以听宣不听调,只是为了能让某与麾下数万虎贲有个保证,不然,万一事有不妥,某等岂非死无葬身之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