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代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于是,在明国臣民的一致歌颂声中,百里无忌终于卸下了这份重担。
自此。可以负责任的说,除了国库提供的宫中月俸,百里无忌这个皇帝再无任何经济利益与国库相关。
这其实让百里无忌反而觉得轻松,他觉得自己从此不欠明国百姓什么了。
但明国国民不知道的是。百里无忌的小内库中,钱财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其中最大的收入来源,依旧是遍布明国各州县的醉仙楼。
醉仙酒的利润本来就高,如今百里无忌登基之后,醉仙酒的价钱自然是水涨船高。
而皇帝的招牌,更令人趋之若鹜。
想不赚钱也难啊。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明国臣民视贪墨如卖国,但却有样学样,跟着做起生意来,十余年来。明国再也没有以前那种视商贩如奴兵的观念。
也是日后明国官员由商入政的根源。
这是此时,百里无忌所料未及的。
二月初二,大吉,诸事皆宜。
经过准备的周国在柴荣一声令下之后,开始出兵讨伐定难军。
柴荣令彰武节度使郭谨北上攻击宥州。保大节度使王饶、朔方节度使冯继业为辅。
令宣徽使向训、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滑州节度使白重赞、郑州防御使史彦超、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等,领兵至隰州,集结完成后北攻绥州,为第一梯队。
令河中节度使王彦超领兵至隰州,以陕府节度使韩通为副,为第二梯队。
调集如此强大军容,对于定难五州。柴荣是志在必得。
同时,柴荣为防万一,令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领兵从磁州固镇至晋州驻扎,令澶州节度使郭崇领兵至泽州驻扎,应对明国从太原府南下。
经王朴等文武大臣仔细推敲之后,柴荣觉得万事皆备。
三月十五日。柴荣正式下令讨伐定难五州。
中原之地,哪怕是开封周边,常年战乱,这山贼、土匪遍地都是,有饥饿、逃难、逃兵、杀人犯事等等各种原因为匪的。
柴荣虽为一代明主。但战前犯了个小错误,他一直认为落草为寇的匪人战斗力强,作战勇猛,因此发布诏令,凡是贼人愿意报效朝廷从军,皆可免其之前所犯之罪。
于是,山贼、土匪纷纷投效,一时间,早上还被官府捉拿通缉的匪人,下午就成了堂堂禁军,那些杀人越货者更是趾高气扬。
百姓惧怕他们报复,苦不堪言。
这些强匪虽然悍不畏死,但却从无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如果是一对一,哪怕是一对二,可能是胜算颇大,但若是大军作战,这些匪人哪知道什么阵法、配合,不过就是一团散沙。
三月十八日。
第一梯队在隰州集结完毕,准备北上,但此时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派麾下得力大将李彝玉率三万骑兵增援绥州,已经到达绥州。
柴荣闻知,大急,召集众臣商议之后,柴荣决定亲征。
次日,柴荣携赵匡胤、郑恩率三万禁军前往隰州亲自指挥。
三月二十三日。
柴荣一行到达隰州,此时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放在他的面前。
好消息是,彰武节度使郭谨、保大节度使王饶、朔方节度使冯继业从盐州攻击宥州,经过三天血战,已经攻下宥州城,正在城中休整。
坏消息时,定难军大将李彝玉率三万大军进入绥州城后,与三万守军汇合,次日,向南下攻击了周国第一梯队,结果,周军大败而回,折损人员近一半,约二万人。
柴荣闻知大怒,细究战败原因。
原来,第一梯队与定难军对阵时,定难军骑兵率先发起了冲锋,樊爱能望风而退,何徽领步兵在后列阵,被奔跑的骑兵冲撞,立时溃乱,二将南逃,所部骑兵纷乱,相互践踏,步军弃甲投降,而后影响到中路大军,这时,定难军前锋趁势突击,不到半个时辰,第一梯队四万二千大军竟折损近半。
这主将临阵逃跑,纵然是兵员再多,那也是个溃败,总算宣徽使向训战场经验丰富,指挥所率中路大军临阵斩杀了数百名溃逃士兵,才稳住了阵脚,不然损失将会更大,甚至全军崩溃。
如此惨败令柴荣忍无可忍,当即下旨,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何徽等连同各军将校七十多人,一并诛杀。
如此铁血手段,震慑了全军。





代周 第二百一十章
次日,柴荣亲自率全军北上,进逼绥州。
在离绥州约三十里地时,与定难军在无定河右岸遭遇。
柴荣重新排兵布阵,令侍卫马步军都虞候李重进、滑州节度使白重赞统帅左军,居战阵之西,侍郑州防御使史彦超、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统帅右军,居战阵之东;宣徽使向训,领精锐骑兵居中;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领禁兵护驾。
此时定难军全军倾巢而下,左、中、路三路全是骑兵。
而周军除了中军皆是步兵,如此相对,兵力又不见优,结果可想而知。
左、右两路苦苦支撑,在定难军骑兵的铁蹄下伤亡惨重。
如果没有柴荣之前狠心杀人立威,想必左、右两路早已崩溃。
但周军中路的骑兵却与定难军杀得不分胜负。
柴荣给战马穿上铠甲上前观战,眼见局势不妙,便令赵匡胤、郑恩各率五千禁军增援左右二路。
赵匡胤增援左路,郑恩增援右路,这二人都是战场上滚出来的老油条。
只要一临阵,扫一眼就能判断出敌军哪里力量薄弱。
赵匡胤率五千禁军迅速突入左路战场。
一根铁棍是扫、砸、撩、刺招招见血。
左路于是迅速稳定下来,随后,右路的郑恩更是如下山老虎般地向前冲锋。
这周军不是不勇猛,只是被定难军骑兵气势所压制,冷兵器时代,大军对阵,气势弱的八九先崩溃,这是规律。
此时左右二路周军得到大军增援,又有两个勇将身先士卒,于是士气一振。
再加上皇帝亲自在后面督战,哪个士兵还敢逃跑?
这一逃跑,那就是一刀斩杀。说不定还会连累家人。
同样是死,不如冲上前去,死了还能给家人留些抚恤。
如此,周军左右二路步兵愣是用人命顶住了定难军骑兵。
柴荣见左右二路稳定下来。而中路又是打得难解难分,于是,命令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禁军全军支援中路,以求在中路获得突破。
张永德率剩余的二万禁军随即扑向中路。
本来柴荣计算好好的从中路突破的策略,就因为他战前编入贼匪的小错误差点功亏一篑。
赵匡胤、郑恩率领的禁军是自己往日的老部下,倒是没有影响。
这剩下的二万禁军中有三成是战前柴荣从贼匪中编入的。
这些人在随张永德向前冲杀时,倒也英勇,但一旦冲至阵前,遭遇定难军骑兵扑杀,随即乱成一团。左支右绌,不但不能带领周军向前冲杀,反而冲乱了周军原来稳固的中路阵型。
一瞬间,定难军向中路挺进了两里,逼向柴荣的观战处。
情势危急之下。柴荣亲自率领亲信骑兵,上前督战。
经过一阵的混乱,周军中路终于稳定下来,那是因为中路的土匪士兵被定难军杀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被周军中路的骑兵偷偷一刀斩了。
战场上,这种杀人很常见。特别是如果有人影响妨碍到自己军队的安全时,背后一刀是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
但此时柴荣想要中路突破的策略已经胎死腹中了。
两军在无定河边厮杀了一整天,不分胜负。
天色将暗,两军共同鸣金罢战,后退扎营休整,以待明日再战。
此战。第一梯队残兵两万,加上柴荣带来的三万禁军,共计五万,对阵定难军李彝玉三万骑兵,周军死伤一万三千余人。而李彝玉只损失了五千骑兵。
战损比达到了三比一,这还是周国皇帝柴荣亲自督战,和周国禁军参战的情况下。
由此可见,骑兵与步兵的战力差别无其巨大。
还有就是,如果步兵与步兵交战,基本上七成以上伤兵休养之后都能重新上战场,哪怕是箭矢所伤,但步兵与骑兵对战,那就是非死即残,伤者中能重新上战场的绝对不超过三成。
这就是骑兵的可怕之处。
定难军的休整真的是休整,后方是绥州自己的城池,给养源源不断。
但周军的休整却是苦不堪言,已经进入定难绥州之地,给养倒是不缺,但数千的伤兵无法及时后撤,分布在军营之中,整夜的哭喊声,令人毛骨悚然,这对周军士气是一个硬伤,柴荣还是欠缺了周全的补给措施,其实应该说柴荣对周军攻击绥州还是估计容易了些,柴荣以为这样的血战只有在攻击夏州时才会出现,却没想到刚刚开始就已经出现了。
这一晚,柴荣和各将领一直通宵达旦地研究对策。
李重进、白重赞一致建议退兵,宥州已经攻下,劫掠一番退兵就是,如果再与定难军决战,那可能让使周军精锐丧失在绥州,得不偿失。
史彦超、符彦能不置可否。
但向训、张永德却深知柴荣的心思,这讨伐定难军本就是立威之举,如今损兵折将而回,怎么个立威?岂不是贻笑天下么?
于是向训建议道:“圣上,臣以为定难军不可怕,今日之战,我军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明日再战,当使左右二军布置栅栏,多竖长枪,如此较今日必有改观。”
张永德建议道:“圣上,臣建议连夜在左右二军阵前设置柴火,若明日与定难军对阵,可以点燃以阻敌人骑兵。”
赵匡胤此时插嘴道:“陛下,明日臣愿率禁军为中路前锋,冲杀破敌。”
郑恩不甘示弱,道:“二哥,算某一个。”
柴荣做出决定,继续与定难军交战,同时命令向训、张永德按他们所说去布置防御。
令赵匡胤、郑恩为中路先锋官,各领五千禁军破敌阵型,令向训的中路骑兵大军为他们二人殿后,若二人所部击乱敌军,则向训部直接发起冲锋。
众人应诺,各自退去准备。
柴荣从出兵前调兵遣将时,并没有觉察到北边辽国的使者已经由北边胜州南下到了夏州。
因为胜、府、麟州属于折家的势力范围,虽然折从远做了周国的振武节度使,但胜、府、麟州依然是折家的,名义上归附周国,但由于折从远的儿子折德扆被柴荣从府州防御使升迁为永安节度使之后,引起定难军夏州李彝殷的不满。




代周 第二百一十一章
于是“塞路不通周使”,从此胜、府、麟三州被定难军隔断,再无与周国交通之路。夏李和府折同为边州酋帅,但为自身利益,一直存在着深刻矛盾,自此时起结为仇敌。
府州折德扆在得不到周国援助的情况下,悄悄向河中太原抛出了橄榄枝,但驻守太原的第四军都指挥使丁思觐得到百里无忌的秘密指示,可以对府州进行商贸,甚至可以对其进行佘借粮食,但绝不能使其归附明国。
这区区三州边塞之地,人口不过五万之众,百里无忌不想因为它与周国君臣之间埋下猜忌的种子。
定难节度使李彝殷正为周军进犯之事倍感烦恼之时,有辽国使者前来,正如干旱中降下及时雨,仅仅两天就与辽国谈妥援兵南下之事。
李彝殷答应拜辽国为上国,定难五州向辽国称臣,但依旧由李族治理。以换得辽国的援兵南下。
李彝殷绝不想真的将五州拱手让给辽国,在他心里,称臣不过是缓兵之计,若真的要投降,那还不如投降周国呢。这是李彝殷心中的真实想法。
定难李家经营夏、绥五州已经七十多年,这岂是说放手就放手的。
而与府州折家的争斗更是旷日持久,也因此引来周军的讨伐。
如今周军两路大军压境,除了求助于辽国,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求助明国,但明国与周国交好,李彝殷不想去自讨没趣,于是,就答应下向辽国称臣,每年进贡的条件,以换取辽国援兵。
最后约定,辽国派兵南下,攻击胜州,一则吸引府州折家的兵力。使其无法从麟州南下攻定难银州;二则攻下胜州后,辽军可以沿长城之北南下夏州,援助夏州防御。
而当今日柴荣与李彝玉在无定河右岸血战时,辽军已经到达胜州。随即发起了攻击。
辽穆宗耶律璟在得到李彝殷的应诺之后,立即派耶律宛、耶律安搏率各自部落共五万骑兵南下,攻击胜州,救援夏州。
这耶律宛是耶律李胡的儿子,继耶律娄国反叛被耶律璟所杀后,他也起兵谋反,不幸的是依旧被耶律璟镇压了,而此次耶律璟在朝廷众臣的压力下,不得不放了耶律宛,但条件是耶律宛必须率部南下救援夏州。以功抵过。
耶律璟将耶律李胡留在上京以为人质,不怕耶律宛不顺从。
而耶律宛无奈之下,只能仅起部落大军,攻向胜州。
辽国朝廷同时也向明国金陵派出了使者,辽国用意在于劝阻明国参与此战。明国与周国交好,但无盟约,而辽国与明国有相互不攻击的和约,如今辽军南下攻击名义上还属周国的胜、府、麟三州,那就可能引起明国的反弹,而明国河中太原十二州与府、胜三州邻接,所以。辽军南下需要明军中立。
府州同时也向太原派出了使者,这次,折德扆还借助了女婿杨业之力,向明国求救,杨业刚就任第十二军都指挥使没多久,就遇到了这么棘手之事。
他心中自然想出兵救老丈人。但这不是他所能决定的,心急之下,杨业也派了信使前去金陵,求皇帝允他出兵援助府州。
金陵府一时之间,各国使者往来密集。
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皇宫中。百里无忌正与明国大臣们商议如何应对此事。
孙光宪说道:“府、胜、麟三州虽属周国,但若是被辽国占了去,势必对我明国河东十二州形成压制。明、辽之间日后必有一战,臣以为陛下当救。”
徐世铭道:“辽军南下之势必须遏制,明国当以重击,让其再无胆南下。不过明、辽之间和约方订,公然违反,于陛下声誉有损,应思忖一个稳当的方法。”
冯道说:“陛下,臣以为明国不可此上救府州。”
百里无忌有些诧异,徐、孙二人一致赞成出兵救援,唯有这冯老头持反对意见。
百里无忌说道:“冯相所言何意?”
冯道捋了下胡须,答道:“臣以为明辽之间确实在日后有一战,但明、周一战也在所难免,甚至明、周一战更关明国存亡。一山不容二虎,圣上英明,当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之理。故,辽军南下占领府、胜三州与定难五州相连,对周国有害,但对明国有益,此消彼长之下,明军又何必牺牲士兵为他人作嫁衣裳。”
冯道此言一出,徐、孙也觉得有理,明国与辽国暂时休兵之后,其实最大的敌人就是周国,而明国的实力远胜于周国,本应该趁机逐鹿中原,不想,历来圣明的百里无忌竟与周国皇帝结拜为兄弟,并立下不主动进攻的许诺,让明国陷入被动,如今冯道之言有理,虽然不救有些招人闲话,但折损周国实力确实符合明国利益,于是二人沉默不语。
百里无忌心中叹息,徐、孙二人不象冯道,这二人也算一路跟随自己而来,这民族的概念怎么还是没有改变?
正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啊。这种观念的变更,也许只能等下一代才能扭转。
百里无忌不怪冯道,冯道此人本就是锦上添花的角色,虽有才干,但他绝不是从一而终的烈女,而是一个趋炎附势的角色,他的建议只为他的主子利益,虽然现在是为明国计,但若明国一旦失势,他就很有可能为别国计。
而冯道这种攘外不先安内的策略也让百里无忌心中有些抵触。
百里无忌心中确实犹豫,他倒不是犹豫救不救,而犹豫该怎么救。
明、辽间的战争刚刚停息,百里无忌不想为之重开战端,因为百里无忌已经得到了燕云十六州,并灭亡了北汉,自此有了战马来源,在百里无忌的计划中,他要让明国继续积蓄国力,同时训练一支十万轻骑,携火器之威力,到时再彻底解决北方的辽国,为明国的长治久安打下结实的基础。
而如今明国高层三个丞相的不同意见,更令百里无忌烦心。
百里无忌问道:“三位爱卿以为,明国不救府州,辽国就不会与明国敌对了么?三位爱卿以为,明国救援府州,辽国就敢与明国交战了么?”




代周 第二百一十二章
徐世铭、孙光宪和冯道闻言一凛,皇帝的话音已经显露出他要救援府州之意,而正如皇帝所说,不管救还是不救,明国与辽国的战争不可避免,而就是救了,以目前的形势和实力,明国无力北伐,辽国更无力南下。
正如明国灭亡北汉,辽国不也是除了耍耍嘴皮子,没有任何军事行动吗。
百里无忌扫了三人一眼,继续道:“三位爱卿,朕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有个人,他的邻居是个恶人,每次出门遇见邻居,邻居如心情不好,就要被邻居欺负一番,为了不受欺负,此人遇见邻居心情不好时,就用尽所有办法,或送礼或媚脸或求饶,无济于事。终于,此人忍耐不下去了,这天出门提了根棍子,正好邻居心情不好,冲上来要欺负他,此人就挥动着棍子将邻居打了个鼻青脸肿,从此,此人出门,邻居反要看他的脸色了。诸位,朕要让明国做这个挥动棍子之人,而不是看辽国脸色之人。”
徐世铭、孙光宪和冯道都是人精,哪还敢再提一句不救援的话?
百里无忌道:“不过,朕以为眼下确实不是与辽国撕破脸皮的时间,三位爱卿可有办法,让明国能既不违和约又能救援府州?”
徐世铭思忖道:“若要不违和约,只能是朝廷不下命令,朝廷不下命令那就没有明军能擅自出兵了。此事……难。”
孙光宪道:“臣以为,可收买悍匪救援州,如此明国不算违约。”
百里无忌一听乐了,这方法好,问道:“孙相可知哪有成群悍匪?”
“呃……。”孙光宪一愕,这明国百姓安居乐业,哪有成群悍匪?就是有那么一群两群,人数也不过数十人,怎么组织得起成千上万大军。
百里无忌见状。心中腹诽,但心中却是一闪,对啊,不有志愿兵的例子么?
但随即百里无忌就觉得实行不了。明军禁军已经习惯使用了火器,这装备配给都有了手榴弹,如用了手榴弹,那不等于明摆着告诉辽国,明国参战了么?可不用手榴弹,以明军的装备,真光拿着佩刀去与骑兵对抗么?
冯道此时开口建议道:“皇上,若要达到目的,臣倒有一法。”
百里无忌赶紧道:“冯相请说。”
冯道说:“皇上攻下河中,在石州设有第十二军三万人。据臣所知,这支军队与辽军未碰过面,而且皆是本地人氏,若令此军装扮成周军,则可掩人耳目……。”
百里无忌闻言大喜。是啊,自己忘记杨业的第十二军了,这支队伍经过整编,去除了老弱,由四万余人精减到三万人,其中一半以上又是杨业的老部队,冯道此法可行。
遂派二路信使携密旨前往石州、太原。并用信鸽令燕云十六州陈延正将第八军二万残部派遣至太原,以备不测。第八军原属刘仁赡统领,刘仁赡殉国后,其二万残部一直留在燕云,如今燕云兵力过于集中,陈延正所部三万人。加上新组建的五万新兵骑兵,以达十万之众,百里无忌此时将第八军二万人调至太原,是因为石州杨业驻军西进之后,太原十二州只有丁思觐第四军三万人驻守。力量过于薄弱。
令驻防石州的第十二军随即悄悄挥师西向,并派人与府州联络,在到达府州后全军换装周军服饰,协防府州。
同时,百里无忌命令丁思觐所部暂调五千士兵前往石州接替杨业防务。
次日朝会,百里无忌明确回应辽国使者,明国不参与此次府州战事,但设下底线,辽军攻下府州后,不得继续南下攻麟州。
一连串各国暗地联络、交涉,亲率大军北伐的柴荣浑然不知情。
次日,天方亮,周、定难两军再次在无定河边恶战。
由于昨天夜里周军左右两军经过了布置,今天的定难军左右二军完全没有昨天的威风,而周军两边军队也因为防御布置推动了前攻的能力,两军两翼陷入了僵持状态。
而周军中路以赵匡胤、郑恩各领五千禁军向定难军发起了突击,向训领一万骑兵随后做为后援。
前有将领身先士卒,后有皇帝亲临督战,周军士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定难军。
定难军昨天以三万对阵五万多,虽然小胜,但也战损五千人,实力已经比昨天下降不少,如今遭遇周军如此不要命的进攻,而左右两翼骑兵又无丝毫进展,定难军中路开始顶不住了,阵型开始不断地后退,这后退不是真的在撤退,而是对阵两军的前列不停被消耗,其中一方替补上来的速度跟不上,阵线被对方吞食造成的错觉。
李彝玉也是定难军宿将,经验老到,见中路大军有了崩溃之兆,而左右两翼没有进展,于是赶紧集合左右两路军的后部,充实到中路大军。
这种方法如是步兵不能用,因为步兵速度慢,等步兵跑到了,中路也已经崩溃了,而且步兵经过这一番跑动,体力也消耗去至少一半了,如何抵挡敌人突击?
但骑兵不一样,它本就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命令一下,一息之间,定难军中路就补充进了数千骑兵。
1...8990919293...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