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都市藏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疯神狂想
韩孔雀首先想到的就是周美人,他们的身份相差太远,他自以为聪明,可还没有陈蕊看的明白,不可否认,周美人是个好女人,但有缘无分啊!
韩孔雀苦笑,陈蕊看在眼里,立即道:“不过,现在的好姑娘并不是没有,我这次给你介绍的这个,可绝对是个贤惠的。
原来没有给你提,是因为你的条件不合适,我不能害了人家姑娘,现在你也收心了,只要好好挣下一份家业,娶到那贤惠的姑娘,一点问题也没有,要知道她可不是那种为了钱,出卖自己幸福的女孩。”
“那姑娘真有你说的那么好?”听自己的老婆,把他那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表妹夸的那么好,陈青有点不信。
“你们还真不要不信,那绝对是万种挑一的好姑娘,只要你们见过一次,就不会怀疑了,现在八字还没有一撇,我也不多说,等星期天就有消息了,如果那姑娘愿意,星期天就可以相看相看。”陈蕊道。
“嫂子,那么好的姑娘,你见过没有啊?”陈小竹这时说话了。
她这个嫂子就是太过善良了,这几年她每天陪着自己的哥哥,起早贪黑的忙碌着卖包子,就连回娘家的时间都没有,她怎么可能了解到那么好的一个女孩?
“我虽然没见过,但我姑妈你也见过,她说好就一定好。”陈蕊理直气壮的道。
“切,大嫂,你也太过相信人了吧?这年头两面三刀的人多了去了,还是等见过了再说吧!”陈小竹不乐意的道。
陈蕊道:“你个小妮子懂什么,做媒人可没那么简单,做媒人就要把双方的好处使劲夸,缺点全部掩盖,要不然怎么能够成功?这个可是媒人的金科玉律。”
“好啊,嫂子你连兄弟都骗啊!我可没有红包谢媒,我看你还是不要白费事的好。”韩孔雀笑着道。
陈蕊道:“先见见面,现在什么社会了,你要给别人机会,当然,这同时也是给自己机会,去见见,万一要是碰到对眼的了呢?”
“你嫂子说的这话对,孔雀,我们兄弟现在可就你没有老婆了,你可要抓紧了,既然现在没有了生活压力,找媳妇的规划要提上日程了。”陈青很赞同自己老婆的意见。
“好了,好了,算我怕了你们了,要是有消息了就通知我,现在反正我每天都有空,如果人家不反对见面,我就去看看呗!”
胖刘看他们商量完了,也笑着开玩笑道:“小韩,你这态度可不对,要认真对待相亲这回事,才有可能成功,要知道我跟你刘嫂也是相亲认识的,现在我们的儿子都八岁了。”
韩孔雀道:“要是我有你的条件,在找个刘嫂那样的美人,我也愿意啊!”
陈青道:“今天刘哥把嫂子和孩子叫过来,晚上去我们那吃饭,昨天晚上小韩买的牛肉还有不少,今晚我给你们煎牛排吃。”
“对,今天刘哥帮了小韩的忙,小韩怎么也要答谢的,在我这小摊上吃几个包子算怎么回事?”陈青也道,兄弟挣了钱,他比韩孔雀都要高兴。
胖刘道:“算了吧,我可没有帮到小韩什么忙,不过饭还是可以去吃的,我还真有点事情需要小韩帮忙,今天晚上的酒算我的,我那里还有几瓶好酒,既然晚上吃牛排,那我就出两瓶红酒吧!”
虽然跟韩孔雀认识六七年了,但他们还真是没有什么深交,虽然彼此了解的很,也算知道双方的人品,所以现在深交一下也没什么。
胖刘在古玩街上的人脉,陈青夫妇和韩孔雀都很了解,而韩孔雀的本事,经过这半天,胖刘也很了解。
这样双方都在以后的事业当中,都能够用到对方,一切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这样的交往虽然功利心太重,但现代社会,就算亲兄弟如果互相用不着,也不会有太多的来往,时间长了亲情也会淡薄。
毕竟现代人,就算是一家人也是天南地北的,就算是亲兄弟长时间不在一起,时间长了见面也亲热不起来,兄友弟恭也是处出来的。
吃过了饭胖刘就离开了,韩孔雀帮着陈青一家收拾好摊子,一块推着回了家。
走到门前,发现大门开了,韩孔雀知道家里的住户有回来的。
这座小院子里有四家住户,除了陈青一家,还有两家,一家是一个叫孟光涛的,六十来岁,自己一个人在魔都做生意,他也是在古玩街上摆摊的,前几天去乡下产地皮了,不知道是不是他回来了。
还有一家是做服装生意的,现在会老家了,那是一对二十四孝父母,来魔都主要是陪女儿上学的,女儿考上了魔都大学,他们两口子也跟着来陪读,是现代标准的二十四孝父母。
他们只有晚上女儿回来时才会回来给女儿做好吃的,等伺候完女儿,把女儿送回学校,他们才回来休息。
另外租住房租的是顶尖模特公司的,最近她们公司很忙,一般没人会来。
当然一般夏季她们都很忙,这个时间段住在这里的模特一般要工作到很晚,就算有回来的也是后半夜,这个时间是肯定不会来的,现在最大的可能就是孟光涛了。
原来韩孔雀对自己这院子的住户根本不会多家注意,但现在他却有了想法,孟光涛可是去乡下收古董的,现在刚回来肯定没有出手,所以韩孔雀想要先看看,毕竟现在他也进入这一行了。
走进院子,果然,孟光涛正在院子的阴凉处吃饭,吃的是面条,上面放着一个荷包蛋,在外讨生活的都不容易,而且还是一个单身的中年男人,吃饭和穿衣都很麻烦。
饭要自己做,衣服要自己洗,平时还要忙着做生意,挣钱了也不舍得花费,租住在这小四合院中,只有过年了才有空回家一趟。
“老孟回来了。”韩孔雀和陈青同时跟孟光涛打招呼。
看到他们进来,孟光涛赶忙站起来:“小韩,小陈,你们都回来了。”
“孟叔你快不要吃了,我这就做饭,做好了我们一块吃。”看到孟光涛只是吃一碗面条,后面进来的陈蕊道。
孟光涛一脸笑容的道:“不用,我这就吃饱了,谢谢你了。”
陈蕊就是这么热心,孟光涛在这院子里也住了两年多了,也知道陈蕊的为人,平时也没少吃她做的饭。
“你不要客气,我们还没吃中午饭,正好一块吃。”陈蕊道。
他们一家吃饭很晚,早晨九点多吃饭,中午两点以后,晚上要是生意忙了,吃饭就更不正常了。
孟光涛道:“没事,我已经吃饱了,小韩,你婶子来了,正在我屋里休息。”
韩孔雀是二房东,院子里不管是谁领来了人,都要跟韩孔雀说一声的。
“咦,婶子来了?”韩孔雀有点惊异的道。
孟光涛在这里住了两年,他的家人可是从来没有来这里过,时间长了,韩孔雀也知道,他们家人是不愿意让孟光涛倒腾古玩的。
这孟光涛虽然也在古玩街摆摊,不过他可不是专业的商人,他是以藏养藏,他主要是收藏,没有钱了才会出手自己手中的古玩。
这样的古玩爱好者,如果是富豪还没有什么,如果是为普通的退休教师,那就成问题了。
普通人想搞收藏可不是那么容易,最简单的一个资金,就会极大的制约你这种爱好,如果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没有了家人的支持,那这种爱好很容易就会夭折。
这个老孟就是这种情况,他好像就是因为家人不支持他这以爱好,所以自己跑了出来搞收藏。
老孟讪讪的道:“这次我回了趟老家,把我老伴和两个儿子带了来,没办法生活所迫,就算再喜欢古玩收藏,也要先吃饱饭,我两个儿子要买房子,没办法只好出售一些我的收藏。”
陈小竹这时道:“你卖古玩啊,那卖给小鸟哥哥吧,他现在也干这个了。”
“恩?小韩你现在也进古玩行了?我早就跟你说过,以你的本事,如果做古玩,早就发财了,不说别的,只是做做古玩鉴定,也比你那搬运工的工作强一万倍。”孟光涛有点兴奋的道。
韩孔雀苦笑道:“现在做也不晚。”
孟光涛帮着韩孔雀出手过两次小玩意,一次是民国的青花瓷,一次是清仿明的青花鸟食罐,虽然只有这两次的接触,就让孟光涛知道韩孔雀是高手。
虽然平时韩孔雀很低调,但毕竟跟韩孔雀同住一个屋檐下两年多,别人不了解古玩收藏,他可是半专业人士,自然知道韩孔雀的厉害。





都市藏真 第三十三章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上)
汗,上传两个多星期总共收了四百多推荐,一星期才增加了两百推荐,不过我已经说了,增加两百加更一章,这样的承诺伤不起,以后每天增加两百加更一章,无上限,要是再一星期增加两百推荐,就不加更了,今天三更,这是第一更。
“既然小韩你入了这一行,那我可要请你帮忙了,这次我从家里带来了一件宝贝,正好请你鉴定一下,你放心,我知道规矩,鉴定费三千,我一分不会少给,只要你给我个准话就行。”孟光涛说完就进了自己的房间。
他的房间跟陈青一家挨着,只是转眼间,他就从房间里提溜出来一个方便袋,黑色的方便袋里面有一团报纸,打开里面有些塑料泡沫,清除塑料泡沫,里面露出一个黄色的小碗。
本来韩孔雀是不想给人鉴定的,毕竟他又不是出名的专家学者,虽然他自己知道自己的眼力,但他的认知,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古玩界很多人的认同。
这样给别人鉴定东西,如果鉴定出来是真东西还好,如果是赝品,那就不好说了,甚至有人翻脸不认人,直接说你胡说。
这样的事情韩孔雀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有过几次经验之后,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他就不做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在看准东西之后,让古烈给他买下。
虽然韩孔雀打定主意不给人鉴定,但老孟根本没有给他拒绝的机会,这摆在他眼前的黄色花卉小碗,很快就吸引了他的注意。
看到韩孔雀的神情变化,孟光涛得意的笑了,他就知道,进了这一行,就不可能不喜欢这只小碗。
“这是黄地法兰彩花卉小碗!”韩孔雀有点惊叹的看着这只漂亮的小碗。
碗很新,花很艳,整个明黄色的小碗,只是看一眼就给人一种高贵端庄的感觉,也只是这一眼,韩孔雀就知道,这是一只制造工艺很精湛的艺术品。
这样的工艺,肯定不是普通人能够制造出来的,珐琅彩可不是普通人能够仿造出来的。
珐琅彩瓷器是我国彩绘瓷器中最著名的品种,是我国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顶峰时期的产物,由于其烧造数量少而且当时仅供皇帝秘玩,故显得异常珍贵。
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引进国外珐琅材料创制而成的,并一举成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
珐琅彩瓷的制作过程与其他宫廷用瓷不同,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再由造办处珐琅作在彩炉中烧成。
康熙珐琅彩瓷全用进口彩料,尤其是其中一种玫瑰红或胭脂红色料,因含有微量的黄金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娇艳效果。
另外,中国传统彩瓷的彩料都用清水或胶水调和,而珐琅彩瓷则像西方油画一样,以油来调配彩料,并且有一定的厚度,使得彩绘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珐琅彩是一种古代工艺,色彩鲜艳,富有收藏性,但是,珐琅彩的烧造工艺极其繁复,所以传世的东西很少,一般人要想烧制出高水平的珐琅彩小碗,还是很不容易的。
“啊,好漂亮的小碗。”陈小竹一看到小碗就大呼小叫起来。
这时正在收拾工具的陈青夫妇也被吸引,看到了这只精美的小碗。
孟光涛对这种效果还是很得意的,他高兴的道:“对,这就是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小韩,你看怎么样?”
这只小碗是漂亮,但这只是对一些外行来说的,一般不懂的人,一看就说漂亮,但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古董,还真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出来。
孟光涛也曾经找人鉴定过,不过他们都说看不准,而专业的鉴定机构,他也去过,那些人折腾了几个小时,最后告诉他是高仿近代生产。
最主要的是,那鉴定机构的专家还想要收购这只小碗,不过出的价格只有几千元,把孟光涛气的不行,既然是高仿,那些专家还会有收藏的兴趣?
虽然那些人打着研究的幌子,说要通过研究这只小碗,想要研制恢复珐琅彩的烧造工艺,可这种工艺,就算是景德镇的那些大师,也不是那么容易恢复的,更何况他们那些小型研究机构。
就是有了几次不令人满意的鉴定,所以孟光涛打定了注意,要找个熟悉的人,可靠的人来鉴定,而不是外面所谓的专家。
不是说那些专家没有本事鉴定,而是不相信他们的人品,毕竟看到一件好东西,都想着捡漏,而你找人家鉴定,自然是不知道自己东西的出处和真伪,最少也是不确定,这就给了一些人机会。
而有了想法,自然就不会跟孟光涛说实话了,当然,这些都是孟光涛认定自己的东西是真的,而其他人都是不怀好意的,才有这些猜想,这也是很多古玩收藏者普遍的心思。
归根到底,他也不能确定这只小碗就一定是真的,而韩孔雀,他经过两年的了解,知道这是个正直的人,他才会想着让他来鉴定一下。
孟光涛早有准备,在把这只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放到院子里的石桌上之后,就拿出来了三千元钱,直接递到了韩孔雀的手里。
“老孟,你这是干什么?”韩孔雀不想要,虽然古玩行的鉴定是要收费的,但这得看情况,如果是同行或是熟人,互相帮忙,就不能收钱了。
孟光涛道:“这是规矩,如果你不收,那我可不敢找你鉴定,不管东西真不真,这鉴定费是一定要付的。”
“哇,这古玩行可太容易挣钱了,只是看看这小碗就要三千?”陈小竹看到孟光涛往韩孔雀手里塞钱,感觉自己的三观有点崩溃。
外面的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三千块,而韩孔雀鉴定这么一只小碗,就要收三千,不是这鉴定一次就顶别人一个月的工资?
“丫头,这个钱可并不容易拿。”韩孔雀苦笑。
他之所以不依靠这个来吃饭,就是因为做鉴定很麻烦,特别是不出名的鉴定师,因为不会有多少人信任你。
如果你鉴定出人家的东西是真的,那双方都高兴,如果别人的东西是假的,就算你的证据再充分,别人也可能认为你是胡说,认为你没有本事鉴定出来真品。
当然也有可能是人品问题,好的说成是仿得,这就跟孟光涛的对其他鉴定师的想法是一样的。
刚开始接触古玩时,韩孔雀还曾经给人鉴定过几次,但就是有过那么几次经历,韩孔雀也就不再为人看东西了,省的麻烦。
毕竟真正的古董还是不多见的,这样自然就鉴定不出什么好东西,每次鉴定都会惹出一些不痛快,韩孔雀自然也就不想自讨没趣了。
“老孟,你把钱收起来,我们认识几年了,东西我给你认真看,但规矩你也懂,我有什么说什么,如果不中听,你就当没听到,好吧?”韩孔雀虽然看好这只小碗,但没认真看,谁也不敢说这就是好东西。
万一这要是个赝品,对孟光涛可是个打击,这样,孟光涛还会不会感激他,可就没准了。
“小韩,我信任你,你要是说这是赝品,只要告诉我理由就行,这三千块就是你的,既然找你鉴定,不管真伪,这钱我都会付给你。”孟光涛道。
韩孔雀看着那精美的小碗道:“钱的事另说,我先看看小碗。”
说着韩孔雀直接把这只小碗拿了起来。
这只小碗高约6cm,用孟光涛的工具测量了一下,口径10.8cm,足径4.4cm。
碗是撇口,弧腹,腹部略下垂,圈足,碗里光素无纹饰。
外壁黄地开光珐琅彩装饰,黄釉地上有4个花瓣形开光,开光内以黄釉为地,彩绘的牡丹,开光外绘折枝莲花纹。
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红料彩楷书“康熙御制”双行四字款,外围红料彩双方栏。
这只小碗所绘纹饰工整细腻,画面色彩鲜艳夺目,这么漂亮的小碗,就算不是康熙时期的,也算是一件顶尖的现代艺术品。
珐琅彩瓷器为名贵的宫中御用瓷器,因烧造数量有限,传世不多,故弥足珍贵。
清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吸收外国文化科学,使外国艺术品得以进入中国。
珐琅器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传入清宫的,珐琅彩瓷器是在铜胎画珐琅的影响下,于康熙晚期在中国试制成功的。
珐琅彩色彩多样,常见有红、蓝、绿、紫、白、黑、胭脂等,少见以白地画珐琅彩的。
纹饰中以多种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加“寿”字、开光花卉等为主。
康熙珐琅彩传世品无大器,立件、瓶类器物高不超过25厘米,多以盒、碗、盘、杯、壶为多,其中碗所占比重最大。
这个时期的珐琅彩,主要采用景德镇烧制的素白瓷为胎,为了达到铜胎画珐琅器施彩的效果,以里壁施釉,外壁无釉的反瓷为胎,在胎的外壁上施珐琅彩料然后再入窑烘烧成反瓷,再进行描绘。
瓷胎较铜胎质地更为细腻洁白,将彩料映衬得更为艳丽润泽,其彩绘的效果较铜胎画珐琅彩更胜一筹。
这只小碗这么漂亮,就是因为这种烧造工艺的原因。




都市藏真 第三十四章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中)
传世康熙珐琅彩各种颜色的都有,而且都很漂亮,有紫地珐琅彩、红地珐琅彩、绿地珐琅彩、黄地珐琅彩、蓝地珐琅彩等。
但其中也数黄色的最是华贵,不说黄色自古以来就代表帝王,也只有帝王家族才能用这种颜色的东西,但是那明亮的色泽,就很吸引人的目光。
当然,除了黄色的珐琅彩,康熙时期的其他种类的珐琅彩也很不简单,康熙珐琅彩与铜胎珐琅彩一样,都具有色彩浓重艳丽的特点。
康熙珐琅瓷正处于初创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纹饰主要模仿铜胎珐琅器。
纹饰多为花卉,有牡丹、莲花、菊花、月季、芍药、牵牛花以及绣球、石竹等,并有在珐琅彩绘花卉内篆书“万”、“寿”、“长”、“春”等吉祥语句的。
康熙珐琅彩器底款识有书款与刻款,用蓝料或胭脂红料书“康熙御制”四字方框楷款;用黄色珐琅料书“康熙御制”四字方框楷款则为紫砂壶与盖碗的底款;另有用红料书“康熙御制”双圈楷款在永乐白胎画珐琅器物上。
现在仅见一件四字刻款的器物,即在涩胎底足内刻“康熙御制”楷款,是康熙烧制的紫地珐琅彩瓶。
这只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当然也是书款,其他特征跟康熙珐琅彩的烧制特征完全一样,这只小碗不管是器型,书款,还是小碗上的花卉,都应该出自顶尖艺术大师的手笔,这样的精品,一般人还真是没法仿造出来。
特别是花卉的绘画技巧,一气呵成,这可不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现代人能够绘成的,就算系统的学过,也需要大量的绘画经验,才能在制作出这么精美的珐琅彩小碗。
看到这里,韩孔雀心里已经有底,东西应该是真的,这时他也松了口气,毕竟要是鉴定出来是赝品,孟光涛肯定会不高兴。
而韩孔雀又不想占孟光涛的便宜,所以他只要实话实说就行了,这样一来双方皆大欢喜。
看到韩孔雀抬起头,孟光涛还没来得及说话,陈小竹就嚷开了:“这钱还真是不好挣,你拿着个小碗已经看了半个多小时了,要是我可没有这个耐心,虽然这只小碗漂亮,可也不用一看就看半小时啊!”
韩孔雀笑了笑,把小碗小心的放下,他看着孟光涛道:“老孟,你先说说这只小碗的来历吧!”
一般的鉴定师虽然不相信古玩行的故事,但在鉴定意见文物的时候,还是会问一问来历的,虽然有人会为了抬高古玩的身价,会编造故事,但这些故事中,也很可能说明了古玩的传承。
孟光涛刚要说话,就听到他身后有人道:“这是这个死老头子十几年前从我们一个同事的手上换的,是用我们家的一套房子换的,这位小兄弟你看这小碗,是不是真像老头子说的,能够值一套房子钱?”
一个富富太太的老太太从孟光涛身后的房间里走出来,想来她应该是孟光涛的老婆。
孟光涛有点尴尬的道:“小韩,这是你婶子,自从我卖了家里的一栋房子,买了这只小碗,她就一只念叨我。”
韩孔雀自然不想搀和到他家的家事当中,他道:“这是十几年前买的,那时的一套房子怎么也得十几万吧?”
“那是九七年,九十多平的房子卖了十来万,我就用十万元买下的这只小碗,那是我的一个同事,当年我对古玩还没有多少认识,但我很了解我那个同事,所以就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
这时孟光涛,看了自己的老婆一眼,接着道:“我那个同事祖上出过拳匪,也就是义和拳,当年他家的老祖宗曾经进过京,据说到过皇宫,这只小碗就是他家祖上那个时候得到的,一直珍藏着,那年要不是他的母亲重病,他也不可能把这件传家宝卖了,我就是因为知道他家的这段传说,所以才会卖了房子买下这只小碗的。”
“你怎么知道人家不是骗你的?”老太太横眉立目的呵斥孟光涛道。
孟光涛也不以为许,反而有点得意的道:“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了解我那个同事,他从来没有接触过古玩,他们家人也没有做古玩生意的,所以他们没有门路造假,而他家的那段传说,我很早以前就知道了,但我不知道他家祖上还曾经从皇宫里偷摸出来了这么一件宝贝,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这是件真正的宫廷御用品。”
1...1213141516...7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