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都市藏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疯神狂想
“翁戎螺、玛利亚海螺、黄宝螺,海底的珍贵海螺,这就收集到了三种,真是可惜,四大名螺没有遇到一只啊!”收起这只黄宝螺,韩孔雀又有点得陇望蜀。
万宝螺、唐冠螺、凤尾螺和鹦鹉螺并称世界四大名螺,属珍贵海螺,具有相当高的观赏性的收藏价值。
而这四种宝螺,韩孔雀可是一种都没有见过,而这些宝螺的生长环境都差不多,分布范围虽然有差异,但太平洋上全都有。
“以后的时间还长,如果夜晚多来几次,也许就能够找到四大名螺。”想到四大名螺跟他发现的三种海螺相比,又是更上层罗,韩孔雀心中就更加火热。
现在他什么都不缺,就缺一点生活的目标,追逐各种珍宝,就是他的其中一项目标。
回到了船上,陈青他们立即就围了上来,他们七嘴八舌的询问起来,他们都知道韩孔雀的本事,所以他长时间不上来,也没有太大的担心,现在全都在关心他到底找到了什么。
韩孔雀没办法,只能把刚才发现的一只黄宝螺拿了出来。
“啊,这种海螺居然跟用黄金铸造的一样。”陈青那么沉稳的一个人,此时见到了放在一只水盆之中的黄宝螺,也忍不住惊叹。
“没有那么夸张吧?黄宝螺是淡黄色的。”潜导从不远处走了过来。
韩孔雀笑呵呵的道:“这一只是黄宝螺,当然,他应该不是普通的黄宝螺,很多黄宝螺都不是很漂亮,但这一只是个例外,看着就像是真正的黄金宝螺。”
“呃!还真像是黄金铸造的。”走过来的潜导也算见多识广,但看到这种金黄色的宝螺,还真是有点吃惊。
在强光照射下,这只黄金宝螺发出金黄色的光泽,确实像是黄金铸造的。
“这就是刚才你在水下找到的?”古烈问道。
韩孔雀道:“当然,还找到了一只玛利亚宝螺,也很漂亮。”
“漂亮是很漂亮,这玩意价格贵吗?”袁鹏是实用主义者,所以他直接询问价格。
韩孔雀道:“普通黄金宝螺应该也就一百多块,在宝螺里面算中等价格。”
这个时候潜导开口道:“宝螺一个上千的品种多的很,只要认识,下水之后好好寻找一下,并不难找到。”
“原来这么便宜。”古烈叹了口气道。
韩孔雀白了他一眼道:“这么漂亮的海螺,是用价格来衡量的吗?”
“这一只肯定不止是几十美元,这么漂亮,还是活的,卖个几百美元还是很容易的。”这个时候,潜导开口道。
她经常带领游客潜水,而潜水能够遇到的东西千奇百怪,什么样的东西都有可能遇到,所以,这名潜导也算是见多识广。
“还有更贵,更好的海螺吗?”这个时候,陈青问道。
潜导笑了:“那当然是四大名螺了,比如说凤尾螺,它是四大名螺之首,就是大法螺,俗称凤尾螺。”
“凤尾螺?”古烈很明显没有听说过。
韩孔雀再次白了他一眼道:“宋敏跟了你真是白瞎了,你这个文盲,不知道凤尾螺和唐冠螺、万宝螺和鹦鹉螺并称世界四大名螺?”(未完待续。)





都市藏真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鹦鹉螺
凤尾螺因其独特的外型,和酷似孔雀尾羽的漂亮花纹,加上稀少的数量,而位居四大名螺之首,在所有贝壳中,凤尾螺是最名贵的。
凤尾螺大多生长在西南太平洋,以南中国海为最多,栖息于珊瑚礁石之下,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极宝贵的资源。
凤尾螺的颜色如孔雀尾翼,布局均匀,色彩斑斓,个体大,壳表装饰丰富。
就是有着这么多有点,凤尾螺才会受到世人的吹捧。
而此时那名潜导,出人意料的道:“法螺,佛教当中的法螺就是用各种海螺制造的,所以从古到今,海螺都价值不菲。”
韩孔雀道:“呃!还真是这样。”
陈青等人看着韩孔雀,因为他最博学,而韩孔雀还真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有点惊讶,但他还是承认了。
其他海螺先不说,韩孔雀知道,凤尾螺是可作号角,兵器号声浑厚嘹亮,为佛之法音标帜,传说凤尾螺制造的法螺,吹之则诸天神欢喜,且闻之者灭诸罪障,被视为保平安,驱邪魔之物。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跟神佛拉上关系,就会身价倍增,所以潜导说法螺价格不菲,还真不错。
“佛教还用的着海螺?”古烈奇怪的道。
韩孔雀再次鄙视古烈,道:“佛教用到的好东西多了,比如佛门七宝,佛门七宝又称七珍,七宝指的是砗磲、玛瑙、水晶、珊瑚、琥珀、珍珠、麝香这七种,当然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
“果然不同,我听说过的佛门七宝有金银。”陈青道。
韩孔雀点了点头道:“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经》所说七宝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玄奘译《称赞净土经》所说七宝为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湿摩揭拉婆;《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是都不同。”
“所以砗磲也很值钱?现在孔雀岛上的砗磲养殖业很发达啊!”袁鹏赞叹的道,这一切可都是韩孔雀带来的。
韩孔雀笑了笑道:“不管是哪一种记载中的佛门七宝,都让砗磲、珊瑚、珍珠的价值升高,所以各种海螺也不能例外,因为佛教之中的法螺可不少。”
这样的记载确实很多,如《无量寿经》卷一以“扣法鼓,吹法螺”比喻佛说法之庄严。
而法螺实际上也是佛事中所使用的法器之一,在卷贝的尾端附笛制成,状似喇叭。
在《洛阳伽蓝记》卷五记载,乌场国有早晚吹法螺以礼佛的习俗。
《广清凉传》卷上记载,五台山大孚灵鹫寺启建法会时,即以法螺、箜篌、瑟琶齐奏。
在密教之中,是灌顶所必须的法器之一,如《注进醍醐寺三宝院并遍智院道具绘样等三昧耶戒道具事》记载:灌顶所用的法螺为白色,长须五寸二分。
“看来你们都知道法螺的价值,所以潜水之时只要注意一下,就有可能得到宝贝,我们旅游公司掌握了一处隐秘的地方,也许就有一种宝贝出现。”潜导这个时候道。
韩孔雀一愣道:“有什么条件才能带我们过去吗?”
潜导笑呵呵的道:“当然,另外交一笔钱就不说了,主要是要潜水能力强,要不然,就算给我们再多的钱,我们也不可能带你们过去,因为潜水能力不行,很可能出现危险,这一点是我们公司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还有这种地方?不知道有什么危险?鲨鱼?还是其他?我们对探险可是很有兴趣。”袁鹏笑着道。
古烈也开口道:“钱不是问题,潜水的能力,你也看到了,还有,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带着保镖下水。”
“ok,所以我这时候才会说出来,每人只要一百美元,有一个算一个,所以你们的保镖也需要支付,价格不贵,但我们却需要交出一块隐秘的宝地。”
说完,潜导看着韩孔雀等人,想要看看他们有什么意见。
韩孔雀能有什么意见?这名潜导十分厚道,如果真的能够有点意外收获,那么绝对不是一百美元能够相比的。
“可以,早就说了,钱不是问题,主要是能够找到什么?”古烈有点迫不及待的道。
韩孔雀寻找的这些海螺实在是太漂亮了,所以不止是古烈动心了,就连陈青他们也想着找几只带回去显摆一下。
“我需要提醒你们一下,那是在一百米水深的海底,所以,下潜百米需要面对的困难,你们应该能够想象。”这个时候导游有点严肃的道。
韩孔雀道:“没问题,我很了解有多么困难。”
“这就没问题了,体弱的人是不能下潜的,因为人的内脏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强,人生活在大气压下也就是1.01x10的5次方,水下一百米已经放大了10倍,要继续下潜需要穿特制防压服。”潜导再次提醒道。
“真的很难?”此时陈青有点担心,所以问道。
潜导开口道:“请你先想象一下,屏住呼吸三分钟是怎样一种感受,然后再想象一下,倘若你若是在60米深的水中,这又会是怎样一种感受。”
“压力?”陈青问道。
潜导点头,这是自由潜水者所做的事情,他们将屏住呼吸数分钟,猛地下潜到海底深处,挑战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极限,往往这种极限运动,才能够衡量一个人潜水能力。
目前为止,在使用脚蹼的恒定重力潜水中,男子世界纪录是下潜420英尺(约合128米),女子是331英尺(约合100米)。
这项运动无疑非常危险,淹死便是风险之一,但还不止于此,潜水者下潜时,海水会对其肺部造成很大压力,有些人甚至会经历所谓的“潜水昏厥”,在上浮过程中失去意识。
“自由潜水中确实发生过死亡的惨剧,所以一定要注意,而我们将要去的地方,最深的海域可能超过两百米,所以一定不能走出我们规定的范围。”
轮船启动之后,导游不停的解说,以尽可能让韩孔雀等人避免出现危险。
“现在可以说一下,那片海域能够出产什么宝贝吗?”韩孔雀此时笑着道。
潜导道:“四大名螺第二的鹦鹉螺。”
“鹦鹉螺,就是那种被被誉为海洋活化石的鹦鹉螺?”韩孔雀一愣,不过接着就了解了。
鹦鹉螺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所以潜导才会特别提醒,要潜入水下一百米的深度,因为鹦鹉螺平时活动的区域,就在水下一百米的深度。
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韩孔雀对于鹦鹉螺很了解。
鹦鹉螺的贝壳很美丽,构造也颇具特色,这种石灰质的外壳大而厚,左右对称,沿一个平面作背腹旋转,呈螺旋形。
鹦鹉螺的贝壳外表光滑,灰白色,后方间杂着许多橙红色的波纹状,这在各国发行的鹦鹉螺邮票上,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鹦鹉螺化石的种类多达2500种,它是菊石的近亲,这些在古生代高度繁荣的种群,构成了重要的地层指标。
地质学家利用这些存在于不同地址年代的化石,可以研究与之相关的动物演化、能源矿产和环境变化,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数据。
对于各种海螺,早在韩孔雀发现翁戎螺的时候,就做过全面的了解,所以作为四大名螺之中的鹦鹉螺,韩孔雀自然是很了解的。
当然,对于鹦鹉螺的了解,韩孔雀还不止是从普通的收藏方面来了解,而且还来自实验室,来自他旗下的几艘核潜艇。
如果这样说,一般人都会奇怪,鹦鹉螺这种海螺,跟核潜艇有什么关系?
如果是普通人,韩孔雀也肯定不知道,但自从在魔鬼岛上俘获了几艘核潜艇之后,他就了解了,这一点要从鹦鹉螺的内部结构来说明。
鹦鹉螺壳有两层物质组成,外层是磁质层,内层是富有光泽的珍珠层。
壳的内腔由隔层分为30多个壳室,动物藏身于最后一个隔壁的前边,即被称为“住室”的最大壳室中。
其他各层由于充满气体均称为“气室”。
每一隔层凹面向着壳口,中央有一个不大的圆孔,被体后引出的索状物穿过,彼此之间以此相联系。
被截剖的鹦鹉螺,像是旋转的楼梯,又像一条百褶裙,一个个隔间由小到大顺势旋开,它决定了鹦鹉螺的沉浮,这正是开启潜艇构想的钥匙,世界上第一艘蓄电池潜艇,和第一艘核潜艇,全都是因此被命名为“鹦鹉螺号”。
鹦鹉螺是很神奇的,它虽然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动物,但它绝对是其中的特殊成员,一般头足类动物如章鱼等均没有外壳,而鹦鹉螺却长有一个外形线条流畅,带有美丽斑纹的外壳。(未完待续。)




都市藏真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震旦角石
鹦鹉螺上浮或下沉时依靠壳内数个气室的充、放气来调节。
它们能够靠充气的壳室在水中游泳,或以漏斗喷水的方式“急流勇退”。
在暴风雨过后,海上风平浪静的夜晚,鹦鹉螺惬意地浮游在海面止,贝壳向上,壳口向下,头及腕完全舒展。
这类动物有夜出性,主要食物为底栖的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多。
目前生存在全球深海底层的鹦鹉螺*的数量已十分稀少,在我国仅在南海诸岛及弯岛南部深海区有它的足迹,我国已把它定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国外众多博物馆中也多是只能见到其美丽的躯壳标本了。
所以,在知道有可能发现活的鹦鹉螺之后,韩孔雀才会充满了惊喜。
“不要高兴的太早,我们只能保证,这里很可能有鹦鹉螺的出现,而且真的有人曾经在这里寻找到过,至于你们找不找得到,我们是不敢保证的。”看到韩孔雀那么高兴,潜导只能实话实说。
“那么说连你们也不知道这里到底有没有鹦鹉螺了?”袁鹏奇怪的问道。
“虽然最近十几年没有发现鹦鹉螺,但是异鹦鹉螺还是有人发现的。”潜导道。
“异鹦鹉螺?”陈青问道。
“异鹦鹉螺是当之无愧的‘最深的秘密’,科学家已经连续三十多年没再看到这种活化石,直至最近才再次发现。”潜导回答道。
1984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学家彼特·沃德和同事布鲁斯·桑德斯一起,第一次发现了异鹦鹉螺。
这种毛茸茸、黏糊糊的异鹦鹉螺,看起来很像更广为人知的珍珠鹦鹉螺,但实际上,异鹦鹉螺是鹦鹉螺中一种全新而又唯一的种类。
随后,异鹦鹉螺从科学家的视线中消失。
最近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有人试图再去寻找异鹦鹉螺的踪迹,结果,他们不仅找到了异鹦鹉螺,还在海底拍到了其*状态的数字图像,成功设置了跟踪装置。
在科学家眼中,鹦鹉螺是地球上最了不起的幸存者之一,它是活的化石,可能在地球生活了一百万年左右。
鹦鹉螺诞生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末期,当时各种动物开始出现在我们星球的海洋中。
这些软体头足类动物享受过好日子,也经历过坏日子,其中就包括“大灭绝时代”这种最坏的时期。
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物种在短时间内纷纷灭绝,因此,像鹦鹉螺这样的幸存者受到了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科学家从最新收集到的数据和相片中发现,这两种鹦鹉螺仍然都还幸存。
而距离夏威夷不算远的南部美洲,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世界上唯一生活着这两种软体头足类动物种属的海域。
所以,夏威夷周围出现鹦鹉螺,也不是不可能,要不然,韩孔雀可不会被潜导稍微忽悠一下,就跑到这里来寻找鹦鹉螺。
韩孔雀雇佣的这家旅游公司确实很专业,他们准备了足够数量的深海防护服,看来他们肯定没有少带人来。
“最后说一下鹦鹉螺,鹦鹉螺的种类很多,而在这里,很有可能让你们见到这种海洋之中幸存的远古巨无霸,知道什么是巨无霸吗?
不是那种几厘米,一二十厘米的小个头,而是那种一米,甚至是超过一米的,如同一根棍子一样的巨无霸,看看,你们肯定不知道,鹦鹉螺不是像贝壳,而是像跟棍子。”
等到所有人做好了潜水准备,导游才拿来一个平板,打开了一些图片,让韩孔雀等人观看。
“啊!这是鹦鹉螺?最高能够长到一米四?”看着像是一根石头柱子一样的东西,陈青他们怎么也不敢想象这就是鹦鹉螺。
看到陈青他们的震惊,潜导十分得意,她兴高采烈的道:“在古代,有着数千种鹦鹉螺,只有少数像当代的蜗牛式旋卷状,大部分都是直壳类型,一般常为20-50厘米,大的为80-90厘米,此前报道过的最大化石为140厘米。”
韩孔雀也有点惊讶,他也不知道鹦鹉螺还有直壳类型,从图片上看,这个鹦鹉螺像是化石,其壳体呈尖而窄的直长圆锥形,状如牛角或竹笋。
“这是十分少见的鹦鹉螺化石,而且出自你们中国,你们国内古生物学家,常用‘角石’来称呼古鹦鹉螺化石。”潜导得意的看着这些中国人,他们自己国家的宝物,他们都不如她这个外国人清楚吧?
“查查资料,看看是不是像这个外国妞说的那样,如果真是我们国内的化石,那么我们丢人可的丢到国外来了。”这个时候,陈青小声的询问韩孔雀。
韩孔雀苦笑了一声,掏出手机,查找了起来,这么一查,还真是出自国内,而且是在长江流域发现的。
看来是他们孤陋寡闻了,这一点在古代好像就有人知道,比如黄庭坚当年用这种化石制成镇纸,并自作主张地把鹦鹉螺化石当作笋子的化石,还题诗曰:“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
长江流域许多地方,都发现过鹦鹉螺化石,金陵也曾有少量鹦鹉螺化石被发现,只是比较零散。
最集中的地方还在长江三峡地区,因为头足类动物主要在赤道附近水温较高的海域交配繁殖,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属种具有“回游”习性。
那些“散兵游勇”可能就是“回游”过程中死亡的,而目前三峡地区发现的大量化石,均为它们繁殖之后大量死亡而留下的“墓葬群”。
中科院金陵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最近收集到的这三块大型古鹦鹉螺化石,最长的一根在162厘米,潜导展示的就是这三块大型古鹦鹉螺化石。
这些化石属名为震旦角石,种名为中华种,全称中华震旦角石,这是我国特有的古鹦鹉螺化石,其生活时代距今4亿6千万年前的奥陶纪中期。
早在本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三峡地区考察时,就根据这种类似宝塔或竹笋的化石,将产此类化石的地层命名为“宝塔石灰岩”,这一命名在中国地质学界一直被广为引用。
中华震旦角石是中国“特产”,是奥陶纪中期的标准化石,也就是说,只要找到这类化石,就能确定这一地区的地层时代属4亿6千万年前的中奥陶纪,并显示该地层为海相地层。
由此就可以推断:中国长江三峡地区,4亿6千万年前是一片深水海域。
鹦鹉螺最早出现于5亿年前的寒武纪后期,到奥陶纪之后,迅速演化为海洋中最为凶猛的肉食性动物,并且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都有“海中霸王”之称。
直到今天,与鹦鹉螺同类的头足动物,仍然是海中无脊椎动物中的“霸王”。
现代海洋中的头足动物大王乌贼、巨型章鱼,最大的个体可达16到18米,它们能猎食海中各种鱼类,甚至可以与虎鲸展开生死搏斗,有时,一条巨型章鱼就能把一艘小船紧紧缚住,令其动弹不得。
鹦鹉螺类曾有近3000个属、8000多种,是地球史上海生动物中的一大类群,而现存鹦鹉螺仅剩一属四种,是非常稀少、非常珍贵的“活化石”。
“这是古代鹦鹉螺化石,到现在还有吗?”现存的可是只有一属四种四种了,这名潜导不会真是忽悠他们吧?
潜导听到韩孔雀的怀疑,立即哈哈大笑起来,笑了一会儿,害怕韩孔雀他们恼羞成怒,潜导才再次道:“这自然是有原因的,你们应该清楚了,发现的一属四种都在太平洋地区,就连异鹦鹉螺也在这里一片海域。”
“这有什么?太平洋太大了,谁知道水下到底有什么物种?”古烈道。
潜导点了点头道:“所以,如果不是有人真的发现过这种奇异的生物,我们也不敢随便欺骗客户。”
“你是说真的有人发现了这种海螺?”陈青也忍不住开口道。
潜导立即点头,接着她微笑道:“而且还是你们国家的一个人发现的,在南沙海域发现的。”
韩孔雀他们再次无语,这人丢的,他们的脸都红得发紫了。
其实,事情比较偶然,就算不知道也不丢人。
10年前,一个名叫郑海根的海员,在南沙海域钓到一只外壳呈白色、间杂橙红色波纹的海螺。
欣喜之际,他欲同众人分享海鲜,只见他用开水一烫,顿时从海螺壳里掉出一团软肉。
于是众人蘸着佐料美餐一顿,吃完之后他意犹未尽,把海螺壳小心翼翼地保存了下来,并在探亲时带着它到魔都自然博物馆和魔都水产大学,向专家请教。
看着这只貌似平常的海螺壳,几位海洋贝类研究专家都愣住了,他们的回答也让郑海根惊呆了。
“这是鹦鹉螺啊,是世界珍稀贝类,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至今我国还没有采集到活的鹦鹉螺,所以,你吃掉的不只是一味海鲜,那是10万美金啊!”
到底是否值10万美金,暂且不说,单从国内目前贝壳市场的价格而言,鹦鹉螺壳的价格是首屈一指的。(未完待续。)




都市藏真 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海底黑烟囱
国内市场上的鹦鹉螺壳,大多是菲律宾渔民捞回漂浮在海面上的死鹦鹉螺,挖去腐肉而制成。
现存鹦鹉螺主要分布于南中国海到菲律宾、印尼一带的印度洋和太平洋等热带海洋中,平时生活在比较深的海洋中,喜欢群居。
1...725726727728729...7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