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都市藏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疯神狂想
看到这里,韩孔雀心中已经有数,这里可能不是成吉思汗陵,而就算有陵墓,也不会在这一片。
虽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不过,韩孔雀还是仔细寻找了一下,韩孔雀以灵庙为中心,一圈一圈的向外寻找,等到达了灵庙的南侧,韩孔雀还找到了刻有作为皇帝象征的龙形花纹的香炉,这与14世纪波斯历史书的记载相一致。
等到寻找出去了,等到跑出去了十公里,韩孔雀他们才再次有所发现,这里的陵墓很多,可以说在密集分布。
韩孔雀知道,这里的陵墓是各个时代的蒙@古首领陵墓,那些陵墓就是美国人最先发现的,而通过这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应当有传说已久的成吉思汗陵墓。
当然,也只是应当有,是不是在这里,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一位帝王,一位自视甚高的帝王,他做出任何选择,都是正常的,所以不跟历代首领葬在一起,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具体在哪里,肯定是不容易找到的,如果那么容易找到,成吉思汗陵墓也不会沉寂八百多年而不被人发现。
“在这里,真的能找到了成吉思汗陵墓么?”金妖问道。
“灵庙从宋元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宋代的每个墓区都会建立一个灵庙,用于后人祭祀。【】”韩孔雀道:“发现灵庙有可能找到陵墓,但这次是不是真的发现灵庙,还很难说。”
“刚才那不是灵庙?”黄山奇怪的问道。
韩孔雀摇了摇头道:“单凭这些遗存,是不能认定成吉思汗陵的位置的。”
看他们不明白,韩孔雀再次道:“不仅仅是成吉思汗陵墓,元代的14位皇帝陵墓,至今都未曾被发现,这是元代皇家秘葬制度造成的。”
“成吉思汗陵墓难道真的是一个永远无法揭开的秘密?”木灵有点遗憾的道。
“既然这里发现了一座灵庙,不管是哪位皇帝的,肯定会有一座吧?”金妖道。
韩孔雀摇了摇头道:“元代的墓葬制度很特别,所以看到了灵庙并不意味着找到陵墓,要不然不会一座元代帝陵都找不到,当然,这里面也有这里的原住民阻扰的原因。”
韩孔雀知道,当年蒙@古国总统巴嘎班迪访华时,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在采访中,曾特地向他提起陵墓这个问题。
巴嘎班迪的回答很巧妙:“成吉思汗在他的遗嘱里说道,让他的陵墓永远不让世人知道,我们遵循成吉思汗的这一遗嘱,我认为,成吉思汗陵墓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这并不重要……让它永远成为一个谜底似的问题,使那些愿意猜谜底的人继续猜这个谜底吧。”
在这里看了一圈,韩孔雀就知道,日本人挖掘的宫殿遗址,并不是成吉思汗陵。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一些新闻媒体,对寻找成吉思汗陵墓的活动十分感兴趣,有的报道甚至声称,日本和蒙@古国联合考古队最近已在乌兰巴托附近找到了成吉思汗陵。
韩孔雀现在知道,这根本就是一种炒作,这根本就是某些国外考古队为扩大影响在造势,实际进展并不大。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去世有差不多八百年了,成吉思汗陵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寻找成陵的活动就没有中断过。
近十几年来这种活动更是逐渐升温,匈牙利、波兰、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土耳其、韩国等十多个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了成吉思汗陵的寻找工作,基本上都无果而终。
其中,美国与外蒙国的联合考古队,利用先进设备寻找3年也一无所获。
关于成吉思汗的秘葬地,有多种说法和多种记载,但大多属传说,其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可以肯定的是最近的“日蒙联合考古队”在乌兰巴托附近,发掘的只是一个宫殿遗址,并非成吉思汗陵。
根据游牧民族的丧葬习俗,成吉思汗不会被葬在宫殿里或其附近的。
成吉思汗有春夏秋冬四季斡尔朵(蒙语意为宫帐或营地,也称鄂尔多),每季换一个斡尔朵居住。
日本和蒙古国联合考古队发掘的,只是其中一个营地的宫殿建筑遗址。
日蒙联合考古队虽然语出惊人,但从目前的情况判断,日本人挖掘的宫殿遗址,并不是成吉思汗陵。
八百年来,全世界的考古学家都想知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墓在哪里,然而几支世界有名的考古队接连“败走麦城”。
“如果说谁找到了打开成吉思汗陵墓之谜的钥匙,那么肯定是日蒙考古队了。”转悠了一圈,又回到了灵庙的附近,所以木灵有点感叹。
“这个可不一定,如果灵庙身份得到确认,那么将会在灵庙方圆12公里范围内,锁定成吉思汗的陵墓,但是,就算是这样,也不能说是日本人的功劳,而这里其实早就被人发现了。”韩孔雀一边探查着灵庙地下的情况,一边道。
“不是日本人发现的?”木灵奇怪的问道。
韩孔雀是在寻找这座灵庙到底属于谁,这一点至关重要,要是能够确定这座灵庙是成吉思汗的“灵庙”,那么它将比“特洛伊”考古和图坦卡蒙陵墓的发现更加激动人心,或许就会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在25米方形的基坛上,约11米见方的范围内,韩孔雀发现了作为灵庙遗存的基石和柱穴,因为没有发现瓦和砖,所以推测上面所建应该是帐篷。
研究了一会儿,韩孔雀认为,这个石头平台应该是是一座宫殿的原始地基。
基坛的周围发现了埋灰和马骨的坑,韩孔雀认为这是为祭祀而烧马等“烧饭”仪式的证据,这与中国史书的记载一致!
虽然有着这么多的发现,但却没法认定是祭祀成吉思汗的灵庙,所以陵墓并不能锁定在方圆十二公里范围。
“这里其实早就被人发现了,日蒙考古队在其实不过在‘炒冷饭。”又转悠了一圈,没有任何发现,韩孔雀才失望的道。
“这的被人发现了?会不会被别人先发掘了?”金妖道。
“其实日蒙联合考古队,只是找对了成吉思汗陵墓所在的大致区域,而这个区域,早在1925年就已经被前苏联专家确认过了。”韩孔雀道。
“这个区域就是《元史》上记载的‘起辇谷’。”韩孔雀随手从空间里拿出一本《元史》,只一下就翻到了“本纪”的记载:“寿六十六,葬起辇谷”。
“起辇谷”位于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东面,南北走向的肯特山脉的最南端,是一座东西走向的支脉。
传说,成吉思汗灵车行到此地,深陷泥中,众人跪拜,随后大呼“起辇”,灵车果然启动,“起辇谷”由此得名。
但是据韩孔雀研究,“起辇谷”是纯粹的音译词,在元代这座山叫“曲邻居”,译成汉语时取了一个中国味十足的谐音“起辇谷”。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前苏联蒙元史专家夫拉基米尔.佐夫,就曾对这一地区做过考察,并在1925年写成《语言和考古调查报告》一文,确认成吉思汗的陵墓就在这里。
为什么成吉思汗要选择曲邻居山作为葬地呢?
原来这里是成吉思汗成就天下霸业的——当年成吉思汗第一次称汗建立自己的牙帐斡儿朵,就在此处。
因此,下葬于此,是神圣而具有纪念意义的。
在1982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朝分册》的地图上,就已经明确标出了曲邻居山的方位。
“所以成吉思汗陵应在方圆百里之内,具体在那一边,还需要继续考证。”韩孔雀最后道。
此次日蒙考古队宣称将成吉思汗陵锁定在方圆10里之内的主要依据,是发现了灵庙、祭坛和殉马坑,并且还出土了龙形花纹的器具,这跟韩孔雀发现的带有龙形花纹的香炉一样。
而韩孔雀认为,单凭这些遗存,是不能认定成吉思汗陵的位置的。
《元史—祭祀志》记载,皇帝下葬起辇谷后“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
因此,通过地表祭祀遗存锁定陵墓理论上是可行的,关键问题是,自从成吉思汗下葬此处后,所有元朝皇帝都是密葬此处,每位都要设祭,又如何认定是成吉思汗的墓葬呢?(未完待续。)





都市藏真 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传奇人物
《元史—祭祀志》还记载说,在距陵墓5里处的祭祀礼仪是“日三次,用羊奠祭”,其间并无杀马祭祀的记载。
因此,日蒙联合考古队在“灵庙”处发现大批战马的骨灰和遗骨,并不能证明这个“神庙”就是距成吉思汗陵墓5里处的祭台。
“这次考察只是在前人发现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发现新的历史遗存是一个突破,但是由此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决不会是方圆10里这么简单,将会有比这大得多的区域需要探寻。”韩孔雀推测道。
这个区域很可能要扩大到方圆100公里,这个范围太大了,所以一般人很难在这个范围之内有所发现,但是韩孔雀不同,而且成吉思汗陵墓也不是没有痕迹可寻的。
到现在不仅是成吉思汗陵墓,元代的14位皇帝陵墓都至今未曾被发现,这是元代皇家秘葬制度造成的,但是明代史料记载,元朝所有皇帝死后都葬在起辇谷。
按照元代的葬制,帝陵不起坟垅,葬毕以万马踏平,等野草在陵上长起后,便再难觅其痕迹。
果真如此的话,曲邻居山地域辽阔,成吉思汗陵墓岂不是几乎无迹可寻?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成吉思汗陵墓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比如,在成吉思汗去世后的第9年,南宋人彭大雅成为第一个寻访者。
据他描述,成吉思汗墓方圆超过30里,四周以箭为篱笆,还有骑兵守卫。
而明人叶子奇在《草木子》一书中介绍,蒙@古人为了便于回来祭祀,就在陵墓上当着一匹母骆驼的面杀死它的小骆驼。
来年祭祀之时,靠着骆驼辨识自己血亲的天性,以母骆驼为先导,其驻足悲鸣的地方就是大汗墓地了。
可见,箭簇和骆驼遗骸等,都是发现成吉思汗陵的有效线索。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韩孔雀过来之后,特别重视埋藏在地下的各种动物骨骼,但是,单独的一只动物的骨骼,韩孔雀却没有发现。
当然,在这片土地上,不是没有单独的骨骼存在,但完整的不少,而骆驼的骨骼更少,韩孔雀在周围搜索了十几公里方圆,却是没有任何发现。
如果说骆驼骨骼不靠谱,那么以箭为圈,不可能一支箭也不存在了吧?
所以,只能说韩孔雀没有找对地方,看来是韩孔雀小看了古代人的智慧。
刚开始拿到手中的藏宝图的时候,韩孔雀是高兴的,因为它能够大致锁定成吉思汗陵的所在范围。
而只要有了这个范围,对于韩孔雀来说,就等于找到了成吉思汗陵,不过,现在看来,他是想当然了。
研究了这么长时间,韩孔雀才发现,他手中的这张藏宝图,恐怕是陵墓内部道路图。
想到王大妈丈夫的祖上是从陵墓之中跑出来的工匠,所以,他是应该记录下陵墓之中的通道,也只有了解陵墓内部情况,他才能逃出来。
所以,到了现在,韩孔雀已经对手中的藏宝图不寄希望了。
但是,这也不是说,这张藏宝图一点作用都没有,他上面提到了大禁地。
现在韩孔雀重新回到灵庙这边,就是想要找到“大禁地”,而“大禁地”正是破谜关键。
虽然手中有着一张简陋的地图,但是现代地形跟八百年前肯定有很大的不同,最起码地面上的很多建筑都变化了,而没有了这种明显的参照物,韩孔雀手中的这张藏宝图,也差不多等于废品了。
当然,如果不是这样,这张藏宝图也落不到韩孔雀手里,而有了这张藏宝图,对于韩孔雀来说,还是有点用的,比如藏宝图中记录的“大禁地”。
这个名字一般人连听都没有听过,但是对历史很有研究的韩孔雀,却是知道,所以要寻找宝藏,最关键的是对史料进行刻苦的研究。
据元代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记载,成吉思汗下葬后,由蒙@古兀良罕部的1000人守陵,他们称吉思汗陵墓的所在地叫“大禁地”。
因为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明朝时,这些人带着供有成吉思汗祭器的8个白色帐篷车,迁移到了今天内蒙@古大草原上,他们在新区域仍旧使用旧有的地名,而这个地方就是鄂尔@多斯(蒙古语“宫帐群”的意思)。
如今鄂尔@多斯传统祭祀成吉思汗的地方叫伊金@霍洛,它在蒙语中的意思恰恰就是“大禁地”。
这证明,历史记载是可靠的。
现在需要对曲邻居山区域内的地名源流进行认真考证,特别是弄清它们元代的名称,其中如果发现叫“大禁地”的,就是最大突破。
大禁地的范围之内是陵墓,而陵墓之中绝对不可能出现宫殿,这一点先前也提到了,蒙@古人不会把坟墓修建在宫殿之上。
现在日蒙考古队找到的就是阿布拉格宫殿遗址,这里的灵庙是一个可能是用来祭祀成吉思汗的祭殿,他们由此推测成吉思汗陵墓,这是不正确的。
甚至成吉思汗陵都不可能就在方圆12公里内,阿布拉格遗址所在草原地形开阔,西北是肯特山,周围散布着几个小山丘。
通过层层考证,韩孔雀确定,成吉思汗陵在曲邻居山起辇谷三十里范围内的大禁地。
虽然确定了名字,但依靠名字却找不到实际的地方,但怎么找不到,也不可能在肯特山周围找到成吉思汗陵。
而韩孔雀之所以来到这里,是跟一个人物有关,先前没有提到王大妈的丈夫姓刘,这一点王大妈没说,也没有特意提到,所以先前韩孔雀没有注意。
后来发现这张藏宝图好像没用,韩孔雀才认真的对王大妈夫妇做了个调查,想要看看这张藏宝图是不是虚无须有的东西。
没想到,这么一查,韩孔雀发现了点神奇的事情,王大妈的丈夫姓刘,他们家的族谱能够追索到一千多年前,算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家族。
既然家族历史悠久,自然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两个历史名人,所以,韩孔雀在他们家的家谱上看到了一个名字——刘敏。
如果是普通人,看到这个名字,绝对不会想到有什么特别,这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名字,现在叫刘敏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但是,在元代,特别是成吉思汗和元太宗窝阔台时代,这个名字可不普通,因为那个时候的两处很有名的宫殿,就是刘敏主持修建的。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刘敏是一个很高明的建筑大师,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么可能有本事主持元宫殿的修建?
这样一推测,好像王大妈丈夫的祖上,能够从成吉思汗陵里面逃出来,也就不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因为他是刘敏的堂兄。
刘敏是建筑大师,但是他堂兄可不是,他就是一个小官员,而且是在刘敏的帮助之下,坐上了一个主持营造的小官。
这样一个小官,他凭什么从一座帝陵之中跑出来?
不用想,肯定是得到了刘敏的帮助,而刘敏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用想,这是存在死心的,因为知道一座帝陵的准确地址,而且还有内部构造图的话,那就等于作用了一座宝藏。
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了,内部营造图既然出现在了刘敏堂哥的后人手里,那外部地图,就肯定在刘敏手里。
这样的事情其实都不用多想,因为他们只是堂兄弟,当然,就算是亲兄弟,有时候为了财富也会自相残杀,所以互相牵制是肯定的。
当然这样的事情,做起来是十分隐秘的,其实一般人是很难知道,李敏能够保住他的堂兄,其实是跟他的身世有关的。
我们看小说的时候,主人公刚开始身世凄惨,但后来肯定会有奇遇,从此出入宝马,身携千金,从此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而这样的人物代表,就是郭靖了。
郭靖是射雕英雄传中的虚构人物,但是在现实之中,就有这么一位,他也同样被成吉思汗看中,并且还在元初的三朝元老,这就是刘敏。
刘敏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生于1201年,死于1260年,字德玄,又字有功,晚号年丰老人,金元间宣德(今张@家口宣@化)人,这一点《元史》有传。
刘敏生活于战乱不断的金元交替之际,12岁时随父母躲避到德@兴禅房山(今涿@鹿)。
元兵打到德@兴,父母丢下刘敏慌忙逃走,于是元将就收养了他。
一天,大汗成吉思汗在行营设宴款待将领,刘敏随之入帐,成吉思汗看到刘敏气质不凡,就问了他的情况,把他留在身边当宿卫。
过了两年,刘敏就学会了各部落的语言,受到成吉思汗的赞赏,赐他名“玉出干”,让他出入禁闼,成为贴身侍卫。
成吉思汗征西辽诸国,刘敏都随行征战,在征战过程中,成吉思汗更加欣赏刘敏的才华,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授予他安抚使一职,便宜行事,兼燕京路征收税课、漕运、盐场、僧道、司天等事。(未完待续。)




都市藏真 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地图隐秘
刘敏这个人,看名字是普通人,但是他做的事情,可一点都不普通,可以说是开挂的人生,根本都不需要解释。
当然,如果只是跟着元蒙到处抢劫,那么他最多也就是一个汉奸,但是,李敏显然不是这样的,刘敏在任上办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事情。
比如,丞相耶律楚材是契丹人,所以当时首都也有不少的契丹人,其中有些人常常半夜拿着弓箭抢掠民财,没人敢管,刘敏杀了带头的贼人,又公告于市,首都恢复了安定。
同时,刘敏还非常注意汉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在燕京办学校,请中原过来的名士为师。
太宗元年(1229年),太宗窝阔台即位,刘敏负责朝廷的工程大事,改造行宫幄殿,太宗七年(1235年),又建起和林的万安宫,这些工程完成后,窝阔台特意设宴招待慰劳刘敏。
太宗十三年(1241年)春天,又让他出任极为重要的管理中原事务的行尚书省长官一职,并给了他一道特别管用的诏书:“卿之所行,有司不得与闻。”
不久,这道诏书就发挥了威力,和刘敏共同主持行尚书省事的牙鲁瓦赤性格暴躁,总想专权,于是他就派手下到处散布流言,刘敏拿出这道手诏给他看,牙鲁瓦赤才停止活动。
窝阔台知道后马上令人调查,最后罢免牙鲁瓦赤,令刘敏独任。
刘敏担任这一职务经过了定宗、宪宗时期,直到宪宗四年(1254年),才将这一职务交给长子刘世亨接替,自己则渐渐退出政治舞台,以画画为乐,刘敏善画墨竹,有《风烟夕翠图》传世。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继位,并准备再次伐宋,刘敏带着病坐着车来求见,忽必烈说:“你有病,不召而来,想说什么?”
刘敏说:“我听说天子出巡,应该跟着前去,但是中原地广民贫,劳师远伐,恐怕不是好的计策。”
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刘敏就退居在年@丰。
过了不久,忽必烈南征,路过年@丰,刘敏入见,还没等刘敏说话,忽必烈就关心地说了一番话:“我太祖励精图治,亲身经历的也就剩你了,你年事已高,应该整理一下你的经验,为后世留下。”
深受战乱之苦的刘敏,没有阻挡住,也不可能阻挡住这场新的战争,没多久,刘敏返回燕都就去世了。
这就是刘敏的生平,看到他的一生,是不是感觉这个人就是开了挂?
当然,他开没开挂,韩孔雀是不太重视的,最多也就是羡慕一下人家的人生。
其实在了解了刘敏的过往之后,韩孔雀就知道了,刘敏虽然位极人臣,但他在元蒙之中,并不是一点顾虑都没有的,还有,像他这样的人,如果没有点手段,也不会活的那么潇洒。
所以,刘敏有点保留手段,也就可以想象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自己的堂兄,就给了他一个机会,也让他给自己的家族留下了一条后路。
一位在元代三朝为官,并且极尽荣华的人,谁也不会想到他会利用一名汉人工匠,而且这个汉人工匠还是他的堂兄。
通过他的堂兄,留下一些后手,而且还十分顺利的完成了,这些韩孔雀都是从那张藏宝图上看到的信息。
王大妈提供的藏宝图,虽然有用,但是没有大用,如果找不到成吉思汗陵,那么这张图就是废纸,但是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比如上面标示出来的灵庙就比较重要。
韩孔雀之所以知道这里不可能有成吉思汗陵之后,还来这里,就是因为这幅藏宝图,因为上面标记了一个位置,可能会有所发现。
当然,发现的肯定不可能是成吉思汗陵,而是刘敏的秘藏,韩孔雀肯定刘敏的秘藏在这里,但是藏宝图上却没有更加详细的记载。
这当然不是刘敏的失误,而应该是王大妈没有交代清楚,不管是故意的,还是时间长了失传了,韩孔雀都没有打算去询问。
那么刘敏的秘藏为什么会出现在这座遗迹之中呢?
这显然是刘敏的后手,而他害怕这个后手会害了家族,所以他这个后手没有交给后代子孙,而是给了堂兄,让他隐藏了起来。
秘密隐藏在成吉思汗的灵庙之中,普通人可是不敢进来,也没有办法进来寻找的,这是李敏的制约手段。
只要元蒙帝国还在,刘氏后人就没法来到这里寻找刘敏的秘藏,而没有了元蒙帝国镇守,那个时候,刘氏后人前来寻宝,就没有多少危险了,这是刘敏的小心思,这一点不用多想就能够知道。
1...758759760761762...7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