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古玩人生-可大可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可大可小
在古玩街开店,来买货的本地藏家有限,尤其同行之间你争我抢,互相诟病,既伤感情,又费精力,最终限制了生意。争来斗去,没有赢家,到头来,真正买货多的还是前来倒行的外地人。眼看着生意没起色,有了几个大子的张老板就想找机会跳出去,到外地开店,好把生意做起来。
机会终于来了。随着古玩收藏的火爆,他听说京城的古玩市场增加了一个又一个,他当时年轻,觉得哪里都可以去闯荡一番,就喊了几个老乡,想去京城的大海里去劈波斩浪,大干一番。
京城的地方大,高人多,有钱的收藏家、爱好者也多,可他们眼光挑剔,大路货难入法眼,而张老板来自小地方,见识少,资金不充足,难以淘到上档次的货。所以生意做起来,远没想象的好。不过,来到大地方,机会增多了不少。其中有一项买卖,很对张老板的胃口。
对老张胃口的是一桩不起眼儿的小买卖,小得在县城都不显大。其实,如果在县城,他反而做不好这桩不起眼的小买卖。
ps:今天的月票排名还没有突破,而且距离前一名还是相差三张月票,大可只看到自己的月票在增加,其实对方的月票也是上涨。()





古玩人生-可大可小 第一百四十七章 帽筒
当时全国的古玩市场都很兴盛,货源充足,好货比比皆是。而像民国的瓷器、杂件,难入藏家法眼,所以价格很便宜。受此影响,民国的明星招贴广告画,虽然是彩色美人图,印刷精美,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时代意义的东西,可是价格并不高。
民国时期商业招贴广告才实行,是创造性的新生事物,只有少数大企业使用过。当时那种以招贴画的营销方式,代表了最新潮流。而且招贴画还是五彩印刷的起始之作,其收藏价值独到。可是注意到人不多,国内鲜有收藏者,少数经营者全部把货物卖给德国、美国、或日本的外国人。
老张见这东西非常便宜,别人都是三两块买来,转手十几块就卖掉。虽然动用钱财不多,利润却不低,而且市场需求也多,很容易达到交易。像他一样的实力弱小者,做这个太适合了。别看只是十几块钱的事,可是算起利润起,那可是百分之五百以上的利润啊。他试着在地摊上买了几张,很轻松的赚到了钱,这让他信心大增。
张老板尝到甜头,决心把小买卖做下去。卖广告画赚到了小钱,算是找到一个门路,便把秘诀告诉几个老乡,可老乡们都觉得这个买卖不起眼,没当回事。张老板在买卖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他就算想做这个小买卖,也是做不到长久的。
无论从那方面说,张建功都觉得,广告招贴是很有潜力的东西,可是想多买,批量经营并不容易。一般的贩子。最多拿了三五张来卖,过十张的就很少,而且有一部分品相很差。所以,想靠这个小买卖支撑店铺的打算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当时京城的古玩市场,店铺的租金虽然不算很贵。但每天几十块钱的差价收入,除了吃喝,也就只能付租金了。
张老板有些失望,可是他并没灰心,反倒是多了一个心眼,对此上了心。通过观察。他发现来卖招贴的贩子,大多来自山东胶东地区。当时他就想,按理说民国时期,上海的工商业最发达,类似的招贴画应该使用最广泛,或许上海遗留下来的更多。既然山东都有。上海的招贴画,自然能随处可见才是。
于是张建功专程赶到上海,去寻找更多的货源。可惜,上海之行让他如坠云雾中,根本摸不着头脑。他原本指望能在上海能找到大量的招贴画,可是事实与想法却完全不一样。他几乎空手而归,上海根本没有此类货源。
张老板想不明白了。经济曾经发达的上海怎么找不到大量的招贴画呢?这是很折磨人的问题,他百思不得其解,便想多住几天,多走一些地方,多找找。他怀着一丝希望,天天出门去,却完全失望了。那几天天天下雨,他打了伞,穿行在各古玩城的店铺中,有时候淋得像落汤鸡。很狼狈,却没见到希望的东西。
正在郁闷的无法排解,却看到他带来的吃食长了霉,他的眼睛突然一亮,心里顿时明朗起来:上海阴雨的天气多。空气潮湿,是否纸质的东西因存放问题,大多数损毁了呢?完全有可能!这一发现让张老板差一点蹦起来。
事实很快证明了他的想法,即使古籍,上海地区遗留下来的远比北方地区少。既然如此,民国的明星招贴只有山东胶东地区是聚集地,有大量留存,他由此断定:民国的广告招贴存世量肯定很少!这个发现,太有意义了,精明的宋老板意识到招贴画目前卖价太低,而且不久的将来,民国招贴画将被淘尽,市场上将很难买到!
张老板兴奋之余,直扑青岛并驻扎下来,专门搜罗招贴画。他三五元收,六七元收、十元八元收,最后收购价到了三四十元,有些精品甚至上到百元。而他到手的招贴画近二千幅,可是再也收不到了,货源几近枯竭。
张老板花一万多块,买了一大堆招贴画快快乐乐的回京城,把货物存放起来,仍旧零星买进,没出半年时间,民国明星人物招贴画价格扶摇直上,竟然在两个月时间里,品相好的升到了千元一幅。张老板手里的二千幅招贴画全部是上品,他逐渐投放市场,仅此大赚了一笔。
张老板不显山不露水的大赚一笔,没有拣大漏那么风光,可赚到的是真金白银,从此有了家底,做生意有了底气,虽说他的眼力和眼界没大幅度提高,却并没有就此沦落,也没有太张狂,照样不赌不嫖,踏踏实实的干事。
后来他逐渐发现,待在京城,有不小的压力,他做生意朴实,档次上不去,不适合高档精品需求旺盛的大城市,所以决定回潭州发展。他的做法是明智的,潭州古玩市场在全国也有名气,老货多,价钱便宜,他手头宽裕,便打起集藏货物的主意。
张老板是有主意的人,对古玩的走势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眼见清三代的瓷器在市场上行情火爆,异常抢手,他并没刻意和大家争,而是把目光投向晚清民国的瓷器——各类大瓶。那时候民国一百五十件的大瓶,完好的一对,才一千多元,三百件的也就三千多元。德州市场二百多家店铺,周边各县的古董商,贩子,以经营瓷器的占多数。张老板悄没声的收购晚清民国的瓶、帽筒、瓷器,选的都是没毛病的,画片和瓷质好的,有的货贵几百块,他照单全收,经过三四年的努力,他收购了几百对大瓶和大量瓷器,却不为人所知。
古玩行没有永远攀升的行情,也没有永远冷落的品种。和老板低价收购瓷器的几年时间,民国的大瓶价格从一千多元,狂涨到六七千元,而清三代瓷器价格也是狂涨,精品的没有破损的品种,市场上几乎看不到了。
张老板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他来来去去,心态平和,不为生意的冷清而担忧,所以总是看到他沉着的进进出出,完全没有普通古玩商人的焦灼。不知内情的人觉得不理解,他们根本想不到其貌不扬,没有传奇加身的张老板,是古玩行里的枭雄!
“老张,你这里的帽筒我想挑两个。”于立飞看到一排排的帽筒,突然心里一动。
帽筒,俗称“官帽筒”,是清代官员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置放花翎顶戴用的。创制于嘉庆年间,在同治、光绪年间流行得到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由于它同时具有实用和陈设性,后来被民间广泛接受,随着清朝的没落,光绪后期到民国初期,帽筒逐步演变为普通人家的陈设器。
现在的官员虽然没有“官帽”一说,可是也还是有人要戴帽子的。比如说公检法系统,他们还得戴大盖帽。虽然现在都有挂钩来挂帽子,但是如果在桌上摆一个帽筒,也是一趣事。只是以任静天现在的级别,摆这么一个帽筒,似乎有些太显眼了。
“东西你可以任挑,绝对保真。”张建功也觉得于立飞有些意思,自己店里也不去管,尽陪着自己聊天。
“那行,我看看。”于立飞一路的摸过去,最终选了一两个在他脑海中表现最出色的帽筒。
“老张,你看看,这两个帽筒还可以不?”于立飞把两个直口、筒腹的帽筒拿给张建功。
“这是龙泉窑中的精品,于老板真是好眼光。”张建功赞叹着说。
“不会吧,是不是我随便拿起哪个帽筒,你都会说是最好的?”于立飞似笑非笑的说。
“这真不是诓你,此帽筒为传统样制。直口,筒腹、口略大于底,中空,外壁上端饰双线边纹两道,两道边纹间斜划网格纹,筒壁饰六个等距、上下相交错的海棠花式镂孔,这是为了便于散去帽里的汗气,同时也可用于熏香除臭。
你再看看,这个筒腹花纹一面为出水芙蓉,刻法细腻,生动活泼,线条舒畅优美,颇有‘风荷正举’之意境。另一面浅划折枝牡丹一朵,刀法则较随意。近底端刻双线边纹一道。胎壁上薄下厚,这一处理显然是为了增加稳固性,弥补口大底小造成的重心不稳。
此器内外均着青色釉,虽因釉薄而缺乏玉质感,但釉色温润亮丽,晶亮剔透,光泽度较好,积釉处尤其青莹可爱。足底无釉,呈火石红色。如果参照帽筒这一器型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此帽筒应属早期帽筒,也是龙泉窑帽筒中的精品。”张建功说道,他对清三代的瓷器,还是颇有研究的。
“这样吧,这两个帽筒一共多少钱?”于立飞问。
“你是同行,又是邻居,自然不会贵你,这样吧,一对算一万六。”张建功说道。
“我跟你是第一次交易,咱们又聊得来,我不还价,你再报个实价。”于立飞轻轻摇了摇头,说道。
“一万二。”张建功见于立飞说的真诚,沉声说道。
“好,我马上去拿钱。”于立飞马上说道。()




古玩人生-可大可小 第一百四十八章 所长不好当
于立飞其实也知道,张建功给的价格,或许会比市场价要低一些,但是如果从他这里拿货去销售的话,是不会有什么利润的。但是于立飞之所以拿这两个帽筒,原本就不是要卖给别人,所以只要价格合适就可以了。
交易完成之后,张建功的话也多了起来。但是他对瓷器方面说的不多,毕竟现在他主要经营的就是瓷器。说的最多的,主要还是当初在京城经营招贴画那个时候的事。张建功的成功,让于立飞很是佩服。他看似其貌不扬,可是这份眼光,这份执着,着实令人钦佩。
“老张,你在京城见多识广,有没有听说过,一些古玩店突然冒出大量古玩?”于立飞把帽筒送回店里之后,又踱到张建功的店里。张建功是在京城的古玩市场披荆斩棘过的,古玩市场里的任何事情,都应该听说过才对。
“这很正常啊,那些生玩一上货,搞不好就是几十上百件。”张建功说道,所谓的生玩,就是指新出土的古玩。只是很多生玩,一般的古玩商都不敢接手。如果被人举报查实,不但要破财,而且还会有牢狱之灾。
“生玩风险太大了。”于立飞淡淡的摇了摇头,哪怕就是潭州的生玩,他轻易都不敢收。现在不管谁来送货,他都要问清货物的来源,如果不清白的话,宁愿不收。
“那就只有撬文物公司的仓库吧?那可得有足够的本钱和很硬的关系。”张建功笑着说道。于立飞的店里没什么货,潭州古玩市场的店子,一般都是自己去淘货,或者由那些铲子供货。但真正想做大做强的,就需要另辟蹊径。现在的于立飞。就跟年轻时的他一样,有头脑有魄力,自然也想做大买卖。
比如说撬文物公司的仓库,只要能打进桩子,还是很容易解决货源问题。只不过没有一定的实力。没有很好的关系,这根桩是很难打进去的。他看着于立飞很年轻,或许有钱,但是这样的事,有钱未必行得通。
“你就没动过心?”于立飞笑吟吟的问。张建功现在应该有钱,古玩市场以货为王。如果手里大量有货,生意自然就好做。
“我本钱不足,跟官面更是没有任何关系,哪怕再有想法也是枉然。”张建功淡淡的说。他现在的钱,都投在店里的瓷器里。而且在他看来,去文物公司撬仓库。风险高,利润不算高,还不如他现在这样。
从文物公司拿来的古玩,利润能翻倍已经非常不错了,可是现在他的这些瓷器,利润至少都在五倍以上。像刚才于立飞买的那对帽筒,他当时的进货价。总共才一千多。当然,像这样品相的帽筒,现在的市场价至少在八千以上,他六千卖给于立飞,确实是同行价了。
“京城那边是怎么操作的,你知道么?”于立飞饶有兴趣的问,关系是找出来的,只要他舍得花钱,肯定就能找到关系。只是,如果花在关系上的钱太多的话。成本就上去了,也就没有了进货的兴趣。
“这很简单啊,文物公司的古玩一般都比较充足,而且都是开门的东西。只是价格嘛,嘿嘿。”张建功说道。他当初也不是没有动过心,只是本钱要的太足,而且利润不高,对他来说没有吸引力。如果他资金雄厚,进几百件货回来,囤在家里,过了十年八年,或许也能发一笔横财。
“可是不知道哪家文物公司货会比较足啊。”于立飞轻轻一叹,说道。信息不通,让他有钱也没地方使。
“你想去撬?”张建功诧异的问。这件事看似简单,可是操作起来,却很复杂。
“店里没什么货,只要有办法,都得去试试。”于立飞无奈的说道。
“如果有什么信息,到时我通知你一声,但能不能撬出来,就要看你的本事了。”张建功说道,他现在跟京城方面还是有关系的,如果那边有什么消息,他几天之后就能知道。当然,他可以提供消息,可是于立飞拿不拿得下来,就跟他没关系了。
“谢谢。”于立飞没想到张建功这么直爽的答应了,虽然他不知道张建功说的是真是假,可是张建功能这样回复,他还是很高兴。
跟张建功又聊了一会之后,于立飞才回到店里。他正想上去休息,可是突然看到黄燕的眼睛有些发红,脸上还有泪痕。连忙站到她身边,轻声问:“怎么啦?”
“刚才任静天打来电话,说他今天不能来接我了。”黄燕哭泣着说。
“任哥工作忙,不来接你也很正常啊。”于立飞松了口气,任静天对待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哪怕处在热恋之中,也是工作第一,黄燕第二。
“他哪是工作忙?我看他是又出问题了。”黄燕说道,女人是非常的敏感,任静天如果是因为工作忙,语气自然不会这么淡然。她敢断定,任静天不是碰到了天大的案子,就是自己又有了麻烦。只是她想不通,任静天才刚刚升任所长,怎么又会有麻烦事?再说了,派出所又能有什么大案子呢?
“你就没再打个电话问问?”于立飞问,现在通讯发达,不管任静天在哪里,轻轻一拔号码,马上就能找到人。
“打了,可是电话没人接。”黄燕说着说着,眼泪又像是掉了线似的。
“我试试看。”于立飞马上拿出手机,电话很快就接通,可是任静天却没有接。他再打,还是一样,这让他心里也有些慌。
“你在店里待着,我去派出所看看。”于立飞沉声说道。
红星派出所于立飞只来过一次,那是他第一次来潭州的时候。后来他虽然跟任静天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但派出所却再也没来过。就算是上次请任静天吃饭,也是在派出所对面的家菜馆。派出所不像文物局,车子可以径直开到里面。
“任静天在吗?”于立飞停好车之后,拦住一名路过年轻民警,问。
“你找任所有什么事?”对方很警惕盯着于立飞,问。
“我是他的朋友,刚才打他手机,没有接,想过来看看。”于立飞连忙解释道。
“他去分局开会了。”民警看了于立飞一眼,淡淡的说道。
“哦。”于立飞看着对方闪烁的目光,心里很是怀疑。任静天如果开会,肯定不会对黄燕说那样的话,而且就算他不接自己的电话,也会回个短信的。
于立飞没有再去派出所里询问,马上开着车子去东城分局。在路上,他就给东城分局的副局长胡新君打电话。上次专案组来他店里,办潭江大学图书馆古籍被盗一案,他跟黎建国、胡新君都交换了手机号码。
“胡局,你好,我是任静天的朋友于立飞,在古玩市场开轩雅斋的。你记得吧?”于立飞见胡新君的电话很快就接通了,微笑着说道。
“你好,于老板,有什么事吗?”胡新君淡淡的说。他自然是记得于立飞的,这么年轻,却开着一百多万的车子。虽然没有什么背景,但也更加证明于立飞这个人不简单。
“我找任静天有点事,他在分局吗?”于立飞问。
“他是在分局,你找他有什么事?”胡新君沉声问。
“有点私事,他什么时候有空?我能见见他吗?”于立飞觉得有些不对。如果任静天真的只是在开会,他直接让任静天来见自己不就可以了么?
“恐怕短期内不会有空,你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到时我转告他。”胡新君淡淡的说。这件事他不好跟于立飞解释,只能点到为止。
“胡局,任哥是不是出事了?”于立飞急切的说。
“也不算出事,你不用着急。”胡新君安慰道,就算他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于立飞,除了徒添伤感之外,还能有什么用?
“胡局,你不告诉我,不是让我更急么?”于立飞焦急万分的说,胡新君越是说的轻巧,他越是担心。
“以后我再跟你说吧。”胡新君觉得,就算告诉于立飞,他也未必能帮得上什么忙。
“不行,胡局,我马上就到东城分局,你现在有时间吗?我想跟你见一面。”于立飞坚定的说。
“你过来了?”胡新君没想到于立飞竟然赶到了分局,想了一下,如果于立飞真要来找自己,也是拦不住的。“这样吧,你到对面找个地方,我马上出来”
“胡局,任哥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于立飞在对面找了家茶楼,看到穿着便服的胡新君,马上迎上来,急不可耐的问。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任静天在调查一起贩毒案时,有人举报他包庇案犯。”胡新君说道。虽然他不相信任静天会做出这样的事,但是从抓到的毒贩的供词来看,对任静天非常不利。
“这怎么可能?”于立飞诧异不已的说,突然,他想到了钱高华,“胡局,任哥是不是在调查虎子的案子?”
ps:求一张月票!()




古玩人生-可大可小 第一百四十九章 帽筒很不错
于立飞竟然知道虎子的案子,这让胡新君很是诧异。他对任静天的品性非常清楚,工作上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向外人透露的。不要说是于立飞,哪怕就是任静天的父亲,也未必知道他在办什么案子。
“你也知道虎子的案子?”胡新君大有深意的望着于立飞,缓缓的说道。于立飞只是一个古玩店老板,怎么会知道贩毒集团的事?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任静天的性质就严重了。
“我上次跟任哥说过,红星派出所的钱高华跟虎子在天华大酒店一起吃饭,他当时就说要调查这件事。现在却有人举报任哥跟虎子有关系,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于立飞愤愤不平的说。用脚后跟想也知道,这件事跟钱高华脱不了关系。如果不是自己上次帮任静天活动,恐怕红星派出所的所长,应该是钱高华。
“钱高华跟虎子在一起吃饭?”胡新君更加诧异,这是个新情况。他脑筋急转,虽然举报任静天的是虎子的人,可是这样的举报,本身就非常可疑。
如果任静天真是虎子的保护伞,他的人又怎么会傻到在审讯中突然举报呢?只是既然有人举报,而且分局的领导又关注这件事,自然要走一下程序。只是这个程序一走下来,对任静天非常不利,外围的证据越来越充分,搞不好任静天这次真的要脱警服。
“是的,当时除了我之外,还有博物馆的蔡梦莹也看到了。”于立飞马上说道。他一个人的证言,或许别人不会相信,可是再加上蔡梦莹。那就有分量了。
“这件事我会去调查的,如果真如你所说,对任静天的案子会有一定的帮助。”胡新君缓缓的说道。这确实是一个新情况,可是这个情况,还得经过调查核实。而且就算钱高华跟虎子在一起吃饭。他们也完全可以有多种解释。这只能说能案子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却无法起到关键作用。
“胡局,现在这起案子是分局在查么?”于立飞问,他听蔡梦莹说过,钱高华的叔叔是东城分局的局长钱宪瑞。
“是的。”胡新君说道,如果这件案子真的牵涉到钱高华。恐怕会更麻烦。钱宪瑞已经跟他打过招呼,要迅速查清任静天跟毒贩勾结的证据。分局已经在研究,要开除任静天的党籍和公职。一旦分局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哪怕案子以后查清,一切也都晚了。
“市局会介入么?”于立飞突然问道。如果这件事案子一直在东城分局,可能永远也查不明白。
“一般情况下不会。”胡新君缓缓的摇了摇头。虽然他也很想让市局介入。但是从目前来看,想要做到这一点很难。
任静天刚入警的时候,就是他带领的,任静天去红星派出所之后,也一直把他当师父和长辈看待。上次任静天被停职检查的时候,他就没能帮上什么忙,但这次。任静天再牵涉具体的案子,他应该替任静天说句公道话才行。
可是胡新君为人刚直不阿,让他去查案子没有问题,可是如果要让他去为任静天开脱罪责,除非在案情上有所突破,否则他不会再想其他办法。可是任静天的案子,明显不是普通的刑事案件,如果他不能很好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很难帮得上任静天。
“有了这个新情况,是不是可以让任哥洗脱嫌疑?”于立飞关切的问。他最关心的还是这一点。就算不能帮到任静天,至少可以让他不用再被冤枉吧?
1...5758596061...2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