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1908之钢铁雄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在这段难得的时期,中国主动出击,目的xing很强,直奔军工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个人关系转让其技术成果。海军专家李杰形容那时的工作说,中国人坐一个星期的火车,从满洲里出去,穿过西伯利亚,取道莫斯科,再到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进行摸底、契合,在知道了对方有哪些技术可以进行合作之后,马上就有大批的乌克兰专家赴华,介入具体项目。
中国当时的基础技术比较落后,刚开始技术交流的层次比较低,规模也比较小。后来中国用轻工产品交换先进设备,乌克兰专家开始大规模赴华。这些专家大多是旧时代的老布尔什维克,比较重视中苏友谊,生活要求不高,工作严谨,有问必答,技术、材料很爽快地提供,甚至掏心掏肺。
大约是1993年后,双方交往起来就不那么顺利了。“有些技术材料绝对不给你,想要必须有些手段。”李杰说,有人用一箱二锅头或中国的小土特产私底下交换一些东西,但像过去那样在实验室里正儿八经的实验,要价越来越高了,“后来干脆只谈钱,没钱门儿都没有”。
为了招揽苏联军工人才,当时的中国政府为此启动了一项【双引工程】,专门引进独联体国家的人才和技术。据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主抓这项工程,并放言说:“这是一批穷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对我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为做好【双引工程】,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于1991年正式设立国家“友谊奖”,用以表彰外国专家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各省随后相继设立不同地方政府友谊奖。乌克兰籍专家奥坚科?沃洛德梅尔、科瓦连柯、阿诺?阿夫恰茹克相继获得国家级友谊奖;卡强?鲍维尔?尤力耶维其获得江苏省友谊奖。
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内部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通过官民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双引工程”,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引进了大约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是【双引工程】的重点地区,每年都有大批专家、学者应邀赴华讲学或从事科研。中国驻乌克兰使馆一秘李谦如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说:仅2006年,国内邀请乌克兰科技界专家学者赴华约150批次,2000多人次。
————————————————————对于中国进行的【双引工程】另一边的魏玛共和国,其实也是支持这么做的。
毕竟当时的魏玛共和国,就算将这些人才留在国内也根本无法提供养活他们的工作,更别提资助他们进行先进科技的研究了。
反之,如果将他们送到中国去的话,不但能够得到理想的研究环境,而且将来等到德国的情况恢复了,还能将他们重新邀回国内。
到时候,他们在中国所获得的一切研究成果,自然也就是德国的了。
对德国人的想法,严光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在将这些在德国混不下去的人才揽到中国后,严光不但替他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而且通过各种手段对他们进行收买工作。
工作的成效还是很好的,等到纳粹掌权,希特勒上台并且开始恢复德国经济的时候,虽然在德国政府的召唤下有相当一部分的德国人员返回了自己的祖国,但依然有至少一半的德国人留在了中国,这个他们已经生活了十多年的国家——————小道消息,据说希特勒为此还发过脾气,大骂他们不配为ri耳曼人…由于当时中德关系还算不错,德国的情况也很糟糕,再加上当时的魏玛政府也在推动这项项目,所以当时到中国工作的各类人才差不多有三四万人的样子,最后虽然只有一半的人留下,但也有近两万人…而这两万人,也对中国全面追赶欧美国家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至于另一个高峰,则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几乎波及了整个世界,尤其是美国本身和ri本、欧洲更是受创甚深,在这个时候唯一情况能够好一些的,也只能经济和这些国家截然不同的中国——————当然苏联是一个另类,由于苏联的经济体系和其他国家都不一样,所以当时波及全球的经济大萧条反而对俄国没什么影响。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时的俄国反而成为了世界上一颗闪耀着的明珠。
另一方面的中国,由于在经济大萧条中受创并不是很深,再加上当时还有油田的收入助阵。基本上只要这个世界上的汽车、船只和飞机还在用石油做燃料,就不需要担心政府没钱的问题。
所以在经济大萧条后,趁着上述那些国家都惨遭重创的机会,国社政府从美国和欧洲国家引入了大批人才——————德国除外,因为当时德国的人才已经被引入的差不多了,所以在经济大萧条后,就算引入了一些也是相当的有限。
当时国社政府从西方国家当中引入了差不多几十万的高技术人才,也正是这些人才使得中国在40年代前,真正的超越了全面的超越了所有的国家。
当然,等到经济大萧条的后遗症消退了一些后,就像德国人一样,这几十万人中也有差不多一半的人返回了各自的国家。不过依然有一半的人留在了中国,并且在国社政府的资助下继续进行着他们的研究。
只不过这些人里,究竟有多少是其他国家的间谍,那就是不得而知的事情了。
好在中国当时主要是基础上面逊于其他国家,在其他方面,由于严光的原因反而像个偏科生一样优于欧美列强,再加上有着军防局的存在,因此到不需要特别担心技术泄漏…不管怎么说,最终在30年代中期,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喷气式航空发动机总算是诞生了。而到30年代末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更是试飞成功,并且很轻松的就超越了当年由活塞式飞机创下的最高时速记录…不过…咳…由于当时生产的喷气式验证飞机,是和he-178,也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喷气式一样的单发喷气式飞机,因此在创下了最高的时速记录后,只是试飞了几次就摔了…咳,反正航空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坠机史,摔几次,死几个飞行员到没什么,关键是要找出坠机的原因,让飞行员死的安心一些…再加上当时国防军的将领都见识过了验证机那超越活塞式飞机的惊人速度,因此虽然验证机只试飞了几次就摔了,但是国防军依然对喷气式飞机的项目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
因此很快的,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和第五架验证机诞生了。
暂且不提这些验证机的下场如何,在见识过第一架验证机的下场后,国防空军和项目的主导者很快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现阶段的航空发动机的xing能还不是很可靠,所以如果不想谋杀飞行员的话,最好弄些保险措施。
比如说将双发改成单发,这样一来就算有一个发动机坏掉了,另外一个也能继续工作,最终将飞行员平安的带会地面。
于是在验证机不断试飞,不断坠毁的过程中,新的量产型喷气式战斗机很快也被设计了出来,也就是不久前才刚刚完成试飞的,军内代号为【应龙】的f-1型喷气式战斗机。
咳,虽说在后世好像也有某个国家使用的是f开头的编号,不过这种东西就好象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发shè频率一样,“先用先赢”才是国际法则,现在中国用了,那美国就只好用别的了。
(中欧这场卫星定位系统频道之争,源于欧盟于2002年起决定以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positioningsystem),来打破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民用导航领域的垄断局面,并于来年邀请中国加入伽利略计划,让中国成为第一个非欧盟的参与国。
根据中欧双方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入亿欧元的巨额资金。但进入2005年,据中通社报道,随着德国总理默克尔及法国总统萨科奇等亲美政治人物上台,美国同意在技术上支持伽利略的开发,继之欧盟排挤中国,投入巨额资金,中国进不到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在技术合作开发上也被欧洲航天局故意设置阻挡,理由是安全等问题。拉中国参与该计划被一些人视为欧洲人的一种反美姿态,因此中国人感到被严重利用甚至是羞辱了。
中国遂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沉寂数年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上,2006年11月中国对外宣布,将开发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到2007年底,覆盖全球的北斗二号系统计划浮出水面。但欧盟却直至2008年,伽利略系统的第二颗实验卫星才升空,比最初计划推迟整整五年。
到2009年,伽利略项目远落后于原先计划,北斗则不断前进,中国在开发自己的北斗系统上进展迅速。
“真令人难以置信”比利时eutralex航天机构主席米歇尔?福布曾与中国协作者打过交道时他说,“中国人确定主次,做出决策。没有争论,没有谈判。这与欧洲不同,欧盟做什么事之前必须统一27种不同意见。”
此外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技术上比伽利略更先进,定位jing度甚至达到公尺级。但由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频道与伽利略计划重叠,引发欧盟官员抗议。按照国际电信联盟通用的程序,中国已经向该组织通报了准备使用的卫星发shè频率,这一频率正好是伽利略系统准备用于公共管理服务的频率。中国航空技术专家指出,按照“先用先赢”的国际法原则,谁就享有该频道的使用权,谁先启用频道,既然北斗率先启用,那么伽利略只能重新选择通信频率。)————————————————————不管怎么说,f-1【应龙】都是这个世界的第一种实用型战斗机。
而且和将喷气式战斗机当成轰炸机的希特勒不同,无论是严光还是军内的将领都对这种新式战斗机报以很深的期望。
然而在对f-1的使用和投产上,空军和海军却有很大的异议。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看不出喷气式飞机的巨大潜力,事实上单是f-1所拥有的速度,只要这些人的眼睛还没瞎就绝对不会看不出来。
但就算是这样,在空军和海军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将领反对将f-1投入生产。他们会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在他们看来f-1的xing能还不够成熟,虽然如今的f-1战斗机装备着4门30mm机炮,再加上90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绝对要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一架战斗机更加强大,尤其是采用双发设计的f-1,在可靠xing和安全xing上也要比最早的验证机强上许多。
问题是,f-1的航程实在是太短了…虽说f-1的时速达到了900公里/小时,可是他的航程却只有1050公里,就好象历史上的me-262一样。而同时期的zd-20和稍后的p-51野马,却都拥有着4000公里的航程…只有1000公里航程的me-262无论是对空军还是对海军,都实在是太短了一些。尤其是在有zd-20这样的战斗机做对比的时候,情况更是如此,更何况就连ri本的四式和零战都有着两三千公里的航程…再加上虽然f-1是这个时代的第一架实用型喷气式战斗机,但是他的体重和zd-20等相比实在是太重了。目前国内现有的大部分机场,都无法很好的起降这种战斗机,至于航空母舰,能够起降这种战斗机的更是只有昆仑级和凌波级这两个型号,其他型号的航母就算是用液压弹shè器都无法弹shè这种战斗机,这就导致至少有大部分的航母无法使用这种战斗机作为自己的舰载机。
因此空军和海军的意见是,先继续大力的投资研究喷气式飞机,f-1则先暂时不予大规模服役,等到喷气式飞机的xing能成熟了,空军和海军在服役,毕竟现在有zd-20撑场面已经够了,完全不需要这种xing能不成熟同时价格也相当昂贵的战斗机…空军和海军的意见也不无道理,如果严光不是从后世来的话,或许真的会被他们说服。然而严光却很清楚,哪怕是后世的那些所谓的第三代战斗机,别的暂且不提,想要在航程方面达到或超越p-51这样的顶尖活塞式飞机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所以如果只是别的话到还好说,可是如果是航程的话…而且军工上的技术,只能在战场上得到进步,光是在实验室里研究怎么可能得到确切的数据。
因此虽然在空军和海军有着相当一部分的人抱着异议的态度,但是在严光的一意孤行下f-1不但继续着试飞活动,而且也早早的就做出了决定,f-1试飞结束的时候,也就是他在国防空军服役的时候。
另一方面,针对空军和海军的意见,严光也下令翻新国内的军用机场,使机场能够起降较重的喷气式飞机。同时鉴于喷气式飞机无法在中小型航母起降的问题,严光也投入了大笔资金在蒸汽弹shè器的研制上…未来的早期喷气式舰载机,除非航母都像凌波级或小鹰级那么大,不然就只能用弹shè器起飞,这点严光还是很清楚的…“喷气式飞机吗…”
看着眼前这架刚刚降落并停止滑行的,在外形上很像me-262的喷气式战斗机,严光点点头然后对着杨伟道。
“希望你的那个战争速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惊喜…”
另一边的杨伟,显然对自己有着相当大的信心,因此在听到严光的话后他只是相当自信的道。
“请总统放心,42年前,这架战斗机绝对会列入国防空军的序列当中…”
听到杨伟这么说,严光满意了许多。
其实这时国社政府进行的并不单单只是喷气式战斗机的项目,还有喷气式轰炸机、喷气式客机等等项目。
毕竟喷气式发动机,对人类的航空史而言绝对是一种极大的跨越,仅仅只将这种高xing能的航空发动机用在战斗机上,也实在是太浪费了一些。
尤其是轰炸机,活塞式飞机已接近时速750千米,升限12000米的极限。要使飞机飞得更快更高,必须更换发动机。而喷气式发动机无疑能使轰炸机飞的更快更高,飞到哪怕是敌人的截击机也无法飞到的高度…“如此一来,哪怕是像b-52那样的重型轰炸机,恐怕用不了多少时间也能实现了吧…”
在离开基地前,严光在心里淡淡的想道。





1908之钢铁雄心 第四百六十七章 兵临曼谷
说是力排众议多少有点夸张,毕竟国防军中反对列装f-1战机的将领只是部分。当然他们说的也很有道理,毕竟一千公里的航程,满打满算作战半径也不过才三四百公里。
三四百公里…就算是给俯冲轰炸机护航,这点航程恐怕也是不够的,更何况是h-3和h-40这样的战略轰炸机?
f-1的这点航程,充其量也就能当个机场保卫者什么的…因此在空中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在军中将领们看来,就算f-1的xing能在高也是没用的。何况和zd-20这种已经接近活塞战斗机极限的飞机相比,f-1也并没有太多的超越…咳,虽说哪怕是在严光力排众议后,军内依然有着反对意见存在,不过对f-1这类装备了高xing能喷气式发动机的飞机的潜力,政府上下的意见倒是相当的一致。
因此就在f-1频繁试飞的同时,新的改进型号,还有诸如喷气式轰炸机、喷气式客机等等项目也都纷纷上马。
而在f-1还在试飞的情况下,下一个型号,也就是高速度、大航程的新型战斗机也跟着上马了。
甚至军方还提出了几个就算是在严光看来,其要求的xing能也是很吓人的项目。虽说过去国社政府也算是有名的不差钱,不过考虑到目前国防军已经扩充到了近七百万,而且短期内很有可能再次动员三百万兵员,到那时经费会比较紧张,更何况还有一个在罗布泊进行的【一锤定音】工程,那也是个吞金的巨兽。
因此最后严光还是将这几个饱受军方期待的项目给划掉了。
划掉的原因并不是资金上的,最重要的是这几个项目根本没可能实现。
毕竟严光是来自未来的,很清楚,像军方提出的那些个超前项目,哪怕是几十年后也未必能出现。
当然,这么说也是有些不恰当的,像是垂直起降战机什么的,出现的到是稍微早一些…唔…大概是在二三十年后吧…————————————————————军方对严光划掉了这么多的项目,多少有些垂头丧气,然而对这种根本没可能实现的项目,严光却是绝不会手软的。
而另一边,对隆塞地区发起的战役,也拉响了…“轰轰轰轰轰轰!!!”
虽说能够打过台湾海峡的重炮,目前国防军还没有装备过,而且看样子也不准备装备——————在国社政府看来,拿下台湾虽然有些难度,但最终结果却是已经决定好了的。因此造这么一种投入大却无多少实际效果的火炮,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当然,如果能造一种能够直接从山东轰击ri本本土的超远程重型火炮的话,哪怕是价格再高昂,国社政府也会出资的。
只可惜,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看是没什么可能了。要知道哪怕是在后世,那些所谓的150mm口径的大型舰炮,在使用增程弹的情况下也不过才100多公里的shè程而已。
甚至就连一战最为著名的巴黎大炮,那个口径虽然只有210mm,但是身管却长达34米,若把炮身竖立起来,其炮口甚至能超过10层高楼楼顶的超级大炮,shè程也不过才131公里…至于同样较为著名的k-5列车炮,虽然其280mm口径在威力上要强于巴黎大炮,但是shè程不过才是巴黎大炮的二分之一而已…因此想要造出一种shè程达到七八百公里的远程重炮,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件事情。不但现在不可能,未来的五六十年内也同样不可能,更何况直接用导弹打击远程目标,明显要比造这么一种过于明显的大炮实在的多。
事实上目前国防军也在制造导弹这种武器,而且成品也已经出来了,只不过目前这种使用液体燃料的导弹,shè程仅仅只有三百公里而已,根本没法飞到ri本本土去,哪怕是在距离ri本本土最近的海参威基地也不行。
另外这种东西的威力也不是很大,至少在目前还只是一种有嚼头,同时也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武器而已。
在历史上v-1导弹的确出彩,然而造几万枚导弹的话,其实还不如多造些轰炸机和炸弹出来,毕竟燃烧弹还有500公斤级航弹的威力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虽然目前液体导弹什么的已经造出来了,但是目前为止国防军却并没有大规模列装的计划,就连严光也是如此。
不过根据导弹的特xing,再加上航空发动机方面的进步,一种采用喷气发动机作为动力的导弹正在设计当中。和液体导弹相比,采用喷气式发动机的新型导弹在航程上明显会得到超出。
与此同时,研究部门也在根据导弹的特xing,设计着这个世界上的第一种反舰导弹——————这玩意可比所谓的攻陆导弹实用多了,至少是在现阶段。
不管在怎么不成熟,导弹的shè程始终要比舰炮远的多,当然,肯定是无法和航母舰队搭载的舰载机相比。不过如果能尽快设计出由舰载机携带的空shè型反舰导弹,那么航母舰队的打击范围无疑还能提升许多。
另外装备反舰导弹的话,哪怕是较小型的导弹艇也能够拥有对大型导弹极为致命的威胁,就和一战时期的鱼雷艇一样,而且远比鱼雷艇更加安全。
在1967年由埃及发shè苏联制造与提供冥河导弹,就曾击沉过以sè列的驱逐舰艾略特号,使以sè列海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反舰导弹击沉军舰的国家。
后来以sè列吸取了上次战役的惨痛教训,开发了毒蜂级导弹快艇和其搭载的天使导弹,并反将埃及一军。
因此导弹艇这种东西很适合未来中国在亚洲和其他地区的盟友使用,毕竟在未来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大部分的所谓的盟友都无法拥有像西方国家一样的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像导弹艇这种便于维护和使用,同时成本较小的武器,对中国的盟友而言就相当的有吸引力了。
————————————————————虽然目前中国有着诸如导弹、一锤定音等机密工程,但这些却是和泰国人无关的。因为哪怕是最早出来的【一锤定音】工程,估计也会在战争末期才能出现,至于反舰导弹什么的,估计战争结束了也未必能出来。
而很明显,泰国人是绝对无法坚持到战争末期的。
因为在重炮轰击下正地动山摇着的泰军防线,已经象征着泰国未来的命运了。
“炮击已经持续多少时间了?”
在指挥部内,担任集团军司令的何柱国在看着对面已经变成一片火海的泰军阵地同时,也询问着自己的参谋长。
“一个小时零三分钟…”
看了看手上的手表后,参谋长回答道。
“已经有一个小时了吗…”
看着依然在遭受着炮击的泰军阵地,何柱国想了想后命令道。
“十分钟后停止炮击,另外告诉下面的部队,炮击停止后发起攻势。”
“明白。”
不久,国防军后方的炮兵阵地开始停止炮击。
而当炮击停止后,阵地内的国防军部队也在步兵战车等能够在中南半岛使用的重型装备的掩护下,向着泰军阵地推进。
而另一边的泰国人,在遭受了一个多小时的炮击后,虽然在阵地上挖防炮洞的时候很用心,但是由于国防军的炮击猛烈程度明显超出泰军的预想,因此在炮击的过程中泰国人依然是伤亡惨重。
再加上泰**队明显不如国防军、ri军或其他列强部队那么顽强,因此等到国防军的大部队推进上来的时候,至少稍微的接触了一下,阵地上的泰军就已经崩溃了。
1...260261262263264...3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