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之钢铁雄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至于我为什么会知道?因为10点的时候码好了,我又没有保存直接给关上了。
1908之钢铁雄心 第一百九十章 铁狮子胡同
第一百九十章铁狮子胡同
“不过被推出来用马克沁处刑,多少也太惨了一些吧…”虽然受刑的并不是自己,不过在听到是用马克沁来处刑后,唐远山还是有些心惊肉跳的道。
“是啊是啊…”想想径重机枪的威力,彭修和穆桐梧也多少有些心有余悸。
米口径机枪弹的威力他们可是很清楚的,被这种口径的机枪弹打中,那可真的是粉身碎骨、死无全尸。尤其是唐远山,在清剿贵州境内土匪的时候,那些用原木拼成的寨门还是他让手下的机枪手给扫烂的。
“不过话说回来,都督怎么会让兵工厂的人将机枪口径改成原来的不是也挺好的吗?”
马克沁重机枪的原装口径就是毫米,所以当严光要求兵工厂的工程师将口径改为米的时候,不少人都议论纷纷。不过虽然有很多人都曾出言反对,但在严光的坚持下,马克沁的口径还是被改为米。
或许会有很多人奇怪为什么要将马克沁的口径改掉,不过严光却有着自己的想法。
毫米或许真的很不错,但是严光知道至少在后世,重机枪的主流口径是米,依然在使用毫米口径的重机枪?至少严光还没有听说过。而且相对于口径径的优点明显更多,无论是在反工事还是在反装甲方面也要比口径更适合。
当然,反装甲什么的在一战的时候肯定是不可能了,但是一战以后呢?
一战过后中国最大的敌人就是日本和苏联,尤其是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是最大的,特别是在中国取回他“原有的国土”后。
想想二战和冷战时的苏联装甲群,根本就是让人不寒而栗的力量,当然,一战结束后的苏联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造出数量庞大的装甲群,而且想要造出像kv、t-34、和is这样的坦克也需要很长时间。不过未雨绸缪,严光也必须趁早着手准备。毕竟在不久的将来,严光会在苏联的版图上割下一大块了来…
而且严光相信至少在30年前,双方在边境线上绝对会摩擦不断,在这种事情况下,面对苏联的t-18(ms-1)坦克时,最好的应对办法除了己方的装甲力量外,就只有大口径的米重机枪了。
米,也就是所谓的英寸,这种口径的重机枪在配以穿甲弹的情况下可以毫无压力的掀翻苏联t-18坦克的炮塔,日本的那些豆式坦克就更是轻而易举了。
而且就如美国的勃朗宁m2重机枪一样径即使是用到21世纪也是毫无压力。
当然,眼下严光也没有什么压力,毕竟就算将来的中**队踏上欧洲战场,碰上德国装甲力量的可能性也绝对要比天上掉下个eva的几率还要低。不过等到苏联威胁出现的时候,严光总不能临时将重机枪的口径全都换成而且就算换了,那过去生产的弹药呢?总不可能连弹药也一起换了吧?
只可惜,眼下国社党内明白严光苦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毕竟如今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知道什么叫坦克,什么叫做钢铁洪流。
——————————
北京铁狮子胡同的总统府,不,应该是临时总统府外,一排北洋士兵正如木桩一样守着总统府的大门。
而在院墙内,段祺瑞正拿着分电报急步走进袁世凯的书房内。
“宫保,不,大总统…”
打断段祺瑞的话,如今已然是中华明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笑着道。“还是个临时的,就继续叫宫保吧,等什么时候这个大总统变成正式的了,你在叫…”
如果是平日,或许段祺瑞还会和袁世凯谈笑几句,拉近一下彼此的关系,不过此刻段祺瑞却只是将手里的电报递了上去。
“宫保,这个是四川刚刚发过来的电报。”
显然段祺瑞会这么急切,就是因为这份电报的关系。
“四川的电报?”虽然有些纳闷,不过袁世凯还是接过了电报口中继续道。“那个姓严的小鬼又闹出什么事了?如今我可是临时大总统了,他如果在闹出个什么妖蛾子的话,我可不饶他。”不过等到他看到电报里的内容后,原本细长的眼睛却睁的圆圆的。
看着袁世凯脸上往日里绝对不会出现的表情,段祺瑞也是一声苦笑。
“这个是那个严光刚发过来的电报,希望可以向大总统您申请修建三条铁路,一条是过去的川汉铁路,一条是由四川成都到甘肃兰州的成兰铁路,还有一条则是由成都到昆明的川滇铁路…”
其实还有一条由成都到贵阳的川黔铁路,只不过那条铁路不需要经过袁世凯的同意,所以严光也就没在电报上讲明了,毕竟如今四川和贵州的事情已经是国社党“内部”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袁世凯看完电报也是一阵发愣,过了半响才开口道。“这个严光难道真的有花不完的钱不成?”
也难怪袁世凯会这么说,毕竟电报上提到的三条铁路,每一条都至少需要千万银元才有可能完成,三条全部加起来就算超过五千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如今严光一口气就提出要修建三条铁路,虽然这三条都是分批建造的,但是一年下来两三百万也是必须的吧?
而在听到袁世凯的话后,段祺瑞只是摇头苦笑。
“他的钱是不是花不完我不知道,不过他真的很有钱却是肯定的…”
也难怪段祺瑞会这么说,毕竟无论是国社党的大规模军备扩充计划,还是那两个已经部分投产的綦江铁厂和重庆兵工厂,又或者是由詹天佑亲自督建的重綦铁路都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因为这些都是严光让邓孝可着重报道的)。袁世凯和段祺瑞他们虽然是坐在北京城内,但是这种事情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很有钱吗…”
听到段祺瑞这么说,袁世凯在口中喃喃了两句。
“芝泉,你觉得是不是可以把这个严光……调到北京来?”
好歹也曾经经历过无数风云,袁世凯很清楚像这种既有地盘又有钱的对手才是最可怕的。
而段祺瑞也很快就明白了袁世凯的意思,将严光调入北京?其实就同当初对付尹昌衡和蔡锷一样,只不过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尹昌衡只不过是国社党内的一个普通师长,云南都督蔡锷则还在为军费而头疼着(一个旅驻守在川滇边境),如今这两个人都还没有展现出对袁世凯的威胁,所以袁世凯自然就将目标瞄准了严光。
“调入北京吗?”段祺瑞想了想。“办法到是好,可是我怕他不会那么听话啊…”
就像段祺瑞说的一样,身掌两省军政,手握万贯家财,严光在川贵做土皇帝做的好好的,凭什么跑到北京来?
“那如果我将他骗入北京呢?”听段祺瑞这么说,袁世凯有些不死心的道。
在历史上,袁世凯就曾经用骗的办法将尹昌衡和蔡锷骗入北京,随后软禁了两人,尤其是尹昌衡,更是差点在北京丢了性命。(尹昌衡是被袁世凯用议决川边诸事的理由骗进来的,进入北京后就被亏空公款这样的罪名处以9年徒刑)
不得不说的是,如果严光并不知道蔡锷和尹昌衡的下场,或许真的可能会中招,不过既然历史书上已经写明了,那么严光在中招就真的是猪脑子了。
“骗吗?到是有可能,不过想要将这个严光骗入北京,至少要等宫保正式成为大总统以后…”说着段祺瑞笑了起来。“等宫保当上大总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掌管全国,到时候就算这个严光在有钱,难道还能敌得过全国的财力?”
这倒是没错,满清在1911年的财政收入是3亿两白银,严光就算把四川、贵州两省的财政收入,再加上自己在坦皮科油田的收入,也仅仅只不过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罢了。
不过…
“当上大总统?难道他们就会心甘情愿的把钱交出来了?要知道如今南方都是**党的天下,孙文当上大总统的时候他们都没出钱,如今大总统换成了我,他们就更没有理由出钱了…”
听袁世凯这么说,段祺瑞又是一阵苦笑。
因为就和他说的一样,想让南方的**党人将钱交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南方恰恰是中国的财税重地,少了南方的财政,就算袁世凯当上大总统,最后三亿两白银里能有多少落到他手里也是一件难说的事情。
虽说如此,段祺瑞到也不过分担忧。
毕竟严光每年收入相当于全中国三分之一的事情,除了标准石油的大小洛克菲勒外,就仅有严光自己一人而已。段祺瑞无论在怎么往上猜,也绝对不会想到严光每年的财政收入超过了1亿多两…
然后…
“宫保,电报上的事情,要不要答应那个严光?”段祺瑞又重拾了刚刚的话题。
“答应,当然答应,为什么不答应?反正花的又不是我们的钱。”
袁世凯到是没想过拒绝,毕竟这也是不是一件坏事,而且这么做也能让严光的钱包瘪一些,真是何乐而不为。
“那,我这就回电去了?”
“嗯,你去吧。”
等到段祺瑞离开后,多少有些肥胖的袁世凯坐在座椅上看着天花板。
“我是答应了,不过蔡松坡和这小子有怨,却不知道他会不会答应啊…”
虽然袁世凯这么想,不过严光却从来没有担心过。
为一己私怨而不顾国家利益,至少在严光的认知了,蔡锷并不是这样的人。
——————————
做了个很有趣的梦,梦到自己的手指被砍掉了一半,剩下半截挂着。
当然,有趣的不是这个,而是我以前曾经做过一个抓着人暴打的梦,当时我很奇怪为什么要暴打这个人,一直到今天做了这个梦才明白过来,原来我会在电梯里暴打他,是因为他就是砍掉我手指的凶手^0^
ps:我还做过更可怕的梦,所以掉手指什么的完全无压力啊~~~。
1908之钢铁雄心 第一百九十一章 铜矿
第一百九十一章铜矿
既然要修三条通往云南、甘肃和湖北的铁路,那么除了要向袁世凯这个临时大总统提出申请外,和蔡锷、黎元洪和赵惟熙这三人进行沟通也是一件必要的事情。毕竟如今滇、鄂、甘三省的实际控制权并不在袁世凯,而是在以上三人的手中。
所以在得到了袁世凯的回复后,严光就派人到以上三省去和蔡锷等人沟通一下。
而在见到了严光的使者后,对有人出资替自己修铁路这种喜闻乐见的事情,黎元洪和赵惟熙自然是乐见其成,而且他们也看不出这两条铁路对自己有什么损害,所以仅仅只是和部下商议了一下后,两个人就一脸笑容的回复了严光的使者。
不过…
“这个…这个就是我们都督的意思了…”
在昆明云南军政府的都督府内,严光派出来的使者王占一脸浑身发抖的道。
也难怪王占会这么怂,毕竟他遭遇的场面确实有些吓人,如一旁的那些滇军军官,已经有不少将手放在腰间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一些军官甚至已经将手枪掏出来,只等蔡锷一声令下…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深入虎的王占,如今也只能用这两句话来劝慰自己了…
好在蔡锷也确实没兴趣把他这个来使给斩了,所以在挥挥手后,那些军官就心不甘情不愿的推出会议室了。
至少在滇军内,蔡锷还是拥有绝对的权威的。
看到那些咬牙切齿的军官退出会议室后,王占也是松了口气。
“说吧,严光叫你来到底是什么意思。”说着蔡锷抬头看了一眼王占。“别用什么为了国家民族的话来糊弄我,我要听的是真话。”
看蔡锷的样子,王占也知道原来的那套说词糊弄不了他,好在严光并没有不让他说实话,所以只是想了想后王占就开口道。
“铜矿”
中国的铜矿分布很密集,主要集中在西藏、云南和江西三个省,其他的一些省虽然也都有铜矿,但大多都是小规模的铜矿。而西藏、云南三个省的铜矿储量几乎占据了全中国的一半(%,1996年底保有储量统计。),江西的德兴铜矿,西藏的玉龙铜矿和甘肃的金川铜矿以及云南的东川铜矿就是中国仅有的几座储量超过300万吨的大型铜矿(以上四个铜矿的储量分别是524万吨、625万吨、340万吨和500万吨…)。
铜在工业当中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就是普通的枪械子弹也需要用铜来做弹壳,当然到了后世我国就开始使用钢壳子弹了,没办,毕竟我国是贫铜国家。当然,实际上也不能算是贫铜国家,毕竟亚洲最大的露天铜矿就在我国(德兴铜矿),亚洲最大的铜矿也是我国的(玉龙铜矿)。就这么算的话,其实我国也不能算贫铜国,只过用铜的人多了,自然也就贫了…
虽说后世的我国开始用钢壳涂漆或钢壳覆铜的方式以减少对铜的需求(铜也比钢贵…),但是铜壳子弹对钢壳子弹毕竟还是有不少的优势(易加工,耐锈蚀,延展性好于抽壳,弹壳锥度可以减小,有利于精度,还能减小弹匣弧度有利于整体布置),而且严光也不懂怎么弄钢壳子弹,所以在这种情况就需要先弄好铜的供应源。毕竟在过几年的世界大战,子弹什么的都是几亿几亿的消耗。
所以甘肃的金川铜矿和云南的东川铜矿就是严光瞄准的目标了,至于江西的德兴和西藏的玉龙,前一个目前严光还够不着,后一个眼下也根本没开采,而且有金川和东兴的话也不必舍近求远,这就是为什么严光会出资修建三条铁路的原因了。
或许在其他人看来,严光自己出钱给别人修铁路这种事情简直就是傻得厉害。可那又怎么样?在严光看来,再过一年的时间全中国都是他的,如今替蔡锷他们修铁路,又何尝不是在替自己修?而且铁路这种东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修好,等到自己趁着二次**的机会发动的时候,如成兰这样的铁路或许还没修到甘肃境内呢。
而等到严光掌管全国的时候,甘肃和云南的铜矿就可以通过川汉铁路运出来,连同綦江的钢铁和重庆的军工品一起…
“难道你们都督就没想过我会拒绝吗?”
听完王占说出的“真相”后,蔡锷坐在座位上冷笑着道。
听蔡锷这么说,已经平静了许多的王占用手绢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后,笑了笑道。“都督说过,蔡都督您并不是那种为了一己私怨而不顾国家利益的人,所以,如果蔡都督您拒绝了,那也只能说明都督他看错人了。而且都督听闻贵军政府如今的财政状况似乎不太好,所以如果川滇铁路能够开通的话,对贵军政府的财政问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这倒不是瞎话,如果川滇铁路真的能开通,那么光靠对四川出口的铜矿,或许云南军政府的财政收入就能翻番,不过…
“财政不好?”
听王占这么说,蔡锷的脑袋上似乎露出了一丝青筋。
其实本来云南军政府的财政在蔡锷的打理下还是不错的,虽然不能说很好,但是在裁撤了一些部队还有带头削减军政官员的工资后,至少也能算是稍有盈余。
可是自从和川军关系紧张后,蔡锷就不得不将一个协的部队驻守在川滇边境上。
一个协的兵力啊,整整4000人,虽然没有真的开打,但是日常的开销还是给蔡锷带来了不少的压力,要知道蔡锷可不是严光这样的土豪,严光可以毫无压力的在川滇边境驻守一个师,蔡锷却是压力甚大。而且在这日复一日的消耗下,云南军政府的财政也由稍有盈余变成了全年赤字…
真的很想问候一下严光和王占的全家,但是在平复了一下情绪后,蔡锷还是点头道。“你先在昆明多停留两天吧,两天后我在给你答复。”
虽然对严光诸多不顺眼,但是和严光想的一样,对修铁路这种利国利民又不伤己身利益的事情,蔡锷是没有理由反对的。会在两天后答复,也不过是不想那么痛快就答应下来罢了。
——————————
就在蔡锷和王占还在商谈着铁路的事情时,严光也在第5步兵师的驻地观看着士兵们的日常训练。
“硕权,做的不错啊…”
在观看了5师第19团一个营的射击训练后,严光拍了拍身边尹昌衡的肩膀。
在历史上四川的第一个都督应该是蒲殿俊,等到蒲殿俊被推翻后,第二个都督就是尹昌衡。
本来严光对这个尹昌衡是很警惕的(蒲殿俊的战斗力不足5,严光压根没放在心上),不过等到他拿下了重庆和贵州,地位多少也算是比较稳固了后,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就不需要再警惕尹昌衡了。再加上国社党内缺乏人才,尹昌衡又恰恰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所以在观察了一阵发现他确实很有能力后,严光就让他担任了第5步兵师的师长。
尹昌衡随后的表现也让严光觉得自己确实没有选错人,至少在他的努力下,第5师的战斗力增长的很快,上个月在和第4师进行跨省比武的时候,甚至还压过了第4师一头,在战斗力上可以和第2师比肩,仅次于有着新军老底子的第3师…
要知道第4师可是有近半的士兵是原来的巡防营老兵,剩下的一半也都是蜀军的残兵,至于第2师则全师都是由原来的巡防营改编的,作为一个成立半年多的部队,第5师能力压4师并且和2师比肩,已经是一件很突出的事情了。
唯一让严光比较遗憾的就是尹昌衡并不是自己的嫡系,不然的话他甚至有让尹昌衡做第2军军长的打算。
“不过,就算不是嫡系也可以培养的吗,等培养一段时间成了自己的嫡系后,再让他做个军长也不错…”
就在严光还在自己的脑海中想着的时候,一旁的尹昌衡已经笑着道。
“这都多亏了都督,不然的话我们部队的战斗力也不可能增长的这么快…”
尹昌衡到不是在拍马屁,毕竟不是每个军阀都能让自己的部队在训练的时候几十发、几十发子弹的用的。就算他们想,也根本消耗不起。
所以对尹昌衡的话,严光很受用的收下了。
“只要你们能尽快的提高战斗力,就算花再多的钱也值得啊…”
说着严光拿起望远镜,又看向了靶场上的射击训练。
刚刚严光说的也是真心话,因为如今的国社党虽然实力很强,但在中国也只能屈居于第二位,第一位当然就是袁世凯的北洋了。
根据军情局最新探听到的情报,如今的北洋已经拥有12个步兵师和19个混成协,全部兵力相加在一起超过了20万,这几乎就是国社党兵力的两倍多…
如果仅仅只是人数多严光到也不会担心,毕竟在装备上国社党有着自己的优势,但问题在于北洋的老六镇实力很强,新建的6个师和19个混成协也不会像自己一样缺少军官,而且当初苏联是怎么淹掉的德国,严光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不过…
“北洋也有着自己的缺点,那就是缺钱,而且无论是北洋的老六镇还是新建的那些,在开拔的时候都需要开拔费…”民初的中队很有意思,开拔的时候居然需要额外的开拔费,这在平时到是没什么,可在打仗的时候就麻烦不小了。
而严光呢?
他是可如果需要,就算给10万军队每人配备1000发银质子弹也只是稍有压力的土豪大户啊…。
1908之钢铁雄心 第一百九十二章 再次匆匆几个月
第一百九十二章再次匆匆几个月
1913年的3月1日,重庆地区下起了滂沱大雨,如果是换作往日,在这种大雨下或许整个重庆市都已经被雨水弄得一片狼藉了。不过自从市内的街道都被换成了混凝土路面并配以良好的排水系统后,再大的雨水也只能洗刷掉重庆的尘土,并让他显得更加干净罢了。
当然,在这种大雨下行人也无法外出了,毕竟雨水已经大到落在地上都能反弹的地步。
只不过就在环卫工人们躲在环卫局内庆幸今天和明天都不需要工作的时候,一列马车却在百余名骑兵的护送下朝着城外奔驰而去。
就在街道附近的居民躲在屋内奇怪这群人,为什么顶着大雨也要往外跑的时候,坐在马车内的岳昌也苦笑着对严光道。“都督,这么大的雨,干嘛不多等一天呢…”说着岳昌透过车窗看向了车外,好歹也有24、5岁了,阅历虽然不能算多但也不能算少,可像外面这么大的雨,岳昌却没见过几次。
好在这次大雨的范围仅局限在重庆地区,不然的话恐怕整个四川都要遭殃了…
看着窗外披着雨衣骑在马背上的骑兵,严光也苦笑着道。
“今天是兵工厂全面完工的第一天,我总不能让他们因为我将开工的时间延后一天吧,要知道延迟一天就是延迟了1000杆枪啊…”说着严光从马车的柜子里取出了一瓶果汁,然后将里面的果汁倒在了自己的杯子里。
在经过大规模的人力和财力支援后,重庆兵工厂终于全面完工,而今天就是完工后的投产的第一天。当然,如今的重庆兵工厂已经改称为四川兵工厂了,至于原来的四川兵工厂?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遭到撤销,厂内的机器设备也全都被运到了重庆。毕竟在重庆兵工厂即将全面开工的情况下,在保留一个规模远比他小的四川兵工厂就毫无价值了。毕竟从綦江运钢材到成都太麻烦了,而且在生产成本上也不合理。
“不过说起来重庆的路面排水系统到还不错吗,这么大的雨,路面上还是什么问题都没有…”
看着并没有出现堆积情况的路面,岳昌也点点头道。“这都是陈市长的功劳啊,听说对街道路面进行翻新的时候,他曾经派了很多人监督,自己也多次到施工的街道巡视。不过这么大的雨还是早一些比较好,不然一直这么下下去的话,早晚还是会出现问题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