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1908之钢铁雄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北洋阵地上的机枪火力点在注意到炮盾后迫击炮对自已的威胁后,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些迫击炮的身上,对渡河部队的压制自然也就减轻了下来。
而在迫击炮的掩护下,原本被火力点内的马克沁压制的渡河部队也纷纷的涌了上去。
“**,快,别让他们冲上来。”
注意到渡河部队涌上来的北洋军官对战壕内的士兵喊道,下面的士兵也纷纷站在台阶上,用已经落后至少一代的汉阳造对涌上来的渡河部队进行射击(虽然这个时候德国还没有完成对毛瑟g98的换装,依然有相当数量的1888委员会在役…),等到渡河部队靠近的时候甚至用偷学来的手榴弹进行压制。
不过虽说迫击炮和37毫米步兵炮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火力点的身上,但渡河部队依然有着强力的步兵支援武器,那就是麦德森轻机枪。
麦德森轻机枪,8mm的口径或许还无法和毫米英寸)的马克沁相比,但麦德森轻机枪的标尺射程却是2000米,而马克沁也不过是2200米而已。再加上如果国社军部队内的麦德森轻机枪使用的并不是原装的装弹量30发的弹匣,而是兵工厂自行设计的100发弹鼓,因此完全可以为渡河部队提供强有力的火力支援。(一战前未知,不过一战后挪威曾订购麦德森机枪,配备的就是25发的弹匣和100发的弹鼓)
在马克沁机枪只顾着照顾迫击炮的时候,国社军的麦德森轻机枪却对阵地内的北洋军进行着绝对性的火力压制。要知道,在国社军内麦德森轻机枪可是配备到班一级的,也就是说,一个步兵团内至少拥有108挺配有100发弹鼓的麦德森轻机枪。
也就是这么一挺轻机枪,在火力上就至少相当于北洋军的一个排…
“**,这些家伙真是一群混蛋…”
在往步枪里填压了5发子弹后,一个北洋军的士兵起身对涌上来的国社军进行射击。
这个北洋士兵的枪法到是很好,在100米的距离外依然可以一枪射中士兵的胸部,不过随后这个士兵就被几发8mm的麦德森枪弹射中了面门…
等到北洋士兵被压制的只能在战壕里扔手榴弹的时候,数十名国社军士兵已经跃进了战壕中。在他们的手里,除了已经上好刺刀的毛瑟g98步枪外,剩下的就只有半自动的勃朗宁手枪…
看到国社军的士兵跃了进来,那些个北洋士兵到是很悍勇,想要用手里的汉阳造进行反抗。
不过看着冲上来想要拼刺刀的北洋士兵,为首的那个军官却只是双手持着毫米的勃朗宁手枪瞄准了那个士兵的胸部。
“嘭…”
仅仅只是一枪,那个160多的北洋士兵就倒飞着摔倒在了地上。
“快,尽量不要和敌人拼刺刀,可以的话用手枪或步枪解决战斗。”
虽然国社军并不是没有刺刀训练,而且进行的还很刻苦(一战经常出现刺刀战),但国社军的成立时间毕竟尚短,在这方面还无法和北洋军相比,这也是为什么严光会将库存的手枪全都调过来——————既然刺刀比不过人家,那就比手枪吧,这个可是国社军的强项,至于北洋军的士兵是不是和国社军一样人手一支手枪?那就不在严光的思考范围内了。
随着军官跃进来的士兵本来也没想和人拼刺刀,在得到命令后更是直接掏出了手枪。
不过就在这些士兵用手枪击倒了许多敌人时,几枚手榴弹突然被扔了过来。
“快,卧倒”
注意到几枚手榴弹飞了过来,最开始用m1911射击的士兵连忙扑倒在地上,对手榴弹威力很熟悉的国社军士兵也卧倒在地。
等到几声爆炸响起后,还没等他们爬起来,十余个北洋士兵就已经端着步枪冲了过来。
“你母亲的”
摇了摇被炸的有些发晕的脑袋,军官端起手枪对当先的那个北洋士兵开了一枪,直接明中了那个士兵的膝盖。
膝盖中了一枪,那个北洋士兵哀嚎了一声后就倒在了地上,不过随后的几个北洋士兵却踩着他的身子冲了过来。
在又用一枪击倒了一个北洋士兵后,军官就不得不扔掉手枪,转而用步枪同敌方拼起了刺刀。
就在这个军官同敌人拼刺刀的功夫,其他的几个士兵也抛掉了手枪,或是用刺刀,或是用工兵铲同敌人拼斗了起来。
也就是他们同北洋军贴身近博的功夫,其他几处的渡河部队也都涌入了北洋军的阵地中,一时之间,北洋阵地的右翼到处都是喊杀生,而左翼的援军却因为2个国社步兵团的阻拦,根本就无法抵达右翼进行支援。
“行了,成功了”
在看到河对岸升起的几枚信号弹后,朱庆澜和杨山兴奋的大叫了一声。
根据信号弹表达的意思,渡河部队不但已经攻下了北洋军的外围阵地,而且已经将外围阵地内的北洋士兵清除的差不多,如今正在同想要夺回阵地的北洋援军进行搏斗。
难掩心中的兴奋,杨山对一旁的朱庆澜道。“子桥兄,计划看来比预期的要顺利很多啊…”
十分兴奋的朱庆澜也点头道。“是啊,看来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说着朱庆澜看向了一旁的一名少将军官。“杨师长,接下来的事情就要拜托你了…”
在杨山和朱庆澜的身后,一个看起来才30多岁的青年军官在听到朱庆澜的话后点点头。
“两位军长请放心,柏舟一定会完成任务的…”
说着少将军官大步迈出了指挥部,而在身后,朱庆澜和杨山看向他的目光却有些复杂。
这个30多岁的青年军官正是曾经的贵州都督,如今第8步兵师的少将师长杨荩诚。
当年杨荩诚虽然被推为贵州都督,但只因杨荩诚是四川人,对贵州人而言是外省人,虽然因为曾经担任陆军小学的总办,被新军推任为首领,在贵州光复后更被公推为贵州都督。但等到贵州光复后,没有利用价值的他对张百麟等人来说却有些碍眼了,也正因为这样,杨荩诚才会响应北伐,并且亲自带领黔军出黔,没办法,实在是被排挤的不行了,不然的话就算响应北伐,也不可能会是一声都督亲自率队…
等到后来刘显世篡权,杨荩诚虽然没有像后世那样将黔军自散于乡野,但等到他率黔军回贵州的时候,贵州已经变天了,贵州的都督也不再是他杨荩诚,而是那个一直都在排挤他的张百麟…
在这种情况下,杨荩诚也只能将黔军交还到张百麟手中,然后带着全部家当和妻儿老小回到老家四川秀山县。
不过就在杨荩诚准备在老家秀山县庸碌一生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却找到了他…
“严光…”
看着眼前这个不过20出头的年轻人,经常阅读蜀报的杨荩诚当然认得他,毕竟在蜀报上经常会出现这个年轻人的照片,顺便还附带一大堆肉麻的奉承词语。
虽说如此,在看过家乡的变化后,杨荩诚却也认为这么一个外省人担任四川都督是四川之福——————曾经因为外省身份被排挤,杨荩诚到是对这个外省人很有认同感。
也正因为如此,当严光邀请他参加川军的时候,杨荩诚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到了后来,杨荩诚也就顺理成章的加入了国社党,并且成为了国社党的骨干成员。
要知道,杨荩诚作为贵州新军第一标的教练官(同时也只有这么一标…)和陆军小学的总办,杨荩诚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只是因为时局的关系才会英年早逝(郁闷的,43岁就去世了),所以在严光的眼里,杨荩诚到是比张百麟那个战斗力不足5的渣渣地位更高一些。
而且在发现了尹昌衡那个人才后(曾经平过藏乱),严光也在想,这个曾经在历史上留名的杨荩诚会不会也同样是个人才,因此便亲自招揽了他,并任命他为陆军第八师的代理师长,想看看他干的怎么样…
严光也很杯的,因为他的嫡系虽然不少,比如说那个曾经全部被当成军官训练的1000人团,但是在现实当中真正的天才毕竟是很少的,绝大多数都只适合做底层军官,硬让他们登上高位的话,真到了苦战的时候,估计也只会抱着话筒大喊。
“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也正因为如此,严光才会希望能挖掘一些曾在历史留名的人才,而杨荩诚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升杨荩诚为第八师的代理师长后,严光也曾经观察过着家伙一段时间,发现他虽然没有尹昌衡那么能干,但也不会差上太多,至少比自已手下的那些个废柴强多了…
而在杨荩诚看来,严光就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恩人,毕竟一个被撵出来的都督,真的很难获得别人的认可和重视,而严光不但招揽他,还让他做了一个有名有实的师长。顺带一提,在杨荩诚看来这个师长可比当初那个处处被张百麟钳制的都督有趣多了。
也正因为如此,杨荩诚在严光的那些个非嫡系下属当中,忠诚度上绝对是名列前茅…
“潜江吗?”不跳字。站在船头上,看着远处炮火不断的滩头,杨荩诚在心中默默的道。“就算拦路的是北洋,我也要替都督拿下来…”
第二百二十九章杨荩诚。





1908之钢铁雄心 第二百三十章 朱尔典
第二百三十章朱尔典
前沿指挥部内,就在军官们还在为前线的战事而忙碌的时候,一个超大的嗓门突然传了进来。声音传进来没多久,满身泥土显得很狼狈的杨善德就已经走了进来。
“秀山、敬兴,第一道防线怎么这么快就失守了?”
李纯和张绍曾本来正趴在桌子上研究地图,听到杨善德的声音后抬起头朝他苦笑了一下。
“是树棠啊,你终于到了…”
“啊,过来的途中差点挂掉…”说着杨善德拍了拍肩膀上的尘土,弄的旁边的几个军官纷纷掩鼻退让。“国社军的火力延伸果然很厉害,我在后面奉命增援上来的时候差点被炸掉…”说着杨善德又看向了李纯和张绍曾。“不过你们这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右翼的第一道防线怎么这么快就被敌人拿下来了?”
当坐镇县城的冯国璋得知右翼第一道防线失守时,几乎不敢想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要知道李纯和张绍曾可都是久经战阵的宿将,第6师和第20师也都是很有实力的部队,尤其是第6师,作为老北洋6镇出身的部队,更是北洋当中的中坚力量。
不过不管怎么说,第一道防线失守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将防线夺回了。为此,冯国璋下令原本是预备队的杨善德部对李纯和张绍曾进行增援。而在接到领命后,告别靳云鹏的杨善德也直接率着部队穿越火线增援上来——————防线与防线之间都有相通的坑道,所以即使这么做很危险,但也比平地穿越要安全的多…
不过虽说奉了冯国璋的命令上来增援,但杨善德还是很奇怪第一道防线究竟发生了什么。
“稀里糊涂的就把防线给丢了?”
杨善德可不会相信这样的理由,要知道张绍曾的第20师也就算了,李纯的第6师可和他一样都是老北洋出身。
而在听到杨善德的疑问后,李纯和张绍曾却是苦笑无言。
事实上李纯和张绍曾也不清楚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第一道防线失陷的太快,也太突然了,突然到李纯和张绍曾想派人上去增援的时候,第一道防线已经丢失了。
其实这也难怪,毕竟将手枪配备到士兵一级,这样的事情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没有的。毕竟阵地内的北洋士兵只有汉阳造和长长的刺刀,而他们面对的国社士兵却配有半自动手枪和工兵锹…
要知道战壕等防线工事,不但地形复杂而且还很狭窄,130厘米长的汉阳造和125厘米长的毛瑟g98在配上专用刺刀后,根本就无法在狭窄的战壕内灵活使用。也因此在一战时德国人才会创造了工兵锹这样的利器(一战的时候甚至有士兵自已动手制作狼牙棒这样的冷兵器…)
在这种情况下,配有半自动手枪和工兵锹的渡河部队,在战壕等工事内对北洋军拥有压倒性优势,尤其是北洋军事先并不清楚这一点——————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北洋军配有手榴弹,不然的话在夺取的过程中可能还会更轻松一些。
不过手榴弹什么的到也不是难点,因为北洋军并没有足够数量的手榴弹。
虽说因为贵阳事变的关系,北洋军也让下属的北洋机器局生产了一些手榴弹,毕竟手榴弹并不是什么复杂的武器。不过在生产了手榴弹后,北洋的将领却并没有对这种武器产生足够的重视。或者说,北洋的将领并不认为这种武器在战场上拥有多达的威力,在他们看来,足够多的野炮和山炮才是王道——————还有足够多的弹药。
所以北洋机器局的手榴弹产量一直都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到了后来,也就是二次**的时候,因为讨袁军太过鱼腩,手榴弹也没在战争中发挥什么作用,这自然让北洋的将领更加不重视手榴弹。
也因此,即使是像北洋第6师这样的北洋精锐,一名北洋军士兵也只不过是配备了5、6枚手榴弹罢了,等到这5、6枚手榴弹都消耗光后,北洋军也只能用他们手中的汉阳造和刺刀来对付武装到牙齿的国社军了…
——————————
在杨荩诚的第8步兵师也抵达滩头后,国社军开始对第二道防线发起进攻。
不过在得到杨善德部的增援后,虽然手里仅有汉阳造和少量的手榴弹,但凭着超出国社军许多的个人素质,北洋军还是击退了国社军十余次进攻。而且在这十余次进攻当中,北洋军不但摸透了国社军的特点,同时也明白了第一道防线会这么快失守的原因。
“居然会是m1911…”
看着桌子上的手枪,李纯和杨善德都是一副吃惊的表情。虽说在中国最流行的手枪主要还是左轮,但对这种口径最大的半自动手枪,李纯和杨善德也是如雷贯耳。
而看到两个人这个表情,张绍曾却是一脸奇怪的道。
“怎么,这个手枪有什么特殊的吗?”不跳字。
“当然特殊了,这个可是美国最新型号的勃朗宁手枪,口径英寸,同我们使用的马克沁机枪一个口径,人只要挨上一枪,绝对是必死无疑…”说着李纯苦笑了一下。“没想到国社军那里居然就连士兵也配有这样的手枪,难怪第一道防线会这里快就失守…”
“是啊…”看到桌子上的m1911后,杨善德也不在奇怪了…
不过就在这时,那个将手枪拿过来的军官却摇头道。
“几位长官,根据下面的士兵汇报,国社军虽然是全军配有手枪,但也不是每名士兵都配有m1911的,绝大多数只是m1900而已…”
“只是m1900…”
听到军官这么说,李纯和杨善德摇了摇头道。“即使这样也是很惊人的了,要知道在我们北洋,手枪可是只有军官才能佩戴的。”说着李纯同杨善德看向了那名军官。“对了,手榴弹的事情宫保大人那里的回复如何?”
而在听到李纯的问题后,那名军官也连忙回答道。
“宫保大人前段时间发过来的电报上说,只需要在等一个星期的时间,第一批手榴弹就能运过来了。”
连续这么多次的战斗,北洋军终于明白了手榴弹的作用——————也没办法不明白,毕竟国社军每次进攻的时候都会先甩一片手榴弹过来…
在明白了手榴弹的作用后,李纯等三人联名通过冯国璋向袁世凯发了份电报。希望北洋机器局能尽快制造大量的手榴弹出来,然后通过京汉铁路运往潜江前线。
冯国璋虽然不知道手榴弹的威力如何,但也不敢轻视了李纯三人的意见,因此很快就将三人的意见转达给了袁世凯。袁世凯到是没想到手榴弹这种小玩意居然这么重要,不过在收到李纯三人的意见后,还是示意机器局尽快制造手榴弹,然后补充给还在潜江的李纯等部。
不过听到军官这么说,李纯等人却是相视苦笑
“恐怕撑不到那个时候了…”
“是啊…”
虽说北洋军已经在第二道防线连续击退了国社军十余次,但是北洋军自身的伤亡也绝对不小,或者说因为装备上的劣势,北洋军在伤亡上要比国社军高出许多。
说实话,如果第二道防线不久后突然被国社军夺取,李纯他们也是毫不吃惊。
——————————
就在李纯等人相视苦笑的时候,袁世凯却是在自已的总统府内等待着一位贵宾,同时也是他的好朋友。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
讨伐国社军?本来这种事情袁世凯是不想麻烦老朋友的,因为朱尔典虽然是他的老朋友,但毕竟也是一个英国人,很多时候都需要为英国的利益着想,所以如果袁世凯想请他帮忙,那付出一些代价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关于潜江的战事如何,袁世凯却是已经从冯国璋的电报里得知了。
只要想到潜江的战事糟糕成那样,袁世凯就觉得一阵胸痛。
袁世凯很清楚,如果潜江的战事失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首先,湖北、安徽、江西、江苏都会落入国社军的手中,湖南的谭延闿也会趁机重新独立。还有云南的蔡锷、浙江的朱瑞和福建的孙道仁,蔡锷到还好说,朱瑞和孙道仁却是两颗墙头草,只要潜江战事失败,这两个人绝对会投靠到严光一边。
蔡锷的滇军实力虽然不错,但到了那个时候迫于局势,恐怕也会站到严光那边…
还有广东…
“整个南方都会被纳入国社党的势力范围内啊…”想到这里袁世凯苦笑了起来。“早知道会变成这样,就不把国民党收拾的那么干净了…”
就在袁世凯坐在座位上苦笑连连的时候,杨士琦突然从外面走了进来。
“宫保,英国公使朱尔典先生已经到了…”
“哦?”听到杨士琦这么说,袁世凯到是精神一振。“走,我们去迎接一下公使先生。”
如今袁世凯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朱尔典的身上了,希望朱尔典能帮自已获得潜江战役的胜利,毕竟如今战事发生在长江流域,而长江流域却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
——————————
抱歉啊,今天老娘突然回来看我,所以今天只有这一更了。
明天三更补偿~~~
第二百三十章朱尔典。




1908之钢铁雄心 第二百三十一章 回绝
第二百三十一章回绝(一更)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地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地,还有那美国的南部,将会是我们永久的棉花种植园…
在大英帝国的领土上,金色的太阳永不落下…
“日不落帝国”
不同于后世的“小”英帝国,在这个时代“日不落”才是对英国的称谓…
21艘无畏级战列舰、40艘准无畏级战列舰、9艘重型巡洋舰以及97艘轻型巡洋舰…
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海军所拥有的强绝力量…
有着如此力量,在袁世凯看来,只要朱尔典愿意在战争中帮助自已,哪怕仅仅只是让英国的驻华舰队解决掉四川水军,再切断对严光来说至关重要的长江运输线,正对潜江发动猛攻的国社军都会陷入不战自溃的境地当中…
然而当袁世凯表露出希望朱尔典提供援助的想法时,朱尔典的回答却让袁世凯失望了。
“抱歉,我的朋友,在这件事情上我无法帮助你…”
没错,不是不愿,而是无法…
虽然大英帝国海军实力强绝天下,但在欧洲大陆的西部,德意志第二帝国却带给了大英帝国自击败了前任“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后就从未遭遇过的威胁(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这种威胁不但荷兰人没有带来过,就连法国人也没有带来过…
15艘无畏级战列舰、22所准无畏级战列舰、5艘战斗巡洋舰和44艘轻型巡洋舰组成的海军舰队,使德意志帝国拥有世界第二的强大海军。同时德国海军的吨位也由1880年的88000吨增长到了1912年的1149863吨…
这样的实力或许仅仅只比大英帝国海军实力的二分之一强上一些,但是按照德国人的计划,到1920年时,德国最新式的主力舰就会达到惊人的80艘,而这个数字几乎可以和大英帝国持平。(1888年德国海军经费是6500万马克,到1908年则是亿马克,20年间翻了6倍多。同时海军官兵的数量也由万,增长到了5万多人…)
正因为如此,英国人才希望通过条约的方式让德皇威廉二世停止扩军(威廉二世是英女王维多利亚的外孙),于是在1912年,英德两国进行裁军谈判。在谈判的过程中英国人坚持两国海军比例应该为2:1,但德国坚持的比例却是16:10,因为要求相差太大,最后谈判的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
而这个时候,复仇主义盛行的法国已经将海陆军的常备人数由1910年的769000人增长到了910000人,德国也由694000人增长到了现在的891000人,可以说如今欧洲已经充斥着火药味,只要随便有人划上根小火柴,都会将整个欧洲大陆引爆…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已经将己身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了欧洲,至于亚洲?除非是印度出了问题,不然英国根本没有闲心去管,更何况仅仅只是中国大陆上两个军阀之间的互斗?
1...7475767778...3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