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的智慧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孑与2
老包哎呀呀的惊叫着从马车上跳下来,大胡子都被雨水黏在一起了,往日的威仪见不到一分,偏偏还要在雨地里拉着张方平的手寒暄,很牛啊,能一边和主人寒暄一边用和煦的目光将周围淋雨的同僚都照顾到这是一种功力,云峥自认没有。
和煦的目光到自己这里就变成刀锋一样的犀利,这就是区别对待了,云峥觉得自己站在大雨里迎接老包已经非常给面子了,如果不是因为老婆想要拿皇后的金凤簪子出去显摆,自己打死都不会过来。
老包可能不愿意和云峥这样的低级官吏说话,代替皇帝抚慰问候了几位成都府的大官,然后就邀请张方平一起去接官亭更衣。
没经验啊,别人来的时候都带了更换的衣服,只有自己没有合适的衣服,憨牛的衣服太大,要脱给家主,云峥嫌弃这家伙身上的味道大,不愿意穿,猴子的衣服又太小,穿上就会被人家看猴戏,所以更不愿意。
这些人更换完衣服重新按照宾主之位坐定,仆役献上热茶,老包喝了两杯热茶之后朝开封方向拱拱手道:“本官代天查访蜀中,此次前来任务有三,其一,陛下很想知道蜀中的国计民生,需要本官亲眼目睹而后编篡成册的真实景象。
其二,少年军的动议陛下已经允肯,但是阻力不小,陛下认为范围只能在武胜军中进行,不宜扩大,不宜张扬,待到有了成绩方才能决定是否一体推行。
其三,巴中剿匪,陛下非常重视,蜀中弥勒教能否一体成擒,就是体现蜀中官员能力的一个标准,老夫添为督察官,不容松懈。
ps:
第一章





大宋的智慧 第二十三章趁着下雨流眼泪
听完包拯的话,张方平若有所思的的瞅瞅云峥,见他朝自己无奈的摊摊手就知道这家伙并不知情,老包将自己的身份明白无误的交代出来,就说明刘玉成剿匪的事宜不能轻描淡写,如果不能有一个显著的战果,皇帝那里根本就交代不过去。
张方平轻笑一声,邀请老包去馆驿休憩,别的事情等三天后再说,这时候所有的时间都非常的宝贵,刘玉成已经出去一个多月了,现在该有战果报回来了。
三天时间的空当老包当然会给张方平,这时候就算体健如牛也必须自称偶感风寒,需要歇息几日,这一套云峥上辈子就见识过了,自己的导师外加校长那个坏老头这种事经常干,喝醉酒的时候还哭号两嗓子说自己再也不是一个学问人了。酒醒之后,依旧撸起袖子精神百倍的在官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老包想要歇息,这没问题,只要去找驿丞就能被伺候的舒舒服服,可是老包指名道姓的要住到云家,说云家乃是蜀中望族文风斐然,自己居住在云家也能多沾染一些文气。
这话说出来就是在骂人了,云家满打满算在成都才住了三年,家主是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如今还是别人的学生,蜀中望族的话也不知道他从哪里说起。
张方平看看包拯,最后哑然失笑道:“希仁兄这是要宠坏孩子啊,不过有你老包一句话,云家日后不难成为蜀中望族。”
包希仁笑道:“老夫也是受人所托,一个小小的步军都虞候,尽然劳动两位宰执,两位卿相,两位封疆大吏亲自过问,到了蜀中,又见到你张方平百般回护。呵呵,这样的人家如果不是望族,老夫把眼珠子抠出来扔地上当泡踩。”
张方平嘿嘿笑道:“您这是连我也宠坏了,张方平何德何能敢和朝中卿相比肩。”
老包叹口气说:“当得起啊。一个少年军就替朝廷减少了一万厢军的负担,连带着养活了数万人,这样的人不需要太多,一个军路有一个足够了,大宋两百军州就能翻天覆地,只可惜事与愿违,多了一个云峥,到底只好了成都府一路而已。”
张方平干笑一声苦涩的说道:‘兼济天下那是宰执们考虑的事情,我只能考虑蜀中的事情,能代天子牧民保证一方平安就是我的职责。这也是我名字的由来。”
俩个老家伙说的语重心长,云峥却没有这样的心思,瞅着外面瓢泼的大雨愣愣的出神,下了雨,天气并没有变得凉爽多少。穿着湿漉漉的衣服让人难受至极。
大雨中钻出来一匹马,却是浪里格,他背上背着一个油布包奔驰到云峥面前并不下马,将那个包裹扔给云峥,又策马回去了,从他出现到离开,只有短短的一瞬间。
两位说话的大人物亲眼目睹了一人一骑的出现。非常的惊讶,要知道十里亭已经被衙役封锁了,一般人是没办法过来。
张方平黑着脸问云峥:“你家的仆人都是这么无礼么?”
云峥一面更换自己的湿衣服,一边说:“明公又错怪我了,人家是骑兵,就算见了李元昊也不下马的。被我骗到大宋,当然应该骄傲一点,谁让人家有本事呢,您对下官不是也优容有加么,如果您老人家真的执行军法。下官的脑袋差不多早就搬家了,怎么现在认真起来了。”
张方平最吃这一套,哈哈一笑,指着云峥对老包说:“就是这样一个混账,好在还知道厉害轻重,这样的人老夫可不敢送到陛下面前丢人现眼,还是等老夫调教顺溜了再去不迟。”
老包若有所思的瞅了云峥一眼道:“这么说你们早就猜到老夫的来意了?”
张方平笑而不语。
老包再次叹口气说:“韩琦,富弼,曾公亮都说不能将云峥放在外面,只能回到京师担负重任,这样才显得朝廷优待功臣。”
“和狄汉臣一样?”张方平语带讥讽,老包愣了一下说:“一州的团练使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亏待了。”
“是老虎就该放在山林里称王,是恶狗就该锁在大门前看家护院,放在内宅锦衣玉食的供起来算什么?我朝供起来的猛虎和恶狗还少吗?
如果不放心,杀掉也就是了,这样消磨英雄,不觉得暴殄天物吗?”
彭蠡先生将手拢在袖子里,翻着白眼看着包拯继续说:“我的弟子如果不能才尽其用,那就不如随老夫回书院做学问,磨练几年,东华门唱名并非难事,因何要早早的被人家当猪养起来?包希仁,你见到陛下的时候帮我问问他,老夫什么时候教过他如此阴损的折磨人的法子?
他当年在潜邸虽说年幼,却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帮我求求他,莫要再折损我大宋悍将了,现在的大宋,不是悍将太多,而是太少了。”
包希仁拱手道:“彭蠡先生莫要恼怒,陛下并无此要求,如果要怪罪,就怪在包拯的头上,是我认为头角峥嵘之辈需要受到监管。”
彭蠡恼怒之极,指指包拯挥挥袖子就大踏步的走进雨地里,云峥赶紧和猴子以及憨牛举着油布和蓑衣给老人家披上,他要是淋雨生病说不定会要命。
张方平朝老包拱拱手道:“你得罪了人家的老师,云家可能不会招待你了,你还是住驿站吧,实在不行住我府上也成,张家好歹也算是蜀中望族,晚上我们同榻共眠,正好叙叙往日的旧事,你看如何?”
包拯无奈的说:“你们用这种伎俩对付老夫难道就不亏心?”
张方平大笑道:“亏心啊,所以请你住我家,最多喝酒的时候我自罚三杯也就是了。”
彭蠡先生带着云峥和猴子憨牛走过树林,老先生就顿足道:“还不赶快去军营,留在这里干什么,放心,老夫淋点雨还死不掉。
一旦你进了京师,想要周全的出来就难比登天了,鲁清源来信说的清楚,如今朝堂乱象已生,陈执中老好人的相位不保,贾昌朝这样的佞人就要上位,夏竦出毫州,唐介出黄州,陛下铁口直断毫不容情,这让人感到非常的陌生。
据鲁清源判断,贾昌朝对你可是垂涎三尺啊,他手里就缺少你这样的悍将,一旦和佞臣有了瓜葛,你想当白璧无瑕的君子都不可能。
对了,那个林蓝蓝你认识吗?怎么蹿升的如此之快?难道说不但朝堂要乱,内宫也要出现宠妃不成?”
云峥小心的帮老头子系上蓑衣的绳子笑着说:“蓝蓝您见过啊,在我家住了差不多一年,跟着我轻盈和腊肉一起折腾缫丝作坊来着,您当初还夸奖她来着。”
彭蠡先生怵然一惊指着云峥半晌才说:“你安排她进的宫?”
云峥摇头道:“不是,我非常不愿意她那样一个好人家的闺女进宫,当初我极力阻拦,也没拦住,人家说了,这是她爹爹的希望。”
彭蠡先生擦擦额头上流下来的水,也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惊魂未定的说:“长生,告诉老夫,这不是你安排的。”
面对先生满怀希望的神色,云峥发誓道:“弟子从来没有怂恿,或者暗示,亦或强迫林蓝蓝入宫,如有此事,我定然不得好死。”
彭蠡先生欣慰的叹口气道:“以后离这个女人远远地,就当从来不认识她,更不要和她有任何的勾连,否则你这一生就会被毁掉,不管你曾经立下什么样的大功,人们也只会记得你给陛下献上了一个女人,是一个幸进之臣,此生休想干成任何事。”
云峥抽抽鼻子低头看着自己再一次变得湿漉漉的衣衫道:“除非我需要进京大考,否则绝对不会走进东京汴梁城一步。”
彭蠡先生拉住云峥的手高兴的说:“好孩子,这才是好孩子,去吧,直接回都江堰,带着你的部下去远处训练,包拯不走你不要出来。”
云峥心甘情愿的跪倒在彭蠡先生脚下叩拜了三拜,对这位一心为自己着想的方正老人非常的感激,骑上马离开的时候回头再看,那位老人依旧站在大树下向自己挥手,云峥的鼻子酸涩的厉害,朝老人挥挥手纵马离去。
战马跑的很快,云峥的心里却如同开锅的水沸腾不休,回想自己的过往,难道真的做的完美无缺吗?自己的谎言难道真的可以维系到地老天荒?
以前认为骗了张方平自己心安理得,现在已经觉得有些不妥,以前认为对自己的老师说两句无关紧要的谎言问题不大,现在看起来谎言这东西不伤害无关紧要的人,只会伤害自己和最在乎自己的人。
大雨浇不灭云峥心中的愧疚,趁着下雨可以多哭一会,这样没人能发现自己已经哭过了,后世那种谎言张嘴就来的习惯,必须得到最彻底的改正。
一口气跑到都江堰,瞅着波涛汹涌的江水,才觉得口渴,刚才哭的太狠,身体里的水分流失的有点多。
ps:
第一节,还有一章,晚一些,这两天在成都参加动漫节签售,杂事很多,不过我会尽全力保证更新,我是打不死的小强!!@!@




大宋的智慧 第二十四章午餐
云峥以为人生在世不管多么成功或者多么失意,都不能将别人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好意漠视掉,或许唯有这些好意才是表明自己做人是否成功的一个标杆。
这与财富无关,与智慧无关,更与地位无关。
自己来到了大宋,最缺少的就是别人的关爱,和云二抱在一起瑟瑟发抖的对抗整个世界的时候他就清楚那样做是行不通的。
所以才会有了腊肉,后来就有了陆轻盈,没有家就制造一个家,父母没办法制造,只能在大脑里臆想,自己没见过父母,云二的父母有等于没有,所以兄弟两就一起炮制了一个完美的父母形象,云峥自己不好意思说,云二则很干脆的将父母的形象和云大的形象重合在了一起。
有了父母就需要有一个近乎完美的老师,彭蠡先生耿直方正的性格非常的适合,鲁清源虽说也不错,云峥却认为他的感情里夹杂了太多的其他东西,没有彭蠡先生的感情来的纯粹。
甲子营全体出动了,他们排成了一列纵队悄无声息的钻进了大山。
今天其实不是一个好的进山天气,大暴雨很容易招来泥石流和山崩,但是甲子营的部众已经习惯接受云峥的命令,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既然将主要进山,那就有必须要进山的道理,周同只不过多问了一句,就被梁楫和彭九把他当傻子一样的看,在这哥俩的脑子里,将主的话不需要质疑,跟着走就是了,只要将主走在前面,刀山火海走一遭也不是不行。
“将主,咱们这样进山,真的明智吗?”周同强忍着别人鄙视的目光还是问出了这句话。
云峥抽抽鼻子,今天哭的太多五官没有一个是正常的。到了现在才知道哭泣其实是一件非常耗费力气的事情。
“不明智,甚至算得上愚蠢,但是我的命令已经发出了,你认为有什么问题?”云峥瞅着周同问道。
周同抹掉脸上的雨水无奈的说:“你是将主。这里的一切自然是你说了算,我是你的部下只有跟着走的份。”
云峥点点头说:“这就对了,我以前听说过一句话,叫做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你没有成为大将军之前,还需要努力的向这个道理靠近一下。”
这句话顿时就让周同来了兴致,紧跟在云峥身后问道:“你难道不担心我抢了你的位置?毕竟我如今正在一日千里的进步着,迟早有一天会追上你的。”
云峥笑道:“那就赶紧,你如果把志向调整的再高一些,我会更加的高兴。只有你们都成为一军的将主,我才能有足够多的人手干我自己的事情。”
“造反?”周同停下脚步问道。
“狗屁的造反,我们要去打到让所有人觉得造反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才成。很小的时候我在读史书的时候就发现,造反其实是最无聊的一件事情,除了把国家搞得更糟之外。没半点好处,陈胜,吴广起义是这样,绿林赤眉起义同样是如此,打着讨伐昏君名义的人其实没想着为百姓谋福利,他们是想自己当皇帝,才去积极造反的。只要出现造反的事情,你会发现最倒霉的就是百姓,
曹操说得好啊,世间如果没了他,不知道几人称帝,几人为王。什么样的祸害都没有诸侯林立可怕,周同,我这个人其实没有多大的志向,就是打算活的开心写意,谁不让我开心。我就让他难过,如果能顺便干掉一些喜欢当皇帝的王八蛋,我的生活就更加的完美。”
云峥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忽然感觉全身都舒坦,这就是说实话的感觉,很踏实,很自在,很愚蠢,这种肺腑之言,以后一定要少说。
周同撇着嘴说:“想当忠臣怎么把自己的感觉放在第一位?难道不是应该把官家的意志放在第一位吗?”
云峥干脆停下脚步看着周同说:“你觉得像我这种人会单纯的崇拜某一个人?或者没脑子的把别人的意志当成自己的意志?老子是人世间独一无二的人,这世间能让我弯腰的只有情义,至于别的笑笑就算了。”
“我当第二个成不?”周同笑着问道”我觉得这样做人很过瘾。”
“你是第三个,云二才是第二人,就比我差一点。”
雨一直下,军队在雨地里行军,因为沉默的关系,整支披着油布雨衣的军队显得非常的诡异,偶尔遇到在大雨中赶路的人他们或者钻进树林,或者跪倒在泥水里把头杵在膝盖上,看都不敢看这支沉默的令人窒息的军队……
包拯来到都江堰的时候,军营里除了几位看守营房的老兵之外,就剩下苏洵这位参军大人正指挥着一群老弱病残休整都江堰上破损的地方,前日里的大雨,大堤上有很多石块已经松动了,需要重新加固。
这是一个富足的地方!
当了多年的亲民官老包第一眼就看出这里的不同。富裕的军营在大宋并不少见,至少东京捧日军营地里就非常的富裕,他们占据着京城里最好的地方,可以做很多的生意,东京汴梁城最大的生猪,生羊买卖就是捧日军的,这门生意别人也可以干,大宋律法没有规定只有捧日军的才能这么干,但是,整个东京确实只有捧日军一家买卖,别的买卖家都打不过捧日军。
暗地里死了多少人包拯是清楚的,可是要动曹家很难,枢密院和皇后,以及皇帝的颜面都要照顾,最重要的是曹家真的有免死金牌。
那东西是祖宗传下来,曹彬功高盖世,又自解兵权,赵宋皇家认为只要曹家不谋反,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原谅的,包拯已经警告过捧日军无数次,但是人家每回都能找出替死鬼,杀一个人抵命而已,还自称捧日军上下有五万多人足够开封府杀的。
老包带着随从走在干爽的校军场边走边笑,还拿脚跺一下这块平坦的空地,这地方应该是经常被使用才是,上面铺着一层河沙,见不到一丝积水,放眼望去才发现整个校军场中间高,四周低,水根本就留不住。
一些妇孺正背着河沙往校军场上填补,一些孩子还趴在地上,检查自己铺的是不是平整,每个人都很用心。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有的在喂马,有的在喂羊,喂猪,年纪最大的老婆婆也端着一碗瘪谷子在喂鸡。
营地里干净的令人发指,老包敢确定,皇宫里面的空地也没有这里干净,营房的门窗上刚刚上了漆,这是在预防白蚁,潮湿闷热的天气里最适合那东西繁殖。
绕过军营,总算是找到了一些青壮,他们的活计非常的劳累,不过看起来精神很不错,这就是一个制砖的作坊,好多壮汉打着赤膊正在制坯,精壮的身体上糊满了泥点子,一个个张着大嘴嘻嘻哈哈的,时不时的被一些老汉臭骂催促干活。
小媳妇过来送饭,会被所有人调笑却不下流,瞅着这样的一群人有条不紊的干活,老包发现自己阴郁的心情好像也变得好起来了。
有人在敲钟,此时已经到了晌午,军营变得热闹起来,匆匆赶回来的苏洵邀请老包一起用餐,老包拒绝了苏洵请他去军官饭堂用饭的邀请,执意带着仆从学着排队,一面和身前身后的老军聊天,一面四处观察每个人的反应。
日子过得好不好只要看精气神就足够了,一些妇人头上还戴着孝,手里牵着不大的孩子等着端饭,面容上见不到多少悲切的意味,孩子更是叽叽喳喳的玩闹,直到被老军吼一嗓子才会抱着母亲的腿把脸藏起来。
老包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军士和妇孺的饭堂里竟然能吃到肉,确实是肉,油汪汪的一勺子肉,米饭也是精米,再配上一大勺子青菜,就是今日的午餐。
跟在老包后面的苏洵笑道:“让明公见笑了,您来的突然,只能吃这些粗劣的饭食,失礼之处还请明公海涵。”
老包看着自己餐盘里的饭食,疑惑的问道:“明允,你老实告诉老夫,今日的饭食是因为老夫来特意做的,还是平日里就是如此?这样的饭食已经超过大宋富裕人家的饭食了,老夫不信你甲子营能餐餐如此。”
苏洵笑道:“今日的午餐只是很平常的一顿,说实话,我到军营上任的时候也问过,将主不愿意解释,把账簿丢给我就不闻不问,我是看过账簿之后才确认他们平日里就是这么吃的,遇到年节的时候,还会更加的丰盛。
将主说过,钱财根本就不是从嘴上省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这一年多甲子营不但参与剿匪,还有自己的营生,将主带着大伙走了一趟青塘,西夏更是收获不菲,所以完全支撑得起这样的伙食,听说明公这里还有我甲子营五千贯银钱未收。”
包拯从袖子里抽出一沓子交子放在苏洵手里说:“五千贯交子,银货两讫,记得把账本给老夫看看,老夫也想看看甲子营凭什么顿顿吃肉!”




大宋的智慧 第二十五章你还是处子啊
吃饭的时候能自由跑动的只有一些孩子,他们走到老军的身边长大了嘴巴,老军笑骂着把碗里的瘦肉填进这些张大的嘴巴里,然后在他们的屁股上抽一巴掌,这些孩子就继续跑到别的老军那里要肉吃。
包拯看到老军吃了几口饭之后,就从腰上解下一个不大的酒葫芦吱溜一声咂一口酒,好半天不喘气,等到酒气被吸收的差不多了才吐一口气,酒香四溢,看样子喝的是好酒。
苏洵见老包脸上的疑惑之色更重,就笑着要火头军给拿一壶酒,放在老包的面前说:“卑职如今是营里的最高长官,公务缠身不敢饮酒,明公请自便。”
老包拿过酒壶,打开闻了闻盯着苏洵说道:“这样的酒在开封最少值俩贯钱,你甲子营难道说已经富比王侯了吗?”
苏洵吃着自己的米饭,抬头见老包在诘问,放下筷子道:“这就是甲子营自己酿的一些土酒,没有什么好处,就是性子烈,好的拿去治疗伤患,次品就留在军营里当军卒的福利,如果明府觉得好喝,就多喝些。”
“最好的拿去疗伤?拿酒疗伤吗?”
“是啊,这是军品,现在我们造出来的酒精,不但要满足甲子营用,还要满足永胜军所用,这次刘通判去剿匪就从甲子营调走了三十一坛子酒精,导致环州边军的订单都无法满足。”
老包听着苏洵的话就像是在听神话,他很想发怒,但是又担心自己误会了甲子营,强忍怒火问道:“美酒治病医理何在?”
苏洵拱手道:“可以预防伤口化脓,不会让小伤口最后变成致命的伤,明公,您不必怀疑,这是经过检验的,甲子营赵公山一战损伤惨重。如果不是将主把这个秘方献出来,您今日看到戴孝的人会多出好几倍,环州知府相公亲自做过检验,所以环州每年都需要花高价从甲子营调集酒精。用来治疗伤患,自从有了酒精,边军的士卒伤亡率减少了至少六成。
甲子营酿酒这是府尊亲自批准的,或许就一些酒被送给了亲朋好友,但是却没有流入集市,甲子营不依靠酿酒赚钱,这种酒太耗费粮食,府尊命令不许多酿造,所以酿造酒精剩下的残酒就变成了军卒的福利。”
包拯阅人无数,一个人是否说谎想要逃过他的眼睛实在是太难了。他不但看出苏洵的表情很诚恳,还听出苏洵在哀求自己放过甲子营,他的感觉不会错的,苏洵确实在哀求自己。
他对苏洵的了解还是从文章里了解到的,这个人或许不是一个为官的好手。他绝对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好汉子,被诗书熏陶多年,不会看得起蝇营狗苟的勾当。
1...113114115116117...4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