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一刀倾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安喜县尉

    农夫哈哈一笑,口中说道:“算这小子识相!他娘的,这小子在修武县飞扬跋扈咱们管不着,可是到封门村来颐指气使,只怕这个小子还差得远。”

    厉秋风生怕自己说得过多,被这农夫看出破绽,是以听他如此一说,只是微微一笑,却并未答话。那农夫又嘲讽了万从云几句,这才对厉秋风说道:“你向前再走五里路,便会看到一座石桥。石桥右首有一条小路,你沿着小路折向北行,便会走上山坡。一直向山上走,便可以看到封门村的入口。”

    厉秋风拱手说道:“多谢老兄指点。”

    农夫抬头看了看天空,口中说道:“天色不早了,你还是快些去罢。否则天色黑下来,你在山里行走,只怕多有不便。“

    厉秋风道:“老兄方才说自己也是封门村人,天色既然不早,老兄若是回村,咱们倒可以结伴而行,岂不甚好”

    那农夫嘿嘿一笑,口中说道:“我还有事,不能陪小哥同去了。”

    厉秋风也不勉强,拱了拱手,便即大步向前走去。

    他沿着官道走了两里多地,待转过一个弯路时,他有意无意地向身后瞥了一眼,隐隐约约看到自己身后半里处,那个农夫牵着牛,远远地跟了上来。

    厉秋风心中暗想,这农夫好生狡猾,表面上似乎相信了自己的话,却又远远跟在后面,自然是对自己并不放心。这农夫如此小心,封门村定然不是寻常的地方,自己一定要万分谨慎才是。

    他心中计议已定,装出一副全然不知的模样,大步向前走去。待他远远看到前方有一座石桥,天色已然黑了下来。厉秋风加快脚步,走到石桥之前,果然看到右首有一条小路,直向正北的高山蜿蜒而去。厉秋风略一沉吟,便即走上了小路。

    他走出了十余丈远,地势渐渐变得陡峭起来,小路直向山坡上延伸过去。厉秋风一边走路一边留心四周的情形,每一步都走得万分小心。待到他走上了一处小山坡后,天色已然全黑。只听得山风呼啸,吹得四周蓑草呜呜作响。不远处有一片树林,狂风卷过,不时有枯枝噼噼啪啪地落了下来,发出令人心悸的声音。

    厉秋风快步前行,待他来到树林边缘,身形一晃,已自藏到了一株大树后面。

    厉秋风背倚大树,凝神倾听坡下的动静。过了半柱香工夫,只听得阵阵狂风呼啸声中,传来了粗重的呼吸之声。

    厉秋风知道这声音不是人发出的,而是牛的呼吸之声。

    牛既然到了,那个农夫必然也已经到了。

    那头牛的呼吸声和脚步声越来越近,最后到了厉秋风身前两丈之处。

    厉秋风仍然一动不动。只听得那头牛慢腾腾地从他身后的大树旁走过,一直向树林深处走去。

    厉秋风仍然凝立不动,片刻之后,他听到了几丝极细微的呼吸之声。若不是他内功了得,在阵阵山风之中,想要听出这人的呼吸,势比登天还难。

    那人悄无声息地逼近过来,脚下并未发出任何声音,从厉秋风藏身的那株大树旁飘过,尾随着那头牛,直向树林深处走去。

    此时天色已然全黑,树林中更是昏暗无比。厉秋风并没有看到这人的身影,但是那人的一举一动,他却了然于胸。

    待厉秋风判断那人已出了十几步,这才从树后绕了出来。他先是凝立不动,心中暗自数数,待数到五之后,身子斗然拔起。此时恰好一阵山风卷了过来,将四周树木上的枯枝吹得噼啪乱响。

    借着这阵混杂的响声,厉秋风已自到了那人的背后。他左手食指和中指并在一处,向前轻轻一送,正戳在那人后背风门穴上。

    那人只觉得身子一麻,哼也没哼一声,便即委顿在地上。

    厉秋风却不管他,三步并作两步,直向前抢了出去。片刻之间,他便追上了那头牛。他记得在山下之时,牛脖子上拴着一条绳子。此时四周虽然一团漆黑,厉秋风还是迅疾无伦地抢到那头牛的身前,伸手抓到了那条绳子。

    绳子落到厉秋风手中之后,他轻轻用力一扯,那头牛立即停了下来。厉秋风摸黑找到路边一棵树,将那头牛拴在树上。

    厉秋风走回到被他点倒的那人身边,伸手将他拎了起来,慢慢悠悠地向左首坡下走去。

    这是他偷学锦衣卫北镇抚司审案时的法子。北镇抚司提审罪犯之时,将罪犯从诏狱带至正堂,大约要走半里路。负责押送罪犯的锦衣卫故意走得很慢,也从来不催促罪犯。只是如此一来,罪犯反倒更加害怕,往往没有走到正堂,便吓得魂飞魄散,有的甚至当场昏死过去。待被押到正堂之后,很多罪犯被用冷水泼醒之后,第一句话便是“我招、我全都招”。

    厉秋风提着那人,晃晃悠悠地走到坡下一处小山窝子中,感觉四周风小了不少,便即将那人随手扔到地上。他从山窝子边捡拾了一堆枯枝回来,晃亮火折子生起了一堆火。这才坐在火堆旁一块大石头上,看着躺在一边的那人,嘿嘿笑道:“你心思缜密,狡猾之极,只可惜武功太差,否则要擒住你,恐怕还得费一番周折。”




第878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厉秋风所处之地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山窝子,却也不能将山风尽数挡住。是以每当有山风掠过之时,火堆便会发出一阵“呼呼”之声,火焰如金蛇乱舞,飘忽不定,映照在石壁上的厉秋风的影子也随之摇曳不定,看上去极为诡异。

    被厉秋风摔在地上的那人正是他在山下遇到的那名农夫。这农夫虽然失手被擒,却也并不害怕,一双眼睛似睁未睁,并不望向厉秋风,而是木然地看着黑漆漆的天空。

    厉秋风一边用树枝拨弄火堆,一边沉声说道:“你到底是什么人为何一说去封门村,你便如此紧张”

    那农夫看都不看他一眼,竟然是一副充耳不闻的模样。

    厉秋风似乎早就料到他会如此,眉头略皱了皱,右手树枝伸进火堆之中,将几根树枝向上抬起。火堆之中有了空隙,只听“呼”的一声,火焰暴涨,煞是惊人。

    厉秋风用手中的树枝托举起其它树枝,看着火堆中的火焰不住升腾。片刻之后,他手中的那根树枝也被引燃。火焰如一条毒蛇,沿着树枝向他右手不断逼近。

    眼看着火焰沿着树枝蜿蜒而上,距离他握着树枝的右手不过数寸。便在此时,厉秋风右手倏然抬起,手中火焰升腾的树枝已递到了那农夫的小腹上。

    只听“呼”的一声,农夫小腹处的衣衫已然被树枝引燃。

    那农夫双眼虽然一直似睁未睁,只是眼角的余光一直盯着厉秋风,心中苦思脱身之计。他虽落入厉秋风手中,不过倒也并不十分惊恐。因为他知道自己若是没有回去,同伴必然会前来搜寻。而这人看样子有很多事情想要逼问自己,一时之间不会下毒手。是以他打定了主意,只要自己硬扛着不开口,拖上一时半刻,同伴赶到之时,自然便能将自己救走。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厉秋风只问了一句话,也不待自己回答,竟然在自己身上点起火来。眼看着自己小腹处火焰升腾,虽然一时之间尚未烧到自己的肌肤,却也将他吓得魂飞魄散。他只想跳起来将火焰扑灭,但是身上大穴被厉秋风封闭,全身酸软无力,竟然连小指尖动都不能动一下。

    厉秋风看也不看他一眼,却也并不问话,只是将手中的树枝在地上轻轻扑打了几下,登时将树枝上的火扑灭。随后他将树枝丢入火堆之中,又从旁边拿起一根树枝,慢慢伸入火堆之中。

    那名农夫本来以为厉秋风会趁机逼问自己,哪知道这人竟然再不理他,自顾自地用树枝拨弄火堆。眼看着自己身上的火焰升起老高,而且小腹处已然感觉灼热难忍,知道衣衫就要被火烧透,到了那时,就算厉秋风要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自己也非受重伤不可。

    这农夫念及此处,张口大叫道:“我说,我全都说!”

    厉秋风头也不抬地说道:“你到底是什么人为何一说去封门村,你便如此紧张”

    农夫听厉秋风将方才的问题又问了一遍,只是此时身上的火势愈发大了起来,惊恐之下,他嘶声叫道:“你先将我身上的火熄了,我再说与你听!”

    火光映照之下,却见厉秋风嘴角微微向上一挑,露出了一丝极为残忍的冷笑,只是用手中的树枝拨弄火堆中的柴禾,竟然理都不理农夫。

    农夫心中一寒,只觉得小腹一阵火辣辣的刺疼,知道火焰已然烧透了衣衫。当此生死存亡的关头,什么忠义气节,早就抛于脑后。那农夫大声叫道:“我是封门村陆家的人,奉了聂家族长之命,在山下打探消息,监视可疑人物……啊!”

    他话音未落,突然发出一声惨叫,却是小腹的肌肤已然被火焰烧到。饶是他大穴被封闭,惊恐和剧痛双重刺激之下,竟然使得他的身子扭曲了几下。

    便在此时,厉秋风左掌拍出,“呼”的一声,一股劲风绕到了那农夫的身上,登时将农夫身上的火焰扑灭。那农夫小腹处的衣衫烧穿了一个大洞,肌肤虽然没有被火烧伤,却也被炙烤得火辣辣的甚是疼痛。那农夫一边大声呻吟,一边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窥伺厉秋风。

    厉秋风却不理他,仍然用手中的树枝拨弄着火堆,一字一句地问道:“封门村中居住的都是些什么人聂、陆、赵、杜、花五家又是什么来历”

    那农夫知道自己一个应付不慎,只怕这人就会对自己下毒手,是以他不敢有丝毫犹豫,颤声说道:“在唐朝末年,聂、陆、赵、杜、花五家为避黄巢之乱,从关中逃到了这座大山之中。其后五家聚居于此,繁衍生息,使得此处竟然成了一处极大的村落。因为进山的道路难行,外人很难进入,尤其一到大雪之时,进山的道路便被彻底封闭,村中各户因为大雪封门,也很难出去门,是以这个村子便被称为封门村。”

    厉秋风料他不敢弄鬼,接着问道:“你们五家为何与徐家结仇,花家又为何被灭门”

    那农夫想不到厉秋风竟然知道徐家的名字,倒是吓了一跳。他看了厉秋风一眼,只见厉秋风仍然盯着火堆,火焰被山风吹动,不住摇曳晃动,映照在厉秋风脸上,使得他的面容阴晴不定,看上去极为诡异恐怖。

    那农夫颤声说道:“徐家确实是聂、陆、赵、杜、花五家的世仇,只不过双方如何结怨,只有五家的族长知道。我只不过是陆家的晚辈,人又蠢笨,逢年过节祭祖,连祠堂都不许我进入,哪里会知道五家与徐家结怨之事”

    他说到这里,竟然愤愤不平起来。只不过刹那之间,看到厉秋风的神情,这才惊觉自己的处境,心下登时沮丧起来。他暗自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封门村原本有五个家族,只不过在宋朝时,花家有人竟然私通徐家,做了徐家的内应。双方约好里应外合,尽灭聂、陆、赵、杜四家。只不过花家的阴谋被聂家发现,聂家族长将计就计,故意装作不知,暗地里却与陆、赵、杜三家设了陷阱。就在花家将徐家引入封门村之时,其余四家伏兵尽出,不但将潜入封门村的徐家人尽数杀死,对于花家也是斩草除根,连襁褓中的婴儿都没有放过……”

    那农夫说到这里,看了厉秋风一眼,这才接着说道:“我不知道阁下到底来自何方,与封门村又有何干系。不过我瞧阁下的模样,是第一次到封门村来。封门村守卫森严,聂、陆、赵、杜四家高手如云,又仗着封门村地势险要,可以说是固若金汤。阁下即便想将我作为人质闯入封门村,却也是绝无可能之事。我只不过是封门村陆家最不成器的子弟,否则也不会被派到山下做巡山望路的苦差。封门村以聂家为首,聂家的族长看我跟看一只蚂蚁没有什么两样。我劝阁下还是尽早离开这里,免得遭了聂家的毒手!”

    厉秋风听这农夫侃侃而谈,知道他故意贬低自己在封门村的地位,便是想让厉秋风轻视于他,不至于拿他当人质,试图混入封门村。厉秋风沉声说道:“这一两年间,是否有外人进入封门村”

    那农夫摇了摇头,口中说道:“自从与徐家结仇之后,聂、陆、赵、杜、花五家派出大批子弟,潜入各地,追踪徐家人的行迹。除了这些被派到山外的子弟之外,从来没有外人进入封门村……”

    厉秋风冷笑一声,口中说道:“你在山下之时,明明说过万从云到过封门村,此时又说从来没有外人进入封门村。你故意弄鬼,难道以为我不知道吗”



第879章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一刀倾情 ”查找最新章节!

    厉秋风说这句话时,语气阴森恐怖。只是那农夫并不慌张,口中说道:“阁下有所不知,封门村村中有村,极为诡异。万从云所到之处,乃是封门村故意设置的一个假的村子。真正的村子他压根就没有去过。”

    厉秋风心下一凛,见这农夫脸上并无慌张之色,倒不似作伪。他向火堆中又添了几根树枝,这才沉声说道:“村中有村,这是什么意思”

    那农夫说道:“聂、陆、赵、杜、花五家逃入这座大山之后,因为害怕仇人追杀至此,是以建造村落之时,便造了一真一假两个村子。假的村子位于一处山谷之中,只有西侧一个入口,从地势上来说,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是敌人攻入谷内,见此情形,定然以为那里就是封门村,绝对不会有丝毫怀疑。只不过他们却不知道,真正的封门村地势更加险要,外人想要进入势比登天还难。聂、陆、赵、杜、花五家先祖耗费如此心血,便是算定了敌人若是势大,攻进假的封门村之后,必然以为大功告成,再无防备。到了那时,退入真正的封门村的五家高手便可突然杀出,定然可以将敌人杀得片甲不留……”

    厉秋风不待他说完,便即沉声问道:“真正的封门村又在哪里”

    那农夫苦笑了一声,口中说道:“聂、陆、赵、杜、花五家建造封门村之时,所有的族人弟子都知道真正的封门村在哪里。只不过后来与徐家纠缠不断,双方都派出死士混入对方家族之中,数百年来缠斗不休,双方都是死伤惨重。后来聂家在五家之中脱颖而出,做了五家的首领。为了防备徐家的死士混入封门村,聂家族长规定除五家族长之外,不许其他人知晓真正的封门村到底在哪里。除非敌人攻破了假的封门村,才会由各家的族长带领族人退入真正的封门村,伺机反扑。只不过几百年来,敌人连假的封门村都攻不进去,更别说一窥真正的封门村了。阁下想逼我说出真正的封门村的所在,可是就算你活活烧死我,我也说不出它在哪里。”

    厉秋风冷笑了一声,口中说道:“你说的这些话太过玄虚。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聂、陆、赵、杜、花与徐家就算有血海深仇,这几百年过去了,仇恨早已淡了。何况大唐末年虽然天下大乱,其后五代更迭,封门村藏匿在这座大山之中,人迹罕至,或许无人知晓。可是宋朝立国之后,中原归于一统。虽然宋朝积弱,先后被契丹、西夏、女真、蒙元所欺。不过宋朝吏治还算得上清明,地方官员治理属地也十分严密。此处离洛阳不远,无论是宋朝和契丹管辖这里,还是其后蒙元窃居中原,想来地方官不会不知道这里有一座村落。而大明立国之后,自朝廷中枢,乃至边鄙小镇,都设了官员管辖。封门村若是如此神秘,地方官岂能不知”

    厉秋风越说语气越是严厉,到得后来,他双眼盯着农夫,脸上又露出了残忍恐怖的神情。那农夫虽然有些害怕,却也并不惊惶失措。他对厉秋风说道:“阁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方才听阁下说话,似乎对官府颇为熟悉。阁下可知一任知县,任期大约是多少年吗”

    厉秋风一怔,不知道这农夫为何会有此一问。他思忖了片刻,这才开口说道:“唐、宋、元诸代的情形我不知道,不过以大明来说,立国之初,百业待兴,官吏人数不足,是以知县任期长了一些。我曾经听人说过,太祖皇帝在位之时,严刑苛法,自朝廷大员到知县小吏,杀戮甚众,使得州县官员严重不足。是以有的知县在一地竟然做了十五年县太爷。但是永乐皇帝之后,再无立国之初那般大案频发,朝廷又定下了京察制度,对州县官员进行考评。一般来说,知县任期三年。若是考评卓异,便会提拔为府、州、省乃至京官。若是考评太差,便会被罢黜官职,成为庶民。”

    那农夫没有想到厉秋风对于官府的情形竟然如此熟悉,脸上现出了诧异的神情。只不过这份诧异一闪即逝。只听他接着说道:“阁下认为在一地做了十五年县太爷,便已是出格之事。却不知封门村所在的修武县,有的知县做了二十五年县太爷,却也并没有升迁……”

    厉秋风听他说到这里,心下一凛,想起黄崇之事。以黄崇的资厉和才能,还有他治理修武县的业绩,早就应该升任州府官员,甚至做到一省的巡抚也并不是没有可能之事。但是十多年来,黄崇却一直屈身修武县,做一个小小的知县,此事颇为古怪。虽然他听尹捕头等人说起过此事,说是每当朝廷有意将黄崇升职,修武县的百姓便会推举三老到省城请愿,要将黄崇留在修武县城。不过朝廷官员升迁自有成规,绝对不会因为百姓请愿便更改章程。黄崇一直留在修武县做知县,背后定然有人做了手脚。
1...428429430431432...5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