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一刀倾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安喜县尉
冯师爷摇了摇头,道:“去年我曾奉了黄大人之命,到京城户部办事。当时和一群大小官吏在户部签押房等着堂官召见,听那些官儿摆龙门阵,听到了这些闲话,这才在你老尹面前现学现卖罢了。我听那些京官说,这位阳大人是皇帝的心腹,好像还救过皇帝的性命,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黄大人的性子你是知道的,一向不怎么奉迎上司。可是你瞧他现在这副模样,对阳大人可是恭敬得很啊。”
两人小声说话之际,却听阳震中对黄崇说道:“黄大人,今日倭寇发难,妄图在修武县闹事。所幸贵县上下一心,拼死抵抗,这才没有让倭寇阴谋得逞。待我回转京城,定然要向皇上禀明此事。到时皇上自然有恩旨颁下。黄大人,我要先恭喜你了。”
黄崇身子一颤,急忙躬身说道:“多谢大人提拔,下官感激不尽。”
阳震中微微一笑,接着说道:“黄大人今晚就写一封折子,将有功官吏的名字尽数写在其中。我会替黄大人将折子转送内阁。”
阳震中此言一出,黄崇心下大喜,尹捕头、冯师爷等一众公差捕快也是欣喜若狂。须知黄崇不过是一名小小知县,就算写了折子,详述此事的经过,再报上有功之人的姓名,却也要先将折子交到洛阳知府衙门,然后再由知府衙门送到河南巡抚衙门,由河南巡抚送往京城。这一路下来,修武县一众官吏原本西瓜大的功劳,最后能剩下芝麻大小已属不易。到时朝廷旨意颁下,必然是“河南巡抚某某率一众能吏,亲赴修武县城围剿倭寇。巡抚某某身先士卒,斩杀倭寇头目若干,巡抚衙门某某及某某手刃倭寇数名,实为朝廷干城。即日起巡抚衙门上下官吏连升sān ji,赏银三万”。而修武县衙门的官吏徒劳无功不说,闹不好再给安上一个“昏庸无知,放纵倭寇行凶”的罪名,到了那时,修武县衙门自黄崇以下,都要受到责罚。
但是若是由阳震中亲手将折子送到内阁,各位大学士必然亲自开封,然后直送皇帝御前。这份功劳,必然尽数落到修武县一众官吏头上。到时黄崇、尹捕头、冯师爷等官吏升官,公差捕快发财,大伙儿都有好处,那是天大的好事。是以不只黄崇心下欢喜,就连那些升官无望的公差捕快却也兴高采烈,得意之极。只是众人欢喜之余,心下均想,今晚须得好生奉承黄大人,让他在折子中别忘了添上我的名字,若是他能给咱添上几句,说不定皇帝看了之后龙颜大悦,立时提拔我做了大官也说不定。就算做不了大官,赏下百十两银子,岂不是发达了?!
阳震中见修武县衙门诸人个个一脸欣喜,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洛阳知府韩大人不幸遇难,我自然会具折向皇上禀报,抚恤他的家人。只是这城隍庙中尸体遍地,还要请黄大人带人好生清理。将倭寇的尸体拖出庙外,点清数目之后,一把火烧成灰,然后深埋地下。至于战死在这里的衙门兄弟的遗骨,须得整理干净,购置棺木,择地好生安葬。安葬所需的银子和抚恤银子,朝廷自会承担。”
黄崇急忙躬身听命。此时院子中的大火已熄了大半,黄崇亲自带着尹捕头、冯师爷等人清理院子中的尸体。洛阳知府衙门的公差和捕快失了首领,此时也随着黄崇等人一起在院子中忙活起来。
阳震中带着锦衣卫到了之后,厉秋风悄没声地走到大殿左侧石阶下的阴影之中,静静地看着阳震中等人说话。
待黄崇带人到院子中清理尸体之后,大殿之前登时空下了一大片。便在此时,忽听大殿内传来一声大叫,紧接着有人哭号起来。众人心下一惊,都不知道殿内出了什么事情。阳震中抬头向大殿内望去,目光却与聂老太爷碰到了一处。阳震中道:“阳某早就听说过聂大人的名字,只不过没有想到在这里相见,倒有些意外。”
聂老太爷面色如常,微微点了点头,道:“老朽获罪离开京城之时,今上尚龙潜湖广。阳大人是今上的心腹股肱之臣,那时必然也在湖广,随侍于今上身边。只是想不到阳大人居然也知道老朽的名字,倒让老朽受宠若惊了。”
一刀倾情最新章节地址:
一刀倾情全文阅读地址:/25561/
一刀倾情txt下载地址:
一刀倾情手机阅读:/25561/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右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076章}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一刀倾情》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青豆,谢谢您的支持!!





一刀倾情 第1076章
黄崇少年得志,说不热衷功名那是假的。只不过后来聂老太爷不许他在京城做官,想方设法让他离开了京城,辗转多地,最后到了修武县城,只能做一名小小的知县。十余年间,吏部多次要升黄崇的官,却都被聂家用种种手段,将黄崇留在了修武县。后来又将张百行派到了他身边做师爷,名义上是协助黄崇,实际上却有监视之意。
聂家如此行事,使得黄崇每日里如坐针毡,心中愤愤不平。直到数月前海州一战,徐家倾覆,黄崇虽然伤心杜家男丁死伤殆尽,却也是松了一口气。自以为从此之后聂家不会再逼迫自己做事,或许在官场之上还能更进一步。未曾想徐家败亡之后,聂家却是步步紧逼,比之徐家却也不遑多让。黄崇知道情势不妙,恰好胡坤找上门来,两人都知道聂家要灭了陆、赵、杜三家。而陆家势大,聂家暂时不会下手,必然要先除掉赵、杜两家。黄崇便与胡坤约好连结自保,共同对付聂家。此时锦衣卫首领阳震中到了,黄崇便下了决心,一定要抱紧这棵大树,使得聂家不敢对自己下手。是以他对阳震中极是恭敬,虽然阳震中示意他起身,他仍然跪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许鹰扬站在阳震中身后,见黄崇带着一众公差捕快黑压压地跪了一片,便即开口说道:“黄大人,阳大人已经吩咐过各位请起了,你就不必如此客气了。”
黄崇这才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后退了几步,垂手侍立。黄崇起身之后,尹捕头、冯师爷等人也纷纷站起身来。尹捕头低声对冯师爷道:“他娘的,看看人家这份威风。咱们跟人家一比,简直都被压到土里去了。”
冯师爷扯了扯尹捕头的衣襟,下巴冲着一众锦衣卫努了努,示意他不要胡说八道,以免被锦衣卫听到,势必惹下dà má烦。尹捕头低声说道:“老冯,你也太小心了。离着这么远,就算他们是顺风耳,却也听不见咱们说话。”
尹捕头说到这里,略停了停,这才接着说道:“老冯,不是说这位阳大人是锦衣卫指挥使吗?怎么刚才那个穿黑袍的锦衣卫大官却说他是什么‘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掌锦衣卫事’?难不成锦衣卫指挥使另有其人不成?”
冯师爷见锦衣卫并没有留意二人,这才压低了声音说道:“锦衣卫指挥使不过是三品武官,从品级上来说,在京城压根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锦衣卫是皇帝亲军,一向是皇帝心腹。是以统领锦衣卫之人,必然是皇帝最信得过的亲信。你想想都做到了皇帝的亲信,又怎么只能是一个小小的三品武官?是以主掌锦衣卫的大臣,往往不是指挥使,而是另有要职在身。比如说本朝权势最大的陆炳陆大人,是当今天子在藩邸时的旧臣,锦衣卫便是受他辖制。但是陆大人可没去做什么指挥使,最初进京之时,其官职为‘都指挥同知掌锦衣卫事’。锦衣卫指挥使只不过是他门下的走狗罢了。这位阳大人确实做过锦衣卫指挥使,不过后来晋升为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兼掌锦衣卫。地方官员和江湖人物不晓得他的职位已经变了,仍然以为他是锦衣卫指挥使,那是大错特错了。”
尹捕头听冯师爷说完之后,虽然脑中仍然有些云山雾罩,却也知道这位阳大人要比锦衣卫指挥使更加厉害。他看了冯师爷一眼,低声说道:“他娘的,看样子还是读大书的人了不起。你老冯才高八斗,比咱这样的老粗懂得太多了。”
冯师爷摇了摇头,道:“去年我曾奉了黄大人之命,到京城户部办事。当时和一群大小官吏在户部签押房等着堂官召见,听那些官儿摆龙门阵,听到了这些闲话,这才在你老尹面前现学现卖罢了。我听那些京官说,这位阳大人是皇帝的心腹,好像还救过皇帝的性命,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黄大人的性子你是知道的,一向不怎么奉迎上司。可是你瞧他现在这副模样,对阳大人可是恭敬得很啊。”
两人小声说话之际,却听阳震中对黄崇说道:“黄大人,今日倭寇发难,妄图在修武县闹事。所幸贵县上下一心,拼死抵抗,这才没有让倭寇阴谋得逞。待我回转京城,定然要向皇上禀明此事。到时皇上自然有恩旨颁下。黄大人,我要先恭喜你了。”
黄崇身子一颤,急忙躬身说道:“多谢大人提拔,下官感激不尽。”
阳震中微微一笑,接着说道:“黄大人今晚就写一封折子,将有功官吏的名字尽数写在其中。我会替黄大人将折子转送内阁。”
阳震中此言一出,黄崇心下大喜,尹捕头、冯师爷等一众公差捕快也是欣喜若狂。须知黄崇不过是一名小小知县,就算写了折子,详述此事的经过,再报上有功之人的姓名,却也要先将折子交到洛阳知府衙门,然后再由知府衙门送到河南巡抚衙门,由河南巡抚送往京城。这一路下来,修武县一众官吏原本西瓜大的功劳,最后能剩下芝麻大小已属不易。到时朝廷旨意颁下,必然是“河南巡抚某某率一众能吏,亲赴修武县城围剿倭寇。巡抚某某身先士卒,斩杀倭寇头目若干,巡抚衙门某某及某某手刃倭寇数名,实为朝廷干城。即日起巡抚衙门上下官吏连升sān ji,赏银三万”。而修武县衙门的官吏徒劳无功不说,闹不好再给安上一个“昏庸无知,放纵倭寇行凶”的罪名,到了那时,修武县衙门自黄崇以下,都要受到责罚。
但是若是由阳震中亲手将折子送到内阁,各位大学士必然亲自开封,然后直送皇帝御前。这份功劳,必然尽数落到修武县一众官吏头上。到时黄崇、尹捕头、冯师爷等官吏升官,公差捕快发财,大伙儿都有好处,那是天大的好事。是以不只黄崇心下欢喜,就连那些升官无望的公差捕快却也兴高采烈,得意之极。只是众人欢喜之余,心下均想,今晚须得好生奉承黄大人,让他在折子中别忘了添上我的名字,若是他能给咱添上几句,说不定皇帝看了之后龙颜大悦,立时提拔我做了大官也说不定。就算做不了大官,赏下百十两银子,岂不是发达了?!
阳震中见修武县衙门诸人个个一脸欣喜,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洛阳知府韩大人不幸遇难,我自然会具折向皇上禀报,抚恤他的家人。只是这城隍庙中尸体遍地,还要请黄大人带人好生清理。将倭寇的尸体拖出庙外,点清数目之后,一把火烧成灰,然后深埋地下。至于战死在这里的衙门兄弟的遗骨,须得整理干净,购置棺木,择地好生安葬。安葬所需的银子和抚恤银子,朝廷自会承担。”
黄崇急忙躬身听命。此时院子中的大火已熄了大半,黄崇亲自带着尹捕头、冯师爷等人清理院子中的尸体。洛阳知府衙门的公差和捕快失了首领,此时也随着黄崇等人一起在院子中忙活起来。
阳震中带着锦衣卫到了之后,厉秋风悄没声地走到大殿左侧石阶下的阴影之中,静静地看着阳震中等人说话。
待黄崇带人到院子中清理尸体之后,大殿之前登时空下了一大片。便在此时,忽听大殿内传来一声大叫,紧接着有人哭号起来。众人心下一惊,都不知道殿内出了什么事情。阳震中抬头向大殿内望去,目光却与聂老太爷碰到了一处。阳震中道:“阳某早就听说过聂大人的名字,只不过没有想到在这里相见,倒有些意外。”
聂老太爷面色如常,微微点了点头,道:“老朽获罪离开京城之时,今上尚龙潜湖广。阳大人是今上的心腹股肱之臣,那时必然也在湖广,随侍于今上身边。只是想不到阳大人居然也知道老朽的名字,倒让老朽受宠若惊了。”




一刀倾情 第1077章
阳震中听聂老太爷这句话说得皮里阳秋,只是微微一笑,道“与聂大人相比,阳某确是后进晚辈。当年大人做到吏部侍郎这等高官,虽然后来致仕,但是朝廷顾念老臣,时时会派人前来探视。只不过害怕打扰了大人,没有让大人知道罢了。阳某随今上由湖广进京,初时在陆炳大人手下做事,充任锦衣卫百户。看过不少有关聂大人言行的记录,知道聂大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是以便留上了心。”
聂老太爷眼皮颤了两颤,道“想不到老朽这样一个罪臣,竟然劳动阳大人如此小心,幸何如之?”
阳震中道“聂大人当年锋芒太盛,以吏部侍郎的身份,亲书,制成数部秘册。听说其时从朝廷大员到边鄙之地的小吏,任由聂大人驱使。如此威势,只怕先帝驾前的诸臣之中,能够及得上聂大人的,想来也没有几人。”
黄崇、尹捕头、冯师爷带着一众公差捕快在院子中搬运尸体,只不过三人一边忙活,一边竖起了耳朵,听阳震中与聂老太爷说话。尹捕头和冯师爷与聂老太爷没有什么交往,不晓得这个老头儿的来历。黄崇却知道聂老太爷当年也曾在京城吏部做官,后来不晓得出了什么事情,不得不辞官归隐,回到封门村中。此时听阳震中如此一说,他没有想到聂老太爷竟然做到了吏部侍郎这等高官。须知吏部主掌天下官员的升迁任免,考评责罚,最是位高权重。而听阳震中话中之意,聂老太爷利用吏部侍郎的身份,暗地里记录朝廷和各地官吏的阴私、丑闻,以此要胁官吏为他做事。这份心机,当真厉害。只不过以聂老太爷的阴狠毒辣,不知道后来为何事败,被迫辞官归隐。但是他犯下了这等重罪,仍然能够全身而退,可见聂老太爷之厉害,绝非寻常官员可比。
聂老太爷眯缝着双眼,沉声说道“阳大人这话可太看得起老朽了。老朽当年一心为朝廷办事,向来没有私心。撰写,不过是想在对朝廷官吏考评之时,有所依据罢了。可恨当年小人从中作梗,竟然诬蔑老朽挟百官阴私,要挟众官员做事。吏部尚书大人不辨是非,受了小人挑拨,向先帝上了折子,给老朽定了十三条大罪,要置老朽于死地。都察院诸位御史有的受了小人挑拨,有的却是风闻奏事,纷纷写奏折弹劾老朽。阳大人不妨想一想,老朽若是真能以要挟朝廷官吏,又岂会甘心受到这么多人的弹劾?早将他们的阴私丑闻散布了出去。无非是当年老朽锋芒太露,得罪了同僚,这才被那些小人群起而攻罢了。”
阳震中将双手负在背后,看着聂老太爷侃侃而谈,嘴角动了动,露出了一丝冷笑,道“可是阳某后来在锦衣卫档案库中看到了记录当年之事的几本册子。据锦衣卫打探的消息,聂大人藏了,着实要几位朝廷大员为你做了数件大事。只不过后来聂大人不知道是不是昏了头,竟然惹到了钱宁和江彬两人的头上。结果在某一个晚上,聂大人的宅子着了大火,烧死了不少人。而聂大人最喜欢的一位侍妾,却在这场大火中神秘消失。都察院的几位御史对聂大人的弹劾,便是从这场稀奇古怪的大火开始的。最初只不过指责聂大人宅子起火之后,与百姓起了纠纷,不肯赔偿百姓银子,后来才有人揭发大人借,操纵官吏为你做事,使得事情越闹越大。依着钱宁、江彬等人的意思,原本是想将大人明正典刑,斩首示众,株连九族。可是以钱、江两人的势力,最后居然没能将大人送入锦衣卫诏狱,只是让大人致仕了事。聂大人能如此幸运,可以说是殊为不易,据阳某所知,得罪了钱宁和江彬二人,能全身而退者,在正德朝只有大人一人而已。”
厉秋风站在阴影之中,听阳震中和聂老太爷说话,心下暗想,姓聂的老家伙当年借着吏部侍郎的身份,收集百官的丑闻,以此要挟官吏为他做事。阳震中说这个老家伙做了几件大事,自然不只是与徐家的纠纷。因为与朝廷大事相比,这些江湖恩怨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想来除了对付聂家之外,老家伙十有**还想在官场之上呼风唤雨。钱宁、江彬二人,是正德朝最厉害的权臣。老家伙向钱、江二人下手,自然是要夺得朝廷大权。只不过最后落败,不得不致仕隐居。不过确如阳震中所说,钱宁和江彬二人想要除掉的政敌,从来没有失手过。这个老家伙竟然能够平安离开京城,返回封门村,只怕还是他在官场中的人脉和手中握着的官吏的阴私丑闻起了作用。老家伙被逼致仕,定然心有不甘。他若是灭了徐家,下一步必然是要聂家子弟重入官场,其志不小。若是给这个老家伙得势,非得天下大乱不可。
厉秋风思忖之际,却听聂老太爷说道“阳大人,你是一心想要致老朽于死地不成?”
阳震中却没有立时答话,他转头四处看了看,却见黄崇和尹捕头、冯师爷已经带着公差捕快将院中的尸体大半搬出了院子。阳震中对黄崇说道“黄大人,你带人到庙外去处置尸体,然后派人在全城巡视,遇到可疑人物,尽可以先行擒拿,细细审问,不可让倭寇有漏网之鱼。”
黄崇听阳震中与聂老太爷说话,两人话中都藏着机锋,只怕随时都会翻脸。此时黄崇已决心与聂家撇清干系,巴不得离开聂老太家和纪定中等人越远越好。此时听阳震中如此吩咐,正中下怀,急忙答应了一声,正要带着尹捕头、冯师爷等人离去,突然又停下了脚步,转头对站在石阶上的黄旭说道“旭儿,你随爹爹一同回转县衙罢。”
黄旭看了一眼站在石阶下阴影中的厉秋风,正想摇头拒绝,却见厉秋风冲他使了个眼色,示意她随黄崇离开。黄旭一怔,此时自然不能说要陪着厉秋风,只得点了点头,转头对圆觉说道“大师也随我同去罢。”
圆觉见锦衣卫大举来援,自己带着群尼留在城隍庙中已没有必要,是以点了点头,随着黄旭走下了石阶,一直到了黄崇身边。黄崇又向阳震中道了声罪,这才带着众人走出了城隍庙。
阳震中向院子右首看了一眼,对远远站在围墙下面的徐承宗道“徐先生,请过来说话。”
徐承宗见阳震中招唤自己,虽然心下惊惧,却也只得慢慢走了过去。
此时大殿中哭号之声渐止,紧接着只听脚步声响,片刻之后,却见闵道士带着天山派弟子走了出来。其中一名道士身上背着云中子,另外还有几名道士背着战死和受伤的同门,脸上都是悲伤难抑的神情。
纪定中见群道脸上都有泪痕,正要开口询问,闵道士颤声说道“各位朋友,家师受了重伤,方才、方才已然仙逝……”
闵道士说到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更咽着流下泪来。众人心下却松了一口气,暗想云中子投靠倭寇,做了大汉奸。此时重伤毙命对于天山派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否则锦衣卫到了,必然要将云中子擒杀。他做了汉奸之事隐瞒不住,闵道士等人势必陷入两难境地。云中子既然毙命,一切罪责自然烟消云散,也不会祸及天山派弟子。
只不过厉秋风、纪定中等人心下均想,云中子虽然死了,但是锦衣卫已然控制了城隍庙,不知道会不会放天山派这些道士离开。





一刀倾情 第1078章
纪定中原本想安慰闵道士几句,只不过自从锦衣卫大队人马现身之后,情势突变,听阳震中的意思,矛头直指聂老太爷。聂家能否得脱此难,眼下殊未可知。他心中焦躁,一时之间也无心说话,是以站在一边,只是默然不语。
阳震中看着天山派众道士,叹了一口气,道:“云中子道长急公好义,咱们都是佩服得紧。今日云中子道长虽然罹难,各位道长不妨在修武县盘恒数日,待朝廷恩旨颁下,领了封赏,再回转天山却也不迟。”
闵道士见阳震中虽然身穿布衣,不过器宇不凡,而且身后跟着一众锦袍人,个个威武雄壮。原本飞扬跋扈的纪定中站在一边,似乎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声。是以闵道士知道阳震中来头不小。而且此人张口便提到朝廷,只怕与朝廷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天山派掌门人新丧,若是再与朝廷有了什么纠葛,事情可就大大不妙了。是以闵道士拱了拱手,强压住胸中的悲痛,口中说道:“多谢老先生好意。只不过敝派掌门人遭遇不幸,贫道等须得尽快赶回天山,向敝派的各位长辈详细禀报此事,听各位长辈处置。若是迟了,只怕师门有变。至于朝廷封赏,贫道等均是修道之人,不敢有此奢望。”
天山派在江湖之中虽然不如少林、武当、泰山、华山、昆仑等门派威名赫赫,却也是名震西域的名门正派。掌门人死在中原,天山派必然要召开大会,推选下一任掌门。闵道士等人是云中子的亲传弟子,若是不及时赶回天山,一旦同门之中有人图谋掌门之位,趁闵道士等人不在天山,先行选出了新任掌门人,情势对闵道士等人将极为不利。阳震中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害所在,是以点了点头,道:“那就不留各位道长了。不过天山派此次为朝廷出力,咱们都是亲眼所见。日后各位道长侠名传于天下,江湖好汉定然对贵派万分景仰。”
闵道士道了声谢,便即带着天山派弟子匆匆离开了城隍庙。
此时徐承宗早已走到了石阶之下,只是见阳震中正与闵道士说话,便即默默地站在一边。直到闵道士离开之后,阳震中才转头对徐承宗道:“徐承宗,你知罪吗?”
徐承宗听阳震中声音阴沉,倒有些惊惧。只不过他此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冷笑了一声,道:“徐某何罪之有?”
阳震中道:“你与倭寇勾结在前,截杀前来修武县赴任的县丞于帆在后。到了修武县后,又与倭寇联手,将云台山无极观、逍遥观、空明寺烧成白地,烧死和杀死道士、和尚三百一十七口。今日更是与倭寇合谋,在这城隍庙中,害死官府官吏、差役和义民百姓不下三四百口。此等大案,本朝少有,你是主谋,难道还不知罪么?”
徐承宗冷笑道:“数月之前,聂老狗一伙奸贼在海州突袭我们徐家,杀害了四五百名徐家子弟。那时怎么没看到你们这些锦衣卫出来主持公道?!”
1...482483484485486...5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