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雄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坦克兵
到了巴拿马之后,他在别人的介绍下,来到了巴拿马运河股份有限公司,到了这里,他发现这里和国内比起来,真的是人间天堂啊!他在这里一开始干的是把泥土铲到车上、拉板车之类的重活,但是不久之后,他被人看中了,当上了一名蒸汽挖掘机的司炉,从此变成一名地位较高的技术工人。
在国内的乱世之中,能够艰难的活下去,就已经是奢望了。
可是来到
了这个地方,不仅能够活下去,而且能够很好的活下去。
再后来,张皮绠在这里还娶上了媳妇。
因为之前巴拿马运河的开工是断断续续的,他们这一批华工加入了巴拿马运河公司之后,活不多,工作时间是朝九晚五,每周上班五天,所以他有闲工夫可以去找女人,而且因为包吃住,也有闲钱去找个媳妇。
后来他认识了一名印欧混血儿,两人结婚了,生了一对儿女。
可是这段时间来,公司上班的任务一下就繁重起来了,由原来的955变成了996,然后又变成997,再变成了797,现在倒好,变成了707了。
这个707可不是波音707,是早上七点上班,晚上零点下班,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7个小时,比后来某些黑心老板还黑。
707就707吧,可是奖金还是一分钱都没有,这就让很多当地工人表示辞职不干了。
至于为何加班加点没有奖金?董事长张亮把原因都说了:“我们的公司目前还未投入运营,只有等到运河完工,我们收取过路船舶的过河费用之后,公司才能开始盈利。
只要大伙们坚持下去,最后都是我们巴拿马运河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今后就不用辛苦了,几乎就是坐在家里都能领钱了。
”
确实是如此,目前公司拿什么来给工人们发奖金?
虽然很多当地人、印第安人和白人都不干了,可是吃苦耐劳的华工却坚持了下来。
张皮绠匆匆吃完了午饭,工人们的中午用餐时间非常短,只有半个小时,每个人吃完饭之后,自己把饭盆洗了,然后交给厨房的人,就上工地继续开工了。
吃饭的时间,蒸汽机锅炉并没有熄火。
张皮绠上了车之后,打开炉门,只见里面燃着暗淡的火焰。
他往炉门内加入了一铲煤,再拉动风箱,炉火一下就烧得旺了起来。
“开工!”司机刘新跳上车,大喊了声。
张皮绠一拉阀门,高压蒸汽进入了汽缸内,蒸汽机发出“呼嗞呼嗞”的轰鸣声,司机刘新拉动了手柄,蒸汽机带动履带式铲车,在工地上缓缓的移动。
刘新压下手柄,铲车的大斗往地下一挖,一大铲泥土被挖掘起来,随后他转动铲车,把泥土倒入了一辆卡车上。
挖掘了三次,一辆卡车就装满了泥土,司机开着车,离开了河床工地,把挖掘出来的泥土往两边运去,这些泥土将会被堆在河岸两边,用来充当河堤的土方。
“施工进度进展神速啊!”肖柏一行人又一次来到了运河施工工地。
“以这样的速度,可能三个月,就能完成第一段河床的施工。
”斐迪南·德·雷赛布说道。
“长官,我们去上游看看吧。
”张亮道。
n车队沿着第一段河段的运河河床边上的公路,往上游的河段驶去。
沿途过去,一条白线上面立着木桩,拉起了绳子,表示这里是运河,只是施工队还未施工到此处。
上午看过了第一道船闸了,所以车队在路过第一道船闸的时候没有停留,而是继续往上游走。
第一道船闸过去的河段,地势要比第一段的河段高出了十多米。
沿着第二段河段往上游走,汽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第二道船闸的位置。
第二道船闸也是正在施工之中,第二道船闸和第一道船闸的规格是一样的,都是两扇二十米宽的闸门,运河所有的船闸都是同步施工,施工队正在船闸里面挖掘,挖掘出一口大坑,又挖掘出了船闸航道、涵洞等,船闸挖好之后,将会在船闸壁上覆盖上水泥,船闸的控制性建筑物也正在施工之中,工地上的工人们忙忙碌碌。
过了第二道船闸,第三段河段,和前面的河段一样,都是在地面画出了白线,以绳子拉起来。
再往前走一段路,就能到达第三道船闸了。
(本章完)
华夏雄师 第454章 巴拿马运河(下)
第三道船闸,这里的水位将会高过大洋26米,比第二道船闸高出10米左右,再加上水深和两边的墙壁的高度,船闸的总高达到了25米,相当于一栋六层楼高的楼房了,船闸上面还有一栋五层楼高的控制建筑,边上还有一座变电站,把从查格雷斯河拦河大坝水电站送来的电能变压之后,提供给船闸使用。
“这栋五层楼的大楼,就是控制大楼,”总经理皮埃尔·让·约瑟夫指着那栋五层楼对肖柏介绍说,“这里面有船闸的控制室、应急发电机房、顶层指挥室、办公室、修理车间、器材仓库,还有食堂、医务室、图书室、娱乐室等设施。
”
一名来自德国的电气专家介绍说:“驱动船闸闸门和涵洞阀门开关都是全电动的,使用电动机来打开和关闭闸门,使用电动机打开涵洞阀门,而这些电动机的开关,都不是直接放在电动机上面,而是放在控制大楼的控制室内,人只要坐在控制室内按下按钮,就能通过继电器控制开关,启动或者关闭电动机。
”
这个听起来很先进,是这个年代最先进的远程控制方式。
当然了,比起后世的集成电路远程控制来,这种方式是非常落后的,但是对于这个年代来讲,这种控制方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控制方式。
控制大楼内,各种设施齐全,从控制指挥区域到办公区域,再到食堂、休息区、图书室之类的,应有尽有,大楼完工之后,楼顶还将安装风向标和风速仪,在这里建立一座小型的气象台。
距离控制大楼大约300米外,在未来的加通湖湖畔的一块空旷地上,将会修建一大片的生活区,从第一道船闸到第三道船闸,然后过了加通湖之后的两道船闸的工作人员,以及平日里维护运河的工作人员、运河收费处工作人员、查格雷斯河水坝工作人员、水电站工作人员、拖船队船员、引水船船员、海关巡逻艇船员、运河工人等巴拿马运河的工作人员都会居住在这片生活区内。
还有一部分的运河工作人员,尤其是运河船队的工作人员,将会分别居住在巴拿马城和科隆城两座城市内,那些工作人员是运河码头的工作人员和运河船队工作人员。
巴拿马运河股份有限公司,将来还会下辖一支庞大的船队,这支船队将会拥有远洋货轮、豪华邮轮以及运河转运货轮等大型轮船,还有各种交通厅、挖沙船、海上施工船等船只。
至于运河转运货轮,那是一种平底的内河大型货轮,主要任务是,因为巴拿马运河对远洋货轮的通过能力有限,一些满载着货物的货轮无法通过运河,这样一来,那些货轮就只能在巴拿马或者科隆港口停下,把货物卸下来,装上运河转运货轮,然后这些轮船
才能过巴拿马运河。
运河转运货轮载着货物,跟在远洋货轮后面,过了运河之后,在运河对面的港口,转运货轮再把装载的货物卸下来,装上远洋货轮。
这样操作,一些超过限制的大型远洋货轮就能和货物一起过运河了。
“这座生活区,占地面积将会达到四平方公里,相当于一座小型的城市了,里面除了有住宅区之外,还有学校、医院、政府机构、警察局、消防队、商业区、公园等各种设施。
我们还将会沿着运河修建一条从巴拿马城到科隆的铁路线,每天都有多趟从巴拿马开往科隆的通勤列车,在每一座船闸都设了车站,船闸工作人员可以搭乘火车上下班。
”张亮向肖柏介绍说。
过了第三道船闸之后,前面是一大片位于丘陵之间的盆地,这里原本是农田和农庄,但是现在却变成了一大片的空地,在大约四百多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平民都被迁走了,由巴拿马运河股份有限公司给那些搬迁的平民补偿金,让他们在别的地方开垦荒地,建造房子。
因为这片四百多平方公里的盆地,在运河完工之后,将会变成一大片湖泊,这个湖泊的名字叫加通湖。
加通湖其实就是一座水库,由巴拿马运河股份有限公司在查格雷斯河沿着圣布斯山脉修建一座拦河大坝,把河水拦截下来,变成一座大水库,大水库的名字叫加通湖。
上游处,还会修建一座水坝,拦出了大约57平方公里的马丹湖,马丹湖的拦河坝上将会修建一座水电站,查格雷斯河的河水落差大,水流很激,所以可以利用拦河坝来发电。
当河水注入了加通湖之后,这座水库里面的水将会是巴拿马运河的水源,被拦断的查格雷斯河不再直接把河水注入大西洋,而是流入加通湖。
而每一次轮船过船闸的时候,湖水都会流向大洋,损失的水量,原本就是查格雷斯河应该往大洋流入的水量。
若是遇上雨季,运河边上一条人工渠还会开闸放水,以免加通湖的水位过高;在旱季的时候,上游的马丹湖打开闸门,把更多的水注入加通湖,以保证运河水位可以让轮船通过。
查格雷斯河的拦河坝,是巴拿马运河上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因为巴拿马运河不是苏伊士运河那样的海平面式运河,而是一条高过海平面的运河,所以除了两端之外,中间的区域无法依靠海水来给运河供水,只能利用河流的淡水给运河供水。
从拦河坝到生活区,有一条公路连接,等到运河完工之后,大坝的工作人员将会乘坐巴拿马运河股份有限公司的班车上下班。
对于肖柏的到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总统阿基莱奥·帕拉·戈麦斯不远千里从首都波哥大赶来,前来同肖柏会晤。
当年法国人着手开始修建巴拿马运河的时候,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对此当然是举双手赞成,因为巴拿马运河公司每年可以给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创造不计其数的财富,创造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
“呜——”一艘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巡洋舰驶入了巴拿马城内,军舰停靠在码头上,总统阿基莱奥·帕拉·戈麦斯从舷梯上走下来,码头上的军乐队奏响了哥伦比亚国歌。
早就有一支豪华车队在码头边上等待了,车队中有三辆奔驰加长版豪华防弹轿车,十辆奔驰绞车,六辆大巴车,四辆军用卡车,几十辆摩托车。
阿基莱奥·帕拉·戈麦斯总统钻入了其中一辆奔驰加长型防弹轿车内,车队在军乐声中启动,向巴拿马运河的中部船闸方向驶去。
沿途过去,阿基莱奥·帕拉·戈麦斯看着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他的心情好到了极点。
“总统先生,这是链接巴拿马和科隆的铁路线,和运河并行。
”工作人员介绍说。
“不错啊,运河施工的进展很快啊。
”阿基莱奥·帕拉·戈麦斯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这里,是机场区域。
”工作人员指着一块画出来的空旷地说道。
“机场?是军用机场还是民用?”阿基莱奥·帕拉·戈麦斯问。
“军民两用的,将来巴拿马运河需要重点保护,北面的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很可能会来抢夺这条至关重要的运河。
”工作人员回答道。
“那样我们将来还要加强这条运河的军队啊?”阿基莱奥·帕拉·戈麦斯问道。
“那倒是不需要,有英法和兰芳保护。
”
“这样啊,那么他们的保护,还不是和美帝霸权主义一个道理?我们的巴拿马运河区岂不是变成殖民地了?”
“尊敬的总统先生,还是不一样的,他们是以公司的名义驻扎保安部队,而且他们尊重我们国家主权。
可是美国人要是来了,那么结果就不一样了,您可以看看墨西哥,美国人强占了他们多少土地?”工作人员回答道。
阿基莱奥·帕拉·戈麦斯赞许的点了点头,确实,美国人把美洲当成他们自己的后花园,已经让拉美人民感到害怕了,美国人的狼子野心已经暴露出来,更加上陈新元的《美国威胁论》一书,美国人会让拉美国家变得更加贫困,变得落后,那样美国才会更安全。
可是欧洲列强不一样啊,拉美国家若是强大了,和欧洲列强还是隔了大西洋,威胁不到他们。
拉美若是出现了强国,受到威胁的是美国,所以在真实历史上,美国一直压制拉美国家,让拉美国家难以发展起来。
直到二十一世纪,拉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远远落后于欧洲和亚洲。
对于美国人来讲,欧洲大陆上和亚洲大陆上,出现了相对的军事强国,相互牵制,让欧亚大陆陷入战火之中,美国人才能从中获利。
而美国得天独厚的位置,使得他们不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都是到了最后才下山来摘桃子。
车队到了生活区,因为之前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总统阿基莱奥·帕拉·戈麦斯在到来之前,已经发了电报过来了,所以肖柏等人早早的就在生活区的临时餐厅等候多时了。
临时餐厅,是一座以木板、塑料板和铁皮搭起来的临时建筑物,在生活区的大酒店完工之后,这座临时餐厅就会拆除。
虽然是临时餐厅,但是里面空调开放,走进里面,一阵凉风扑面而来,空气清新,令人感觉十分舒适。
“欢迎肖先生来到我们哥伦比亚!”阿基莱奥·帕拉·戈麦斯下了车之后,立即迎着肖柏走了上去,紧紧握住他的手。
“没想到尊敬的总统先生竟然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啊。
”肖柏道。
“我感谢你们华人给我们哥伦比亚做的贡献。
”阿基莱奥·帕拉·戈麦斯说道。
(本章完)
华夏雄师 第455章 坦克(一)
德国土瓦本埃普拉特实验基地,周围带脉冲高压电的铁丝网环绕,基地内一座座塔台上的探照灯来回转动,雪亮的灯柱扫过外围,一切动静都逃不过卫兵的眼睛。
基地内外,都有牵着黑背狼狗、背着冲锋枪的巡逻队来回走动,一旦发现可疑目标闯入,将会毫不犹豫的击毙。
基地大门口,战满了荷枪实弹的士兵,铁门紧闭,所有抵达这里的车辆,都要在门口停下来,出示了通行证之后,才能进入基地内。
大门内,立着两座机枪塔,上面架着重机枪,可以形成交叉火力。
大门两侧的围墙上,还有两座碉堡,里面布置了四门37毫米平射炮。
一队悬挂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车队来到基地门口,看车牌号就知道了,是德意志陆军司令部的车队,但是门口的卫兵还是很尽职的拦下了车队,检查证件。
“原来是施利芬元帅的车队!”卫兵看了证件,立即行礼,并打出手势,让负责管理大门的士兵开门放人。
“嗞——”伴随着一阵电动机的轰鸣声,大门缓缓打开,车队驶入了基地内。
施利芬元帅这次来到特普拉特基地,是为了参观一种新式战车的实验。
车队驶入基地内,在一栋大楼跟前停了下来。
“尊敬的元帅阁下,请先进会客室等候,喝杯咖啡,我们的实验样车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大约十分钟之后就能开出来了。
”一名技术人员说道。
施利芬元帅却拒绝了:“我们直接去试验场上等,没几分钟了。
”
“好的。
”那名技术人员回道。
施利芬元帅在一群卫兵和技术人员簇拥下,来到了试验场上。
大约十分钟后,不远处的车库大门缓缓打开,车库内响起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一辆战车从车库内开了出来。
战车缓缓开到了施利芬元帅他们跟前,只见这是一辆履带式战车,两条履带把整个下部车体包裹住了,履带的高度有一个人那么高,履带内,底部是一排小车轮,头尾各有一个大的车轮。
根据技术人员的介绍,头尾的大车轮是驱动轮,带动履带运动的车轮,底部那一排小车轮,是用来承受重量和固定履带用的。
但是站在战车外面,几乎看不到车轮,因为车轮都有盖板挡住了。
侧面的盖板,是用来保护车轮和履带的,以免车轮被机枪打坏,履带被弹片炸断。
侧面盖板的中间,有一块凸起的铁盒子一样的装置,其实这个铁盒子是一间在侧面凸出的枪炮室,其实就是侧面炮塔,两侧的炮塔各设置有一门37毫米速射炮和一挺7.92毫米重机枪;车的前部有驾驶室,驾驶室内还有一挺7.92毫米航向机枪;车体上方有一座凸起的炮塔,上面装
备了一门75毫米加农炮,车体的后面还有一挺7.92毫米车尾机枪。
战车的尾部,伸出一对露出在车尾后面的车轮,这对车轮是转向轮,只要驾驶室内的驾驶员转动方向盘,转向轮就会转向,战车就依靠转向轮来完成转向。
但是这辆坦克车顶的炮塔是固定式的,炮塔没有办法转动,坦克炮可以在炮塔内进行小弧度的转动;履带盖板外面的两侧炮塔可以转动,但也只能90度转动,无法向后面开炮。
施利芬元帅并不知道,后世的坦克已经取消转向轮了,而是依靠两边履带的转速不同来完成转向。
后世的坦克,当往右转的时候,右边的履带减速,左边的履带加速,这样坦克就往右转弯了;取消了转向轮的坦克,甚至可以原地转向:当一条履带停止运动,另一条履带运动,坦克就会急转弯;当一条履带往前运动,一条倒退,坦克就原地转向。
只是这个时候的德国人,还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他们的坦克还是采取了转向轮转向的坦克。
其实陈新元如果在这里的话,他就会发现,这种坦克的外形,几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的马克-1型和马克-2型坦克一模一样!
坦克的出入口在后面,后面有个车门,可以打开车门进入坦克内部。
车顶上也有舱盖板,坦克乘员可以从顶部爬出坦克。
不过德国人还没有坦克这个名词,他们把这种武器管叫着战车。
施利芬元帅走到坦克的后面,打开了后车门,钻入坦克内。
这辆坦克的重量达到了二十八吨,车内一共有八名车组乘员。
虽然坦克看起来十分高大的样子,但是八个人拥挤在狭小的空间内,而且发动机非常庞大,车体内的乘员室并无任何隔间,引擎和武器等机械同处于一个空间内,加上引擎无装置减震减音装置,因此环境非常恶劣。
狭小的车内部充斥来自引擎的一氧化碳废气、汽油和机油味,而武器开火后的硝烟味亦直接冲击车箱内的空气质量,再加上车箱内温度高达摄氏50度。
虽然坦克车内的环境十分恶劣,但是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坦克内的环境仍然很不舒服。
冬天作战的话,坦克车内还好些,若是夏天,哪怕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沙特老爷兵的空调坦克除外)车内都很难受,坦克车内空间封闭,空气不流通,狭小拥挤,没有空调。
即便是美国人的m1a2主战坦克,也没有加装空调,只有卖给狗大户沙特的坦克才会加装了空调。
但是,各大国陆军的坦克基本就没有空调一说,装甲兵们宁可在恶劣的温度下煎熬,也不会使用空调。
例如美军,他们在坦克内放冰袋,最后伊拉克战场上
,美军干脆给坦克兵打起了吊瓶,靠生理盐水降温。
并非是美国人装不起空调,而是坦克若是加装空调的话,首先三防设施的密封性就会受到破坏;其次,坦克内的空间十分宝贵,若是加装了空调,就更加拥挤了。
而美国卖给狗大户的坦克,空调机是普通的家用分体式空调机,空调机外机就安装在坦克炮塔后面!一看就是很不可靠的样子。
坦克的作战环境也十分恶劣,在泥地里跑,泥土里面钻,有时候还经常要过水,安装上空调,空调外机的通风口恐怕没几天就堵住了,空调非常容易损坏。
也许有人会问:潜艇不是也安装了空调?潜艇是在海底泡着,加装空调的难度岂不是比坦克更难?在水下要实现室外机排热,潜艇空调都是一门专门的专业课题,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在潜艇内安装空调机就完事的,潜艇的空调,不仅仅是调解温度,还要更换空气,保持潜艇内的空气清醒,给艇内供给新鲜氧气,潜艇的空调可是十分昂贵的东西。
可是潜艇艇员要在里面生活多长时间?坦克乘员在坦克内又是多长时间?潜艇内没有空调,那会死人的,坦克没有空调,坦克乘员忍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虽然坦克车内的环境十分恶劣,但是施利芬元帅对这辆坦克还是感觉比较满意的。
当机枪对坦克扫射的时候,子弹都被坦克的装甲给挡住了,只见喷溅出了一道道火星。
这种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为15毫米,侧面装甲厚6毫米,虽然装甲非常薄弱,但是在钢板内加入了镍、锰、钼、钒等各种金属制成合金,甚至还加入了昂贵的钨!所以坦克装甲具备有较好的防弹能力,不要说一般的机枪子弹,就算是机枪穿甲弹,都难以击穿坦克。
当然了,这种正面装甲只有15毫米,侧面装甲只有6毫米的坦克,如果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来,那就是渣渣了,不要说遇上虎豹这些动物,也不要说t-34和谢尔曼这些,就算是遇上t-26坦克都打不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