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当土豪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武昌鱼
“行!”
“您刚才说什么?”蒋华宇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么大的金额连讨价还价都没有就直接拍板了?这太有悖常识了。
“我说行,我同意就按您的价位成交,不过我这个人怕麻烦,所有手续都麻烦蒋总多费心了,当然,费用可以我来出。”吴为神色平静。
这更证实了蒋华宇之前得猜测,这个吴为身份非富即贵,至少1800万人家并没有多放在眼里,连讨价还价都不屑于,他立刻作了自己的决定。
“那太好了,我让我的律师马上草拟合同,明天就可以签约。还有,吴少这么有诚意,手续费我出了,您只用准备好1800万的支票就够了。”蒋华宇马上要移民了,周展的身份也对他没有太大的威慑,面前的年轻人即使身份不凡也影响不到他,但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小小的示好还是必要的。
“哦,不用,我刷卡。”
虽然事情定下来的很痛快,但蒋华宇还是有点不踏实的感觉,跟吴为约好第二天签合同后,他回到自己办公室就给周展打了个电话,说起来也好久没联系了。
“嘿,难得蒋总怎么有空想起我这个小兄弟来了,又是什么事,说吧。”是周展的声音。
“嗨,你就爱跟老哥我开玩笑。我没事就不能打你电话问候一下了?”蒋华宇笑道,又问道:“你认识一个叫吴为的年轻人吗?”
“怎么了?你认识他?”周展本能的警惕起来,这可是自己的财神爷。
“哦,你知道的,我准备移民了,手上的一点东西想处理,正好他有兴趣,这不,我看他是宝聚斋的董事,就找你随便问问。”
“哦,是的,他是我们宝聚斋的股东,宝聚斋有他三成股份。你不用打你的小九九了,他比我有钱。”电话里传来周展爽朗的笑声。
“哦......不是那样,我就是随便问问。”蒋华宇本来想再问问吴为跟周展是什么关系,想了想算了,别人不一定愿意说,而且既然宝聚斋都能让出去三成,那关系如何也不用多说了。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蒋华宇道:“对了,这次事情要是成了,我估计也就要办移民了,出去前我请哥几个喝酒。”
好咧,没问题,小弟我一定来给哥哥践行。”
“那就说定了,你先忙。”蒋华宇挂了电话,拿起那张名片,看着上面的名字,轻轻地念道:“吴为......”
接下来的事情办理得很顺利,双方都很有诚意,律师也少费手脚。一个星期之内,海山大厦第22层加上华宇科技公司就全部转到了吴为的名下。在1800万一次转账的当天,蒋华宇就向华宇科技的全体员工介绍了吴为,看到这么一个年轻人成了自己的老板,众人表现复杂,有的担心自己的去留,有的怕新老板不好伺候,更有的小姑娘看见吴为高大英俊眼里直冒小星星的。何小志看见自己的好友成了老板,惊讶之余,只是为吴为高兴。吴为在明朝那边时空里当了一段时间的官了,居移气,养移体,俨然已经有了些上位者的气势,见状并不怯场,当场说了一些安抚人心的场面话,并宣布原有员工全部留任,工资一律在原有基础上加10%,这一举措马上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拥护,部分开始还有些忐忑的人也安下心来。蒋华宇见吴为举重若轻的做派,更坚定了自己的猜测不提。
穿越明末当土豪 第三十七章 土豆可以收获了
吴为举起手向下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接着说道:“我还要宣布一个决定。”环顾四周,说道:“今后我在公司的时间可能不多,我需要任命一名常务副总经理,在我不在的时候全权负责公司的各项事务。”听到这里,众人鸦雀无声,都竖起耳朵听到底会是谁任这个常务副总,尤其是几名资深项目经理和部门经理自认有资格的更是关心。何小志心里也砰砰直跳,他觉得这个常务副总很可能是自己,这个公司,除了他吴为还认识谁呢?吴为顿了顿,接着说道:“根据蒋总的推荐,我任命人事部经理李晨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大家欢迎!”带头鼓起掌来,众人也都热烈鼓掌,看得出,这名叫李晨的人事经理在公司威信很高。李晨也兴奋得满脸通红,连连向大家致意。
吴为原本是想让何小志来当这个常务副总的,但思前想后,觉得这样对何小志并不好,他才来这个公司没多久,并没有建立任何威信,陡然上位也无法管理整个公司,相反还会给员工造成老板任人唯亲的印象,使众人离心离德。跟蒋华宇聊了一下后,根据蒋华宇的推荐任命这个叫李晨的为常务副总,据蒋华宇的看法,李晨的人品不错,能力也很强,自己正好需要这样的人。
对何小志也必须有所安排,因为一来他跟自己的情谊深厚,在公司里面自己必须有这样一个完全信任的人,二来他的技术实力确实不错,自己也想帮他一下,给他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下来后吴为跟李晨商量,将之前因为公司业务收缩早已撤销了的开发部重建起来,人手暂时就是何小志和以前跟他的几个兄弟,由何小志任这个技术总监。这样一来,开发部与公司其他部门相对独立,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带来的震动最小,何小志也顺理成章地跻身公司高层之列,而且这个职位正适合何小志,他虽然不擅长管理,但他的那帮人软件开发的技术实力还是很强的,业内的口碑就是明证。
何小志被任命为技术总监后,大家虽然惊讶,但因为他为人和善,人缘甚好,倒也没有人有异议,唯有他原来的项目经理心中有鬼,惶惶不可终日,何小志心胸甚广,并未对其挟私报复,一切如常,无奈这样一来那项目经理心中更是惭愧,终于后来自己辞职跳槽了事,此是后话。
吴为私下也同何小志解释了自己的巨款来源,暗示自己只是某人的白手套,何小志恍然大悟,对吴为的帮助更是感激。吴为又拜托他在自己父母面前帮自己圆谎,就说自己是与他共同创业云云,何小志也颇为理解他的做法,一一牢记在心。
这段时间吴为主要心力都花在收购华宇科技上,对明末时空那边只是每日前去县衙点卯而已,好在诸事都已走上正轨,且各有得力人手操持,加上明末通讯又不发达,即使不见吴为几日,也只当其在城外忙于公事罢了,倒是不虞穿帮。而且因为看到日子有了希望,青壮和灾民的劳动积极性都很高涨,吴为有时几日不见,眼前景象变化自己都被吓上一跳。
罗汝才最近心情很好,他每天最爱做的事就是在田间地头去看那一片郁郁葱葱的薯田。对他来说,眼前的这一切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谁能想到,就在两个月前,眼前这片土地还是枯焦龟裂,黄土蔽目,而现在,沟渠到处纵横交错,里面流动着涔涔的延河水,滋润着这片干渴的土地,薯田的用水因得到了充分的保证,长势极为喜人。
这东西其实已经长得不小了,最近有人拔起一颗来看过,下面结了十几颗球茎,都有鸡蛋那么大,可吴大人说还没到时候,要到九月上才能收获。老天爷,那个时候这个东西该长成什么模样?这一亩地产量又要达到多少?罗汝才有点不敢想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种上好的粮食,而且产量远远超过现有已知所有作物。
这薯苗分为两种,大人叫其中一种土豆,叫另一种番薯,言道均为泰西佛郎机国传来之物。这佛郎机国倒是听过,自己在蓟镇时用的长短铳就叫佛郎机,据说就是从这一国传来的,不想除了火铳,此国还有这样两种救荒神物。那里的百姓,若是遍植此物,岂非绝无荒年?嗯,定然是如此了。自从有了这两种仙薯,大家都这么称呼这两种作物,大伙儿心里都踏实得很。大人当真是天赋英才,诸般奇巧之物层出不穷,无一不是妙绝人寰,立见奇效!
想起两个多月前,自己带着200多人奔安塞而来,路上就饿死渴死了一半,只有100多人到了安塞,都是形同饿鬼一般,想起那不堪回首的往事,罗汝才不禁一阵心酸。好在遇到了吴大人,先是自己出钱出粮赈灾,后又招募自己这些人来为他耕地,大伙儿这才有了活路!
后来自己仗着有几分武艺,又会些兵法,带领这帮青壮打垮了高迎祥那厮,自此大人对自己就另眼相看,交待自己加意操练这些儿郎们,这也是意料中事,因为这世道实在不太平,高迎祥虽是被打垮了,还有白水的王二,榆林的王嘉胤和紫金梁,北边更是经常有鞑子破关入掠,各地小股流贼更是多如牛毛,安塞县在这遍地饥馑的陕北竟像是绿洲一般,迟早会引来豺狼的觊觎,若对战备聩聩视之,恐来日将有不测之祸!
话说回来,大人发给大伙儿的农具,不知是哪家高手匠人打造的,竟都是精钢所制,平日田间耕作更轻便省力倒也罢了,若是用在战阵之间,比之边军器械都要犀利几分!有此利器在手,又经自己操练,这千余青壮的战力亦是不可小觑!
吴为并不知道罗汝才的心思,他只知道,最近一段时间,安塞周边地区的旱灾好像是在继续恶化中,因为流民继续不断向安塞涌来,在这赤地千里的陕北,安塞仿佛成了拯救众生的诺亚方舟一般。无数人扶老携幼,从数十里外,甚至数百里外向安塞投奔而来,每天都有数百的灾民到达,营地中灾民人数已超过3万人!亏得吴为将安塞县衙的属员全部发动起来,组织灾民兴修水利以工代赈,又对灾民疾病免费诊治施药,每日施粥又勉力维持,因而在灾民中赢得了崇高的声望,不然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
安塞士绅见灾民日多,已不愿再出粮赈灾,渐渐变成吴为独力支撑,而越赈灾,闻讯过来的灾民就越多,粮食缺口就更大,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可吴为实在看不下去灾民嗷嗷待哺的惨状,只得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的戒律,冒险从现代运送压缩干粮过来,可是安塞境内已遍地灾民,已很难找到无人之处行事,光门秘密暴露的危险也越来越大。没办法,为了不使灾民断粮,吴为只能冒险将之前运送薯种的故技又施展了一遍。
眼看灾民人数要突破五万,群情汹汹,如山洪欲泄时,吴为终于等来了一个久违的好消息---土豆可以收获了!
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武昌鱼拜谢了!
穿越明末当土豪 第三十八章 亩产万斤
进入农历九月,土豆“虎头”的茎叶大部分开始枯黄,吴为问过球球,这是土豆成熟的标志,于是召集罗汝才、杨承祖、王龙几人,准备安排收获事宜。其实罗汝才他们天天泡在田间地头,对土豆的长势早就心里有底了,用罗汝才的话讲就是,这东西种一茬够吃好几年的,听得可以收获,无不狂喜。虽然理论上青壮们只是雇工,田地产出属于田主,但以吴为的宽厚性子,必会给众人一份丰厚回报。
但吴为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土豆长势他已经看过了,不愧是高产良种,产量低不了,现在要考虑考虑收获之后的事情了。
吴为望着一脸兴奋的三人,道:“虽然土豆可以收获了,但是大家不要高兴得太早,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你们三位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三人齐声应是,罗汝才想得多些,沉吟道:“大人莫非是担心那些流民?”
杨承祖闻言,攥起拳头恶狠狠地说:“要是他们敢过来硬抢,我们这一千多人也不是吃素的,洒家倒要看看他们到底比高迎祥如何?”
王龙也高声附和。这几个月下来,青壮们在三人操练下,队伍已颇有模样,流民虽多,众人倒也不惧。
吴为连连摇头,道:“错了,错了,我不是要你们防备流民,而是让你们定个章程如何将粮食分给他们。”
三人均是愕然,罗汝才道:“大人菩萨心肠,属下惭愧,但这流民......有五万之众啊!”
吴为笑道:“无妨,就是五十万众也是够的。”整个陕北延安府三州十九县民众总共才得五十余万口,他这口气甚大,竟是要以一己之力解决整个陕北的口粮问题。三人虽是佩服其气魄,但说什么也是不敢信的。
吴为见三人默然,笑道:“你们现在不相信,到时一试便知。”
于是吴为与三人定下章程,以官府赈灾的名义分发粮食。灾民按人头分配,成年男子每人50斤土豆,成年女子30斤,孩童20斤,多领及哄抢者重打20棍,赶出营地。同时规定安塞本县贫民亦可按灾民同等待遇领取。青壮则以户为单位,每户分配5石土豆,可谓极为丰厚了,须知这才是一季粮而已,年底还有红薯,平日一家人一年的口粮不过三五石而已。罗汝才三人则对吴为以一己之力赈灾而不图名利的作法不解之余也是暗暗钦佩,殊不知吴为用心良苦,知道此物必引得朝野瞩目,自己只想解决明末的粮荒问题,并不想变成众目睽睽的焦点,当然有什么功劳就往李县令身上推了。
计议已定,吴为命李班头和刘典吏负责起草张贴布告,务使众人皆知。
消息传开,整个安塞沸腾了。无数灾民跪地磕头,齐声称颂,市井小民也奔走相告,雀跃不已,士绅们也都舒了一大口气,这些日子城外的流民给他们带来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已经有不少人对吴为和李县令的作法表示不满了。唯一沮丧的是县城里的几家米店,公告贴出,米价一夜之间暴跌八成。
收获的时候吴为前往地头观看,周围亦如上次引水时一般人山人海,中间民众、乡绅都有,均是跟着吴为过来看的。这些时日,吴典史种仙薯的传闻已遍及安塞,已经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好奇心。
只见在选好的一块两亩见方的田地中,二十余名青壮已准备就绪,罗汝才一声令下,众青壮锄如雨落,挖出来的土豆放入身前竹筐中。不愧是号称亩产万斤的良种“虎头”,每颗土豆都硕大无朋,以吴为前世的眼光看来也是前所未见,小的亦有一斤有余,大的有三四斤,有名青壮竟挖出一个六斤有余的,引得旁观众人一阵惊呼。看得一会,众人已是舌挢不下,原来田地两旁有人手随时将挖出的土豆进行称重计数,有旁观的好事者还在一旁帮忙,眼看两亩地收获还没过半,已有5千余斤,眼看整个收成超过万斤已成定局!
两亩田地并不大,二十余名青壮齐力挖掘,不过片刻就已收获完毕。这时最后的统计数字出来了,是工房的刘典吏亲自核算的。只见他大声宣布道:“田地两亩,共产仙薯一万一千三百二十斤!”说罢也兴奋得满脸通红。
这一产量即使是吴为也是没有预料到的,以明末的生产条件,竟然产量比之当初种苗卖家宣称的产量还要高出2成有余,这不科学啊,难道是经过光门后产生了变异?
这是什么概念?明末关中平原一亩上好良田即使在丰收年景也不过亩产300多斤,陕北则要低得多。而这仙薯一季就亩产5千多斤,据说一年可种两到三季,年产岂非超过万斤!这还是在这样的大旱之年,还是在这样的贫瘠田地上!若天下遍种此物,世间哪里还有饥馑!
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惊呆了,这已非人间之力了,但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众人眼前。就连罗汝才等已有心理准备的,之前最好的估计也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民众们仍一如既往地将之归功于朝廷官府、各路神佛、青天大老爷,多有下跪磕头的,这一点吴为是最不习惯的,封建社会的老百姓动不动就喜欢磕头,唉,识字率低得发指,封建迷信盛行,畏官畏兵畏秀才,这就是明末乡村的现状。
士绅们见识比老百姓多得多,有的心思灵动的已经在思考这东西将会给延安府、省城西安,甚至京师带来怎样的震动了。
吴为没忘了亲自向李县令禀报成果,并命人抬上一筐土豆。李县令早已听派去的长随回禀过了,现在看到了实物,又听得吴为亲口介绍,感觉又是不同。他拿起一颗土豆,眼看足有2斤多重,听着吴为禀明详细情状,面色复杂,他是读书人,秉承圣人之教,向来是不相信神怪之说的,子不语怪力乱神么,但眼前的事实又不由得人不信。第一次上历史类推荐,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武昌鱼拜谢了!
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
穿越明末当土豪 第三十九章 不能让建虏学了去
良久,李县令道:“此物听闻亩产可达5千余斤?”吴为揖了一揖,答道:“5千斤不假,且以本地论,此物一年可种2至3季,一亩年产就说万斤也是有的。”
“哦,此物产量竟如此之大?”5千斤已是难以置信,一年还能种两季,李县令不禁吃了一惊。
“正是,但此物不同于稻谷,水分较多,热量......呃,以充饥而言,3斤土豆只抵得1斤稻谷。”吴为老实说道。
“哦,这样啊。”听到3斤土豆折1斤稻谷,李县令面色稍缓,可一亩年产3千余斤的事实还是有些骇人听闻,这抵得上关中10亩上好良田的收成了!又道:“你刚才叫此物甚么?”
“回禀大人,此物名为马铃薯,又名土豆,万历间由佛朗机人从阿美利加传入我朝,现今福建、浙江一带颇有种植的。”
“哦?佛朗机人的物事啊。你说福建也有此物?”佛朗机人李县令是听过的,而且他本人就是福建人,当地其实早已有土豆和红薯两种作物传入,只是他自小勤读诗书,不亲五谷,自是不知。况且吴为引种的是现代经过数百年驯化选育的良种,与明末传入我国的原始土豆不啻天壤之别,即便摆放在一起,也无人肯信两者为同一种类。
“正是,下官引种的另外一种薯类也是与其同时传来,唤做番薯。但此二者皆经下官亲手改良,产量比当初引进时为大。”
“哦,番薯?此物产量几何?可能与这......土豆相比?”
“番薯性类土豆,只生长期稍长,亦是一年两季,产量两者相仿,番薯略大些。”
“然则此物生食耶,熟食耶?”
“禀大人,土豆只能熟食,番薯则生熟皆可。二者烤、炸、蒸、煮无不相宜,亦可将其晒干之后磨成面粉,制做馒头、面条、窝头之类,与普通面食并无太大不同。”顿了一顿,又道:“下官对土豆烹饪之法亦粗通一二,请为大人试之。”
李县令闻言笑道:“某自是求之不得,只是辛苦为文了。”
吴为读大学时在校外租房住过一段时间,一些简单的家常菜那是手到擒来。况且李县令后宅中诸般食材器械皆是齐备,正合吴为大显身手,不多时就做好了四样菜色,分别是一盘酸辣土豆丝,一盘土豆烧排骨,一盘烤土豆、还有一盘炸薯条。只是此时诸般调味料如鸡精、辣椒、郫县辣酱之类皆无,幸亏吴为有备而来,自家带得有,不然还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至于县令家在这大荒之年居然还有排骨,只能说呵呵了,这就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冯小刚拍的大片1942里面的那位县长不是一样在大荒之年整出一副上好席面待客吗?
闻得吴为做菜时香味阵阵传来,李县令早已食指大动,又想起一事,命人讲孙教谕也延请过来,待诸般菜色上齐,孙教谕也到了,他也闻听土豆之事,见到吴为,亦是一番对答。
时已至酉,李县令就以此招待二人在后衙留用晚饭,兼且共同品尝这奇物土豆。
“此物味道当真不坏。”李县令尝了一筷酸辣土豆丝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只见他目视盘中,运箸如飞,边夹边含含糊糊地称赞。
“不错,此物味道甚佳。”说话的是孙教谕,他是清流官,生活条件比不了李县令,平日少见荤腥,正在全力对付土豆烧排骨。
吴为笑咪咪地看着两人,只将炸薯条略夹了几筷,开玩笑,有了现代诸般鸡精、辣酱等调味品,即使水平一般,作出的菜那也是色香味俱全。想到此,又有些遗憾,忘带番茄酱了,这薯条要是沾番茄酱岂不更佳,还有那烤土豆若是撒点孜然和胡椒更是一绝。
吴为还在遗憾没有发挥出最佳水平,李县令和孙教谕已经赞不绝口了,二人你争我抢,只吃得饱嗝连连方才作罢。
经过亲身体验,李县令已对土豆非常认可,他满意地说道:“为文啊,此物果真如你所说,各种食法皆宜,即可直接果腹充饥,又可制作菜肴。此物若能于全县推广,岂非百姓之福?”停了下又叹了口气道:“若是早得此物,这陕北之地又如何会年年饥荒,民不聊生。”孙教谕也是唏嘘不已。
吴为正色道:“大人心忧百姓,吴为感佩于心。好教两位大人得知,下官先前购地200余顷,半种土豆半种番薯,料得今次土豆可收获25万石有余,折粮8万余石,番薯11月上亦可收获,如无差池,可收30万石,折粮10万石。”
“什么?”李县令和孙教谕均是大吃一惊。李县令是略知道些吴为买地种薯和分发给灾民的事的,但并不知晓规模竟有如此之大,在他想来,可能数百亩,最多不过千亩,不料吴为不声不响竟种植了2万多亩!再往深处一想,若吴为所言不虚,这两种薯类一季产量就有55万石,折粮18万余石,全年岂非折粮近40万石,安塞小县,民众不过3万余口,往日十成丰年不过产粮5万石而已,平年不过3万石,灾年比如说今年就不必说了,连1万石也是没有的。而这才是2万多亩地的产量,须知全县之地有十数万亩,若是全种上此物......李县令已经想不过来了。
二人正陷入yy中,不料吴为迎头浇来一盆冷水,只听他道:“此物虽好,然种植限制颇多,亦多病害,稍有不慎,则产量天差地别,不说亩产万斤了,就是绝收也是有的,当前尚不宜大行推广。”原来吴为在引种薯种前早已考虑到一事,高产薯种的杀伤力实在太大,可算得军国重器了,当下建虏境内饥荒极盛,沈阳斗米需银八两,正是奄奄待毙之时,而晋商与之联系极密,若是薯种泄漏出去,岂非令其绝处逢生?因此他选用的薯种的确是产量奇高,但有个对于明末而言致命的缺点,就是易生早疫、晚疫、黑胫等多种病害,若应对不得其法,轻则减产大半,重则绝收。后世应付手段说穿了一文不值,用农药福美双600倍溶液浸泡种苗即可,在这明末时空却是无解,故吴为言道此时不宜推广就是此故了。至于推广问题,等建虏灭亡之后,再行引进适合明末生产条件的抗病良种却是甚易。
猜你喜欢